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树细菌毛根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基因Rgls位点的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可靠性验证
出版时间:2019将筛选的多态性标记在重组个体上的基因型表现与重组个体的抗病表型进行统一分析,对抗炭疽菌叶枯病 基因 R gls位点进行精细定位,缩小抗性基因位点的范围。为后续的候选基因筛选及图位克隆提供准确的信息。,结果表明,这11 个标记的扩增子熔解曲线形状明显不同,可据此区分抗病型和感病 型植株 (附图5-1)。经离体接种鉴定,50 个作为分子标记准确性鉴定材料的品种(系) 中有33 个抗病品种 (系) 和17 个感病 品种 (系)。这 4 个分子标记鉴定结果的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可以应用于田间栽培品种、品系、种质资源以及杂种后代幼苗对炭疽菌叶枯病 抗性的鉴定 (表5-3)。Tartarini 等(2000) 报道了利用获得的与抗苹果黑星病 的显性单基因Vf紧密连锁的RAP D标记测验了携带该基因个体,淘汰错误率为3%,保留错选率仅为 0.02%。 -
报告加强病虫测报体系建设,提高测报质量
出版时间:2010关键词: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广西地处南、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适宜农作物生长,全年都有大面积的农作物种植,病 、虫、草、鼠等农作物灾害发生频繁。1 建立健全的三级测报网络体系1.1 建立县、市、自治区三级测报站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工作是各级植保部门的主体工作,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主动及时控制病 虫草鼠为害,保障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自下而上的县、市、自治区三级病虫测报站,共同承担全自治区主要农作物病 虫草鼠害的监测预报任务。3.2 制定测报技术新标准(规范)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2004年以来广西植保部门相继制定了甘蔗黑腐病 、甘蔗赤腐病 、甘蔗蓟马,番茄青枯病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萝卜蚜、菜粉蝶;根据工作需要和病虫发生特点,广西植保总站还不定期地举办测报技术培训班,邀请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植保专家来讲学,如2007年举办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规律研究进展的培训,2010 年举办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监控技术等 -
报告Comparison of Viruliferous Rate of Rice Stripe Virus in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Laodelphax striatellus (Homoptera: Delphacidae) by Bioassay and Dot-immuno Binding Assay
出版时间:2007由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 最早于1897年在日本关东发现,后在朝鲜、乌克兰均有发生。1962年我国在江苏、浙江首先发现RSV。RSV由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播,灰飞虱的带毒虫量是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生流行的主要影响因子。因此,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检测灰飞虱带毒率的方法对于预测水稻条纹叶枯病 的流行及病害防治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外用于检测灰飞虱带毒率的方法主要有ELISA、RT-PCR和Northern杂交等。在生物法测定灰飞虱传毒率的试验中,被取食供试苗最早于接虫后13天初见发病症状,首先从水稻叶脉附近出现褪绿的斑点,并且斑点排成和叶脉平行的直线,随后病 斑逐渐增多,连成互相平行的多条病 斑,最后整个叶片发黄直至卷曲以上结论初步明确了浙江嘉兴、湖州两地越冬代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叶枯病 带毒率与传毒率之间的关系,为两种检测方法数值转换和病害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但其他世代灰飞虱带毒率与传毒率之比是否与此一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报告A Method of Field Disease Nursery Equipped with a Water Spray System for Identification of Resistance to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n Oilseed Rape
出版时间:2007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所致的油菜菌核病 是毁灭性的。抗病性鉴定方法是抗病材料筛选和育种的关键。 -
报告湖南省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成效、经验与存在问题及“十二五”工作发展思路
出版时间:20101.3.2 监测病虫数量种类不断增加水稻监测由原来的“三虫两病 ”(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和纹枯病),增加到现在的“三虫四病 ”(增加了稻曲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制定了稻曲病 、东方田鼠等省级测报调查规范。1.5.2 重大病虫信息上报常态化通过数字化建设,水稻等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信息上报已形成周报制度,成为一个常态性工作。尤其是对新发生病虫害的测报技术研究仍然不够,如柑橘大实蝇、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等尚不能准确预测预报。2.3 保障机制不硬病虫监测测报工作劳动强度大,任务繁重,没有专项津贴补助。 -
报告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 Technology in the Studie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on Patato
出版时间:20072002年G.Knappva [22]等再次报道了法国和瑞士的晚疫病病菌的表型和基因型结构,他们研究的马铃薯晚疫病病 菌株中存在11个SSR基因型,其中以A-03和A-06为主,另有1/9的菌株是其他SSR2004年朱杰华用AFLP分子标记研究了河北、云南、四川及黑龙江省的50个晚疫病病 菌株的DNA指纹,当欧式距离为10时,50个菌株被聚类为4组,分组情况与菌株来源的地理位置相关,表明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DNA -
报告加强项目管理,推进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站建设
出版时间:2010针对这些问题,围绕本区三大作物小麦、玉米、马铃薯,建立病虫害防治长效机制,对不同区域不同病 虫情进行分类指导,一旦有重大病 虫情,立即启动防治方案,这样,从病虫害的发生、监测预警到防控,有一系列的监测预警防控体系 -
报告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出版时间: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如实记载下列事项:(一)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二)动物疫病、植物病 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