首页 < 苹果果肉褐变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天津地区保护地黄瓜新病害?
出版时间:2007最初在叶背形成淡褐色病 斑,病 斑直径约为3~20mm左右,其中以8~15mm中型斑居多,病 斑黄褐色,病 斑中部灰白色。主要为害叶片,由下部向上部叶片发展,在叶片上产生2~50mm圆形、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的浅黄褐色病 斑,病 健交界明显,病 斑部常出现浅橙色霉状物,后期病 斑处变薄容易破裂。茎被害时,靠近节部呈现油渍状病 斑,椭圆形或棱形,灰白色、干燥时病 部干缩纵裂,表面散生大量小黑点。潮湿时病 斑扩展较快,植株萎蔫枯死,病 部腐烂。叶子上的病 斑近圆形,有时呈“V”字形或半圆形,病 斑上有许多小黑点。果实多在幼瓜期花器感染,果肉 淡褐色软化,呈心腐症。嫩茎染病,初现水浸状暗绿色梭型病 斑,凹陷龟裂,湿度大时病 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片染病,初为污绿色近圆形斑点,易穿孔;叶柄、瓜蔓染病,病 部中心凹陷,形成疮痂状病 斑,表面形成灰黑色霉层 -
报告基因Rgls位点的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可靠性验证
出版时间:2019选择青岛农业大学苹果 试验基地 (山东省胶州市) 2009 年种植的,经过人工离体接种鉴定的 ‘金冠’ב富士’ 的F1 杂交群体207株实生树为材料用于验证 SNP、InDel标记及进行抗炭疽菌叶枯病 基因的精细定位,结果表明,这11 个标记的扩增子熔解曲线形状明显不同,可据此区分抗病型和感病 型植株 (附图5-1)。Tartarini 等(2000) 报道了利用获得的与抗苹果 黑星病 的显性单基因Vf紧密连锁的RAP D标记测验了携带该基因个体,淘汰错误率为3%,保留错选率仅为 0.02%。苹果 柱型性状有利于形成集约高效的现代苹果 栽培模式,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Chagne等 (2012) 对27 个苹果 品种进行低深度重测序检测并确认全基因组范围的 SNP,开发了苹果 8 K 的 SNP 芯片,可用于苹果 幼苗大规模检测,这将会促进标记—位点—性状之间关联性的发现 -
报告三、茄科蔬菜病虫害
出版时间:2015大椒感染菌核病 大椒菌核病 病 茎和病 果番茄菌核病 初期病 果番茄菌核病 后期病 果(3)药剂防治:定植前可选用20%辣根素水乳剂5升/亩随滴灌进行土壤处理,待药液全部滴入后覆膜密闭棚室2~3天,揭膜后1~2天即可定植发病初期,叶背生白色霉斑,病 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 斑多时可相互融合,布满叶背,后期病 斑转褐色至墨绿色。前翅长度等于体长,前翅具褐色环状纹及肾形纹,肾纹前方的前缘脉上有一褐 纹,肾纹外侧为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间有黑点。后翅黄白色或淡褐色,端区褐色或黑色。②卵。卵约0.5毫米,半球形,乳白色,具纵横网格。(2)发生特点:以成虫、若虫聚集在植株中上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受害叶褪绿、变 黄、萎焉或枯死。为害时分泌蜜露,产生灰黑色霉状物,引发煤污病 ;更严重的是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2)发生特点:以成虫、若虫聚集在植株中上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受害叶褪绿、变 黄、萎焉或枯死。为害时分泌蜜露,产生灰黑色霉状物,更严重的是传播病毒病 ,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还可传播病毒病 ,造成更大为害。 -
报告加强病虫测报技术研究,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出版时间:20102 创新测报技术2.1 开展病虫种群数量时序预报预警研究2.1.1 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为了提示粮油菜一些重大病虫空间分布信息和种群行为特征,组织开展了单季稻稻田褐 飞虱、灰飞虱,水稻黑条矮缩病 ,西兰花菜地斜纹夜蛾(2)种群数量季节性变化 通过网罩接虫试验及系统监测,组织开展了单季稻褐 飞虱种群繁殖速率与数量变化规律、水稻黑条矮缩病 季节性流行规律、小菜蛾成虫数量季节消长规律、烟粉虱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等一系列季节性种群数量变化研究(3)防治指标修定 针对当前粮油菜重大病虫种群数量变动情况,组织开展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 、超级稻褐 飞虱、单季稻二化螟、西兰花斜纹夜蛾、西兰花甜菜夜蛾、柑橘黄龙病 等病虫的发生数量与为害损失试验测定,制定或修正了防治指标ARIMA模型和Logistic模型、单季稻褐 飞虱灾发预警模型、二化螟种群数量动态预测模型、水稻黑条矮缩病 传染扩散模型、灰飞虱种群数量动态模型、小菜蛾成虫数量累计推进预测模型、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种群数量动态模型、9月8日的单季稻后期褐 飞虱等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
报告猕猴桃采收及采后贮藏保鲜
出版时间:2018测定时,削取少量果肉 ,将汁挤到糖量计中,观察读数即可。一般来说,可溶性固形物达6.5%~7.5%时,即为可采成熟度;达9%~12%时为食用成熟度;超过12%时则达到了生理成熟度。(3) 每100克鲜果肉 中维生素C含量为100毫克以上。(4) 可溶性固形物在12%以上 (以开始软化时为准)。(5) 甜酸可口,无异味。经过SM-8保鲜剂处理过的果实可贮藏160天,好果率达90%,果肉 仍保持鲜绿,而且色、香、味俱佳。是目前果蔬贮藏的一种较好的贮藏方式。剥开凹陷部的表皮,病 部中心部呈乳白色,周围呈黄绿色,外围深绿色呈环状,果肉 软腐 (图7-4)。图7-4 猕猴桃软腐病(2) 防治。彻底清园,缩短后熟期,后熟期温度尽量控制在15℃以下。初期感病 果实表面出现水渍状斑,褐色软腐,3天后其上长出白色霉层,随着白色霉层向外扩展,病 斑中间生出黑色粉状霉层。(2) 防治。轻拿轻放,减少果面损伤;应用仲丁胺防腐剂,效果较好。 -
报告果树设施栽培
出版时间:2015各国用于设施栽培的果树还有苹果 、梨、无花果、枇杷和香蕉等。果树设施栽培树种结构不合理,草莓面积过大,葡萄和桃的面积较大,樱桃、杏、李、枇杷、柑橘和龙眼等发展缓慢,梨、苹果 、柿、枣、猕猴桃和无花果等少有发展。因此今后要加强其研究工作,使果树设施栽培树种多样化。果肉 橙黄,肉质细腻,汁液丰富,风味微甜爽口,芳香味浓,含可溶性固形物为12.7%左右,品质上等。休眠期700~800小时,自花结实力强,抗晚霜。果实心脏形,平均单果重45~55克,果面着鲜艳红色,光滑有光泽,果肉 淡黄色,质地细嫩,硬溶质,汁液丰富,味甜爽口,香气浓郁,品质上等;果肉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7%;果核小、粘核。果实没有完全成熟时果肉 淡黄色,果点小而密,不明显,果粉少,完全成熟后鲜红色,可食率96%。肉质细嫩,可溶,汁液较丰富,风味酸甜适中,香味较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品质上等。 -
报告果实套袋与增色技术
出版时间:2011苹果 专用果袋,是由袋口、袋切口、捆扎丝、袋体、袋底、除袋切线和通气放水孔等部分组成,如图5-3所示。图5-3苹果 专用果袋示意图制作苹果 专用袋的纸张,首先应具有强度大、风吹雨淋不变形和不破碎的特点。其次应具有较强的透隙度,避免袋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图5-7 一些苹果 品种的标准果型四是雨后要及时检查。近年来,套袋果黑点病 多有发生,特别在夏季多雨年份发生更多。所以,雨后应及时开袋检查。适当摘叶,对红富士苹果 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无多大影响,但可明显提高果实的着色状况。图5-9 吊枝摘叶应在去袋后3~5天开始进行,在7天左右内完成。实践证明,采取摘叶转果的方法,可大大提高苹果 的着色状况,改善苹果 的品质。套袋栽培的苹果 树下铺设反光膜,可提高全红果率。 -
报告早春保护地薄皮甜瓜苗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出版时间:20071.1.1 症状 发病初期,出土幼苗茎基部出现水烫状病 斑,继而病 斑逐渐加深为淡黄褐色,同时绕茎扩展,病 部缢缩呈细线状,幼苗因失去支撑而折倒,刚折倒的病 苗子叶短期内仍为绿色。湿度大时,病 苗上产生孢子囊和流动孢子,进行重复传染。低温高湿是猝倒病 发生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低温高湿不利于幼苗生长,但病菌仍能活动。一般猝倒病 适宜地温为10℃左右。发病初期,病 苗茎基部变 褐 ,产生椭圆形病 斑,叶片白天萎蔫,早晚尚可恢复。随病情发展,病 斑渐凹陷、扩大,绕茎一周,叶片萎蔫不能复原,最后病 部收缩干枯,病 苗枯萎死亡。但病 苗不呈猝倒状,病 部有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网状菌丝。这一特点是本病 与猝倒病 相区别的主要特征。出苗后如有少量病 苗时应立即挖除,移出苗床处理,并选择下列杀菌剂在病 苗及全苗床喷雾防治:以猝倒病 为主时使用72.2%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百得富可湿性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