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图谱:全部
-
图片锈病0397
发布时间: -
图片苹果泡斑病
发布时间:2020 -
报告美国白蛾发生及防治情况
出版时间:2009美国白蛾属于昆虫纲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昆虫,是一种以危害绿色植物为主的国际性检疫害虫,也称秋幕毛虫或网幕毛虫。美国白蛾适生范围广,繁殖力强,传播途径多,蔓延快,暴发性强,危害性大,除治难度大。每年5月前后,它的幼虫开始吐丝结网,吞噬叶片,可以把整棵树的叶子吃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它直接为害的森林植物和农作物达300多种。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洲,于二战期间随军用物资运输从美国传播到欧洲,1940年美国白蛾在欧洲首先发现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附近的一个岛屿,1945年从美国传入日本,同样的情况,1958年美国白蛾从美洲传入南朝鲜,1961年侵入到朝鲜。1979年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市首次发现。目前在美洲、欧洲、亚洲的22个国家均有分布,其中包括美洲4个国家,亚洲7个国家,欧洲的11个国家。美国白蛾的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在美洲原产地分布于北纬19°~55°的大部分区域。而我国最南端的海口市北纬20°,最北端的大兴安岭北纬56°,从原分布纬度上分析,我国全国范围内均是美国白蛾适生区,具备发生、危害的基本条件。我国于1979年在辽宁省丹东市首次发现后,1981年、1984年分别在山东省榕城、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先后发现,并造成局部灾害,1989年进入河北省山海关,1993年在天津市、1994年在上海市发现,1998年后传入安徽省芜湖市。2003年9月,在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地区首次监测到美国白蛾。2008年9月在河南省濮阳市发现美国白蛾。目前,美国白蛾已在我国陕西、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上海和河南等8个省(市)发生,涉及116个县(市、区),其中北京市9个、天津市12个、河北省37个、辽宁省41个、山东省26个、陕西省1个,并在部分地区造成严重危害。2002~2007年美国白蛾在我国发生面积增长趋势明显加快,分别为75万亩、152.39万亩、175.5万亩、201万亩、210万亩、416万亩,2002~2007年的5年时间内发生面积增长5.5倍,其中2003年、2007年为增长最快的两个年份,主要原因是2003年春季的一场“非典”,影响了当年各地美国白蛾监测与防治,北京周边地区疫情强烈反弹,虫口密度大幅度上升,新疫点大量出现;2006年因为气候条件,以及虫口基数的积累,美国白蛾在发生区均暴发,导致2007年发生面积急剧上升。1979~2003年,美国白蛾扩散蔓延较为平缓,只在个别地区暴发成灾,2003年以后发展较为迅速,在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市)的许多县(市、区)暴发成灾。美国白蛾的自然传播速度较慢,根据美国白蛾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扩散情况看,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一个国内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包装材料、苗木等借助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的。1940年美国白蛾在欧洲首先发现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附近的一个岛屿,那里存放着从美国输入的军需品,美国白蛾借助包装箱搭乘飞机越洋过海,从原产地来到了几万公里外的欧洲。1952年10月日本与驻日美国军队签订植物检疫协议前,日本已留驻了的联合国军队进口物质,正是在这期间美国白蛾传入日本。1984年我国陕西省武功县发现美国白蛾,究其源头是该县境内的一家军工厂为朝鲜修理飞机发动机,美国白蛾就是随进口的飞机零件传入,后来又在该厂进口的朝鲜发动机零件的包装箱内发现了美国白蛾的幼虫、蛹、虫翅等。1981年由于渔民从辽宁捎带木材到山东,美国白蛾被带入山东榕城,并很快在山东半岛蔓延。这是美国白蛾首次经国外传入我国辽宁省后开始向外省远距离扩散的开始。根据传播来源分析,欧亚大陆的美国白蛾可分为三支。第一支是1940年由北美洲传入匈牙利,逐渐蔓延到欧洲各国;第二支是1945年由北美洲传入日本;第三支是1958年由美洲传入当时的南朝鲜,后进一步蔓延至朝鲜和我国。从我国来看,美国白蛾经朝鲜先后侵入我国辽宁省和陕西省,可分为2支。进入陕西省的一支美国白蛾,因为诸多因素没有进一步向周围省、市扩散,目前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进入辽宁省的一支美国白蛾在1979~2008年的30年时间内先后从辽宁省蔓延到山东、河北、天津、上海、安徽、北京和河南7个省、市,并在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省、市辖区内的县(区)之间大量扩散。美国白蛾除在美国、加拿大等少数原产地国家危害轻微外,在其他亚洲和欧洲国家都造成了极大危害,被列为世界性检疫害虫。如1945年美国白蛾传入日本后,给日本的蚕桑业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异常等原因,2006年美国白蛾在美国、欧洲、朝鲜、日本、格鲁吉亚、伊朗等出现全球性暴发,并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我国分别于1984年、1996年、2004年连续3次在国内检疫对象确定中将之列为国内外森林植物检疫对象,2006年美国白蛾与松材线虫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两种极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1984年美国白蛾第一次侵入陕西杨凌的一个飞机修理厂,厂区近27hm2法桐和杨树树叶全部被吃光,下树的美国白蛾幼虫爬到厂区职工家的天花板、墙角、炉灶、床等地方;1995年美国白蛾在天津市塘沽区、蓟县、宝坻县暴发,导致约1.9万hm2的树林变成“光头”;2006年美国白蛾在河北廊坊大量发生,造成杨树片林、绿色通道林木树叶被吃光吃透;2008年美国白蛾在山东济南大面积暴发。美国白蛾所到之处,不仅对城市和乡村街道、林网、片林、公园绿地、庭院的树木、园林花卉、农作物等造成严重危害,吃光树叶,树冠光秃,化蛹期下树爬墙入户,影响居民生活。美国白蛾严重发生和危害,不仅对发生地的生态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还严重破坏城市绿化景观和环境面貌,损害城市和乡村形象。同时,作为一种国际检疫对象,对经贸和旅游产生直接影响。美国白蛾在北美洲发生、危害均较轻,是一种并不能引起当地农林部门重视的次要害虫,而“当它侵入欧亚大陆以后,成为一种危险的检疫性害虫,主要是由于缺少天敌的制约造成的”(魏建荣,2003)。据1967年统计,美洲美国白蛾的天敌种类达84种,其中捕食性天敌34种,寄生性天敌50种;欧洲美国白蛾天敌种类为85种,捕食性天敌46种,寄生性天敌39种;亚洲美国白蛾天敌种类仅为6种。尽管从欧、美两洲来看,天敌总种类数相当,但共同的天敌只有4种,在美洲对美国白蛾危害起到绝对制约性的天敌在欧洲并不存在。由于没有原产地天敌制约,新侵入地天敌在短时间内对新侵入的寄主制约不足,造成美国白蛾在侵入地的欧亚大陆暴发成灾。随着美国白蛾的大量发生和蔓延,世界各地对其防治研究越来越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主要以美国白蛾生物防治为主,如:病原微生物、捕食天敌、寄生天敌和性信息素等。目前,通过研究发现的美国白蛾致病微生物主要有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柞蚕微孢子虫和夜蛾斯氏线虫。其中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柞蚕微孢子虫和夜蛾斯氏线虫为美国白蛾非专性寄生微生物,多角体病毒主要有核型多角体(NPV)和质型多角体(CPV)两种。当前在美国白蛾防治中研究最深入、运用最广泛的微生物主要是苏云金杆菌和多角体病毒。调查发现美国白蛾捕食性天敌主要有昆虫、蜘蛛和鸟类,其中昆虫有21科38属41种,捕食性昆虫主要以姬蝽科Nabidae、蝽科Pentatomidae、草蛉科Chrysopidae和瓢甲科Coccinellidae为主;蜘蛛类10科34属39种。寄生性天敌主要有寄生蝇和寄生蜂等10多种,寄生蝇主要有日本丛毛寄蝇、古毒蛾追寄蝇等,寄生蜂主要为姬蜂科和小蛾科的种类,主要有黑瘤姬蜂。性信息素方面主要有加拿大研究的9,12-十八烷二烯,9,12,15-十八烷三烯和3,6-顺-9,10-环氧二十一烷二烯,3种信息素的运用比例为5:6:13。目前,日本已生产出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诱芯,并成功运用于测报。我国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大量深入的研究,调查了我国境内美国白蛾捕食天敌主要有草蛉、瓢虫和蜘蛛等,寄生性天敌主要有卵期的赤眼蜂、蛹期的姬蜂、小蜂、茧蜂和寄蝇等25种。1985年杨忠岐等在陕西省发现了寄生率较高的新种——周氏啮小蜂。目前运用防治上的主要有周氏啮小蜂、核角体病毒。自从1979年美国白蛾传入辽宁省,我国针对美国白蛾的这场“围歼战”、“人虫战”就拉开了序幕,到目前已持续了30年。经历了发生初期的“不登报,不上广播和电视”阶段和近期的各种媒体大量宣传报道阶段。目前,以防治美国白蛾为主的“人虫之战”已进入了广大公众视线。1979年,美国白蛾从朝鲜入侵丹东市后,林业部组织有关专家于1980年到丹东市开展了病毒、杀虫剂等多项措施防治,目的是将美国白蛾堵在辽宁省,就地根除,防止向外扩散。但由于当时对美国白蛾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到防治中,因此防治只能以试验性的工作结束。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林业部关于加强对美国白蛾检疫和防治工作报告的通知。1984年美国白蛾侵入陕西省武功县一个机场,当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非常重视,共同下发了《关于迅速扑灭陕西境内美国白蛾的紧急通知》。当时陕西采取飞机喷洒化学农药杀虫的应急措施,但喷药时大量虫子已经下树,除虫效果并不显著。1998年,美国白蛾从辽宁扩散到山东、河北、天津等省、市,防治形势已十分严峻。为了有效遏制美国白蛾扩张蔓延,保护绿化成果,维护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局于1998年启动了美国白蛾国家级治理工程。工程范围覆盖北京、天津、河北3省(市)的67个县(区),工程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02年,防治总面积达17.43万hm2(次),根除了3个新发生县和93个乡镇疫点,发生面积由2.65万hm2压缩到1.46万hm2,发生区距北京的直线距离至少后退了10km2。陕西省经过13年的努力,已将疫情压缩到极小范围;山东省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遏制了美国白蛾的扩散蔓延势头;辽宁、河北、天津等地采取人工、物理、生物、药剂等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了美国白蛾的扩散蔓延速度和危害程度。经过治理工程,美国白蛾扩散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种种原因,2003年美国白蛾在北京周边地区再度暴发,国家林业局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加大防治力度,牵头组织制定了美国白蛾防治方案,召开了防治方案专家论证会;专门成立了北京、天津、河北、辽宁4省(市)美国白蛾联防联治工作协调组,定期组织召开工作协调会;建立了疫情报告、信息通报、同步防治、定期检查、工作奖惩等多项制度。美国白蛾发生的各省(市)成立了防治指挥部,建立了防控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将除治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和林权所有者。200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一次为一个害虫以国务院的名义下发通知。这次通知的下发主要是为了遏制美国白蛾疫情严重发生和扩散蔓延的势头,确保“绿色奥运”的顺利召开和首都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通过从防治技术方面提出了“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的防治方针,及“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的防治原则,2003~2008年,国家每年投入大量防治资金,用于美国白蛾防治,并把美国白蛾发生区以北京为中心划分为核心防控区、重点防控区和外围防控区等三个防治区域。核心防控区指北京地区防治范围。重点防控区指北京市外围20km以内的所有区县及交通干道两侧和货物集散地、家畜集中屠宰场、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周围地区,具体指河北省廊坊市的三河、大厂、香河、固安和广阳等5个县(市、区),后来根据疫情的发展,重点防控区增加了河北省涿州市。外围防控区重点防控区以外的其他发生区域。近几年,我国美国白蛾各防控区利用人工、化学、生物等措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防治,防治手段呈现了多样化,防治技术表现出了更高的水平。由于美国白蛾的发生呈点多、面广的态势,且美国白蛾是一种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主要以政府主导为主,采取逐级签订责任状,落实防治责任,联防联治的方式进行。在防治措施上坚持了“一代为主,地面为主”的防治战略,防治中除运用传统的喷药防治手段外,还大量采用飞机防治、天敌(周氏啮小蜂和病毒)防治和人工剪网挖蛹等高技术和生物防治。2007年、2008年春季美国白蛾核心防控区(北京)和重点防控区(河北省廊坊、涿州)联合投入650万元,收购美国白蛾越冬蛹1800多万头。2008年,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等地使用R44直升机、S300直升机、蜜蜂轻型飞机进行了大面积的飞防,飞防面积达10.67万hm2,同时,释放周氏啮小蜂150多亿头,开展了天敌防治。通过各地大规模防治,美国白蛾发生蔓延趋势和危害程度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
报告从分众传媒看私募股权投资
出版时间:2009分众传媒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分众传媒)自2003年5月成立以来,先后三次获得数千万美元的大规模投资,历经19次并购终于牢牢占据了户外媒体的霸主地位。其成功的融资历程及其传奇的系列并购举措成为中国商业领域资本运作的经典案例之一。在完成了一系列小型并购行为以后,2005年7月,分众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海外上市的中国纯广告传媒第一股,并以1.72亿美元的募资额创造了当时的首次公开募股(简称IPO)纪录。通过上市,分众传媒及其股东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同时为进一步并购框架传媒、聚众传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纵观分众传媒成功商业运作的历程,其快速发展和高成长性背后,离不开风险投资对其进行的强力资金支持。自2003年5月起,分众传媒先后三次获得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鼎晖创业投资中心、美国高盛、英国3i等十多家国际著名投资基金公司对其投入的数千万美元。凭借国际私募股权投资者的大力支持,分众传媒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并购整合与新媒体开发工作,取得骄人的成就。本文中涉及私募股权基金的进入渠道、资本退出方式等一系列法律问题值得我们在这里探讨。私募股权投资者进入的方式主要包括增资扩股、股权转让、增资扩股与股权转让并用几种类型。私募股权投资者收购进入拟投资企业,可以在设计进入方案时,考虑将增资扩股及股权转让两种方式同时进行,使私募股权投资资金进入被投资企业的方式更灵活,便于私募股权投资者与被投资对象之间迅速达成各自更加认可的交易。分众传媒引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方式为股权转让的方式。股权转让是指股东将其对公司所有之股权转移给受让人,由受让人继受取得股权而成为公司新股东的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权继受取得的方式之一,股东地位随股权转让而发生转移。该种模式是由企业的原股东向私募投资者转让其所持有的股权,原股东获得私募投资者的资金,私募投资者成为被投资企业的新股东。私募股权投资者在购买拟投资企业的股权时,可以以现金、资产、股权等作为支付对价进行并购。根据商务部、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并于2006年9月8日实施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下简称“10号令”)的相关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包括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两种方式。股权并购是指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公司股东的股权或者认购境内公司增资股权,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其包括以货币现金购买境内公司股东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股权,或以境外公司股东股权或以其增发的股份购买境内公司股东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股权等不同情形下的不同股权并购方式。私募股权投资者以其合法拥有的人民币资产作为支付手段的,应经外汇管理机关核准。本案中,分众传媒的三次私募股权融资均是私募股权投资者以货币现金直接投资的方式认购分众传媒的股权以实现进入分众传媒的目的的。通过对分众传媒的注资,私募投资机构获得相应比例的分众传媒公司的股权并享有相应的股东权利。10号令在原允许货币资金作为收购股权唯一支付手段的基础上,增加了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的规定,有助于推动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相融合,为私募股权投资者进入被投资企业提供了另外一种可采用的方式,有助于企业跨国并购。私募基金投资者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的收益,而退出机制是关系到私募基金投资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讲,私募股权投资者在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投资之初,往往要设计周密的投资方案。投资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企业的估值定价、私募股权投资者在公司董事会席位设置、私募股权投资者否决权的行使及公司治理问题等。同时私募投资者也要在方案中设计周密的退出方案。私募股权投资者的投资通常以公开上市(IPO)、并购、管理层回购及破产清算几种方式实现套现退出的目的。公开上市通常是私募股权投资等风险投资者的最佳退出方式,此种退出方式可以使投资者持有的股份转变为上市公司股票,从而实现赢利性和流动性,而且采取此种方式操作的资本退出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企业上市是现有法律环境下公司融资手段中的一种。公司上市依照上市地点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境内上市与海外上市。海外上市又包括海外直接上市与海外间接上市。境外直接上市是指直接以国内公司的名义向国外证券主管部门申请发行登记注册并发行股票或其他金融衍生产品,向当地证券交易所申请挂牌上市交易。境外间接上市则通常采用借助壳公司的方式在境外证券交易所进行挂牌上市交易。其主要形式包括买壳上市与造壳上市。尽管中国境内亦存在供境内企业进行IPO的交易场所,但是很多中国企业经常选用返程投资模式(“红筹”模式)实现海外上市,以实现规避中国现行证券法律法规规定的繁杂的审批程序的目的。为此,境内公司与私募股权投资者共同设立一个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实际上是受中国境内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中国境内公司在境外的壳公司,其完全是为了将境内公司的权益在境外证券市场上市的目的而设立。通常境外壳公司设立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巴哈马、开曼群岛、百慕大岛等地。私募资本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投资,是因为相对于在境内对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的方式,在海外注册公司并运作海外上市主要有以下优势:第一,设立境外公司,其公司的股东,包括私募股权投资者在内,可以通过公司在海外上市实现所持股份的全流通,避免依照国内《公司法》和外商投资企业法等相关规定履行关于资本变动的繁琐程序。第二,上市所需成本较低。海外上市相对于在境内上市来讲,虽然同样需要进行审批,但要简单便捷得多,可以在相对很短的周期内完成上市所需办理的手续,有利于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融资计划,为企业发展获得必要的资金。第三,私募股权投资者在设计投资方案并选择上市地时,目的是能够将企业的价值及投资利益最大化。其主要考虑的因素为市场流动性、融资便利程度及被投资企业产品与市场的拓展要求等,由于当时国内的A股市场市盈率低于海外交易市场,因此私募股权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将企业海外上市。第四,公司在海外上市所募集到的资金不必调回境内,公司可以依据上市地法律,由上市公司董事会决定所募集资金的投放方向和运作模式,从而为公司在海外开展业务和资本运作活动开辟条件。第五,中国证券市场远不如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成熟,上市政策的不稳定性较强。此外,在中国市场上市后可能还面临配股和权利问题的沿革监管审批等问题。在中国机构投资者若要在境内证券交易所退出,公司必须就该等机构投资者所持的法人股的交易办理审批手续。如果要退出的是外国投资者,由该投资者所持有的外资股的交易须遵守商务部和证监会的特殊规定。第一,海外壳公司的确定,即由拟海外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在海外避税岛注册关联壳公司或由公司收购或兼并海外已上市公司,用于海外上市的特殊目的。第二,完成资产跨境转移。即境内企业将其实际控制的境内资产从法律层面向海外壳公司转移资产控制权。第三,海外公司将境内公司资产证券化,在海外实现上市以募集资金,同时私募股权投资者通过海外上市实现退出和资产增值的目的。私募股权投资者在设计退出方案的重点,即是对被投资企业未来上市地的选择。一般中国企业上市多数选择的上市地有国内、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伦敦等证券交易市场。由于我国国内股票市场规模较小,企业在境内上市需要经过证监会严格的审批,其审批的周期长且难度大,因此私募股权投资者往往选择将被投资企业在海外上市以获取高额回报。私募投资者在拟定投资及未来上市退出方案时,往往不直接将资金注入拟投资企业,而是采取首先在海外设立新公司,再由该新注册成立的海外公司控股国内公司,在未来海外上市时,将该新注册成立的公司作为主体运作海外上市后退出的方式。分众传媒在获得软银的投资后,进行了以下的操作:首先,软银协助分众传媒在英属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了分众传媒(中国)控股公司,软银、江南春和分众传媒的另外3名创始人作为该公司的股东,软银派出一人进入公司董事会。其次,后分众传媒(中国)控股公司在香港成立子公司,该香港子公司在上海注册两个公司,分别为分众多媒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其注册资本为50万美元;上海分众广告传播有限公司,其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万元。这两家公司具体运营商业楼宇联播网项目。而分众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其上市主体是在海外注册成立的分众传媒(中国)控股公司。最后,分众传媒于2005年7月登录美国纳斯达克,而在分众传媒IPO后至2006年间,分众传媒的投资者高盛集团、3i公司、德丰杰创业基金、鼎晖创投等,均将其持有的股票进行抛售,套现退出分众传媒。 -
报告浅析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营销活动
出版时间:2009中小企业集群现象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我国许多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采取了集群化发展战略。目前在河北省,由于诸多原因产生了许多中小企业集群,它们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了主要作用。据统计,河北省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集群,所在县、市有一半以上进入了全省县域发展30强,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集群中,所在县、市全部进入了30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快的地区,区域经济就壮大。尤其一些重点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形成了较强的区域竞争优势,推动了河北省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白沟箱包集群的营销活动进行深入剖析,对于中小企业集群开展营销活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中小企业营销现状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中小企业集群大部分集中于充分竞争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并以生产中低层次的产品为主。从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的行业分布来看,行业分布广泛,如服装、纺织、五金、皮革等,但总的来说,集群的这些行业基本上属于充分竞争性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另外,河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广大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且进入和退出的经济壁垒较低。二是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基本上为内生型集群。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基本上为内生型集群,由当地的传统产业或由具有创业精神的民营企业家带动而形成,以家庭作坊为主要形式,由于实力弱,只能进入资本和技术门槛较低的行业,起步资本主要靠家庭积累和亲朋的援助,技术则通过模仿本地同类企业来获得,销售则依托本地的专业市场。三是中小企业集群的载体主要在小城镇。内生型集群的发起者基本上都是本地农民,承袭手工业传统或通过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示范带动,由最初的农村家庭工业作坊而逐步形成的。因而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偏好在乡镇。白沟箱包业是“河北省十大区域特色产业”,它起源于白沟农村出现的一批家族式的箱包加工小作坊。它们一直主要以代理、代销、代理加工外地品牌等作为主要的业务范畴。到了90年代,白沟近万家企业中,出现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百来家企业,但作为支撑白沟箱包产业的仍旧是加工户和小作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5%,在华北、西北、东北地区以及中原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5%。目前已拥有规模企业200多家,加工企业3000多家,个体加工户4000多家,已形成一个庞大的中小企业集群,但是在这个庞大的中小企业集群中,产值过千万的仅有18家,最大的加工企业用工人数不到200人,全部属于中小企业。白沟地处京、津、冀“金三角”交汇处,高碑店、雄县、容城、定兴四县交界,西倚太行山,南傍白洋淀,北距北京120公里,东距天津108公里,南距保定62公里,津、保公路在此交汇,京广、京九铁路东西侧过,交通便利。白沟人有着历史渊源的经商传统。历史上的白沟就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陆码头,商贸重镇。白沟早期的包装业开始萌芽。口袋铺、柜箱铺开始兴盛,出现了许多专门生产木箱、口袋、裕链的人,既方便了过往商客,也为今天白沟的箱包奠定了基础。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对小商品生产不够重视,20世纪80年代形成小商品短缺状态,这为中小企业集群的产生提供了外部机遇。而箱包产业属于传统产业,技术门槛不高,市场需求变化快,产品生产周期短,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白沟早年所走的“小商品、大市场”的路子,弥补了人们日常消费品的匮乏。白沟箱包集群在营销活动中现在面临四方面困难:一是低成本优势受到威胁,而一旦低成本优势受到威胁,就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二是过分依赖专业市场渠道。专业市场是获取顾客和市场信息最便宜的方法,如当集群中出现大企业并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以后,则专业市场的批发功能将出现萎缩。三是面临贸易壁垒的威胁。目前,虽然欧盟和美国尚未对我国出口的箱包设置贸易壁垒,但是遭遇贸易壁垒的危险依然存在。四是品牌维护水平低。白沟的自主品牌有600多个,但立得住的知名品牌还是太少。在对白沟箱包集群的调查中发现,从提供基础设施,到提供政策环境,白沟政府在箱包集群的营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大力整顿与维护市场秩序。白沟市场最初的发展是建立在大肆仿冒的基础上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白沟市场多次被调查整顿。对于这些农民商人而言,完全依靠市场自发力量来消除仿冒几乎不可能。因此,政府实施了强制性管理,通过打假来强行推动。白沟建立了镇、村组打假工作领导责任制,以及乡村一级打假案情预警机制。同时积极推进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打假联动机制,完善执法打假黑名单制度建设。二是推进品牌建设。政府主导集群内企业开展品牌自救。从2002年底开始,白沟箱包商开始争抢注册品牌商标。同时,政府采取措施宣传集群整体品牌。如白沟政府在中央台周末播出河北白沟市场的宣传广告。广告以招商、旅游为主题,使白沟以自身为品牌首次在央视亮相。2005年白沟政府举办了“白沟·中国(国际)箱包服装旅游文化艺术节”,这也是对箱包集群整体品牌的宣传。三是改善经营环境。白沟政府在加快工业集群化生产的同时,努力推进商贸集群化经营,改造专业市场,从规模、档次、品位、服务上实现整体性升级。白沟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达224亿元,其中用于城市功能完善的投资达7200万元,相继完成了9条主干道路的修筑、拓宽、延伸工程,建起“四纵七横”的城市发展框架,为客商和游人创造和谐的经营、旅游环境。四是营造诚信的人文环境。白沟政府相继制定和实行了《商户经营守则》和《服务公约》等各项规章制度。每年都组织开展“诚信经营”评比活动,依靠榜样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今的白沟市场已经形成了一种浓厚的“诚信”氛围。五是政府职能部门强化服务意识。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建立了统一监督检查机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同时,设立了质量监督服务台,随时受理群众的举报和投诉。从白沟政府在集群营销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初期,由于集群中介机构不成熟及集群中社会服务体系的不完善,要依靠集群内中小企业主动实现协同效应存在着很多困难,这时当地政府的引导与服务功能是非常必要的。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曾明确指出,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增大市场调节的力度,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政府不仅不应过多地干预市场运行,还要设法为增强市场调节功能创造条件,积极倡导社会诚信意识,从政府、企业、个人等三大体系入手,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培植核心营销能力是我国中小企业提升国际营销能力与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打造核心营销能力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采用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我国中小企业可通过出口、对外直接投资、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及与国际知名企业结盟等几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利用自身绝对的低成本优势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是当前与未来的战略演进趋势。另一方面,制定国际营销策略。关于制定营销策略,首先要取得足够的国际市场信息,然后再制定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策略。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品牌营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际知名企业品牌营销的成功经验,中小企业亟须从以下方面加强品牌营销运作:一是强化品牌意识,树立品牌营销观念。要将“品牌系企业之生命”的理念在企业运营中反复灌输,形成共识,并使其根植于每个员工的内心深处,使所有员工都能够理解并坚守品牌信念,自觉遵从基于企业特定品牌的行为规范,严格履行品牌承诺。二是准确定位,加强管理,全力培植企业主打品牌。在明确本企业的品牌定位的基础上,着力创建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并进行有效的传播,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理解企业品牌所代表的消费效用与企业个性,从而形成好感、满意乃至忠诚。三是在企业品牌框架下开展产品品牌。在企业品牌下精心设计产品品牌名称,并保持二者的一致性。除以上几点之外,努力塑造先进的、开拓的、进取的企业文化,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及战略管理,实现产品、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加快产品研发、销售的速度等途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营销能力。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变得日益复杂,中小企业更应集中精力培养和造就国际化竞争的人才素质和团队机制,着重进行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积累,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的组合、更新和改造,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使中小企业能够不断地做大做强。我们也相信经过合理的规划和不懈的奋斗,我国完全有可能有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网络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主力集团。 -
报告浅析经济全球化挑战与人力资源管理
出版时间:2009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的发展往往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密切相关。1980年,一位美国人就提出这样的口号:“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我认为做得最好的,就是通用电气公司的杰克·韦尔奇。”通用电气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实现全球化,不仅是因为它进行了更多的收购,还因为它对美国以外的人力资源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加强现代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与创新,是迎接全球化挑战最紧迫的任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全球化挑战主要表现以下方面:一是人力资源更趋国际化。人才的跨国流动,人力资源管理将更多地受到不同的国家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文化风俗的影响。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最新数据,全世界约有1.3亿人在国外工作,还不包括约1000万~1500万的流动人口。如何对不同国家、民族、文化背景和不同语言的员工进行聘用考核、培训,建立适应不同文化习惯、宗教传统、法律制度的薪酬制度、安全和福利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二是人力资源特别是优秀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为了加强人才资源的争夺,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和修改移民法,在全球范围内掠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尤其把吸引人才的重心转移到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领域的人才。而我国在这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怎样吸引、留住高端人才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又一难题。三是企业需要政府为争夺国际性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竞争更多地变成对人才的竞争。四是经济全球化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的管理,很重要的是建立适应人的需求的企业文化环境。目前我国的各级组织管理中对文化的作用认识及如何建设组织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是组织文化的建立和推广过程,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文化管理。要把组织的文化和精神深入到来自不同国度的每个员工的心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又一大难题。五是政府强化了本国的人力资源实践。近年来,为了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政府制定出更多的政策需要企业遵守和执行。公司必须对人力资源管理做出相应的调整。政府的介入为保护劳动者权益提供了强大的背景力量,我国政府更是承担了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职责。在2006年修订的《劳动法》也体现了这一点。六是人力资源培训将成为企业常态性任务。我们已经生活在信息时代,人力资源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前所未有的作用。近十年来,企业劳动力的工作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首先,工作性质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持续而长久的转变;其次,就工作和工具而言,大量高新科研技术的运用取代了体力劳动型的脑力劳动;最后,随着国际商业往来的增多,需要员工具备越来越多的技能。据预测,21世纪有50%的工作将发生变化,30%的工作将因技术变化而消失。跨国公司也无法使用单一的管理模式,必须实现管理制度和管理人才和员工的本地化。七是经济全球化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由于电子通讯技术、计算机、互联网等互动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为人力资源全球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条件,并日渐形成对欠发达国家人才市场的严重威胁。由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概念产生、成长的历史时,我们可以看到,从Peter F.Drucker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Human Resource到这一概念被社会所接受,其理念被企业所运作至90年代,经历了40年的过渡期。无论是西方企业和组织,还是中国的企业和组织,都是在内部的生产关系受到强烈冲击的情况下,开始由传统的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所以,任何企业和组织,都是被动地接受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新的概念,或是受到生存的胁迫,或是受到发展的诱惑。在传统的工业社会,人是作为一个生产要素而被企业和组织整合到生产过程中。人作为知识的载体而被更多地当成智能资源结合到企业和组织的运作中来,以人本主义为根基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正式地被信息化的西方社会所接受。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COM时代,许多的公司为其所招募的新员工配发本公司的股票,公司为了留住这些智能资源而割舍自己的利益。而我国现在仍有许多企业管理者仍然把员工看成工作中的支出和消费,管理过程中尽量减少成本以提高产出率,重物轻人。传统的人事管理通常只是完成对原组织框架构建的填充。这样的人事管理行为,当企业或组织基本功能健全时,在其依然有着很大利润空间的前提下是可以的。但对于那些功能已出现问题,其存在和发展都已受到冲击的企业和组织时,原有的管理框架就会随其功能的老化而进入衰退阶段,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讲,这样的框架已沦为向下的力量,而针对企业和组织生存、发展所引进的人力资源则完全属于向上的力量,两种力量的交织导致严重的冲突,管理的框架越陈旧,引进人力资源的质量越高,冲突也就越激烈。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到90年代后期又有了.COM经济的起步,但我们依然有着规模庞大的农业社会。虽然我们经过了近半个多世纪的现代化建设,但生产过程中的人依然继承着许多来自农业社会的观念,这些人不仅包括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也包括许多企业和组织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更包括许多社会智能资源的承载者。这就导致在很多的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和决定依旧带有浓厚的农业社会气息,缺少理性的成分,更多是被其感觉所左右;对规矩缺乏认识,有的是盲从和反叛;对数据不感兴趣,而更依赖于经验;他们崇拜权威,缺少自主;当规模增大,组织框架复杂化时,更是觉得无所适从,只好消极地等待。总而言之,我们的社会仍然是一个集农业、工业以及现代信息业为一体的混合型社会。当我们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来面对这个社会时,许多的问题便会浮现出来,我们会发现,其理念的实施将是一道非常复杂的难题。在中国长达数千年农业社会的管理中,内耗式管理一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模式。然而,在它完成其稳定社会使命的同时,却也牺牲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消耗了社会发展所需的社会智能资源。在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这种牺牲的代价似乎可以承受,但在开放式,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这种管理方式对企业或组织,乃至整个社会,无疑是自寻短见。扬弃这种管理方式却不是一件易事,因为这是传统,这也是中国社会千年以来管理者们手中的利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仅有50年的历史,仍然是一个农业社会为主体的混合型社会,传统依然根深蒂固,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自然也影响着社会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规划,缺乏科学的、有效的制度。有的不重视员工培训,把培训看成是一种消费行为,是一种负担;把培训当作解决难题的手段;对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绩效或生产率期望过高;没有认识到员工心理素质培训的重要性等等,导致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影响组织的发展。法制不健全,人才流动和劳动者权益得不到法律制度的相应保护。人才招聘、选拔机制不健全。在录用方面,关系网、长官意志、任人唯亲、行政命令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在人才的选拔上还存在重文凭、任人唯亲和论资排辈等问题。未来中国人事制度创新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基础配置人力资源。要通过改革户籍制度、档案制度、住房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打破人才的身份界限和所有制界限,建立功能完备、机制灵活的人才市场体系,消除阻碍人才流动的物质和体制壁垒,为人才的无障碍流动创造条件。人才评价制度是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的导向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制度,能够为人才提供值得追求的、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人生目标,优化社会的人才资源结构。人才评价制度的建立,要求我们改变传统评价制度中存在的论资排辈、长官意志等现象,设立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在人才市场上,人力资源和用人单位是两个平等的权利主体。要实现以市场为基础配置人力资源,必须坚持个人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的市场原则,通过规范的契约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建立以契约和信用为基础的人事聘用制度。人力资本是经过训练和开发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是现代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引擎。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不仅有一般的生产要素所具有的“生产功能”,而且具有其他生产要素所不具备的“效率功能”,具有提升自身及其他生产要素质量和效率的神奇功能。我国作为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制度尚不完善,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制度,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消除社会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障碍,提高全社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根据人才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一个人的作用和成就同时取决于他的能力和受激励的程度:即成绩=能力×激励。有效的激励能够充分调动人的潜能。一方面通过物质激励。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使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激励优秀人才发奋创新;另一方面是通过精神激励。通过人才培养、选拔、晋升以及荣誉奖励、资格待遇等制度的改革,激励人才求知上进。在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国内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人才市场的风险因素增加,与组织严密的企业组织或其他用人单位相比,人才和劳动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以维护其合法权益,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政府还要坚持机会均等的原则,对女性、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特殊的关怀和帮助。要通过健全法制,加强对人才和劳动者基本的人身权利、经济权利、政治权利以及安全、受尊重等精神权利的保护。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保护人才的创新成果不受侵害。总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其意义和影响将不仅局限于人事领域,它将极大地提高整个民族的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科技进步。 -
报告商业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初探
出版时间:2009所谓企业人力资源,是指企业可以控制和利用的、能够为实现企业目标而服务的全部人力资源的总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形式,运用计划、组织、控制、指挥、激励等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管理手段,对企业内外相关的人力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有效运用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员工。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商业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商业企业作为传统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和各种挑战更加激烈,在克服各种激烈挑战和应对商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乃第一宝贵的,资源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人力资源在组织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之所在,“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企业。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而知识和技能的创造者和唯一载体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做好人力资源的招聘与管理也就保证了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招聘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加强招聘管理工作,努力把合适的应聘者招聘到企业中来,并把他们安置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去。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招聘工作的根本任务。人力资源招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总体战略目标。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招聘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发展提供符合生产、经营需要的各方面人员,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每个员工的能力和潜力,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满足企业当前生存及未来发展之需要,实现企业既定目标,并保留住那些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员,帮助员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需求。招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一个企业不断从组织外部吸纳人力资源的过程。商业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的一般流程是:在招聘开始之前,需要确定拟招聘的岗位、数量、任职条件、时限要求等,并据此选择招聘途径,发布招聘信息,组织人员招聘;在收到应聘人员求职简历和相关资料以后,需要进行初步筛选,根据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某一个或几个关键性特征进行快速而粗略的挑选,并依初选结果再组织相关人员对应聘者进行面试;面试和录用环节需要对应聘者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并进行必要的专业技术考试、心理测试、背景调查、政审等,以保证组织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需求。招聘工作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基础性的工作。目前商业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招聘形式简单,重复性大,技术含量低。大部分商业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招聘方式,手段单一,导致招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降低,重复性增加,对于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仍然在以传统的选拔和鉴别手段对应聘者进行挑选、面试、考核和政审、录用等,导致出现新进人员与工作岗位不相匹配、核心员工流失严重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介绍以下商业企业人力资源招聘解决方案。人员招聘工作是一个有计划的管理过程,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为企业人员招聘提供了基本条件。企业招聘到适合的员工是企业成功的首要条件,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充分重视人员招聘工作。而招聘平台的选择非常重要。通常,商业企业人员的招聘途径有招聘会、校园招聘、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广告媒体等,通过这些途径基本能够实现招聘计划的目标。招聘途径是决定招聘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招聘途径有着不同的效果,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公司具体的招聘需求进行选择。总的来说,在选择招聘途径时,要在“快、准、省”三方面下功夫。招聘程序对招聘效果也有重要影响,科学、合理的招聘程序能够大大提高招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般由招聘需求确认、招聘范围选择、招聘信息发布、招聘人员甄选和人员录用等工作程序构成。在招聘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重视网络招聘。网络招聘速度快,效率高,覆盖面广,且费用相对较低。网络招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专业招聘网站组织招聘,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等专业网站,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和人才市场建立的网站等;二是利用公司自己的网站进行招聘,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在公司主页上设有招聘链接,方便求职者发送电子求职简历。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招聘形式会逐步成为主流,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此一定要给予高度关注和足够重视。——利用好职业介绍服务机构。社会上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有很多,他们拥有大量的人员信息,覆盖面广,服务到位,工作时间集中,并能够按照企业提出的要求和标准公正地挑选应聘者。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基本都建有求职人员电子信息库,方便企业根据自己的要求查询登记人员信息,挑选出合适的应聘者。——灵活运用各种招聘途径。不同的招聘途径各有利弊,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进行招聘途径设计时,要结合所招聘人员的具体情况选择招聘途径,充分发挥各种招聘途径的优势。可以对需要招聘的岗位进行归类整理,将普通员工与技术、管理人员分开安排,对于需求量大、上岗时间集中的普通员工,可以利用大型招聘会或专场招聘会等途径招聘,广泛收集各方信息;对于技术、管理等人员,可以通过人才市场,以及内部推荐、广告媒体、网络招聘等形式招聘。——注重招聘流程设计。事先设计一个合理的招聘流程能够大大提高招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比如某公司的人才招聘程序是根据公司年度工作计划,由各部门分解工作任务,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共同确定出该部门人员编制计划;人力资源部收集、汇总后,编制出公司年度人员编制计划和招聘计划并报批(对于临时出现的人员招聘,由用人部门提交申请,人力资源部审核并报批),如期安排人员招聘;人力资源部制作招聘启事,说明岗位名称、工作职责、任职标准、资质要求及招聘数量等,并征求各用人部门意见;在招聘会、广告媒体上发布招聘信息,收集并整理应聘者的个人简历及资料,在规定的时间内挑选出适合岗位要求的求职者,并在征求用人部门意见后,确定面试的时间、地点及岗位技能考试题;通知应聘者前来面试,并携带相关证书、资料等,人力资源部和用人部门共同组成面试小组(个别特殊岗位人员的招聘需要公司领导参加),面试应聘者,组织专业测试(或笔试)并评判成绩,审查相关证书、资料等;整理面试记录,确定最终入选人员名单,并完成报批,然后对入选人员进行政审,并通知本人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对政审、体检均合格者,电话约定具体上岗时间;办理新员工的入职手续,签订劳动合同,进行入职培训,转移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并组织新员工到用人部门报到。——做好自行登门应聘者的接待工作。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虽然自行前来应聘的人员多半并不是本单位所急需的,但笔者认为让他们填写应聘人员登记表,并问明应聘者相关情况是很有必要的,以备将来需要时所用,况且商业企业人员流动量大,人力资源部也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人员储备;同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给每一位前来求职的人员以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回答,以体现用人单位对招聘工作的重视;同时,人力资源部也是窗口部门,商业企业有一个理念就是“进门的都是客”,做好每一个应聘人员的接待工作,也有利于宣传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在社会上树立本企业的良好形象。如何才能招聘到能够胜任岗位工作要求的核心员工呢?应该使用哪些方法来鉴别员工是否符合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基于胜任能力模型。基于胜任能力模型是从知识、岗位素质、个人行为三个方面对应聘者进行评价。具体而言,知识体系主要考核员工的知识层面,重点是每个岗位需要哪些知识,与通常考试不同的是,它更偏重于企业实际工作,有许多是从企业实际中延伸出来的具体课题;岗位素质测评需要根据岗位的具体职责与工作内容来进行分析,以确定岗位需要哪些素质和能力,如商业企业中的销售人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招商经理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对他人的影响力,专业技术岗位需要有良好的技术创新能力,然后再对这些素质模型通过具体的测量进行评估;行为评价是基于人的行为(表现方式)的一种评价形式,通过能力测验、“MBTI”性格测验、兴趣测验、面谈、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作业等方式对员工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其工作态度、工作风格、工作愿望、工作能力和工作潜力等,同时也能考察出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以及对待工作压力的态度等。从人事管理学会统计得出的结果来看,人才招聘中不同方法的使用对人才的预测信度和效度也不同,面谈只有14%~21%的可预测性,参考以往工作经验的数据为25%~28%,推荐为30%~36%,一般性的测评为46%~52%,基于胜任力的人才测评对应聘者的可预测性高达81%~89%。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利用人才测评技术对几百名初级管理人员进行了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封存起来,8年以后证实,80%被提升到中级管理职位的人,当时对他们的评选鉴定被证明是正确的;在未被提升的人中,有90%的人员早就预测到了。近几年测评技术不断发展,既包括了传统的纸笔考试方式,也包括情景摸拟、人机测评、专家面谈、投射测评、背景调查、评价中心技术等方式。这些测试方法对招聘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作者正在积极尝试应用其中的某些测评技术与方法,包括运用基于胜任能力模型对核心员工进行招聘的选拔与甄别;同时,也在积极寻求与专业人才测评机构合作,以提高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做好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工作,需要用新的运营管理方式和科学技术手段来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需要各部门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力合作与密切配合,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科学的、合理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只有这样,现代商业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各种挑战中不断取得成功!主要参考文献1.秦志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报告附录
出版时间:2019主要步骤如下。(1) 将 800 μl 提取缓冲液 CTAB buffer (内含 2%CTAB、100 mmol/L Tris-HCl pH值8.0、20 mmol/L EDTA、1.4 mol/L NaCl、2%PVP30、1%的β-巯基乙醇) 加入2 ml的离心管内65℃预热。(2) 从-70℃超低温冰箱中取0.2 g ‘富士’ 和 ‘金冠’ 及其杂交群体单株的嫩叶,放入研钵中,加入液氮迅速研磨成粉末状,并迅速转移到装有预热的提取缓冲液的离心管内,并上下颠倒混匀。(3) 65℃水浴中保温3 min,数次颠倒使内含物充分混匀。(4) 将离心管取出,加800 μl氯仿∶异戊醇 (体积比为24∶1)。颠倒充分混合,温和震荡2~3 min。(5) 在高速离心机上离心10 min (14000 r/min),将上清液转移到1.5 ml离心管中。(6) 加入6 μl RNase (10 mg/ml) 充分混匀,在37℃恒温箱内温育1 h,再用氯仿∶异戊醇抽提1次。(7) 加500 μl 事先在-20℃冰箱内预冷的异丙醇,上下颠倒混匀后,于4℃冰箱中沉淀 DNA 10~25 min。(8) 在高速离心机上 14000 r/min 离心 3 min,然后弃掉上清,得到沉于离心管底部的DNA。(9) 用500 μl 75%乙醇洗 DNA沉淀两次。倒掉乙醇,注意不要将DNA倒出。(10) 在超净工作台上干燥 DNA 2 h。(11) 将吹干的DNA溶于100 μl超纯水中。1.缓冲液的的制备取适量50×TBE缓冲液配制成1×TBE稀释缓冲液,待用。2.胶液的制备称取1 g琼脂糖,置于锥形瓶中,加入 100 ml 1×TBE 稀释缓冲液,放入微波炉里加热至琼脂糖全部熔化,取出摇匀,制成1%琼脂糖凝胶液。加热过程中要不时摇动,使附于瓶壁上的琼脂糖颗粒进入溶液。3.胶板的制备待凝胶温度稍低后加入5 μl EB (溴化乙锭),混匀,然后倒入模具中 (注意不要有气泡),加上合适的梳子形成加样孔,梳子的位置应该在托盘底面上0.5~1.0 mm。4.待胶完全凝固后拔出梳子注意不要损伤梳底部的凝胶,将模具放入电泳槽内并加入1×TBE稀释缓冲液至液面恰好没过胶板上表面。5.加样取10 μl DNA稀释液,用微量移液枪小心加入样品槽中。每加完一个样品要更换 tip 头,以防止互相污染,注意上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凝胶或将样品槽底部凝胶刺穿。6.电泳加完样后,合上电泳槽盖,立即接通电源。DNA 应该向阳极泳动,用120 V电压电泳15~30 min,停止电泳。1.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方法(1) 胶板的制备。先用水将平板和耳朵板冲洗干净,将其平放在桌面上,用餐巾纸将其擦干之后,用 95%酒精擦洗 2 次,待其干后,将0.5%的 Banding silane 溶液均匀的倒在平板上,用餐巾纸迅速将其涂匀,待其晾干,然后将洗干净的梳子和压条整齐的摆在平板之上,将2%的 Repel silane溶液均匀的涂在耳朵板上 (此项操作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待其晾干后,将其整齐摆放在平板之上,用夹子将其夹好。(2) 凝胶的制备。取50%的PA胶50 ml,加入60 μl的TEMED,120 μl 10%的过硫酸铵 (APS),温和混匀。(3) 灌胶。将混合好的胶沿着玻璃板的灌胶口缓缓灌入,注意使灌入的胶基本上沿着一条直线灌入,如不整齐,可用手轻轻拍打胶板,使胶保持同一直线灌入,避免气泡的产生。胶灌入到底部之后,迅速将梳子平面插入到两玻璃板之间,插好梳子之后,用夹子夹好,让其聚合1h后用于电泳。(4) 电泳。加入电极缓冲液lxTBE,50 W恒功率,预电泳10 min后,清除气泡,插入梳齿,将扩增好的 PCR 产物,加入6 μl的溴酚蓝,混匀95℃变性5 min,之后用微量加样器取6 μl,进行电泳1 h左右 (根据分子量的大小调整电泳时间)。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银染方法 (体积100 ml)(1) 固定。在磁盘中加入 10%的乙醇和 500 μl 冰乙酸,摇匀后加入凝胶,再平行摇动3~5 min。(2) 染色。在固定液中加入 1 ml 20%AgNO3 储备液后,平行摇动 5~8 min。(3) 漂洗。倒掉定影液,加入蒸馏水漂洗 2~3 次,洗净后,倒掉蒸馏水。(4) 显色。在磁盘中加入 100 ml 3%NaOH 溶液和 500 μl 甲醛,迅速振荡,使显影液均匀作用,然后平行摇动,直至显影。(5) 洗涤。清楚显影后,倒掉显影液,用自来水清洗凝胶 1~2次,彻底去掉显影液,以免保存时变色。1.胶回收(1) 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2) 在紫外灯下切出含有目的片段 DNA 的琼脂糖凝胶,用纸巾吸尽凝胶表面的液体。此时应注意尽量切除不含目的片段 DNA 部分的凝胶,尽量减小凝胶体积,提高 DNA 回收率。胶块超过 300 mg时,使用多个 Column 进行回收,否则严重影响回收率。注:切胶时注意不要将 DNA 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灯下,以防 DNA损伤。(3) 切碎胶块。胶块切碎后可以加快操作步骤 6 的胶块溶解时间,提高 DNA 回收率。(4) 称量胶块重量,计算胶块体积。计算胶块体积时,以 1 mg=1μl 进行计算。(5) 向胶块中加入胶块溶解液 Buffer GM,Buffer GM 的加量如下表。凝胶浓度BufferGM使用量1.0%3个凝胶体积量1.0%~1.5%4个凝胶体积量1.5%~2.0%5个凝胶体积量(6) 将不溶解液与胶块充分混合后,15~25℃溶解胶块 (胶浓度较大或比较难溶时可以在 37℃加热)。间断振荡混合,使胶块充分溶解 (5~10 min)。注:胶块一定要充分溶解,否则将会严重影响 DNA 的回收率。高浓度凝胶可以适当延长溶胶时间。(7) 当凝胶完全溶解后,观察溶胶液的颜色,如果溶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或粉色,向上述胶块溶解液中加入 3M 醋酸钠溶液(pH值5.2) 10 μl,均匀混合至溶液恢复黄色。当分离小于 400 bp的DNA片段时,应在此溶液中再加入终浓度为 20%的异丙醇。(8) 将试剂盒中的 Spin Column 安置于 Collection Tube 上。(9)将上述操作步骤7的溶液转移至Spin Column中,12000r/min离心1min,弃滤液。注:如将滤液再加入Spin Column中离心一次,可以提高 DNA 的回收率。(10)将700μl的Buffer WB加入Spin Column中,室温12000r/min离心30s,弃滤液。注:确认Buffer WB中已经加入了指定体积的100%乙醇。(11) 重复操作步骤 10。(12) 将Spin Column安置于Collection Tube上,室温12000 r/min离心1 min。(13) 将Spin Column安置于新的1.5 ml的离心管上,在Spin Col-umn膜的中央处加入 30 μl 灭菌蒸馏水或 Elution Buffer,室温静置1 min。注:将灭菌蒸馏水或 Elution Buffer加热至60℃使用时有利于提高洗脱效率。(14) 室温12000 r/min离心1 min洗脱DNA。2.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1) 取大肠杆菌DH5α 在 LB 培养基上划线,37℃培养箱内过夜培养,长出单菌落。(2) 挑取单菌落,接种于4 ml不含抗生素的LB培养基上,37℃振荡 (轻摇) 培养过夜。(3) 过夜培养的菌液与 LB 培养基按 1∶50 的比例转入三角瓶,37℃振荡培养 (约3 h),至OD600=0.4~0.6。(4) 4℃,5000 r/min离心5 min,轻轻倒掉上清,用5 ml (1/5体积) 预冷的0.1 mol/L Mgcl2悬浮细胞 (0.95 g/100 ml)。(5) 4℃,5000 r/min 离心 5 min,轻轻倒掉上清,用 12.5 ml (1/2体积) 预冷的 0.1 mol/L CaCl2悬浮细胞,冰浴放置 20 min(1.1 g/100 ml)。(6) 4℃,5000 r/min离心5 min,轻轻倒掉上清,用2.5 ml预冷的 0.1 mol/L CaCl2 (含 10%的甘油) 悬浮细胞,分装,每管120 μl。(7) 液氮速冻,-80℃保存。3.目的基因连接载体pMD-19T simple 1 μl,目的 DNA 4 μl,solution Ⅰ 5 μl,混匀后于16℃金属浴中反应30 min。4.目的基因转化(1) 1.5 ml离心管中加入10 μl的连接产物和50 μl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2) 冰上放置30 min。(3) 42℃金属浴加热45 s 后,冰中放置1 min。(4) 加入 500 μl LB 液体培养基,37℃,200 r/min 振荡培养45 min。(5) 取100 μl菌液涂板 (LB+Amp+),37℃过夜培养。(6) 过夜培养之后,挑取单克隆菌落,加到 LB 液体培养基(Amp+100 mg/L) 中37℃,200 r/min振荡培养6~8 h。(7) 菌液PCR检测正确后,送测序。序号引物名称正向引物序列反向引物序列染色体位置1CH03g12GCGCTGAAAAAGGTCAGTTTCAAGGATGCGCATGTATTTGChr12CH05g08CCAAGACCAAGGCAACATTTCCCTTCACCTCATTCTCACCChr13Hi02c07AGAGCTACGGGGATCCAAATGTTTAAGCATCCCGATTGAAAGGChr14Hi07d08TGACATGCTTTTAGAGGTGGACGTTTGAGGGGTGTCCGTACAAGChr15Hi12c02GCAATGGCGTTCTAGGATTCGTTTCACCAACAGCTGGGACAAGChr16C10455AAGGCAATACAAGACGGACGTTCACACCGAAAGCCTCTCTChr17Hi21g05GACGAGCTCAAGAAGCGAACGTTTGCTCTTGCCATTTTCTTTCGChr18C13810CGTCCTAGATAGATGCCCCACAGGACTCTAAGGACTGCCGChr1附表1 实验所用已发表SSR引物列表序号引物名称正向引物序列反向引物序列染色体位置9C13280CTCCTCCTCCCTCAGTACCCCCTTCACTCACCTTTCTCGCChr110C16757AATGGGACCCAACTGGTACATCGACCATACAAATTGCTGCChr111C6948CTTGGAGCTGTGAGAGTCCCCAAACCTCTCATCGCAACCTChr112KA4bAAAGGTCTCTCTCACTGTCTCCTCAGCCCAACTCAAAGCCChr113CH02a04GAAACAGGCGCCATTATTTGAAAGGAGACGTTGCAAGTGGChr214CH02b10CAAGGAAATCATCAAAGATTCAAGCAAGTGGCTTCGGATAGTTGChr215CH02c02aCTTCAAGTTCAGCATCAAGACAATAGGGCACACTTGCTGGTCChr216CH02c06TGACGAAATCCACTACTAATGCAGATTGCGCGCTTTTTAACATChr217CH02f06CCCTCTTCAGACCTGCATATGACTGTTTCCAAGCGATCAGGChr218CH03d01CGCACCACAAATCCAACTCAGAGTCAGAAGCACAGCCTCChr219CH03d10CTCCCTTACCAAAAACACCAAAGTGATTAAGAGAGTGATCGGGGChr220CH05e03CGAATATTTTCACTCTGACTGGGCAAGTTGTTGTACTGCTCCGACChr221Hi02a07TTGAAGCTAGCATTTGCCTGTTAGATTGCCCAAAGACTGGGChr222Hi05g12TCTCTAGCATCCATTGCTTCTGGTTTGTGTGTTCTCTCATCGGATTCChr223Hi07d12GGAATGAGGGAGAAGGAAGTGGTTTCCTCTTCACGTGGGATGTACCChr224Hi08f05GTGTGGGCGATTCTAACTGCGTTTCCTTTATTCTAAACATGCCACGTCChr225Hi08g12AGTTCGGTCGGTTCCGTAATGTTTAGGGCAAGGGGAAAGAAGTChr226Hi22d06CCCCGAGCTCTACCTCAAACATTATGTTTCCGGTTTTTGGChr227Hi24f04CCGACGGCTCAAAGACAACTGAAAAGTGAAGGGAATGGAAGChr228AJ251116GATCAGAAAATTGCTAGGAAAAGGAGAGAACGGTGAGCTCCTGAChr229AT000400CTCCCTTTGCTCCCTCTCTTAGGATGTCAGGGTTGTACGGChr230CN444636CACCACTTGAGTAATCGTAAGAGCGTTTGCCAGTTAAGGACCACAAGGChr231CN493139CACGACCTCCAAACCTATGCGTTTATGAAAGTACGGCACCCATCChr232CN581493GCTTTTCATGGTGGAAAAACTGGTTTGACTCTCCGCTCTGATGGACChr233NH033bGTCTGAAACAAAAAGCATCGCAACTGCCTCGTCTTCCTCCTTATCTCCChr234CH03e03GCACATTCTGCCTTATCTTGGAAAACCCACAAATAGCGCCChr335CH03g07AATAAGCATTCAAAGCAATCCGTTTTTCCAAATCGAGTTTCGTTChr336MS14h03CGCTCACCTCGTAGACGTATGCAATGGCTAAGCATAChr3附表1 实验所用已发表SSR引物列表(续)-1序号引物名称正向引物序列反向引物序列染色体位置37Hi03d06TCATGGATCATTTCGGCTAAGTTTGCCAATTTTATCCAGGTTGCChr338Hi03e03ACGGGTGAGACTCCTTGTTGGTTTAACAGCGGGAGATCAAGAACChr339Hi04c10TGCGCATTTGATAGAGAGAGAAGTTTAACAAAGAACGACCCACCTGChr340Hi05f12TTTGGGTTTGGGTAGGTTAGGGTTTGTGCAGCGCATGCTAATGChr341Hi07e08TTCGTGCTAGGGAGTTGTAGCGTTTGCCTCCATAGGATTATTTGACChr342Hi15b02TATGGTGGCAACAGTGGAGAGTTTCGCCACCTCCACTTAACATCChr343Hi15h12GAACAAGAAGGACGCGAATCGTTTGGGCCTCGTTATCACTACCAChr344AU223657TTCTCCGTCCCCTTCAACTACACCTTGAGGCCTCTGTAGCChr345HGA8bAACAAGCAAAGGCAGAACAACATAGAGAAAGCAAAGCAAAChr346GD12CTAACGAAGCCGCCATTTCTTTTTGAGGTGTTTCTCCCATTGGAChr347IPPN15AACCATGGCATTGGATTGATGAAGCACTCAATGGGGAAAAChr348NZmsCN943818TGAACAGCTCATCGTCGGTACGGGAAGAGGAAATGTGATTChr349C9312TCCACCAGTGACAAGAGCTGAGGATTCAATCAGCTACGCCChr350C6359CGGAAATGGTCACTGGAACTTGGGACGGACACACACACChr351CH01b12CGCATGCTGACATGTTGAATCGGTGAGCCCTCTTATGTGAChr452CH01d03CCACTTGGCAATGACTCCTCACCTTACCGCCAATGTGAAGChr453CH02c02bTGCATGCATGGAAACGACTGGAAAAAGTCACACTGCTCCChr454CH02h11aCGTGGCATGCCTATCATTTGCTGTTTGAACCGCTTCCTTCChr455CH04e02GGCGATGACTACCAGGAAAAATGTAGCCAAGCCAGCGTATChr456CH05d02AAACTCCCTCACCTCACATCACAATAGTCCAATGGTGTGGATGGChr457Hi01e10TGGGCTTGTTTAGTGTGTCAGGTTTGGCTAGTGATGGTGGAGGTGChr458Hi07b02ATTTGGGGTTTCAACAATGGGTTTCGGACATCAAACAAATGTGCChr459Hi08e04GCATGGTGGCCTTTCTAAGGTTTACCCTCTGACTCAACCCAACChr460Hi08h03GCAATGGCGTTCTAGGATTCGGTGGTGAACCCTTAATTGGChr461Hi23d11bGACAGCCAGAAGAACCCAACGTTTATTGGTCCATTTCCCAGGAGChr462Hi23g02TTTTCCAGGATATACTACCCTTCCGTTTCTTCGAGGTCAGGGTTTGChr463Hi23g08AGCCGTTTCCCTCCGTTTGTTTGTGGATGAGAAGCACAGTCAChr464AT000420TTGGACCAATTATCTCTGCTATTGATGTGGTCAGGGAGAGGAGChr4附表1 实验所用已发表SSR引物列表(续)-2序号引物名称正向引物序列反向引物序列染色体位置65MSS6CGAAACTCAAAAACGAAATCAAACGGGAGAGAAACTCAAGACCChr466C12595ATGAAAACCCACAAAACCCAAAACCATACACAACGCCACAChr467C13146CTGGGAAAAATGGGGAAAATGCTTTCCCTTTCCTTCTTCAAChr468C15TTGCGAGAAAGCTAAAAACCACAGACTCTGCAACCCCTCTCChr469CH01d07AGTCGAAATCCCGAACAATCAAAATCCAGTTTTCCACCTCChr470NZ01a6TTAGACGACGCTACTTGTCCTAGGATTGCTGGAAAAGGAGGChr471GD162AAAATGTAACAACCCGTCCAAGTGGAGGCAAGTGACAAAGAAAGATGChr472NH011bTTTGCCGTTGGACCGAGCGGTTCACATAGAGAGAGAGAGChr473CH02a08GAGGAGCTGAAGCAGCAGAGATGCCAACAAAAGCATAGCCChr574CH02b12GGCAGGCTTTACGATTATGCCCCACTAAAAGTTCACAGGCChr575CH03a04GACGCATAACTTCTCTTCCACCTCAAGGTGTGCTAGACAAGGAGChr576CH03a09GCCAGGTGTGACTCCTTCTCCTGCAGCTGCTGAAACTGGChr577CH04e03TTGAAGATGTTTGGCTGTGCTGCATGTCTGTCTCCTCCATChr578CH04g09TTGTCGCACAAGCCAGTTTAGAAGACTCATGGGTGCCATTChr579CH05e06ACACGCACAGAGACAGAGACATGTTGAATAGCATCCCAAATGGTChr580CH05f06TTAGATCCGGTCACTCTCCACTTGGAGGAAGACGAAGAAGAAAGChr581Hi01c04GCTGCCGTTGACGTTAGAGGTTTGTAGAAGTGGCGTTTGAGGChr582Hi02a03GACATGTGGTAGAACTCATCGGTTTAGTGCGATTCATTTCCAAGGChr583Hi04a08TTGAAGGAGTTTCCGGTTTGGTTTCACTCTGTGCTGGATTATGCChr584Hi04d02TTCGTGGCTGAGAAAGGAGTGTTTGTACGGTGCATTGTGAAAGChr585Hi08a04TTGTCCTTCTGTGGTTGCAGGTTTGAAGGTAAGGGCATTGTGGChr586Hi08h08TGAACAAATTCCACCACGAAGTTTGCCAAGGCTACAATTTTCAChr587Hi09b04GCGATGACCAATCTCTGAAACTGGGCTTGAATTGGTGAATCChr588Hi11a03GGAATTGGAGCTTGATGCAGGTTTCATACGGAATGGCAAATCGChr589Hi15e04AAACCTCTGCATTCCGTCTCCTCATACTCCTCCCACATTGTCChr590Hi21c08TTCTTCTCCTCCACCACCTCGTTTGTCACTGAGAAGGCGGTAGCChr591Hi22a07CTCTTCCTTCTCCGCCTCTTGTTTCACTCAGAATGCCTCACAGCChr592Hi22f12GGCCTCACCCAGTCTACATTGTTTGGTGTGATGGGGTACTTTGCChr5附表1 实验所用已发表SSR引物列表(续)-3序号引物名称正向引物序列反向引物序列染色体位置93AU223670GGACTCAATGCCTTTTCTGGAGGATGGCAGCAATCTTGAAChr594CN445599TCAAATGGGTTCGATCTTCACGTTTGCCTGGCTGTAACTGTTTGGChr595CN496002TCAGAATCTCAAGCAAGATCCTCGTTTGATTGATCGTGGCGATATGChr596CH03d07CAAATCAATGCAAAACTGTCAGGCTTCTGGCCATGATTTTAChr697CH03d12GCCCAGAAGCAATAAGTAAACCATTGCTCCATGCATAAAGGGChr698CH05a05TGTATCAGTGGTTTGCATGAACGCAACTCCCAACTCTTCTTTCTChr699Hi03a03ACACTTCCGGATTTCTGCTCGTTTGTTGCTGTTGGATTATGCCChr6100CH01b11AACCTAACCAAACACGTACGGTTCGGCTGTACTCTTTGAGChr6101Hi04d10AAATTCCCACTCCTCCCTGTGTTTGAGACGGATTGGGGTAGChr6102Hi05d10AATGGGTGGTTTGGGCTTAGTTTCTTTGGCTATTAGGCCTGCChr6103Hi07b06AGCTGCAGGTAGAGTTCCAAGGTTTCATTACCATTACACGTACAGCChr6104Hi08g03ATTCACTTCCACCGCCATAGGTTTGGAATGATTGCGAGTGAAGCChr6105CN445290TCTCAGTTGCTCTGGCTTTGGTTTGCAATCAATGCCACTCTTCChr6106U78949TTTGTCTACCTCTGATCTTAACCAACAGCATCGCAGAGAACTGAGChr6107CH04e05AGGCTAACAGAAATGTGGTTTGATGGCTCCTATTGCCATCATChr7108Hi01d05GGTATCCTCTTCATCGCCTGTTAGATTGACGTTCCGACCCChr7109Hi03a10GGACCTGCTTCCCCTTATTCGTTTCAGGGAACTTGTTTGATGGChr7110Hi12f04ATTGTCCCCACAAAATTGGATGTTCGATGTGACTTCAATGCChr7111CN444794CATGGCAGGTGCTAAACTTGAAACTGAAGCCATGAGGGCChr7112CH02b11CACAACGCAGTTCGATCACTACCTTACCTGGTAGAGAGAGAChr7113EMPc111CCGATCAGAAAGAGCTGTGAGTCAAACCTTCCAACCTCAACAATChr7114Hi05b09GTTTCTAACGTGCGCCTAACGTGAAACCCAACCCAAAGAGTGGChr7115MS06c09AATATAAGAGCCAGAGGCACTATTGGAGTAAGTCGAChr7116Z38126AAGAGGGTGTTCCCAGATCCAATTCCAATTTCAGAACAGGChr7117CH01c06TTCCCCATCATCGATCTCTCAGGAGGGATTGTTTGTGCACChr8118CH01f09ATGTACATCAAAGTGTGGATTGCAAACAAACCAGTACCGCAAChr8119CH01h10TGCAAAGATAGGTAGATATATGCCATTTTGACCCCATAAAACCCACChr8120CH02g09TCAGACAGAAGAGGAACTGTATTTGGTTTGAGTTTGATCTCCAACATTACChr8附表1 实验所用已发表SSR引物列表(续)-4序号引物名称正向引物序列反向引物序列染色体位置121CH05a02GTTGCAAGAGTTGCATGTTAGCGTTTGAGCAGAGGTTGCTGTTGCChr8122Hi01c11TTGGGCCACTTCACAACAGGGTGCGCTGTCTTCCATAAAChr8123Hi04b12CCCAAACTCCCAACAAAGCGTTTAGTTGCTAATGGCGTGTCGChr8124Hi04e05AAGGGTGTTTGCGGAGTTAGGTTTGTCTACAACTGTCTGATGGTAGCChr8125Hi20b03AAACTGCAATCCACAACTGCGTTTAAAGGGGCCCACAAAGTGChr8126Hi22g06GAAAGGACCGAATTTCATGCGGACATGGATGAAGAATTGGAChr8127Hi23g12CCCTTCCCTACCAAATGGACCTCCCCGGCTCCTATTCTACChr8128Z71980TCTTTCTCTGAAGCTCTCATCTTTCATCTTTTGGTGCTCCCACACChr8129CH01f03bGAGAAGCAAATGCAAAACCCGGGATGCATTGCTAAATAGGATChr9130CH01h02AGAGCTTCGAGCTTCGTTTGTGATTGCCACATGTCAGTGTTChr9131CH05c07TGATGCATTAGGGCTTGTACTTGTTTACCAATTAGGACTTAAAGCTGChr9132CH05d08TCATGGATGGGAAAAAGAGGGTTTCATGTCAAATCCGATCATCACChr9133Hi01d01CTGAAATGGAAGGCTTGGAGATTTATGGTGATGGTGTGAACGTGChr9134Hi04a05GGCAGCAGGGATGTATTCTGGTTTCAAGAACCGTGCGAAATGChr9135Hi05e07CCCAAGTCCCTATCCCTCTCGCTTAATAGAAACATCGCTGAChr9136Hi23d06TTGAAACCCGTACATTCAACTCGTTTGCAGTGGATTGATGTTCCChr9137AJ320188AACGATGCTTGAGGAAGAACACCTCCCGTCTCCCACCATATTAGChr9138CN444542ATAAGCCAGGCCACCAAATCCGTTTTTGGAGCGTAGGAACChr9139NH029aGAAGAAAACCAGAGCAGGGCAGCAAAAACCACAGGCATAACChr9140CH02a10ATGCCAATGCATGAGACAAAACACGCAGCTGAAACACTTGChr10141CH02b03bATAAGGATACAAAAACCCTACACAGGACATGTTTGGTTGAAAACTTGChr10142CH02b07CCAGACAAGTCATCACAACACTCATGTCGATGTCGCTCTGTTGChr10143CH02c11TGAAGGCAATCACTCTGTGCTTCCGAGAATCCTCTTCGACChr10144CH03d11ACCCCACAGAAACCTTCTCCCAACTGCAAGAATCGCAGAGChr10145COLAGGAGAAAGGCGTTTACCTGGACTCATTCTTCGTCGTCACTGChr10146MS01a03AGCAGTATAGGTCTTCAGTGCGTAGATAACACTCGATChr10147MS02a01CTCCTACATTGACATTGCATTAGACATTTGATGAGACTGChr10148MS06g03CGGAGGGTGTGCTGCCGAAGGCCCAGCCCATATCTGCTChr10附表1 实验所用已发表SSR引物列表(续)-5序号引物名称正向引物序列反向引物序列染色体位置149Hi01a03CGAATGAAATGTCTAAACAGGCAAGCTACAGGCTTGTTGATAACGChr10150Hi01b01GCTACAGGCTTGTTGATAACGCACGAATGAAATGTCTAAACAGGCChr10151Hi02d04TGCTGAGTTGGCTAGAAGAGCGTTTAAGTTCGCCAACATCGTCTCChr10152Hi03c04CGTAAATAGCGAATCCGATACCGTTTCAACATCTGTGGGTCATTGCChr10153Hi03f06ACGATTTGGTGATCCGATTCGTTTCGTCGCATTGTGCTTCACChr10154Hi04f08CGTGAAAACTCTAACTCTCCGTTTGAAAAGCGCATCAAAGTTCCChr10155Hi05b02GATGCGGTTTGACTTGCTTCGTTTCTCCAGCTCCCATAGATTGCChr10156Hi08g06AATCGAACCAGCACAGGAAGGTTTAGATGGAGGTCGTGGTTACGChr10157Hi08h12GAAGGAAATCATCATCAAGACGGTTTCAAGACCATGGAACAACTTGGChr10158Hi21f08GAGAAAACGCAGAAGCATTGAGTAATGATTTCATCGCGAGTCChr10159Hi22f04TCAATCCTCTGCTCTTCAAGGGTTTAATCACCTGCTGCTGCTTGChr10160AF057134ACTACCCAATGCCCACAAAGTATCCTCGCCCAAAAGACTGChr10161AU223548ACCACCACTGCAGAGACTCAGACGCACCCATTCATCTTTTChr10162CH02d08TCCAAAATGGCGTACCTCTCGCAGACACTCACTCACTATCTCTCChr11163CH02d12AACCAGATTTGCTTGCCATCGCTGGTGGTAAACGTGGTGChr11164CH03d02AAACTTTCACTTTCACCCACGACTACATTTTTAGATTTGTGCGTCChr11165CH04a12CAGCCTGCAACTGCACTTATATCCATGGTCCCATAAACCAChr11166CH04d07TGTCCTCCAATCTTAACCCGCACACAGACGACACATTCACCChr11167CH04d10GAGGGATCTGTAGCTCCGACTGGTGAGTATCTGCTCGCTGChr11168CH04g07CCCTAACCTCAATCCCCAATATGAGGCAGGTGAAGAAGGAChr11169CH04h02GGAAGCTGCATGATGAGACCCTCAAGGATTTCATGCCCACChr11170Hi01d06GGAGAGTTCCTGGGTTCCACAAGTGCACCCACACCCTTACChr11171Hi02a09ATCTCTAAGGGCAGGCAGACCTGACTCTTTGGGAAGGGCChr11172Hi02c06AGCAAGCGGTTGGAGAGAGTTTGCAACAGGTGGACTTGCTCTChr11173Hi04g11CAGAGGATTATCAATTGGACGCAAACTATCTCCAGTTATCCTGCTTCChr11174Hi06b06GGTGGGATTGTGGTTACTGGGTTTCATCGTCGGCAAGAACTAGAGChr11175Hi07d11CCTTAGGGCCTTTGTGGTAAGGTTTGAGCCGATTAGGGTTTAGGGChr11176Hi07g10TATTGGGTTTTGGGTTTGGAGTTTCAACCCTTTTGGTTGTGAGGChr11附表1 实验所用已发表SSR引物列表(续)-6序号引物名称正向引物序列反向引物序列染色体位置177Hi09a01GAAGCAACCACCAGAAGAGCGTTTCCCATTCGCTGGTACTTGAGChr11178Hi16d02AACCCAACTGCCTCCTTTTCGTTTCGACATGATCTGCCTTGChr11179Hi23d02CCGGCATATCAAAGTCTTCCGTTTGATGGTCTGAGGCAATGGAGChr11180CN491050CGCTGATGCGATAATCAATGGTTTCACCCACAGAATCACCAGAChr11181CH01d09GCCATCTGAACAGAATGTGCCCCTTCATTCACATTTCCAGChr12182CH01f02ACCACATTAGAGCAGTTGAGGCTGGTTTGTTTTCCTCCAGCChr12183CH01g12CCCACCAATCAAAAATCACCTGAAGTATGGTGGTGCGTTCChr12184CH03c02TCACTATTTACGGGATCAAGCAGTGCAGAGTCTTTGACAAGGCChr12185CH04d02CGTACGCTGCTTCTTTTGCTCTATCCACCACCCGTCAACTChr12186CH04g04AGTGGCTGATGAGGATGAGGGCTAGTTGCACCAAGTTCACAChr12187CH05d04ACTTGTGAGCCGTGAGAGGTTCCGAAGGTATGCTTCGATTChr12188CH05d11CACAACCTGATATCCGGGACGAGAAGGTCGTACATTCCTCAAChr12189CH05g07CCCAAGCAATATAGTGAATCTCAATTCATCTCCTGCTGCAAATAACChr12190MS14b04CCTTAAGAATCATGTGATACTAATGGCACAAAGATTGTChr12191Hi02b07TGTGAGCCTCTCCTATTGGGTGGCAGTCATCTAACCTCCCChr12192Hi02d05GAGGGAGAATCGGTGCATAGCATCCCTCAGACCCTCATTGChr12193Hi03b03TGAATTGAGTTTGAGAATGGAATGGTTTGTCAGGACGGGTAATCAAGGChr12194Hi07f01GGAGGGCTTTAGTTGGGAACGTTTGAGCTCCACTTCCAACTCCChr12195CN496913TGCCTTTGAGAATCGAAATGTGTTTGTCAATTTCTTGGAACTCChr12196CH03a08TTGGTTTGCTAGGAAAAGAAGGAAGTTTATCGGGCCTACACGChr13197CH03h03AAGAAATCGGATCCAAAACAACTCCCTCAAAGATTGCTCCTGChr13198CH05c04CCTTCGTTATCTTCCTTGCATTGAGCTTAAGAATAAGAGAAGGGGChr13199CH05f04GATGATGGTGCTCTCGGTTATTTTATGTTGGGTAATGTCTTCCGChr13200Hi03e04CTTCACACCGTTTGGACCTCGTTTCATATCCCACCACCACAGAAGChr13201Hi04a02TTCGTGGAAACCTAATTGCAGGTTTCCTCTGCTTCTTCATCTTTGCChr13202Hi04f09ACTGGGTGGCTTGATTTGAGGTTTCAACTCACACCCTCTACATGCChr13203Hi04g05CTGAAACAGGAAACCAATGCGTTTCGTAGAAGCATCGTTGCAGChr13204Hi08e06GCAATGGCGTTCTAGGATTCGTTTGGCTGCTTGGAGATGTGChr13附表1 实验所用已发表SSR引物列表(续)-7序号引物名称正向引物序列反向引物序列染色体位置205Hi08f06CTTAGAGCATAGATGACCTGCAAGTTTAGAAATCCAACGGCCAAAGChr13206AU223486TGACTCCATGGTTTCAGACGAGCAATTCCTCCTCCTCCTCChr13207GD147TCCCGCCATTTCTCTGCGTTTAAACCGCTGCTGCTGAACChr13208NH009bCCGAGCACTACCATTGACGTCTGTTTACCGCTTCTChr13209CH01e01GGTTGGAGGGACCAATCATTCCCACTCTCTGTGCCAGATCChr14210CH01g05CATCAGTCTCTTGCACTGGAAAGACAGAGTAAGCTAGGGCTAGGGChr14211CH03a02TTGTGGACGTTCTGTGTTGGCAAGTTCAACAGCTCAAGATGAChr14212CH03d08CATCAGTCTCTTGCACTGGAAATAGGGCTAGGGAGAGATGATGAChr14213CH03g04ATGTCCAATGTAGACACGCAACTTGAAGATGGCCTAACCTTGTTChr14214CH04c07GGCCTTCCATGTCTCAGAAGCCTCATGCCCTCCACTAACAChr14215CH04f06GGCTCAGAGTACTTGCAGAGGATCCTTAAGCGCTCTCCACAChr14216CH05d03TACCTGAAAGAGGAAGCCCTTCATTCCTTCTCACATCCACTChr14217CH05e05TCCTAGCGATAGCTTGTGAGAGGAAACCACCAAACCGTTACAATChr14218CH05g11GCAAACCAACCTCTGGTGATAAACTGTTCCAACGACGCTAChr14219MS01a05GGAAGGAACATGCAGACTTGATGTTTCATCTTTACAChr14220Hi01c09AAAGGCGAGGGATAAGAAGCGTTTGCACATTTGAGCTGTCAAGCChr14221Hi02d11GCAATGTTGTGGGTGACAAGGTTTGCAGAATCAAAACCAAGCAAGChr14222Hi08c05TCATATAGCCGACCCCACTTAGGTTTCACACTCCAAGATTGCATACGChr14223Hi21e04TGGAAACCTGTTGTGGGATTTGCAGAGCGGATGTAAGTTGChr14224Hi23b12TGAGCGCAATGACGTTTTAGGTTTCAGGCTTTCCCTTCAGTGTCChr14225AJ000761aCTGGGTGGATGCTTTGACTTTCAATGACATTAATTCAACTTACAAAAChr14226AJ000761bCCCTAAACACACAGCCTCCTGTTTCAGCATCGCAGAGAACTGAGChr14227U78948GATCGTCCGCCACCTTAATAGGGTTTTCATCATGCACATTChr14228CH01d08CTCCGCCGCTATAACACTTCTACTCTGGAGGGTATGTCAAAGChr15229CH02c09TTATGTACCAACTTTGCTAACCTCAGAAGCAGCAGAGGAGGATGChr15230CH02d11AGCGTCCAGAGCAACAGCAACAAAAGCAGATCCGTTGCChr15231CH03b06GCATCCTTGAATGAGGTTCACTCCAATCACCAAATCAATGTCACChr15232CH03b10CCCTCCAAAATATCTCCTCCTCCGTTGTCCTGCTCATCATACTCChr15附表1 实验所用已发表SSR引物列表(续)-8序号引物名称正向引物序列反向引物序列染色体位置233CH04g10CAAAGATGTGGTGTGAAGAGGAGGAGGCAAAAAGAGTGAACCTChr15234Hi01c06TTAGCCCGTATTTGGACCAGGTTTCACCTACACACACGCATGGChr15235Hi02d02TTCCTAGGCTACCCGAAATATGGTTTCTGGCATGGACATTCAACCChr15236Hi02f06TAAATACGAGTGCCTCGGTGGCAGTTGAAGCTGGGATTGChr15237Hi02g06AGATAGGTTTCACCGTCTCAGCGACCTCTTTGGTGCGTCTGChr15238Hi03a06TGGTGAGAGAAGGTGACAGGGTTTAAGGCCGGGATTATTAGTCGChr15239Hi03g06TGCCAATACTCCCTCATTTACCGTTTAAACAGAACTGCACCACATCCChr15240Hi04c05AGGATGCTCTGCCTGTCTTCGTTTCTCACTCGCCTGCTCTATCCChr15241Hi06f09AACCAAGGAACCCACATCAGGTTTCACTTACACACGCACACACGChr15242Hi09f01CACCACCAAATTCTCCATCTTCGTTTACCGCCAAATGCTTTGTTACChr15243Hi11a01ACCGCCAAATGCTTTGTTACGTTTCCTCCATTAAACTCCTCAGTGChr15244Hi15c07TCACTTCCCATCATCACTGCGTTTCAATGTCGAGGCTGGTAATGChr15245Z71981GCACTTACCTTTGTTGGGTCACCGGCATTCCAAATGTAACTChr15246CH02a03AGAAGTTTTCACGGGTGCCTGGAGACATGCAGAATGGAGChr16247CH02d10aTGATTTCCTTTTTCGCAAGGTTCATCGTTCCCTCTCAAACChr16248CH04f10GTAATGGAAATACAGTTTCACAATTAAATGCTTGGTGTGTTTTGCChr16249CH05a04GAAGCGAATTTTGCACGAATGCTTTTGTTTCATTGAATCCCCChr16250CH05c06ATTGGAACTCTCCGTATTGTGCATCAACAGTAGTGGTAGCCGGTChr16251CH05e04AAGGAGAAGACCGTGTGAAATCCATGGATAAGGCATAGTCAGGAChr16252Hi01a08AAGTCCAATCGCACTCACGCGTAGCTCTCTCCCGATACGChr16253Hi02b10TGTCTCAAGAACACAGCTATCACCGCCGTTTCTTGGAGGCAGTAGTGCAGChr16254Hi02h08AACGGCTTCTTGTCAACACCGTTTGGCTGGGAATATATGATCAGGTGChr16255Hi04e04GACCACGAAGCGCTGTTAAGGTTTCGGTAATTCCTTCCATCTTGChr16256Hi08d09ACTCATACCCATCGTATTGGTTTACTGCATCCCTTACCACCACChr16257Hi08f12GGTTTGTAACCCGTCTCTCGGTTTCGTAGCTCTCTCCCGATACGChr16258Hi12a02GCAAGTCGTAGGGTGAAGCTCGTTTAGTATGTTCCCTCGGTGACGChr16259Hi15a13TTCTCCCCTTCTAAACCAACCGGTTTCTTGGCGTAACATTGChr16260Hi15g11TGACATGCATAGGGTTACATGCGTTTGGGTTCGTAATCGTTCTTGTGChr16附表1 实验所用已发表SSR引物列表(续)-9序号引物名称正向引物序列反向引物序列染色体位置261Hi22f06CAATGGCGTCTGTGTCACTCGTTTACGACGGGTAAGGTGATGTCChr16262AU301431TCTTCCTCCTCCTCCTCCTCTCTTTTTCTTGGGGTCTTGGChr16263NB102aTGTTATCACCTGAGCTACTGCCCTTCCTCTTTATTTGCCGTCTTChr16264CH01h01GAAAGACTTGCAGTGGGAGCGGAGTGGGTTTGAGAAGGTTAChr17265CH02g04TTTTACCTTTTTACGTACTTGAGCGGCTTGGAAAAGGTCACTTGCChr17266CH04c06GCTGCTGCTGCTTCTAGGTTGGCAAAACTCTGCAAGTCCChr17267CH05g03GCTTTGAATGGATACAGGAACCCCTGTCTCATGGCATTGTTGChr17268Hi02f12ACATGGCCGAAGACAATGACGTTTCAACCTTTATCCCTCCATCTTTCChr17269Hi03c05GAAGAGAGAGGCCATGATACGTTTAACTGAAACTTCAATCTAGGChr17270Hi05c06TGCGTGTATGGTTGGTTTTGTGTTTTCTTTGGTTTTAGTTGGTGChr17271Hi07h02CAAATTGGCAACTGGGTCTGGTTTAGGTGGAGGTGAAGGGATGChr17272AF527800TGGAAAGGGTTGATTGACCTAACAGCGGGTGGTAAATCTCChr17273AJ001681CCTGAGGTTATTGACCCAAAACACTCAGTTGGAAAACCCTACAChr17274AT000174CGGAGGCCGCTATAATTAGGCCTGGAAAGAAAGTAAAAGGACAChr17275AY187627GAGGACTGAATTGGTTGAGGTCGTTTCTCACCCGTATATAGGCCAACChr17276CH05a09TGATTTAGACGTCCACTTCACCTTGATTGGATCATGGTGACTAGGChr17277BGA35AGAGGGAGAAAGGCGATTGCTTCATCACCGTCTGCTChr17278BGT23bCACATTCAAAGATTAAGATACTCAGCCTTTTTTTCCCACChr17279KA5CAACAACAACAAAAAACAGTAAAGCCTTAGAAATAGAAACAACAChr17280KA14ATGGCAAGGGATATTATTAGTCATTGTAGCATTTTTATTTTTChr17281KA16GCCAGCGAACTCAAATCTAACGAGAACGACGAGCGChr17282KB16GATTTTGTCCGCAGGTAAAGAACAGCAAGAACCAChr17283KU10AGTATGTGACAACCCCGATGTTAGAGTCGGTTGGGAAATGATTGChr17284NB103aTTGTAGGGAAAATGATGCCAGTGTTGATACTCTCTCTCTCChr17285NB105aAAACAACCGACTGAGCAACATCAAAATCTTAGCCCAAAATCTCCChr17286NB106aGTACGTCGACATGAGAGAGTCTCTTGTTCCTTCCTGCACChr17287NB109aATGCTCTATAAAACCCACCTACCAGAGGGACCATTGTGTTATTGTATChr17288NB110aTGATGATGTGATTTGATGGAGTGCCATTCCATTGTACGGATTChr17附表1 实验所用已发表SSR引物列表(续)-10序号引物名称正向引物序列反向引物序列染色体位置289NB111aCCAAGCTGTGATTATAGGAAGAGGCTGAAAGATTGTAAGGTChr17290NB113aATGAAATATGTCGTGTTGCCCTTAGCCCTTCCTCAGCATGTTTCCTAGACChr17291NH007bACCTTGATGGGAACTGAACAATAGTAGATTGCAATTACTCChr17292NH019bGAGATGGAGTAGTAAAGAAGAAGGACGACATAGTGAAAACAGAAGChr17293NH020aGGATCAGCCAAGAGGAGGTGCGAGATGCAGAGGACGACGChr17294NH021aATCTCAATTTTCTCGGTAACCACTGATATCTCTCTGCACTCCCTChr17295NH022aCATGAAGTGCGTAGAAGTTGGTGTCCCAATAATGATAAGTTCCCAAAGChr17296NH023aGATGCTAGAAGGAAGGAATGATGGCTTTTCAACCCCTTCACCTTCTCChr17297NH024bACCAAAAGTAGAGAGAGAGACCCAACCAGACTAAAAGAGAChr17298NH025aCTGGACACAAACATTCAAGAGGGCACACCAGAAACTCCAAAACAGGChr17299NH027aTAATGTGTTGGGGAGAGAGAGGCTCTTGTTCCTTGCTCCTAAChr17300NH030aGCAACAGATAGGAGCAAAGAGGCTCCAAAGTTCAAChr17附表1 实验所用已发表SSR引物列表(续)-111.基因MDP000068609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MSDDKMAHDIEXQLDNLSGLSPERCIYRVPERLRQVNEKAYTPQVV XVGPLHHGNGPLKAMEEHKLRYLKHFLSKTKVKLSDCLQKIQEQXKELR GFYAEPIXFDKGEFVRIVSVDAAFVIDLLLRFEVVNYREDEDDYIFSKPTM KSDVIRDLQLLENQLPFFILQDLFKLIPPQLQLQLPSLLEISYNFFQSXIDSE VKXEKFNKISSSGVEVKHFVDLIRILYLPLEPKXKPKTTATPKTRDXPNVT ELHQAGAKFKVGKGSSLFDIKFSCGILKIXKLRVDDTTDLKLRNLLAFEQC HHRKEEEDXLANYVFLMKRLAKTREDVQLLVEKGIIENWLGDTQKISNLL HDLGTGMIVDDWYYAPHXEKLIEYRXVLCRGWMVILKQKYFNTPWSTIS VAAAVILLILTLIQTACSYKSVPLL*2.基因MDP000020543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MAIEGRFNWSRTSHSFSALCKNRKAATLSRRNLRRESPPQPCKKTGI KSVGLKPTWSFSLLASCCCWTIGRAMRGLEETTCRWRRGGRKMKRKDY EELDDDFFSPSSKSRRLDAGLFATLNEDQSSAAQVFDEKPAPETSVVMQT DDLPTDPLPSGDEXALVLYNPTNTRIFKAPDSQDFSVIVNSDLIPGLREDX GSDEENKEVSNRCMAVVPWVAPNFPPASRDETQAASQSESMEVEMMDT DDNGYNGAEASGFGGTMMEGPGGIQYWQQQQLRWMEPQLFQNNITPVT3.基因MDP0000120033编码的氨基酸序列KNNWRVELSHNSRGGGGGRGGGGRGRSGGSDLKCYECGEPGHFAR ECRLRGGGGGGGGGGRRRSRTPPRYRRSPSYGRRSYSPRGRSPRRRSLT PRGNSRSRSPPYRGREELPYANGMTFHLIHAMMQWSEGSPPKQELRSAY MATWRCFRRYTGIKCCLVCLDISTTMFKLGDALSLYCLSDLVKFLPFLTLA GFIYLCKIGVGIRILKVSSASSASLVLFFCTPLAPGIFVLHYCPALGSSILNGC RSQPARASILCFCTLPGISSLPCYWDLQFXIVVDPSLLSAELLFSLNFVGSN APPSNYYSXICLIEQWVTPRMFLFYRSWRFGSDNRFSDPTPIFLPLIFNWIQ KYRNKFGSKGNLDHTETLTPCFVVG4.基因MDP0000864010编码的氨基酸序列MESEGTPYAPKSILITGAAGFIGSHVTNRLIKNYPSYKIVALDKIDYCS SFKNLRPCRSSPNFKFVKGDIACADLINHLLIADEIDTIMHFAAQTHVDNSF GNSFEFTNNNVYGTHVLLEACKVTQRVKRFIHVSTDEVYGETDMETNIGN PEASQLLPTNPYSATKAGAEMLVMAYHRSYGLPTITTRSNNVYGPHQYP EKLIPKFSLLAMKGEKLPIHGNGSNVRSYLYCDDVAEAFDVILHKGVIGH VYNIGTKKERSVLNVAEDICKMIGLNSKEAITFVQDRPFNDQRYFLDDQK LKRLGWDVRTSWEEGLKLTTEWYTKHADWWGDVSAALHPHPSFAVISR PNDDSWFFEYGFTRLSRTCNEGSNSSELKFLIYGRTGWIGGLLGKLCKGEG IXFEYGKGRLEDRKSLLEDITRVQPTHVFNAAGVTGRPNVDWCEXHKAQ TIRTNVAGTLNLADVCKDQGLLMMNFATGCIFEYDKEHPLGSGIGFKEED NPNFTGSFYSKTKAMVEELLKEYDKVCTLRVRMPISSDLSNPRNFITKIAR XDKVVNIPNSMTVLDELLPISIEMARRNCRGIWNFTNPGVISHNEILEMYR DYIDPKLKWQNFDLEEQAKVIVAPRSNNELDASKLKKEFPELLSIKDSIIK YVFEPIKKT*5.基因MDP0000945764编码的氨基酸序列MDVLVGPTFSLDVSSYGPAPTQDNRNRGGLYLNQDRGAAVAEEASS DSSSSIGVPDDSEEEEDSKGDNGDEVQSKFNGGGGGGLGSLGSFGSLEDSL PIKRGLSNYFSGKSKSFASLSEVSSTVSSVKEVEKQDNPFNKRRRVLIASK WSRRSSSSSSLYNWPNPKSMPLLALAEDGDEDDDEHDRDREGEGENASS EQSSSDEKEDQERRRXPQKLLDRRLKSFKSKSCYCLSDLQEHDEQ*引物名称正向引物序列反向引物序列SNP4970R:TGGACAAACAGGAAGCACGF:CAGCGACAGTGGCGACAASNP4236R:GCTTATCATAAAAAGCAAGACCACF:ATCATATAATTGTGTAATTTAGTAGAACASNP4257R:GGAGTCATAAGCCACAACGAGF:TCAGCTTTGAAGCATCCAATTSNP4336R:AGTTCGTTCTTTTCCGTTGCTF:GCGGTCCTGATTCAGGTACAGSNP3955R:CCCTTAAAAGCCATGGAAGAGF:GTTCTGCATAAAAACCTCGCASNP4094R:GGGTTTTGTGAGGAGGAGGAGF:CGAAGATTGCGACGGGATAGSNP3969R:CTCGTTAGGCCAAGACAAGCF:TTCAAAGAGTAGGTAGGAAGGGT附表2 SNP、InDel引物设计引物名称正向引物序列反向引物序列SNP4137R:GCACGAGTATGATGTTGCTAATGF:CCATCTTATGTCCCCAATTTGTAGSNP42992R:GGTTATACATAGAGGCACTTAGAGCF:GCACAAAACTTAGATCAAAGATGAGSNP42994R:TCAACTCATGTGCAGGAATTGGF:GCTGTGACATAAACCAGGTGAGASNP4376R:GTTTGCTGAGAAATTGATTGGAF:CCATTTCTCCTGGGGCATAGSNP4390R:AGGGCTTGGCTCACAATACTCF:TCAGGTCACAGTTGTTTTGGCSNP4432R:CGAGGAGCAAACGATAGTCAGF:ATTGGTCTCCGAATTAGAAGTCCSNP4782R:GGAGAGCGATTTATTCTACCCTACF:AGACGAAGAAAGCAACGAAAGASNP4842R:GGTCAAAATTGTCCTAGCCTATTTCF:TCCCTCATTTCCTCTTTTTACCTACSNP4878R:GAAGCAGCAGTGCAGGATGAGF:CCATAGCCCTTTGCTCTATTTGTSNP4903R:CTAGGCAAATTTAGGTAAATTTCTTAF:GACAGGTTATCAGTTTATAGCATCAAGSNP4960R:TGAGGCTATCACATTTCCAACGF:GGTTAGATGCAGCCCGATTTindel4199R:ATTGTGAAACCTTGATTGGGF:GAGATTATCCTTATTTTGTGGGindel4209R:ATGGAACGTAAGAACAAGGAF:TTGCTGAGAAGAGTACAAGTGindel4225R:AGGCGCGGTGTTGTCTAAF:CCTCAGGTGCAATAATCATCAindel4227R:AGCGTTGCTATGCTTCTAATGF:AAGATGGAAATGGTATGTGATindel4229R:AACAGAAACATTCGAGGCGTAF:TCCTTGAACTTCGTCGGTAGCindel4235R:GTGTGAAAGCTCAACTCTCCF:CAGCCTTCTCATCGGGTAGindel4246R:GGTAGCACATGCATACTGACAF:CGTTTTGGTAACTAAATCTCCindel4247R:ATGAATGTTTCGCCGAGCF:GTTCAACCATTTTATTGGATTTTindel4254R:ATAAAGTCACTTCTAGCACAAATAF:CGAAAAACGCTTTACTTAGGindel4268R:TCCACAGAAAACAACTAAAAAF:GTTTGCCAATGGGAATGindel42686R:GGCATGAATAGTTTCCACAGAF:TTTGCCAATGGGAATGTTTindel4273R:GAATGTAAGCCATGCCCTCTF:TTCCTACCATTTGTTGCCTCindel4273aR:AATGAAGAGGCAACAAATGGF:TTTTTTATCAAATCCAAATGTGindel4273bR:GTGGTTAAAGGGATTATGTCTF:TGCGAATAGGATTGAGGTindel4274R:TTGAGGGAATGAAATATGCTAF:TTGTTTATCGAATTGGGTTTindel4305R:GTAAACTCATTAAATTATGCTTGF:TGCTTTACTCCGATTCTTCindel4305aR:GTTACTTGGGCTTCCAGACAF:CCCCCAGAGAAATAGAGAGTTindel4307R:AGAAATCCGATCCTTACCACF:TGTTATCCCGTGGGTCTTindel4311R:AAACTGATAAACTTGGAGATTGF:GACGCCTACCGAACTACAindel4334R:ATACTATGAGGTGAAGGATTTAAF:GTATCTTCTACATTATCTTTCGTGindel4336R:CTCGTCGTCTATCGGTGTTF:GGGGTTTACTTGATTGGGA附表2 SNP、InDel引物设计(续)-1引物名称正向引物序列反向引物序列indel4341R:AGTCGGAAAATTCATTCATATF:GAGCTTACAGTTTTTGGTTTTindel4346R:GTTCACGGGATTAAGTCATGF:CAACGGCAAAAAATTATTATAindel4348R:GCTTATGCTCAGGGTCGTF:TTTTGATTTAAGTTATTATTTTCCAindel4349R:CAATCCATTTCAATTTTTCTGF:TTATTTTACCCCTACCCCATindel4362R:TTGAGGTTCGTTTTGGTATF:TTCAATTTTATCTCTTGGTCCindel4362aR:ACAAGTTAACAGATTTTCAAAGTF:GCTTGTAATTTGTTTTTTATGAAindel4371R:TTATTGTGTTTCTGTGCGTACF:CCAAATTATCGTTCACTGCTndel4372R:TTTGAAAACACCCTTGAATGF:TGGTTCCTGAGTGGGTAAAGindel4374R:TCAGTGACTTCGGCGTATTF:AGTTCAATCAATCTCCCAAA附表2 SNP、InDel引物设计(续)-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