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次贷金融危机实体和中国金融市场的分析
出版时间:2009美国安保研究中心R.Munro研究员于1992年在《Policy Review》的《中国危险论》(China threat)中指出,今后中国将掌握经济、军事霸权。之后许多学者评价指出,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中国是唯一可以与美国对抗的国家。2007年11月英国经济学家言及“2008年世界秩序将以中国为中心的Pax-Sinica登场”。CCTV的“大国崛起”专题片,传递了两种信息,一是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力和制度,CCTV第一次给予了高度评价。二是给世界提出了“Pax-Americana之后将迎来怎样的时代?”的问题。对于后者,在中国共产党第17届二中全会中通过的新的国政目标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即通过中华民族复兴建立新的大国。日本经济研究中心,PWC(Price Waterhouse Coopers)预测,中国经济最早在2020年,或者最晚在2050年将达到世界第一水平。预计,2008年中国将领先于德国,GDP将达39400亿美元,占世界第三位,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6%时中国将达10.1%。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首次超过美国将达25%。中国经济的另一个强势是高达19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遍布全世界的华商也是一个强大的支持群体。中国早在清朝时统一了蒙古、新疆、西藏,并在1680~1770年间树立了以中国为主导的Pax-Sinica。清朝(17世纪中~18世纪末)的康熙、雍正、乾隆是把尧舜的太平时代在现实中再现的帝王。将中国引向最强国的康熙帝、与腐败斗争献出终生的雍正帝、统一现今中国的乾隆帝可以说是东方精神的原形。但这都在海上强国的英国和日本引发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下支离破碎。中国成了西方列强争夺势力的舞台。中国经历了如此惨痛的教训,不愿再经受同样的失败。中国不仅满足于只成为一个大陆国家,而且也正要大力发展其成为海洋国家的努力事实上,中国和亚洲签定了不可侵略条约,以及以促进FTA为主的友好协商条约(Treaty Amity and Cooperation)。华侨在连接中国和亚洲的过程中起到了枢纽作用。向中国投资的外资金的60%为华侨资本,包括中国和亚洲在内的华商经济圈的流动资金是33000亿美元。中国人民币已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朝鲜、蒙古等地广泛通用。如果出现一个能实现孔子所说的“修己治人”的领导者,世界将会迎来继Pax-Americana后,以中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的Pax-Sinica的时代。随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出现了偏向中国的倾向。对此美方认为有必要牵制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美国担心如果不牵制中国,一不小心就会被中国夺取世界经济的主导权。掌握亚洲经济主导权的日本也不愿中国掌握世界经济主导权。也就是说日本、美国担心的是以人民币为武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对今后中国向Pax-Sinica的挑战,美国深知如果在初期不进行干预,今后将无从下手。下面根据孙子兵法的战略和战术,对美国金融危机实体以及中国和全球经济的未来进行分析。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1978年,呼吁改革开放的邓小平指出,只有国家富裕了才能登上世界舞台,以先富论为旗帜,为中国成为世界强国进行了准备工作。与孙子兵法第一篇的始计篇如出一辙:民与上同意也,即人民与领导者团结力量使国家富强。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以后要把重点放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重建上,他早在30年前就对今日的金融危机等全球经济战争进行了对比,这就是邓小平慧眼识破敌计。孙子曰:战争决定国家存亡。意思是即使战争胜利但消耗国力,国家也不可避免灭亡。所以用兵作战贵在速胜,不宜久拖。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中国站在世界舞台上,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崛起、大国崛起是今后中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是指以外交孤立对方。不顾对方的强弱挑战不可为明智的战争。中国全球经济战略之一是,以人民币为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轴,即建立人民币基轴。对此,美国的战略则是:因油价急涨、投机性资金活跃、流动性增长而随之出现的商品、股价泡沫现象,“热钱”进入中国股市、房地产业而生成的泡沫导致美元与人民币的对抗,从而引发货币战争。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美国的货币攻击开始了。以扩大大众贸易赤字为由,第一次施加了人民币上升压力,向中国宣战。之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FRB)利息上涨,美元弱势加重,油价和物价暴涨,通货膨胀也在深化。但人民币高速上升,“热钱”急速被中国吸入,中国的房地产和股市也随之暴涨。但是不久之后,美国因次贷危机,本土房地产和金融界受到了冲击。这不仅影响了世界经济,也影响了中国经济。结果导致美国房地产的不景气转移为中国的房地产危机。孙子曰:善战者,求之于势,故能责人而任势。……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就像1929~1939年从北美和欧洲扩散到全世界产业地带的大恐慌一样,这次的美国金融危机把全球经济推向了经济衰退,不仅是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等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也受到了牵连。结果是,作为世界市场经济秩序中心的美国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出现了问题,甚至像社会主义国家一样,进行统治和管理。如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较量,将会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由美日合作的先发进攻是利用次贷危机使中国房地产、金融出现了相应的危机,但是,其实体是人民币上升的过程中日元变成弱势,这对美国来说并不是好消息,因为一直以来日本是在亚洲代替美国牵制中国的唯一国家。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相关资料显示,其主要国家的领先指标已经从2007年6月开始均下跌,日本已经从2007年初开始进入负增长,美国也从2007下半年开始进入了负增长。中国虽然维持着稳定上升的增长趋势,但从2008下半年开始下跌。中国宏观经济领先指标(1992~2008年)可以说中国经济是在美国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走低的。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核心是出口和投资。但随着出口和投资的减少,中国经济增长率5年来第一次回落到2位数。宏观经济领先指标创了14个月以来的新低点,连续6个月维持着下跌状态。美国的次贷危机、金融危机正在转移到中国实体经济当中。其代表行业是纺织、房地产、钢铁等。就分析2008年的3、4季度的业绩来看,保险、电力、汽车、食品饮料、金融等明显出现了下跌趋势。最近因股价下跌,全球股市出现了评价魅力。中国也不例外。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后,政府出台了利息下调等各种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上对实体经济波及的影响还是个未知数。所以要使用强有力的有效的对实体经济有所帮助的对策。例如:扩大公开市场的流动性,让其自然地流入股市;实现房地产商品房价的现实化,奖励老百姓贷款买房;增大QFII标准数,扩大限度,完善外国人投资的各种投资规章制度等,以便持续地吸入外资、促进内需。现在A股市结束了熊市的第一阶段,进入了第二阶段。如果外部的经济条件比市场预期好的话,不会出现熊市的第三阶段,将进入到牛市初期。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产业转型,非流通主义的解禁压力将会持续3~5年。所以不存在中国股市的高价的基础。中期P/B(平均市净率)为1.5~2倍是底线区,相对指数是1200~1600点。在短期内,因各国的经济促进政策以及利息下调,不能排除中期流动性增长趋势。但如果考虑到短期有利政策和长期经济回落,市场更会考虑到后者。中国的经济问题,内部是房地产,外部是出口。其中出口是外部因素,即全球经济景气才会有好转,但实现好转需要更长时间,所以目前要抓好内部因素,防止房地产下跌的硬着陆,并扩大内需消费,激活整体经济。全球经济因美元而摇摆不定是现实。相对美元,人民币相对维持着稳定。所以我们要防止因人民币变为基轴而国内的投资资金瞬间流向国外的现象。特别要监管好“热钱”的流向,确立人民币成为稳定的全球基轴的地位。 -
报告浅谈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策略
出版时间:2009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东寺峪村的农业经济基础产业目前主要以林果产业为主。通过近几年村庄道路工程建设,现已基本解决了农民运果难问题。但还是和京郊许多山区农村存在一样的问题,如人口老龄化严重、农业产业经营管理模式粗旷。再加上人均受教育水平不高、缺乏交通区位优势,如果不及时改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影响到该村果品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无法从本质上提高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将村民的果品产业收入达到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为此,笔者认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社,将各户零散杂乱的承包林果资源、人力资源、果窖资源、运输资源等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才能使京郊农村的生产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上来。目前,农村合作社的内部治理结构不科学。我国农村合作社内部的治理结构存在和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相似的问题,包括合作社的产权不明晰、政社不分的现象,公司内部机构设置不完善,内部管理不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等。这些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阻力。因此,制定科学、民主的管理监督模式尤为重要。发展新型合作社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家庭经营与市场需求的矛盾,还能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社建设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教兴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各地经济基础不同,实际条件不同,只有建设切合实际的、符合民心的新型合作社,才能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新型农村合作社是指在我国农村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农村的专业合作社、社区合作社、专业(行业)协会、各类经济联合体等组织的总称。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2006年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起施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法律规范。该法第七章为扶持政策,这也客观上为新型农村合作社这一经济活动的兴起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政治因素。据此,平谷区人民政府特制定对该区相对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办法,为该区农村推行新型合作社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为符合条件的合作社配备一套电脑、打印机和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二是区农委为合作社免费印制并发放社员证、交易卡等规范化资料;三是对合作社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保鲜设施建设、农产品的分级筛选机械,按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奖励。新型合作社的集体性的生产与经营模式必须牢牢把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原则以及市场经济下的科学经营方法。合作社的成立方式必须遵循成员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遵循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的原则,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合作社成立之前对农民群众对合作社的需求状况进行认真访谈调查,以确定合作社的专业经营范围。并且,应当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一方面要调动农户的积极性,讲明立社之本就是要实现根本的为农民增产增收,让农民自发性的思考,自主性的参与。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层的公平与民主的管理理念,让农民摆脱旧的弱势群体思想,让他们敢于在新的社会与市场形势下利用法律和民主的力量促进自身经济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各户进行探访,作者发现农户们不全部赞成土地集体化管理,但对果品销售中合作社为各户增收所能提供的促进作用表示认可。其中有部分善于思考的农户提出,将现有的分散性的林果资源进行整合,这样既可以节约运输及管理成本,又可以将各户可利用的林下土地资源统一进行管理经营,便能在林果产业的基础上横向发展其他农业或畜牧业等。设立合作社的具体程序有:发起筹备成立合作社,筹集股金、培育合作社经济实力,起草章程与确定正式候选人,召开设立大会,向工商行政机关申请登记,理事会开会讨论确定合作社经营服务内容、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内部管理制度,财务年度核算等。一是内部运行机制不够规范,诸如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合理,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二是服务不到位,经营业务拓展不够。三是外部环境不够优化,比如:社员思想意识落后,法律法规意识缺乏等。毕竟新型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在国内还处于发展初期,各方面经验不多,但只要利用好有利于农户的方面,切实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同时又能为群众认可,应该是值得我们推广的。首先是授权于农。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和服务社员、自主经营、自由进退的原则。合作社的成败取决于农民的合作意识和参与程度。其次是有法可依。以法制为基础,制定关于合作社的法律法规,保障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第三是政府扶持。主要是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对合作社采取了优惠政策。第四是走向联合。第五是适时调整。对于合作社提供的服务内容,可分为销售管理、技术管理、人力管理、福利与信息管理等。销售管理方面,成立营销小组,针对农业发展不同时期,组织统一的农业生产资料调查与采购,针对不同农产品对市场进行调查并制定销售计划。技术管理方面,成立技术管理小组,定期参加林果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及时发布病害、虫害的预防与治理信息,积极开发适合本地生产与销售的农产品及其衍生物,及时将农业生产资料有关需求与信息资料递交给营销小组。人力管理方面,延用家庭承包责任制,人员信息采集委托村委会管理。福利与信息管理方面,成立民主协商监督小组,每户派出一名代表组成,对各小组及理事会工作进行监督,依照规定进行奖励与惩罚。任何一种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下都深藏着一种深刻的具有长久效应的经营理念。笔者认为,推行农村合作社重点不在形式,而在于是否将管理目的与合作社的长久发展相结合,在于是否让成员能够切实体会到管理者的每一个管理意图。推行新型的农村合作社也是在通过市场经济最基础的农业元素,巩固民主体制在新经济形势下的人心,让每个参与其中的农民都对生产与管理充满信心、努力合作、重视责任。东寺峪村的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林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在营销方面,果品质量会直接影响果品价格,结果造成长久以来的管理上的高成本投入低收入回报,为此,林果产销管理策略重点在科技化管理策略、林地等多项资源合理整合策略、联合销售策略。技术技能优势:兴办合作社有利于及时获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含量,借以实现果品成交价,如红果价格平均可以提高30%~50%。有形资产优势:有完备的村庄基础设施,有丰富的的林果资源、气候资源与生态资源。无形资产优势:多次获评为区级文明村,营销过程注重渠道建设。人力资源优势:利用民主的作用,合理安排,不改变各农户的土地利益,定期培训学习适宜的农林业技术。组织体系优势:拥有一些忠诚的客户,可以利用村委会信息采集管理职能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竞争能力优势:林果种类多元化,抗冲击力较强。林果土地资源散户零散经营,利用效率低下;林果生产管理技术还没有达到足够的科学化、集约化管理;客观上交通运输成本较高。发展有机果品种植技术;利用现有废物资源发展有机肥技术,申请村庄污水回收处理建设工程,为林果产业经营节约部分成本;发展订单农业,提高销售质量;利用林下资源整合以及夏季果窖空闲资源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项目;可以联合镇域范围内强有力的合作社,提高农产品的销售竞争实力;京郊农家乐成为都市居民节假日娱乐消费的一种方式。存在果品营销中间商,靠挤压农产品价格来榨取农民的利益;市场同类产品较多,自身产品附加价值不明显;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如叶面肥、改土肥、果袋等。发展有机果品种植技术,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果品价值含量,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适应市场要求的合格产品。管理上,优化投入,为果农压缩农产品投入成本,控制经营管理风险,申请村里出台补助措施,落实到每家每户。如农产品风雹灾灾害补助,优化产业管理,定期对果农开展培训,传授先进的林果管理经验,为村民及时进行林果要点管理宣传,提高果农的技能和经验。同时,要加大力度宣传推广果树科技,向村民宣传小畦覆草技术、果树喷施叶面肥技术等。并且及时将果品生产中的问题及时与果办进行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技术指导关系。优化产业结构,由各种果品种植面积及价值回报效果来看,梨、板栗、红果这三大类果品在全部果业生产中占了近80%的比重,所以林果业的重点为梨、板栗、红果。另外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向群众宣传推广新的经济增长项目,如:开发食用菌项目等。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展林果产业产能,同时整合开发旅游资源,结合开拓农业观光采摘业务,林果销售可以直接面向最终客户,在提高林果销售价格的同时节约部分果品运输成本。宣传旅游业的同时带动果品营销的宣传,有利于提升合作社的品牌效应。将现有的零散的各户林地进行重新调配集中,科学合理地纳入经营股,确保各农户总体利益平衡,虽然会影响到短期各农户的林果收益,但方便了农户对林果的修剪、布肥、采摘等多项成本的集约化管理,同时,各户林地资源集中以后,便于发展林下养殖业项目等经营项目,有利于扩展合作社的经营与收益。优点在于将传统的粗放式产业模式转变为集约式的产业模式,易于管理,同时整合后的资源更有利于开发的价值。缺点在于推行难度大,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不适合用于合作社成长初期。联合镇域范围内强有力的合作社,提高农产品的销售竞争实力。优点在于可以联合起来构成价格联盟,防御林果中间商打压果品销售价格。缺点在于可能会影响到整体的销售量,导致成交价格较高但总体收益降低。整合镇域范围内其他合作社的地理区位优势,走专业化合作经营道路。优点在于可以专于单一或几种果品的生产,将资源利用率高度提升,同时集约成本,带来规模效益。缺点在于放弃了林果产业的下游业务空间,果品价格严格被市场所制约。笔者认为,发展技术农业、发展旅游采摘战略才是在合作社成立初期比较适合的发展战略,但随着合作社经济实力、品牌优势、业务能力等的提升,林地资源整合战略也将成为合作社发展成熟之后的一个趋势。 -
报告Inhibiting Effect of Fungicides on Head Smut, Common Corn Smut and Corn Southern Leaf Blight
出版时间:2007玉米丝黑穗病、瘤黑粉病和玉米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广泛分布各玉米产区。在我国,自20世纪70、80年代采用种植抗病品种和药剂处理种子的方法后,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得到了控制,但是近些年,由于杂交品种的推广,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和频繁交流,病害又从零星发生恢复到大面积发生的情况,对玉米的田间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玉米小斑病在夏玉米产区发生为害也逐年加重,因此筛选有效的杀菌剂,对于防控病菌的传播、为害在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杀菌剂对3种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对病原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杀菌剂,为构建用于以上3种病害防治的种衣剂奠定了基础。结果如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米西达、杀毒矾对小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比较强,EC50分别为5.09μg/ml和1.72μg/ml;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1种药剂对瘤黑粉病菌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福美双和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69μg/ml和3.97μg/ml;采用酶联板—浑浊度法进行10种药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室内毒力。戊唑醇和福美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0.038μg/ml和0.15μg/ml。根据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可以选择这几种对病原菌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药剂进行相互配伍,扩大其防治谱,构建出新型种衣剂用以3种病害的田间防治。 -
报告Research Advances of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Plant Essential Oils
出版时间:2007植物精油(essential oil)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且具有一定香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它是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由脂肪族、芳香族、萜类(单萜和倍半萜)、含氮或含硫等易挥发的成分组成。植物精油具有杀(抗)菌、杀(驱)虫、香熏治疗和多种药理作用,在香料、化妆品、食品等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是制作药品、化妆品、食品的原料或添加剂。由于精油具有无毒、无害、纯天然等特点,研究精油作为杀菌剂用于食品或果蔬的防腐保鲜和贮运,以及作为农用或医用杀菌剂,是近年来精油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植物精油的研究十分迅速,本文对有关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作用机制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近年来对精油抗菌活性进行研究的植物主要包括:唇形科、菊科、桃金娘科、伞形科、金丝桃科、樟科、禾本科、芸香科、马鞭草科、姜科等,估计进行过精油抗菌活性研究的植物达250余种。这些精油多分布在植物的花、果、叶、根或根茎、种子等器官中,有的也存在于植物的全草和树胶中。精油中的抗菌成分主要为:香芹酚、丁子香酚、薄荷醇、百里酚、柠檬烯、乙酸牻牛儿酯、乙酸丁子香酚酯、反-肉桂醛、桉树脑、β-月桂烯、香叶醇、对-伞花烃、γ-松树烯、香芹酮等。精油是由多种类型的化合物组成的,它们对微生物可能有多个作用位点(靶标),因此精油的抗菌作用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对精油抗菌作用机制的了解还十分粗浅,精油对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要比对真菌深入。由于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特殊的脂质结构,精油的疏水性和分子大小使之极易穿过细胞膜或直接作用于膜结构,已有的研究证明精油对细胞结构的作用有:(1)导致细胞壁结构的降解;(2)细胞膜损伤;(3)膜蛋白损伤;(4)导致细胞内成分的外流;(5)细胞质成分凝固;(6)消耗质子流等。对病原菌有强烈抗菌作用的精油一般含有高含量酚类化合物如香芹酚、丁子香酚和百里酚等,这些酚类化合物破坏了细胞质膜、质子动力(proton motive force,PMF)、电子流、成分的主动传输和胞内成分的凝固,从而使精油具有抗菌活性。精油中的单一成分应该有其准确的作用方式,且有明显的构效关系。如乙酸牻牛儿酯较牻牛儿醇具有更好的抗细菌活性。含烯烃基团的非酚类化合物成分的抗菌活性要强于含烷烃基团的化合物,如柠檬烯的抗菌活性要强于对-伞花烃。精油中的活性成分也会影响镶嵌在细胞质膜中的蛋白质活性,它们可以在脂双分子层之间发生累积,阻止膜蛋白与底物的结合;也可能直接与膜蛋白(如ATP酶)中的疏水部分结合,使之变性。一般精油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要比对革兰氏阴性菌强,可能与革兰氏阴性菌围绕在细胞壁的外的一层隔膜阻碍了疏水性物质的扩散通过这一特性有关。精油及其成分的抗菌作用机制在许多细节上尚未完全阐明,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为精油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未来一段时间,植物精油的研究领域将主要集中以下几方面:(1)精油对镶嵌在细胞质膜中的蛋白质的作用以及对膜中的磷脂的作用研究;(2)精油成分对细菌细胞的抗菌作用的研究,尤其是对一些模式细菌的作用机理研究;(3)精油成分对真菌的作用机理研究;(4)精油中抗菌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SAR)研究,为新型杀菌剂的设计与合成提供依据,并对抗菌活性做出预测;(5)精油在抗菌活性方面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也需要更好地研究。植物精油作为杀(抗)菌剂在植物病害防治、食品和果蔬防腐保鲜,以及作为医用抗菌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具有丰富的精油植物资源,在植物精油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还比较薄弱,大多停留在精油的提取和室内的活性测定,研究的植物种类相对来说还比较少。今后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多地开展工作:(1)进行精油植物资源的调查和活性筛选;(2)从精油中筛选高活性的抗菌化合物,为新型杀菌剂的合成提供先导结构;(3)产品的开发研究,即将植物精油加工成合适的剂型(如气雾剂、缓释剂、熏蒸剂),有效地发挥其活性。近年来,许多合成杀菌剂被限制使用,甚至禁用,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杀菌剂种类。植物精油作为杀菌剂应用在低毒、高效、维护生态平衡等各方面都是比较理想的。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环境、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食品、果蔬的保鲜和贮运过程中,植物精油作为抗菌药剂有着诸多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样必将加快对精油的研究,以及精油类农药的创制及其工业化的进程。 -
报告Inhibition Activity of Two Kinds of Plants Extracts on Fusarium oxysporan
出版时间:200721世纪是环保的世纪。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高毒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农业生态及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以高效,低毒农药逐步替代传统的高毒农药是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植物源农药可在环境中迅速分解,对环境无任何影响,是符合环境保护,农业持续发展方向的[1]。藜芦(Veratrum nigrum L.),问荆(Equisetum arvense)多年生草本植物,据《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记载,全草入药,具有清热,止咳,祛痰等功效,在中药学上有广泛的用途[2~3]。黄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an)又叫萎蔫病,属世界性病害,在黄瓜的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以上,是保护地和黄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4]。本实验就问荆和藜芦的甲醇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的病原菌抑制作用进行了室内测定,旨在为开发出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新型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1.1.1 供试样品 试验所用问荆、藜芦采自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将采集的植物材料洗净后在室内阴干(约25℃),放入恒温箱内(40~45℃)烘干,磨碎,过60目筛,备用。1.1.2 供试菌种 黄瓜枯萎病菌,由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实验室提供。1.2.1 问荆、藜芦提取物的制备 分别准确称取问荆、藜芦全株干粉50g,装入500ml小烧杯内,加入干粉5倍量的有机溶剂甲醇,室温下(30±2)℃浸泡3~5天后,过滤并浓缩至稠膏状,称取一定的量,并依次配成实验所需的浓度。1.2.2 抑菌活性测定 生长速率测定法[5],用打孔器取6mm菌落边缘生长旺盛的菌种,放在加药的PDA平板上培养,以培养基内加等量无菌水作对照,每次重复3次,置25℃下培养。用十字交叉法测每个菌落的直径,以其平均值代表菌落的直径,以下式求出抑制菌丝生长率:抑制菌丝生长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0.6)×100%将问荆、藜芦甲醇提取物配制成浓度为2mg/kg的溶液进行生物活性测定(所有生物活性测定对照均为1%吐温80溶液)。由表1可以看出,两种植物的甲醇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的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问荆的抑制率达到57.8%,藜芦为59.1%。同时与对照相比,处理的菌丝在培养皿中出现消减,变粗等现象。植物提取物菌落直径(mm)与抑制率(%)ColonyRadiusandInhabitingrate72h抑制率Inhabitingrate96h抑制率Inhabitingrate120h抑制率Inhabitingrate问荆Equisetumarvense2.4756.503.6057.804.2754.00CK4.90—7.70—8.80—藜芦VeratrumnigrumL.1.9859.102.8154.003.8151.00CK3.82—5.4—7.15—表1 问荆、藜芦甲醇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Table 1 Inhabiting of the extracts of Equisetum arvense and Veratrum nigrum L.seeds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um由表1可以看出问荆、藜芦甲醇提取物对病原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确定其生物活性,将两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稀释成5个不同浓度(4mg/kg、2mg/kg、1mg/kg、0.5mg/kg、0.25mg/kg),对黄瓜枯萎病的病原菌进行测定,分别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及抑制中浓度(EC50),结果见表2、表3。两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都是随着浓度的增大,抑菌活性逐渐增强。且浓度为4mg/kg时问荆和藜芦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4.0%和79.2%,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抑菌效果逐渐降低。植物提取物浓度(mg/kg)Concentration菌落直径(mm)与抑制率(%)ColonyRadiusandInhabitingrate72h抑制率Inhabitingrate96h抑制率Inhabitingrate120h抑制率Inhabitingrate问荆Equisetumarvense藜芦VeratrumnigrumL.4.0001.0274.001.9572.202.6570.12.0001.6257.702.9857.103.8056.81.0002.1244.203.8045.104.8344.90.5002.5732.004.7031.205.6335.70.2502.8324.904.8529.706.5525.1CK3.75—6.87—8.72—4.0001.7279.201.8873.502.4769.702.0001.9059.702.7555.503.4553.901.0002.3246.603.3543.104.3539.300.5002.4343.203.6037.904.7233.300.2502.6037.903.9530.605.0827.50CK3.82—5.43—6.78—表2 不同浓度问荆、藜芦甲醇提取物对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Table 2 Inhabiting of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the extracts of Equisetum arvense and Veratrum nigrum L.seeds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an处理Treatment毒力方程RegressiveequationEC??50相关系数r问荆EquisetumarvenseY=1.6167+1.0975X1.2100.9918藜芦VeratrumnigrumL.Y=2.0920+0.9915X0.8750.9644表3 问荆、藜芦甲醇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毒力Table 3 Virulence of the extracts of Equisetum arvense and Veratrum nigrum L.seeds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an抑菌剂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细胞膜的膜透性或某些酶作用从而抑制代谢过程发挥作用的。具体来说,是抑制新陈代谢中某些酶或蛋白质的合成或活性发挥,或者抑制核酸的合成,也有的是通过改变细胞透性,如干扰细胞壁的组成物质合成等,也有许多抑菌剂则是作为代谢拮抗物影响代谢的进行而发挥抑菌作用的,一般说来抑菌剂的分子结构特征与生物膜脂分子结构特征愈相似,则愈易进入菌体从而更易发挥抑菌作用[6~7]。许多植物组织具杀菌或抑菌作用的可挥发性物质,如单萜、倍半萜、醛类、酯类、酸类、醇类和一些芳香类物质。它们几种或多种共同作用使得植物组织具有较强抵御病菌侵入能力[8]。本实验研究表明问荆、藜芦甲醇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确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21mg/ml,0.857mg/ml。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问荆、藜芦作为一种生物农药,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和应用价值。至于问荆、藜芦粗提物对其他病菌的活性,及其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均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
报告枯草芽孢杆菌C27对番茄采后灰霉病的防效初探
出版时间:2007番茄被认为是蔬菜中的一种重要的健康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营养,不仅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而且不含胆固醇,脂肪的含量也较低。近来培育的鲜食品种之一——樱桃番茄,兼有水果和蔬菜的特点,尤其受到人们的青睐。其风味独特,果汁富含甘汞,对肝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有利尿、保肾等功能;果皮茸毛能分泌路丁,可降血压、预防动脉硬化和脑溢血,还有杀菌、美容、解毒等作用。由于自身的生物特性等原因,番茄果实在果实采前,采收期以及在果实采后的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原真菌的侵染,从而导致采后病害的发生。其中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是采后的主要病害,常在贮藏期以及货架期引起果实腐烂,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番茄采后病害仍主要采用化学杀菌剂来防治,如使用多菌灵或扑海因浸泡果实,速克灵或农灵利喷洒果实等。化学药剂控制采后病害有良好效果;但是,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降低防效;同时,农药在果实上的残留量增加而威胁人类健康,并造成环境污染。生物防治作为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治果实采后病害的新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枯草芽孢杆菌C27(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C27)是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植物细菌及病害生物防治实验室分离得到的一株生防细菌。前期研究发现,其对番茄苗期和成株期灰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探索了C27菌株用于采后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治。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C27代谢液能明显抑制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在25°C和2°C下对番茄果实灰霉病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与不刺伤和刺伤接种无菌水的对照相比,C27处理在25°C和2°C下均能提高番茄果实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增加果实的总酚含量(TPC)。C27菌株对番茄果实灰霉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在于对病原菌的直接抑制作用以及对果实抗病防御反应的诱导作用。 -
报告绿色木霉Tr9701人工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
出版时间:2007为了减少化学杀菌剂对环境的污染和在农产品中的残留,对环境友好的生防微生物制剂受到普遍重视。在已经研究的生防菌中,木霉属下的若干种因适应能力强、抗病谱广、拮抗机制多样化而被广泛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研究发现木霉对病原菌的作用机制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抗菌、溶解、竞争、重寄生等,目前还发现木霉制剂除具有直接抑菌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物产生抗性的作用,这对提高木霉防病的持效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具有很强生长势的木霉,经鉴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通过体外拮抗试验,证明该菌具有极明显的竞争优势,能快速地占据生长空间、获取营养,对灰葡萄孢霉、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茄链格孢等均有强烈的抑制效应,盆栽接种和温室防治试验试验表明对立枯丝核菌所致茄子立枯病和灰葡萄孢霉所致番茄灰霉病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因此,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纯生物的植物病害防治剂。作为一类重要的自然资源,木霉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因此,木霉的培养及发酵条件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木霉菌制剂的前提。本文主要对我们筛选出的生防有效菌绿色木霉的放大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对于绿色木霉和多功能生物制剂的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绿色木霉Tr9701(Trichoderma viride),由天津植保所病害室筛选、鉴定、保存菌株。1.2.1 不同培养基与绿色木霉生长和孢子形成、萌发的关系 将绿色木霉菌丝块(直径5mm)分别置于MA培养基、小麦粉培养基、豆粉浸出液培养基、PDA培养基、PSA培养基、土壤浸液琼脂培养基、水琼脂培养基、CA培养基等上,在25℃下培养,每处理重复4皿,24h、48h、72h、96h、7天后测量菌落直径,观察菌落生长和孢子着生情况。将木霉菌孢子在1%葡萄糖营养液、1%蔗糖营养液、10%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25℃培养,0h、4h、6h、24h后调查孢子萌发情况。1.2.2 温度与绿色木霉菌丝生长及孢子形成的关系 将菌块移入PSA平板培养基上(定量为12ml),置于10~35℃共6个温度梯度内培养,分别于培养24h、48h、72h、96h、7天后测量菌落直径,比较不同温度下菌丝生长差异,并观察各处理中产孢情况。同时将试管斜面上培养4天的木霉菌分别放入温度为35℃、45℃、55℃、65℃的水浴锅内,每温度放4个试管,分别在5min、10min、15min、20min各取1管,在无菌条件下将菌丝挑入PSA平板上,于25℃温箱内培养,观察木霉菌生长情况,明确持续高温对绿色木霉菌丝伸长、孢子着生的影响。1.2.3 pH值与绿色木霉菌丝生长及孢子形成的关系 将灭菌后的PSA培养基,用HCl和NaOH调节其pH值分别为1、2、3、4、6、7、8、9、10、11、12、13,在不同pH值培养基上接种菌块,25℃恒温培养,24h、48h、72h、96h、7天后观察pH值对绿色木霉菌丝伸长、孢子着生的影响。1.3.1 固体发酵基质原料的确定及培养基的优化 试验设计的培养基配方由固定成分和附加成分组成,固定成分以小麦全麦为主,附加部分黄豆粉、糖类和酵母浸膏(具体见表7)。利用设计的配方培养绿色木霉(接种浓度5×106个孢子/ml,基质:菌液=10:1),观察不同配方培养下绿色木霉菌丝和产孢量的情况,确定利于绿色木霉培养的固体发酵基质配方。1.3.2 固体发酵基质中含水量的确定 由筛选获得的固体发酵基质配方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水分。含水量试验设计为麦粒:水比例1:0.6、1:0.8、1:1、1:1.2、1:1.4,利用设计的不同含水量配方培养绿色木霉(接种浓度5×106个孢子/ml,基质:菌液=10:1),观察不同含水量下培养绿色木霉菌丝和产孢量的情况,确定利于绿色木霉培养的固体基质中含水量。1.3.3 培养时间对绿色木霉产孢的影响 以筛选获得的固体基质配方作为木霉菌发酵基质培养绿色木霉(接种浓度5×106个孢子/ml,基质:菌液=10:1),观察发酵过程中木霉菌在培养基质中的种群密度变化,定时取样,以血球计数板计数培养物中绿色木霉孢子着生量。1.3.4 利用食用菌废料的固体发酵基质原料的确定及添加成分、比例的优化 首先通过可行性试验明确食用菌废料是否能够提供木霉菌繁殖的基本营养。配方筛选试验设计的培养基配方由固定成分和随机成分组成,固定成分以食用菌废弃培养料(自然风干)为主,附加部分麦麸和无机营养元素;随机成分有酱油渣、玉米芯、黄豆渣、锯木屑、稻杆等(自然风干)废弃物。以食用菌废料、麦麸、无机盐为固定成分分别与其他废弃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称量350g,料:水为1:1,放在广口玻璃瓶中,灭菌后接种木霉孢子悬浮液(接种浓度5×106个孢子/ml,35ml/瓶),设4次重复,25℃恒温培养,6天后调查结果。用不同培养基25℃培养绿色木霉,生长速度测定结果见表1。由结果可知,绿色木霉菌在供试的几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从生长速度上看,以小麦粉和豆粉浸出液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是其生长的最适培养基,菌丝培养72h即长满全皿,且菌丝浓密;PDA、PSA、CA培养基相对次之,三者之间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绿色木霉在水琼脂培养基上7天可以长满全皿,但菌落极为稀疏;以MA培养基、土壤浸出液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慢,25℃培养7天菌落直径分别为26.00mm和26.25mm。培养基菌落直径(mm)24h48h72h96h7天MA培养基5.258.1310.5013.7526.00小麦粉培养基14.2558.50满豆粉浸出液15.2550.50满PDA10.5041.7579.25满PSA11.0037.7568.50满土壤浸出液5.007.3811.3815.5026.25水琼脂5.5022.5040.2557.50满CA培养基13.0041.0068.75满表1 绿色木霉不同营养条件下菌落生长速度用不同培养基培养观察其孢子着生情况(结果见表2)。由结果可知,该菌在几种培养基上均能产生孢子,从孢子形成的速度和数量上看,以小麦粉和PDA培养基孢子生成的速度最快,产生的孢子数量最多;其次是豆粉浸出液、PSA和CA培养基;以MA培养基、土壤浸出液和水琼脂3种培养基上孢子生成速度最慢,产生量最低。培养基孢子分布直径(mm)24h48h72h96h7天附注MA培养基005.885.886.00+小麦粉培养基0034.25满++++豆粉浸出液0022.2561.00满+++PDA014.6330.25满+++PSA07.0023.7565.00满+++土壤浸出液00008.5+水琼脂0000满+CA培养基07.2519.0061.00满++表2 绿色木霉不同营养条件下培养孢子着生情况由绿色木霉分生孢子在不同营养液中萌发试验可知(结果见表3),其分生孢子在几种营养液中均可萌发,但以1%葡萄糖溶液中萌发效果最好,24h萌发率为30%,48h萌发率为95.5%;10%土壤浸出液中萌发效果最差,24h萌发率为1.5%,48h萌发率为45%;其他几种液体中孢子萌发率24h为4.00%~5.67%之间,48h为76.0%~78.2%。营养液孢子萌发率(%)0h4h6h24h48h1%葡萄糖00030.0095.51%蔗糖0004.0076.010%土壤浸出液0001.5045.0蒸馏水0005.6778.2表3 绿色木霉不同营养液中孢子萌发情况绿色木霉于不同温度下培养,测量其生长速度结果见表4。由结果可知,绿色木霉在10~35℃均能生长,25℃时72h内就能长满培养皿,20℃、30℃时需要96h,15℃时则需要7天,10℃、35℃时第7天仍未长满全皿。20~30℃为绿色木霉的生长适温,25℃为生长最适温度。培养温度(℃)菌落直径(mm)24h48h72h96h7天106.256.317.759.6338.35158.7510.0627.1344.50满2013.5045.3879.83满2519.6358.50满3018.8855.1377.67满3511.3112.2512.5013.7516.5表4 绿色木霉不同温度下菌落生长速度将绿色木霉于不同温度下培养,观察其孢子着生情况、测量其孢子蔓延速度,结果见表5。从结果显示,绿色木霉在15~30℃均能形成分生孢子,其中适宜适温为20~30℃,温度在20℃以下和30℃以上能产生分生孢子但速度减慢,如25℃时96h内产生的分生孢子就能布满培养皿,20℃、30℃时需要7天,15℃时第7天分生孢子仍未布满全皿。因此,25℃为绿色木霉的分生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培养温度(℃)孢子分布直径(mm)24h48h72h96h7天100000015000066.50200017.7576.5满2506.543.00满300047.2584.5满3500000表5 绿色木霉不同温度下孢子着生情况绿色木霉在不同pH条件下培养,结果见表6。由结果可明显看出,pH值在5~9环境下培养,绿色木霉可以生长,其中pH在5.5~6间生长最适,pH值在8以上生长较为缓慢,由此可见绿色木霉喜好在中等偏酸性条件下生长。绿色木霉孢子着生也表现相似规律,pH值在5~8环境下孢子均可着生,以pH在5.5~6间最适。pH菌落直径(mm)孢子分布直径(mm)24h48h72h7天24h48h72h7天100000000200000000300000000400000000512.0036.0063.38满0015.560.05.52163.38满0033.5满621.6366.38满06.242.0满79.5030.5054.00满0028.2满807.7515.5045.75005.549.25907.008.0022.0000001000000000110000000012000000001300000000表6 pH值对生防木霉菌菌丝伸长、孢子着生的影响不同固体发酵基质原料培养绿色木霉效果见表7。由结果可以看出,在以小麦粒为主的固定成分中加入糖类和酵母浸膏,菌丝量和产孢量最高,如果在发酵过程多次搅拌,可保证整个基质内、外表充满黄绿色孢子。在加入其他成分的配方中菌丝、产孢量均不及前者多,因此通过试验获得的绿色木霉固体发酵基质原料配方为:小麦粒+葡萄糖+酵母浸膏。配方菌丝生长量孢子产生量说明全麦粉+黄豆粉+葡萄糖+酵母浸膏++仅表面分布黄绿色孢子通气性较差全麦粉+葡萄糖+酵母浸膏+仅表面分布黄绿色孢子通气性较差全麦粉+黄豆粉++仅表面分布黄绿色孢子通气性较差小麦粒+黄豆粉+葡萄糖+酵母浸膏++麦粒表面密生黄绿孢子麦粒和豆粉附着性稍差小麦粒+葡萄糖+酵母浸膏+++麦粒表面密生黄绿孢子适宜木霉菌生长小麦粒+黄豆粉++麦粒表面密生黄绿孢子麦粒、豆粉附着性稍差表7 绿色木霉孢子发酵配方筛选试验将固体发酵基质中加入不同比例水培养绿色木霉效果见表8。由结果可以看出,在以小麦粒为主的固定成分中加入不同水量,其对绿色木霉的菌丝量和产孢量影响较大,以固麦粒和水比例为1:0.8~1:1.0的菌丝、产孢量最多,如果在发酵过程多次搅拌,可保证整个基质内、外表充满黄绿色孢子。处理含水比例菌丝生长量孢子产生量说明麦粒:水1∶0.6++菌丝着生处生长黄绿色孢子含水量过低菌丝少麦粒:水1∶0.8+++整个料体着生黄绿色孢子适宜木霉菌生长麦粒:水1∶1+++整个料体着生黄绿色孢子适宜木霉菌生长麦粒:水1∶1.2++孢子主要在上半层分布基料下层含水量较高麦粒:水1∶1.4+孢子着生较少含水量过高表8 绿色木霉固体发酵基质中含水量试验以筛选获得的固体发酵基质配方作为木霉菌发酵基质培养绿色木霉,发酵过程中木霉菌在培养基质中的种群密度变化结果见表9,接种48h后,内部有菌落产生,第3~4天,整个基质全部被白色菌丝覆盖,随后,料体表面有黄绿色孢子大量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色木霉的孢子量增长迅速,到第6天培养料中孢子量达332.4×106个/g,以后孢子量增长缓慢。因此为了缩短发酵时间,降低发酵成本,发酵6天就能达到预期的要求。重复孢子密度计数(×106个孢子/g)2天3天4天6天8天平均8.3351.798.9332.4357.4表9 不同时期绿色木霉孢子种群密度变化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本试验设计以食用菌废弃培养料为主,附加部分麦麸和无机营养元素;随机成分有5种废弃物。配方设计及其培养木霉孢子效果见表10。由结果可以看出,在以食用菌废料为主的固定成分中加入黄豆渣,菌丝量和产孢量最高,整个基质外表充满黄绿色孢子,内部由于光照不充足产孢量较少,如果在发酵过程搅拌1~2次,可以促进产孢。在加入其他成分的配方中菌丝、产孢量均不及前者多,因此通过试验获得的最佳配方为:食用菌废料+麦麸+黄豆渣+无机营养元素。配方菌丝生长量孢子产生量食用菌废料+麦麸+无机营养元素+酱油渣++上表面零星分布黄绿色孢子食用菌废料+麦麸+无机营养元素+玉米芯++上表面零星分布黄绿色孢子食用菌废料+麦麸+无机营养元素+黄豆渣+++料体整个表面有黄绿色孢子食用菌废料+麦麸+无机营养元素+锯木屑+几乎没有黄绿色孢子产生食用菌废料+麦麸+无机营养元素+稻杆++上表面零星分布黄绿色孢子表10 木霉菌利用食用菌废料等的发酵配方筛选以筛选获得的食用菌废料培养基作为木霉菌发酵基质培养木霉菌,发酵过程中木霉菌在培养基质中的种群密度变化结果见表11,接种48h后,内部有菌落产生,第3~4天,整个基质全部被白色菌丝覆盖,随后,料体表面有黄绿色孢子大量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色木霉的孢子量增长迅速,到第6天培养料中孢子量达248×106个孢子/g,以后孢子量增长缓慢。因此为了缩短发酵时间,降低发酵成本,发酵6天就能达到预期的要求。重复孢子密度计数(×106个孢子/g)2天3天4天6天8天平均7.153.899.8248.7259.3表11 不同时期绿色木霉孢子种群密度变化迄今为止,利用木霉菌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已有近60年的历史,并且研究工作大多集中于木霉菌资源的筛选和作用机理方面,在木霉菌人工发酵方面的报道较少。我们通过对生防木霉菌培养条件的研究,进一步获得了其以麦粒为主及食用菌废料为主的固体发酵技术,可以用于绿色木霉的人工发酵,这将为绿色木霉菌产品的制剂化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
报告筛选拮抗性酵母防治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研究
出版时间:2007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是由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i,(Aac)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瓜类病害,该病菌已经成为了全球瓜类生产中巨大的威胁。中国至今已有12个省相继有该病的报道。目前,该病因其无免疫品种和特效的化学农药,轮作倒茬存在局限性等原因,有效防治该病仍然是一个难题。近几年已有人报道利用生物防治BFB来改变目前防治现状,但多以生防细菌为主(卢云等,2007;Fessehaie和 Walcott,2004),利用拮抗酵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国内外未见有报道。2006~2007年,本实验组从湖北武汉、新疆石河子、河南信阳等地采集不同植物叶片、土壤样品进行了酵母菌的分离,获得了463菌株。通过含菌平板测定拮抗性,表明有29个酵母菌菌株对Aac有拮抗作用,占总分离酵母菌株的6.3%,抑菌圈半径大于5mm的有13个。在温室盆栽试验中,将其中的13个酵母菌菌株的菌体悬浮液(1.2×108菌体/ml)分别喷雾接种于哈密瓜苗四叶期的植株上,24h后接种Aac菌体悬浮液(1.0×108cfu/ml),处理后的瓜苗放入温棚内,棚内温度为(32±2)℃,相对湿度大于90%。接种5天后调查各处理哈密瓜苗的发病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06109、Y07039和Y0709在哈密瓜子叶或第一片真叶上对BFB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3株酵母菌处理的哈密瓜子叶发病率分别为33%、33%和76%,对照为96%,防效分别为65%、65%和21%。第一真叶发病率分别为14%、17%和10%,对照为96%,防效分别为80%、84%和90%。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拮抗酵母的一些种类或菌株对BFB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对于筛选出的具有抑菌作用的酵母菌株,将进一步测定其田间防病效果,并对其显著防效的拮抗酵母进行种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