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浅析素质拓展训练与企业培训
出版时间:2009企业如何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怎样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归根结底依靠的是人,因为只有人才能创造价值。然而企业要想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就必须通过各式各样的培训来实现,企业的培训将给员工提供可以胜任他们职位的信息和技能。但是,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除了具备胜任职位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外,企业更注重培训他们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管理能力。素质拓展训练就是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为目的,在体验式培训中实现这一目的的。素质拓展训练起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二战时期,大西洋上有很多船只由于受到攻击而沉没,大批船员落水,由于海水冰冷,又远离陆地,绝大多数人不幸牺牲了,但极少数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磨难后得以生还。后来,发现得以生还的人并不是那些身体强壮的人,而是那些拥有强烈求生欲望的人。二战结束后,在英国出现了这种模仿真实管理情景,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心理和管理两个方面培训的outward-bound管理培训。由于它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被世界各地不同的企业所采用。根据管理学理论,我们可以将管理的过程分为四个部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我们以素质拓展训练中“扫雷”这个项目,来看一下管理过程中的四个部分是如何工作的。“扫雷”游戏是用一张分成若干方格并标上数字的地毯来模拟雷区,每一个方格的结果是有雷或是无雷,在“雷区”中间位置的两侧是分别有两个峡谷。而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一名队员只有两次机会去“扫雷”,如果选择的方格没有雷,那么可以安全地选择前后左右的任意一格继续“探雷”。但如果选择的方格是有雷的话,就必须按原路返回,换另一名队员继续“扫雷”。这个任务获胜的依据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有的队员都可以安全地通过“雷区”。那么,在这个游戏中将如何去应用管理学知识来实现胜利呢?我们知道,计划是每一件事情成功的第一步,在这个游戏中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团队,首先应当确定团队的目标,那就是成功走出“雷区”。在制定了这样一个目标之后,应该做的就是制定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当计划完成之后的组织环节中,项目经理应当明确所有成员的分工、团队的分组等事宜,以便所有的成员可以各司其职,避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出现漏洞或者人力资源的浪费。建立起一支高效的团队,在任何一个项目中都是领导环节的重要任务。在这个项目中,其实还有一点是管理者可以实践的,那就是如何去建立一支信任的团队。“扫雷”游戏在完成了一半的时候会有意设置一道障碍,那就是在两个“峡谷”之间的“雷区”全部都是有雷的,也就是要通过正常的途径是不可能通过“雷区”的。在团队成员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团队将面临极为严重的信任危机,所有的人都会怀疑是不是记录路线的人记录出了问题,这时的争吵将使团队耽误相当多的时间。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对于管理者来说需要通过与大家沟通,使团队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共同克服困难,渡过团队面临的这一信任危机。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控制,其实从实施这个项目的第一步起就开始了控制。当队员探雷失败的时候,其实就是表明这一步与团队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作为项目的管理者就应该及时纠正错误,派遣另一名队员寻找一条新的道路,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在团队面临信任危机时,管理者也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消除大家心中的疑虑,重新建立起团队的信任,使之与团队的目标一致。通过“扫雷”游戏,可以看出管理学是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素质拓展训练就是通过这些看似简单实际却是障碍重重的小游戏,在娱乐与轻松中教会管理者如何运用管理学理论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使管理者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充分地信赖以及运用管理学理论,给企业带来收益。素质拓展训练的很多项目都是为了增进团队合作而设计的,例如攀爬“天梯”项目可以让队员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体会到相互协作带来的力量;“孤岛求生”项目则可以增进队员之间的了解,培养管理者良好的沟通能力;而“背摔”项目则是要让队员在团队中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在Stephen P.Robbins和Mary Coulter所著的《管理学》一书中认为高效团队应当具备以下的特征:清晰的目标、相关的技能、相互的信任、统一的承诺、良好的沟通、谈判的技能、恰当的领导、内部的支持和外部的支持。我们可以看出,素质拓展训练就是要增强管理者的团队合作意识,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而高效的团队正是一个企业获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已不言而喻了,海氏集团副总裁梅尔文·斯塔克总结说:“最受赞赏公司的意见的一致程度超过我们研究的几乎所有公司。不仅在文化目标上一致,而且对公司如何争取那些目标的看法也是一致的。”可见,公司出类拔萃的关键在于文化。在素质拓展训练中,所有的参训者首先都会参与一个叫做“破冰”(ice break)的仪式,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消除队员自我为中心的想法,组建成一支团队,确定团队的队名、队旗、队歌、口号等团队文化,由队员亲自创建的团队文化将是团队迈向成功的基础。当队员在体力透支意图放弃的情况下,团队的口号将是他们坚持的动力;当本队的分数落在其他队伍后面的时候,高亢的队歌将是他们奋勇追赶的声音;当队友在10米高空的木桩上失去信心的时候,挥舞的队旗将是他们勇气的源泉。在队员亲身感受到了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后,必将加强员工对企业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迫使管理者利用各种方式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文化。一位中信银行的人力资源部经理的体会是:“体验式培训方式对于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感很有效。尤其是新人,他们刚到新的企业,还抱着观望的态度,对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企业文化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体验式培训创造了一个企业了解新人、新人了解企业的机会,经过这次全员范围的体验式培训,企业里的人际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我们人力资源部门在新员工的任用上也获得了不少直接的信息。”素质拓展训练无疑会对传统的培训方式带来巨大挑战。所谓传统培训方式,即是指由企业自行组织,通过邀请外部的专家学者担任培训讲师,定时、定点、有一定规模、脱产或半脱产,就某个专题进行为期数天或数星期的正式培训活动,采取的形式多为讲座式,辅以若干直观的教具、多媒体手段、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趣味技巧等。那么,素质拓展训练较之传统培训有什么优势呢?有关专家指出:阅读和听到的资讯,我们只能学到10%~15%,但体验过的事,我们却能收获80%。传统培训方式多数是员工被动的接受信息,自然收获到的东西很少,并且培训的可转换性较低,所以这种培训的效果并不明显。而素质拓展训练正是打破传统培训的枯燥,在青山绿水之间构建一系列的训练项目,使参训者在思想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接受体验式培训,从而提高参训者的积极性,这样也会使培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MBA教育是目前企业对管理人员采用比较多的培训方法,但是MBA教育的费用比较高。有资料显示:“中国的商学院从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至今,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平均学费就从2万元增长到9万元。”费用高不说,收到的效果也不一定好,很多学院通过MBA教育后,又落入只知道理论,而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尴尬局面。从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的费用也不低,目前讲师平均课时收费为300~500元/小时,另加差旅费用。当然,西方式的10000美元/天更是难以接受的天文数字。而素质拓展训练的费用为600元/人左右,也就是说企业用于对一位管理者进行MBA培训的费用可以供150人进行一次素质拓展训练。而用于支付讲师授课一小时的费用也可以负担一位员工一天的素质拓展训练,并且企业在素质拓展训练后得到的效果也远大于传统培训得到的效果。意在培养起人们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凝聚力、勇敢、乐观等品质,这些都是企业员工所需要而平时的知识学习无法培养出来的。试想让一群平时正襟危坐的人放下手中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像孩子们才会去做的游戏中去,本来就是让人很感兴趣的事。在精心设计的游戏中,原本就悟性很高的人们,很容易感受到平时被大家忽视的问题,比如团结才会产生效率,勇敢乐观更有助战胜困难等。有的人更是举一反三,从一个道理想到其他的道理。因为游戏深化了人们的记忆,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些人不仅性格有了变化,比以前积极主动起来,还自觉把培训的收获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待人接物呈现出与从前迥然不同的态度。例如,“背摔”游戏,当台下的人给台上的人做出承诺后,自己也多了一分责任,当伸出双臂去接台上摔下来的人时,是在用双臂托起别人的生命。而台上的人往下摔时,将自己的生命交给别人,也就对台下的人充满信任。通过参加这个游戏,企业所要求的责任和忠诚的品质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体验式训练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适应企业员工提高素质的需要,具备现实操作性,其实用意义显而易见。中国的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人的素质亟待提高,体验式训练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观念的现代化,现代企业培训的趋势在于让更多的员工体验式的培训,通过体验式的培训激发员工的潜能,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体验式培训重要的方面,将立足于如何帮助企业开发人的潜力,成为企业培训不可或缺的手段,打开企业培训的新思路。 -
报告Toxicity Bioassay and Control Effects of Several Fungicides against Tomato Late Blight Caused by 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
出版时间:2007晚疫病是露地、保护地及南方山区蔬菜基地番茄的重要病害,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侵染所致,是一种毁灭性的世界性蔬菜病害[1]。南方4~5月,北方6~7月,南方山区7月前后的阴天多雨天气及保护地秋末和早春棚室温度达16℃时均易发生。病害流行性强,年度间病情差异大,一些地方称为“疫病”、“怪病”、“过火风”[2]。晚疫病在番茄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茎、叶和果实,发生普遍,蔓延速度快,严重田块可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严重制约了番茄生产的进一步发展[3]。目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药不当、错过防治适期,致使该病蔓延成灾。鉴此,笔者征集了部分国内外杀菌剂品种,试图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对番茄晚疫病菌抑菌效果显著的杀菌剂,为田间防治番茄晚疫病提供参考。1.1.1 培养基和菌株 黑麦蔗糖琼脂培养基(Rye sucrose agar)用于番茄晚疫病菌的分离、培养及测定对杀菌剂的敏感性。配备抗菌素母液,称取2.0g氨比西林(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1.0g制霉菌素(Nystatin)和0.2g利福霉素(利福平Rifamycin)加入到100ml二甲基亚砜中[DMSO,(CH3)2SO];待基础培养基冷却至大约50℃,立即在每100ml培养基中加入1ml抗菌素母液。混匀,倒平皿。本研究是采用番茄晚疫病菌的菌株为F1。真菌菌株在PDA培养皿培养,在PDA试管斜面上保存。1.1.2 杀菌剂 50%烯酰吗啉(dimethomorph)可湿性粉剂(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甲霜灵(metalaxyl)可湿性粉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64%杀毒矾(oxadixyl mancozeb)可湿性粉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和75%百菌清(chlorothalonil)可湿性粉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72%霜脲·锰锌(mancozeb+cymoxanil)可湿性粉剂(北京华戎生物激素厂生产)。1.1.3 供试作物和品种 番茄,品种为“合作903”。1.2.1 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生长速率法[6],将供试杀菌剂稀释成不同浓度梯度,浓度梯度由试验测定。最后计算抑制生长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计算EC50和EC95。根据预备试验结果,确定各个供试杀菌剂的系列剂量分别为: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和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的浓度梯度均为10μg/ml,5μg/ml,2.5μg/ml,1.25μg/ml,0.63 μg/ml;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μg/ml、50μg/ml、25μg/ml、12.5μg/ml、6.25μg/ml,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浓度梯度为25μg/ml、12.5μg/ml、6.25μg/ml、3.125μg/ml、1.5625μg/ml。各个杀菌剂的最高浓度配制方法分别为: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称取1.0g溶于50ml水中,然后稀释100倍;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称取1.0g溶于25ml水中,然后稀释100倍;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称取1.0g溶于64ml水中,然后稀释1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称取1.0g溶于75ml水中,然后稀释10倍;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称取1.0g溶于72ml水中,然后稀释40倍。再倍半稀释至所需浓度。用取液器量取上述配好的溶液(每个剂量)3ml,加入事先溶化好的27ml黑麦培养基,充分混匀后倒在3个直径为9cm的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凝固后在培养皿正中间接入直径6mm的番茄晚疫病菌饼。以上操作均在无菌操作台进行。置(18±0.5)℃、光照14h和黑暗10h的培养箱培养。当空白对照菌落扩展到整个培养皿时,测量各皿的菌落直径,取平均值后计算抑制率(%)。生长抑制率(%)=[(A-B)-(C-B)]/(A-B)×100%,其中A为对照菌落直径,B为菌饼直径,C为处理菌落直径。将抑制率转化为几率值,将剂量取对数,算出剂量—反应曲线方程,进一步算出EC50值和EC95值。1.2.2 田间药效试验 经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甲霜灵WP,64%杀毒矾WP,50%烯酰吗啉WP室内测定的毒力均较高,为在田间进一步验证其防效,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地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长江村,近几年每年都有番茄晚疫病发生,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均匀一致。于2006年5月13日、19日晚疫病发生初期喷雾施药,试验期间共施药两次,此时为番茄结果期。通过预备试验,设置杀菌剂浓度25%甲霜灵WP稀释800倍(每亩制剂量93.75g),64%杀毒矾WP稀释800倍(每亩制剂量93.75g),50%烯酰吗啉WP稀释3000倍(每亩制剂量25g),以75%百菌清WP稀释600倍(每亩制剂量125g)作为对照药剂,另设清水对照。小区面积15m2,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用水量75kg/667m2。试验期间气温21.93~33.86℃。第2次施药后7天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小区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株,每株分上、中、下共调查10片叶,以每株每一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计算病指与防效。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在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8]。试验结果见表1。5种杀菌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的EC50值分别为2.24μg/ml、1.83μg/ml、2.05μg/ml、21.33μg/ml和5.33μg/ml,EC95值分别为9.76μg/ml、7.76μg/ml、8.71μg/ml、85.60μg/ml和27.77μg/ml。按毒力高低排列分别为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室内测定的毒力显著高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可以为田间防治番茄晚疫病提供一定依据。杀菌剂剂量-反应曲线概率P值EC50(置信限)(μg/ml)EC95(置信限)(μg/ml)50%烯酰吗啉WPY=2.57x-0.900.242.24(1.99,2.53)9.76(7.87,12.91)25%甲霜灵WPY=2.62x-0.690.471.83(1.62,2.06)7.76(6.31,10.15)64%杀毒矾WPY=2.63x-0.820.312.05(1.82,2.32)8.71(7.06,11.41)75%百菌清WPY=2.72x-3.620.2221.33(19.05,23.94)85.60(69.82,111.11)72%霜脲·锰锌WPY=2.29x-1.670.205.33(4.67,6.07)27.77(21.77,38.20)表1 5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试验结果见表2,两次施药后的病指和防效,64%杀毒矾WP 800倍液为8.9和75.1%,25%甲霜灵WP 800倍液为9.9和72.5%,50%烯酰吗啉WP 3000倍液为10.6和70.4%,3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均显著高于对照农药75%百菌清WP 600倍液的防效,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是防治番茄晚疫病的有效杀菌剂。处理重复与防效ⅠⅡⅢⅣ平均防效(%)平均病指差异显著性5%1%64%杀毒矾WP800倍75.474.574.775.675.18.9aA25%甲霜灵WP800倍75.171.969.673.372.59.9ab50%烯酰吗啉WP3000倍70.870.669.670.870.410.6bA75百菌清WP600倍49.254.655.960.755.116.0cB表2 几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仅说明该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菌在离体条件下的直接活性,田间的防治效果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因此,室内的毒力测定结果需要在田间做进一步验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4%杀毒矾WP 800倍液,25%甲霜灵WP 800倍液,50%烯酰吗啉WP 3000倍液3种杀菌剂田间防治番茄晚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这几种杀菌剂对番茄无不良反应,不产生药害,建议在田间推广使用,推荐剂量64%杀毒矾WP 62.5~75ml/667m2,25%甲霜灵WP 62.5~75ml/667m2,50%烯酰吗啉WP 16.7~20ml/667m2。在实际应用中,应在病害流行之前,即发病初期开始用药,当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时,每隔7~10天后进行下一次施药,连续喷药2~3次,使用浓度以推荐浓度为宜,并注意不同杀菌剂的交替使用,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
报告Study on Health Testing and Disease Transmitting of Maize Seed from Beijing
出版时间:2007玉米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他干旱地区栽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生长过程中易受多种病虫为害,其中玉米丝黑穗病、瘤黑粉病和小斑病是广泛流行于各玉米产区的3种主要病害,近年来有不断传播蔓延的趋势。种子带菌是病害传播和流行的重要途径之一,了解北京地区玉米主栽品种种子带菌情况,以及种子带菌量和病害发生的关系,对防控这3种病害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以玉米种子为研究对象,筛选出适合检测3种病原菌的检测方法,检测了北京地区玉米主栽品种的带菌情况,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种子表面携带3种病原菌的负荷量和病害发生情况的关系。本研究比较研究了洗涤法、滤纸法、冷冻滤纸法和PDA培养法5种种子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洗涤法适用于检测种子表面携带的玉米丝黑穗病菌和瘤黑粉病菌冬孢子;冷冻滤纸法和PDA培养法可以用以检测玉米小斑病菌。采用上述方法检测了北京地区7个玉米主栽品种的带菌情况,其中在京科25、农大3138、中糯301和高油4515这4个品种种子表面检测到了黑粉菌的孢子,不同品种的带菌率有所差异,高油4515携带瘤黑粉菌的菌量达到了421.1个/粒种子,丝黑穗菌的菌量为168.4个/粒种子;中糯301和高油4515还检测出带有玉米小斑病菌,带菌率分别为1.4%和1.0%,寄藏部位为胚乳;种子携带的其他真菌主要有镰刀菌属、链格孢属、枝孢霉属、曲霉属、青霉属和根霉属。在检测中我们发现,镰刀菌是种子携带的主要真菌,其中昌甜100(正交),高油4515品种中镰刀菌的携带量达到了105个/粒种子。已有相关研究报道表明,镰刀菌的携带量与种子的活力有关系,因此对于玉米种子携带镰刀菌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选择感、抗和高抗3种抗性水平的玉米品种,采用浸种法在种子表面分别接种10个/粒、102个/粒、103个/粒、104个/粒和105个/粒5个浓度的3种病原菌孢子,温室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的玉米品种接种系列浓度的病原菌孢子后发病情况不同:接种瘤黑粉病菌的处理中,感病品种中糯301在接种量为103个/粒时,抗病品种农大108在接种量为105个/粒时,而高抗品种郑单958在接种量为106个/粒时才分别开始发病;接种丝黑穗病菌孢子的处理与上述结果相近,感病品种中糯301在接种量为103个/粒时、抗病品种农大108接种量为106个/粒时开始发病,而高抗品种郑单958在所有接种量均未发病。接种小斑病菌的各处理没有病害发生,分析原因应该与病害的发生规律有关,小斑病是一个典型的气传病害,种子带菌不容易直接导致病害的发生,但是种子带菌会有增加田间初侵染的来源,同样有造成病害流行的风险。 -
报告Study on Interspecial Transmission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ebilitation hyphen Associated RNA virus (SsDRV) to S. nivalis
出版时间:2007真菌病毒缺乏体外传播途径,其传播仅能依赖寄主的繁殖进行垂直传播或通过菌株间菌丝融合(hyphal anastomosis)进行水平传播;多数感染子囊菌的真菌病毒不能通过有性繁殖传播,受菌丝不融合的限制,真菌病毒不能在与寄主菌株处于不同营养体亲和型的菌株间扩散。近年来,有些研究论文报道,感染不同种属,甚至不同纲真菌的病毒具有高度的等同性(identity),表明真菌病毒可能存在一种潜在的有别于菌丝融合的传播途径。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弱毒株EP-1PN分离自黑龙江佳木斯茄子病残体上,较正常菌株生长速度慢,菌落异常扩展,菌核产量低,致病性弱。前期研究表明EP-1PN菌株中含有3条dsRNA片段,大小分别为7.4kb、6.4kb和1.0kb,证实6.4 kb dsRNA片段与核盘菌Ep-1PN菌株毒力衰退紧密相关;对该dsRNA片段进行了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证明其可能为真菌病毒SsDRV(核盘菌致病力衰退相关RNA病毒)的复制体形式。雪腐核盘菌(S.nivalis)是核盘菌的近缘种,其Let-19菌株分离自湖北省神农架发病莴苣。在PDA培养皿中,将核盘菌与雪腐核盘菌对峙培养,两菌落接触后,形成典型的坏死带(菌丝不融合所致)。我们将Ep-1PN菌株与Let-19菌株于20℃对峙培养,当两菌落接触后,自Let-19菌株的菌落边缘挑取菌丝尖端移至新的PDA平皿中培养,发现Let-19菌株继代培养物的菌落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们较正常的Let-19菌株生长慢,菌落异常扩展、致病力较弱,这些继代培养物的表型与Ep-1PN菌株的类似。将这些继代培养物与Let-19菌株对峙培养,同样可以促使Let-19菌株的表型发生显著变化。表明与Ep-1PN菌株接触后,Let-19菌株获得了具传染性的衰退因子。采用纤维素粉CF-11吸附的方法自Let-19菌株的继代培养物的菌丝中提取获得了大小为7.6kb和6.4kb的dsRNA片段。经过Northern杂交验证,证实其中6.4kb的片段为SsDRV的dsRNA。表明核盘菌Ep-1PN菌株中的SsDRV已经传染至雪腐核盘菌Let-19菌株。为了检测真菌病毒在跨种间传播的频率,我们将核盘菌Ep-1PN菌株与雪腐核盘菌Let-19菌株于PDA平皿上对峙培养,12天后在Let-19菌株的菌落边缘挑取4个菌丝块移至新的PDA平皿中培养,观察继代培养物的表型变化,若出现类似衰退症状的培养物,将用提取dsRNA的方法进一步鉴定和确认,只要4个继代培养物中出现1个感染SsDRV的培养物,即计算为传播成功。试验重复100次,共获得400个Let-19菌株的继代分离物。研究证实,在100个对峙培养的培养皿中,有29个培养皿发生了SsDRV成功传播的事件,即传播频率为29%。 -
报告Preliminary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Coniothyrium minitans ZS-1 on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Hypovirulent Strain Ep-1PN
出版时间:2007真菌病毒广泛存在于真菌中,其核酸类型多为dsRNA,也有少数为ssRNA。大多数真菌被侵染后不表现症状,但有些真菌病毒可以对寄主造成显著影响,如引致寄主真菌生长缓慢、菌落形态异常和致病力显著下降等,即弱毒现象(Hypovirulence)。由于真菌病毒在植物病原真菌间扩散可导致病原真菌群体出现致病力衰退。因此,与植物病原真菌衰退相关的真菌病毒在植物病害控制中有重要的作用。前期研究证实核盘菌Ep-1PN菌株的衰退与真菌病毒SsDRV(核盘菌致病力衰退相关病毒)有关。但是我们发现Ep-1PN菌株可以通过有性繁殖摆脱SsDRV的为害,而恢复生长和致病,通过RT-PCR检测,Ep-1PN菌株的子囊孢子子代不携带有SsDRV;在Ep-1PN菌株的菌核分离物中,也可以获得恢复正常表型的培养物,这些培养物或携带SsDRV或不携带SsDRV。这即表明,在自然界感染真菌病毒(SsDRV)的核盘菌仍然有可能摆脱SsDRV的影响。带毒真菌的这种脱毒作用对利用真菌病毒控制植物病害造成了潜在的风险。植物病原真菌周遍存在众多的微生物,它们是否对带毒真菌的脱毒作用目前并不明了。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是核盘菌的重寄生菌,其所需的适宜温度与核盘菌的相似,随核盘菌生长而生长。我们推定盾壳霉可能对Ep-1PN菌株的脱毒作用存在一定影响。将核盘菌Ep-1PN菌株在PDA平板上于20℃培养2~4天后,形成小菌落,移走菌落中接种时遗留的Ep-1PN菌株的菌丝块,并在此部位接种盾壳霉ZS-1菌株的菌丝块,继续置于20℃培养7~10天。依据混合菌落边缘的特征将其分成4种类型:A.菌落边缘长出生长速度较快的核盘菌菌丝,出现的频率为16.3%;B.菌落边缘大部分是类似核盘菌Ep-1PN菌株的菌落,出现的频率为47.1%;C.菌落边缘大部分是盾壳霉ZS-1菌株菌落,出现的频率为28.8%;D.菌落边缘全部是ZS-1菌株的菌落,出现的频率为7.7%。对A型菌落,挑取核盘菌菌丝尖端进行继代培养。随机选择34株进行表型分析,测定其菌丝生长速度、致病力和观察其菌落形态。结果表明这些继代培养物均恢复为强毒力菌株的特性,称恢复菌株。这些恢复菌株的菌落形态正常、生长速度在1.7~3.0cm/天,其中17株培养物集中于2.2~2.4cm/天,8株培养物的生长速度大于2.4 cm/天。它们的致病力较强,病斑扩展速度在1.0~1.4cm/天之间,其中16株培养物的病斑扩展速度在1.15~1.3cm/天之间,有9株培养物的扩展速度大于1.3cm/天;而Ep-1PN菌株仅能形成微小的病斑,或不形成病斑。这些恢复菌株对SsDRV不具有抗性,与Ep-1PN菌株对峙培养后又重新被感染表现弱毒特性。对这些恢复菌株提取dsRNA发现大部分含有7.4 kb的片段,小部分菌株同时含有7.4kb和6.4kp的片段,还有一部分未检测出含任何dsRNA。未发现含有1.0kb或仅含6.4 kb,但不含7.4 kp片段的培养物。我们的研究证实核盘菌寄生真菌盾壳霉对Ep-1PN菌株摆脱SsDRV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盾壳霉促进Ep-1PN菌株摆脱SsDRV的影响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
报告生物土壤添加剂减轻黄瓜连作障碍的机制初探?
出版时间:2007黄瓜连作障碍的主要症状为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吸收养分能力减弱,枯萎病等土传病害严重发生。导致黄瓜连作障碍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养分供应失衡,土壤中病原微生物、根结线虫增多,根系残茬及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积累。尽管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来自土壤,其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失衡是导致作物减产、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将丛枝菌根真菌,作为缓解连作障碍的有益菌株,利用筛选的合成有机物或菇渣为营养,与培养好的拮抗木霉制剂一起合成生物土壤添加剂,结合太阳能消毒土壤,从改善土壤养分促进养分吸收,抑制土传病害、分解或转化自毒物质,诱导抗性物质等方面,减缓连作障碍的发生。本研究组配制的生物土壤添加剂已在盆栽黄瓜和连作温室内应用,表现较好的抑菌防病作用。有必要对生物土壤添加剂克服黄瓜连作障碍的防病机制,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和诱导抗病性进行系统深入全面的研究。明确其促进植株生长,抑菌防病的机制,为合理利用生物土壤添加剂减轻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供试生物土壤添加剂(Biologic soil amendment BSA)为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制的一种由有机物、无机物及生防木霉菌和VA菌剂组成的混合物。生物土壤添加剂中含有机发酵肥60%以上,木霉菌剂的孢子数达106cfu/g,VA菌剂孢子20个/g,具有改良土壤,抑制病害的作用。木霉菌剂(Tr9801)为菇渣培养物含量为107cfu/g。黄瓜品种:津春2号,经25℃催芽露白后挑选发芽一致的种子播于营养钵内。供试土壤采自天津郊区北辰区日光温室,每年春秋两茬黄瓜,黄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严重发生的连作9年的重茬土。供试病原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病害研究室保存。将F.oxysporum用PDA液体培养基25℃ 培养1周后,血球计数板镜检,将孢子悬浮液调整为106cfu/ml,备用。生物土壤添加剂分别按1%、3%、5%与土壤搅拌混匀,每营养钵装土400g,以不加添加物的连作土为空白对照。用枯萎病菌的孢子悬浮液浸泡已催芽的黄瓜种子30s,每钵3粒种子,每处理12盆,3次重复。播种后7天、14天、21天、28天调查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区系。取根部样品,自来水强力冲洗后,用滤纸吸干,装入保鲜袋,放入-20℃低温冰箱中保存。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采用土壤稀释分离法。土壤和根际真菌、放线菌、细菌分别以10-3, 10-5,10-7的稀释浓度,分别采用马丁氏培养基、改良高氏一号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分离。在26℃,28℃,30℃培养箱内培养6天、8天、10天,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对优势菌属进行鉴定并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对黄瓜枯萎病菌抑菌作用。不同处理根系的酶活性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参照朱广廉的方法,采用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定525 nm处的OD值,以每分钟OD值变化0.001为1个酶活单位U;根系脱氢酶采用TTC法。根系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参照Folin 试剂比色法。施用生物土壤添加剂后各种微生物数量明显上升,各处理间真菌数量变化不大,细菌数量明显增加。随施着用量增加,根际微生物总量呈上升趋势,细菌数量增多,放线菌的数量也呈上升状态。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增幅较大,真菌变化相对较小。各处理土壤细菌的优势菌株主要为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的不同菌株。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可以拮抗黄瓜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可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真菌主要为半知菌类,是土壤中常见的类群,不同处理产生的真菌类群主要为木霉菌,其次是青霉菌、毛霉属、根霉属、镰孢霉属及曲霉属,其他菌属所占比例较少。优势菌中的青霉、木霉和毛霉对黄瓜枯萎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土壤放线菌主要为链霉菌,其中优势菌为黄孢类群、灰褐类群、白孢类群及粉孢类群,放线菌大多可以分泌抗生素抑制病原真菌,添加剂处理中黄孢类群、灰褐类群较对照增加,并且这两类菌株对黄瓜枯萎病镰刀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接种后第7天达到酶活性高峰,随着病原菌的侵染,POD酶活性下降,生物土壤添加剂的各处理显著高于对照。根系PPO活性随着添加剂施用量的增加呈现上升,在接菌后7天出现明显的酶活高峰,之后各处理逐渐下降,添加剂各处理的酶活性一直高于仅接枯萎病菌的对照。根系脱氢酶的活性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其活性增强,随着病菌的侵入各处理的根系活力均有所下降。植株根系防御酶系POD酶及PPO酶活性变化与生物土壤添加剂的抗病性有直接关系,即抗病性越强,其植株内这两种酶的活性越高。酶活性含量越高,变幅越小,其抗性越强。生物土壤添加剂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根系脱氢酶的活性。增强了根主动吸收的能力,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在病原菌的侵入期至潜育期总酚含量逐渐下降,但施用添加剂处理其酚类含量始终高于对照,这可有效阻止病原菌的入侵,植株开始发病时,根系酚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酚类化合物是由植物体内自身合成的一些具有抗菌作用的次生代谢物质。酚类物质在植株体内的含量会受到外源病菌的侵入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与启动自身防御体系有关,以此来抵抗病原菌的侵害。生物土壤添加剂防病机制复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既有土壤微生物的调节作用,又有添加物的诱导抗病性。生物土壤添加剂对连作障碍的防治作用可归为: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对土传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增强。②土壤添加剂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多种微量元素,可以补充作物生长的需要,促进根系的发育,增强植株的抗病性。③施用添加剂后,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营养条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从生态水平上缓解了连作的发生。④生物土壤添加剂具有诱导抗病性,可以诱导植株体内与抗病有关的POD酶、PPO酶及根系脱氢酶的活性,提高植株体内抗病物质酚类化合物的含量。⑤生物土壤添加剂中的一些有机物对土传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 -
报告Inhibition of A New-type Bioagent“luye”to Primary Postharvest Pathogens
出版时间:2007植物生产在产前、产中、产后都受到环境条件和病原微生物及附生微生物的影响,在适宜的条件下植物及其产品都会产生病害,严重影响到植物及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联合国在1975年第七次特别会议就通过一项采后损失的决议,来要求一些国家重视减少采后损失的问题。但化学防治也带来了一系列生理生态问题,如农残、药害等现象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成为人们的关注对象。生物防治在这种情况下应时而生。为了生产“绿色食品”的需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研究所在研制对人体无毒的植物源农药、兽药,获得了实验室产品“绿液”。“绿液”在动物上对鸡新城疫I系病毒、马立克氏火鸡疱疹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医药上,对格兰氏阴性菌、格兰氏阳性菌、链球菌、乳杆菌、大肠杆菌、兼性厌氧菌,口腔中的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小韦荣氏球菌、放线菌、罗氏普氏菌、产黑普氏菌均具有杀灭作用。此外,对乙肝病毒中的HBSAg具有灭活作用,对菱孢774亦有抑制作用;在植物上对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烟草花叶病毒、芫菁花叶病毒均有防治效果,在食品上对酵母菌、黄曲霉菌、黑曲霉菌均有抑制作用。为此,本文研究了生物制剂“绿液”对采后主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期为采后病害防治提供新途径。“绿液”,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研究所提供。苹果轮纹菌(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苹果炭疽菌(Gloeospirium fructigenum Berk),青霉菌(Penicillum sp.),草莓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由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提供。将“绿液”原液分别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然后分别吸取2ml至培养皿,把冷却到45~50℃的PDA培养基18ml加入含药剂的培养皿中,混匀凝固,配成相应浓度分别为0.10μg/ml、0.33μg/ml、0.65μg/ml、1.00μg/ml、3.33μg/ml、6.54μg/ml、10.00μg/ml、100.00μg/ml和1000.00μg/ml的含药平板。每皿移接一枚直径为0.6cm的供试病原菌的菌碟于其中央,置25℃光照培养箱中培养,重复3次,逐日定时定点在菌丝生长前沿划线,按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计算药剂对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按最小二乘法求回归式,计算EC50。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在低浓度下,苹果轮纹菌、苹果炭疽菌、青霉菌、黄曲霉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都为负值,苹果轮纹菌在“绿液”浓度为1.00μg/ml时,才对苹果轮纹菌有抑制作用;苹果炭疽菌在“绿液”浓度为0.65μg/ml时,才对苹果炭疽菌有抑制作用;烟青霉菌在“绿液”浓度为0.65μg/ml时,才对青霉菌有抑制作用;黄曲霉菌在“绿液”浓度为0.65μg/ml时,才对黄曲霉菌有抑制作用。从而说明“绿液”在低浓度下对苹果轮纹菌、苹果炭疽菌、青霉菌和黄曲霉菌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在高浓度下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比较而言,“绿液”对草莓灰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在低浓度下就能抑制草莓灰霉菌的菌丝生长。在高浓度下,“绿液”对苹果轮纹菌、苹果炭疽菌和草莓灰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在“绿液”浓度为100μg/ml与1000μg/ml时对苹果轮纹菌、苹果炭疽菌和草莓灰霉菌的抑制率达到100%;而对烟青霉菌和黄曲霉菌是抑制作用就相对较差,在“绿液”浓度为1000μg/ml时对烟青霉菌的抑制率为50.6%,对黄曲霉菌的抑制率为54.0%。结果见表2。“绿液”对草莓灰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2.18μg/ml;对苹果炭疽菌和苹果轮纹菌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3.97μg/ml和7.39μg/ml;“绿液”对青霉菌和黄曲霉菌的抑制效果也较差,EC50分别为982.06μg/ml和472.79μg/ml。浓度(μg/ml)苹果轮纹菌苹果炭疽菌烟青霉菌草莓灰霉菌黄曲霉0.10-23.3-2.60-6.801.00-10.80.33-18.5-0.70-3.101.90-4.300.65-9.603.707.409.205.401.008.9011.011.711.210.23.3317.034.112.345.018.36.5423.759.719.891.023.410.0023.779.927.295.128.1100.00100.0100.029.0100.032.41000.00100.0100.050.6100.054.0表1 不同浓度对各菌种的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菌株回归方程相关系数EC50(μg/ml)苹果轮纹菌Y=2.5992lgx+2.74120.91417.39苹果炭疽菌Y=2.4640lgx+3.52530.99193.97烟草青霉菌Y=0.4198lgx+3.74390.9623982.06草莓灰霉菌Y=2.1732lgx+4.26460.98482.18黄曲霉菌Y=0.4709lgx+3.74050.9540472.79表2 绿液对不同病原菌的毒力作用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绿液”对草莓灰霉菌、苹果轮纹菌和苹果炭疽菌的作用效果明显,EC50分别为2.18μg/ml、3.97μg/ml和7.39μg/ml;而对烟草青霉菌和黄曲霉菌的抑制作用最差,在“绿液”溶液浓度为1000μg/ml时对青霉菌的抑制率才达50.6%,对黄曲霉的抑制率达54.0%。此外“绿液”溶液在低浓度的时候对苹果轮纹菌、苹果炭疽菌、烟青霉菌和黄曲霉菌的菌丝生长不仅没有抑制作用,还对其菌丝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因此,在应用“绿液”时应注意浓度的使用。“绿液”在低浓度下对病菌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在较高浓度下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机理有待于深入研究。 -
报告早春保护地薄皮甜瓜苗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出版时间:2007甜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按其生态形分为薄皮甜瓜和厚皮甜瓜。济宁市种植薄皮甜瓜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大面积集中栽培还是在近些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发展,目前仅在任城区、金乡县、鱼台县西部、嘉祥县南部保护地种植面积就达5万余亩,成为山东省最大的薄皮甜瓜种植基地。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甜瓜病害不断加重,特别是苗期病害,由于甜瓜多采用大棚育苗,育苗时间一般在1月下旬,常常遭遇低温,棚内温湿度不宜控制,病害容易发生,经常因防治不当,苗床大量死苗或移栽后造成大量死亡,若控制不力,将会对甜瓜的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几年来笔者针对为害较大的甜瓜苗期病害的发生及防治进行了试验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掌握该类病害的发病特点和防治方法,进行经济有效的防治。已有国内外学者对该类病害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露地栽培条件下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较多[1~4],而对保护地苗床期的发病特点和防治方法却少见报道。1.1.1 症状 发病初期,出土幼苗茎基部出现水烫状病斑,继而病斑逐渐加深为淡黄褐色,同时绕茎扩展,病部缢缩呈细线状,幼苗因失去支撑而折倒,刚折倒的病苗子叶短期内仍为绿色。发病严重时,种子未萌发或刚发芽时,即受病菌侵害,造成烂种、烂芽。湿度大时,成片幼苗猝倒,在病苗或病芽附近常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1.1.2 病原菌 该病原菌为真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sp.属鞭毛菌亚门,为瓜果腐霉菌。此外,甜瓜疫霉(P.melonis Katsura)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等也可引起蔬菜幼苗猝倒病。1.1.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等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可长期存活。遇有适宜条件,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田间病菌主要随水的移动、飞溅等进行传播蔓延。湿度大时,病苗上产生孢子囊和流动孢子,进行重复传染。低温高湿是猝倒病发生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低温高湿不利于幼苗生长,但病菌仍能活动。一般猝倒病适宜地温为10℃左右。所以猝倒病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上,尤其当幼苗期遇连阴天,光照不足,出现低温高湿环境,极易发生猝倒病。有的苗床开始发病时,是从棚顶滴水处的个别幼苗上先表现病症,几天后以此为中心,向周围蔓延扩展。该病也是甜瓜苗期的一种重要病害。据笔者几年调查,新苗床30%以上,老苗床50%以上可发现该病害。特别是老苗床,如不注意温湿度管理和及时防治,整个苗床可在几天基本死光,为害很大。是所有甜瓜种植区均能形成为害的一种病害。1.2.1 症状 刚出土的幼苗即可受害,以中后期发病为多。发病初期,病苗茎基部变褐,产生椭圆形病斑,叶片白天萎蔫,早晚尚可恢复。随病情发展,病斑渐凹陷、扩大,绕茎一周,叶片萎蔫不能复原,最后病部收缩干枯,病苗枯萎死亡。但病苗不呈猝倒状,病部有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网状菌丝。这一特点是本病与猝倒病相区别的主要特征。1.2.2 病原菌 该病原菌为真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属半知菌亚门,为立枯丝核菌。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传播和繁殖。菌丝从无色变为黄褐色。病菌可产生菌核,菌核近球形或无定形,无色、浅褐色至黑褐色。有性阶段Pellicularia filamentosa(Pat.)Rogers.为丝核薄膜革菌。1.2.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中越冬,能存活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及带菌的堆肥传播为害。病菌生长适温为24℃。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此病。1.3.1 症状 该病害为一种生理性病害。幼苗出土后不长新根或不定根,幼根表面开始为锈褐色,尔后腐烂。沤根后地上部子叶或真叶呈黄绿或乳黄色,叶缘开始枯焦,严重的整叶皱缩枯焦,生长极为缓慢。在子叶期出现沤根,子叶即枯焦。在真叶期发生沤根,真叶就会出现枯焦。1.3.2 病因及发生条件 主要是苗床地温12℃以下持续时间较长,地势低洼、土壤黏重加之浇水过量或遇阴雨天气,苗床地温过低,致使幼苗根部呼吸作用减弱,活性降低。如此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发生沤根。甜瓜育苗应选择土壤松而不散、黏而不硬、通气透水性良好、保肥保水力强的壤土新地或轮作3~5年的无病地育苗,大棚苗床必须选用无病土育苗。如用连作地或病地土壤,则苗床需深翻或用药剂消毒,常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与40%五氯硝基苯粉剂消毒,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苗床8~10g,与20~30kg细干土拌匀成药土,待苗床所浇底水渗下后,取1/3药土作垫土铺底,种子播下后再将其余2/3药土覆在种子上,播后保持床面湿润;或将以上药土制成营养钵,再播种育苗。应用该方法进行防治,两年平均防治效果达到88.63%,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兼治甜瓜猝倒病和甜瓜立枯病。加强苗床管理应以促进幼苗健壮生长,提高地温、降低苗床湿度为中心。为给幼苗创造良好生长条件,增强抗病能力,育苗前选用土质肥沃,不积水的苗床,施足优质腐熟有机肥,采用营养土育苗;提供使用无土育苗基质进行育苗。播种前浇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或少浇水,播种要均匀,密度不宜过大,防止床土过湿。出苗后,如果后,如果苗床出现过湿情况,可用小锄划锄或撒施干草木灰,以降低湿度;早春采用大棚育苗,必须做好增温保温工作。为了有效增加苗床温度,可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地热线育苗或火坑育苗,以缩短苗期时间。苗床还要尽量多地增加光照,并且苗床的通风、降湿,尤其在连续阴天、光照不足时更要抓住时机通风降湿;苗床要早分苗,使苗健壮,提高抗病力。出苗后如有少量病苗时应立即挖除,移出苗床处理,并选择下列杀菌剂在病苗及全苗床喷雾防治:以猝倒病为主时使用72.2%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百得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以立枯病为主时使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70%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平方米苗床喷淋药液2~3L,视病情发展情况,间隔7~10天再喷一次;在瓜苗移栽定植前选择广谱性杀菌剂如百菌清、杀毒矾、代森锰锌、多菌灵等再喷雾一次,带药移栽定植。选用土壤疏松,透气、透水性好的田园土,施足优质腐熟有机肥或生物肥,采用营养土育苗,提倡使用无土育苗基质进行育苗,播种前浇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或少浇水,播种密度不宜过大,出苗后如果出现苗床过湿,可采用小锄划锄或撒施干草木灰,以降低湿度,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5℃,最低应在12℃以上,如果苗床出现沤根,应立即控制浇水,采取各种降湿升温措施。除划锄或撒施干草木灰以外,还可用生石灰降湿除潮。方法是:选新烧制的生石灰,分散放入苗床小拱棚内,充分吸潮后,进行更换,但注意生石灰不能与瓜苗直接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