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南方果树病害
出版时间:2018【症状】 黄龙病是我国南部柑橘产区毁灭性的细菌性病害。其特征性病状是初期病树出现的 “黄梢” 和叶片的黄化。“黄梢” 病状是在浓绿的树冠上出现一枝或几枝叶片黄化的枝梢。黄化是从叶片主侧脉附近和叶片基部开始黄化,黄化部分逐渐扩散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而后全叶黄化。有的品种果蒂附近变橙红色,而其余部分仍为青绿色,称为 “红鼻子果”。黄龙病可通过嫁接、柑橘木虱等传播。【发生规律】 柑橘黄龙病全年均能发病,春、夏、秋梢都可出现症状。幼年树和初期结果树多为春梢发病,新梢叶片转绿后开始褪绿,使全株新叶均匀黄化;夏、秋梢发病则是新梢叶片在转绿过程中出现无光泽淡黄,逐渐均匀黄化。投产的成年树则表现为树冠上有少数枝条新梢叶片黄化,翌年黄化枝扩大至全株,使树势衰退。【防治方法】(1) 严格实行检疫制度,严禁从病区调运苗木和接穗。(2) 建立无病苗圃,培育种植无病毒苗木。(3) 严格防治传病昆虫——柑橘木虱。大范围叶片黄化染病后的 “红鼻子果”(4) 及时挖除病株并集中烧毁。【症状】 溃疡病是柑橘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枝、果实,一般以夏梢为害最重。叶部发病初期,在叶背着生黄色针头大油渍状斑点;后扩大成椭圆形、正反两面隆起、表面粗糙、中间凹陷开裂的黄褐色或灰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环;最后病斑木栓化。果实上病斑分散较大,硬化突起,开裂更显著。病部只限于果皮,不扩散到果肉。【发生规律】 湖南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发病,直至9月中旬才逐渐减轻。高温高湿 (相对湿度80%~90%) 是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全年一般以夏梢受害最重,春梢次之,秋梢较轻。春梢发病高峰期在5月上旬,夏梢发病高峰期在6月下旬,秋梢发病高峰期在9月下旬,其中以6—7月夏梢和晚夏梢受害最重。气温在条件下,雨量越多,病害越重。柑橘溃疡病病叶【防治方法】 4—7 月喷药 5~8 次。防效较好的药剂有: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3%可杀得2000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1%酒精溶液浸30~60分钟,倍量式波尔多液+1%茶籽麸浸出液等。【症状】 柑橘炭疽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枝梢、花、果实,亦为害苗木、大枝和主干。感病叶片多在叶缘或叶尖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浅灰褐色,边缘褐色,病健部分界清晰,病叶脱落缓慢。雨后高温时也常呈急性型炭疽病,病叶多自叶尖、叶缘或沿主脉发生淡青色或青褐色如开水烫伤状的叶斑。炭疽病受害叶片炭疽病病果【发生规律】 5月中下旬,当年春叶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为当年春叶第一个发病高峰期,11月中下旬起进入第二个发病脱叶高峰期。【防治方法】(1) 加强管理。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施用磷钾肥;及时排灌、治虫、防冻,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2) 减少病原。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叶、衰老叶、交叉枝及过密枝,将病叶、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并全面喷布0.5~0.8波美度石硫合剂一次,以减少菌源,并保持树冠通风透光。(3) 药剂防治。早春萌芽前喷0.8~1.0波美度石硫合剂1次;春芽米粒大时喷0.5%等量式波尔多液1次;5月下旬至6月上旬喷25%咪酰胺乳油500~1000倍液、10%甲醚苯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2次;9—10月喷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2次。【症状】 柑橘疮痂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果和新梢的幼嫩组织。叶片发病初期着生油渍状小点,后变为黄褐色、木栓化、圆锥状疮痂。病斑往往只有一面突起,另一面凹陷,常以叶背突起居多。果实感病后一是散生或群生突起病斑,易引起早期脱落或发育不良;二是果皮组织被害后常坏死,呈癣皮状剥落,以致病部果皮较健部为薄。柑橘疮痂病病叶【发生规律】 湖南一般4月上中旬开始发病,5月及6月上中旬为春梢和幼果发病盛期。幼果长至豆粒大小时最易感病。病菌一般只侵害幼嫩组织,以春梢及幼果受害较重。苗木、幼树因抽梢多、抽梢期长发病较重,壮年树次之,15年生以上橘树发病很轻。一般来说橘类最感病,柑、柚中度感病,甜橙、金橘抗病性较强。湖南的感病品种为建柑、酸橙、温州蜜柑、南丰蜜橘、朱红橘等。柑橘疮痂病病果【防治方法】 防治本病应采取以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1) 结合修剪,清除病枝叶,并集中烧毁。(2) 在春芽萌动至芽长2~3mm和谢花2/3时 (幼果初期)各喷1次药。如抽夏梢时遇低温阴雨,则应喷第3次药,以保护夏梢及果实。防治溃疡病的药剂均可兼治本病。此外还可选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必得利MZ-120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萃丰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症状】 果实染病后,出现橘黄色圆形斑。病斑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使全果软腐,病部变软,果皮易脱落。后期出现白色黏状物,为气生菌丝及分生孢子,整个果实出水腐烂并发生酸败臭味。柑橘酸腐病为害果实的症状【发生规律】 病菌从伤口侵入,故首先在伤口附近出现病斑。由果蝇传播及接触传染,本病具较强的传染力。在密闭条件下容易发病。【防治方法】 参照柑橘青霉病与绿霉病的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烂果与流出的汁液。【症状】 地衣是一类菌藻共生物,呈青灰色或灰绿色的叶状体组织附生于果树的枝干上,呈圆形膏药状紧贴于枝干树皮上,不易剥离,青灰色或灰绿色。【发生规律】 地衣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和树龄,其他如果园的地势、土质以及栽培管理等都有密切关系。在温暖潮湿的季节,繁殖蔓延快,一般在10℃左右开始发生,晚春和初夏期间 (4—6月) 发生最盛,为害最重,夏季高温干旱,发展缓慢,秋季继续生长,冬季寒冷,发展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幼树和壮年树,生长旺盛,所以发生较少,老龄树生长势衰弱,且树皮粗糙易被附生,故受害严重。柚子地衣病为害枝干症状【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采果后,清洁果园,及时修剪整枝,增强园内通风透光,降低果园湿度;科学施用肥料,增强果树长势。适度药剂防治:采用挑治法和刮疗法。于春季雨后,用竹片或削刀刮除枝干上的地衣和苔藓,然后用药治疗。刮除下来的地衣和苔藓必须收集烧毁。用10%~15%的石灰水涂刷。或用下列药剂喷施:3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1%~1.5%硫酸亚铁溶液;1∶1∶100等量式波尔多液。【症状】 此病因受高温和强烈的阳光照射引致果皮组织灼伤。在果实尚未成熟时,果顶受害部分黄褐色,发育停滞。在果实成熟时,受害部位果皮出现暗褐色,果皮生长停滞,表面粗糙,干疤坚硬,果形不正。果实轻度受害,灼伤部位只限于果皮;受害重的,灼伤部位的中央为木栓状,伤及汁胞,汁胞下缩、粒化,汁少而味淡,品质低劣。柑橘日灼病果实受害状【病因】 该病在高温季节、气候干燥、日照强烈时容易发生。一般于7月开始出现,8—9月发生最多,尤其是西南方向的果实和幼年结果树的顶生果实,因日照时间长,受害程度最重。西向的坡地果园或无防护林的暴露果园也较严重发生。【防治方法】 在开园种植时,应在园的西南方向营造防护林以减少烈日照射。选用发生日灼病较少的品种。种植温州蜜柑早熟品系时,宜选用软枝型品系,并适当密植。幼龄结果树在生理落果结束时促放夏梢,以梢遮果,可减轻日灼程度。温州蜜柑抹春梢保果,应适当保留部分春梢营养枝。在果园行间间种高秆绿肥,或提倡园内生草法管理,以调节果园小气候。在高温干旱期利用水源定期喷水保持土壤水分,提高相对湿度,降低气温。在8—9月检查果园,发现受害果实,可用白纸粘贴受害部位或涂石灰乳,对轻度受害的果实可恢复正常。【症状】 主要发生在果实上,初期仅发生于果皮油胞层上,以后逐渐扩展深入到果皮的白皮层,最后直至果肉,使果肉变质,发生异味。病果蒂缘下陷,褐色,果皮上出现网状、片状、点状等不规则的褐斑。病果被次生性病菌侵入后,可发生果实腐烂。柑橘果实干疤病为害果实症状【病因】 此病发生与柑橘品种有关。果皮细密光滑、柔软及蜡质层薄的甜橙类发病较严重;果皮较粗糙、蜡质层较厚的品种发病较轻。温度4~9℃时贮藏果发病重;1~3℃和10~12℃发病较。此外,果实迟采收、贮藏时二氧化碳浓度极微时此病发生多。【防治方法】 依据品种的成熟期,适当提早采收,以减少发病。控制温度。采果后果实经保鲜处理后,在常温下 “发汗”,在室温下贮藏1个月,再调控温湿度和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贮藏,可减少此病发生。保鲜处理后进行薄膜袋单果包装,也可用保鲜纸包装保湿,或用水果保鲜剂浸果,能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症状】 首先在果实近顶部开裂,随后果皮纵裂开口,瓤瓣亦相应破裂,露出汁胞,有的横裂或不规则开裂,形似开裂的石榴,最后脱落。柑橘裂果症状【病因】 裂果主要是由于土壤缺少水分和水分供应不均衡,久旱骤雨引起的。干旱时果皮软而收缩,雨后树体大量吸收水分,果肉增长快,而果皮的生长尚未完全恢复,增长速度比果肉慢,致使果皮受果肉汁胞迅速增大的压力影响而裂开。一般出现在9—10月,11月时有发生。【防治方法】 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裂果少或不裂果的品种种植。加强栽培管理,果园进行深耕改土,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实行氮磷钾合理搭配的配方施肥和结合适量微肥,提高土壤肥力,创造密、广、深的根群,增强树体抗逆能力,减少裂果发生。8月进行树冠地面覆盖杂草绿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倡生草法栽培,改善和调节土壤含水量的稳定;壮果期均衡供应水分和养分,是防止裂果的重要措施。【症状】 新梢纤细,叶片小而薄,淡绿色至黄白色,落花落果严重。严重缺氮,新梢叶片全部发黄,开花结果少或几乎不开花。植株下部老叶先发生不同程度黄化,最后全叶脱落。长期缺氮,树体矮小,枝枯,果小,果皮苍白光滑,常早熟,风味差。【病因】 土壤缺乏氮素,氮肥又施用不足;夏季降雨量大,轻沙土壤保肥力差,致使土壤氮素大量流失;果园积水,土壤硝化作用不良,致使可给态氮减少,或根群受伤吸收能力降低;施钾素过量,酸性土壤一次施用石灰过多,影响了氮素的吸收;大量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土壤微生物在其分解过程中,消耗了土壤中原有的氮素,造成柑橘吸收氮素量减少而表现暂时性缺氮。【防治方法】 经常注意施用适量的氮肥。若在结果期间缺氮,应立即使用速效氮。砂质重的土壤应多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促进根系强大,提高吸收能力。在采用青料压绿改土时,应在青绿料中施入石灰粉。搞好果园排灌系统,避免雨天积水。在瘦瘠土壤开垦新园,种植前应施好基肥,并坚持年年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质肥料,可有效避免缺氮和其他缺素症。柑橘缺氮症状【症状】 嫩叶受害,出现叶面暗褐色,叶背灰绿色近圆形的斑点,最后形成红褐色病斑,上生黑色小点;成叶受害,叶尖或叶缘出现黄褐色小圆斑,然后迅速向叶基扩展,形成大灰斑,其上有小黑点。嫩梢受害,病部呈黑褐色,严重时整条嫩枝枯死,病、健部界限明显。花枝受害,花穗变褐枯死。近成熟或采后的果实受害,果面出现黄褐色小点,后变成近圆形或不定形的褐斑,边缘与健部分界不明显,后期果实变质腐烂发酸,湿度大时在病部产生朱红色针头大液点。【病原】 主要是无性阶段为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 enz.,称盘长孢状刺盘孢菌,属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荔枝炭疽病为害叶片状【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病害在13~30℃均可发生,最适温度22~29℃,并要求要高湿,因此在高温多雨的夏季发病特别严重。病菌靠风雨传播,树势衰弱、幼果期、嫩枝叶、果实过熟、伤口多,有利于病菌入侵,发病严重。【防治方法】 ①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雨季果园要搞好排除积水工作。冬季清园,修剪病枯枝、扫集落叶、落果,加以烧毁或深埋。清园后喷一次0.5~0.8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喷一次40%灭病威悬浮剂500倍液。②喷药保护,春、夏、秋梢抽出后叶片初展时,花蕾期,幼果期 (5~10mm),每隔7~10d 喷1次,连喷2~3次,大雨后加喷1次。药剂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 (施保功) 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45%咪鲜胺水乳剂1500~2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 (世高) 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加25%瑞毒霉锰锌 (1∶1) 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等。荔枝炭疽病病果【症状】 幼果受害,呈水渍状,黑褐色,很快脱落。近成熟果实和成熟果实受害,多从果蒂处先出现不规则水渍状褐斑,迅速扩大到全果。天气潮湿时,长出白色霉状物,果肉糜烂发酸并有褐色的汁液渗出,病果易脱落。花穗受害后变褐腐烂,遇潮湿时也形成白色霉状物。嫩叶发病,叶面上有不规则的淡黄色或褐色的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霉状物;较老熟叶发病常在中脉处断断续续变黑,沿中脉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淡黄色不规则的病斑。【病原】 Peronophythora Iitchii Chen ex Ko et al,属鞭毛菌亚门,霜疫霉属真菌。荔枝霜疫霉病为害花穗荔枝霜疫霉病为害幼果状【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病部组织或落入土壤中越冬。4—5月当温湿度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并萌发形成游动孢子,由风雨传播或直接萌发为芽管,成为病害的初次侵染源,病菌初次侵入后2~3d即可发病,病部再生孢子囊,继续为害。5—6月在果实近成熟到成熟期,遇4~5d雨天,且是南风天气,病害发生严重。凡园地低洼,土壤比较肥沃,施氮肥过多,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严重;同一株树,树冠下部阴蔽处,发病早而重;近成熟的果比不成熟的果发病较重。早、中熟种易感病。【防治方法】 ①果园要修好排灌系统,排除果园积水,降低荔枝园的湿度。采收后把病虫枝、弱枝以及过密的枝剪去,使园区通风透光良好,并清除地面上的落果、烂果、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防止卵孢子形成落入土中越冬,并喷 1 次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晶体石硫合剂150倍液,减少病源。3月至4月上旬在卵孢子萌发时期用1%硫酸铜溶液,也可用30%氧氯化铜300倍液喷洒荔枝园地面,并加撒石灰。②上一年发病严重的果园,在花蕾期、幼果期和果实近成熟期各喷药1~2次,特别是近熟期和成熟期,遇多雨天要抢晴天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或53.8%可杀得2000 干悬浮剂900~1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 (凯润) 乳油1000~2000倍液、25%嘧菌酯 (阿米西达) 悬浮剂800~1500倍液、25%双炔酰菌胺 (瑞凡) 悬浮剂1000~2000倍液、50%烯酰吗啉 (安克) 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 (百泰) 水分散粒剂800~1500倍液。(1) 灰斑病【症状】 灰斑病又名拟盘多毛孢叶斑病。病斑多从叶尖向叶缘扩展。初期病斑圆形至椭圆形,赤褐色,后逐渐扩大,或数个斑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后期病斑变为灰白色,病斑产生黑色粒点 (分生孢子盘)。【病原】 Pestalotiopsis pauciseta (Speg.) Stey,半知菌亚门,拟盘多毛孢属真菌。龙眼灰斑病(2) 白星病【症状】 白星病又名叶点霉灰枯病。初期叶面产生针头大小圆形的褐色斑,扩大后变为灰白色,边缘褐色明显,斑点上面生有黑色小粒点 (分生孢子器),叶背病斑灰褐色,边缘不明显。【病原】 phyliosticta sp.,半知菌亚门,叶点霉属真菌。(3) 褐斑病【症状】 又名壳二孢褐斑病,初期产生圆形或不规则褐色小斑点,病斑扩大后,叶面病斑中央灰白色或淡褐色,边缘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显。叶背病斑淡褐色,边缘不明显。后期病斑上产生小黑点 (分生孢子器),常数个斑合成不规则大病斑。【病原】 Asochyta sp.,半知菌亚门,壳二孢属真菌。白星病龙眼褐斑病(4) 叶枯病【疲状】 为害成叶,多始发于叶尖,从叶顶向两边延伸,呈“V” 形,后期病斑上产生小黑点 (分生孢子器)。【病原】 Phomopsis guiyuan Zhang et Chi,及Phomopsis longa-nae Chi et Jiang,半知菌亚门,拟茎点霉属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叶或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是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借风雨传播,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后侵入叶片为害。此病以夏秋较多发生。严重的可引起早期落叶。老果园、栽培管理差、排水不良、树势衰弱以及虫害严重的果园容易发病。荔枝叶枯病【防治方法】 ①增施有机质肥,及时排除果园积水,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对衰老果园要更新修剪,同时注意抓好清园,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②对有发病史的果园,夏秋要经常检查,发现有病害发生及时喷药防治,有效药有: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45%三唑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龙眼叶枯病【症状】 主要发生在成叶或老叶上,叶片正面多见。发病初期出现黄褐色针头大的小斑,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斑点,病斑上有灰绿色或黄褐色毛绒状物,是藻类的藻丝体 (营养体),后期转为锈褐色,病斑中央灰白色。嫩叶受害,叶片上密生褐色小斑,在叶片中脉常形成梭形或条状黑色斑,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病原】 Cehaleuros virescens Kunze,属藻状菌中的头孢藻。弱寄生性,以藻丝体在病叶上越冬。【发生规律】 果园郁蔽、通风透光性差,在温湿条件适宜情况下,越冬的营养体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雨水传播,侵入寄主内,在表皮细胞和角质层之间生长蔓延,并伸出叶面,形成新的营养体,随后再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辗转侵染为害,使病害扩大蔓延。在多雨季节有利于藻类繁殖,病害迅速扩展蔓延。【防治方法】 ①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质肥,及时排除积水,合理修剪,使树体既健壮又不互相阴蔽,减少病害发生。②发病初期以及清园后喷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荔枝藻斑病龙眼藻斑病【症状】 叶片受害,初期表现出暗褐色霉斑,继而向四周扩展成绒状的黑色霉层,严重时全叶被黑色霉状物覆盖,故称煤烟病。严重的在干旱时部分自然脱落或容易剥离,剥离后叶表面仍为绿色。后期霉层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 (分生孢子器)或刚毛状突起 (长型分生孢子器)。【病原】 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其种类多达10余种,其中除Meliola butleri Syd.,称小煤炱菌,为纯寄生外,其余均为寄主表面附生菌,包括 Capnodium spp.煤炱菌等。龙眼藻斑病后期症状荔枝煤烟病叶面症状【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部越冬,翌年,温湿适宜条件下,越冬病菌产生孢子,借风雨及昆虫活动而传播。由于多数煤烟菌以昆虫分泌的蜜露为养料而生长繁殖,故其发生轻重与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发生为害关系密切,因此,凡介壳虫、蚜虫、粉虱等发生严重的果园煤烟病发生严重。此外,花期的花蜜散布在叶片上可诱发煤烟病,阴蔽和潮湿的果园、树势衰弱的果园亦容易发生此病。龙眼煤烟病叶背症状【防治方法】 参考柑橘煤烟病防治。【症状】 香蕉枯萎病又称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巴拿马病、黄叶病,是维管束受害引起的病害。发病时假茎和球茎的维管束逐步褐变,呈斑点状或线状,后期呈长条形或块状。根的木质导管变为红褐色,一直延伸到球茎内。外部症状有叶片倒垂形和假茎基部开裂形两种。前者发病蕉株下部及靠外的叶鞘先出现黄化,叶片黄化先在叶缘出现,后逐渐扩展到中脉,染病叶片很快倒垂枯萎;后者病株先从假茎外围的叶鞘近地面处开裂,渐向内扩展,层层开裂直到心叶,并向上扩展,裂口褐色干腐,最后叶片变黄,倒垂或不倒垂,枯株枯萎相对较慢。粉蕉枯萎病病叶枯黄、叶柄下垂倒挂【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 Snyder.et Hansen,称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镰孢属真菌。本菌已知有4个生理小种,1号生理小种主要为害粉蕉、粉大蕉、龙牙蕉和西贡蕉,4 号小种已在我国台湾及菲律宾发现为害香芽蕉,列为重要检疫对象。【发生规律】 病菌从根部侵入导管,产生毒素,使维管束坏死。全株枯死后,病菌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几年甚至20年。蕉苗、土壤、流水、农具均可带病菌传播。有明显的发病中心。一般雨季 (5—6月) 感病,10—11月达到高峰期。排水不良及伤根会促进该病的发生。我国南方20世纪50年代引种粉蕉时发现有此病。现是粉蕉、龙牙蕉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①严格执行检疫制度。②种植无病健壮组培苗,或不带病的吸芽。③发病率高于20%,多点发生时应改种水稻等,也可改种抗病品种。应用荣宝氰氨 (石灰氮) 60kg,淋透水后覆盖地膜,消毒15d后定植。④发现零星病株时可用下列药剂淋灌根部:9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3%络氨铜水剂600倍液、20%龙克菌 (噻菌铜) 悬浮剂500~600倍液。每隔5~7d淋1次,连续淋2~3次。【症状】 香蕉炭疽病主要为害成熟或近成熟的果实,尤以贮藏果受害最烈。一般果实黄熟时果皮出现褐色,绿豆大病斑,俗称梅花点,后扩大并连合呈近圆形或不规则深褐色稍下陷的大斑或斑块,其上密生黑褐色小点,潮湿时出现黏质朱红色小点。叶片受害,病斑长椭圆形,生长后期小黑点布满叶片。香蕉炭疽病【病原】 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et Curt.) Arx,属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借风或昆虫传播。条件适合时分生孢子萌发芽管侵入果皮内,并发展为菌丝体。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病果的病斑上长出大量的分生孢子辗转传播,不断进行重复侵染。贮藏期间,温度25~32°C时发病最为严重。香蕉炭疽病显梅花点粉蕉炭疽病【防治方法】 ①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②及时清除和烧毁病花、病轴、病果,并在结果初期套袋,可减少病害发生。③香蕉断蕾后开始喷药,每隔10~15d 喷1 次,连喷2~3 次。药剂可选用;50%咪鲜胺锰盐 (施保功) 可湿性粉剂 1000~1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果实采收后用45%特克多悬浮剂500~1000倍液浸果1~2min,可减少贮运期间烂果。【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青果。叶片发病,叶面及中脉上散生或群生许多小黑粒,后期小黑粒周围呈淡黄色,然后叶片变黄而凋萎。青果发病,初期在果指弯腹部分,严重时全果果面出现许多小黑粒,随后许多小黑粒聚集成堆,使果面粗糙。果实成熟时,在每堆小黑粒周围形成椭圆形或圆形的褐色小斑,不久病斑呈暗褐色或黑色,周围呈淡褐色,中部组织腐烂下陷,其上的小黑粒突起。【病原】 Phyllosticta musarum (Cke.) Petr.= Macrophoma musae (Cooke) Berl.et Vogl.,称香焦叶点霉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香蕉黑星病【发生规律】 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部和病残体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到叶片和果实上,侵入为害,产生分生孢子继续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密植、高肥、阴蔽、积水的蕉园发病严重。香蕉高度感病,粉蕉次之,大蕉抗病。香蕉黑星病为害果指弯背部症状【防治方法】 ①经常清除病叶残株,增施钾肥与有机肥,避免多施氮肥,雨季及时排除积水,预防病害发生。②发病初期,套袋前后喷杀菌剂杀菌。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2500~3000倍液等。③果实套袋,减少病菌感染。【症状】 香蕉冠腐病是采后的重要病害,首先蕉梳切口出现白色棉絮状霉层并开始腐烂,继而向果扩展,病部前缘水渍状,暗褐色,蕉指散落。后期果身发病,果皮爆裂,其上生长白色棉絮状菌丝体。果僵硬,不易催熟转黄,食用价值低。【病原】 导致冠腐病的真菌涉及近10个属,广东主要为镰刀菌引起,有串珠镰孢Fusaariun moniliforme Sheldon,双孢镰孢fusariun dimerun Penzig,半裸镰孢 fusariun semitectum Berk.et Rav,亚镰黏团串珠镰孢 Fusariun moniliforme var. subgiutinans Wollenw.et Rienk.,其中以串珠镰孢菌为主。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原从伤口侵入,采收时去轴分梳以及包装运输时造成的伤口,在高温高湿情况下极易发病。香蕉冠腐病 (高乔婉提供)【防治方法】 ①尽量减少采收、脱梳、包装、运输各个环节的机械伤。②采后包装前要及时进行药物处理。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600~1000倍液 (加高脂膜200倍液兼防炭疽病病)、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以及50%双胍辛胺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或浸果1min捞起晾干然后进行包装、贮运,减少病害发生。香蕉褐缘灰斑病又称黄叶病。【症状】 发病初期病斑短杆状,暗褐色,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斑,病斑中央灰色,周边黑褐色,大多单独存在,近叶缘表面病斑数量比近中脉的多。病斑上产生稀疏的灰色霉状物。大量病斑出现后,叶片迅速早衰变黄枯死。香蕉褐缘灰斑病香蕉褐缘灰斑病【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部或病残物上越冬。在温度适宜的高温季节,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凡排水不良、土壤潮湿以及象鼻虫严重为害的蕉园发病严重。大蕉较香蕉感病,粉蕉较耐病。【防治方法】 ①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加磷钾肥。及时排除蕉园积水,摘除下部病叶。②5—10月风雨季节及时喷药保护以防感染。药剂可选用:高效低毒或无污染的生物农药,如12.5%腈菌唑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隔10~15d喷1次,连续2~3次。香蕉灰纹病又称暗双孢霉叶斑病。【症状】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椭圆形褐色小斑,然后扩大为两端略尖的长椭圆大斑。中央呈灰褐色至灰色,周边呈褐色。近病斑的周缘有不明显的轮纹,病斑外绕有明显的黄晕,病斑背面有灰褐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香蕉灰纹病【病原】 Cordancnmisae (Zimm.) V.Hohn,称香蕉暗双孢霉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与褐缘灰斑病基本相同。香蕉煤纹病又称小窦氏霉叶斑病。【症状】 病斑多出现在中下部叶缘,短椭圆形,褐色,斑面明显轮纹较明显,故也称轮纹病,多发生在叶缘。病健部分界明显,潮湿时病斑背面可见许多黑色霉状物。大蕉常见典型病斑。【病原】 Deightoniella torulose (Syd.) M.B.Ellis,称香蕉小窦氏霉菌。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与褐缘灰斑病基本相同。香蕉煤纹病【症状】 主要为害幼龄植株,也为害成株与果实。幼株被害,植株初期叶片仍呈青绿色,仅叶色稍变暗无光泽,心叶黄白色,容易拔起,肉眼不易觉察。以后病株叶色逐渐褪绿变黄或变红黄色,叶尖变褐干枯,叶基浅褐色或黑色水渍状腐烂,腐烂组织变成乳酪状,病、健部交界处呈深褐色,随后次生菌入侵,组织腐烂发臭,最终全株死亡。成株被害,主要是根系变黑腐烂,心叶褪绿,较老叶片枯萎,病株果实味淡。【病原】 病原菌有多种,其中有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r. parasitica (Dastur) Waterh,称寄生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菠萝心腐病【发生规律】 病菌在田间病株和土壤中存活或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风雨溅散和流水传播,使病害在田间迅速蔓延。高温多雨季节,特别是秋季定植后遇暴雨,往往发病严重。连作、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田块较易发病。【防治方法】 ①选用无病壮苗,选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种植。②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700 倍液喷洒菠萝植株,10~15d喷1次,连喷2~3次。【症状】 主要发生在成熟的果实上,被害果外观与健果难于区别,剖开果实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小果变褐色或黑褐色,感病组织略变干、变硬,不易扩展到健康组织;另一种是近果轴处变暗色、水渍状,后变成褐色或黑色。【病原】 有认为小果变黑是欧氏杆菌细菌 ( Erwinia sp.) 引起的。果轴处受害是由链格孢真菌 ( Alternaria sp.) 引起的。菠萝褐腐病小果病状【发生规律】 小果褐腐病是菠萝开花期间病菌侵入蜜腺管和花柱沟引起的。在幼果生长发育期,病菌呈休眠状,当果实进入成熟期,病菌就活跃起来,扩大侵染范围,使蜜腺管壁和花柱沟变褐色,进而使小果呈褐色或黑褐色而导致腐烂。花期遇低温多雨,易诱发病,采果和贮运过程伤口多,发病较重。广州地区8—9月菠萝果实成熟期常发生,以卡因类菠萝发生较普遍。【防治方法】 ①花前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保护发育中的花序。②收获、运输及贮藏,小心轻放,减少伤口。雨天不收果,晴天收果也不宜堆放过厚,贮藏室要通风干燥。远途运输时应采用冷藏车运输,温度保持7~8°C。菠萝褐腐病果轴病状【症状】 苗期与成株期均会受害,病斑多发生在植株中下部叶片两面,发生初为淡黄色,绿豆大小的斑点,条件适宜时扩大,中央变褐色并下陷。后期病斑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常几个小斑愈合成大斑,边缘深褐色,外有黄色晕环,中央灰白色,上生黑色刺毛状小点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原】 Annellohcinia dinemasporioides Sutton,称痕裂盘毛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菠萝枯斑病【发生规律】 病菌和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组织内越冬,翌年温湿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侵入嫩叶。高温多湿天气易发病,夏秋发病较重。【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不偏施氮肥,及时排除积水,可减少病害发生。②抽新叶期,隔15d喷药1次,连喷2~3次,保护新叶不受感染。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十一、菠萝凋萎病菠萝凋萎病又名菠萝粉蚧凋萎病。【症状】 发病初期基部叶片变黄发红,皱缩失去光泽,叶缘向内卷缩,以后叶尖干枯,叶片凋萎,植株生长停止,部分嫩茎和心叶腐烂。地下部根尖先腐烂发展到根系部分或全部腐烂,植株枯死。菠萝凋萎病【病原】 多数人认为是菠萝粉蚧 Dysmicoccrus brevipes Cockerell为害引起。近年国外从有粉蚧凋萎症状的病株中发现病毒,属甜菜黄化病毒组Clostero virus 2型病毒。现基本确定此病是菠萝粉蚧传播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发生规律】 初侵染源是带有菠萝粉蚧 (若虫和卵) 越冬的病株。冬天粉蚧在植株基部和根上越冬。一般高温、干旱的秋季和冬季易发病。但低温阴雨的春天也常见此病。新开荒地发病少,熟地发病多。卡因种较其他品种易感病,卡因杂交种抗性较好。蛴螬、白蚁、蚯蚓等吸食地下根部会加重凋萎病发生。【防治方法】 ①选用无病苗木,采用高畦种植。②做好菠萝粉蚧和地下害虫的防治。③及时挖除病株并集中烧毁。【症状】 嫩叶受害,最初出现黑褐色、圆形或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小斑,多个小斑扩大合成大枯死斑,穿孔或脱落。嫩梢受害,生黑褐色斑,扩大环绕枝一圈,病斑上部枯死,表面生褐色小粒点 (分生孢子盘)。老叶受害,多生近圆形、多角形病斑,其上散生黑色粒点。花梗受害,花序和花凋萎枯死,称“花疫”。幼果在果核未形成前染病,生小黑斑,迅速扩大引起部分果或全果皱缩、变黑、脱落。成熟果实受害,产生黑色、形状不一的病斑,略凹陷有裂纹,常多个病斑合成大斑,病部常深入果肉,致使果实在田间或贮运过程腐烂。当大量分生孢子从感病枝或花序上随雨水冲溅到果实上,果表面生成大量小斑,形成污果斑。【病原】 无性阶段为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C. mangiferae,称盘长孢状刺盘孢菌,属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有性阶段为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 Spauld.et Sch.,称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宜时,靠风雨传播。发生流行要求高温 (24~30°C)、高湿 (90%以上),如嫩梢期、开花期至幼果期遇多雨季节,则此病发生严重。此病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多潜在果梗处的果皮、果肉内。管理不善,偏施氮肥的果园发病较重,采收、包装、运输操作不当,贮藏条件差会加速采后果实腐烂。【防治方法】 ①搞好冬季清园,减少越冬菌源。②适时喷药保护。盛花期花开放2/3 时,是防治关键时期,应及时喷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其他含苯醚甲环唑类药剂及时喷布。杧果急性炭疽病为害叶片杧果炭疽病为害叶片状【症状】 嫩叶受害从叶背开始发病,病斑由针头大小逐步扩大为突起的圆形或近椭圆形斑点。随叶片成长老熟,病斑停止扩展,形成木栓化组织,稍突起,灰色至紫褐色。发病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果实受害,多为落花后的幼果开始出现黑褐色小病斑,后随果实增大,病斑逐渐扩大,中间组织粗糙,木栓化,灰褐色,严重的病斑连成一片。【病原】 有性阶段为 Elisinoe mangiferae Bilcourt et Jankins,称杧果痂囊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痂囊腔菌属真菌。无性阶段为 Sphaceloma mangiferae Jenk,称杧果痂圆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痂圆孢属真菌。前者国内未发现。杧果疮痂病【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组织上越冬,翌年靠气流与雨水传播。远距离传播是带病种苗。该病主要发生期是梢期和幼果期,果园管理差的发病严重。【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施肥以有机质肥为主,合理搭配其他肥。果园要通风透光,春季排除积水,改善果园环境。②抓适期喷药防治,当谢花约70%时开始喷药,隔10~15d喷1次,连续喷药2~3次,以保护新梢及幼果。药剂可选用:0.5%等式波尔多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900~1100倍液、57.6%冠菌清干粒剂1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杧果疮痂病为害果实状杧果细菌性黑斑病又称细菌性角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受害,初期会再现许多小黑点,后发展成多角形病斑,周围有黄晕;严重时病斑合成大块坏死斑。叶柄叶脉被害,局部变黑开裂,造成大量落叶。果实受害,初期出现针头大小、水渍状、暗绿色的小斑,后发展为黑褐色,圆形或稍不规则形斑,中央常纵裂,流出胶液。大量细菌随雨水流淌,在果皮表面出现条状污斑,果实最终腐烂,腐烂速度较炭疽病缓慢。【病原】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ngiferae indicae,属黄色假单胞属细菌。【发生规律】 以细菌在病枝组织越冬,翌年靠风雨传播到叶片、果实为害。高温多湿条件下,特别是暴风雨后,发病严重。杧果细菌性黑斑病为害叶片杧果细菌性黑斑病杧果细菌性黑斑病为害果实状【防治方法】 ①冬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烂果集中烧毁。②适时喷药防护。一般在3月新梢抽生期开始喷药,隔15d喷1次,连喷2~3次。可选用铜剂如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1%等量式波尔多液,也可用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③种苗可用120单位农用链霉素消毒后种植。【症状】 受害初期,无明显症状,后期果面出现近圆形的水渍状软斑,病健界限明显,果心及周围变褐色,生灰白色菌丝,果肉腐烂。【病原】 Thielaviopsis paradoxa (de Seynes) V.Hohnel.,半知菌亚门,根串珠霉属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从伤口侵入,采前湿气大易发生此病。管理差、虫害多,采收、包装、贮运过程损伤多的发病严重。【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除虫,特别要重视套袋前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25%施保克乳油2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枇杷心腐病【症状】 果皮裂开,出现不同程度的果肉和果核外露,感染病菌,果实变质腐烂。【发生条件】 本病主要是气候等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果实着色前后,遇久旱骤降大雨或连续下雨,果肉细胞吸水后迅速膨大,引起外皮破裂。【防治方法】 ①遇干旱及时灌水,雨季及时排除积水,使土壤水分保持相对均衡。②在幼果迅速膨大期,勤根外追肥,如喷0.2%的尿素、硼砂或磷酸二氢钾等。③实行果实套袋。④果皮转淡绿时,喷0.1%的乙烯利。枇杷裂果病【症状】 果皮皱缩、干瘪,病果挂在树上。【发生条件】 本病主要是气候等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采收前长期低温、干旱天气有利于此病发生。【防治方法】 ①增施有机肥,做好疏花疏果和剪除病枝工作。②在幼果迅速膨大期,进行根外追肥,喷水或施用叶面水分蒸发抑制剂,如ABION-207500倍液。③实行果实套袋。枇杷皱果病【症状】 早期侵染并潜伏于果实内,当果实成熟时才开始显现症状。果面初生暗褐色圆形小斑点,病斑扩大后内部组织腐烂,并发出酒味,病部发生许多朱红色小点,严重时全果腐烂。【病原】 无性阶段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属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果实上,特别是在迟熟及留在树上的病果上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合时,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温暖多湿的季节发病严重。采后贮运和销售过程继续为害。杨桃炭疽病杨桃炭疽病后期症状【防治方法】 ①冬季彻底清园。采果后清除遗留在树上的病果和小果以及落地果,集中深埋,减少翌年侵染源。②采果时注意不使果实受伤,防止病菌侵入。③严重发病果园,在小果期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等量式波尔多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等。【症状】 叶片受害,先出现黄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5mm的红褐色病斑。叶缘的病斑多呈半圆形,赤色,周缘有不明显黄色晕圈。有时病斑呈赤色或紫褐色,边缘赤色,斑外有黄圈,最后灰白色,病斑坏死干枯、脱落,形成穿孔。叶上病斑多时,叶片变黄脱落。杨桃赤斑病【病原】 Cercosppora averrhoae Petch,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发生规律】 病叶越冬的菌丝体为初侵染源。翌年4月,温湿度适合时,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引起初侵染,以后病斑又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多湿的梅雨季节为发病盛期。土壤排水不良、管理不善的果园发病较重。【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雨季及时排除果园积水可减轻为害。冬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烂果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源。②3月新梢抽生期开始喷药,隔15d再喷1次,连喷2~3次。药剂可选用铜剂,如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等量式波尔多液,也可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25%施保克乳油2000倍液等。【症状】 主要为害果园地势平坦、水位比较高的杨桃老龄树枝干,使表皮与木质腐朽。然后长出不同形状的病原子实体,使树势衰弱,叶片发黄早落,严重时全株枯死。【病原】 担子菌亚门、木耳科等真菌。杨桃木腐病 (长出子实体)【发生规律】 地势平坦、水位比较高的老龄果园,树势较弱、雨季时间较长,容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 ①挖深排水沟,雨季及时排除果园积水。②树干与主枝每年冬季要涂白,涂白剂用石灰水加硫黄合剂。③种植太密的果园要及时修剪或间伐,保持通风透光。【症状】 叶片受害,从叶片中央或叶缘开始发病,会生成圆形或半圆形灰白色病斑,有的合并成不规则形斑,大小 2~12mm,边缘水渍状,病健分界明显。叶腐,自叶尖或叶缘处开始发病,褐色腐烂,病部扩展快,病健分界不明显。叶柄受害,变褐,易产生离层,导致叶片早落,形成秃枝。枝梢受害,产生褐色凹陷近椭圆形病斑。果实受害初呈水渍状褐色小点,后为褐色病斑,潮湿时表面溢出粉红色黏质物 (分生孢子),病斑继续发展,致使果实腐烂或干缩成僵果。杨桃木腐病 (长出子实体与苔藓)【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果及带病枝梢上越冬,翌春温湿适合时,新产生的分生孢子,随风雨或昆虫传播为害。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容易发病,果园排水差,偏施氮肥,枝叶密蔽,阴雨连绵,发病较重。5—7月为发病盛期。【防治方法】 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方法。黄皮炭疽病为害叶片状【症状】 幼芽、幼叶受害,变褐坏死、腐烂,潮湿时表面生大量白霉和橙红色黏孢团。顶端嫩梢受害呈黑褐色至黑色,病部干枯收缩,呈烟头状。叶片受害,叶尖、叶缘褐腐,有的扩展到叶的大部或全部,病健分界处呈深褐色波纹。枝受害,病斑褐色梭形,四周隆起,中央下凹,病斑表面木栓化,粗糙不平。果受害,病斑圆形、褐色水渍状,潮湿时生大量白霉。【病原】 Fusarium lateritium,是黄及砖红镰孢长孢变种,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在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土壤湿润易发病,土壤带菌率高发病重。4—8月为发病盛期,春梢发病重于秋梢。黄皮梢腐病症状黄皮梢腐病枝梢症状【防治方法】 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方法。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见第一章第一节柑橘疮痂病。橄榄肿瘤病在福建称树瘿病。黄皮梢腐病果腐症状黄皮疮痴病【症状】 多在主干与主枝上发病,初期病部有小突起,以后患部逐渐增大,形成肿瘤,表面粗糙龟裂,严重时树势衰退,枝叶稀疏,产量低。【病原】 病原不详。【发生规律】 砧穗亲和力差的树发病严重。【防治方法】 ①种植砧穗亲和力好的种苗,耕作时尽量保护好树干,避免造成伤口,减少病菌入侵机会。②主干或主枝发现受感染,要及时刮除病部,然后涂药。药剂可用100倍液氧氯化铜浆,或用75%百菌清加50%瑞毒霉 (1∶1) 50~100倍液等。每隔15~20d涂1次,连涂3次。③加强对处理后的病树的肥水管理,做好松土培肥及根外追肥工作,使树势逐渐恢复。橄榄流胶病橄榄肿瘤病【症状】 幼果受害,一般干枯脱落或干果挂在树上。成熟果实被害,果面上出现圆形或近圆形,中央凹陷,呈褐色至暗褐色病斑,其上生粉红色至橘红色小点。新梢嫩叶受害,叶尖、叶缘焦枯脱落,严重枝梢变褐枯死,病部生黑色小点 (分生孢子器)。番石榴炭疽病【病原】有性阶段为 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et Schrenk,属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的围小丛壳真菌。无性阶段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属半知菌亚门,盘长孢状刺盘孢真菌。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柑橘炭疽病。【症状】 成熟果实最易感病,多从两端开始发病,病斑圆形淡褐色,后期暗褐色至黑色,最终整个果实黑腐,病部长出许多小黑点 (分生孢子器)。番石榴炭疽病后期症状番石榴焦腐病【病原】 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Diplodia natalensis Pole-Evans ( Physalospora rhodina Berk.et Curt.),称可可毛色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球色单隔孢属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果组织内和病枯枝上越冬,翌年春温湿度适合时,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高温多雨、靠近地面的果容易发生。【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剪除病枝,清除地面病果,集中烧毁。②发病初期及时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症状】 果实受害,果实表面生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后期果面出现凹陷,表面密生小黑点,随着病斑扩大和增多,终致全果腐烂。【病原】 Phoma psidii Ahmad,属半知菌亚门,茎点霉属真菌。番石榴褐腐病【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生分孢子器在病果组织上越冬,翌春温湿度适合时,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为害。高温多雨、排水不良的环境下容易发病,近成熟果实发病较重。【防治方法】 参考番石榴焦腐病的防治。【症状】 叶片受害生不规则形病斑,褐色、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隆起,深褐色,与叶健部分界明显,病部中央生黑色小点 (分生孢子器)。番石榴灰斑病【病原】 Pestalotiopsis disseminatum (Thuem.) Stey.(=Pestalotia disseminatum Thuem.),称拟盘多毛孢,属半知菌亚门,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或菌丝体在病部组织中或随病残体进入土中越冬,翌春温湿度适合时,越冬后的分生孢子或新产生的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引起初侵染,以后逐步蔓延。气温25~28℃,相对湿度80%~85%或遇雨易发病。【防治方法】 ①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抗病力。雨季及时排除果园积水可减轻为害。冬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和烂果,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源。②适时喷药防护。药剂可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症状】 叶片受害,初生圆形病斑,中央白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大小2~4mm。病斑多时,常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上现黑色小点 (分生孢子器),后期病斑脱落穿孔,严重时穿孔斑密布,叶片呈破烂状。番木瓜白星病【病原】 Phyllosticta caricaepapayae Allesch,称番木瓜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叶点霉属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暖多雨的天气有利发病,幼株较成株叶片易发病,偏施氮肥或肥料不足、生长势差的植株易发病。【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及早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硫黄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70%硫菌灵 (1∶1) 10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番木瓜白星病【症状】 发病初期,在茎、叶脉及嫩叶的支脉间出现水渍斑,随后在嫩叶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状。嫩茎及叶柄水渍状斑,逐渐合并成水渍状条纹,新长出的叶也成花叶。感病果实表皮上也出现水渍状圆斑,几个圆斑可联合成不规则形。为害严重时,病株结小果,品质差。病株1~3年内死亡。【病原】 Papaya ringspot virus (PRSV),称番木瓜环斑病毒,马铃薯Y病毒属。【发生规律】 自然传播媒介为桃蚜和棉蚜,且传播率非常高。摩擦非常容易传毒,田间病株叶片与健株叶片进行接触摩擦,便可传染。温暖干燥年份有利于蚜虫的发育和迁飞,该病发生严重。番木瓜环斑病病株症状番木瓜环斑病果实症状【防治方法】 ①选择种植耐病品种。现有栽培品种中,穗中红48、蜜红3号和6号具较高的耐病性。②改变耕作方式。改秋植为春植,当年收果,当年砍伐,以保产量。③及时挖除病株。发现病株应立即挖除,并用生石灰消毒。④消灭病源,适当隔离。老果园在种植前应清除病株,新果园距离老果园2000 m以上。避免与瓜类蔬菜间作,应远离瓜类蔬菜种植。⑤嫩芽、嫩叶期以及蚜虫迁飞高峰期,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应及时防治蚜虫,并注意清除果园周围蚜虫喜欢栖息的杂草。药剂可用:10%的吡虫啉 1500~2000倍液与病毒必克、病毒宁、菌克毒克等混用。番木瓜环斑病番木瓜环斑病【症状】 叶片变小,叶柄缩短,幼叶叶尖变褐枯死,叶片可卷曲、脱落,雌花可变雄花,花常枯死。染病果实很小时就大量脱落。留下的果实在幼果期乃至成熟初期均有乳汁流出的症状,且多在果实向阳面流出,流出汁液后果皮会慢慢溃烂、变软,溃烂部分会变褐色,没有溃烂的果实会有瘤状突起,凹凸不平。严重的病果种子退化败育,幼嫩白色种子变成褐色坏死。番木瓜瘤肿病【发病原因】 主要由土壤缺硼引起,属生理性病害。【防治方法】 可进行土壤施硼或根处施硼,选用硼酸或硼砂。在植株旁挖一小穴,每穴施2~5g硼砂,或施3g硼酸,施1~2次。根外施硼可喷0.2%硼酸水,每隔1 周喷1 次,共喷2~3次。施放硼砂或硼酸应在番木瓜植株现蕾时完成。【症状】 果实受害,一般从蒂部开始发病,初为水渍状小圆点,后扩大为褐色圆斑,后期果实腐烂,果实外部木栓化变成黑褐色,然后落果,或变成僵果挂在树上。叶片受害,导致变褐,腐烂落叶。枝梢受害,变褐干枯,呈典型的梢枯状。幼苗受害似青枯病。番荔枝黑腐病【病原】 无性阶段为Botryodiplodia theothromae Pat.,称可可球二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为 Botryosphaeria rhodina (Cke.) Arx,称柑橘葡萄座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翌春温湿度适合时,越冬后的分生孢子或新产生的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引起初侵染,以后逐步蔓延。喜高温高湿,菌丝最适温度32℃。土壤排水不良、管理不善的果园发病较重。【防治方法】 ①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抗病力。雨季及时排除果园积水可减轻为害。冬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烂果,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源。②一般在新梢抽生期或谢花坐果期喷药保护,隔15d喷1次,连喷2~3次。药剂可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等量式波尔多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等。【症状】 叶片受害,初期在叶面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呈浅红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褐色,直径4~8mm。后期在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是病菌的子囊果。当叶片上有较多病斑时,病叶即干枯脱落。受害严重时全树叶片落光,仅剩秃枝,直接影响树势、产量和品质。杨梅褐斑病叶片症状【病原】 Mycosphacrcalla myricac Saw,属子囊菌亚门,座囊菌科的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子囊果在落叶或树上的病叶中越冬,翌年4月底至5月初,子囊果内的子囊孢子成熟,下雨后释放出来的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8月下旬出现新病斑,9—10月病情加剧,并开始大量落叶。该病一年发生1次,病菌在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无性孢子,但在P DA 培养基上很容易产生。土壤瘠薄,树势衰弱,5—6 月阴雨天多,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防治方法】 ①新种植杨梅,尽量选择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山地。种后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春季剪除枯枝,扫除落叶,减少病害传染源。②5 月下旬,果实采后喷 1 次0.5%的波尔多液,隔15d 喷1 次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症状】 有两种类型:①急性青枯型。病树初期症状不甚明显,仅在树体枯死前两个月有所表现。主要是叶色褪绿、失去光泽,树冠基部部分叶片变褐脱落。如遇高温天气,树冠顶部部分枝梢出现失水萎蔫,但次日清晨又能恢复。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采果后,如气温剧升,常会引发树体急速枯死。枯死的病树叶色淡绿,并陆续变红褐色脱落,地下部根系及根颈变深褐腐烂。翌年不能萌芽生长,1~2年全株枯死。②慢性衰亡型。发病初期,树冠春梢抽生正常,而秋梢很少抽生或不抽生,地下部根系须根较少,逐渐变褐腐烂。后期病情加剧,叶片变小,树冠下部叶大量脱落。在高温干旱季节的中午,树冠顶部枝梢呈萎蔫状,最后叶片逐渐变红褐色而干枯脱落,枝梢枯死,3~4年全株枯死。【病原】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Moug.) Ces.et De Not.,属座囊菌目,葡萄座腔菌真菌。无性阶段Dothiorella sp.,属球壳孢目,小穴壳菌真菌。【发生规律】 该病先从杨梅根群的须根上发生,后向侧根、根颈及主干扩展蔓延。在病根的横断面上可见两个褐色坏死环,即为根的形成层和木质部维管束变褐坏死的环,最后导致树体衰败直至枯死。其中急性青枯型主要发生在10~20年生的盛果树上,占枯死树的70%左右。慢性衰亡型主要发生在衰老树上,从出现病症到全树枯死,需3~4年。据调查,该病的发生与栽培管理无相关性,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杨梅树也同样患病死亡。整株枯死根颈部腐烂根腐烂【防治方法】 ①增施有机肥与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通透性。遇到干旱灌水,雨季排水,防止积水。②及时挖除病株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挖除后的植穴,撒上生石灰。③初发病株,挖出侧根,剪去烂根,刮除根部病部,然后选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每株0.25~0.5kg加生根粉拌土撒施,同时树冠多次喷射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杀菌剂加叶面肥,促进病株恢复,但重病树无效。【症状】 果实受害,先在果实表面产生稍凹陷的红色小点,然后病斑逐渐扩大呈褐色,果面出现小黑点 (分生孢子盘)。潮湿时表面溢出粉红色黏质物 (分生孢子)。病情严重时多数病斑融合成大斑,有的破裂。枝条染病产生褐色凹陷斑、叶片染病产生黄褐色干枯小病斑,后扩大为大斑,病部也会生黑色小粒点。【病原】 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et Schrenk,称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莲雾染病叶片脱落后,在枯叶上产生有性态,遇水喷出子囊孢子,侵染莲雾叶片、枝条或果实,台湾南部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发病较少,4—6月进入雨季,梅雨多,有利于病菌传播蔓延,发病较重。【防治方法】 参考橘炭疽病防治方法。莲雾炭疽病为害果实症状【症状】 果实受害,先在果实表面产生淡褐色稍凹陷的病斑,后期果面出现小黑点 (分生孢子盘)。潮湿时表面溢出粉红色黏质物 (分生孢子),病斑继续发展,致使果实腐烂。叶片受害,叶表面初现近圆形褐斑,病斑扩大连成不规则大斑,后期病部生小黑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原】 无性阶段为 Colletotrichun gloeosporioides Penz.,称盘长孢状刺盘孢菌。属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与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壤中越冬,翌春温湿度适合时,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暖多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病,果园排水差,偏施氮肥,枝叶密蔽,阴雨连绵,发病较重。【防治方法】 参考柑橘炭疽病。青枣炭疽病为害果实状【症状】 叶片受害,初期正、反两面均可出现少量白色粉状物,然后白粉逐渐增多,严重时叶片失绿,形成淡黄褐色不规则病斑,后期白粉层颜色变为淡黄色,叶片呈黄褐色,易脱落。嫩枝受害时,严重时白色粉状物布满整个枝条,嫩枝呈黄褐色皱缩、枯死。幼果受害,果面初期出现少量白色粉状物,严重时白色粉状物布满全果,后期小果皱缩,变黄褐色而脱落。成果被害,多出现褐色病斑,果面粗糙,大大降低商品价值。【病原】 无性阶段为Oidiun sp.,为粉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青枣白粉病为害枝叶症状青枣白粉病为害叶片症状【发生规律】 果园潮湿、通风不良、树冠郁蔽的植株,发病重。台湾青枣品种群中,高朗1号、世纪枣、黄冠等抗病性强,碧云种易感白粉病。【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采果后,对果树进行重修剪,将发病的枝条全部剪除并集中烧毁,保持果园通风透光,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发病初期,及时喷药,控制病害的扩展和蔓延。药剂可选用:20%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胶体硫悬浮剂250倍液、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等。青枣白粉病为害幼果症状【症状】 果实受害,初期在果实表面上产生浅褐色至褐色水渍状病斑,后病斑迅速扩展,呈湿腐状,直至全果腐烂,条件适宜时在病部表面可见灰色毛绒状霉层,即为病原菌子实体。火龙果桃吉尔霉果腐病幼果症状【病原】 桃吉尔霉 Gilbertella persicaria (Eddy) Hesseltine,称桃吉尔霉,属接合菌亚门,吉尔霉属真菌。【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适温25~35℃,高温多雨利于病害发生流行。【防治方法】 参考溃疡病的防治。【症状】 茎干受害,初期在茎干表皮形成中央褐色、外围蜡黄色革质状的疮痂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斑中央褐色部分结痂状翘起或脱落,病斑上可见黑色小点 (病原菌子实体),发病重时病斑连成片,并产生黑色霉状物,形成黑斑。火龙果黑斑病初期症状【病原】 Alternaria sp.,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真菌。【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病菌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高温多雨有利发病。火龙果黑斑病后期症状【防治方法】 参考溃疡病的防治。【病原】 Fusarium semitectum,称半裸镰孢; F. oxysporum,称尖镰孢; F. moniliforme,称串珠镰孢。属半知菌亚门,镰孢属真菌。【症状】 茎部受害,茎组织变褐软化,严重时组织溃烂,病斑处凹陷,茎脊常见缺刻状病症,有时仅剩中央维管束组织。【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厚垣孢子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病菌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高温多雨有利发病。【防治方法】 参考溃疡病的防治。【症状】 茎部受害,初期在棱茎表面或茎脊上形成灰褐色结痂状病斑,后期病斑中央呈灰白色,上生许多黑色小粒点 (病原菌子实体),也可造成茎干缺刻状或仅剩中央维管束组织。【病原】 Phomopsis sp.,称拟茎点霉属真菌; Septogloeum sp.,称黏隔孢属真菌。 Ascochyta sp.,称壳二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Epicoccum nigrum,称黑附球菌,属半知菌亚门,附球菌属真菌。 Botryosphaerla sp.,称葡萄座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厚垣孢子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病菌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高温多雨有利发病。【防治方法】 参考溃疡病的防治。火龙果茎斑病后期症状【症状】 叶片受害,先从叶尖、叶缘开始发病,病斑为半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至暗褐色坏死。果实受害,初呈褐色小斑,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导致果实变褐腐烂,后期在病部上长有许多小黑点 (病菌的子实体)。【病原】有性阶段为 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et Schrenk,称围小丛壳菌,属子囊菌亚门。无性世代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称盘长孢状刺盘孢菌,属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枝、病叶及病果上越冬。翌年越冬的病菌作为初次侵染来源,侵染嫩叶及幼果,病菌侵入后在幼果内潜伏,待果实成熟时便开始发病。一般果园田间管理不善、树势弱,病害都会较为严重。木菠萝炭疽病病果症状【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加强管理,收果后,应进行松土,增施有机肥料,尽量剪除树上的病枝叶及病果。②化学防治:花期及幼果期要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 (苯醚甲环唑) 1000倍液、40%灭病威胶悬剂5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症状】 叶片受害,自叶缘开始,发生褐色、水渍状病斑。花受害,呈花腐。幼果受害,出现褐色、水渍状、果软腐,并长出灰色毛绒霉状物,挂在树上或脱落。木菠萝小果灰霉病症状【病原】 Botrytis cinerea Pers,称灰葡萄孢菌,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开花结果时,随气流传播,侵入寄主组织为害。开花期、幼果期遇多雨、低温、高湿容易发病。【防治方法】 ①田间病残体及时清除,集中烧毁。②花期及幼果期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凯泽 (啶酰菌胺) 水分散粒剂1200~15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症状】 为生理性病害。果实在接近成熟时常产生裂果,多表现为纵向开裂,少数为横向开裂。裂开的果肉初呈黄白色,稍后果肉会长出黑色霉状物而变黑甚至腐烂。木菠萝裂果症状【发病条件】 6—8月果熟期,久旱遇雨或久雨骤晴,温度和湿度剧烈变化,容易诱发裂果。【预防方法】 久旱时注意喷水和喷叶面肥。雨季注意排水,防止受涝和积水。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症状】 叶片受害,初期病叶面上出现黄色褪绿斑,以后逐渐变成黄褐色或褐色坏死斑,病斑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遇潮湿天气病斑上长出黑绒球状霉丛;叶背面病斑的霉层较稀疏,以后小病斑联合成大病斑,整叶枯萎,脱落。枝蔓受害,病部表皮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水渍状的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或肿胀,后纵裂呈溃疡状病斑,病部表皮或坏死组织产猕猴桃黑斑病为害状生黑色小粒点或灰色绒霉层。果实受害初为灰色绒毛状小霉斑,逐渐扩大,绒霉层脱落,形成0.2~1.0cm 的近圆形凹陷病斑,刮去表皮可见果肉呈褐色至紫褐色坏死,形成锥状硬块。果实后熟期间果肉最早变软发酸,不堪食用。【病原】 有性阶段为称小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Pseudocercospora actinidiae Deighton,称假尾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有性子实体在枝蔓病部和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在枝蔓病部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然后再行侵染。远距离靠带病苗木传播,近距离借气流传播。阴蔽潮湿、通风透光条件差的果园发病严重。【防治方法】 ①冬季彻底清园,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剪除病枝,消除病源。②春季萌芽前喷布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③花芽膨大至终花期进行第一次喷药,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以后每隔15~20d喷1次,连续喷药4~5次,基本可控制此病害发生。【症状】 猕猴桃果实熟腐病又称腐烂病,在收获的果实一侧出现类似大拇指压痕斑,微微凹陷,褐色,酒窝状,直径大约5mm,其表皮并不破,剥开皮层显出微淡黄色的果肉,病斑边缘呈暗绿色或水渍状,中间常有乳白色的锥形腐烂,数天内可扩展至果肉中间乃至整个果实腐烂。猕猴桃果实熟腐病为害状【病原】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Moug.) Ces.et De Not.,称葡萄座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囊腔越冬。翌春气温回升后,新产生的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害花或幼果,在果内潜伏,直至果实后熟期才呈现症状。土壤排水不良、肥水不足、氮肥过多、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较重。【防治方法】 ①修剪的枝条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②幼果套袋:谢花后1周开始幼果套袋,避免侵染。③从谢花后两周至果实膨大期,15d喷1次药。药剂可选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等量式波尔多液等。【症状】 叶片受害,病斑多从叶片中部或叶缘开始发生,圆形或近圆形,病健交界不明显,灰褐色,具轮纹,上生灰色霉状物,病斑较大,常为1~3cm,春季发生较普遍。猕猴桃灰纹病为害叶片【病原】 Clacbsporium oxysporum Berk et Crut.,称芽枝霉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病残组织内越冬,翌年3—4月产生分生孢子,依靠风雨传播,飞溅于叶面,在露滴中萌发,从气孔侵入为害,进而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复侵染,直至越冬。【防治方法】 清除病叶,减少初侵染源。生长期喷洒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症状】 根部受害,初期在根颈部出现暗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后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病部皮层和木质部逐渐腐烂,有酒糟气味,菌丝大量发生后经8~9d 形成菌核,似油菜籽大小,淡黄色。根系逐渐变黑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脱落,树体萎蔫死亡。【病原】 Armillariella mellea (Vahl ex Fr.) Karst,属担子菌纲,密环菌属真菌。猕猴桃根腐病症状【发生规律】 病菌卵孢子在根部病组织皮层内越冬或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近距离传播,靠病残体接触,或随耕作和地下昆虫传播。远距离传播,靠带病苗木。翌春气温回升,遇雨开始发病,气温达25℃时,进入发病高峰期。高温高湿季节,果园积水,施肥距主根较近或施肥量大,翻地时造成大的根系损伤,栽植过深,土壤板结,挂果量大,土壤养分不足,栽植时苗木带菌,这些情况都容易引发根腐病。【防治方法】 ①雨季及时排水、及时中耕除草,避免肥害和大的根系损伤,促进根系生长。②药物防治:成株发病,在早春和夏末进行扒土晾根,刮治病部或截除病根,然后用30%DT(琥胶肥酸铜) 悬浮剂100倍液、70%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40%的多菌灵悬浮剂500 倍液灌根,药用量0.3~0.5kg/株。并喷施叶面肥。受害严重的病株,及时挖除。【症状】 主要为害根系,受害嫩根上产生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念珠状的根瘤,数个愈合成根结团。根瘤初期白色,后变为浅褐色,再变为深褐色,最后变成黑褐色。受根结线虫为害的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长势不旺,叶发黄,提早落叶,结果少,果小品质差。重病树常突然萎蔫枯死。【病原】 Meloidogyne javanica、 Meloidogyne incognita,本病属垫刃目,垫刃亚目,根结科,根结线虫属。由爪哇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组成的混合种群,但以爪哇根结线虫为优势种。猕猴桃线虫病症状【发生规律】 以成虫、幼虫和卵在土壤中或受害根部越冬。远距离传播,靠带病苗木。带病土壤和病根,是主要初侵染来源。翌年借雨水传播,以二龄幼虫侵染新根辗转为害。雌成虫产卵于体末端胶质囊内或土壤中,卵经一段时间孵化为幼虫。适温 (20~25℃)、有一定湿度,利于幼虫侵入根部和繁殖。沙质土壤发病较重。【防治方法】 ①引进种苗应严格检疫。定植地及苗圃地避免原来种过猕猴桃、葡萄、番茄的地块,最好采用水旱轮作地作苗圃地和定植地。要重视植株的整形修剪,合理密植,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一经发现病苗及重病树要挖出烧毁。②药剂防治:患病轻的种苗可先剪去发病的根,然后将根部浸泡在0.5%阿维菌素溶液中1h。对有根结线虫的园地定植前每667m2用10%噻唑膦颗粒剂3~5kg,进行沟施,然后翻入土中。猕猴桃园中发现轻病株可在病树冠下5~10cm的土层撒施10%噻唑膦颗粒剂 (每 667m2撒入 3~5kg),施药后浇水,也有防治效果。【症状】 叶片受害,背面初生黄白色至黄褐色小疱斑,后疱斑表皮破裂,散出锈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堆和夏孢子。严重时病斑融合呈块斑,造成叶片卷缩、焦枯或脱落。无花果锈病叶面症状无花果锈病叶背症状【病原】 Phakopsora fici-erectae Ito et Otani,称天仙果层锈菌,属担子菌亚门,层锈菌属真菌; Uredo sawadae Ito,属担子菌亚门,夏孢锈菌属真菌。无花果锈病叶背后期症状【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和夏孢子堆在病部越冬,夏孢子借气流传播。7—8月条件适宜时开始侵染,主要发生在8—9月。降雨日多、降水量大,以及偏施氮肥的植株发病重。【防治方法】 ①修剪过密枝条,以利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冬季注意清除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②发病初期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等。【症状】 初期出现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稍凹陷,中间转为灰褐色。病健分界清楚。【病原】 Gloeosporium sp.,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中越冬。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次侵染与再次侵染。温暖潮湿的天气或通透性差的果园容易发病。无花果炭疽病病果【防治方法】 参考木菠萝炭疽病的防治。【症状】 果实受害,初期果面出现油渍状小斑,后逐渐扩展为淡褐色圆斑,边缘水渍状,后期病斑色泽转深,其上长出黑色小点 (分生孢子器)。叶片受害,症状与果实相似。【病原】 Phomopsis passiflorae Lue et Chi,属半知菌亚门,拟茎点霉属真菌。【发生规律】 以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翌春散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入果实、叶片为害。【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园,扫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②化学防治。生长季节和开花2/3时开始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900~10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等。西番莲褐斑病病叶初期症状西番莲褐斑病病果初期症状【症状】 叶片受害,表现皱缩、畸形、花叶,有鲜艳的黄色斑驳。果实受害,果面有圆形环斑,外果皮变厚、变硬、木质化、畸形。全株生长不良,结实率明显下降。【病原】 Passion fruit virus (PFV),称西番莲病毒。【发生规律】 蚜虫及嫁接等方式传毒。【防治方法】 ①严格检疫,发现病苗及时烧毁。②培育和种植无病苗。③及时防治蚜虫。西番莲病毒病初期症状西番莲病毒病皱缩畸形症状【症状】 幼果被害,果面呈暗褐色,发育停滞,萎缩硬化。稍大的果实发病,初生淡褐色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病斑上有橘红色的小粒点(分生孢子盘) 长出。被害的幼果,除少数干缩成为僵果,留在枝上不落外,大多数都在5 月间脱落。果实将近成熟时染病,开始在果面产生淡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褐色病斑,显著凹陷,其上散生橘红色小粒点,并有明显的同心环状皱纹。最后病果软化腐败,多数脱落。叶片受害,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的病斑,病、健分界明显,后病斑中部有橘红色至黑色的小粒点长出。桃果实炭疽病【病原】 无性世代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s Penz.,异名Gloeosporium laeticolor Berk,称盘长孢状刺盘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梢组织内越冬,也可以在树上的僵果中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为害幼果及新梢,为初次侵染。以后于新生的病斑上产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雨水是传病的主要媒介。桃树开花期及幼果期低温多雨,有利于发病。果实成熟期,则以温暖、多云、多雾、高湿的环境发病严重。【防治方法】 ①冬季或早春剪除病枝梢及残留在枝条上的僵果,并清除地面落果。适当增施磷、钾肥,促使桃树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②早春桃芽刚膨大尚未展叶,喷洒2次3~4波美度石硫合剂混合0.3%五氯酚钠。落花后7~10d喷1次,连喷4~5次。药剂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世高) 1000~1500倍液、25%阿米西达悬浮剂 (嘧菌酯) 1000~1500倍液等。【症状】 果实受害,最初在果面产生褐色圆形小病斑,如环境适宜,病斑在数日内便可扩及全果,果肉也随之变褐软腐烂,后在病斑表面生出灰褐色绒状霉丛,常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病果腐烂后易脱落,但不少失水后变成僵果,悬挂枝上经久不落。花部受害,自雄蕊及花瓣尖端开始,先发生褐色水渍状斑点,后逐渐延至全花,随即变褐而枯萎。天气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表面丛生灰霉,若天气干燥时则萎垂干枯,残留枝上,长久不脱落。嫩叶受害,自叶缘开始,病部变褐萎垂,最后病叶残留枝上。【病原】 Sclerotinia fructicola (Wint.) Rehm.,称果生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Monilia fructicola P oll.,称果生丛梗孢。【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僵果或枝梢的溃疡部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引起初次侵染。以后于新生的病斑上产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桃树开花期及幼果期如遇低温多雨,果实成熟期逢温暖、多云多雾、高湿度的环境条件,发病严重。前期低温潮湿容易引起花腐,后期温暖多雨、多雾则易引起果腐。桃褐腐病为害果实后期症状【防治方法】 ①消灭越冬菌源。②及时防治害虫:如桃象虫、桃食心虫、桃蛀螟、桃樁象等虫害,减少伤口。③桃树发芽前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落花后10d左右喷布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等。桃黑星病又称疮痂病。【症状】 果实受害,多在肩部产生暗褐色圆形小点,逐渐扩大至2~3mm,后呈黑色痣状斑点,严重时病斑聚合成片。病菌扩展一般仅限于表皮组织。当病部组织坏死时,果实仍继续生长,病斑处常出现龟裂,呈疮痂状,严重时造成落果。枝梢发病,病斑暗绿色,隆起,常发生流胶,病健组织界限明显。叶片受害,开始于叶背,形成不规则多角形灰绿色病斑,以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严重时引起落叶。桃黑星病为害果实症状【病原】 Fusicladiun carpophilum (Thum) Oud.,称嗜果枝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枝梢的病部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形成分生孢子,成为初次侵染来源,经风雨传播,病菌侵染果实时潜育期可达40~70d,侵染新梢和叶片为25~45d。4—6月多雨潮湿发病重。地势低洼潮湿、栽植过密或树冠郁闭利于病害的发生。【防治方法】 ①冬剪,剪除病枝梢,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源。重视夏剪,加强内膛修剪,促进通风透光,降低果园湿度。②药剂防治参见桃褐腐病。【症状】 叶片受害,初现近圆形或不定形的白色霉点,后霉点逐渐扩大,发展为白色粉斑,粉斑可互相连合为斑块,严重时叶片大部分乃至全部为白粉状物所覆盖,恰如叶面被撒上一薄层面粉一般。被害叶片褪黄,甚至干枯脱落。桃白粉病为害叶片桃白粉病为害叶片症状【病原】 Podosphaera tridactyla (Wallr.) de Bary.,属子囊菌亚门,叉丝单囊壳属;另一种Sphaerotheca pannosa var. persicae Woron.,属子囊菌亚门,桃单壳丝菌。两个菌属的无性阶段均为Oidiun spp.,半知菌亚门的粉孢属真菌。【发生规律】 在广东,桃白粉病菌以无性态的分生孢子作为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的接种体,借气流传播侵染致病,完成病害周年循环,病害越冬期也不明显。在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北的桃产区,白粉病初侵染接种体为子囊孢子,再次侵染接种体为分生孢子,以菌丝体和闭囊壳越冬。在这些病区,桃白粉病的病征,前期为粉状物,后期为小黑粒 (闭囊壳)。桃白粉病为害叶果症状【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可选用:50%三唑酮硫悬浮剂1000~1500倍液、7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连喷2~3次。【症状】 新枝受害,以皮孔为中心树皮隆起。出现直径1~4mm的疣状物,其上散生针头状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大枝及树干受害,树皮表面龟裂,粗糙,后瘤皮开裂陆续溢出树脂,透明、柔软状,树脂与空气接触后,由黄白色变成褐色、红褐色至茶褐色硬胶块。病部易被腐生菌侵染,使皮层和木质部变褐腐朽,树势衰弱,叶片变黄,严重时全株枯死。果实受害,由果核内分泌黄色胶质,溢出果面,病部硬化,有时龟裂,严重影响桃果品质和产量。桃侵染性流胶病为害主干症状【病原】 Botryosphaeria ribis Tose Grossenb.et Duggar,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被害枝干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从皮孔、伤口侵入。1年中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在5、6月间和8、9月间。当气温15° C左右时,病部即可渗出胶液,随气温上升,树体流胶点增多。一般直立生长的枝干基部以上部位受害严重,侧生枝干向地表的一面重于向上的部位,枝干分杈处受害亦重;土质瘠薄,肥水不足,负载量大,均可诱发该病。黄桃系统较白桃系统感病。【防治方法】 ①结合冬剪,彻底清除被害枝梢;桃树萌芽前,用抗菌剂402100倍液涂刷病斑,杀灭越冬病菌,减少初侵染源。②加强桃园管理,增强树势。低洼积水地注意开沟排水,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合理修剪,控制树体负载量,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③在桃树生长期喷药,每隔15d 喷1 次,药剂可选用:0.3波美度石硫合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或50%硫黄悬浮剂800倍液等。桃侵染性流胶病为害严重,胶掉落满地桃侵染性流胶病为害主枝症状【症状】 桃非侵染性流胶病又称生理性流胶病。主干和主枝受害,初期病部稍肿胀,早春树液开始流动时,从病部流出半透明黄色树胶,尤其雨后流胶现象更为严重。流出的树胶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褐色,呈胶胨状,干燥后变为红褐色至茶褐色的坚硬胶块。病部易被腐生菌侵染,使皮层和木质部变褐腐烂,严重时枝干或全株枯死。果实受害,果核内分泌黄色胶质,溢出果面,病部硬化,严重时龟裂,不能生长发育,无食用价值。【发生规律】 一般4—10月,雨季特别是长期干旱后骤降暴雨,树龄大的桃树发病严重,幼龄树发病轻。果实流胶与虫害有关,椿象为害是果实流胶的主要原因。沙壤和砾壤土栽培流胶病很少发生,黏壤土和肥沃土栽培流胶病易发生。【防治方法】 ①加强桃园管理,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酸性土壤应适当施用石灰或过磷酸钙,改良土壤。修剪在休眠期进行,减少枝干伤口。②防治桃树上的害虫如介壳虫、蚜虫、天牛等。冬春季树干涂白,预防冻害和日灼伤。③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桃非侵染性流胶病 (雨后流胶)【症状】 叶片受害,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点,逐渐扩大呈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周围呈水渍状黄绿晕环,随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引起大量早期落叶和枝梢枯死。【病原】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pruni (Smith) Dye,异名Xanthomonus pruni (Smith) Dowson.,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桃非侵染性流胶病 (缺硼流胶)桃非侵染性流胶病【发生规律】 病原菌主要在枝梢的溃疡斑内越冬,翌年春随气温上升,从溃疡斑内流出菌液,借风雨和昆虫传播,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引起当年初次发病,一般3月开始发病,10—11月多在被害枝梢上越冬。温度适宜、雨水频繁、多雾季节、土壤瘦瘠、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果园郁闭发病较重。桃细菌性穿孔病为害症状【防治方法】 ①注意开沟排水,达到雨停水干,降低空气湿度。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②适当增加内膛疏枝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使树体生长健壮。③冬季清园修剪,彻底剪除枯枝、病梢,及时清扫落叶、落果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菌源。④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用1∶1∶100倍式波尔多液铲除越冬菌源。发芽后喷10%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幼果期喷代森锌600倍液,或用10%农用硫酸链霉素1000倍液,6月末至7月初喷第1次,15~20d喷1次,共喷2~3次。【症状】 叶片受害,初生圆形、紫色或紫红色小斑,逐步扩大呈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2~6mm,后期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状物,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穿孔的边缘整齐,穿孔多时叶片脱落。新梢、果实染病,症状与叶片相似。桃真菌性穿孔病为害症状【病原】 Clasterosporium carpophihim (Lev.) Aderh,称嗜果刀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Coryneun beyerinckii Oud;另一种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称核果尾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Cercospora cerasella Sacc.。【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翌春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适温25~28℃,低温多雨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防治方法】 ①及时剪除病枝,彻底清除病叶,烧毁或深埋。桃树萌芽前,喷施1次80%五氯酚钠300倍液。如需防治越冬害虫,可加进3~5波美度石硫合剂混合使用。喷药时间桃芽鳞片膨大,但尚未露出绿色细嫩组织时最好。②于早春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干悬粉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1∶ (100~160) (硫酸铜∶石灰粉∶水) 波尔多液等。【症状】 主要为害枝干心材,使木质腐朽。然后长出不同形状的病原子实体,使树势衰弱,叶发黄早落,严重时全株枯死。【病原】 真菌,担子菌亚门层菌纲的几种菌:①伞菌目彩绒革盖菌 Coriolus versicolar Quel,②伞菌目裂褶菌 Schizophyllum commune Fr.,③非裕菌目暗黄层孔菌 Fomes fulvus (Scop.) Gill.,称暗黄层孔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在被害部产生子实体,形成担孢子,借风雨传播,通过锯口或虫伤等伤口侵入。老树、病虫弱树及管理不善的桃园常发病严重。桃木腐病长出子实体【防治方法】 ①加强果园管理,及早铲除病残株烧毁,对衰弱树增施肥料。②伤口涂药保护,伤口可用1%硫酸铜液消毒,再涂波尔多浆或煤焦油等保护。③随时检查,刮除病部子实体,清除腐朽木质,用煤焦油消毒保护,以消石灰与水和成糊状堵塞树洞。【症状】 为害果实和叶片。叶片染病时,先出现橙黄色、稍隆起的近圆形斑点,后病部扩大,病斑颜色变深,出现深红色的小粒点。后期病斑变成红黑色,正面凹陷,背面隆起,上面出现黑色小点。发病严重时,病叶干枯卷曲,引起早期落叶。果实受害,果面产生橙红色圆形病斑,稍凸起,边缘不明显,初为橙红色,后变为红黑色,散生深色小红点。李红点病为害叶片初期症状【防治方法】 在李树开花末期至展叶期,喷施下列药剂:1∶2∶200倍式波尔多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500倍液。从李树谢花至幼果膨大期,连续喷施下列药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0倍液;李红点病为害叶片后期症状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40%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等,间隔10天左右,遇雨要及时补喷,可有效防治李树红点病。【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片、枝干。在落花后即显症,初呈圆形或袋状,后变狭长略弯曲,病果表面平滑,浅黄至红色,失水皱缩后变为灰色、暗褐色至黑色,冬季宿留树枝上或脱落。病果无核,仅能见到未发育好的雏形核。叶片染病,在展叶期变为黄色或红色,叶面肿胀皱缩不平,变脆。枝梢受害,呈灰色,略膨胀,弯曲畸形、组织松软;病枝秋后干枯死亡,发病后期湿度大时,病梢表面长出一层银白色粉状物。第二年在这些枯枝下方长出的新梢易发病。【防治方法】 掌握李树开花发芽前,可喷洒下列药剂:李袋果病为害果实初期症状李袋果病为害果实后期症状3~4波美度石硫合剂;1∶1∶100等量式波尔多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400~500倍液;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以铲除越冬菌源,减轻发病。自李芽开始膨大至露红期,可选用下列药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症状】 主要为害枝干。一年生嫩枝染病,初产生以皮孔为中心的疣状小凸起,渐扩大,形成瘤状凸起物,其上散生针头状小黑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被害枝条表面粗糙变黑,并以瘤为中心逐渐下陷。严重时枝条凋萎枯死。多年生枝干受害产生 “水泡状” 隆起,并有树胶流出。李侵染性流胶病为害枝干初期症状李侵染性流胶病为害枝干后期症状【防治方法】 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改良土壤,盐碱地要注意降盐排盐,合理修剪,减少枝干伤口。预防病虫伤口。药剂防治可参考桃树侵染性流胶病。【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亦为害枝梢和叶片。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暗绿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至果实近成熟期,病斑呈暗紫或黑色,略凹陷。发病严重时,病斑密集,聚合连片,随着果实的膨大,果实龟裂。新梢和枝条被害后,呈现长圆形、浅褐色病斑,继后变为暗褐色,并进一步扩大,病部隆起,常发生流胶。病健组织界限明显。叶片受害,在叶背出现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灰绿色病斑,后转色暗或紫红色,最后病部干枯脱落而形成穿孔,发病严重时可引起落叶。李疮痂病为害果实症状【防治方法】 早春发芽前将流胶部位病组织刮除,然后涂抹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80%的五氯酚钠原粉200~300倍液,或用1∶1∶100等量式波尔多液,铲除病原菌。李树腐烂病为害枝条症状生长期于4月中旬至7月上旬,每隔20天用刀纵、横划病部,深达木质部,然后用毛笔蘸药液涂于病部。可用下列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50倍液;1.5%多抗霉素水剂100倍液处理。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见本节桃真菌性穿孔病。梅真菌性穿孔病【症状】 叶片受害,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有2~3圈红褐色轮纹,中间灰白色,后期病斑出现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梅轮纹病为害叶片症状【病原】 Pestalotiopsis adusta (Ell.et Ev.) Stey.,称茶褐斑拟盘多毛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叶上病斑组织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防治方法】 参考桃炭疽病。【症状】 果实受害,初期果面出现深褐至黑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深色凹陷病斑,病斑中部密生灰色至黑色隆起小点,略呈同心轮纹状排列,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潮湿时涌出粉红色黏质分生孢子团。病菌深入扩展,果肉形成黑硬结块,一个病果常发生1~2个病斑,多者达10多个。新梢受害,发生黑色小圆斑,病斑渐扩大,呈长椭圆形,褐色,凹陷,纵裂,长10~20mm,并产生黑色小点。病部木质腐朽,易折断。叶片受害,先自叶脉、叶柄变黄,后变黑,叶片病斑呈不规则形。【病原】 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et Schrenk,称围小丛壳菌,属子囊菌门真菌。柿炭疽病为害果实症状【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梢病斑组织中越冬,也可在叶痕、冬芽、病果中越冬。翌年初夏,越冬病菌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侵害新梢和果实。病菌从伤口侵入其潜育期为3~6d,穿过表皮直接侵入其潜育期为6~10d。在北方柿区,枝梢在6月上旬开始发病,到雨季进入发病盛期,后期继续侵害秋梢。果实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开始落果。多雨年份发病严重。【防治方法】 ①清除侵染源发芽前剪除病枝,烧毁或掩埋。②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1∶5∶ (400~600) 的波尔多液、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世高) 1000~1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2%噻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症状】 叶片受害,初期在正面出现黄绿色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较模糊,斑内叶脉变黑色,随病斑的扩展,颜色逐渐加深,呈浅黑色,以后中部颜色褪为浅褐色。由于病斑扩展受到叶脉的限制,形状变为多角形,其上密生黑色绒状小粒点,病斑背面开始呈淡黄色,后颜色逐渐加深,最后成为褐色或黑褐色,亦有黑色边缘,但不及正面明显,黑色小粒点也较正面稀少。柿蒂染病,由蒂的四角开始向内扩展,形状不定,病斑两面都产生黑色绒状小粒点。【病原】 Cercospora kaki Ellis et Everh,称柿尾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角斑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蒂及病叶中越冬,挂在树上的病蒂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和传播中心,一般5—8月雨日多,雨量大,降雨早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和侵入,发病早而重,越靠近君迁子的柿树发病越重。柿角斑病为害叶面与叶背症状【防治方法】 ①清园时清除挂在树上的病柿蒂,减少病菌来源。②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降低果园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繁殖的条件。③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落花后20~30d,喷2~3 次药预防。药剂可选用1∶1∶100 的波尔多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柿角斑病为害叶面症状柿角斑病为害叶片后期症状【症状】 叶片受害,初期产生圆形小斑点,正面浅褐色,无明显边缘,以后病斑渐变为深褐色,中心色浅,外围有黑色边缘,在病叶变红的过程中,病斑周围出现黄绿色晕环,后期在病斑背面出现黑色小粒点。发病严重时,病叶在5~7d内即可变红脱落,仅留柿果,接着柿果也变红、变软、脱落。柿蒂上的病斑圆形,褐色,出现时间晚于叶片,病斑一般也较小。柿圆斑病为害叶片症状【病原】 Mycosphaerella nawae Hiura et Lkata,称柿叶球腔菌,属子囊菌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未成熟的子囊果在病叶上越冬,此病无再侵染现象,一般来说,上一年病叶多,当年6—8月雨水多时,树势衰弱,发病较重。【防治方法】 参考柿角斑病的防治。【症状】 叶片受害,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产生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黄白色病斑,病斑沿叶脉扩展,产生黑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整个叶背面,甚至叶正面布满黑霉,叶片枯黄,早期脱落。果实受害,初期出现淡黄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点,后病斑木栓化,坚硬、凹陷并龟裂。果实成长期,则在果面生大小不等的圆形黑色病疤,病斑硬化,表面粗糙,开裂,果实不畸形。成熟果实受害,果面形成淡黄绿色病斑,稍凹陷,病斑上产生稀疏的霉层。【病原】 Venturia nashicola Ttanaka et Yarnamoto,称纳雪黑星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的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腋芽的鳞片内,或枝梢病部,或以未成熟的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季一般在新梢基部最先发病,病梢是重要的侵染中心。病梢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到附近的叶、果上,病菌也有可能通过气流传播。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萌发后可直接侵入。病菌最适温度11~20℃。以后病叶和病果上又能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陆续造成再次侵染。由于气候条件不同,梨黑星病在各地发生的时期也不一样。地势低洼、树冠茂密、通风不良、湿度较大的梨园,以及树势衰弱的梨树,都易发生黑星病。梨黑星病为害果实状【防治方法】 ①秋末冬初清扫落叶和落果,早春梨树发芽前结合修剪清除病梢、叶片及果实,集中烧毁,减少病菌侵染源。加强果园管理,合理施肥,合理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②幼叶幼果期、果实加速生长、接近成熟的果实,易感染黑星病,必须在发病初期抓紧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40%氟硅唑(福星) 乳油4000~5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 (世高) 水分散颗粒剂2000~25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症状】 叶片受害,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直径0.5~1.5mm,后出现轮纹,病部变灰白色,并出现黑色小点,叶片上发生多个病斑时,病叶往往干枯脱落。果实受害,多在近成熟期和贮藏期,初以皮孔为中心形成褐色水渍状斑,渐扩大,呈暗红褐色至浅褐色,具清晰的同心轮纹,病果很快腐烂,发出酸臭味,并渗出茶色黏液。有的病果渐失水成为黑色僵果,表面布满黑色粒点。梨轮纹病为害叶面梨轮纹病为害叶背梨轮纹病为害果实【病原】 有性阶段为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de Not,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Macrophoma kawatsukai Hara,称轮纹大莲点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于枝干病斑中越冬。分生孢子翌年2月底在越冬的分生孢子器内形成,借雨水传播。轮纹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温暖、多雨发病重。【防治方法】 ①秋冬季清园,清除落叶、落果,剪除病梢,集中烧毁。②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③生长期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克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3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 (绿得保) 400~5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④果实套袋,保护果实。【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幼果。叶片受害,叶正面形成橙黄色圆形病斑,并密生橙黄色针头大的小点 (性孢子器);潮湿时,溢出淡黄色黏液,后期小粒点变为黑色;病斑对应的叶背面组织增厚,并长出一丛灰黄色毛状物,毛状物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果实、果梗、新梢、叶柄受害,初期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后期在病斑的表面产生毛状物。梨锈病为害状梨锈病叶面症状【病原】 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pd,称梨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病菌在整个生活史上可产生4 种类型孢子:性孢子器 (性孢子,受精丝)、锈孢子、冬孢子、担孢子。梨锈病叶背症状梨锈病为害幼果【发生规律】 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转主寄主桧柏枝上形成菌瘿越冬,翌年3月形成冬孢子角,遇雨萌发形成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经风雨传播至梨树上,后期形成的锈孢子不再为害梨树,而随气流转至转主寄主上越夏和越冬。病害发生的轻重与转主寄生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直接有关。此外,还与梨树萌芽展叶期降水量的多少和品种的抗病性有关。【防治方法】 ①清除梨园周围5km以内的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措施。在新建梨园时,应考虑附近有无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存在,如有应全部清除,若数量较多,且不能清除,则不宜作梨园。②掌握在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d内,即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20%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隔10~15d再喷1次。若防治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叶片正面出现病斑 (性孢子器) 时,喷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症状】 初在叶背面产生白色粉状霉斑,严重时布满叶片,相应的叶正面为黄色病斑。后期在霉部上产生黄褐色至黑色的小粒点 (闭囊壳)。秋季,在梨树的基部叶片背面产生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圆形褐色病斑,常扩展到全叶,病斑上形成灰白色粉层 (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在病斑上产生小粒点 (为病菌的闭囊壳)。闭囊壳初期黄色,后变为褐色至黑褐色。病害严重时可造成早期落叶。梨白粉病【病原】 有性阶段为Phyllactinia pyri (Cast.) Homma,属子囊菌亚门的真菌梨球针壳。【发生规律】 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病枝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子囊壳破裂,散发出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落到梨树叶片上进行初侵染。当年老熟的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越冬子囊壳6—7月成熟,7月开始发病,秋季为发病盛期。密植和树冠郁闭的梨园易发病,排水不良和偏施氮肥的梨园发病重。【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疏除过密枝条。冬季清除园内落叶、枯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源。②初发病开始喷药。药剂可选用:20%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症状】 灰斑病多发生于生长中后期。病斑初期近圆形、淡灰色,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银灰色,病健交界处有一微隆起的褐色线纹;后期,病斑表面可散生许多小黑点。【病原】 Phyllostica pirina Saccardo,称梨叶点霉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落叶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为害,7—8月为发病盛期。多水年份发病重,多雨季节发病快。梨灰斑病为害叶片【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彻底清除落叶,减少病源。②发病严重果园,在7—8月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12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胶悬剂800~10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1000~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及1∶1∶100波尔多液等。【症状】 叶片受害,叶片上初发生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发病严重的叶片,往往有病斑数十个,多数病斑合并,形成不规则形褐色斑。病斑后期边缘褐色,中间呈灰白色,密生黑色小点。梨褐斑病为害叶片【病原】 有性阶段为Mycosphaerella sentina (Fr.) Schrot,称梨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 Septoria piricola Desm.,称梨生壳针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落叶的病斑上越冬。翌年春季通过风雨传播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孢子沾附在新叶上,环境条件适宜时,发芽侵入叶片,引起初次侵染。在梨树生长期中,病斑上能形成分生孢子器,其中成熟的分生孢子,可通过风雨传播,再次侵害叶片,陆续引起叶片发病。在5—7月,多雨、潮湿,发病重。树势衰弱、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也多。【防治方法】 ①冬季扫除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土中病源。②加强梨园管理,增施有机肥,促使树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雨后注意园内排水,降低果园湿度,以防病害发展蔓延。③早春在梨树发芽前,结合梨锈病防治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0.6%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落花后,当病害初发时,4月中下旬喷第二次药,药剂及浓度同上。在天气多雨,有利于病害盛发的年份,可于5月上中旬再喷射0.6%波尔多液1次。一般喷药2~3次,即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症状】 主要发生在果实上。染病的幼果,初期仅在向阳面变红,果肉逐渐木质化,后致果实开裂,裂口处果肉干缩变黑,湿度大或多雨时,病菌乘机从伤口侵入,引致果腐。梨裂果病【发病条件】 属生理病害。多认为是水分供应不均匀引起的。树势衰弱或染有腐烂病、黑星病的发病重。【防治方法】 ①加强梨园管理,做到水肥均衡供应,科学修剪,如疏剪或缩剪,调节坐果率。②及时防治腐烂病、黑星病、日灼病。【症状】 叶片上病斑不规则形至圆形,褐色或暗褐色,常有红褐色的细边缘,上生许多小黑点。芽被害后,病部发褐腐烂,新梢最终枯死。小枝被害,易遭风折。栗蓬受害,于基部出现褐斑。栗果受害,在种仁上发生近圆形、黑褐色或黑色的坏死斑,后果肉腐烂、干缩,外壳的尖端常变黑。板栗炭疽病为害叶片【病原】有性阶段为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称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小壳属真菌。无性阶段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称盘长孢状刺盘孢,属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在病芽、病枝梢组织内越冬。或在感病栗蓬上越冬。翌春条件合适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为害幼芽和新梢,经皮孔或自表皮直接侵入,并于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辗转为害嫩叶与栗蓬。管理粗放、缺肥、枝梢纤弱、栗瘿蜂等害虫较多的果园发病较重。【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园,剪除病枯枝,集中烧毁。②清园喷1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5月和8月上旬,各喷1次下列药剂: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0.5%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症状】 叶片受害,初期在叶缘、叶脉处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橘红色病斑,边缘褐色,中央散生黑色小粒。随着病斑的扩大,叶面病斑连在一起,看上去像 “半叶枯”,引起叶片提前大量脱落。板栗赤斑病为害叶片【病原】 Phyllosticta castaneae Ell.et Ev,称叶莲点霉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在落叶病斑上越冬,为翌年初侵染的病源,翌年春季板栗叶片展开时分生孢子随风、雨、昆虫传播到新叶上,从伤口或气孔处侵入叶内扩展蔓延。6—7月出现大量落叶、落果。【防治方法】 ①冬季将落叶及修剪的病枝枯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源。②春季在栗树展叶期用1∶1∶160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板栗叶片和幼苗。发病初期,叶背散生淡黄绿色小点,后逐渐长出黄褐色突起 (夏孢子),后期表皮破裂,散出黄粉;叶面相对应位置,现褪绿小点,边缘不规则,后变为黄色或暗褐色,无光泽。冬季孢子在叶背面着生,黄色或黄褐色,后期表皮不破裂。板栗锈病病叶初期症状板栗锈病病叶中期症状【病原】 Pucciniastrun castaneae Diet,称栗膨痂锈菌,属担子菌亚门,膨痂锈菌属真菌。【发生规律】 以冬孢子堆在落叶上越冬。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9月为发病盛期,9月下旬出现冬孢子堆。干旱、气温高的年份以及较郁闭的栗园,发病严重。【防治方法】 ①清除枯枝落叶,减少病源。②喷药保护,在栗树萌芽前,用3波美度石流合剂喷一次,发病初期,喷0.3波美度石流合剂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夏季气温高,喷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容易发生药害,可改用2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症状】 果实受害,初为圆形深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外部仍为深褐色,而周缘紫褐色,似 “鸟眼”状。多个病斑可连接成大斑,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果小而酸,失去食用价值。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乳白色的黏质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团。叶片受害,开始出现针头大小的黑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后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紫褐色至黑褐色,直径l~4mm。干燥时病斑自中央破裂穿孔,但病斑周缘仍保持紫褐色的晕圈。叶脉被害,病斑呈梭形、凹陷、灰色或灰褐色,边缘暗褐色,后由于组织干枯,常使叶片扭曲、皱缩。新梢、蔓、叶柄或卷须果梗和穗轴等处的症状与新梢相似。【病原】 无性阶段为Sphaceloma ampelium (de Bary),称葡萄痂圆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痂圆孢菌属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病蔓、病梢等组织越冬,也能在病果、病叶痕等部位越冬。翌年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发芽后,芽管直接侵入幼叶或嫩梢,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菌丝主要在表皮下蔓延。以后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盘,突破表皮,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远距离的传播则依靠带病的枝蔓。果园低洼、排水不良、枝叶郁闭、遇多雨高湿,发病严重。【防治方法】 ①冬季修剪时,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刮除病、老树皮,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烂果等,然后集中烧毁,减少病源。②种植抗病品种。③化学防治:芽鳞膨大,但尚未出现绿色组织时喷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开花前后各喷1 次1∶0.7∶250 的波尔多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1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葡萄黑痘病嫩枝嫩叶症状葡萄黑痘病卷须症状葡萄黑痘病蔓上症状葡萄黑痘病叶片症状葡萄黑痘病果实症状【症状】 叶片被害,初生淡黄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病斑,数斑相连变成不规则形大斑。天气潮湿时,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严重时病叶早枯落。嫩梢受害,形成水渍状斑点,后变为褐色略凹陷的病斑,潮湿时病斑也产生白色霜霉。病重时新梢扭曲,生长停止,甚至枯死。卷须、穗轴、叶柄有时也能被害,其症状与嫩梢相似。幼果被害,病部褪色,变硬下陷,上生白色霜霉,很易萎缩脱落。果粒半大时受害,病部褐色至暗色,软腐早落。果实着色后不再侵染。【病原】 Plasmopara viticola (Berk.et Curt.) Berl.et de Toni,称葡萄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单轴霉属真菌。葡萄霜霉病症状【发生规律】 葡萄霜霉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或随病叶残留于土壤中越冬。翌年在适宜条件下卵孢子萌发产生芽孢囊,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自叶背气孔侵入。华东地区5月开始发生,6—7月和9月为发病盛期。广东5月下旬开始发生,7月为发病盛期。冷凉潮湿,多雨多露,易引起病害流行。果园地势低洼、架面通风不良、树势衰弱,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葡萄霜霉病后期症状【防治方法】 ①秋季彻底清扫果园,剪除病梢,收集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②加强果园管理,及时夏剪,引缚枝蔓,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注意除草、排水、降低地面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对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③选用无滴消雾膜做设施的外覆盖材料,并在设施内全面积覆盖地膜,降低其空气湿度和防止雾气发生,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④化学防治,芽前地面喷1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发芽后每10d左右喷1次杀菌保护剂,药剂可选用:1∶0.7∶200 的波尔多液、69%代森锰锌·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症状】 南方葡萄产区重要病害之一。叶片被害,初期叶面出现零星单个小黄点,周围水渍状,之后叶片背面形成橘黄色夏孢子堆,逐渐扩大,沿叶脉处较多。夏孢子堆成熟后破裂,散出大量橙黄色粉末状夏孢子,布满整个叶片,致叶片干枯或早落。秋末病斑变为多角形灰黑色斑点,形成冬孢子堆,表皮一般不破裂。偶见叶柄、嫩梢或穗轴上出现夏孢子堆。【病原】 Phakopsora ampelopsidis Diet.et Syd.,称葡萄层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属复杂生活环锈菌。葡萄锈病初期症状【发生规律】 病菌以冬孢子越冬。翌春初侵染后产生夏孢子,夏孢子堆裂开散出大量夏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叶片上有水滴及温度适宜时,夏孢子长出芽孢,通过气孔侵入叶片。菌丝在细胞间蔓延,以吸器刺入细胞吸取营养,后形成夏孢子堆。生长季节,条件适宜多次进行再侵染,至秋末又形成冬孢子堆。高湿利于夏孢子萌发,光线对萌发有抑制作用,因此夜间的高温成为此病流行必要条件。生产上有雨或夜间多露的高温季节利于锈病发生,管理粗放且植株长势差易发病重。【防治方法】 ①加强葡萄园管理。入冬前施足有机肥,果实采收后仍要加强肥水管理。发病初期清除病叶,既可减少田间菌源,又有利于通风透光,降低葡萄园湿度。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20%三唑酮 (粉锈宁) 乳油1500~2000倍液、20%三唑酮·硫悬浮剂1500 倍液、40%多·硫悬浮剂400~500 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等。隔15~20d喷1次。葡萄锈病中期症状葡萄锈病后期症状【症状】 叶片受害,叶表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质霉,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严重时病叶卷缩枯萎。新枝蔓受害,初呈灰白色小斑,后扩展蔓延使全蔓发病,病蔓由灰白色变成暗灰色,最后变为黑色。果实受害,先在果粒表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状霉,擦去白粉,表皮呈现褐色花纹,最后表皮细胞变为暗褐色,受害幼果容易开裂。【病原】 Uncinula necanor (Schw.) Burr,称葡萄钩丝壳菌,属子囊菌亚门,钩丝壳属真菌。无性阶段称托氏葡萄粉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粉孢属真菌。【发病规徘】 病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内或芽鳞间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入寄主组织后,菌丝蔓延于表皮外,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28° C,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时也能萌发。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渐入发病盛期,9—10月停止发病。夏季干旱和温暖而潮湿或闷热多云的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栽植过密、枯叶过多、通风不良时利于发病。葡萄白粉病症状葡萄白粉病前、中、后期症状【防治方法】 ①秋后剪除病梢,清扫病叶、病果及其他病残体,集中烧毁。②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摘心绑蔓,剪除副梢及卷须,保持通风透光。雨季注意排水防涝,喷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和根施复合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③化学防治。参考葡萄锈病的化学防治。【症状】 只为害葡萄叶片,有大褐斑病和小褐斑病两种。大褐斑病初在叶面长出许多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小斑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大,直径达3~10mm。病斑中部呈黑褐色,边缘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显。叶背病斑呈淡黑褐色。发病严重时,一张叶片上病斑可多达数十个,常互相愈合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后期在病斑背面产生深褐色的霉状物,即病菌的孢梗束及分生孢子。严重时病叶干枯破裂,以至早期脱落。小褐斑病在叶片上呈现深褐色小斑,中部颜色稍浅,后期病斑背面长出一层较明显的黑色霉状物,病斑直径2~3mm,大小比较一致。葡萄小褐斑病症状葡萄大褐斑病症状【病原】 Pseudocercospora vitis (Lev.) Speg,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翌年初夏长出新的分生孢子梗,产生新的分生孢子,新、旧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引起初次侵染。分生孢子发芽后从叶背气孔侵入,发病通常自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菌侵入寄主后,经过一段时期,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第二批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造成陆续发病。【防治方法】 ①秋后彻底清扫果园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越冬菌源。②在发病初期结合防治黑痘病、炭疽病等,药剂可选用:0.5%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 倍液等。每隔10~15d喷1次,连续喷2~3次,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葡萄炭疽病是在葡萄近成熟期引起果实腐烂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分布,长江流域及黄河故道各省市普遍发生,南方高温多雨的地区发生最普遍。高温多雨的地区,早春也可引起葡萄花穗腐烂,严重时可减产30%~40%。【症状】 主要为害果粒,造成果粒腐烂。严重时也可为害枝干、叶片。果实着色后、近成熟期显现症状,果面出现淡褐或紫色斑点,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渐扩大,变褐色至黑褐色,腐烂凹陷。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涌出粉红色黏稠点状物,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病斑可蔓延到半个至整个果粒,腐烂果粒易脱落。嫩梢、叶柄或果枝发病,形成长椭圆形病斑,深褐色。果实近成熟时,穗轴上有时产生椭圆形病斑,常使整穗果粒干缩。卷须发病后,常枯死,表面长出红色病原物。叶片受害多在叶缘部位产生近圆形或长圆形暗褐色病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亦可长出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团。【防治方法】 春季幼芽萌动前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0.5%五氯酚钠。在葡萄发芽前后,可喷施1∶0.7∶200倍式波尔多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波美3度石硫合剂+80%五氯酚钠原粉200倍液。葡萄炭疽病为害情况葡萄落花期,病害发生前期,可喷施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6月中旬葡萄幼果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用下列药剂: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200倍液;1%中生菌素水剂250~500倍液;35%丙环唑·多菌灵悬浮剂1400~2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800~1500倍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4000~6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40%克菌丹·戊唑醇悬浮剂1000~1500倍液;葡萄幼果期炭疽病发生前期症状50%醚菌酯干悬浮剂3000~5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2000~2500倍液;6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己唑醇悬浮剂800~1500倍液;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喷施,间隔10~15天,连喷3~5次。灰霉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葡萄生长和贮藏的重要病害。目前,在河北、山东、辽宁、四川、上海等地发生严重。春季是引起花穗腐烂的主要病害,流行时感病品种花穗被害率达70%以上。成熟的果实也常因此病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发生腐烂。【症状】 主要为害花序、幼果和已成熟的果实,有时亦为害新梢、叶片和果梗。花序受害,似热水烫状,后变暗褐色,病部组织软腐,表面密生灰霉,被害花序萎蔫,幼果极易脱落。新梢及叶片上产生淡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亦长出鼠灰色霉层。花穗和刚落花后的小果穗易受侵染,发病初期受害部呈淡褐色水渍状,很快变暗褐色,整个果穗软腐,潮湿时病穗上长出一层鼠灰色的霉层。成熟果实及果梗被害,果面出现褐色凹陷病斑,很快整个果实软腐,长出鼠灰色霉层,果梗变黑色,不久在病部长出黑色块状菌核。葡萄灰霉病为害幼果症状葡萄灰霉病为害果实症状【防治方法】 春季开花前,喷洒1∶1∶200 等量式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1~2次,有一定的预防效果。葡萄灰霉病为害花序症状4月上旬葡萄开花前,可喷施下列药剂进行预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在病害发生初期,可用下列药剂:葡萄灰霉病为害初期症状40%嘧霉胺悬浮剂1000~1200倍液;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625~1000倍液;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双胍辛胺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6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间隔10~15天,连喷2~3次。【症状】 花受害,病菌从将开放的花侵染,使花呈浅褐色坏死腐烂,产生灰色霉层。叶片受害,多从基部老黄叶边缘侵入,形成 “V” 形黄褐色斑,其上有不甚明显的轮纹,上生较稀疏灰霉。果实受害,多从残留的花瓣或靠近或接触地面的部位开始,也可从早期与病残组织接触的部位侵入,初呈水渍状灰褐色坏死,随后颜色变深,果实腐烂,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草莓灰霉病【病原】 Botrytis cinerea Pers,属半知菌亚门,灰葡萄抱真菌。【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随病残体或菌核在土壤内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空气湿度大,有利此病的发生与发展。【防治方法】 ①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②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或滴灌节水栽培。③化学防治。移栽或育苗整地前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对棚膜、土壤及墙壁等表面喷雾,消毒灭菌。在结果期有发病中心出现,要及时喷药防扩散,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症状】 果实受害,变褐软腐,淌水,表面密生白色绵毛,上有点点黑霉,即病原菌的孢子囊。果实堆放,往往发病严重。【病原】 Rhizopus stolonifer (Ehrenb.ex Fr.) Vuill.,属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中的匍枝根霉真菌。曾有研究用11种根霉接种草莓,结果都能为害,但主要是匍枝根霉。草莓软腐病【发生规律】 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内、空气中及各种残体上。自伤口侵入,匍枝根霉的孢子萌发后,并不直接侵染,而必须生长一定量后才能为害寄主。通常先在接触土壤的果实为害,潮湿情况下产生大量孢子囊,经风雨、气流扩散,进行再侵染。贮藏期间继续接触,振动传病。由于病菌的菌丝体分泌果胶酶溶解细胞间的果胶层,结果组织崩溃,细胞间隙积聚了果汁,最终造成淌水。温度较高或相对湿度低都不利于病害发生。【防治方法】 ①果实接近成熟时避免积水。②发病初期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
报告葡萄生产技术
出版时间:2019葡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栽培面积仅次于柑橘、苹果、梨和桃,居第五位;产量仅次于苹果、柑橘、梨、桃和香蕉,居第六位。我国鲜食葡萄栽培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葡萄为多年生蔓生植物,根系发达,再生力强,吸收力强,故葡萄抗旱、耐瘠薄、耐盐碱,不怕耕作伤根。其地上茎蔓、地下根系生长势均很强,生长量大,寿命长。在露地栽培条件下,一般一年有2个生长高峰,在华北地区,发芽后根系开始生长,6月下旬至7月中旬出现第一次生长高峰,8月中旬高温时停止生长;9月中旬又进入第二次生长高峰,但比第一次小,11月下旬生长停止。葡萄根系的生长与地温关系密切。植株蔓性,不能直立,需设支架扶持,生长迅速,节间长,借卷须向上攀援生长,年生长量可达1~10m以上。只要气温适宜,可以一直生长。栽培上应勤摘心,限制其加长生长。枝蔓生长具明显的顶端优势和垂直优势。葡萄的芽具有明显的早熟性,植株各部位上的芽,在条件良好、营养充足时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花序,技术措施得当,周年中可以结二次、三次、甚至是多次果。葡萄的夏芽可随即萌发长成副梢,副梢的夏芽又能萌发成二次、三次副梢,甚至多次副梢。葡萄的花芽为混合芽,但冬前花序原基分化较浅,外形上不易与叶芽相区别。一般从枝蔓(结果母蔓)基部第1~2节开始,直至第20节以上,各节均能形成花芽。生长势较弱的品种,花芽着生位置较低;生长势强的品种花芽着生位置较高。葡萄的花序为复总状花序(圆锥花序),一般着生在结果新梢的第3~8节上,有2~4个花序。大多数葡萄品种为两性花,能自花授粉正常结实。葡萄落花落果较严重。花后3~7d开始落果,花后9d左右为落果高峰,前后持续约2周,其后一般很少再脱落。有些葡萄品种,有单性结实或种子中途败育的特性或趋向,可以形成无籽葡萄。葡萄苗主要分自根苗和嫁接苗。由于葡萄蔓的再生能力很强,节和节间伤口处容易生根,目前采用自根育苗的较多,例如,扦插、压条等。但为了增强葡萄的抗逆性和葡萄品种的改良,可以使用嫁接育苗。有些品种如藤稔,通过嫁接以后可以增强生长势,达到早期丰产的效果。葡萄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喜沙质土,因此,定植前栽植沟的准备、有机肥的施用都是极为重要的。栽植沟一般宽100cm,深80cm,每667m2施有机肥4000kg左右。定植株行距因栽培架式不同而略有差异,一般每667m2栽植111~333株。葡萄定植时期分秋植(即11月下旬)和春植(即2月上中旬至葡萄萌芽前),目前一般采用春植为主。苗木定植前最好用萘乙酸或吲哚丁酸浸根,以便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量。(1)园地选择。交通方便,地形开阔、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段。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在0.5m以下,pH值为6.5~7.5。(2)园地的规划。大型的葡萄园应结合地形、交通、水利、防护林等进行分区,分区面积以1~1.5hm2为宜。(3)排、灌系统。按区均匀分布灌溉用管道或设立灌水沟。平地果园四周挖深、宽各60cm的排洪沟,果园内设若干条0.3~0.4m宽、0.5m深的排水沟,并与排洪沟相连。坡地果园上方挖一条等高排洪沟(兼蓄水用),沟深、宽各1m。栽植方向以南北行向为好。平地、山地和沙荒地葡萄园用平畦栽培,地下水位高或低洼易发生涝害的地块用高畦栽培。双十字“V”形架行距2.8m,株距1m;棚架行距3~4m,株距1~1.5m;篱架行距2.5m,株距1~1.5m。在定植前将园地深翻,并将沤制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kg/667m2,磷肥100kg/667m2与表土混匀后定植,使根系向四周舒展开,覆土一半时向上轻提苗木1~2cm,再覆土压实,最后浇足定根水。幼苗定植后,靠近地面留2~3个饱满芽眼剪截,并在旁边插一根竹竿,使苗沿竹竿直立生长。(1)深翻。深翻一般分秋季深翻和冬季深翻。秋季深翻是在果实采收后(8—10月),可利用此时根系的第二次生长高峰期进行。冬季深翻一般在11—12月进行。深翻要与施有机肥结合起来,深度掌握在20~40cm。(2)中耕。中耕可以防止杂草滋生,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改善通气条件,促进根系和微生物活动。中耕多在生长季节进行(即5—9月),深度不超过10cm,易板结的表土特别需要中耕。(3)除草。杂草与葡萄争夺土壤水分和养分。同时,杂草多的葡萄园虫害也多,如二星叶蝉、金龟子、地老虎等。中耕结合除草,在整个生长期要经常进行。(1)排水。葡萄喜干忌湿,土壤水分过多,在生长季节引起枝蔓徒长,降低果实质量,严重时抑制根系呼吸,长期积水可使葡萄整株死亡。葡萄园建立首先要考虑排水问题。(2)灌水。葡萄在各个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萌芽期、开花期一般雨水较多,无须灌水,主要是梅雨后的7月、8月,这时候往往高温干燥,如果缺水将直接影响果实膨大和转色。(1)施肥时期。按时期一般分为基肥、追肥、补肥。基肥为迟效性有机肥,施用量占全年施肥量的60%,9月至翌年1月都可以施。追肥是在葡萄生长发育阶段施的,以速效肥为主,追肥又分为萌芽肥(3月中旬至4月上旬的芽膨大期)、膨果肥(6月)和果实着色肥(7月上中旬)。补肥是在果实采收后施用,恢复树势,增加树体的养分贮藏。(2)施肥方法。施肥方法主要有根部施肥和根外追肥。根部施肥。主要方法有环状施肥法、沟状施肥法、全园撒施法等。环状施肥法多数用于幼龄果园,在树冠周围的外缘挖深15~25cm、宽30cm的环状沟,将肥料施入并覆土。沟状施肥法是成年葡萄园最常用的施肥法,施肥沟与植株行平行,距植株0.5~1.2m。基肥沟深30~50cm,宽40cm,追肥沟深15cm,宽30cm,施肥后覆土填平。全园撒施法一般是在葡萄根系已布满全园的情况下采用,先将腐熟基肥全园撒施,后翻土即可。根外追肥。主要以速效肥喷叶背为主,绿枝、幼果也能吸收。根外追肥只能在葡萄生长期中进行,一般使用的追肥及浓度如下:尿素0.1%~0.3%,硫酸铵0.3%、过磷酸钙1%~3%、硫酸钾0.05%、硼酸0.05%~0.1%、硫酸二氢钾0.3%~0.5%。在花前7~8d掐掉花序上的1~4个花序大分枝和花序尖端,保留由下往上数14~16个花序小分枝,使果穗形状成为圆柱形。坐果后至硬核前能分辨大小果粒时疏去小粒果、畸形果和过密的果粒。每穗粒数控制在30~40粒。每667m2定产2000kg,定4000~5000穗。在疏果完成以后,全园喷施一次杀菌剂,待药液干后立即用专用纸袋套袋。 -
报告一、基础知识
出版时间:2015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按照不同目的、场所农药可以分为下列各类:(1)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包括昆虫、蜱、螨)、草、鼠和软体动物等有害生物的;(2)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仓储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3)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4)用于农业、林业产品防腐或者保鲜的;(5)预防、消灭或者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6)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河流堤坝、铁路、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的。农药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化学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和植物源农药。(1)化学农药:又可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两大类,有机农药是一类通过人工合成的对有害生物具有杀伤能力或调节其生长发育的有机化合物,如敌敌畏、三唑酮和2,4-D丁酯等。无机农药包括天然矿物,可直接用来杀伤有害生物,如硫黄和硫酸铜等。(2)微生物源农药:这类农药是利用一些对病虫有毒、有杀伤作用的有益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加工而成的一类药剂,如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等。(3)植物源农药:这是一类以植物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药剂,如小檗碱和除虫菊素等。按照防治对象农药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昆虫机体有直接毒杀作用,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可减轻害虫为害程度的药剂称之为杀虫剂。杀虫剂主要通过胃毒、触杀、熏蒸和内吸4种方式起到杀死害虫作用。对病原菌能起到杀死、抑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病菌为害或可消除症状的药剂称之为杀菌剂。使用杀菌剂后,对作物的效果表现为保护作用、治疗作用和铲除作用。具有保护作用的杀菌剂,要求能在作物表面上形成有效的覆盖度,并有较强的黏着力和较强的持效期。具有治疗作用和铲除作用的杀菌剂,要求使用后能较快的发挥作用,控制病害的发展,但不要求有较长的持效期。除草剂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除草剂按作用性质可分为灭生性除草剂与选择性除草剂两类。灭生性除草剂在常用剂量下可以杀死所有接触到药剂的绿色植物,如草甘膦、百草枯等;选择性除草剂是在一定的浓度和剂量范围内杀死或抑制部分植物,而对另外一些植物安全。选择性除草剂可在作物与杂草共存时使用,目前使用的除草剂大多数属于此类,如乙草胺、烟嘧磺隆等。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常见的如赤霉素、多效唑、乙烯利等。虽然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都属于农药范畴,但在功能、使用量与安全性等方面又有所不同。(1)功能不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为了调控作物或植物的生长发育,使之朝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其使用对象一般是作物;而喷施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则是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植物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病原菌、害虫、杂草或其他有害生物,以消除其为害,其作用对象是病原菌、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2)使用量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浓度往往较低,如常用的氯吡脲使用浓度仅为10~50毫克/千克,而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使用浓度通常较高,如常用的杀虫剂毒死蜱的使用浓度在500~1000毫克/千克。(3)安全性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等动物毒性较低,且施药量又很低,因此对农产品和环境相对比较安全。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农药对高等动物毒性相对较高,施药剂量也较大,特别是杀虫剂,其对农产品和环境污染的风险通常高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下列农药为假农药:(1)以非农药冒充农药或者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2)所含有效成分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分的种类、名称不符的。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下列农药为劣质农药:(1)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2)失去使用效能的;(3)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分的。常见的农药剂型与英文缩写见下表:农药剂型英文缩写农药剂型英文缩写农药剂型英文缩写气雾剂AE诱芯GD悬浮剂SC水溶粉剂AF大粒剂GG种衣剂SD水剂AS颗粒剂GR悬乳剂SE缓释剂BR干粉种衣剂GZ可溶粒剂SG微囊粒剂CG泡腾颗粒剂KPP可溶液剂SL微囊悬浮剂CS电热蚊香液LV可溶性液剂SLX可分散液剂DC蚊香MC展膜油剂SO干悬浮剂DF微乳剂ME可溶粉剂SP粉剂DP微粒剂MG可溶性粉剂SPX粉尘剂DPC电热蚊香片MV可湿粉种衣剂SZ干拌种剂DS油悬浮剂OF原药TC泡腾粒剂EA油剂OL原粉TF乳油EC油分散粉剂OP母药TK油乳剂EO饵片PB超低容量液剂UL水乳剂EW涂抹剂PF熏蒸剂VP细粒剂FG泡腾片剂PP水分散粒剂WG烟雾剂FK毒饵RB可湿性粉剂WP悬浮种衣剂FS饵剂RG湿拌种剂WS悬浮拌种剂FSB热雾剂RR烟剂FU水乳种衣剂RSC农药剂型与英文缩写农药对人、畜及其他有益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毒害作用,或使其生理机能受到严重破坏的性能称为农药毒性。农药毒性大小用致死中量(LD50)、致死中浓度(LC50)方式表示。致死中量(LD50)也称半数死亡量,即在规定的时间内,使一组实验动物的50%个体发生死亡的毒性剂量。致死中量(LD50)剂量数值越大,农药的毒性就越小。致死中量(LD50)剂量数值越小,农药毒性就越大。致死中浓度(LC50)也称半数致死浓度,即在规定的时间内,使一组实验动物的50%个体发生死亡的毒性浓度。致死中浓度(LC50)浓度越高,农药毒性越小。致死中浓度(LC50)浓度越低,农药毒性越大。农药的毒性程度以毒力或药效作为评价的指标。农药的毒力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毒力测定一般多在室内进行,所测定结果一般不能直接应用于田间,只能提供防治上的参考。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药效多是在田间条件下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测试的,因此,对防治工作具有实用价值。我国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其含义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经济、有效、简便的原则,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有效的方式,把病虫草鼠害控制在不足防治的水平,以达到不为害人畜健康和增产的目的。植保职能都市型农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防治城市环境污染,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为城市提供新鲜、卫生、无污染的农产品,为市民提供与农村交流、接触农业提供场所与机会;保持与继承农业与农村的文化与传统。随着全国都市型农业的快速发展,对生态效益重视程度的提升,植保理念也作出不断的调整,“公共植保”与“绿色植保”的理念也随之被提出。公共植保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等植保工作本身就是执法工作,属于公共管理;许多农作物病虫具有迁飞性、流行性和暴发性,其监测和防控需要政府组织跨区域的统一监测和防治;如果病虫害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不到位,将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纳入公共卫生的范围,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来支持和发展。绿色植保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植保工作就是植物卫生事业,要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综合防治措施,要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应用先进施药机械和科学施药技术,减轻残留、污染,避免人畜中毒和作物药害,要生产“绿色产品”,植保还应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传播,要确保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绿色植保技术农作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称为症状。症状通常可用病状和病症来描述。病状类型包括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病征类型包括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胶状物。生理性病害也称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素,即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农作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农作物个体间互相传染。侵染性病害可以在农作物个体间互相传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很多,但从病害特点、发病范围、周围环境和病史等方面进行分析,可帮助诊断其病因。(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这类病害往往是由大气污染或气候因素(冻害、干热风、日灼等)所致。(2)农作物根系发育差,根部发黑,大多与土壤水分多、板结而缺氧,有机质不腐熟而产生硫化氢或废水中毒等有关。(3)有明显的灼伤、枯斑,而且多集中在作物某一部位(叶或芽上),也没有发病史,大多是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引起。(4)出现黄化或特殊缺素症,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5)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表现为生长不良或与系统性症状相似,多为遗传性障碍。引起农作物病害的生物因素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场所有以下几种:(1)田间病株:在寄主内越冬或越夏是病原物一种休闲方式。对于多年生植物,病原物可以在病株体内越冬。其中病毒以粒体,细菌以细胞,真菌以孢子、休眠菌丝或休眠组织(如菌核或菌索)等在病株的内部或表面度过夏季或冬季,成为下一个生长季节的初侵染来源。(2)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种子携带病原物可分为种间、种表和种内3种。使用带病的繁殖材料不但会使植株本身发病,而且可能成为田间的发病中心并传染给邻近的健株,造成病害的蔓延。此外带病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还可以通过繁殖材料的调运,将病害传播到新的地区。(3)病株残体: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细菌都能在病株残体中存活一定的时间。因此加强田间卫生,彻底清除病株残体,集中销毁或采取病株残体分解的措施,都有利于消灭或减少初侵染来源。(4)土壤:土壤也是多种病原物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土壤温度比较低而且土壤比较干燥时,病原物容易保持它的休眠状态,存活时间就较长;反之存活时间则短。(5)肥料:病原物可以随着病株残体进入肥料或以休眠组织直接进入肥料,肥料如未充分腐熟,其中的病原体就可以存活下来。线虫是一类很小很像蛔虫一样的线形动物。线虫种类有数十万种,常见为害蔬菜的有根结线虫、根腐线虫、肾形线虫等,其中根结线虫是目前为害最严重的种类。由于线虫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为害作物后形成的症状与其他病害很难区别,所以人们把线虫对作物的为害习惯称为线虫病害。根据口器的不同,害虫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咀嚼式害虫,如蝗虫、黏虫、叶甲、卷叶蛾、螟蛾、天牛等。(2)刺吸式害虫,如蝽、蚜虫、叶蝉和飞虱等。(3)虹吸式害虫,如蛾类和蝶类。(4)舐吸式害虫,如家蝇。(5)锉吸式害虫,如蓟马。根据害虫在植物上的取食部位和为害特点,咀嚼式害虫可分为食根类害虫、食叶类害虫、蛀茎类害虫、蛀果类害虫、贮粮害虫五大类。刺吸式害虫按其分类地位和为害方式可分为蝽类、叶蝉类、飞虱类、蚜虫类、蚧类、粉虱类。在温室大棚这种环境封闭、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度相差悬殊的特定条件下,潜叶蝇类、蚜虫、害螨类和粉虱类害虫发生最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棚室中环境稳定,个体较小的害虫不会受大风、暴雨的影响,从而导致害虫种群稳定,为害严重。保护地蔬菜害虫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入棚室:一是在扣棚前,一些害虫已经生活在棚室内的杂草上,如温室白粉虱、茶黄螨等;二是随菜苗迁入,如部分白粉虱便是以产在叶片上的卵被带入棚室的;三是暂时潜藏在棚室内的土壤中,待扣棚后温度升高到一定范围内时,再出土为害,如螨类等。依据不同学科的需要,杂草可以按其形态、生物学特性、生境等进行分类。(1)形态学分类:禾草类、莎草类、阔叶草类;(2)生物学特性分类:一年生杂草、二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3)生境生态学分类:耕地杂草、杂类草、水生杂草、草地杂草、森林杂草、环境杂草。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是指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学的原则,选取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较长期地稳定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害性植物品种的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措施作物抗害品种是指具有抗害特性的作物品种。它们在同样的灾害条件下,能通过抵抗灾害、耐受灾害以及灾后补偿作用,减少灾害损失,取得较好的收获。作物品种的抗害性是一种遗传特性,包括抗干旱、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虫、抗病、抗草害等。植物检疫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其产品的人为引入和传播,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强制实施的保护性植物保护措施。它通过阻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达到避免植物遭受生物灾害为害的目的。种苗检疫依据《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第四条第(三)项的规定,地(市)、县级植物检疫机构的主要职责是:(1)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及国家、地方各级政府发布的植物检疫法令和规章制度,向基层干部和农民宣传普及检疫知识;(2)拟订和实施当地的植物检疫工作计划;(3)开展检疫对象调查,编制当地的检疫对象分布资料,负责检疫对象的封锁、控制和消灭工作;(4)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的繁育基地执行产地检疫。按照规定承办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调运检疫手续。对调入的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必要时进行复检。监督和指导引种单位进行消毒处理和隔离试种;(5)监督指导有关部门建立无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繁育、生产基地;(6)在当地车站、机场、港口、仓库及其他有关场所执行植物检疫任务。农业防治是指通过培育健壮植物,增强植物抗性、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等适宜的栽培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减少其侵染可能性或避免有害生物为害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农业防治最大优点是不需要过多的额外投入,且易与其他措施相配套。主要做法有改进耕作制度、使用无害种苗、选用抗性良种、加强田间管理和安全收获等。物理防治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防治有害生物的植物保护措施。常用的方法有人工和简单机械捕杀、温度控制、灯光诱杀、阻隔分离、微波辐射等。灯光诱杀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一种防治技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针对性地增加有益生物种群数量,从而取得控制有害生物的效果。生物防治的途径有保护有益生物、引进有益生物、有益生物的人工繁殖与释放、生物产物的开发利用等。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就是生物防治中的一项措施。昆虫信息素又称外激素,是由昆虫特殊腺体分泌到体外并引起同种其他个体产生特定行为或生理反应的信息化学物质。昆虫利用它相互交流,我们常称其为“昆虫的语言”。昆虫性信息素产品具有如下优点:(1)灵敏度高。昆虫对于信息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0.1毫克的性信息素即可对雄性昆虫起到引诱作用。(2)选择性强。昆虫信息素只对同种间个体的昆虫起作用,高度专一。(3)无毒、无残留、不污染环境。昆虫信息素为自然界中昆虫自身产生的物质,含量极少,不接触植物和农产品,没有农药残留之忧,不会对人畜产生毒性,不杀伤天敌;昆虫信息素的用量极少,且非常容易分解,因此不会污染环境。(4)不易产生抗药性。昆虫性信息素作为同种异性昆虫之间生殖阶段的化学通讯工具,其化学结构的高度复杂性和特殊性是昆虫种间生殖隔离的重要保证,为世代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易产生抗药性。(5)操作方便、经济实用。将人工合成的某种昆虫性信息素加入缓释装置制成的昆虫引诱产品,性信息素的量约为一只雌虫释放量的1000~100000倍,通过缓释装置慢慢释放,模拟雌虫释放性信息素的行为,能够引诱前来赴会的雄虫,再结合相应的诱捕装置可将诱来的雄虫捕获。信息素产品与各种农药是互补关系。一般情况下农药防治对象为害虫的幼虫,诱芯诱捕的是害虫的成虫,一杀一诱,效果更加显著;害虫数量降下来后,可以逐步降低农药使用次数。昆虫信息素产品同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天敌应用技术等防治措施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防治过程中不会与其他防治措施冲突,属于综合防治体系的一部分。另外,昆虫信息素产品防治的对象是成虫,对害虫有监测和防治的作用,同其他防治措施结合使用,能够逐步降低农药使用次数,对害虫起到综合防治的效果。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防治有害生物的一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开发适宜的农药品种,并加工成适当的剂型,利用适当的机械和方法处理作物植株、种子、土壤等,来杀死有害生物或阻止其侵染为害。防治适期是指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为害的最佳时期。任何一种病虫草害都有它的防治适期。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用药过早或过晚都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只有正确选择防治适期才能达到最理想的防治效果。不同的病虫草害有不同的防治适期,一般情况可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预测预报来确定。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可能由于以下原因:(1)农药产品质量不合格。农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防治效果。如果使用假劣农药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必然导致对有害生物防治效果差。(2)未按标签规定使用。没有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规定的防治作物、防治对象、防治方法及用药量施用农药。(3)农药标签不合格。有的农药生产企业在未经试验、示范的情况下,擅自修改标签,扩大已登记农药的适用范围,从而导致农药使用效果可能不理想。(4)环境气候影响。施药方法与气候等环境条件,也会影响施药效果。如使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时,水量不足就会影响防治效果。(5)农作物有害生物对个别农药产生抗药性。除农药有效成分含量外,还有以下因素影响农药质量:(1)产品配方。产品中有效成分以外的组成部分及其含量,不仅影响产品的技术指标,还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2)产品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对产品的性能、稳定性有直接关系。(3)产品贮存环境。在高温、潮湿和光照的条件下,易引起农药有效成分分解。在低湿的条件下,易引起有效成分析出。(4)产品贮存时间。一般农药的产品质量保质期为两年,在保质期后,产品可能难以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使用假、劣农药容易造成以下不良后果:(1)导致减产或绝收。使用假劣农药防治效果差,易造成农作物药害,导致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影响下茬作物生长。(2)农产品质量不合格。因使用假劣农药造成的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导致采收后的农产品品质下降,甚至造成农产品质量不安全,影响农民收入。(3)人畜中毒。使用假劣农药易引起使用人员中毒或食用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的人畜中毒。(4)使用假劣农药会影响环境安全,容易造成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参加学习的学员均为农民,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农业技术员担任辅导员,在作物全生育期的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农民田间学校与其他学校的不同之处在于,辅导员不是通过讲课方式向农民传授技术,而是围绕农民学员设计问题、组织活动,鼓励和激发农民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订解决方案完成实施,使其最终成为现代新型农民或农民专家。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工厂化育苗是指在人工创造的最佳环境条件下,采用科学化、机械化、自动化等技术措施与手段,进行批量生产种苗的一种先进生产方式。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具有用种量少、占地面积小,能够缩短苗龄、节省育苗时间,能够尽可能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育苗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有利于统一管理,推广新技术等优点,可以做到周年连续生产。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具备一定植保技术条件的服务组织,采用先进、实用的设备与技术,为农民提供契约性的防治服务,开展社会化、规模化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抗药性是指被防治对象病虫草害对农药的抵抗能力。抗药性可分自然抗药性和获得抗药性两种。自然抗药性又称耐药性,是由于生物种的不同,或同一种的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对药剂产生不同耐力。获得抗药性是由于在同一地区长期、连续使用一种农药,或使用作用机理相同的农药,使害虫、病菌或杂草对农药抵抗力提高。若使用农药方法不当,技术要求控制不严,不但不能达到防治病虫草害、调节作物生长的效果,还能引起被保护的农作物或种子不正常生长发育、产生生理症状或生产质量下降等,发生这样的现象便称为药害。在接触和使用农药过程中,由于缺乏安全预防措施或操作不当等,使农药侵入到人体超过了正常的最大忍受量,使人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出现失调,引起毒性为害和病理改变,表现出一系列中毒临床症状,就称之为农药中毒。农药中毒一般可分为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两种。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北京市区(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北京市农药监督管理的执法依据有《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简易程序行政处罚又称为当场处罚程序,指行政处罚主体对于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果轻微的行政违法行为,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程序。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符合以下3个条件:(1)违法事实确凿;(2)对该违法行为处以行政处罚有明确、具体的法定依据;(3)处罚较为轻微,即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对法人或者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是指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经过正常的普遍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取证、告知处罚理由依据、享有权利、处罚决定的作出,以及处罚决定书的交付、送达等内容。监管机关开展农药监管主要有3种方式:日常监管、监督抽查(包括指定对象监督抽查、交叉监督抽查、委托监督抽查)与大案要案查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生产企业或经营单位行使下列职权:(1)依法进行现场检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进入销售门店、农药库房等场所进行检查,当事人不得拒绝。(2)依法向有关当事人调查、了解情况。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出示证件、表明身份后,可以向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有关工作人员和经营单位了解是否有违法行为。被了解情况的有关人员须如实反映真实情况,不得拒绝和隐瞒。(3)依法查阅、复印有关材料。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有权查阅、复印涉嫌农药产品违法行为相关的合同、发票、帐薄以及相关资料。(4)依法监督处理假、劣农药。生产、经营假农药、劣质农药的单位,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下,负责处理被没收的假农药、劣质农药。(5)依法查处经营违法行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可以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违法农药生产企业、经营单位责令改正、处罚、没收等处罚。北京市农药监管的工作目标是:农药生产、经营单位检查覆盖率100%,重大假劣农药案件查处率100%,市场检查与质量抽检不合格产品查处率100%,上级督办案件查处率100%(协查),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率和反馈率100%。最终达到无因禁限用农药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无因假劣农药引发的重大农业生产事故。 -
报告四、农药经营须知
出版时间:2015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农药经营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农药。(1)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2)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安全防护措施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3)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规章制度;(4)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农药经营单位在采购农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尽量到有威望的农药生产企业或农药经营部门购买农药产品,切不可轻信小商贩送上门的农药产品;(2)认真查看、核对农药标签;(3)要求供销商提供该种农药产品的农药登记证和产品出厂合格证;(4)向供销商索取有效票据。依据《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农药经营单位不得经营下列农药:(1)无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生产批准文件、无产品质量标准的国产农药;(2)无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的进口农药;(3)无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检验不合格的农药;(4)过期而无使用效能的农药;(5)没有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清的农药;(6)撤销登记的农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查询农药标签:(1)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在“中国农药信息网”上输入完整的农药登记证号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号即可查询;(2)使用专业的农药电子手册查询;(3)使用农业部《农药登记公告》查询;(4)将农药标签与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复印件进行核对;(5)请有关专家帮助检查。利用“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农药标签农药电子手册的进入界面《农药登记公告》柜台农药摆放要遵循如下原则:(1)固体和粉尘农药要放置在货架的上部,液体农药要放置在货架的下部,以免液体农药溢出污染下面的农药产品。(2)除草剂不应放在杀虫剂或杀菌剂的上面,以免除草剂溢出污染杀虫剂或杀菌剂导致药害的发生。(3)杀鼠剂及高毒农药应设立专区或专柜,单独隔离存放在不易接触的地方,并设置醒目装置、上锁。(4)柜台展示区要在醒目的地方放置或贴有警示标语,如“农药有毒”“禁止吸烟、吃东西、喝饮料”等。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超过产品质量保证期限的农药产品,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检验,符合标准的,可以在规定期限内销售;但是,必须注明“过期农药”字样,并附具使用方法和用量。农药经营部门保管与储存农药须遵照以下原则:(1)要将农药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并加锁保护;(2)要有专用农药库房并设专人管理;(3)严格进、出手续,防止误用或坏人利用农药从事不法活动;(4)不得将农药与其他,特别是化肥、食品、蔬菜等混合堆放;(5)要放在干燥、通风、不漏雨和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处;(6)堆放不要过高,防止挤压溢漏;(7)要将农药按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分门别类摆放,避免拿错造成作物药害;(8)要随时检查生产日期,禁止购进和销售过期农药。农药经营部门有以下权利义务:(1)可以不接受一定时间内的重复抽查;(2)不需要缴纳监督抽查检测费用;(3)对抽检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检;(4)不得拒绝依法进行的农药监督执法检查;(5)对于经营农药质量不合格的农药产品行为,接受农药监督执法部门行政处罚。做好农药经营应注意以下方面:(1)农药经营单位购进农药,应当将农药产品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核对无误,并进行质量检验。(2)禁止收购、销售无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无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检验不合格的农药。(3)农药经营部门应当统一建立出库、入库台账,妥善保存进货、销售凭证,并随时接受有关部门检查,建立可追溯管理制度。(4)农药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农药储备工作。贮存农药应当建立和执行仓储保管制度,确保农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5)不销售超过产品质量保证期限的农药产品。超过产品质量保证期限的农药产品,应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检验,符合标准的,可以在规定期限内销售;但是,必须注明“过期农药”字样,并附具使用方法和用量。(6)农药经营单位应当向使用农药的单位和个人正确说明农药的用途、使用方法、用量、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7)农药销售部门售出农药时应主动向购买者出具有效票据并备案存档;农药售出后,应当做好售后跟踪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和处理在防治病虫草鼠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8)注意防火防盗。依据《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经营者应当建立经营记录,记录投入品名称、来源、进货日期、生产企业、销售时间、销售对象、销售数量等内容,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销售农业投入品时,应当向购买者提供产品说明书,明确提示购买者注意产品说明书中有关投入品用法、用量和使用范围等信息。依据《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投入品,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下罚款。通过农药产品标签和包装识别其是否为假劣农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农药产品包装必须贴有标签或者附具说明书。标签应当紧贴或者印制在农药包装物上。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标注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2)农药名称应当使用通用名称或简化通用名称,如“阿维菌素”“百菌清”“高氯·毒死蜱”(有效成分为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毒死蜱)。农药名称一律不得使用商品名称。(3)商标单字面积不得大于农药名称的单字面积,且应当标注在标签的边或角的位置。(4)农药标签上只能标注生产企业、分装企业的名称。除进口农药产品外,其他农药产品不得标注“××公司代理”“××公司总经销”等内容。(5)标签不得标注任何带有宣传、广告色彩的文字、符号、图案,不得标注企业获奖和荣誉称号。法律、法规或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6)标签和说明书上不得出现未经登记的使用范围和防治对象的图案、符号、文字。可通过农药产品如下物理形态特征识别假劣农药:(1)粉剂、可湿性粉剂应为疏松粉末,无结块。如有结块或有较多的颗粒感,说明已受潮,不仅产品的细度达不到要求,其有效成分含量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产品颜色不匀,亦说明可能存在质量问题。(2)乳油应为均相液体,无沉淀或悬浮物。如出现分层和混浊现象,或加水稀释后的乳状液不均匀或有浮油、沉淀物,则产品质量可能有问题。(3)悬浮剂、悬乳剂应为可流动的悬浮液、无结块,长期存放,可能存在少量分层现象,但经摇晃后应能恢复原状。如果经摇晃后,产品不能恢复原状或仍有结块,说明产品存在质量问题。(4)熏蒸用的片剂如出现粉末状,表明已失效。(5)水剂应为均相液体,无沉淀或悬浮物,加水稀释后一般也不出现混浊、沉淀。(6)颗粒剂产品应粗细均匀,不应含有许多粉末。依据《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对假农药、劣质农药等需进行销毁处理的,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按照农药废弃物的安全处理规程进行,防止污染环境;对有使用价值的,应当经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检验,必要时要经过田间试验,制定使用方法和用量。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农药经营单位应具备的条件外,经营杀鼠剂还需要符合以下规定:(1)实行经营资格核准和统一购买发放制度,即定点经营;营业执照中注明“定点经营杀鼠剂”字样。(2)必须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3)建立健全杀鼠剂的规章制度,严格经营台帐,实行可追溯管理。(4)具有主管部门,农村由县级或县级以上农业部门负责,城市由爱卫会①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全书简称爱卫会。5负责。(5)具有与经营杀鼠剂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经营场所、设备和储存鼠药的仓储设施。我国农药经营发展趋势如下:(1)规模化。随着经营门槛的提高、管理力度的加大和连锁经营的发展,经营单位总体数量将逐步减少,一些大规模或品牌的经营企业将逐步显现。(2)专业化。突出表现在经营人员的农药的专业水平普遍提高,有的针对特色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特色经营;有的强化限制农药使用的专业化经营,充分利用技术特长,避免限制使用农药的潜在为害,发挥其价格、药效等优势。(3)生产、经营与使用相互渗透。通过相互入股,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实现互惠互利,促进长远发展。 -
报告柑橘生产技术
出版时间:2019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果树。全世界柑橘年产量有1亿多吨,种植面积高达667万hm2。中国是柑橘最重要的原产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所有的水果中,其鲜食、加工性能均好,基本上可以做到没有废料。柑橘性喜微酸、湿润环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9℃,最适合生长的湿度75%左右;平均生长寿命50年左右。柑橘树形比较矮小,树冠直立或呈自然圆头形或半圆头形。成枝力中等,枝条的顶端优势不强,分枝间势力均衡,常无明显主干,树形比较优美。柑橘的花芽为混合芽,可在生长健壮的各类梢的先端依次形成。如新梢多次生长,则花芽发生的部位随之上移。结果枝有带叶果枝和无叶果枝两种。柑橘的花为雌雄同花,多单生或丛生,为完全花,能自花授粉结实。抗性强、易栽、易管、丰产、品质优良和耐储运等是现代柑橘优良品种的主要特征。砂糖橘、本地早、温州蜜柑、梭柑、蕉柑、南丰蜜橘等。新会橙、柳橙、雪柑、伏令夏橙、血橙、香水橙、脐橙、冰糖橙等。沙田柚、琯溪蜜柚、文旦柚、葡萄柚类等。金弹、四季橘等。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土层深厚、保水排水性好,心土松软的红壤、沙壤土建园。坡向以南向、东南或马蹄形山窝建园为好,西向北向要注意营造防护林。坡度选择5°~15°建园为佳。橘园附近必须有水源。现代柑橘建园技术推广宽行密株和宽行稀株两种模式。在方便管理的同时能大幅度提高柑橘品质,增加柑橘生产效益。宽行密株行距5~6m,株距2~3m,每667m2植38~67株。山地宜密,平地宜稀。一般柑橘苗春、秋两季都可定植,以春季定植为佳,一般在3月上旬橘芽萌发前定植为宜。容器苗全年均可定植,其最佳定植时间是春梢发生结束后。挖大穴,施足基肥。通常要求挖深0.8m,宽1m的定植穴,把心土和表土分开放,每穴施入腐熟有机肥30~50kg,石灰1.5~2.0kg,腐熟菜饼1kg,钙镁磷1.5~2kg,与表土充分混匀填入穴内,肥土要踏紧。定植时苗木置入定植穴后,再用小刀划开并取出营养袋,扶正苗木,填土踏实即可。(1)深翻。每年要进行一次深翻,对柑橘园20~40cm土层进行翻动,近树颈处浅些,树冠外深些,结合增施有机肥,以改良和活化土壤。萌芽期、花期尽量不要深翻。(2)培土覆盖。夏秋高温干旱,在树冠下每株培土高5~10cm防旱,冬季采果后,进行培土高30cm防寒。(3)中耕松土。成年橘园春节杂草容易滋生,雨后土壤板结,结合除草疏松表土,夏季中耕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1)早施基肥。早熟品种在10月中、下旬,中熟品种宜在11月中旬或采果后,每株施腐熟有机肥20~30kg,磷肥3~5kg,石灰1~1.5kg,复合肥1~2kg,施肥量占全年35%~40%,结果多,大树多施,小树少施。(2)巧施追肥。①春芽肥。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春梢萌动期进行。以施用高比例的氮、磷复合肥为宜,配合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株施尿素0.5~1.0kg,人粪尿20~30kg,复合肥2kg。施肥量占全年施肥的20%。②稳果肥。施肥量占全年10%,5月上中旬一般株施复合肥1kg,开花结果多的多施,结果少的不宜施。③壮果促梢肥。7月下旬至8月上旬株施腐熟饼肥1.5~2kg,人粪尿20~30kg,硫酸钾1~2kg,施肥量占全年的25%~30%。(3)施肥方法。①条状沟施肥。山地果园通常采用条状沟施肥方式,即在树冠滴水线处,开深20~30cm,宽30cm的条沟,沟长根据树冠而定。下次施肥在树冠的另外两侧开沟,施肥后盖土。②放射沟施肥。在树冠距树干1~1.5m处,按树冠大小,向外开放射状沟4~6条,沟深20cm,沟宽30cm,靠近树干处开浅些,逐步向外沿开深些,施肥后盖土。这方法适用于较窄的梯台。在谢花2/3时喷20mg/kg赤霉素或5406细胞分裂素800倍液+0.2%硼砂和0.2%磷酸二氢钾一次;5月上旬和6月中下旬各喷一次30mg/kg水溶性防落素或800倍液5406细胞分裂素+0.2%磷酸二氢钾和0.3%尿素,提高坐果率。供贮藏用的橘果采收时间一般应在九成熟,果面有2/3转黄时采收。短期贮藏或直接上市果实宜在果实全面着色,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含量达到该品种应有的标准时采收。以晴天采收为佳。采收前15d内,应停止灌水、喷药。应该准备好采收工具,橘剪、橘梯、橘篓和橘筐。橘剪必须圆头平口,刀口锋利。特别需要提醒的是,采收人员采收果实时,不宜留指甲,应戴手套,以免采收时在果面上留下伤害。采收柑橘时,应遵照自下而上、由外及内顺序采摘。采果应将不同成熟度的果实分批采收,分批储藏和加工,保证果实品质的一致性。严格采用“一果两剪”法,即第一剪在离果蒂1~2cm处,第二剪把果柄剪至与果肩相平。千万不要从果树上一下把果肩剪平,把果蒂留在植株上,以免消耗更多的养分。采收时尽量不拉枝拉果,注意轻拿轻放。 -
-
报告二 茬口安排与品种选择
出版时间:2015茄子茬口有很多,已形成了日光温室、大棚种植、中小棚种植、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生产格局,不同地区茬口安排不同。以华北区域中南部为例,茄子各茬口的播种、定植及收获日期(表10)。栽培形式茬口播种期日历苗龄(天)定植期上市时间露地早春茬(地膜)1/中、下80~904/中、下6/上~8/底夏秋茬4/中、下50~606/中8/上~11/上保护地栽培地膜+小拱棚春提前12/下~1/上80~903/底~4/初5/中~8/上塑料大中棚春提前12/上中80~903/中、下5/上~7/底秋延后6/中下~7/上35~407/下~8/中9/中~11/下日光温室秋冬茬7/上中35~408/上~9/上10/下~1/下冬春茬10/中下80~1001/下~2/上3/上~7/下越冬茬8/中50~6010/中~11/上1/初~7/上表10 茄子不同栽培形式的播种期和上市时间1 茄杂系列 中早熟,生长势强,叶片绿色,叶脉浅紫色。始花着生于第8~9节,果实圆形,紫黑红色。光泽度好,果肉浅绿白,肉质细腻,味甜;单果重800~1000克,最大2000克,果实内种籽少,大而不老,品质好。膨果速度快,从开花到采收15~16天,连续坐果能力强。抗逆性较强,较抗黄萎病,耐绵疫病,适应性广。一般亩产7000~10000千克,最高达15000千克。适合于春季棚室、陆地栽培。2 黑茄王、黑宝系列 耐热、抗病。株型紧凑,果实圆形,紫黑油亮,无绿顶,商品性好。籽少。果重800~1000克,亩产5000千克,适合陆地、秋延后栽培。3 农大601、604系列 中早熟圆茄,果皮黑亮,着色均匀,果肉紧实、细嫩、籽少,商品性状优良,丰产性好,抗病性强。始花节位8~9节;株型紧凑,生长势强,性状整齐一致;坐果早,膨果快且连续集中。适合于早春、秋延后棚室栽培。4 紫月长茄系列 果形长棒槌形,杂种一代,中熟长茄。株高90~100厘米,株展75厘米,长35厘米,粗3~5厘米,结果性好,光泽,单果重200克,抗病优质。亩产4000~5000千克。适于早春保护地、露地及越夏栽培。5 越冬长茄类布利塔 果实棒锤型,紫黑色,绿把,绿萼片,质地光亮油滑。比重大,味道好,耐运。果重450~500克。无限生长型品种,叶片中等大小,耐低温,耐弱光,早熟,每片叶一个花,坐果多。产量高,平均亩产10000千克以上。6 紫光圆茄越夏大茄 生长势强,叶片绿色,叶脉浅紫色。始花着生于第9~10节,果实圆形,紫黑红色,紫萼片。光泽度好,果肉浅绿白,单果重800~1000克。适于越夏栽培或恋秋露地栽培。7 超九叶圆茄 中晚熟。果实圆形稍扁,外皮深黑紫色,耐贮运,有光泽;果肉较致密,细嫩,浅绿白色,稍有甜味,品质佳。单果重1000~1500克,一般亩产4000~5000千克。8 引茄1号 长形茄,株型较直立紧凑,开展度40厘米×45厘米,结果层密,坐果率高,果长30~38厘米,果粗2.4~2.6厘米,持续采收期长,生长势旺,抗病性强,根系发达,耐涝性强。商品性好。果形长直,不易打弯,果皮紫红色,光泽好,外观光滑漂亮,皮薄、肉质洁白细嫩,口感好,品质佳,一般亩产3500~3800千克。1.根据自己棚室的设施类型、种植模式慎重选择适宜的品种。越冬茬一般选用耐低温、耐弱光的品种如布利塔、尼罗等;早春季选用农大601、墨星1号、茄杂2号品种;越夏露地品种选用耐热品种,如农大604、紫光圆茄等。2.茄子保护地种植对塑料薄膜有一定要求,需使用紫光膜(醋酸乙烯转光膜)或聚乙烯白色无滴膜,以使茄子着色均匀,商品性好。3.结合当地市场销售渠道和价格优势,根据种植模式、季节及管理水平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强的品种。避免选择没有在当地经过示范试验的品种,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减产纠纷。买种籽不同于买农药,若农药的药效不理想,还可以补救,用其他农药进行救治。种子一旦出现问题,则错过种植季节,这就是农民常说的“有钱买籽,没钱买苗”的道理。更不要听从不负责任的种子经销商的诱惑和忽悠。在没有经过当地技术部门大面积的示范的前提下,任何许诺、诱使、赊欠种子的行为,都会给瓜农埋下经济损失的隐患,这方面的教训是惨痛的。尤其是越冬、早春栽培品种,其品种的耐寒性、弱光性、低温下的坐果率以及坐果后的抗黄萎病性能都是影响茄子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这些都是选择品种的关键。 -
报告模块十一 烟草种茶叶病虫害的防治
出版时间:20111.烟草主要病害的防治(1)烟草黑胫病1)症状 苗床种大田均可发生,主要在大田期发生为害。苗期首先在茎基部生黑斑,或从底叶发病而蔓延到茎部。湿度大时,病斑扩展,布满白毛。成株期一般多在茎部变黑,病斑逐渐向纵横扩展,有时长达30 厘米以上。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凋萎变黄。纵剖茎部,髓部变黑褐色,干缩呈碟片状,碟片间生有白色菌丝。如遇烈日、高温,全株叶片常突然凋萎,然后枯死。此外,根部也常发病变黑,在多雨时,底部叶片常发生无明显边缘圆形隐约有“膏药”状黑斑,潮湿时表面也产生白色绒毛物。黑胫病与其他根茎病害主要区别是,在潮湿环境下,病部表面生一层稀疏的白毛。2)病原 为真菌所引起的病害。菌丝无隔膜,孢子囊顶生或侧生,梨形或椭圆形,顶端有乳状凸起,内生游动孢子,圆形或肾形,有侧生鞭毛两条。厚膜孢子圆形状或卵形,萌发时产生芽管形成菌丝。卵孢子球形,黄色,厚膜。3)发病特点 该菌以菌丝体、厚膜孢子种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粪肥中越冬,一般可存活3年。此外,病株产生的孢子囊种游动孢子通过流水或雨水进行重复侵染。黑胫病的流行主要由病菌特性、烟草的抗病性种环境条件三因素所制约。寄主除不同烟草品种的抗性不同外,随株龄的增加其抗性增加,在现蕾期以前,茎基部组织柔嫩,为感病阶段,至现蕾后基部已木质化,即进人抗病阶段。高温、多湿有利于此病流行,24.5~32℃为侵染适温。在适温条件下,如雨后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连续3~5天,田间即可出现发病高峰。低洼地、黏重地,大水漫灌,有效钙镁种氮含量高的地块易发病,线虫及地下害虫为害的地块发病重。4)防治方法● 种植抗病品种。● 轮作换茬:苗床地种烟田至少实行3年轮作。前作以禾本科作物为宜,不要与茄科、蔬菜轮作。● 平整土地,高垄栽培,适时早栽,及时中耕排水。及时清除病叶种病株,减少病源。● 药剂防治:苗床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克/平方米,拌干细土10~12千克,播种时1/3 撒在苗床表面,播种后其余2/3覆盖于表面,或用500~800倍液喷撒。苗期喷洒1∶1∶120波尔多液两三次,移栽时每亩用95%敌克松350 克,对细土15~20千克拌匀,于移栽封高窝前及起垄培土前,把药土撒于烟株周围,立即覆土,避免药剂光解。在培土后也可用500 倍的70%敌克松液喷茎基或浇灌。也可用9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或96%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株浇药液20~30毫升,或于茎基部喷洒,隔10~15天再施药一次,可控制此病。(2)烟草赤星病1)症状 可侵染叶、茎、花梗及蒴果。叶部受害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发生,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受害初期,先在叶上出现黄褐色圆形小斑点,后变褐色,病斑扩大可达1~2.5 厘米,产生明显的同心轮纹。质脆,易破。病斑边缘明显,外围有淡黄色晕圈,中心有深褐色或黑色的霉状物,天旱时在病斑中央可产生裂孔;病害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不规则的大斑,甚至造成全叶焦枯脱落。在叶片叶脉、花梗与朔果上危害,则形成大量小而深褐或深褐色斑点。2)病原 为真菌所引起的病害。菌丝透明,有分隔,分生孢子褐色,在分生孢子梗上成串生长。分生孢子梗簇生,顶端微曲,近孢子梗的分生孢子较大,棒锤形或长圆筒形,有纵横分隔,纵隔1~3个,横隔3~7个,咀孢长短不等。分生孢子的大小常因菌龄种孢子生成时间而不同。3)发病特点 赤星病菌以菌丝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种子种移栽苗也可能成为初侵染。翌年产生出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侵染。当脚叶成熟时,烟株进人感病阶段,病害由底叶向上蔓延,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再侵染。该病的流行常决定于感病阶段的雨量。雨量大,雨日多,常导致病害的流行。再如昼夜温差较大,雨量虽小,但夜间叶面上保持水膜,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种侵染,阴雨连绵、施氮肥过多及暴雨后发病重,采收时遇雨常导致大流行。4)防治方法● 种植抗、耐病品种。● 改进栽培措施。实行粮烟间作,与地瓜、花生等作物间作。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密植,避免施氮肥过多种过迟,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烟株抗病力;加强管理,科学打顶,及时清除底脚老叶,适时采收成熟烟叶,可减轻发病。● 药剂防治。可选用47%加瑞农1 000倍液或50%的纹枯利500倍液喷洒,或用1.5%多抗霉素150 倍液,或50%速克灵、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多菌灵500 倍液喷撒,喷药要均匀。一般在脚叶采收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施药,每隔10~15天喷药一次,共喷2~3 次。如喷药遇雨,应立即补喷或18%抑毒星50 克/亩,对水45千克,或0.3%多抗霉素水剂600~800倍液。(3)烟草炭疽病1)症状 烟草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以苗期为害最重。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点,1~2天可扩展成直径2~5毫米的圆斑。中央为灰白色或黄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早赤褐色,稍隆起,天气多雨,叶组织柔嫩。病斑多呈褐色或黄褐色,有时有轮纹或产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天气干燥,病斑多呈黄白色,不出现轮纹种小黑点。重病时,病斑密集合并,使叶片扭缩或枯焦。叶脉及茎部病斑呈梭形,凹陷开裂,黑褐色。重则幼苗枯死。成株期,多先由脚叶发病,逐渐向上蔓延。茎部病斑较大,呈网状纵裂条斑,凹陷,黑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产生黑色小点。萼片、蒴果染病产生褐色近圆形的小斑。2)病原 为真菌所引起的病害。病斑上的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盘上密生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棍棒状。分生孢子长筒形,两端钝圆,无色,单胞,两端各含有一个油球。孢子盘内混生刚毛,暗褐色,有隔膜,基部粗,顶部钝圆,中间常有几次弯曲。3)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随病株残体在土壤种肥料中越冬,也可以菌丝潜人种子内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表面,成为翌年病害初侵染的菌源。在苗床发病后,移栽大田也发病,多限于底叶,病组织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形成再侵染,该菌温度适应范围广,以28~30℃最适于发病。水分对病菌的繁殖种传播起着关键作用,由雨水或灌溉将粘连于分生孢子盘上的分生孢子淋溅分散,在叶面具有水膜的情况下萌发侵染,因此,烟苗在多雨、大水漫灌或多雾的条件下易于发病。苗床排水不良、烟苗过密发病就重。4)防治方法● 选好苗床,苗床远离烟茬、菜园、烤房、烟棚,苗床宜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实行薄膜育苗,遮雨保温。适当稀植,早间苗、定苗,少浇水并选晴天上午进行。● 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消毒:在无病株上采用种子。种子消毒,一般可用1%硫酸铜或0.1%硝酸银或2%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10分钟,后用清水充分洗净药液,再进行催芽或晾干播种,还可用种子重量0.2%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2%的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药剂防治:在发病前可用1∶1∶(160~200)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后,可用50%的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多氧霉素480喷雾。还可用80%喷克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代森锌、80%炭疽福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4)烟草病毒病 烟草病毒病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烟草普通花叶病、黄瓜花叶病。1)症状 普通花叶病。在烟草苗期种大田生长初期最易感病。感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后逐渐在嫩叶上出现叶脉透明,进而形成浓绿种淡绿相间的花叶,叶缘多向叶背卷曲,由于受害细胞的增多或增大,致使叶片厚薄不匀,扭缩卷曲,呈各种畸形,有的呈鼠尾状、带状。有的出现黄色斑驳。早期受害,植株矮小,节间缩短。黄瓜花叶病。发病初期叶脉透明,几天后叶片出现深、浅绿花叶,并常呈现疱斑。有的病叶呈革质、线叶,有的叶茎变长,侧翼变狭薄或叶尖变细长,有时叶脉出现深褐色的坏死,有的叶片出现黄色斑驳,以至整株黄化。早期受侵染的矮化明显,高度不及健株的1/2。2)病原 此两病分别受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种黄瓜花叶病毒(CMV)侵染而发病。普通花叶病病毒颗粒体为直杆状;大小为300 纳米×15 纳米,含病毒的新鲜汁液稀释100 万倍仍有致病能力,体外存活期达一年以上,能在多种植物上越冬。黄瓜花叶病病毒颗粒体为球形,直径30 纳米,稀释终点为1∶10 000,体外存活3~7天。烟草上的黄瓜花叶病毒株系有典型状系、轻症系、黄斑系、扭曲系种坏死系。3)发病特点 普通花叶病毒主要靠汁液擦伤传播,在土壤中的病残体内的病毒,可存活两年,在干燥的烟叶里的病毒可存活数十年之久,都可导致苗床种大田烟株发病。另外,田间管理或风雨使病、健株摩擦,而引起发病。黄瓜花叶病则主要靠蚜虫(烟蚜、棉蚜)传播,其次是汁液擦伤传病。由于这一种病毒寄主范围极广,可在越冬蔬菜及多年生杂草体内越冬,成为来年侵染烟草的初侵染源。因而村边、地头烟株发病早、受害重。烟草自移栽到旺长阶段,若遇雨天,温度较低,蚜虫数量多,将导致病害流行。4)防治方法●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普通花叶病的根本途径。● 栽培防治:对普通花叶病要选留无病种子,不在病株上采种,防止混人病残屑;首先要进行深翻晒土,适当早播,实行两年以上轮作,移栽时剔除病苗,田间操作不吸烟,不宜在烟田反复走动、触摸,打顶抹叉要在露水干时进行,先管无病、轻病田,后管重病田,减少人为传病。对黄瓜花叶病要及时消灭田间杂草及毒源植物。提倡栽种春烟,地膜覆盖育苗,提早移栽期,避开蚜虫迁飞高峰期,减少传毒。充分施足氮、磷、钾肥,及时喷多种微量元素肥料,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普通花叶病在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或20%吗啉·乙铜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雾,有一定的预防种缓解病毒为害的作用。防治黄瓜花叶病主要是治蚜防病。应以苗期种大田前期为主及时喷药治蚜,减少病害传播,也可采用银灰膜避蚜或黄板诱杀蚜虫。2.烟草虫害的防治(1)烟青虫 烟青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我国各省(市区),主要寄主是烟草种辣椒,此外还可为害玉米、棉花、大豆、扁豆、豌豆种番茄亚麻等农作物。烟青虫在烟株现蕾以前为害心芽与嫩叶。造成小孔洞或无头苗,有时把叶片吃光,残留叶脉。留种地烟株现蕾后蛀食蕾、花种果等,常被蛀空,幼虫藏身其中;嫩茎被蛀后,其上部茎叶常枯萎。1)形态特征● 卵半球形、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灰黄色,近孵化时为紫褐色。● 幼虫初孵化幼虫为铁锈色,长2毫米左右;老熟幼虫体长30毫米左右,体包随食料种环境而变化。体背有背线一条。● 成虫体长15~18 毫米,翅展27~36 毫米,体黄褐至灰褐色。2)发生规律 年发生3~6 代。世代重叠较严重,虫以末代幼虫的蛹在4~6厘米土中越冬。成虫白天潜伏在烟叶背面或杂草丛中,夜晚或阴天活动。需要吸取花蜜补充营养,对糖蜜的趋性强,趋光性较弱。卵多散产于烟株中上部叶片正面的中部,也可产卵在嫩芽、嫩茎上,烟株生长后期多产于花或果上,一般每一叶片上有卵一粒,少数2~3粒。初孵幼虫能日夜为害,食叶肉仅留表皮或蛀食成小孔。3龄后白天隐蔽在烟叶下或土缝间,夜间及清晨活动取食。有转株为害种假死性及自相残杀性。烟青虫成虫产卵趋植物茂密的烟田,凡烟地植株生长茂密,温湿度适宜,则烟青虫发生严重。套作田发生重,特别是套种辣椒、苋菜的田块发生更重,白肋烟较烤烟受害重。烟青虫的天敌,如赤眼蜂、姬猎蝽、步甲、草蛉、棉铃虫、姬蜂、蜘蛛类等对其发生量有一定的影响。3)防治措施● 冬耕灭蛹:于冬春季深翻烟田,消灭越冬蛹。● 人工捕杀幼虫:自移栽还苗后开始,于阴天或晴天的早晨4~9时,到烟地检查,当发现在烟株顶端嫩叶上有新鲜虫粪时,随即找幼虫铺杀。● 诱铺成虫:在成虫盛发期间,在烟地插上杨树把,每亩20束,并靠近烟株的心叶,可诱捕大量成虫,清晨以虫网套上树把并震落成虫杀之。还可点频振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 生物或生物剂防治:在烟青虫的卵盛期,可以人工释放大量的赤眼蜂寄生卵,每亩每次释放2万头左右,可降低卵的孵化率。在幼虫处于3龄以前可用杀螟杆菌(每克含活孢子100 亿)配成300~500倍液,喷洒烟草心叶背面。● 药剂防治:药剂可参考斜纹夜蛾。也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2.5%敌百虫粉剂加细土(1∶1),每亩撒1~1.5千克有效,或使用15%普乐SC防治。1.主要病害的防治(1)茶炭疽病1)症状 主要为害成叶,先从叶缘或叶尖产生水渍状暗绿色圆形病斑,以后沿叶脉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黄褐色或红褐色。病斑上生有细小粒点,无轮纹状,后期变灰白色。2)防治方法 加强肥水管理,增施钾肥种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茶园清沟排水。3)药物防治方法1:每亩用80%代森锌100克对水75千克喷雾;方法2:每亩用25%使百克75~100克对水750千克喷雾;方法3:每亩用70%甲基托布津100克对水75千克喷雾;方法4:每亩用30%爱苗25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2)茶赤星病1)症状 叶片上散生许多圆形褐色小斑,斑点中间凹陷,呈灰白色,边缘有暗褐色至紫褐色隆起线,病斑中央散生黑色小点,潮湿时有灰色霉层。后期小斑合并成不规则大斑,叶柄发病引起落叶。2)防治方法 夏季及时浅耕松土,铺草覆盖,增强土壤保水,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喷灌;冬季用波美0.5度以内的石硫合剂清园,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3)药物防治方法1:每亩用70%甲基托布津50克对水75千克喷雾;方法2:每亩用75%百菌清100~125克对水75千克喷雾;方法3:每亩用50%多菌灵150克对水75千克喷雾。2.茶叶主要虫害的防治(1)茶小绿叶蝉1)症状 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嫩叶汁液,芽叶萎缩或卷曲、硬化,芽节间缩短,新芽减少,芽尖、叶缘变红褐色焦枯,严重的新叶脱落。2)防治方法 预测虫情,及时防治。经常检查,每百叶有虫夏茶达6 头、秋茶达12 头,开始用药;分期分批及时采茶,减少虫卵量;清除杂草,减低虫源。3)药物防治方法1:每亩用10%吡虫啉(大功臣、利虫净)20 克对水60~75千克喷雾;方法2:每亩用3%啶虫脒(圣手)50克对水75千克喷雾;方法3:每亩用25%阿克泰10克对水75千克喷雾;(2)黑刺粉虱1)症状 若虫聚集叶片背面刺吸汁液,排出“蜜露”引起煤烟病,叶片正面覆盖污霉状霉层。虫体周围有一圈白色蜡圈,形似黑芝麻粒。2)防治方法 茶园修剪、疏枝,通风透光;保护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如韦伯虫座菌,每亩用韦伯虫座菌菌粉500克。3)药物防治方法1:每亩用50%辛硫磷75~90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方法2:每亩用10%天王星20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方法3:每亩用1.8%爱福丁20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方法4:每亩用20%灭扫利40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3)茶丽纹象甲1)症状:成虫咬食茶树嫩叶种成叶,形成半环状缺刻,严重时仅留主脉。2)防治方法:人工捕杀。在茶行间铺上薄膜,迅速抖动树体,成虫假死性掉落,集中消灭;秋茶采后翻耕土壤,破坏害虫越冬场所。3)药物防治方法1:每亩用“871”白僵菌1千克拌匀撒施土面;方法2:每亩用95%巴丹75克对水75千克喷雾;方法3:每亩用25%天王星100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方法4:每亩用5%锐劲特(5%氟虫腈)40~50 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4)茶叶螨类1)症状 成螨、若螨刺吸叶片汁液,叶片产生红褐色锈斑或叶脉变黄,芽叶萎缩或卷曲,严重的枝叶干枯,呈现铜红色。2)防治方法 加强茶园管理,及时分批采摘,清除落叶,旱期喷灌;秋茶采后统一用波美0.5度以内的石硫合剂清园。3)药物防治方法1:每亩用73%克螨特40~50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方法2:每亩用15%哒嗪酮(哒螨酮、速螨酮)20~30 毫升对水75千克喷雾;方法3:每亩用45%石硫合剂晶体250~300克对水75千克喷雾。3.茶叶病虫害的综合防治(1)以农业防治为主 搞好农业防治,控制病虫基数,恶化病虫发生条件。1)合理选择品种 对新开发的茶园及改良的低产衰老园,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选育抗性强、品质优、易于加工的好品种。如因地制宜选种无性系良种茶树品种、龙井43等。2)适时合理密植 适时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及定植方式,一般可采用单行条植法,行株(丛)距1.5~0.33 米,亩用苗4 000株(3株为1丛),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埋没根颈处为适度),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从而可使植株发育良好,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也得到相应地提高,尽早丰产。3)加强茶园管理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是科学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重点以有机肥为主,少用化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促进茶株健康生产,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二是适时修剪种清园。每年都要适时进行茶叶修剪,剪去病虫为害过的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5 厘米,深修剪10~15厘米,台刈为离地面40厘米。对清除的病枝进行深埋或火烧处理,以减少病残体上的越冬病源,可减少茶蚜、茶毛虫种茶黑毒蛾越冬虫卵块,减少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减少轮斑病、茶饼病的越冬菌源。三是中耕培土。中耕培土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根系生长,同时能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机械杀伤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并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体基数。四是及时分批采茶。采茶叶时做到及时、分批、留叶采摘,可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若虫卵块,还可减少茶枯病的为害。五是诱杀防治。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可采用灯火、毒饵、嗜色诱杀。此法如大面积应用效果更加明显。(2)利用天敌资源,积极推广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无药害、不污染环境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1)加强对寄生性种捕食性昆虫的保护 在茶园的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松毛虫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的天敌。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 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为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3)药剂防治 在农业防治种生物防治的基础上,通过茶园调查,在虫口密度高、病情指数大、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根据茶叶的相关生产标准,安全合理地使用药剂防治。1)禁止在茶园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如甲胺膦、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虫螨醇等。2)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 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只有对病虫为害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方能用药防治。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 000~9 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据情对症用药。3)安全正确使用农药 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并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虫蠖、茶黑毒蛾种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0.2%苦参碱水剂1 000~1 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4)轮换用药 在无公害茶园施药不仅要注意用药时间、浓度及安全间隔期,还要注意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以后要轮换用药。这样既可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减少残留,又能达到用药少,减少生产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