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痘斑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红河州病虫测报现状及发展对策
出版时间:2010稻飞虱、水稻螟虫(二、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粘虫、小麦锈病、麦蚜、玉米螟、玉米锈病等,经济作物的烟草炭疽病、黑胫病 、病毒病 、甘蔗绵蚜、甘蔗螟虫、香蕉叶斑病、柑橘叶螨、蚧类、潜叶蛾、石榴枯萎病、蔬菜霜霉病、白粉病、疫病、菜蚜、小菜蛾、菜青虫、夜蛾类害虫、斑 潜蝇等。截至目前,全州有全国病虫区域测报站3 个,省管测报站4个,其他为县级测报站,初步形成健全的州、县(市)二级测报网络系统,共同承担全州主要农作物病 虫草鼠害的监测预报任务。监测对象涉及20余种病虫鼠害,重点是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 病 、稻飞虱、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粘虫、玉米灰斑 病 、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麦蚜、蚕豆蚜、油菜蚜虫、斑 潜蝇以及老鼠。1.4 指导好大面积病虫防治工作开展全州病 虫草鼠年均发生面积46.7万公顷次左右,重发生年份达66.7万公顷次。 -
报告七 主要病虫害与绿色防控技术
出版时间:2015典型性症状是形成具有同心轮纹的不规则的轮纹型病 斑 。一般叶片受害严重,发病初期针尖似的小黑点,不断扩展成轮纹状斑 。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黃色晕环,轮纹表面稍有凹陷为椭圆形或梭形病 斑 ,感病 部位生有刺状不平坦物,潮湿时病 斑 处长出霉状物。茎秆感病 多在分叉处。发病初期叶面布满浅褐色小圆点,病 斑 水浸状呈不规则状,病 斑 中部为灰褐色至黃褐色,病 斑 边缘为浅黄褐色晕圈,病 斑 凹陷直径2~5毫米,后期病 斑 易穿孔。病菌通过植株的输导组织韧皮部和髓部进行传导和扩展,在主茎上形成灰白色至灰褐色病 斑 。剖开茎秆可见茎内褐变,向上下两边扩展。感病 后期茎秆基部变粗,茎干上有庖斑 ,秆内中空病 斑 下陷或裂开。条斑 型病毒病症状是在叶、茎、果实上出现不同形状的条斑 、斑点、云纹皱缩褐色坏死斑 。有些感病 植株的症状是复合发生,一株多症的现象很普遍。 -
报告六 生理性病害与防治
出版时间:20151 症状 日灼病又称日烧病 。高温强光条件下果实直接面向太阳,使果实被太阳灼伤。辣(甜)椒的果面初期褪绿、失水,果肉变薄,继而病 部凹陷果肉组织坏死呈浅灰白色。此病 多发生在土壤板结、重茬、盐渍化土壤重的地块。在幼果期开始发病。果顶或侧面发生初期呈水浸状病 斑 ,逐渐转化成暗褐色下陷,失水后收缩成皮囊化。重症病 斑 因湿度大被杂菌侵染生有深褐色或深红色霉状物,果肉腐烂。脐腐有时可扩展到半个果面,发生脐腐的果实没有任何商品价值。1 症状病 果果实上呈现畸形变色不规则褐色病 斑 ,一般为褐色筋腐型条状不规则病 斑 ,果实坚硬不腐烂。切开病 果果肉内可见褐色坏死性筋腐条纹。果实因有病斑 而着色不均匀。没有商品价值。白化果、青斑 果、透明玻璃斑 果。 -
报告七 甜瓜生理性病害防治
出版时间:20151 症状 叶色浓绿、硬化、矮化;叶片小,稍微上挺;严重时,下位叶发生不规则的褪绿斑 。果实病 斑 产生于果面上,初期呈水浸状暗绿色,逐步发展为深绿色或灰白色凹陷。成熟后斑点褐变不腐烂。1 症状 果实初期生长正常,逐渐瓜开始变形,果皮出现浓绿色的水浸状,果面上如出汗,用手压果面,果面柔软,果面长有褐色凹陷病 斑 ,但不腐烂,剖开瓜果肉呈干腐褐变症。大剂量多种农药混用奶状喷施会造成甜瓜的烧灼斑 ,过量烟熏造成的枯干叶片。喷施在幼瓜上产生的浅褐色斑点。劣质药剂混用对幼瓜果面造成的暗绿浅黑色大小不一,会产生形状不规则的烧灼斑 。病害的发生流行与随季节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不是所有病害或几种病害一起到来,农药多用些,量大些就能把病 救治好了。而是需要掌握病害发生的一定规律,针对其特点进行预防与救治。甜瓜用药计量也很严格。 -
报告模块七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出版时间:20111.玉米的常见病害常见的玉米病害有玉米黑穗病、玉米穗腐病 、玉米小斑 病 、玉米条纹矮缩病 、玉米大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炭疽病、玉米霉斑病 、玉米矮花叶病等。后期,叶脉向上产生灰黄色或土红色坏死斑 ,病 叶提前枯死。叶片上的条纹可分为密纹型种疏纹型两类。密纹型在病 叶的两条明显叶脉之间,常产生1~5条连续的至断断续续的条纹,纹宽0.2~0.7 毫米。后期病 斑 常纵裂,严重时病 斑 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 斑 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6.玉米纹枯病(1)症状 属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 斑 ,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 ,病 斑 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7.玉米锈病(1)症状 属真菌病害,主要侵染叶片,初期在叶片两面散生淡黄色长形或卵形褐色小脓疱,后小疱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后期病 斑 上生出黑色近圆形或长圆形凸起,开裂后露出黑褐色冬孢子。 -
报告三、玉米病毒病害(Maize Diseases Caused by Virus)
出版时间:2009玉米条斑 病毒病 于1901年在美国发现,当时被称做“玉米斑 病 ”;1925年被更名为“玉米条斑 病 ”,该病一直是美国玉米上的重要病毒病害。图1-207 叶片褪绿条斑 (初期)图1-208 叶片褪绿条斑 (后期)玉米条斑 病毒病 由玉米条斑 病毒(Maize Streak Virus,MSV) 侵染引起。图1-212 植株症状图1-213 叶片细条斑 玉米细条斑 病毒病 由玉米雷亚多非纳病毒(Maize Rayado Fino Virus,MRFV)侵染引起。1.选育耐病 品种 不同品种在田间表现出对玉米细条斑 病 的耐病 性有差异,病区应选择种植在当地表现耐病 的品种。玉米自交系幼苗期易感病 。图1-214 叶片条斑 花叶(初期)图1-215 叶片条斑 花叶(后期)玉米条斑 花叶病毒由小麦条纹花叶病毒(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WSMV)侵染引起。 -
报告(十)白星花金龟(White Spotted Flower Chafer)
出版时间:2009在玉米成株期,成虫主要为害幼嫩果穗端部的籽粒,造成果穗严重秃尖,并由于果穗端部被害面产生伤口,从而加重穗腐病 的发生。幼虫腐食性。鞘翅宽大,长方形,除刻点外,白绒斑 多为横向波浪形,多集中在中后部。臀板短宽,密布皱纹和黄绒毛,每侧具白绒斑 。中胸腹突扁平,前端圆,基部强烈缢缩。腹部第1~4节腹板近边缘布有白绒斑 。 -
报告Screening and Analysis on T-DNA Insertional Pathogenicity Mutants of Magnaporthe grisea
出版时间:2007供接种筛选的水稻品种CO39近等基因系:C101LAC Pi-1(t)、C101A51 Pi-2(t)、C104PKT Pi-3(t)、C101PKT Pi-4a、C105TTP-4L-23 Pi-4b及感病 对照接种后8~10 天,采用目测法调查并记载各品种水稻叶片上的病 斑 反应型。病 斑 反应型的记载标准参照Valent等[18]的方法,具体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斑 ;1级:只有针尖大小的褐色斑点(病 斑 直径可达0.5cm);2级:直径约0.5~1mm褐色病 斑 ,病 斑 有明显黄褐色中心;3级:直径约为2mm的褐色眼状病 斑 ,中央灰色,边缘褐色;4级:长约3~4mm中等大小的灰色梭形病 斑 ,边缘褐色;5级:病 斑 达到最大(CO39的眼状病 斑 最长约为5mm),甚至多个病 斑 连片,叶枯死,如出现暗绿色急性病斑 或叶节瘟也属于这一类型其中,0~2级记为抗病反应,3~5级记为感病 反应。参考李宏宇方法[19],观察所获得突变体的形态特征及其生长发育过程,记录菌落直径、产孢量、孢子萌发率、附着胞形态和形成率以及洋葱表皮侵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