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痘斑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Effects on Resistance to Grey Mould in Tomato after Induced Leave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出版时间:2007接种后第5天调查发病程度并计算病 指数。病害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斑 ;1级,病 斑 面积占叶面积5%以下;3级,病 斑 面积占叶面积5%~15%;5级,病 斑 面积占叶面积15%~25%;7级,病 斑 面积占叶面积25%~50%;9级,病 斑 面积占叶面积50% -
报告搞好蔬菜病虫预测预报要从提高诊断能力抓起
出版时间:2010因为病害的发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进程,病 斑 如因品种、环境、发病时期等原因不具典型性时,诊断准确性会很差,所以单靠图谱不能准确判断。案例一:黄瓜靶斑 病 误诊为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笔者2008年9月10日接石家庄市孙村孙技术员送来的黄瓜病 叶,反映这种病 用治细菌的药不见效。笔者又在石家庄西三庄村调查,黄瓜发生与孙村技术员送的病 叶相同的病情,从整株看,病情从植株下叶开始,蔓延到上部,初期病 斑 受叶脉限制,为多角形。后来病 斑 扩大为2~5厘米、圆形。病 斑 表面长黑色霉层,很像霜霉病,又像细菌性角斑病。后来,藁城市、鹿泉市、青县等多地反映大面积发生这种病害,多按霜霉病,又像细菌性角斑病预报,并指导防治,没有任何效果。黄瓜靶斑 病 已经为河北省新的黄瓜主要病害。2009年3月份发布了河北省病虫情报“注意查治黄瓜靶斑 病 ”。由于准确诊断,科学地预报,有力地指导了防治工作。 -
报告Primary Study of Oligochitosan Inducing Resistance to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on Brassica napus
出版时间:2007所以利用植物自身诱导抗病性对菌核病 进行防治是现在农业生产中的新趋势。,初步探讨壳寡糖诱导油菜抗菌核病 的作用机制。1.2.3 病情指数调查方法 在接菌后第五天根据病 斑 占叶片面积比例调查病情指数,分级标准为:0=没有病斑 ;1=病 斑 面积占叶面积11%以下;2=病 斑 面积占叶面积11%~30%;3=病 斑 面积占叶面积31%~50%;4=病 斑 面积占叶面积51%以上。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明了,本文首次进行了壳寡糖对油菜抗菌核病 的研究。发现使用50μg/ml的壳寡糖溶液预处理油菜植株,可以提高其抗菌核病 能力,其抗性可持续96h以上,防效可达到54.60%。 -
报告模块五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
出版时间:2011锈病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发生期,在越冬前后出现,其病 叶表现不太明显;二是潜伏初期,即小麦返青到孕穗期,开始由单片病 叶向四周扩散;三是流行期,很快使病 叶发展到传病 中心,使整个麦田受染患病。(1)发病症状 叶锈菌为该病的病原,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 ,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合成大斑 ,孢子堆周围表皮撕裂翻起,夏孢子可穿透叶片,后期病 部长出黑色长椭圆形或狭长形、散生且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往往会突破表皮。病 原为真菌,叶鞘上病 斑 为中间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 斑 扩大连片形成花秆。茎秆上病 斑 梭形、纵裂,病 斑 扩大连片形成烂茎。麦蚜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病 。黏虫(1)成虫 体长17~20毫米,翅展36~45毫米,体色为淡黄色或灰褐色,前翅中央有淡黄圆斑 及小白点1个,前翅顶角有一黑色斜纹。 -
报告四、遗传性病害 (Diseases Caused by Genetic Factors) (图2-132至图2-135)
出版时间:2013图2-132 遗传性白化条纹在高粱生产上,常见的遗传性病害有:花叶病、斑点病 、枯斑病 、环斑病 、条纹病、条斑 病 、黄化苗、白化苗等。图2-133 遗传性黄白色条斑 图2-134 生理性红色斑 图2-135 生理性条斑 (不同品种)对于遗传性病害的预防,应注重种子纯度,加强品种资源的选择和纯化,以减少遗传性病害的发生。 -
报告四、调查黑松生长衰弱的因子
出版时间:2015黑松落针病 病 原为松针散斑 壳菌(Lophodermium pinastri),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星裂盘菌目斑 痣盘菌科散斑 壳属。【症状】此病 侵染2年生针叶,初期产生黄色斑点或段斑 ,后病 斑 颜色加深呈红褐色,至晚秋全叶黄褐脱落。在土地瘠薄,林地干旱,卫生状况差,林木生长衰弱,针叶的细胞膨压降低时最易感病 。混交林比纯林感病 轻。【症状】病 瘤发生在侧枝或主干上,大小不一,近圆形,直径5~60cm,多年生。每年2月,从病 瘤裂皮层缝处溢出黄色蜜状性孢子。至4月在皮下产生黄色疱状锈孢子器,散出黄粉状锈孢子。图33 微红梢斑 螟幼虫图34 微红梢斑 螟成虫图35 微红梢斑 螟蛀孔松果梢斑 螟(Dioryctria pryeri Ragonot),属于鞘翅目螟蛾科。 -
报告辣椒“三落”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出版时间:20073.1.1 病毒病 病毒病 是辣椒的重要病害。轻型病毒病 只出现花叶,不会造成畸形和落叶。重型病毒病 会使叶片褪绿、黄化、蕨叶;造成植株矮化、形成丛枝,畸形,引起“三落”。一般情况会形成疮痂病 斑 ,高温高湿条件下不形成疮痂,而是迅速扩展为叶缘焦枯,成长叶片上形成许多小斑点,之后引起大量落叶。重茬地,生长差的田快发病较重(抗性差)。此病 一般在叶背形成白粉状霉层,正面出现浅黄色斑 ,气温高相对湿度大的情况下发病重,且传播速度快。3.1.5 炭疽病 该病为害叶片和果实,以为害果实为主,严重时会引起大量果实腐烂,造成落果。高温多雨,田间湿度大,氮肥过多会加重此病 。该病俗称“撒墨水”,最初病 斑 呈深绿色水浸状圆点,然后扩大成圆形至椭圆形,并形成同心轮纹黑褐色,湿度大时,果面病 斑 上出现黑色霉层。⑤及时清除田间病 叶、果、株残体。4.4.1 病毒病 可用1.5%植病 灵水剂1000倍液喷雾或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 -
报告Toxicity Bioassay and Control Effects of Several Fungicides against Tomato Late Blight Caused by 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
出版时间:2007第2次施药后7天调查各处理发病 情况,每小区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株,每株分上、中、下共调查10片叶,以每株每一叶片上的病 斑 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计算病 指与防效。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 ;1级,病 斑 面积在5%以下;3级,病 斑 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 斑 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7级,病 斑 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50%;9级,病 斑 面积占整个叶面积72%霜脲·锰锌WPY=2.29x-1.670.205.33(4.67,6.07)27.77(21.77,38.20)表1 5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试验结果见表2,两次施药后的病 指和防效处理重复与防效ⅠⅡⅢⅣ平均防效(%)平均病 指差异显著性5%1%64%杀毒矾WP800倍75.474.574.775.675.18.9aA25%甲霜灵WP800倍75.171.969.673.372.59.9ab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