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营销管理过程中的四个关键
出版时间:2009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市场营销,首先必须建立先进的计划系统,然后实施战略,开展市场营销。在市场营销计划的执行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这就需要对市场营销计划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检查,以便及时调整市场营销战略战术。经常听到某些营销经理对业务员说:“不管你是怎么卖的,只要你能卖出去就行,公司要的是销售额。”这就是典型的“结果导向”营销管理。在目前的市场营销环境中,这种观念在注重科学管理的今天,已经失去了市场。如果哪个营销经理对业务员是如此要求的话,那么他最终肯定得不到市场,也得不到他所希望的销售额。因为这是一种典型的只管结果不管过程的营销管理观念。现代营销观念认为:营销管理重在过程,控制了过程就控制了结果。结果只能由过程产生,什么样的过程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现代营销管理中最可怕的现象是“黑箱操作”和“过程管理不透明”,并由此导致的过程管理失控,过程管理失控最终必然表现为结果失控。一个公司是采取“结果导向”还是“过程导向”的营销管理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营销管理最终的成败。但并不是完全反对依靠结果进行营销管理,通过对营销结果的分析,同样能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但实际上,“结果导向”的控制只能起到“亡羊补牢”的效果,因为结果具有滞后性。企业今年的销售情况好,可能是上年营销努力的结果,而今年的营销结果可能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在现代企业营销决策中,必须根据最新的市场信息进行决策。如果单纯根据具有时间滞后性的“营销结果”进行营销决策和营销管理,显然是不行的。对营销人员的过程管理,最基本的要求是控制到“每个营销人员每天的每件事”,即“三E管理”Everyone、Everday、Everything。对营销人员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三E管理”,可以起到五方面作用:一是可以使所有营销人员的工作都处于受控状态,使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常常感叹的营销人员“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状态彻底改观;二是使营销人员时时感受到工作的压力,这种压力可以转变为动力,克服惰性,有助于营销人员提高销售业绩;三是督促营销人员通过每天记“日志”,不断反省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大大提高其工作能力;四是可以使营销管理人员时时掌握营销人员的销售进展情况,在营销人员最需要的时候向他们提供最及时的销售支持;五是使公司能够掌握市场总体状况,并及时调整营销政策和营销思路。“三到”也就是说到、做到、见到,也就是“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见到”。这三句话不仅可以有效应用于营销管理,而且应该成为营销管理的精髓。“该说的要说到”是指营销管理必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营销管理的对象、管理内容、管理程序都必须以文件和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避免营销管理过程的随意性,实行“法治”而不是“人治”。在营销管理中必须树立“法”的权威性而不是人的权威性,营销管理中的“法”就是营销管理制度。因此,成功的营销管理首要任务是建立营销管理制度,依法管理,依制度管理。想到哪就管到哪,想怎么管就怎么管,这是营销管理的大忌,也是目前营销当中普遍存在的管理现象,根治这一管理弊端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该说的要说到”这一营销管理的基本理念。“说到的要做到”这句话容易理解,但执行的难度较大。“说到的要做到”是指凡是制度化的内容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企业管理最可怕的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没有权威性,有制度而不能有效执行或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对企业管理的危害更大。因为这样会造成营销人员的行为散漫,进而影响营销管理,甚至影响企业在市场的生存能力,所以制度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做到的要见到”是指凡是已经发生的营销行为都必须留下记录,没有记录就等于没有发生。营销人员每天的工作要通过《行销日志》留下完整的记录,由此来印证营销人员的工作状态。“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是营销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对营销管理有三大作用:一是建立了责任(业绩)追踪制度,当每件事都留下记录时,就很容易对事件的责任进行追诉;二是使营销过程透明化,能够有效避免营销过程中的“黑箱操作”现象和营销人员工作中不负责任的现象;三是营销人员可以通过营销记录进行总结提高。营销管理人员通常有两种典型的管理方式,一种人习惯于“问题管理”,另一种人习惯于“预防管理”。习惯于“问题管理”的管理者是哪里发生问题,就到哪里解决问题,属于事后纠错式的管理,这种管理只能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而不能预防问题的发生。习惯于“预防管理”的管理者是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已经预料到问题可能会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问题的发生。一个企业的营销管理,不可能没有事后的“问题管理”,但问题管理太多,只能说明管理的失败。一个习惯于问题管理的管理人员,不管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强,不管他曾经解决的问题难度有多大,不管他曾经做出过多么轰轰烈烈的事,这样的管理者总是很难成为最优秀的营销管理人员。最优秀的管理者是能借由他们的远见和洞察力以及他们的调研能力,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是没有做好预防性营销管理的企业,必然会由于问题过多而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解决问题,这又使得他们缺乏时间和精力去预防问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要做营销管理的预防性工作,就必须加强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问题的苗头,发现问题的规律,发现可能发生的问题。一个成天坐在办公室里的营销管理人员是很难做好预防性管理工作的,每个营销管理人员都必须明白:他的工作场所永远在销售一线,只有深入一线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才能提前发现问题。在营销管理领域,最优秀的营销管理人员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走动管理”,即要经常到市场上去走一走、谈一谈,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管理者,在问题解决后就完了,而优秀管理者还会深入思考问题的性质及其他,并在解决例常问题后,建立一种规则、政策、原则,以后若再发生类似问题,则根据这种制度处理即可。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把营销当作一种艺术、经验、悟性、灵感和个人的随机应变,因此,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可以称为“精英销售”或“英雄主义的销售”。那些企业以为拥有了几个优秀的营销人员,靠这些优秀营销人员个人的杰出能力,就能在市场上打出一片天地。所以营销经理们总是千方百计从各种渠道挖掘优秀的营销人才。遗憾的是,“营销精英”们的跳槽率极高(他们总是竞争对手挖墙角的对象),管理起来难度极大。他们既能为公司开发市场,也最容易毁掉公司的市场,甚至将客户带往竞争对手。“精英销售”体制还给公司带来一个问题:当公司没有找到或没有培养出销售精英时,公司只有通过那些普通的营销人员反复“花钱买教训”和不断“交学费”的方式来获得提高,这是风险和代价极高的营销管理体制。纵观世界优秀企业的营销管理,发现他们都有一个重要的管理理念: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优秀企业更重视企业的整体营销能力而不是个人的推销能力。如何才能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最好的方法就是标准化。国外优秀企业都是尽可能地将营销过程标准化,如可口可乐公司不仅将产品在超市的陈列方式标准化,而且对营销人员巡视市场时是顺时针方向走还是逆时针方向走都有明确规定。优秀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化营销手册,营销人员人手一册。因此,在优秀企业有必要实行这种标准化,统一营销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行销手段。标准化的营销程序与标准化的营销管理,通常是在对营销各方面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优秀企业和优秀营销人员的“经验”与“教训”而制定的,它的最大优点就是避免营销人员反复“交学费”,避免由于营销人员个人经验、能力、悟性等不足而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一个平凡的营销人员,只要按照标准化的营销程序从事营销工作,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失误,并取得超乎个人能力的业绩。优秀企业都是靠科学、标准化的营销建立企业强大的营销能力,而不是靠一两个能干的营销人员。那些在科学、标准化的营销体制之下业绩出众的普通营销人员,一旦离开该企业,离开企业强大的营销能力的支撑,业绩立即大滑坡。因此,在标准化的营销管理体系之下,营销人员的离职率相对较低,离职后对企业的损失也相对较小。总而言之,营销是连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营销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为企业提高利润。若想有效地进行营销管理,必须切实从企业的营销实践和市场发展的趋势去看待市场营销,就必须注意以上四个方面并从根本上解决市场营销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
报告浅谈新型农村合作社发展策略
出版时间:2009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东寺峪村的农业经济基础产业目前主要以林果产业为主。通过近几年村庄道路工程建设,现已基本解决了农民运果难问题。但还是和京郊许多山区农村存在一样的问题,如人口老龄化严重、农业产业经营管理模式粗旷。再加上人均受教育水平不高、缺乏交通区位优势,如果不及时改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影响到该村果品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无法从本质上提高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将村民的果品产业收入达到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为此,笔者认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社,将各户零散杂乱的承包林果资源、人力资源、果窖资源、运输资源等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才能使京郊农村的生产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上来。目前,农村合作社的内部治理结构不科学。我国农村合作社内部的治理结构存在和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相似的问题,包括合作社的产权不明晰、政社不分的现象,公司内部机构设置不完善,内部管理不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等。这些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阻力。因此,制定科学、民主的管理监督模式尤为重要。发展新型合作社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家庭经营与市场需求的矛盾,还能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社建设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教兴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各地经济基础不同,实际条件不同,只有建设切合实际的、符合民心的新型合作社,才能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新型农村合作社是指在我国农村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农村的专业合作社、社区合作社、专业(行业)协会、各类经济联合体等组织的总称。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2006年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起施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法律规范。该法第七章为扶持政策,这也客观上为新型农村合作社这一经济活动的兴起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政治因素。据此,平谷区人民政府特制定对该区相对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办法,为该区农村推行新型合作社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为符合条件的合作社配备一套电脑、打印机和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二是区农委为合作社免费印制并发放社员证、交易卡等规范化资料;三是对合作社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保鲜设施建设、农产品的分级筛选机械,按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奖励。新型合作社的集体性的生产与经营模式必须牢牢把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原则以及市场经济下的科学经营方法。合作社的成立方式必须遵循成员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遵循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的原则,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合作社成立之前对农民群众对合作社的需求状况进行认真访谈调查,以确定合作社的专业经营范围。并且,应当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一方面要调动农户的积极性,讲明立社之本就是要实现根本的为农民增产增收,让农民自发性的思考,自主性的参与。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层的公平与民主的管理理念,让农民摆脱旧的弱势群体思想,让他们敢于在新的社会与市场形势下利用法律和民主的力量促进自身经济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各户进行探访,作者发现农户们不全部赞成土地集体化管理,但对果品销售中合作社为各户增收所能提供的促进作用表示认可。其中有部分善于思考的农户提出,将现有的分散性的林果资源进行整合,这样既可以节约运输及管理成本,又可以将各户可利用的林下土地资源统一进行管理经营,便能在林果产业的基础上横向发展其他农业或畜牧业等。设立合作社的具体程序有:发起筹备成立合作社,筹集股金、培育合作社经济实力,起草章程与确定正式候选人,召开设立大会,向工商行政机关申请登记,理事会开会讨论确定合作社经营服务内容、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内部管理制度,财务年度核算等。一是内部运行机制不够规范,诸如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合理,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二是服务不到位,经营业务拓展不够。三是外部环境不够优化,比如:社员思想意识落后,法律法规意识缺乏等。毕竟新型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在国内还处于发展初期,各方面经验不多,但只要利用好有利于农户的方面,切实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同时又能为群众认可,应该是值得我们推广的。首先是授权于农。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和服务社员、自主经营、自由进退的原则。合作社的成败取决于农民的合作意识和参与程度。其次是有法可依。以法制为基础,制定关于合作社的法律法规,保障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第三是政府扶持。主要是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对合作社采取了优惠政策。第四是走向联合。第五是适时调整。对于合作社提供的服务内容,可分为销售管理、技术管理、人力管理、福利与信息管理等。销售管理方面,成立营销小组,针对农业发展不同时期,组织统一的农业生产资料调查与采购,针对不同农产品对市场进行调查并制定销售计划。技术管理方面,成立技术管理小组,定期参加林果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及时发布病害、虫害的预防与治理信息,积极开发适合本地生产与销售的农产品及其衍生物,及时将农业生产资料有关需求与信息资料递交给营销小组。人力管理方面,延用家庭承包责任制,人员信息采集委托村委会管理。福利与信息管理方面,成立民主协商监督小组,每户派出一名代表组成,对各小组及理事会工作进行监督,依照规定进行奖励与惩罚。任何一种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下都深藏着一种深刻的具有长久效应的经营理念。笔者认为,推行农村合作社重点不在形式,而在于是否将管理目的与合作社的长久发展相结合,在于是否让成员能够切实体会到管理者的每一个管理意图。推行新型的农村合作社也是在通过市场经济最基础的农业元素,巩固民主体制在新经济形势下的人心,让每个参与其中的农民都对生产与管理充满信心、努力合作、重视责任。东寺峪村的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林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在营销方面,果品质量会直接影响果品价格,结果造成长久以来的管理上的高成本投入低收入回报,为此,林果产销管理策略重点在科技化管理策略、林地等多项资源合理整合策略、联合销售策略。技术技能优势:兴办合作社有利于及时获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含量,借以实现果品成交价,如红果价格平均可以提高30%~50%。有形资产优势:有完备的村庄基础设施,有丰富的的林果资源、气候资源与生态资源。无形资产优势:多次获评为区级文明村,营销过程注重渠道建设。人力资源优势:利用民主的作用,合理安排,不改变各农户的土地利益,定期培训学习适宜的农林业技术。组织体系优势:拥有一些忠诚的客户,可以利用村委会信息采集管理职能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竞争能力优势:林果种类多元化,抗冲击力较强。林果土地资源散户零散经营,利用效率低下;林果生产管理技术还没有达到足够的科学化、集约化管理;客观上交通运输成本较高。发展有机果品种植技术;利用现有废物资源发展有机肥技术,申请村庄污水回收处理建设工程,为林果产业经营节约部分成本;发展订单农业,提高销售质量;利用林下资源整合以及夏季果窖空闲资源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项目;可以联合镇域范围内强有力的合作社,提高农产品的销售竞争实力;京郊农家乐成为都市居民节假日娱乐消费的一种方式。存在果品营销中间商,靠挤压农产品价格来榨取农民的利益;市场同类产品较多,自身产品附加价值不明显;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如叶面肥、改土肥、果袋等。发展有机果品种植技术,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果品价值含量,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适应市场要求的合格产品。管理上,优化投入,为果农压缩农产品投入成本,控制经营管理风险,申请村里出台补助措施,落实到每家每户。如农产品风雹灾灾害补助,优化产业管理,定期对果农开展培训,传授先进的林果管理经验,为村民及时进行林果要点管理宣传,提高果农的技能和经验。同时,要加大力度宣传推广果树科技,向村民宣传小畦覆草技术、果树喷施叶面肥技术等。并且及时将果品生产中的问题及时与果办进行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技术指导关系。优化产业结构,由各种果品种植面积及价值回报效果来看,梨、板栗、红果这三大类果品在全部果业生产中占了近80%的比重,所以林果业的重点为梨、板栗、红果。另外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向群众宣传推广新的经济增长项目,如:开发食用菌项目等。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展林果产业产能,同时整合开发旅游资源,结合开拓农业观光采摘业务,林果销售可以直接面向最终客户,在提高林果销售价格的同时节约部分果品运输成本。宣传旅游业的同时带动果品营销的宣传,有利于提升合作社的品牌效应。将现有的零散的各户林地进行重新调配集中,科学合理地纳入经营股,确保各农户总体利益平衡,虽然会影响到短期各农户的林果收益,但方便了农户对林果的修剪、布肥、采摘等多项成本的集约化管理,同时,各户林地资源集中以后,便于发展林下养殖业项目等经营项目,有利于扩展合作社的经营与收益。优点在于将传统的粗放式产业模式转变为集约式的产业模式,易于管理,同时整合后的资源更有利于开发的价值。缺点在于推行难度大,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不适合用于合作社成长初期。联合镇域范围内强有力的合作社,提高农产品的销售竞争实力。优点在于可以联合起来构成价格联盟,防御林果中间商打压果品销售价格。缺点在于可能会影响到整体的销售量,导致成交价格较高但总体收益降低。整合镇域范围内其他合作社的地理区位优势,走专业化合作经营道路。优点在于可以专于单一或几种果品的生产,将资源利用率高度提升,同时集约成本,带来规模效益。缺点在于放弃了林果产业的下游业务空间,果品价格严格被市场所制约。笔者认为,发展技术农业、发展旅游采摘战略才是在合作社成立初期比较适合的发展战略,但随着合作社经济实力、品牌优势、业务能力等的提升,林地资源整合战略也将成为合作社发展成熟之后的一个趋势。 -
报告Inhibiting Effect of Fungicides on Head Smut, Common Corn Smut and Corn Southern Leaf Blight
出版时间:2007玉米丝黑穗病、瘤黑粉病和玉米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广泛分布各玉米产区。在我国,自20世纪70、80年代采用种植抗病品种和药剂处理种子的方法后,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得到了控制,但是近些年,由于杂交品种的推广,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和频繁交流,病害又从零星发生恢复到大面积发生的情况,对玉米的田间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玉米小斑病在夏玉米产区发生为害也逐年加重,因此筛选有效的杀菌剂,对于防控病菌的传播、为害在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杀菌剂对3种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对病原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杀菌剂,为构建用于以上3种病害防治的种衣剂奠定了基础。结果如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米西达、杀毒矾对小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比较强,EC50分别为5.09μg/ml和1.72μg/ml;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1种药剂对瘤黑粉病菌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福美双和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69μg/ml和3.97μg/ml;采用酶联板—浑浊度法进行10种药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室内毒力。戊唑醇和福美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0.038μg/ml和0.15μg/ml。根据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可以选择这几种对病原菌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药剂进行相互配伍,扩大其防治谱,构建出新型种衣剂用以3种病害的田间防治。 -
报告Research Advances of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Plant Essential Oils
出版时间:2007植物精油(essential oil)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且具有一定香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它是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由脂肪族、芳香族、萜类(单萜和倍半萜)、含氮或含硫等易挥发的成分组成。植物精油具有杀(抗)菌、杀(驱)虫、香熏治疗和多种药理作用,在香料、化妆品、食品等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是制作药品、化妆品、食品的原料或添加剂。由于精油具有无毒、无害、纯天然等特点,研究精油作为杀菌剂用于食品或果蔬的防腐保鲜和贮运,以及作为农用或医用杀菌剂,是近年来精油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植物精油的研究十分迅速,本文对有关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作用机制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近年来对精油抗菌活性进行研究的植物主要包括:唇形科、菊科、桃金娘科、伞形科、金丝桃科、樟科、禾本科、芸香科、马鞭草科、姜科等,估计进行过精油抗菌活性研究的植物达250余种。这些精油多分布在植物的花、果、叶、根或根茎、种子等器官中,有的也存在于植物的全草和树胶中。精油中的抗菌成分主要为:香芹酚、丁子香酚、薄荷醇、百里酚、柠檬烯、乙酸牻牛儿酯、乙酸丁子香酚酯、反-肉桂醛、桉树脑、β-月桂烯、香叶醇、对-伞花烃、γ-松树烯、香芹酮等。精油是由多种类型的化合物组成的,它们对微生物可能有多个作用位点(靶标),因此精油的抗菌作用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对精油抗菌作用机制的了解还十分粗浅,精油对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要比对真菌深入。由于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特殊的脂质结构,精油的疏水性和分子大小使之极易穿过细胞膜或直接作用于膜结构,已有的研究证明精油对细胞结构的作用有:(1)导致细胞壁结构的降解;(2)细胞膜损伤;(3)膜蛋白损伤;(4)导致细胞内成分的外流;(5)细胞质成分凝固;(6)消耗质子流等。对病原菌有强烈抗菌作用的精油一般含有高含量酚类化合物如香芹酚、丁子香酚和百里酚等,这些酚类化合物破坏了细胞质膜、质子动力(proton motive force,PMF)、电子流、成分的主动传输和胞内成分的凝固,从而使精油具有抗菌活性。精油中的单一成分应该有其准确的作用方式,且有明显的构效关系。如乙酸牻牛儿酯较牻牛儿醇具有更好的抗细菌活性。含烯烃基团的非酚类化合物成分的抗菌活性要强于含烷烃基团的化合物,如柠檬烯的抗菌活性要强于对-伞花烃。精油中的活性成分也会影响镶嵌在细胞质膜中的蛋白质活性,它们可以在脂双分子层之间发生累积,阻止膜蛋白与底物的结合;也可能直接与膜蛋白(如ATP酶)中的疏水部分结合,使之变性。一般精油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要比对革兰氏阴性菌强,可能与革兰氏阴性菌围绕在细胞壁的外的一层隔膜阻碍了疏水性物质的扩散通过这一特性有关。精油及其成分的抗菌作用机制在许多细节上尚未完全阐明,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为精油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未来一段时间,植物精油的研究领域将主要集中以下几方面:(1)精油对镶嵌在细胞质膜中的蛋白质的作用以及对膜中的磷脂的作用研究;(2)精油成分对细菌细胞的抗菌作用的研究,尤其是对一些模式细菌的作用机理研究;(3)精油成分对真菌的作用机理研究;(4)精油中抗菌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SAR)研究,为新型杀菌剂的设计与合成提供依据,并对抗菌活性做出预测;(5)精油在抗菌活性方面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也需要更好地研究。植物精油作为杀(抗)菌剂在植物病害防治、食品和果蔬防腐保鲜,以及作为医用抗菌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具有丰富的精油植物资源,在植物精油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还比较薄弱,大多停留在精油的提取和室内的活性测定,研究的植物种类相对来说还比较少。今后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多地开展工作:(1)进行精油植物资源的调查和活性筛选;(2)从精油中筛选高活性的抗菌化合物,为新型杀菌剂的合成提供先导结构;(3)产品的开发研究,即将植物精油加工成合适的剂型(如气雾剂、缓释剂、熏蒸剂),有效地发挥其活性。近年来,许多合成杀菌剂被限制使用,甚至禁用,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杀菌剂种类。植物精油作为杀菌剂应用在低毒、高效、维护生态平衡等各方面都是比较理想的。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环境、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食品、果蔬的保鲜和贮运过程中,植物精油作为抗菌药剂有着诸多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样必将加快对精油的研究,以及精油类农药的创制及其工业化的进程。 -
报告Inhibition Activity of Two Kinds of Plants Extracts on Fusarium oxysporan
出版时间:200721世纪是环保的世纪。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高毒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农业生态及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以高效,低毒农药逐步替代传统的高毒农药是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植物源农药可在环境中迅速分解,对环境无任何影响,是符合环境保护,农业持续发展方向的[1]。藜芦(Veratrum nigrum L.),问荆(Equisetum arvense)多年生草本植物,据《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记载,全草入药,具有清热,止咳,祛痰等功效,在中药学上有广泛的用途[2~3]。黄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an)又叫萎蔫病,属世界性病害,在黄瓜的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以上,是保护地和黄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4]。本实验就问荆和藜芦的甲醇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的病原菌抑制作用进行了室内测定,旨在为开发出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新型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1.1.1 供试样品 试验所用问荆、藜芦采自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将采集的植物材料洗净后在室内阴干(约25℃),放入恒温箱内(40~45℃)烘干,磨碎,过60目筛,备用。1.1.2 供试菌种 黄瓜枯萎病菌,由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实验室提供。1.2.1 问荆、藜芦提取物的制备 分别准确称取问荆、藜芦全株干粉50g,装入500ml小烧杯内,加入干粉5倍量的有机溶剂甲醇,室温下(30±2)℃浸泡3~5天后,过滤并浓缩至稠膏状,称取一定的量,并依次配成实验所需的浓度。1.2.2 抑菌活性测定 生长速率测定法[5],用打孔器取6mm菌落边缘生长旺盛的菌种,放在加药的PDA平板上培养,以培养基内加等量无菌水作对照,每次重复3次,置25℃下培养。用十字交叉法测每个菌落的直径,以其平均值代表菌落的直径,以下式求出抑制菌丝生长率:抑制菌丝生长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0.6)×100%将问荆、藜芦甲醇提取物配制成浓度为2mg/kg的溶液进行生物活性测定(所有生物活性测定对照均为1%吐温80溶液)。由表1可以看出,两种植物的甲醇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的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问荆的抑制率达到57.8%,藜芦为59.1%。同时与对照相比,处理的菌丝在培养皿中出现消减,变粗等现象。植物提取物菌落直径(mm)与抑制率(%)ColonyRadiusandInhabitingrate72h抑制率Inhabitingrate96h抑制率Inhabitingrate120h抑制率Inhabitingrate问荆Equisetumarvense2.4756.503.6057.804.2754.00CK4.90—7.70—8.80—藜芦VeratrumnigrumL.1.9859.102.8154.003.8151.00CK3.82—5.4—7.15—表1 问荆、藜芦甲醇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Table 1 Inhabiting of the extracts of Equisetum arvense and Veratrum nigrum L.seeds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um由表1可以看出问荆、藜芦甲醇提取物对病原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确定其生物活性,将两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稀释成5个不同浓度(4mg/kg、2mg/kg、1mg/kg、0.5mg/kg、0.25mg/kg),对黄瓜枯萎病的病原菌进行测定,分别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及抑制中浓度(EC50),结果见表2、表3。两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都是随着浓度的增大,抑菌活性逐渐增强。且浓度为4mg/kg时问荆和藜芦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4.0%和79.2%,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抑菌效果逐渐降低。植物提取物浓度(mg/kg)Concentration菌落直径(mm)与抑制率(%)ColonyRadiusandInhabitingrate72h抑制率Inhabitingrate96h抑制率Inhabitingrate120h抑制率Inhabitingrate问荆Equisetumarvense藜芦VeratrumnigrumL.4.0001.0274.001.9572.202.6570.12.0001.6257.702.9857.103.8056.81.0002.1244.203.8045.104.8344.90.5002.5732.004.7031.205.6335.70.2502.8324.904.8529.706.5525.1CK3.75—6.87—8.72—4.0001.7279.201.8873.502.4769.702.0001.9059.702.7555.503.4553.901.0002.3246.603.3543.104.3539.300.5002.4343.203.6037.904.7233.300.2502.6037.903.9530.605.0827.50CK3.82—5.43—6.78—表2 不同浓度问荆、藜芦甲醇提取物对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Table 2 Inhabiting of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the extracts of Equisetum arvense and Veratrum nigrum L.seeds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an处理Treatment毒力方程RegressiveequationEC??50相关系数r问荆EquisetumarvenseY=1.6167+1.0975X1.2100.9918藜芦VeratrumnigrumL.Y=2.0920+0.9915X0.8750.9644表3 问荆、藜芦甲醇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毒力Table 3 Virulence of the extracts of Equisetum arvense and Veratrum nigrum L.seeds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an抑菌剂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细胞膜的膜透性或某些酶作用从而抑制代谢过程发挥作用的。具体来说,是抑制新陈代谢中某些酶或蛋白质的合成或活性发挥,或者抑制核酸的合成,也有的是通过改变细胞透性,如干扰细胞壁的组成物质合成等,也有许多抑菌剂则是作为代谢拮抗物影响代谢的进行而发挥抑菌作用的,一般说来抑菌剂的分子结构特征与生物膜脂分子结构特征愈相似,则愈易进入菌体从而更易发挥抑菌作用[6~7]。许多植物组织具杀菌或抑菌作用的可挥发性物质,如单萜、倍半萜、醛类、酯类、酸类、醇类和一些芳香类物质。它们几种或多种共同作用使得植物组织具有较强抵御病菌侵入能力[8]。本实验研究表明问荆、藜芦甲醇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确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21mg/ml,0.857mg/ml。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问荆、藜芦作为一种生物农药,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和应用价值。至于问荆、藜芦粗提物对其他病菌的活性,及其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均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
报告枯草芽孢杆菌C27对番茄采后灰霉病的防效初探
出版时间:2007番茄被认为是蔬菜中的一种重要的健康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营养,不仅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而且不含胆固醇,脂肪的含量也较低。近来培育的鲜食品种之一——樱桃番茄,兼有水果和蔬菜的特点,尤其受到人们的青睐。其风味独特,果汁富含甘汞,对肝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有利尿、保肾等功能;果皮茸毛能分泌路丁,可降血压、预防动脉硬化和脑溢血,还有杀菌、美容、解毒等作用。由于自身的生物特性等原因,番茄果实在果实采前,采收期以及在果实采后的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原真菌的侵染,从而导致采后病害的发生。其中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是采后的主要病害,常在贮藏期以及货架期引起果实腐烂,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番茄采后病害仍主要采用化学杀菌剂来防治,如使用多菌灵或扑海因浸泡果实,速克灵或农灵利喷洒果实等。化学药剂控制采后病害有良好效果;但是,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降低防效;同时,农药在果实上的残留量增加而威胁人类健康,并造成环境污染。生物防治作为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治果实采后病害的新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枯草芽孢杆菌C27(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C27)是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植物细菌及病害生物防治实验室分离得到的一株生防细菌。前期研究发现,其对番茄苗期和成株期灰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探索了C27菌株用于采后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治。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C27代谢液能明显抑制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在25°C和2°C下对番茄果实灰霉病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与不刺伤和刺伤接种无菌水的对照相比,C27处理在25°C和2°C下均能提高番茄果实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增加果实的总酚含量(TPC)。C27菌株对番茄果实灰霉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在于对病原菌的直接抑制作用以及对果实抗病防御反应的诱导作用。 -
报告筛选拮抗性酵母防治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研究
出版时间:2007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是由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i,(Aac)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瓜类病害,该病菌已经成为了全球瓜类生产中巨大的威胁。中国至今已有12个省相继有该病的报道。目前,该病因其无免疫品种和特效的化学农药,轮作倒茬存在局限性等原因,有效防治该病仍然是一个难题。近几年已有人报道利用生物防治BFB来改变目前防治现状,但多以生防细菌为主(卢云等,2007;Fessehaie和 Walcott,2004),利用拮抗酵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国内外未见有报道。2006~2007年,本实验组从湖北武汉、新疆石河子、河南信阳等地采集不同植物叶片、土壤样品进行了酵母菌的分离,获得了463菌株。通过含菌平板测定拮抗性,表明有29个酵母菌菌株对Aac有拮抗作用,占总分离酵母菌株的6.3%,抑菌圈半径大于5mm的有13个。在温室盆栽试验中,将其中的13个酵母菌菌株的菌体悬浮液(1.2×108菌体/ml)分别喷雾接种于哈密瓜苗四叶期的植株上,24h后接种Aac菌体悬浮液(1.0×108cfu/ml),处理后的瓜苗放入温棚内,棚内温度为(32±2)℃,相对湿度大于90%。接种5天后调查各处理哈密瓜苗的发病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06109、Y07039和Y0709在哈密瓜子叶或第一片真叶上对BFB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3株酵母菌处理的哈密瓜子叶发病率分别为33%、33%和76%,对照为96%,防效分别为65%、65%和21%。第一真叶发病率分别为14%、17%和10%,对照为96%,防效分别为80%、84%和90%。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拮抗酵母的一些种类或菌株对BFB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对于筛选出的具有抑菌作用的酵母菌株,将进一步测定其田间防病效果,并对其显著防效的拮抗酵母进行种类鉴定。 -
报告盾壳霉在土壤中随水分进行的扩散研究
出版时间:2007重寄生菌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是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一种重要生防菌。这种生防菌在其自然生境—土壤中寄生致腐核盘菌菌核,从而达到阻断核盘菌侵染循环及防治核盘菌的目的。为了充分挖掘盾壳霉的防病潜力,必须了解盾壳霉在土壤中的扩散规律。在以前的研究中,获得了一株对杀菌剂农利灵表现高度抗性的突变菌株SV-5-2,以之为基础,建立了一种选择性分离盾壳霉的方法(Yang等,2007)。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分离的方法探讨了盾壳霉在5种不同土壤(黄棕壤、红壤、潮土、黑土、沙子)中的垂直扩散和水平扩散的动态规律。垂直扩散的研究结果表明:盾壳霉的分生孢子可以随水分在5种不同土壤中垂直扩散到20cm深处。盾壳霉的种群数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呈数量级减少。例如,在40%含水量黄棕壤中扩散24h后,土壤表层(0~2cm)盾壳霉的数量为4.0×107cfu/g干土,而底层盾壳霉的数量为(16~20cm)则为0.6×103cfu/g干土。研究还发现:盾壳霉在沙子中的垂直扩散效果最好。这可能与土壤中的含沙量、黏性和吸附性有关。同时盾壳霉在40%和60%含水量(绝对含水量)的土壤中的垂直扩散没有显著差异(P>0.05)。水平扩散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盾壳霉的分生孢子可以随水分在4种不同的土壤(黄棕壤、红壤、潮土、黑土)中水平扩散距离为10cm,在沙子中水平扩散距离为20cm。盾壳霉的种群数量随距离的增加而呈数量级减少。例如,在黄棕壤中,距离接种点0~5cm处盾壳霉的数量为为4.4×106cfu/g干土,在5~10cm距离中下降到1.3×104cfu/g干土,超过10cm距离的土壤中检测不到盾壳霉。盾壳霉在沙子中的水平扩散效果明显好于其他4种土壤(黄棕壤、红壤、潮土、黑土),这可能与土壤中的含沙量、黏性和吸附性有关。盾壳霉能随水分垂直扩散20cm深,水平扩散10cm远,基本覆盖了土壤的耕作层和油菜种植的行间距。这为田间通过浇水使用盾壳霉孢子进行土壤处理来寄生核盘菌菌核,从而防治菌核病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