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马铃薯-线虫感染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昭通预警控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出版时间:2010据统计,2010年全市共举办防治示范现场会达200余场次,将稻瘟病、马铃薯 晚疫病、稻飞虱等发生较重的病虫害为害损失控制到了最低限度,为农业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1.6 探索性开展马铃薯 晚疫病发生期模型模拟预测对马铃薯 晚疫病的发生期预测采用在病害监测区和试验区选用Onset公司生产的Hobo H8 RH/T气象自动测量仪,根据大春马铃薯 栽培季节,测量4~8月期间每天每小时的温湿度将气象资料输入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开发的马铃薯 模拟预测模型,系统将自动对发病时间做出预警提示,根据系统提示积极开展防治。1979年在永善县马楠乡等地发生的马铃薯 癌肿病就造成大面毁产绝收,曾经引起农民恐慌搬迁,惊动中央。因此,加强农业病虫害预警控制,确保农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马铃薯 晚疫病、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等常规病虫害通过应用逐步回归、判别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模糊数学和灰色决策系统等非线性预测理论的方法,建立发生时期和程度的预报决策模型,最终实现计算机信息自动诊断预警 -
报告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Enterotoxin of the Bacillus cereus
出版时间:2007关于B.c.引起非肠道感染 及食物中毒的例子很多,从1898年起,就有B.c.造成泌尿系统感染 及肠胃炎的记载,有些感染 的病例甚至很严重,以致造成死亡。由于受B.thuringiensis 过量突变体感染 的小鼠产生的病变,说明溶血素参与其中,发生了作用。B.thuringiensis和B.cereus具细胞溶解毒性的特性。 -
报告Study on Interspecial Transmission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ebilitation hyphen Associated RNA virus (SsDRV) to S. nivalis
出版时间:2007真菌病毒缺乏体外传播途径,其传播仅能依赖寄主的繁殖进行垂直传播或通过菌株间菌丝融合(hyphal anastomosis)进行水平传播;多数感染 子囊菌的真菌病毒不能通过有性繁殖传播,受菌丝不融合的限制,近年来,有些研究论文报道,感染 不同种属,甚至不同纲真菌的病毒具有高度的等同性(identity),表明真菌病毒可能存在一种潜在的有别于菌丝融合的传播途径。12天后在Let-19菌株的菌落边缘挑取4个菌丝块移至新的PDA平皿中培养,观察继代培养物的表型变化,若出现类似衰退症状的培养物,将用提取dsRNA的方法进一步鉴定和确认,只要4个继代培养物中出现1个感染 -
报告Detection of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from Wampee (Clausena lansium) by Nested-PCR and Cloning and Sequenceing of 16S rDNA?
出版时间:2007黄皮属于芸香科黄皮属植物,与柑橘同科,过去一直认为黄皮不会感染 黄龙病病原。以α亚纲细菌的通用引物27F/1500R为外套引物,取2μl待测黄皮样品进行第一轮的PCR扩增,用已感染 了柑橘黄龙病的病叶材料提取的DNA为阳性对照,健康黄皮材料提取的DNA模板为阴性对照,第一轮的PCR过去人们对黄皮黄龙病关注较少,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黄皮确实会感染 黄龙病,建议今后在黄皮生产上应重视黄龙病的问题。 -
报告Primary Study of Two Oligosaccharides Inducing Resistance to Tobacco Mosaic Virus
出版时间:2007团聚物的形成阻止了TMV在被感染 细胞表面的脱衣壳过程,而阻止了TMV的RNA穿过细胞膜,从而防止感染 [6]。 -
报告构建新型植保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出版时间:20101.2 病虫监测体系现状和预警能力全市现有农作物病虫测报站4个,主要开展中(短)期和长期预报和小麦条锈病、麦蚜、玉米叶螨、玉米螟、马铃薯 早晚疫病等20多种测报对象的系统观测和当地重大病虫的全面监测、统防统治及信息传递等业务全市农业植物检疫没有一个正规的实验室,同时,检疫意识淡薄,检疫工作经费不足,以致有害生物疫情监测面窄、对象少,疫情防控难以做到及时、准确、到位;加之新疆、甘肃、陕西等10多个省的劳务输出,自发串换种薯,携带瓜果,为马铃薯 甲虫 -
报告思南县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
出版时间:2010全县共27个乡(镇),171个村,耕地面积2.93 万公顷,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有水稻、玉米、红薯、小麦、马铃薯 、豌豆和胡豆等粮食作物,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占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1.4 工作开展情况1.4.1 监测对象农作物病虫测报分为系统测报和常规测报,系统测报对象主要有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小麦条锈病,常规测报对象以水稻、玉米、马铃薯 、小麦和油菜等作物重大病虫为主 -
报告美国白蛾发生及防治情况
出版时间:2009我国分别于1984年、1996年、2004年连续3次在国内检疫对象确定中将之列为国内外森林植物检疫对象,2006年美国白蛾与松材线虫 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两种极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目前,通过研究发现的美国白蛾致病微生物主要有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柞蚕微孢子虫和夜蛾斯氏线虫 。其中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柞蚕微孢子虫和夜蛾斯氏线虫 为美国白蛾非专性寄生微生物,多角体病毒主要有核型多角体(NPV)和质型多角体(CPV)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