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痘斑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Primary Study of Two Oligosaccharides Inducing Resistance to Tobacco Mosaic Virus
出版时间:2007待全面发病后,调查病 斑 数。重复3次。抑制率(%)=[(对照叶片病 斑 数-处理叶片病 斑 数)/对照叶片病 斑 数]×100%最初的试验结果表明(表1),壳寡糖-铈配合物对抑制烟草花叶病毒引起的枯斑有抑制作用。处理斑 点数抑制率(%)壳寡糖-铈配合物1μg/ml43±18c37.025μg/ml31±13b55.050μg/ml38±18cd44.0100μg/ml42±处理斑 点数抑制率(%)褐藻酸钠25μg/ml59±27bc67.450μg/ml51±21c71.8100μg/ml74±32b59.1壳寡糖50μg/ml65±26b64.1CK181±32a—表3 褐藻酸钠不同浓度喷施对烟草花叶病毒病 的防效(P多糖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是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
报告Primary Study of Oligogalacturonides Inducing Resistance to Tobacco Mosaic Virus
出版时间:2007待全面发病后,调查病 斑 数。1.3.1 试验方法 选取大小一致、6~8叶期的烟草植株,均匀喷洒供试药剂寡聚半乳糖醛酸50μg/ml。处理24~96h不同时间后,进行接毒试验。采用半叶法摩擦接种。接种7天后,统计叶片上的病 斑 数。试验重复3次计算防效。抑制率(%)=[(对照叶片病 斑 数-处理叶片病 斑 数)/对照叶片病 斑 数]×100%1.4 抗性相关酶的测定1.4.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取样叶1.4g,10.0ml 含5mmol/L巯基乙醇的硼酸缓冲液处理斑 点数抑制率(%)寡聚半乳糖醛酸50μg/ml92±40?52.875μg/ml98±47?49.7CK195±48—表1 寡聚半乳糖醛酸不同浓度喷施对烟草花叶病毒病 的防效(P处理斑 点数抑制率(%)寡聚半乳糖醛酸24h89±35?37.648h91±61? -
报告Control Strategies of Plant Extracts on Poplar Canker
出版时间:2007杨树溃疡病又称水疱型溃疡病,是为害杨树枝干的一种常见病害,通常以水渍状病 斑 为主,圆形或椭圆形,手压病 斑 有褐色水流出。初为圆形,极小,后水疱变大,直径0.5~2.0cm,疱内充满淡褐色液体,随后水疱破裂,流出淡褐色液体,遇空气变成黑褐色,同时把病 斑 周围染成黑褐色,最后病 斑 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杨树溃疡病病 原为真菌,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初期菌落白色,有发达的气生菌丝,呈绒毛状至棉絮状。3天后菌落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为黑色,菌落初期有明显的灰黑色轮纹。 -
报告六 甜瓜病害防治
出版时间:20151 症状 甜瓜猝倒病 主要发生在苗期的病害。幼苗感病后在出土表层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倒伏,即猝倒。初感病 时秧苗根部呈暗绿色,感病 部位逐渐缢缩,病 苗折倒坏死。染病后期茎基部变成黄褐色干枯成线状。因其病 斑 受叶脉限制,多呈现多角形浅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易诊断,叶片初感病 时,叶片上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叶缘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 斑 ,霜霉病大发生会减产五成以上对甜瓜生产造成毁灭性损失。感染灰霉病的甜瓜叶片,病菌先从叶片边缘侵染,呈小“V”字形病 斑 。病 斑 为圆形或不规则型浅褐色病 斑 。病 斑 逐渐扩大凹陷有轮纹。病 果初为褪绿色水浸状凹陷斑点,而后变成褐色,斑点中间淡灰色,近圆形轮纹斑 。2 发病原因 病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随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借雨水传播。1 症状 甜瓜全生育期均可以感病 。主要感染叶片。发病重时感染枝干、茎蔓。发病初期主要在叶面长有稀疏白色霉层,逐渐叶面霉层变厚形成浓密的白色圆斑 。发病后期叶片发黄坏死。 -
报告二、玉米细菌病害(Maize Diseases Caused by Bacteria)
出版时间:2009图1-160 幼苗枯萎状图1-161 叶片黄褐色水浸状条形病 斑 图1-162 叶片初期白色条斑 图1-163 感病 甜玉米品种叶片黄色条斑 图1-164 叶片后期病 斑 图1-165 传病 昆虫玉米叶甲及其为害状图1图1-175 叶片初期病 斑 (水浸状)图1-176 叶片中期病 斑 图1-177 叶片后期病 斑 图1-178 叶片后期病 斑 (放大)图1-179 茎秆维管束褐变(右:健株)该病表现的萎凋和叶斑症状有时易与细菌性枯萎病相混淆叶片上先呈琥珀色至橄榄色、水浸状半透明病 斑 ,具晕圈,后变为褐色褪绿斑 ,病 斑 边缘平行,常伸长汇合成条状,后期病 斑 变为褐色病 枯死。玉米细菌性叶枯病 初在玉米植株喇叭口的新叶上产生水浸状线条状病 斑 ,病 斑 逐渐变褐色,有时为灰色或白色,在某些品种上病 斑 边缘成红色。在成熟叶片上病 斑 伸长,抽雄后的植株叶片罕见有新病 斑 。玉米细菌性巧克力斑点病 ,在叶片上产生暗褐色、可达3cm的长形病 斑 ,周围有较宽的黄色晕圈。病 斑 多沿着叶缘向顶端部位形成,似缺钾的初期症状,后期病 斑 汇合引致叶片大面积枯死。 -
报告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Leaf Spot Disease on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出版时间:2007山东省是我国姜的主要产区,近年来,由于多数品种长期无性繁殖及连年重茬种植,出现了一种严重影响姜产量和质量的病害,该病害主要为害姜叶部,发病初期呈现水浸状小斑点,随后变成黄色,逐渐扩大成为椭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色病 斑 ,边缘则为黄褐色,病 斑 继而彼此融合,导致整叶干枯;在老熟病 斑 上可见大量黑色小颗粒。取病 斑 上产生的子实体镜检,并从发病组织中再次分离致病菌,观察并描述病原菌形态特征。以往报道认为,引起姜叶斑病的病 原为Phyllosticta zingiberi Hori,Hara记载并描述了Phyllosticta zingiberi Hori的形态特征:叶上病 斑 圆形、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Ramakrishnan[9]描述的印度姜叶上的Phyllosticta zingiberi T.S.Ramakr.的形态特征为,叶上病 斑 卵圆形,中央灰白色,可形成穿孔,9~10μm×3~4μm -
报告二、高粱细菌病害(Sorghum Diseases Caused by Bacteria)
出版时间:2013该病害主要特点是病菌侵染叶片产生条纹状病 斑 ,偶见产生斑点症状。病 斑 条纹状,宽1~3mm,延伸于叶脉间,条件适宜时,病 斑 可扩展长达200mm。病 斑 颜色因品种而异,在多数品种上呈深红褐色或紫褐色,少数品种上为黄色、黄褐色,病 斑 上常见有菌脓溢出,具有光泽,油渍状。细菌性红条斑 病 发生于世界各地高粱产区,中国、印度、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尼日利亚等国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个别国家或地区发病严重。细菌性红条斑 病 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病 斑 常汇合成斑块扩及大半叶片,在叶片两面的病 斑 上有大量黄色小粒状菌脓溢出,干燥后变为鳞片状薄层。不同寄主上表现的症状有差异。主要区别:细菌性茎腐病 主要发生于植株心叶、茎秆和叶鞘上,腐烂组织有臭味;腐霉菌茎基腐病 叶鞘病 斑 无红褐色边缘,组织软化后略有酒糟味;潮湿时腐霉菌茎基腐病 病 斑 上形成白色霉层。 -
报告四、葫芦科蔬菜病虫害
出版时间:2015子叶染病初呈水渍状近圆形凹陷斑 ,以后呈黄褐色坏死。真叶染病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多角形,以后变成淡黄褐色多角形病 斑 ,湿度高时叶背溢出乳白色浑浊水膜状菌脓,干后留下白痕,病 部质脆易破裂穿孔。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渍状病 斑 ,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黄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高时叶背面或叶面均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后期病 斑 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时植株一片枯黄。(1)症状:从幼苗到成株皆可发病,幼苗发病,多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 斑 ,上有橙黄色点状胶质物;成叶染病,病 斑 近圆形,直径4~18毫米,灰褐色至红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茎蔓与叶柄染病,病 斑 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褐色,稍凹陷,严重时病 斑 连接,绕茎一周,植株枯死;瓜条染病,病 斑 近圆形,初为淡绿色,后成黄褐色,病 斑 稍凹陷,表面有粉红色黏稠物,后期开裂。(1)症状: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 分绿斑 花叶和黄斑花叶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