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Studies on Alternaria solani of Extracts from Asarum siebotdii
出版时间:2007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是保护地和露地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为真菌性病害,为害植株后出现慢性枯萎,植株矮小,果实膨大等,可大幅度降低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以来,已经成为番茄设施栽培的限制性障碍[1]。在防治上由于长期大量的化学农药使用,使病菌产生了抗药性,防效逐年降低,同时造成了一定的农药污染[2]。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高毒农药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以高效,低毒农药逐步替代传统的高毒农药是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植物源农药可在环境中迅速分解,对环境无任何影响,是符合环境保护,农业持续发展方向的[3]。细辛(Asarum siebotdii)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据中华临床中药学(上卷)记载,根能入药,具有祛风,散寒,风湿弊痛,抗炎等功效,在中药学上有广泛的用途[4]。本实验用中药细辛的根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室内活性测定,旨在为开发出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新型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1.1.1 供试样品 试验所用细辛采自山西省历山自然保护区,将采集的植物材料洗净后在室内阴干(约25℃),放入恒温箱内(40~45℃)烘干,磨碎,过60目筛,备用。1.1.2 供试菌种 番茄早疫菌(Alternaria solani),由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实验室提供。1.2.1 细辛提取物的制备 准确取3份细辛根粉50g,分别装入500ml小烧杯内,加入干粉5倍量的有机溶剂甲醇、氯仿、石油醚。室温下(30±2)℃浸泡3~5天后,过滤并浓缩至稠膏状,称取一定量的提取物,加2~3滴吐温80做乳化剂,并依次配成实验所需的浓度,4℃下保存。1.2.2 细辛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采用生长速率法[5],用打孔器取6mm菌落边缘生长旺盛的菌种,放在加药的PDA平板上培养,以培养基内加等量无菌水作对照,每次重复3次,置25℃下培养。用十字交叉法测每个菌落的直径,以其平均值代表菌落的直径,以下式求出抑制菌丝生长率:抑制菌丝生长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0.6)×100%1.2.3 细辛提取物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分别将3种有机溶剂的细辛提取物制成最终浓度为1mg/ml的细辛提取液的PDA培养基。待培养基冷却后,取预先配置好的孢子悬浮液10μl,接种到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央,用涂布器涂抹均匀,在25℃培养箱中培养48h,观查记录孢子萌发数量。每处理设5个重复,取平均值。计算孢子萌发率和抑制率。孢子萌发率(%)=已萌发孢子数/镜检孢子总数×100%抑制率(%)=(对照萌发率-处理萌发率)/对照萌发率×100%1.2.4 细辛氯仿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抑制中浓度(MIC)的测试 将细辛氯仿提取物稀释成5个浓度(4mg/ml,2mg/ml,1mg/ml,0.5mg/ml,0.25mg/ml),测试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的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及抑制中浓度(MIC)。细辛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如表1。在48h时,石油醚提取物的抑菌率为28%,氯仿提取物的抑菌率为66.67%,而甲醇提取物的抑菌率达到了50%。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3种溶剂提取物的抑菌率都有所下降。同时与对照相比,处理的菌丝在培养皿中出现气生菌丝减少,变粗,向上生长现象。这一结果说明,3种不同溶剂的细辛提取物在浓度为2mg/ml时对番茄早疫病的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溶剂menstruum菌落直径(mm)与抑制率(%)ColonyRadiusandInhabitingrate48h抑制率Inhabitingrate96h抑制率Inhabitingrate144h抑制率Inhabitingrate甲醇methanol1.8550.002.9051.584.5748.82氯仿chloroform1.4366.672.5060.002.7359.57石油醚Petroleumether2.428.004.2024.216.918.71CK3.10—5.35—8.35—表1 细辛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Table 1 Inhibitory effect of Asarum siebotdii extract against mycelia Growth of Alternaria solani细辛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见表2。48h后,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表现出了显著的抑制率,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1.48%和88.79%,甲醇提取物表现出了较强的抑菌率,达到53.81%。实验过程中发现,对照皿在接种后32~48h即开始陆续萌发,而提取物各处理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萌发推迟的现象。溶剂menstruum孢子萌发率(%)Rateofgerminationofconidia萌发抑制率(%)Percentageofinhibition甲醇methanol42.8253.81氯仿chloroform10.4288.79石油醚Petroleumether7.9291.48CK92.92—表2 细辛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Table 2 Inhabiting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menstruum of Asarum siebotdii extract against conidiao production of Alternaria solani由表1可见,3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中氯仿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为了进一步确定其生物活性,求出MIC,将细辛氯仿提取物稀释成5个不同浓度,对病原菌进行测定。结果见表3、表4,6天后,浓度在4mg/ml时,氯仿提取物表现出了显著的抑菌率,达到77.14%,而浓度为0.25mg/ml时,抑菌率显著下降,只有9.5%。这一结果说明,细辛氯仿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相关,随着浓度的下降,抑菌效果也随之下降。同时在96h时求得毒力方程和氯仿提取物的抑制中浓度(MIC)为1.57mg/ml。病原菌Pathogen浓度(mg/ml)concentration菌落直径(mm)与抑制率(%)ColonyRadiusandInhabitingrate48h抑制率Inhabitingrate96h抑制率Inhabitingrate144h抑制率Inhabitingrate番茄早疫病菌Botrytiscinerea4.00001001.9573.622.2577.142.0001.2364.682.9354.404.1251.271.0001.6243.303.4344.634.7342.730.5001.8530.304.2329.045.7229.130.2502.0419.505.307.507.139.50CK2.39—5.72—7.82—表3 不同浓度的细辛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Table 3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Asarum siebotdii extract against mycelia Growth of Alternaria solani处理Treatment毒力方程?RegressiveequationMIC??相关系数r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Y=2.0910+1.6950x1.570.9707表4 细辛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的毒力Table 4 Virulence of the extracts of Asarum siebotdii seeds against Alternaria solani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植物体内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据Swain于1977年报道,次生代谢产物已超过400000种,如有机酸、萜烯类、生物碱、类黄酮、甾体、酚类、蛋白质、单宁和多糖等[6]。据文献报道,苦参中含有苦参碱(Matrine)和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等17种化学结构相似生物碱,其中以苦参碱为其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对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7]。另外,毛蒿植物中的毛蒿素,南欧丹参中的硬尾醇,苜蓿根部的苜蓿酸以及海红豆中的紫檀素,黄连体内的小孽碱等均具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8]。本实验研究表明,3种溶剂的细辛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萌发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它们之间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在抑制菌丝生长方面,氯仿提取物效果最好,甲醇提取物次之,石油醚提取物效果最差。在抑制分生孢子萌发方面,石油醚提取物效果最好,氯仿提取物次之,甲醇提取物效果较差。由于3种溶剂的极性不同,从以上实验结果初步推断细辛体内抑制番茄早疫病菌的活性物质不止一种,而且极性大小在石油醚和氯仿之间。今后的研究方向是探索分离细辛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为进一步产品开发奠定基础。至于细辛提取物是否对其他病菌有抑制作用,有待在以后的实验中证明。 -
报告Epidemics of Rice Stripe Virus and Its Control Techniques
出版时间:2007水稻条纹叶枯病由灰飞虱传播的发生严重的水稻病毒病。该病2004年在浙江长兴突然发生,全县发病面积为663.3hm2,发病较重的田块丛病率达50%以上,株病率达17.6%,一般丛病率在10%左右,株病率在1%~5%,其中产量损失10%~30%为21.7hm2,损失30%以上为2.79hm2,涉及15个乡镇,个别严重田块颗粒无收。200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以较快的速度蔓延,6月中旬在长兴夹浦、洪桥、虹星桥、雉城等乡镇的单晚秧田和早播直播稻相继发病,部分严重田块株病率超过25%,7月10日左右,出现第二个症状表现高峰,移(抛)栽稻、直播稻不同程度发病,发病面积达1万hm2,其中66.67hm2损失产量20%以上。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的严峻形势,为了有效地控制病害暴发流行,确保水稻生产安全,从2005年起,我们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及传毒媒介灰飞虱发生动态进行较为系统的监测,开展了防治技术的研究。现将调查试验结果综述如下:在前一年发病较重的田畈,选取有代表性的田块对水稻条纹叶枯的发生情况进行定期跟踪调查,以观察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消长规律。从田间调查来看,秧田从6月上旬后期开始发病,6月15日出现第一个症状表现高峰;移栽到大田后,6月23日调查,丛病率为6%,株病率为0.89%,病情指数为0.08,至7月10日左右出现第二个症状表现高峰;以后随着发病株的枯死和分蘖的增加,丛病率和株病率都呈下降趋势,株病率下降相对较快,8月20日左右出现第3个症状表现小高峰(见图1、图2)。从田间发病调查情况看,发病程度最重在7月底,见图3。图1 水稻条纹叶枯病丛发病率增长动态(浙江长兴)图2 水稻条纹叶枯病株病发病率增长动态(浙江长兴)图3 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情指数增长动态(浙江长兴)2005年灯下监测,5月中旬成虫开始上升,6月中旬出现了第2代成虫高峰,诱虫量大,诱虫量为2936头,7、8月出现了3、4代成虫的小高峰,9月出现了5代成虫高峰,9月中旬和下旬分别诱到成虫1522头和1722头,10月还有大量的成虫出现,见图4。图4 灯下灰飞虱成虫消长情况(浙江长兴,2005)2006年灯下监测,5月上旬灯下始见,下旬成虫开始上升,迁入水稻秧田为害,6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出现了第2代成虫高峰,为全年虫量最高,诱虫达6337头,7月上旬、8月上旬又出现了3、4代成虫的小高峰,8月底至9月初后灯下虫量上升,出现了5代成虫高峰,诱到成虫1520头;10月灯下诱虫量减少,见图5。图5 灯下灰飞虱成虫消长情况(浙江长兴,2006)2005年4月22日麦田调查,越冬代虫量为5.4万头/hm2,6月16日秧田虫量为13.05万头/hm2,6月21日平均卵量480万粒/hm2,6月28日秧田虫量为4.05万头/hm2,7月下旬虫量为1.05万头/hm2,8月上中旬虫量为0.45万头/hm2,9月上旬虫量为1.5万头/hm2,9月15日虫量为4.05万头/hm2,9月20日虫量为7.5万头/hm2,9月26日虫量为16.5万头/hm2,9月30日虫量为25.5万头/hm2,10月5日虫量为33万头/hm2,10月10日虫量为27万头/hm2,10月15日虫量为10.95万头/hm2。2006年4月上旬麦田调查,越冬代虫量为15.9万头/hm2,6月30日秧田虫量为16.95万头/hm2,7月3日秧田虫量为8.55万头/hm2,7月中下旬田间虫量下降,8月1日虫量为8.55万头/hm2,8月14日虫量为19.95万头/hm2,8月25日虫量为17.25万头/hm2,8月28日虫量为20.1万头/hm2,9月8日虫量为24万头/hm2,9月下旬虫量上升,9月25日为153.45万头/hm2,9月29日虫量为28.55万头/hm2,10月虫量还比较高,10月8日虫量为48万头/hm2,10月12日虫量为31.5万头/hm2,10月17日虫量为30万头/hm2。田间灰飞虱消长曲线见图6。图6 田间灰飞虱发生消长情况(浙江长兴,2006)灰飞虱的发生量和带毒率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灰飞虱发生量增加和带毒率的提高,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扩大,发生程度加重。据测定,2005年长兴县灰飞虱带毒率斑点免疫快速测定为11.27%,2007年达18%。水稻灰飞虱生物法测定传毒率,2006年为6.7%,2007年为7.4%。田间观察,5月中下旬的1代灰飞虱成虫传毒造成秧田和部分早播直播田(5月下旬播种)发病,至6月中旬左右出现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第一个显症高峰;6月上旬后期至中旬的2代灰飞虱成虫高峰造成了7月中旬左右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第2个显症高峰,由于6月上旬后期至中旬的灰飞虱成虫高峰量较大,因此,7月10日左右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高峰来势凶猛,发病面积大,发病程度重;8月中旬在病情发展上有一个小高峰,如2006年8月7日左右个别失治田块出现了第3个症状表现高峰,株病率达20%以上。以后随着水稻的生长,抗逆能力增强,田间虽有大量的灰飞虱成若虫,但基本不发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应立足于预防,采取“抗、避、断、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目前水稻对条纹叶枯病防治还没有高抗品种的情况下,重点要切断灰飞虱的传毒途径。为此,我们围绕灰飞虱的防治开展一系列的农业防治措施和药剂防治试验,根据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感病期,强化药剂浸种、拌种处理和秧苗期、大田前期灰飞虱的防治,配合使用病毒钝化剂,水稻条纹叶枯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在条纹叶枯病重发区,推广秀水63、秀水09等抗病性好的品种,压缩武运粳7号、加育991等感病品种种植。浙江长兴1代灰飞虱成虫迁移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推迟至6月上旬播种的直播稻可避开大部分1代灰飞虱的迁入传毒,减少发病机率。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感病期主要在秧苗期,水稻秧田期的灰飞虱防治尤其重要。因此,要及时清除农田周边杂草,5月上旬前冬闲田提前翻耕,减少灰飞虱中间寄主,恶化灰飞虱生存环境,抓好麦田灰飞虱的防治,麦田收割后及时灌水翻耕,并抓好“四边”杂草中灰飞虱的防治。同时抓好药剂浸种、拌种处理的秧田期和大田前期的灰飞虱防治。坚持“治杂草和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大田前期保大田后期”的策略。经过几年来的试验示范,防治灰飞虱以5%锐劲特45~50ml/667m2、40%毒死蜱100~120ml/667m2、50%稻丰散100ml/667m2,加水50kg喷雾防治为佳。在浸种灵浸种的基础上,催芽露白后每千克种子用35%丁硫克百威(稻拌成、稻伴)种子处理干粉剂5g拌种,混拌均匀后播种,随拌随用。在水稻发病前和发病初期,配合使用病毒钝化剂2%菌克毒克100~150ml/667m2防治1~2次,减轻水稻发病程度,减少水稻产量损失。 -
报告First Report of Onion Bulb Rot Caused by Botrytis aclada in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Dr.G.Q.Li,E-mail:guoqingli@mail.hzau.edu.cn.
出版时间:2007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plant genus Allium,including bulb onion(A.cepa L.),can be infected by at least seven species of Botrytis at the stages of growth and/or storage(Nielsen et al.,2002).Of these Botrytis species,three,namely B.aclada,B.allii,and B.byssoidea,were reported to be most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neck rot of onion(Nielsen et al.,2002).B.aclada was regarded as synonymous with B.allii until 2003,when Yohalem et al.(2003)suggested that both B.aclada and B.allii are valid names.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B.allii is a hybrid of B.aclada and B.byssoidea(Nielsen and Yohalem,2001)and the hybrid status of B.allii was confirmed in a molecular phylogenetic study conducted by Staats et al.(2005).In China,B.allii was reported to cause brown rot of onion bulbs(Tan et al.,1997),whereas rot of onion bulbs caused by B.aclada has not been documented in this country.In spring of 2006,a kind of rot disease was observed among sold onion bulbs in the supermarket near the campus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China.Surveys of five randomly-selected stacks of onion bulbs in that market indicat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diseased bulbs varied from 6 to 50%.Diseased onion bulbs became soft rotten and abundant conidia were produced on the surface of diseased bulb tissues of onion showing a grey powdery appearance.Eight fungal iso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8 diseased bulbs of onion showing the grey mould symptoms.They were individually incubated on potato dextrose agar(PDA)at 20℃ and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cultur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Results showed that all of these isolates produced abundant grey-brownish,ovoid-or oblong-shaped conidia,which were budded from terminal ampullae formed on dichotomously-branching conidiophores.The size of conidia for these isolates varied from 7.6 to 10.4 μm in length and from 4.2 to 5.6 μm in width.No sclerotia were produced by these isolates on PDA even after incubation for 30 days.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vestigated fungal isolates are similar to those described for B.aclada by Yohalem et al.(2003).One of the eight fungal isolates,OnionBc-15,was used for further identification using molecular methods.Genomic DNA(gDNA)was extracted from mycelia of OnionBc-15 and used as template for amplification of certain DNA regions.The first targeted DNA region is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of the ribosomal RNA gene.It was amplified with the universal primer pair ITS1 and ITS4(Nielsen et al.,2002).A 539-bp DNA fragment was generated,cloned and sequenced(GenBank Acc.No.EU093077).The sequence contained two SphI restriction sites and was 99%identical in nucleotides to that of B.aclada strain PRI006(GenBank Acc.No.AJ716295).It is different from B.allii and B.byssoidea,which have only one SphI restriction site for the ITS1/ITS4-amplified DNA sequence(Nielsen et al.,2002).The second targeted DNA region is the L45-550 sequence(Nielsen&Yohalem,2001).It was amplified with the Botrytis-specific primer pair BA2f and BA1r(Nielsen et al.,2002).A 413-bp DNA fragment was generated,cloned and sequenced.Sequenc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413-bp DNA fragment did not contain any ApoI restriction sites.This is also similar to B.aclada,but different from B.allii and B.byssoidea,which have one ApoI restriction site in the BA2f/BA1r-amplified DNA sequence(Nielsen et al.,2002).Additionally,three house-keeping genes encoding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3PDH),heat-shock protein 60(HSP60)and D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subunit II(RPB2)were amplified from the gDNA of OnionBC-15 with the specific primer pairs reported by Staats et al.(2005).The generated DNA fragments were 886 bp for G3PDH,977 bp for HSP60 and 1093 bp for RPB2,which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They were assigned with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s as EU100386,EU100387 and EU093078,respectively.Phylogenetic trees we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sequence information of G3PDH,HSP60 or RPB2 cloned from OnionBC-15 in this study and from the 22 species of Botrytis reported by Staats et al.(2005)using the neighbor-joining(NJ)method implemented in the MEGA3.1 package.Each phylogenetic tree was tested with bootstrap(1000 replicates).Results showed that OnionBc-15 w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B.aclada and B.allii than to other species of Botrytis in each phylogenetic tree.Therefore,it is appropriate to identify the strain OnionBC-15 as B.aclada.This research was fund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Grant No.30570079).[1]Nielsen K,Yohalem DS.Origin of a polyploid Botrytis pathogen through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Botrytis aclada and B.byssoidea.Mycologia,2001,93:264~271.[2]Nielsen K,Yohalem DS,Jensen DF.PCR detection and RFLP differentiation of Botrytis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neck rot of onion.Plant Disease,2002,86:682~686.[3]Staats M,van Baarlen P,van Kan JAL.Molecular phylogeny of the plant pathogenic genus Botrytis and the evolution of host specificity.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2005,22:333~346.[4]Tan WZ,Wang XY,Zhang LX.Two newly recorded fungal diseases of Allium in Yunnan province,China.J.Southwest Agri.Univ.,1997,19:165~167.[5]Yohalem DS,Nielsen K,Nicolaisen M.Taxonomic and nomenclatural clarification of the onion neck rotting Botrytis species.Mycotaxon,2003,85:175~182. -
报告二、玉米病虫草害
出版时间:2015(1)症状: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下部叶片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病斑呈长梭型、中央淡褐色,外缘暗褐色,当田间湿度大时,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融合,造成整个叶片枯死。玉米大斑病(2)药剂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0%己唑醇悬浮剂4000倍液喷雾。(1)症状:主要为害玉米叶片,病斑有3种。其一,受叶脉限制的椭圆或近长方形病斑,黄褐色,边缘深褐色;其二,不受叶脉限制的灰褐色椭圆形病斑;其三,为黄褐色坏死小斑点。多数病斑连在一起,造成叶片枯死。玉米小斑病(2)药剂防治:同玉米大斑病防治方法。(1)症状:可为害玉米叶片、叶鞘和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玉米褐斑病(2)药剂防治:同玉米大斑病防治方法。(1)症状: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和苞叶,严重时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在基部1~2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云纹状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多雨、高湿气候持续时间长时,病部可见褐色菌核。(2)药剂防治:可选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雾,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1)症状:是两种常见的玉米病毒病(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和玉米粗缩病,两种病毒病均主要是由昆虫传毒引发的)之一。玉米感病后节间缩短,严重矮化,高度仅为健株高的1/3~1/2。叶色浓绿,宽且质硬,成对生状。叶背侧脉上有长短不等的蜡白色突起物,也可在后期的叶鞘、雄穗苞叶上见到。苗期感病后幼叶两侧细脉间可见透明呈虚线状的条点,这是初期症状的主要识别标志。感病植株不能正常抽穗或花丝不发达,结实少。玉米粗缩病病株玉米粗缩病叶片典型症状(2)药剂防治:主要是防治传毒媒介灰飞虱、蚜虫等,可在其迁入始期和盛期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预防。(1)症状:幼苗感病后,心叶基部细脉间出现椭圆形褪绿小点,断续排列成条点花叶状,以后发展为黄绿相间的条纹,不受叶脉的限制,与健部相间形成花叶病状。后期感病病叶叶尖的边缘变紫、干枯。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病株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典型症状(2)药剂防治:同玉米粗缩病防治方法。(1)为害特点:玉米螟以幼虫为害玉米叶片、茎秆、雄穗和雌穗。苗期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钻蛀玉米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和雌穗。造成玉米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等。玉米螟幼虫为害茎秆玉米螟幼虫为害雌穗(2)生物防治:①性诱捕技术,成虫扬飞前在田间悬挂亚洲玉米螟诱芯,配套小船诱捕器,根据作物的生长调节诱捕器的高度,监测每公顷用1套,防治每亩用3~5套,1个月左右更换一次诱芯;②可用白僵菌封垛消灭越冬幼虫;③利用天敌防治技术,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开始放蜂,每亩一次放蜂1万~2万头,每亩放1~2点,每点放一块蜂卡,用牙签、大头针或针线将蜂卡别在玉米中上部叶片的背面,卵面朝外,别牢即可。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3)化学防治方法:在其防治关键时期——玉米心叶期,选用18%杀虫双水剂250毫升/亩,50%辛硫磷乳油200~250毫升与5~10千克细沙土混合均匀,或直接使用4.5%辛硫磷颗粒剂2.5~3千克,与5~10千克沙土混合,均匀撒入玉米心叶。(1)为害特点:黏虫以幼虫咬食玉米叶片或咬断刚出苗的茎秆进行为害。1~2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孔,3龄后形成缺刻,5~6龄进入暴食期,虫量大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成光杆。当一块田被吃光时,可成群迁移到另一块田为害。黏虫幼虫黏虫为害夏玉米(2)药剂防治:可选用25%灭幼脲悬浮剂50~70毫升/亩、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70毫升/亩对水喷雾。(1)为害特点:玉米幼苗期,蚜虫集中于心叶为害,造成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穗期密布于叶背、叶鞘、苞叶和花丝处,直接刺吸为害,同时其排泄的“蜜露”黏附在叶片上,形成一层黑色的露状物,引起煤污病,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引起减产。此外,还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为害更大。玉米蚜虫聚集在叶片为害玉米蚜虫为害后形成煤污病(2)药剂防治:同小麦蚜虫防治方法。(1)为害特点:蓟马个体小,会飞善跳,较喜干燥条件,在低洼、干旱、通风不良的玉米地发生多。蓟马为害造成不连续的银白色食纹并伴有虫粪污点,叶正面相对应的部分呈现黄色条斑。成虫在取食处的叶肉中产卵,对光透视可见针尖大小的白点。为害多集中在自下而上第二至第四叶或第二至第六叶上,即使新叶长出后也很少转向新叶中为害。(2)药剂防治:可选用25克/升多杀霉素悬浮剂1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对水喷雾防治。玉米蓟马(1)为害特点:主要以成虫取食叶肉,被害部呈不规则白色网状斑和孔洞;为害心叶可使心叶卷缩在一起呈牛尾状,不易展开。从玉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玉米抽雄前受害最重。一般每年6月下旬到8月上旬为成虫为害玉米盛期,尤其是夏玉米苗期受害严重,对玉米造成较大损失。幼虫生活于土中,害食植株根部,并于土中化蛹羽化后,为害植物地上部分。(2)形态特征:玉米褐足角胸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卵形或近方形,前胸背板呈六角形,两侧中间突出为尖角,体长3~5.5毫米,体色变异大,一般为铜绿、蓝绿和棕黄3种类型。褐足角胸叶甲褐足角胸叶甲为害玉米状(3)药剂防治: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对水喷雾。(1)杂草种类:玉米田杂草主要以一年生杂草为主,部分地区同时还有越年生杂草。主要杂草种类有: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反枝苋、马齿苋、龙葵、铁苋菜、打碗花、苍耳、葎草等。春玉米生长期长,前期以稗草、狗尾草、藜、苍耳等为主;中后期以刺菜、打碗花、蒿等为主。夏玉米生长期较短,播种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主要以牛筋草、马唐、反枝苋、马齿苋等为主。苍耳龙葵打碗花马唐马齿苋狗尾草(2)药剂防治:在玉米播后苗前,可亩用40%莠去津100~150毫升+50%乙草胺100毫升/亩或40%乙·莠悬浮剂300~400克对水40~50千克进行地面喷雾。如果免耕覆盖田秸秆量大,可适当加大药液量,使药剂下淋扩散,提高防治效果。未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或者封闭效果不好的地块,玉米苗后4~7叶期,杂草2~4叶期,可亩用40%烟嘧磺隆70~100毫升,对水20~30千克或55%硝磺·莠去津悬浮剂(春玉米100~150毫升、夏玉米80~120毫升)对水15~30千克均匀喷雾。注:烟嘧磺隆不适用于甜玉米、糯玉米及京科系列敏感品种,应引起注意,避免产生药害。 -
报告三、相关法律法规
出版时间: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规定: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涉及农药的相关规定如下:第十一条 以提供给他人生产、销售食品为目的,违反国家规定,生产、销售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销售的非食品原料,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违反国家规定,生产、销售国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或者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原料,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实施前两款行为,同时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十条 下列物质应当认定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摘录):(三)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告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注:上述条款自2013年5月4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第一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摘录):(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中华人名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拒绝接受依法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二条规定: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于2015年4月24日修订通过,并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有如下相关规定:第四十九条 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第六十四条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配备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或者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对进入该批发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第六十五条 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用农产品的名称、数量、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六个月。第六十六条 进入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中有如下相关规定:第四十条 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经营者应当建立经营记录,记录投入品名称、来源、进货日期、生产企业、销售时间、销售对象、销售数量等内容,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销售农业投入品时,应当向购买者提供产品说明书,明确提示购买者注意产品说明书中有关投入品用法、用量和使用范围等信息。第七十一条 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投入品,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
报告美国白蛾监测预报
出版时间:2009在美国白蛾发生区和监控区,根据美国白蛾不同虫态的发生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监测预报场所。首先,在监测区范围内,靠近美国白蛾发生区周围城乡绿化带和人们日常活动场所的四旁树木。其次,与发生区有货物运输往来的车站、码头、机场、旅游点及货物存放集散地附近的树木。再次,村庄房前屋后,城区机关、单位院内的喜食树种。最后,沿公路、铁路及沿途村庄的树木。美国白蛾在北京及周边地区一年发生三代,越冬代成虫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第一代成虫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二代成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卵调查时间为每代成虫进入羽化期后。幼虫调查时间:第一代幼虫为5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二代幼虫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第三代幼虫为8月下旬至10月下旬。越冬、越夏蛹调查时间为各代成虫羽化前进行。美国白蛾的监测调查方法根据不同虫态宜选择相应的方法。在监测区,首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踏查,对重点地区,在踏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细致的详查。以自然村、居民区、厂矿、机关、部队驻地为调查点,公路以道班、铁路以站段、街道以街区为调查单位。每调查单位要抽查10%~30%的树木,观察树上卵块及网幕。第一代卵块和幼虫网幕集中在树冠中下部外缘。第二、第三代卵块和幼虫网幕多集中在树冠中上部外缘。蛹调查主要在以上地点内及周围的墙缝、砖瓦堆、树皮缝和杂草枯枝落叶等处进行,调查时可选取一定面积进行挖蛹检查。对重点地区的喜食树种要逐株详查。对一般喜食树种可选一定面积的样地进行抽样检查。在监测区,可在美国白蛾成虫发生期用灯诱或性诱方法定期、定时进行动态监测。成虫监测是发生区和监测区常用的美国白蛾监测方法,通过对美国白蛾成虫的监测可了解发生数量,掌握发生动态,确定发生时期,为后期防治打好基础。美国白蛾成虫的监测一是利用美国白蛾有趋光性的特点使用测报灯测报。由于成虫羽化大多集中在18~20时,因此可以在第二天早晨分别记录前一天雌雄成虫羽化的数量(表1)。二是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诱捕美国白蛾雄成虫。人工合成的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使用方便、有效期长等特点。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诱捕器诱虫半径最远距离约为400m,100m范围内效果最好。诱捕器的设置高度对诱虫效果亦有很大影响,第一代以距地面2.0~2.5m为宜,第二、第三代以距地面3~4m诱虫效果最佳。成虫羽化期每天早晨检查诱捕雄蛾数量并记录。调查地点:调查时间每灯诱蛾量(头)小计雌雄每灯芯诱蛾量(头)调查人:调查日期:表1 美国白蛾成虫调查表美国白蛾喜欢生活在阳光充足且温暖的地方。雌虫通常将卵产在喜食树种树冠边缘的枝条端部或近端部叶片背面,而且卵块在树冠的西南方向分布较多。美国白蛾每粒卵的直径为0.4~0.5mm,每平方毫米大约有卵4粒。统计每块卵数量时用坐标纸描出每一卵块的轮廓计算出面积,将结果乘以4即可得到卵块的卵数量。卵的孵化期一般为8~10天,通过对卵的孵化情况的监测调查卵的孵化期及孵化率。在美国白蛾发生区首先选择美国白蛾喜食树种,如臭椿、桑树、榆树、法桐、糖槭、白蜡、核桃等。在调查过程中对重点地区的喜食树种要逐一调查。对一般喜食树种要选择一定面积样地进行抽查。美国白蛾幼虫一般可经历7个龄期,其中第一代幼虫经历约36天;第二代幼虫由于食物充足、温度适宜生长发育快可经历29天左右;第三代幼虫经历将近50天才能化蛹。幼虫调查的主要调查幼虫的龄期、有虫株率、虫口密度、发生面积。发生面积的统计以城镇(农村)居民区发现一个疫点(成虫、网幕)为10亩计算,10亩以内发生的疫点均包括在10亩内,不重复统计,10亩以外发生的仍按此方法统计;造林地发现的疫点按小班统计发生面积(表2)。调查单位:单位调查面积(亩)调查株数(株)有虫株数(株)有虫株率(%)平均虫口密度(头/株)发生面积(亩)小计轻中重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表2 美国白蛾虫情调查表美国白蛾幼虫老熟后,陆续从树上向下转移寻觅隐蔽处化蛹。第一代蛹主要集中在寄主树干下老皮及树冠下的表皮内,或建筑物及篱笆缝隙中化蛹;第二、第三代幼虫到老龄之后,往往沿树干爬下,四处扩散化蛹。老熟幼虫成蛹期一般经过7~20天(越冬代除外),蛹期长短主要取决于温、湿度等外部条件。在美国白蛾发生区选择美国白蛾喜食树种附近的草垛、砖墙墙缝、砖垛缝隙内、石块下。调查越冬、越夏蛹的密度后可以统计出其成活率、寄生率、死亡率(表3)。调查地点调查总蛹数活蛹数(头)死蛹数(头)小计雌雄小计寄生其他死亡率(%)合计平均死亡率(%):调查人:表3 美国白蛾蛹调查表美国白蛾虫情系统调查和预测预报,可按照原林业部印发的《美国白蛾预测预报办法》(厅护字[1997]71号)执行。 -
报告北京家教市场分析
出版时间:2009家教,即为家庭教育。随着各学校严禁办各种名义的补习班的禁令越来越严格地执行,家教在北京的市场越来越大,目前大约有85%的学生家长有过请家教的经历。但目前家教市场却比较乱(家教市场上涉足家教服务的机构非常多,但真正合法经营家教,持有工商行政部门注册颁发的含有家教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和教育部门批准的家教机构,数量极少。绝大部分的家教服务机构既未经过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也没有经过工商行政部门注册,根本就是不具备经营家教资格),各家教公司更是良莠不齐;但归纳起来,这些公司都有两个共同点和一个不同点。共同点是:这些公司都提供关于教育方面的多为免费的心里咨询服务。这些公司大都通过大量的,以报纸、网站竞价排名、短信群发等形式的广告来获取生源,通过与各学校合作来获取生源的公司比较稀少。不同点是他们的经营模式不同,即以教案为主导的模式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家教公司通过对某个学科的研究,组织优势教师资源对该学科进行教案编写;然后招聘大学生,并针对所编写的教案进行培训;由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大学生充当家教教员。该种模式下,家教公司掌握着家教的核心资源;受教师的制约较小,在整个家教链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用大学生作为家教,家教教员成本较低(目前北京市场,大学生家教教员的价格为25~35元/小时);给学生提供的家教,实际为培训教员的家教公司提供,服务标准比较统一,便于管理;公司最后的核心竞争力为教案,即使是公司最后不做家教业务,还可以在教案上做文章,充分利用其剩余价值。教案的编写需要有优势的教育资源,并且要符合家教的这种教学模式,难度较大,前期投入也比较大,收益较慢。教案编写后要通过实践逐步修改完善,参加教案编写的老师必须投入到家教的实际工作中去,实现起来较为困难,容易使整个教案的编写在完善前前功尽弃。家教公司负责组织家教生源、家教教员,提供家教教室;靠家长给的家教教员的薪水的差价来获取利润。在该种模式下,不同规模的公司,其经营思路又有很大的不同。较大规模的公司经营模式主要以合同家教的形式进行经营。学生经过测试后,通过签约(如:保证在一个学期内,某门课程提高30分)进入家教公司进行学习。学生签约后,需一次性付清家教费用,若经过学习后没有达到签约目标,则之前所缴纳的费用按照一定比例或全额退还。这样,在学期开始前等请家教较为密集的时期,家教公司便能获得大量的现金流,他们可以利用所得到现金流进行其他业务的经营与投资。在该种方式下,家教公司通过两个方面来控制其成本:一方面,家教公司采取的是全封闭式的家教教学模式,学生家长不能和家教教员见面,不能现场监督家教的过程,因此家教公司可以请较差的一线教师,甚至大学生来充当教员,进而降低了教员的薪水标准。另一方面,家教公司给教员实行阶梯制工资,代课累积时间越长,单位时间内给的报酬越高,以此来绑定教员;同时又给每个教员安排较少的课程,来降低代课累积时间,进而降低教员的薪水档次。由于家教公司有大量的现金流,他可以在广告上进行大量的投入,进而满足其生源;因此对该类公司,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生源问题,而是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成绩的问题。该种经营思路,一旦家教公司的教育质量大幅下滑,其资金链便会出现问题,整个公司的经营便会遇到问题。除去大型公司之外,目前北京市场的中小规模的家教公司数量众多,都正处于创立自己的品牌时期,因此面临着大型公司不存在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广告中去,生源问题比较突出。因为每来一个学生,他们都想尽办法提高其成绩,以使他们更为长期地在该公司学习,这就要求他们要聘用较好的教员。为吸引到较好的教员,他们不得不把家长所给的家教费用中更多的部分给教员。为了保证质量,聘用的教员多为一线教师(100~500元/小时),这就降低了他们的利润,提高了他们的经营成本。因此,一方面利润较低,促使没有更多的费用投入来增加生源;另一方面,为维护好已有生源,他们又不敢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利润。这样他们就陷入到了一个恶性循环中。第二问题,要想跳出这个恶性循环,要开源节流,开源对于他们可行性太小,那么只能节流,即要降低获得生源的费用。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目前大多通过与一家网站合作方式作为其获得家教生源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该种形式的合作,家教公司能够有效增加其宣传的针对性和所付宣传费用的使用效率,能够有效降低获得生源的费用,达到节流的目的。该种渠道的劣势是不能够确保打咨询电话的人都是来咨询家教的,也不能避免同一个号码重复拨打该电话的可能性。此外,还有中介公司的经营模式,这里不再赘述。与以教案为主导的模式相比,只需提供家教教室,教学内容由教员决定,操作简单;都有广告的投入,但节省教案制作的投入,因此投入较低;没有家教培训的环节,因此收益较快。家教公司的主动权掌握在家教教员的手中,对教员的约束性较低,没有核心竞争优势;提供的服务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若公司不再经营该项业务,没有剩余价值可利用。以教案为主导模式的经营成本构成情况:教案的制作完善费用、教员的培训费用、协调排课的人员及延伸费用。以教师为主导模式的经营成本构成情况:家教教室的建设费用、家教教室的租金及使用费用、协调排课的人员及其延伸费用。经营成本对比:由于以教案为主导的模式,其教员为大学生,大学生可以到学生家里提供家教服务,因此省了家教教室的相关费用;但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其教员多为一线教师,由于一线教师不愿意到学生家里提供家教(因为为人师表,教师们到学生家里提供家教,感觉就像学生家里请的保姆一样,得不到尊重),又不愿让学生到自己家里来上课(因为学校严禁教师在外做家教,教师也不愿意学生知道自己所在的学校,和自己的住所),所以增加了家教教室的相关费用。两种模式的三项经营成本,最后一项相同,前两项基本上差不多,因此两种模式的经营总成本基本上相同。以教案为主导的模式收益模拟:每小时收家长费用100元(是一线教师的最低价),给大学生每小时50元(是大学生的最高价,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这么高的价格,学生将会非常愿意干),每小时差价50元。公司若不再经营家教业务,可以将教案出版发行,获取出版发行收益。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收益模拟:每小时收家长费用150元(一线教师的平均价),给教师每小时130元(教师勉强能够接受),每小时差价20元。没有其他附加收益。收益比较:以教案为主导的模式收益明显高于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附:相关说明1.国务院1997年发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和文化补习、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的教育机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一般“未经教育、劳动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一律不予批准“家教”经营范围,已核准但又不能出具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部门同意证明的,一律限期取消该经营范围。”2.目前,工商部门只能给予“教育信息咨询服务”的经营范围,而且注明是“非中介”,该经营范围并不包括“家教”服务,如果要进行家教,还需要教育、劳动部门前置许可。教育信息咨询服务也只局限于单向收费,若进行双向收费,则成为中介服务,到学生家里授课又成为事实上的家教,属于超越经营范围,会受到工商部门的查处。3.目前教委在加大力度为学生减负,规定学校不能利用假期组织办班补课。如果是要申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则需要前往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但对于设立“家教中介机构”来说,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可以参照,教委的态度一般是不支持。 -
报告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策略
出版时间:2009当今,物流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如运输工具的噪声、污染气体排放、交通阻塞,以及生产和生活中废弃物的不当处理所造成的对环境的影响。为此,21世纪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物流。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目前世界绿色消费总量已达到3000亿美元,以后还会大幅度增长。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是建立在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其目标是将环境管理导入物流业的各个系统,加强物流业中保管、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个作业环节环境管理的监督,有效遏止物流业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从环保物流活动的范围来看,它既包括各个单项的绿色物流作业(如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还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物流,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是集约资源,它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它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了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它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主体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经济利益,它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我国自1979年引入物流概念以来,物流行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物流活动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行业,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还比较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主要表现在: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方面缺乏投入。水运、民航运输的潜在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运输系统缺乏周密科学的设计,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因子(如引起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的含氮氧化物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仓储设施落后,库容体积小而分散,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缓慢。物流中心的经济效益不高,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违背了绿色物流节约资源的原则。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严重影响物流效率。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要使物流材料得到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可是目前我国物流材料的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技术都不过硬。高水平的信息化水平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必备条件,我国一些物流企业开发的软件,性能比较低,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相容。另外,许多新兴的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巨大的障碍,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是很强。物流的运作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管理上又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目前还没有形成专门的物流部门来规划物流的发展,造成物流资源的分散和浪费。政府对物流的发展前景没有前瞻性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放任自流的现象。环境教育的力度不强,消费者对绿色物流没有深刻的了解。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对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不够关心。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由于我国绿色物流的理念形成不久,许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发展绿色物流的意识,没有真正具有超前意识去承担社会责任,只是象征性地适应时代环境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所致。目前许多企业还没有既具有环境知识又具有物流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绿色物流的研究理论与应用实践脱节。由于我国提出绿色物流的概念没有几年,对它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研究的内容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强,存在理论与应用实践的脱节。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企业的物流绿色化将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技术,实现物流系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整体最优化,将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绿色物流作为一种良好的环保理念,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必须从发展其“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要发展绿色物流,首先应树立绿色物流的观念。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是成功实施绿色物流的关键。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尽力把绿色物流的推广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积极开展绿色环保物流的专项技术研究,并积极出台相应的绿色物流政策和法规,努力为物流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可以看到我国为推进绿色物流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政府应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出发,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现有法律法规,并加强绿色物流相关法规的制定,如通过立法控制物流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企业绿色物流流程再造包括运输装卸方面的及时安全性、保管加工方面的保质保鲜性、包装信息处理方面的健康环保性以及以上任何一环的无损毁。一是开展共同配送,就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人为地进行有目的、集约化的配送。共同配送由于实行统一集货、统一送货,所以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降低企业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二是采取一贯制运输策略。一贯制运输是指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巧妙地组合各种运输工具,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解决了传统运输方式的废气排放、噪音污染和交通阻塞等问题,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消减汽车总行车量;通过有效利用车辆,可以降低车辆运行量、提高配送效率。三是提倡绿色经营策略。物流企业应积极加强企业各个环节的绿色化建设,使用绿色包装,开展绿色流通加工,全面开展物流企业的科学技术改造,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建立和对物流流程、环节以及各设施器械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和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货损,增强环保能力防止二次污染。四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废弃物的污染。废弃物物流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绿色物流观念的树立、绿色物流经营的推行,更离不开绿色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没有先进绿色物流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绿色物流的立身之地。而我们的物流技术与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新型能源、新型材料、新型物流信息技术等绿色物流技术,加快物流技术创新。绿色物流作为新生事物,对营运筹划人员和各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要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绿色理论和实务的物流人才是当务之急。各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和训练计划,努力为绿色物流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还可以通过调动企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相互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使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能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基础,提升企业物流从业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在我国,绿色物流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在绿色物流的理念、政策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淡化,绿色壁垒正逐步兴起,尤其是WTO五年保护期后,国外物流企业将大批进入我国市场,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因此,我国企业必须重新审视绿色物流的价值,它不但可压缩物流成本,还可带来新的商机,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物流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和促进企业顺应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物流发展的要求,实施环境友好的绿色物流战略,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既有明显的社会价值,又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