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Brown Patch of Festuca arundinacea
出版时间:2007褐斑病又称夏枯病,是草坪上最为流行的病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冷、暖季草坪草中都有发生。高羊茅褐斑病的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和茎部,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水渍状,后变褐至灰白枯死,边缘红褐色。湿度大时,清晨可在病部外缘观察到大量白色菌丝形成的“烟圈”及深褐色颗粒状菌核。感病草坪草的褪色及萎陷可造成大块黄褐色或枯黄色的病斑,多个病斑合并可致使草坪草大面积枯死。从华中农业大学草坪基地高羊茅田块采集发病植株,按照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病原菌。致病性测定采用4mm菌丝块接种离体高羊茅叶片,28℃保湿培养2天后,叶片上可形成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边缘褐色。再次分离发病叶片的病组织,可得到与接种病原菌菌丝体形态与培养性状一致的病原菌,证实该病原菌为高羊茅褐斑病的致病菌。将得到的病原菌置于PDA培养基28℃培养,生长速度较快,2天可长满直径为9cm的培养皿。菌丝初无色,2天后菌落颜色从白色到浅黄色、浅黄褐色,培养5~6天后,菌落呈褐色。菌丝体长绒毛状,较稀疏,放射分布。菌丝直径3.4~10.5μm,直角或锐角分支,分枝处明显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一分隔。通常5天后菌丝纠结形成白色菌核,颜色从浅白色到灰色、褐色或黑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单生或聚生。菌核内外颜色一致。将培养1~2天的菌丝经DAPI(5μg/ml)染色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为多核,平均每细胞3~15个细胞核。根据对分离物的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将引起高羊茅褐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对该菌核糖体DNA的ITS区域进行PCR扩增,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核酸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该病原菌与Rhizoctonia solani AG 1-IB的序列同源性为99%。其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对病原菌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除侵染高羊茅外,还可为害黑麦草、早熟禾、狗牙根。 -
报告七 甜瓜生理性病害防治
出版时间:20151 症状 从下位叶到上位叶逐渐变黄;开始叶脉间黄化,叶脉凸出可见,全株矮小,长势弱,茎细果实多数为小头果。植株生长发育不良。2 发病原因 前作施用有机肥少,土壤含氮量低;施用了大量未腐熟的有机肥,分解时夺取土壤中的氮;土壤保肥能力差浇水或露地栽培氮易被雨水淋失;砂土、砂壤土,阴离子交换少的土壤常缺氮;低温期以有机肥为主时肥料分解慢,氮一时供应不足。3 救治方法 在出现缺氮症状时,可施用速效水溶性冲施高氮肥,也可叶面喷施氮肥溶液;施用氮肥时应注意,结果株平均每株吸收氮为5克,施肥基准应为12克;甜瓜吸收氮的高峰期是在授粉后2周,以后迅速下降,施底肥时应注意;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提高地力;低温期施肥在早施的同时应配合速效肥;生长发育后期注意少施或不施,以确保产品品质。1 症状 叶色浓绿、硬化、矮化;叶片小,稍微上挺;严重时,下位叶发生不规则的褪绿斑。2 发病原因 注意症状出现的时期,由于温度低,即使土壤中磷素充足,也难以吸收,易出现缺磷症状;在生育初期,叶色为浓绿,且叶片小,缺磷的可能性大;甜瓜对磷的吸收高峰是在果实膨大后期,所以在生育初期磷的有效供应就显得很重要。3 救治方法 在甜瓜生育途中采取措施比较困难,因此应在定植前要计划好磷素的施用;施用磷肥应注意,每棵结瓜株磷素的吸收量一般为2克,应该按16克的基准施肥;土壤全磷含量在300毫克/1000克土以下时,除施用磷肥外,还要预先改良土壤;土壤含磷量在1500毫克/1000克以下时,施用磷肥的效果显著。甜瓜苗期特别需要磷,每立方米营养土中磷含量要达到1000~1500毫克;施用足够的优质有机肥,底施磷肥应该一次性施足。以期达到甜瓜后期生长需要。1 症状 钾可在植株体内移动,植株缺钾时老叶的钾就会移动到生长旺盛的新叶,从而导致老叶缺钾。在生长早期,叶缘出现轻微的黄化现象,继而叶缘枯死,随着叶片不断生长,叶向外侧卷曲;其症状品种间的差异显著。缺钙的症状首先出现在上位叶。叶缘完全变黄时多为缺钾。2 发病原因 虽然氮钾肥在复合肥的施入量常是等同和同步的,但是钾在甜瓜中的吸收量是氮肥的1~2倍液。因此,在施入有机肥不足或补充含有氮钾的复合肥时,对连年种植地块,钾会越来越少。并发甜瓜生长后期出现缺钾现象的发生,磷肥的过量施用会导致钾肥的减少。在沙性土壤栽培时易缺钾。有机肥和钾肥施用量小,满足不了生长需要时;地温低、湿度大、日照不足,阻碍了钾的吸收;施用氮肥过多,会影响对钾肥的吸收。3 救治方法 使用足够的钾肥,特别在生育的中、后期,不可缺钾;每次施用生物钾肥有机肥料5~8千克;缺钾时也会影响铁的移动、吸收。因此补充钾肥的同时,应该补铁,二者同时进行。可用0.3%~1%硫酸钾、氯化钾喷施以期保证甜瓜品质。1 症状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下位叶的叶脉间叶肉渐渐失绿变黄,进一步发展,除了叶缘残留点绿色外叶脉间均黄花;当下位叶的机能下降不能充分向上位叶输送养分时,其稍上位叶也可发生缺镁症;缺镁症状和缺钾相似,区别在于缺镁是先从叶内侧失绿,缺钾是先从叶缘开始失绿;该症状品种间发生程度、症状有差异。2 发病原因 镁是植株体内所必需的元素之一。由于施氮肥的过量造成土壤呈酸性影响镁肥的吸收,或钙中毒造成碱性土壤也应影响镁的吸收从而影响叶绿素的形成。造成叶肉黃化现象。低温时,氮磷肥过量,有机肥的不足也是造成土壤缺镁的重要原因。根系损伤对养分的吸收量的下降,其引起最活跃叶片缺镁吸收的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土壤中含镁量低的砂土、砂壤土上栽培,未施用镁肥的露地栽培的地块易发生缺镁。3 救治方法 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施氮磷肥,配方施肥非常重要,及时调试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避免低温。若缺镁,在栽培前要施足中量元素硼镁锌钙肥;注意土壤中钾、钙含量,保持土壤适当的盐基水平,补镁的同时应该加补钾肥、锌肥。多施含镁、钾肥的厩肥。叶片可喷施萌帮镁钙镁、古米叶、瑞培镁、螯和镁等。1 症状 钙素在植株体内不易转移,缺钙时新叶黄化,叶片首先是幼叶叶缘失水,继而干枯变褐。果实病斑产生于果面上,初期呈水浸状暗绿色,逐步发展为深绿色或灰白色凹陷。成熟后斑点褐变不腐烂。2 发病原因 由植株缺钙引起,虽然土壤中不缺钙离子,但是,连续多年种植甜瓜的棚室,过量施用氮磷钾肥会造成土壤盐分过高,大量的盐类肥料施用会引发缺钙现象发生。干旱时,土壤浓度浓缩,减少根系吸水,抑制钙离子的吸收,造成瓜成熟时体内糖分不均衡分布,糖转化失调,造成缺糖部位木栓化不转色的凹陷斑。结瓜节位低、长期连作,和盐渍化障碍、高温、干旱和旱涝不均的管理也是影响钙吸收量的主要原因。根群分布浅,生育中后期地温高时,易发生缺钙。3 救治方法◎ 适当疏瓜、根据自身植株营养条件留选茬口瓜数,防止果实不必要的钙素竞争。◎ 合理施肥浇水,杜绝干旱和大水漫灌。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通透力。注意中耕松土,排水。◎ 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保持土壤中均衡的水分供应。建议使用滴灌技术和营养钵或营养块育苗避免根系受伤害。◎ 移栽田间后不蹲苗,促大秧、大苗,尽早促使根系发达,增强植株吸水能力。◎ 合理使用氮肥,防止徒长和土壤盐化。◎ 土壤盐化严重的地块,需要土壤改良,降低盐渍化程度,增强土壤通透性,和有机质含量,以期从根本上改善根系吸收钙肥的能力。(棚室栽培土壤处理,请参考线虫病高温闷棚技术)◎ 花期前后,可以喷施绿得钙可溶性叶面肥,或古米钙可溶性叶面肥,或瑞培钙、及螯合性钙元素肥。1~2次。1 症状 缺硼的新叶停止生长。生长点附近的节间显著缩短。上位叶向外侧卷曲,叶缘部分变褐色,叶缘黃化并向叶缘纵深枯黄呈叶缘宽带症、果皮组织龟裂、硬化。停止生长的果实典型性症状是我们常说的网状木栓化果。2 发病原因 硼是参与碳水化合物在植株体内的分配,缺硼时生长点坏死,花器发育不完全。新叶生长、茎与果实因生长停止,叶缘黃化并向叶缘纵深枯,大田作物改种植甜瓜后的容易缺硼。多年种植甜瓜连茬,重茬,有机肥不足的碱性土壤和砂性土壤,施用过多的石灰降低了硼的有效吸收以及干旱、浇水不当,施用钾肥过多,钾肥过剩都会造成硼缺乏。缺硼时,并不对吸收钙的量产生直接影响,但缺钙症是伴有缺硼症发生。3 救治方法 改良土壤,多施厩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合理灌溉。及时补充硼肥,例如古米硼、瑞培硼、速乐硼、新禾硼。1 症状 果实初期生长正常,逐渐瓜开始变形,果皮出现浓绿色的水浸状,果面上如出汗,用手压果面,果面柔软,果面长有褐色凹陷病斑,但不腐烂,剖开瓜果肉呈干腐褐变症。成熟期,开始转变糖分时,从瓜内开始出现水浸状,继而发酵,发出臭味,腐烂。这类果实称为心腐果。2 发生原因 体内发酵瓜,在坐瓜后半月就开始潜伏发生,只是幼瓜含糖量低,症状不显现。随着甜瓜成熟,糖分增加,果实内部逐渐呈水浸状,伴有气体产生。气体积累,瓜体内部在水浸状态下开始发酵,继而发臭。具体原因还有待于研究和考察。仅就北方设施栽培生产现场观察看,发生后期发酵腐烂瓜的地块,与氮中毒、缺钙、土壤盐渍化程度有关。在果实内缺钙的情况下,果肉细胞间很早就开始崩坏,变成了发酵果,糖分积累减少,品质变差。过量施氮肥,会造成缺钙、镁、硼肥,会使植株体内多项微量元素缺失,甜瓜生长后期大棚夜晚温度高,会造成碳水化合物的供给不足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与分布不均,糖分过快的转化加剧果肉的水浸、发酵。造成臭瓜。3 救治方法 注意氮、钾肥的合理施用。果实膨大期,注意不要为了果实快速生长盲目的提高棚室的温度。避免为提早果实成熟,对土壤进行过于干旱的管理,植株要保持一定的生长势,促使果实膨大并推迟果实成熟,可防治发酵果的发生;发酵果,一般是在高温、干旱、根量不足、生长势弱的情况下发生的。1 症状 甜瓜有薄皮甜瓜和厚皮甜瓜之分。尤其是薄皮甜瓜,以瓜皮薄,果面光滑,脆嫩多汁等特点,广受喜爱。近些年来,生产效益非常看好。但是,就其特点在病虫害防治用药上,其光滑的瓜面和皮薄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农药使用的特殊敏感性,也决定了病害防治用药上使用复配农药品种上的用药谨慎性。劣质喷雾器跑冒滴漏,大水滴过量淋灌式喷药会造成对叶片的灼伤现象。多种农药混配在一桶中牛奶式喷施造成的叶片变厚、变脆,叶缘微卷。大剂量多种农药混用奶状喷施会造成甜瓜的烧灼斑,过量烟熏造成的枯干叶片。喷施在幼瓜上产生的浅褐色斑点。劣质药剂混用对幼瓜果面造成的暗绿浅黑色大小不一,会产生形状不规则的烧灼斑。劣质代森锰锌或混配药品中含有锰离子的重金属离子对幼瓜果面会造成的灼伤斑块。2 发病原因 甜瓜尤其是薄皮甜瓜在瓜菜作物中对农药是最敏感的,生产中有许多瓜农,误认为使用的农药越多,对病害防治效果就越好,或一次性掺入多种农药可以对许多种病害一次性防治住。其实不然。病害的发生流行与随季节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不是所有病害或几种病害一起到来,农药多用些,量大些就能把病救治好了。而是需要掌握病害发生的一定规律,针对其特点进行预防与救治。甜瓜用药计量也很严格。尤其是苗期的使用浓度和药液量更应该严格掌握,机械化喷施用药需要严格计算药量和行进速度与着药量的相关性,并使雾滴均匀。不同的农药在不同的蔬菜作物上的使用计量是经过科研部门严格试验示范后才进行推广应用,施用时应尽量遵守农药包装袋上推荐使用的安全剂量。选择药品种类时,尽量选择,络合锰锌复配的药品进行病害防治。不要贪图某些药品价格便宜,而使生产的瓜果品质上受害,进而经济损失更大。3 救治方法 受害秧苗如果没有伤害到生长点,可以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快速生长。小范围的秧苗可尝试选用生长调节激素“赤霉素”喷施或施用碧护7500倍液药害调节,或云苔素喷雾(使用时参照药品说明应用)。生产中请尽量将杀菌剂和除草剂分成两个喷雾器进行操作,避免交叉药害发生。严重受害的地块,只能拔除,毁种。 -
报告三 育苗技术
出版时间:2015育苗分常规育苗法和嫁接育苗法。常规育苗法适宜新建棚室,病害轻,不易死苗;嫁接育苗法适宜重茬栽培生产,能有效防止枯萎病等重茬病害的发生,其嫁接的砧木一般采用白籽南瓜品种(没有使用过的砧木品种应经试验成功后方可应用)。1 营养土配制 常用以下3种配方。A.肥沃无菌大田土5份,充分腐热优质有机肥4份,细炉碴或锯末1份,混合均匀过筛。B.肥沃无菌大田土5份,充分腐熟圈粪2份,腐熟马粪2份,细炉碴1份,混合均匀过筛(警惕取自玉米田土含有潜在除草剂残留风险,请先试播瓜类或十字花科种子查看出苗正常与否然后再采用)。C.肥沃无菌大田土6份,充分腐热优质有机肥4份。以上营养土中一般不需要加入化肥,若大田土、有机肥质量较差,每立方米可加入粉碎后或用水溶解后的磷酸二铵1千克,均匀喷拌于营养土中,为防止苗期病虫害的发生,1立方米可加入68%精甲霜灵·锰锌可分散粒剂100克,2.5%咯菌腈悬浮剂100毫升随水解后喷拌营养土一起过筛混匀。也可采用10亿个枯草芽孢杆菌250克混土拌均匀,用这样的土装入营养钵或做苗床土铺在育苗畦上,或将营养土用1000倍液50%辛硫磷加68%精甲霜灵锰锌可分散粒剂100克,2.5%咯菌腈悬浮剂100毫升喷拌于营养土中,堆闷7天灭菌、灭虫。过筛后,装入营养钵或育苗畦中,可有效防止苗期立枯病、炭疽病和猝倒病等病害及虫害的发生。2 育苗畦或育苗钵的准备 育苗时可把营养土直接铺入育苗畦中,厚度10厘米左右,或直接装入育苗钵中,育苗钵大小以10厘米×10厘米或8厘米×10厘米为宜,装土量以虚土装至与钵口齐平为佳,再把营养钵放置育苗畦中。3 育苗棚消毒 育苗前7~10天,用防病、防虫药剂熏棚1昼夜,然后放风排毒气准备播种。消毒方法可每亩用80%敌敌畏0.25千克+2千克硫磺+适量锯末混合分堆点燃熏棚。或用百菌清烟雾剂+灭蚜烟剂等点燃熏棚(请按购买药剂实际说明施用)。4 种子处理(1)晒种:播前2~3天,把种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晒种1~2天,并经常翻动种子,可起到杀菌、打破休眠和增强种子活力的作用。注意晒种时不要直接放在水泥地面上或其他吸热较强的物品上,以免烤伤种子。(2)凉水浸种:将晾晒好的种子用12~15℃的凉水浸泡1小时,使种子慢慢吸水,以防直接用温水浸种炸壳影响芽率。(3)药剂浸种:浸泡后的种子,捞出控净水,倒入3~4倍液于种子量的药剂溶液里,浸泡4~6小时,每1小时拌动一次,使种子受药均匀。甜瓜浸种时,由于种子小,种皮又薄,一般不提倡直接用55℃温水浸种,以防炸壳,影响发芽率。常采用常温药液浸种,主要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300倍液的福尔马林;或1000倍液硫酸铜。5 催芽 将用药液浸过的种子,搓掉种皮粘液,用清水洗净后,用湿布包好,放在25~32℃条件下催芽,催芽过程中,注意经常用30℃左右的温水过滤种芽,用温水过滤种芽的好处:一是可有效防止催芽温度较高种芽发酵变质。二是防止浸种时水分吸收不足,影响发芽率。一般每8小时温水过滤一次。24小时可催齐芽,当幼芽长至2~3毫米时,放在10~15℃条件下炼芽,以提高幼芽的适应性。如果催芽不齐可将催出的瓜芽选出来,经常温炼芽后,用湿布包好,放在冰箱的冷藏箱里,待芽子出齐后再准备播种,播种前不管是在冰箱里冷藏的,还是后催出来的芽子,都要经过常温炼芽(接近育苗室最低温度)4~5小时后再播种。甜瓜芽子经过冰箱冷藏(低温处理)后,不仅能有效调整在一次催芽不齐的情况下一次播种,出苗齐,还可以起到提高秧苗抗寒能力的作用。6 播种前浇水 在播种前一天浇足水,准备播种,播种时最好表土能够成泥浆状态,播种后使种子能够部分下陷与泥浆中,以保证一播全苗。7 播种方法 在浇足育苗水的育苗畦或营养钵里,第二天当水渗净,表土具一定量泥浆,地温上升后播种,每个营养钵内平放1~2粒种子,或育苗畦按株距4厘米播种。随播种随在种子上均匀覆盖1厘米厚过筛营养土,再用600倍液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药液喷洒覆土表面以形成药土封闭层,对出苗后的猝倒病起预防作用。然后覆一层地膜保温、保湿,待80%以上拱土、出土时揭掉薄膜。播种前必须看气象云图,最好在播种后7天内没有持续性恶劣天气,以防地温过低,土壤湿度过大,引起烂种、烂芽或出苗缓慢等现象发生。出苗后适时揭掉薄膜,以防揭膜过早,影响出苗率。揭膜过晚,高温烧苗和下胚轴过长,导致苗弱。一般育苗条件好的地方,使用营养钵育苗为多,以防移栽伤根。营养钵暴露在育苗室的空气中,钵内土温易随空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会影响出苗率。如果没有分播条件,可直接播在育苗畦里,这样土壤保温、保湿效果好,利于播全苗,待瓜苗出齐,子叶展平,见到真叶时,再移栽到营养钵里。嫁接可以增强抗病性,南瓜对多种土传病害具有很强的抗性,通过嫁接可以有效预防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而且还可以利用南瓜根系耐寒性的特点,通过嫁接以达到提高甜瓜耐寒能力的目的(甜瓜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是12℃,而南瓜为8℃),提高吸水吸肥能力,南瓜根系入土深、分布范围广,根毛多而长,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明显高于甜瓜;嫁接苗耐干旱,耐瘠薄能力也明显提高,促使瓜秧发育好,不死秧,可延长甜瓜采收期,产量和经济效益增加。1 嫁接育苗的设备条件 首先要建造一座育苗温室,大小根据育苗数量而定,一般育1亩地的秧苗需要50平方米的温室,如在深冬季节嫁接,还需在温室内搭建火炉。2 营养土的配制 取三年未种过蔬菜和棉花的大田土70%,农家腐熟有机肥30%,用筛子过筛,再拌入多菌灵400克/立方米或400克/立方米甲基托布津。3 整地施肥 深翻土壤30厘米,整平耙细。施入磷酸二铵0.1千克/平方米。4 砧木的选择 一般选择日本黄籽南瓜和白籽南瓜为砧木进行嫁接。5 砧木和接穗的播种(1)催芽:南瓜催芽时应在催芽前,也要与甜瓜种子一样进行晒种1~2天(注意不要放在水泥地板上晒),放入80℃水中浸种20分钟,不断搅拌,之后捞出种子再放入30℃水中,浸泡6~8小时,搓掉粘液,取出用手攥干,用纱布包好,放到32℃环境下催芽。一般30个小时可出芽。注意中间需要用清水清洗一次。甜瓜催芽与前面催芽相同。(2)播种: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是靠接嫁接方法。如果是插接法,砧木和接穗的播种时间应该错开一周左右,砧木先于接穗播种。靠接法甜瓜首先播种,正常情况13天左右再播南瓜,此时甜瓜生理苗龄第一片真叶大小如拇指盖。一般选择晴天上午播种,播种前一天,在畦内浇透水,然后在畦内划成4厘米×4厘米的田字格,在两线的交叉点上点上一粒种子。在播完种的畦面上撒上营养土,厚度1厘米。贴接的南瓜种子播在前一天浇透水的营养钵内,撒上1厘米厚的营养土。接穗和砧木播完种后,用地膜将畦面盖好,用竹片搭建一个小拱棚,晚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温。甜瓜靠接时,砧木可以播在畦内,嫁接时拔出即可,嫁接后,把嫁接苗栽于营养钵内。甜瓜贴接时,砧木可以直接播于营养钵内,嫁接时在营养钵内进行。6 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地温保持在15℃以上,最低13℃,白天气温保持在30℃,晚上15~20℃,一般3~4天可齐苗。甜瓜嫁接时下胚轴长约5~5.5厘米,在甜瓜出苗后5天,可适当提高夜间温度,以增长下胚轴,当甜瓜下胚轴长度达到嫁接要求,而砧木(南瓜)苗子两片子叶展平带一小心时开始嫁接。此时,适当降低棚内夜间气温,促瓜茎增粗。7 嫁接育苗工具准备 要准备一个嫁接工作台,并准备刮脸刀片、嫁接夹、营养钵、喷雾器(喷水用)、塑料筐(运输秧苗)、营养土等。8 嫁接技术要点嫁接时间选在晴天,嫁接前一天,如营养土发干,要适当浇水,这样可使起苗时少伤根,又有利秧苗吸收水分。靠接的特点:靠接是甜瓜自身根系不被切断,待嫁接伤口愈合后才进行甜瓜断根,成活率较高,南瓜要去掉生长点,操作比较繁琐。对初学者易掌握,嫁接后管理方便。把甜瓜苗和南瓜苗分别从育苗畦中起出,放在操作台上,起苗时根部要尽量多带土。用嫁接刀去掉南瓜真叶(生长点),在南瓜苗距生长点0.5厘米处的胚轴上,用刀片由上向下斜削一刀。刀口和子叶平行与胚轴呈35°,刀口长1厘米,深达胚轴直径的一半。取稍高于南瓜苗的甜瓜苗,在距生长点2厘米的胚轴上,用刀片由下向上斜削一刀,刀口和子叶垂直与胚轴呈30°,刀口长0.8~0.9厘米,深达胚轴直径的2/3。把甜瓜苗切口舌形插入南瓜苗切口中,使二者刀口互相衔接吻合。然后把吻合好的嫁接苗用嫁接夹夹好固定(从甜瓜方向夹),两根分开1厘米,栽入一个营养钵中,并及时浇足水。9 靠接苗的管理(1)保护棚的搭建:嫁接后,营养钵放入畦内,摆放整齐,用竹片在畦内搭建一个小拱棚,上覆塑料膜和遮阳网。(2)保温:甜瓜苗嫁接后前3天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6~28℃,夜间18~20℃;3天后白天25~30℃,夜间15~18℃。地温保持在15℃以上,适当放小风。在第12~13天断根后白天20~30℃,夜间13~15℃。(3)保湿:用喷雾器喷头朝上,在秧苗上喷水,水量不宜过大,落到叶面上不流即可。视湿度变化一天喷水2~3次,第1~3天,保持棚内空气湿度在95%以上;第4~6天,保持棚内空气湿度在90%以上。(4)调光:嫁接后1~3天早晚散射光,中午遮阴;第4~6天早晚正常光照,中午散射光;以后逐渐增加光照,第6~7天后可完全见光。砧木赘芽的处理:甜瓜嫁接后,南瓜生长点处还要生出赘芽,及时用刀片去掉赘芽,以免消耗养分。(5)靠接苗的断根:靠接苗在嫁接后12~13天开始断根,下午进行操作,在接口下1厘米处用小刀切断甜瓜胚轴,并在近地面处再切一刀,彻底将甜瓜根断掉,或切断甜瓜根系后,将根直接拔出。喷药、叶面补肥:嫁接后用喷雾器喷头朝上喷洒800倍液精甲霜灵锰锌,可同时加入1000倍液的葡萄糖,一是防病,二是补充叶片营养,保证嫁接苗的正常生长。◎ 甜瓜和南瓜育苗错期时间要掌握好,避免一大一小,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嫁接时,注意接口要吻合,以提高成活率。◎ 育苗时力求接穗与砧木根茎粗细一致或相近,以提高嫁接质量。1 温度管理(1)苗前温度管理:首先,调控好育苗室的放风口,根据育苗室的的大小设置3~4个温度表,均匀分布于育苗室中太阳不能直射的位置,高度与秧苗持平,放风时首先要摸清育苗室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别,如两端温度不一致,应先从高温的一端放风,后放低温的一端,同时还要调控好放风口的大小,尽可能使秧苗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生长,为培育壮苗打好环境基础。如在深冬期育苗,温度管理,要根据育苗室的保温效果灵活掌握,一般以凌晨6时气温最低时间段能够满足秧苗正常生长为标准,调控好白天育苗室的温度,此期的温度管理应该是以增温保温为重点,在育苗室温度能够调控自如的情况下,可以参照温室指标管理。(2)出苗期温度管理:出苗前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8~32℃,夜间温度20~18℃,不能低于13℃。此期的管理重点应是尽可能满足种子发芽、出土的温度条件,防止在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种子出苗时间过长,发生烂种、烂芽及其他病害的发生,做到一播全苗。(3)出苗后管理:幼苗出齐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6℃,夜间温度18~15℃,不能低于10℃。此期的管理重点是及时将温度降下来,防止温度过高导致下胚轴过长,形成弱苗以及以后子蔓的发生。这是培育壮苗的关键一环。第一片真叶长出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2~30℃,夜间温度20~13℃。此期的管理重点,尽可能给秧苗适宜生长的温度环境,防止低温高湿环境的发生,导致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三大病害的发生。(4)移栽前炼苗:白天温度保持在18~25℃,夜间温度15~10℃,最低可以练苗到8~10℃,使苗逐渐适应定植棚室环境。注意炼苗时不要一次性把温度降得过急,要逐渐地慢慢降下来,到定植前炼到接近生产棚室的最低温度即可。2 苗期肥水管理 此期一般不需大量施用肥水。一般根据土壤墒情和植株长势,适时、适量进行浇水、施肥。出苗后,最好在育苗室内准备一个盛水的容器,提前将水预热,在幼苗出现萎蔫现象前,可在午前浇灌提前准备好的与棚温一致的水,每次浇水时都要看气象预报和气象云图,要选在近2~3天没有阴雪天气变化时进行,以防苗期病害的发生。有脱肥现象时,可适时喷施90%益施帮生命活性剂600倍液,或4000倍液碧护叶面生长调节剂等,具有补肥、提高秧苗抗寒性、壮秧等效果。 -
报告七 采收
出版时间:2015一般开花后20~25天就可采收,采收的标准是看茄子萼片与果实相连处白色或淡绿色环状带,当环状带已趋于不明显或正在消失,则表示果实已停止生长,即可采收。采收方法是在露水干后,用剪子剪断果柄,轻放筐内,防止擦伤。采收后,如需暂时存放,注意防止果实冷害,最好覆盖保温物。 -
报告四 棚室消毒、施肥和作畦
出版时间:2015定植前15天,每亩用硫磺粉1.5~2.5千克或敌敌畏250毫升,与锯末混匀后点燃,密闭24小时熏蒸消毒。还可密闭温室一周进行高温闷棚,越冬周年生产的棚室连作栽培的地块,应该考虑采用高温闷棚方法进行土壤消毒灭菌。有效降低土壤中病菌和线虫的为害。其操作顺序是:拉秧→深埋感病植株或烧毁→撒施石灰和稻草或秸秆及活化剂,一同施入腐熟鸡粪、农家肥、磷酸二铵→深翻土壤→大水漫灌→铺上地膜和封闭大棚,持续高温闷棚20~30天进行土壤消毒,保持土壤温度在50℃以上进行灭菌减害。注意可以放置土壤测温表、观察土壤温度。揭开地摸晾晒后即可做垄定植。这个方法可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与虫卵。提前扣膜,一般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覆膜。定植前后培好墙外防寒土,封冻前填埋底脚外防寒沟,这是北方较寒冷地区栽培这茬茄子的两项重要措施。处理后的土壤栽培前注意增施磷钾和生物菌肥。1 越冬茬施肥方式 属于长期栽培,一定要多施基肥。一般普施腐熟草圈粪10立方米,并进行深翻;腐熟鸡粪2~3立方米,磷酸二铵30~50千克,用于沟施肥。整平地后,按宽行90厘米、窄行70厘米做南北向的定植沟,沟宽40~50厘米,沟深30厘米,将精肥施入沟内深翻,与土充分混匀,在沟内浇水。水渗后可操作时,起高20厘米,宽60厘米栽培垄。宽行留30厘米走道,窄行留10厘米浇水沟。上述工作要在定植前7~10天完成。2 冬早春施肥方式 亩施腐熟草圈粪5立方米,优质腐熟鸡粪3立方米,磷酸二铵50千克,硫酸钾30~50千克。草圈粪普施,鸡粪和化肥最好沟施。采取高畦覆地膜,大小行种植,大行距80~90厘米,小行距50~60厘米,株距40~50厘米。也可采用膜下暗灌形式。3 秋冬施肥方式 亩施优质农家肥5立方米,磷酸二铵50~70千克作基肥,深翻混匀,大小行栽培。4 春、秋大棚种植模式施肥方式 每亩结合整地施入腐熟细碎有机肥5立方米,茄子属深根性作物。撒粪后深翻30厘米。可作成高畦,宽80~90厘米,畦高12~15厘米,畦间距60~70厘米,每畦种2行。结合作畦,沟施优质腐熟鸡粪2~3立方米,磷酸二铵30~50千克,硫酸钾25千克或过磷酸钙50千克,饼肥150~200千克。为提高地温,作畦后应覆盖地膜。也可按大小行作成栽植沟,不覆地膜,日后渐培土成高垄,防止挂果后植株倒伏。 -
报告八 棚室茄子发生的主要病害与救治
出版时间:20151 症状 猝倒病是黄瓜苗期时的重要病害。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盘)上,常见症状有烂种、死苗、猝倒三种。烂种是播种后在其未萌发或刚发芽时就遭受病菌侵染,造成腐烂死亡;幼苗感病后幼苗在出土表层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倒伏,即猝倒。湿度大时,幼苗初感病是秧苗根部呈暗绿色,感病部位逐渐缢缩,病苗折倒坏死。染病后期茎基部变成黄褐色干枯成线状。在病苗或床面上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2 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表层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染幼苗。通过雨水、浇水和病土传播,带菌肥料也可传病。低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土温10~13℃,气温15~16℃病害易流行发生。播种或移栽或苗期浇大水,又遇连阴天低温环境发病重。3 生态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例如茄杂2号、黑茄王、农大601、农大604等。◎ 采用无土育苗法。◎ 加强苗床管理,保持苗床干燥,适时放风,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不要在阴雨天浇水,浇水应选择晴天的上午。◎ 苗期喷施叶面肥,提高抗病力。◎ 清园切断越冬病残体组织,用异地大田土和腐熟的有机肥配制育苗营养土。严格施入化肥用量,避免烧苗。◎ 合理分苗,密植、控制湿度、浇水是关键。◎ 降低棚室湿度。4 药剂防治◎ 苗床土注意消毒及药剂处理。药剂处理土壤的配方是:取大田土与腐熟的有机肥按6∶4混均,并按1立方米苗床土加入100克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和2.5%咯菌腈100毫升拌土一起过筛混匀。用这样的土装入营养钵或做苗床土表土铺在育苗畦上,并用600倍液的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药液封闭覆盖播种后的土壤表面。◎ 种子包衣防治:种子药剂包衣可选6.25%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10毫升,对水150~200毫升包衣3千克种子,可有效预防苗期猝倒病和其他如立枯、炭疽病等苗期病害(注意包衣加水的量以完全包上药剂为目的,适宜为好。)◎ 药剂淋灌:救治可选择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折合100克药对水45~60升),或72.2%霜霉威水剂1000倍液等对秧苗进行淋灌或喷淋。1 症状 灰霉病主要为害幼果和叶片。染病叶片呈典型“V”字形病斑。病菌从雌花的花瓣侵入,使花瓣腐烂,从茄蒂顶端或从残留在茄果面上的花瓣腐烂开始发病,茄蒂感病向内扩展,致使感病瓜果呈灰白色,软腐,长出大量灰绿色霉菌层。2 发病原因 灰霉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病原菌属于弱寄生菌,从伤口、衰老的器官和花器侵入。柱头是容易感病的部位,致使果实感病软腐。花期是灰霉病侵染高峰期。病菌借气流传播和农事操作传带进行再侵染。适宜发病气温为18~23℃,湿度90%以上低温高湿、弱光有利于发病。大水漫灌又遇连阴天是诱发灰霉病的最主要因素。密度过大,放风不及时,氮肥过量造成碱性土壤缺钙,生长衰弱均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和扩散。3 生态防治◎ 保护地棚室要高畦覆地膜栽培,地膜暗灌渗浇小水。有条件的可以考虑采用滴灌,节水控湿。加强通风透光,尤其是阴天除要注意保温外,应严格控制灌水。早春将上午放风改为清晨短时放湿气,清晨尽可能早的放风,进行湿度置换,降湿提温有利于茄子生长。◎ 及时清理病残体,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清除集中烧毁和深埋。合理密植,高垄栽培,控制湿度是关键。◎ 氮、磷、钾均衡施用。育苗时苗床土注意消毒及药剂处理。棚室茄子栽培花期授粉可以采用熊蜂授粉,避免药剂蘸花授粉产生药害畸形果。4 药剂防治因茄子灰霉病是花期侵染,茄子蘸花时一定带药蘸花。将配好的蘸花药液中加入3克的50%嘧霉环胺粒剂或嘧霉建议采用茄子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胺等进行蘸花或涂抹,使花器均匀着药。生产中菜农也有用2000毫升沾花药液配以10毫升咯菌腈悬浮剂用于花期蘸花预防灰霉病的良好经验。也可单一用果霉宁、丰产素2号等每袋药对水1.5升充分搅拌后直接喷花或浸花。果实膨大期要进行重点喷雾防治。最好采用茄子一生病害防治大处方进行整体预防。药剂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百菌清600倍液喷施预防,或选用60%咯菌腈·嘧霉环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或50%农利灵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40%嘧霉胺12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乙霉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1 症状 茄子绵疫病又称疫病。又叫“掉蛋”、“烂茄子”是为害茄子的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产量和收益,损失率可达20%~60%。主要为害果实、叶、茎、花器等部位。即将成熟的茄子,造成烂茄。近地面果实先发病,受害果初现水浸状圆斑,稍有凹陷,以后很快扩大呈片状,直至整个果实受害,病部黄褐色,果肉变黑褐色腐烂,湿度大时受害果易脱落,果面长出茂密的白色绵絮状菌丝,腐烂,有臭味。茎部受害初呈水浸状缢缩,后来变暗绿色或紫褐色,病部缢缩,上部枝叶萎垂,潮湿时病部生有稀疏的白霉。叶片受害呈不规则或近圆形水浸状大病斑,病斑褐色至红褐色,有较明显的轮纹,扩展很快,湿度大时病斑边缘不清,生有稀疏白霉。2 发病原因 茄子绵疫病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借助风、雨、灌溉水、气流传播蔓延。发病适宜温度28~30℃,棚室湿度大,大水漫灌以及漏雨棚室和地表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发病严重。3 生态防治◎ 选用抗病性较强的茄子品种,一般是圆茄品种比长茄品种抗病性强,紫茄品种比绿茄品种抗病性强,例如茄杂2号、农大601、农大604、茄杂八号、黑茄王、超九叶茄、成都墨茄等。◎ 实行3~5年轮作。选择高低适中、排水方便的肥沃地块,秋冬深翻,施足优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 采用高畦栽培,避免积水或高畦地膜覆盖,大小行栽培,有条件的地方建议使用膜下暗灌;滴灌,棚室湿度不宜过大,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出深埋。把握好移栽定植后的棚室温湿度,注意通风,不能长时间的闷棚。◎ 清洁田园,将病果、病叶、病株收集起来深埋或烧掉。◎ 及时整枝、打掉小部老叶,防止大水漫灌,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夏天暴雨过后,要用井水浇一次,并及时排走,降低地温,防止潮热气体熏蒸果实,造成烂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涝浇园”。4 药剂防治预防可以统筹考虑采用茄子一生病害防治大处方。也可以选用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建议采用茄子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治疗防治药剂可用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8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液倍液,或69%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霜脲锰锌800倍液,或62.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800倍液喷施。茎基部感病可用68%精甲霜灵锰锌500倍液喷淋或涂抹病部,尤其是感病植株茎秆以涂抹病部效果更好。1 症状 茄子褐纹病主要侵染子叶、茎、叶片和果实,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受害时,茎基部出现近乎缩颈状的水浸状病斑,而后变黑凹陷,致使幼苗折倒。生产中常把苗期此病称为立枯病。茄子褐纹病以果实上病斑最易识别,起初病果初呈圆形或椭圆形稍有凹陷病斑,病斑不断扩大,排列成轮纹状,可达整个果实,重症感染褐纹病的长茄,后期病部逐渐由浅褐变为黑褐色大块病斑。发病后期,病斑下陷,斑缘凸出清晰可见病斑凹陷和生出麻点状黑色轮纹菌核。病果后期落地软腐,或留在枝干上,呈干腐僵果。成株叶片受害呈水浸状小圆斑,扩大后病斑边缘变褐色或黑褐色,病斑中央灰白色,有许多小黑点,呈同心轮纹状,病斑易破碎穿孔。茎部受害,形成梭形病斑,边缘深紫褐色,最后凹陷干腐,皮层脱落,易折断,有时病斑环绕茎部,使上部枯死。2 发病原因 茄子褐纹病病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随病残体,或种子越冬。借雨水传播。发病适宜温度为24℃,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棚室温度低,叶面结水珠或茄子叶片吐水、结露的生长环境病害发生重,易流行。北方春末夏初棚室栽培或露地、秋季后栽培的茄子发病重。温暖潮湿,大水漫灌,湿度大,肥力不足,植株生长衰弱发病严重。一般春季保护地种植后期发病几率高,流行速度快。管理粗放也是病害流行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应引起高度重视,提早预防。3 生态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使用抗病品种是既抗病又节约生产成本的首选救治办法。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如茄杂系列、农大601、604系列、黑茄王及引进品种瑞马、安德列、布里塔、郎高等。◎ 轮作倒茬,苗床土消毒减少侵染源。◎ 实行2~3年以上轮作。◎ 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开沟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促茄子早长、早发,及时锄划、整枝打杈,把茄子的采收盛期提前到病害流行季节之前,可有效防治此病。◎ 结果期防止大水漫灌,增加田间通风量。◎ 加强棚室管理,通风放湿气。避免叶片结露和吐水珠。地膜覆盖或滴灌降低湿度减少发病机会。晴天进行农事操作,避免阴天整枝绑蔓、采收等易人为传染病害的机会。4 药剂防治采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灌根早期系统预防会有非常好的效果。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建议采用茄子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因病害有潜伏期,发病后防不胜防。液,或56.%百菌清·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32.5%吡唑奈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42.8%氟吡菌酰胺·肟菌脂悬浮剂1500倍液,或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治疗防治药剂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32.5%吡唑奈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42.8%氟吡菌酰胺·肟菌脂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 种子消毒。用升汞水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洗净后催芽。或种子包衣防病:即选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毫升加35%金阿普隆乳化种衣剂2毫升,对水150~200毫升可包衣4千克种子进行灭菌消毒。或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55~60℃恒温浸种15分钟,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冲洗干净催芽。均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苗床消毒。播种时1平方米苗床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克混10千克床土,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克拌10千克床土配成药土,下铺上盖播种,有较好的防效。1 症状 茄子全生育期均可以感病,主要感染叶片。发病重时感染枝干、茎蔓。发病初期主要在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圆形有霉状物的斑点,从下部叶片开始染病,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感染后叶面会有一层白色霉层,发病后期感病部位白色霉层呈灰褐色,叶片发黄坏死。2 发病原因 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冬栽培的棚室可在棚室内作物上越冬。借气流、雨水和浇水传播。温暖潮湿、干燥无常的种植环境,阴雨天气及密植、窝风环境易发病和流行。大水漫灌,湿度大,肥力不足,植株生长后期衰弱发病严重。3 生态防治◎ 合理密植,引用抗白粉的优良品种,一般常种的品种有农大604、茄杂4号、农大601、快星等系列及引进品种安德列等。◎ 适当增施生物菌肥及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降低湿度,增强通风透光,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土壤消毒。4 药剂防治采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灌根预防会有非常好的效果,或32.5%吡唑奈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42.8%氟吡菌酰胺·肟菌脂悬浮剂1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建议采用茄子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因其突发性强,一旦发病防不胜防。剂500倍液,或5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或56.%百菌清·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2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品润干悬浮剂600倍液,或43%好力克悬浮剂6000倍液等喷雾。生长后期可以选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乳油3000倍液喷雾,或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喷施。棚室拉秧后及时用硫黄熏蒸消毒。1 症状 茄子叶斑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幼瓜。茄子整个生长时期均可能受害,零星发病。感病叶片呈水浸状浅褐色凹陷斑。叶片感病初期叶背为浅灰色水浸状斑,渐渐变成浅褐色坏死病斑,病斑不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状,茄子感染后病斑逐渐变灰褐色,棚室温湿度大时,叶背面会有白色菌脓溢出,干燥后病斑部位脆裂穿孔。这是区别于疫病的主要特征。2 发病原因 茄子细菌性叶斑病病菌属于细菌为害,可在种子内、外和病残体上越冬。病菌主要从叶片或茄果的伤口、叶片气孔侵入,借助飞溅水滴、棚膜水滴下落或结露、叶片吐水、农事操作、雨水、气流传播蔓延。适宜发病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70%以上可促使细菌性病害流行。昼夜温差大、露水多,以及阴雨天气整枝绑蔓时损伤叶片、枝干、幼嫩的果实伤口均是病害大发生的重要因素。3 生态防治◎ 选用耐病品种。引用抗寒性强、耐弱光、耐寒的杂交茄品种,引进品种需严格进行种子消毒灭菌。◎ 农业措施。清除病株和病残体并烧毁,病穴撒石灰消毒。采用高垄栽培,严格控制阴天带露水或潮湿条件下的整枝绑蔓等农事操作。◎ 种子消毒:可用温汤浸种,将种子投入55℃ (2份开水+1份凉水)的温水中,搅拌至水温30℃,静置浸种16~24小时。或70℃10分钟干热灭菌。4 药剂防治◎ 药剂浸种:福尔马林浸种,预浸5~6小时,再用40%的福尔马林液100倍液浸20分钟,取出密闭2~3小时,清水冲净,防细菌性病害。◎ 升汞水浸种:预浸8~12小时,再用1000倍液升汞水浸10分钟,清水冲净。◎ 多菌灵浸种:预浸1小时,再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浸7~9小时,清水冲净。防黄、枯萎病,或用萎菌净100倍液拌种,能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预防细菌性病害初期可选用“阿加组合”即阿米西达+春雷王铜混合喷施或淋灌。也可单一防治采用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细菌灵可湿粉400倍液,或27.12%铜高尚悬浮剂800倍液喷施或灌根。用每亩硫酸铜3~4千克撒施浇水处理土壤可以预防细菌性病害。1 症状 茄子黄萎病发病一般在开花、门茄初期,苗期较少发病。一般先在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中午萎蔫,早晨和晚上能恢复,反复几天之后不再复原。感病植株初期发病先表现为下部或一侧部分叶片、侧蔓中午呈萎蔫状,看似因蒸腾脱水,晚上恢复原状态,故俗称“半边疯”,切开根、主茎、侧枝和叶柄,可见到维管束变黄褐色或棕褐色。而后萎蔫部位或叶片不断扩大增多,逐步遍及全株致使整株萎蔫枯死。湿度大时感病茎杆表面生有灰白色霉状物。2 发病原因 黄萎病菌系大丽轮枝菌,通过导管维管束从病茎向果实、种子形成系统性侵染。从苗期到生长发育期均可染病。以休眠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6~8年。从伤口、根系的根毛细胞间侵入,进入维管束并在维管束中发育繁殖,并扩展到枝叶,病菌在维管束中繁殖堵塞导管致使植株逐渐萎蔫,枯死。发病适宜温度为19~24℃,地势低洼、浇水不当、重茬、连作、施用不腐熟肥料的地块发病重。3 生态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如农大604、茄杂2号、茄杂9号。引进品种郎高、瑞马、安德列均有较好的抗黄、枯萎病效果。◎ 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消毒,苗床或大棚土壤处理,取大田土与腐熟的有机肥按6∶4混均,并按100千克苗床土中加入30亿个枯草芽孢杆菌100克和2.5%咯菌腈20毫升拌土一起过筛混均。用配好的苗床土装营养钵或铺在育苗畦上,可以减轻土壤中黄萎病菌的危害。◎ 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增施生物菌肥和磷、钾肥。降低湿度,增强通风透光,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土壤消毒。◎ 嫁接防病:采用野生茄子作砧木与所选种的茄子品种做接穗嫁接进行换根处理是当前最有效的防治因重茬、土壤带菌严重造成的黄萎病防治方法。嫁接方式有许多种,生产中常用靠接、叉接、劈接等方式,茄子嫁接常用叉接法见前面育苗部分所描述的具体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熟练技术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4 药剂防治◎ 灌根:定植时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药液每株250倍液药液穴灌,如果在门茄瞪眼期加强再建议采用茄子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灌根一次萎菌净可湿性粉剂(枯草芽孢杆菌)效果会更好;即800倍液药液灌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咯菌腈悬浮剂1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250毫升,在生长发育期、开花结果初期、门茄瞪眼时连续灌根,早防早治效果会很明显。◎ 种子包衣防病:即选用6.25%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10毫升对水150~200毫升可包衣4千克种子进行种子杀菌防病。◎ 定植时生物农药处理。撒药土∶药土比为1∶50倍液的枯草芽孢杆菌(萎菌净)与细土混合好每穴每株50克穴施后定植可以有较好的防病效果。也可1000倍液药液每穴250毫升灌窝,或1~2千克枯草芽孢杆菌拌药土沟施用药效果相同。1 症状 褐斑病常发生在茄子生长中后期,主要为害叶片。染病初期叶片呈水浸状褐色小斑点,病斑颜色较鲜亮,逐渐扩展成不规则深褐色病斑,病斑中央呈灰褐色亮斑,并在周围伴有一条轮纹宽带,严重时病斑连片,导致叶片脱落。2 发病原因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气孔侵入,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春季设施茄子生长后期和雨季到来时节有利于病害流行。3 生态防治◎ 实行轮作倒茬。◎ 地膜覆盖方式栽培可有效减少初侵染源。◎ 适量浇水,雨后及时排水。◎ 茄果后期打掉老叶,加强通风。◎ 合理增施钾肥、锌肥,注意补镁补钙。4 药剂防治病害有潜伏期,发病后防治已经非常被动,防不胜防。采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预防会有非常好的效果,建议采用茄子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6.%百菌清·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200倍液,或32.5%吡唑奈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42.8%氟吡菌酰胺·肟菌脂悬浮剂1500倍液等喷雾。1 症状 菌核病在重茬地、老菜区发生比新菜区严重。整个生长期均可以发病。成株期发生较多,成株期各个部位均有感病现象。先从主干茎基部或侧根侵染,呈褐色水浸状凹陷,主干病茎表面易破裂,湿度大时,皮层霉烂,髓部形成黑褐色菌核,致使植株枯死。叶片染病呈水浸状大块病斑,偶有轮纹,易脱落,茄果受害端部或阳面先出现水浸状斑后变褐腐,感病后期茄果病部凹陷,斑面长出白色菌丝体,后形成菌核。2 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田间或棚室保护地中越冬。春天子囊孢子随伤口、叶孔侵入,也可由萌发的子囊孢子芽管穿过叶片表皮细胞间隙直接侵入,适宜发病温度为16~20℃,早春低温高湿、秋季骤然降温、湿度大、连阴天、雾霾、多雾天气发病重。3 生态防治◎ 保护地栽培地膜覆盖,阻止病菌出土,降湿、保温净化生长环境。◎ 清理病残体集中烧毁。◎ 土壤表面药剂处理每100千克土加入咯菌腈20毫升,精甲霜灵锰锌20克拌均匀撒在育茄苗床上。4 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灌根施药,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施预防,或选用10%苯醚甲环唑建议采用茄子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56.%百菌清·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200倍液,或50%农利灵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40%施佳乐1200倍液,或50%乙霉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嘧霉环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喷雾。1 症状 线虫病菜农俗称“根上长土豆”或“根上长疙瘩”的病。主要为害植株根部或须根。根部受害后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剖开根结感病部位会有很多细小的乳白色线虫埋藏其中。地上植株会因发病致使生长衰弱,中午时分有不同程度的萎蔫现象,并逐渐枯黄。2 发病原因 线虫生存在5~30厘米的土层之中。以卵或幼虫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借病土、病苗、灌溉水传播可在土中存活1~3年。线虫在条件适宜时由寄生在须根上的瘤状物,即虫瘿或越冬卵,孵化形成幼虫后在土壤中移动到根尖,由根冠上方侵入定居在生长点内,其分泌物刺激导管细胞膨胀,形成巨型细胞或虫瘿,称根结。田间土壤的温湿度是影响卵孵化和繁殖的重要条件。一般喜温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也适合线虫的生存和为害。随着北方深冬季种植茄子面积的扩大和种植时间的延长,越冬保护地栽培茄子给线虫越冬创造了很好的生存条件。连茬、重茬的种植棚室茄子,发病尤其严重。越冬栽培茄子的产区线虫病害发生普遍。3 生态防治◎ 无虫土育苗:选大田土或没有病虫的土壤与不带病残体的腐熟有机肥6∶4比例混均1立方米营养土加入100毫升1.8%虫螨克星乳油,或1.8%阿维菌素100毫升乳油混均用于育苗,现代化育苗设施的营养土中,一定要营养土消毒灭虫。◎ 石灰氮反应堆法灭菌杀虫。其学名叫氰氨化钙。其原理是氰氨化钙遇水分解后所生成的气体单氰胺和液体双氰胺对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线虫等有害生物有广谱性杀灭作用。氰氨化钙分解的中间产物单氰胺和双氰胺最终可进一步生成尿素,具有无残留、不污染的优点。使用方法:前茬蔬菜拔秧前5~7天浇一遍水,拔秧后将未完全腐熟的农家肥或农作物碎秸秆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立即将60~80千克/亩的氰氨化钙均匀撒施在土壤表层,旋耕土壤10厘米使其混合均匀,再浇1次水,覆盖地膜,高温闷棚7~15天,然后揭去地膜,放风7~10天后可做垄定植。处理后的土壤栽培前注意增施磷钾和生物菌肥。4 药剂防治◎ 处理土壤。定植前每亩沟施10%噻唑膦颗粒剂1.5~2千克,施后覆土、洒水封闭盖膜一周后松土定植,或10%施立清颗粒剂2~3千克/亩,沟施用药。◎ 高温闷棚药剂处理法。茄子拉秧后的夏季,土壤深翻40~50厘米混入沟施生石灰每亩200千克、1.8%阿维菌素250毫升、1000毫升辛硫磷混入棚室土中。可随即加入松化物质秸秆每亩500千克,旋耕、挖沟浇大水漫灌后覆盖棚膜高温闷棚,或铺施地膜盖严压实。15天后可深翻地再次大水漫灌闷棚持续20~30天,有效降低线虫病的为害。处理后同样需要增施磷、钾和生物菌肥,以增加土壤有机活性。 -
报告一 辣(甜)椒生物学特性
出版时间:2015辣椒为茄科辣椒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甜椒是辣椒的一个变种。辣椒植株较开展,分枝能力强,叶片小,比甜椒的叶窄而长,根系发达,果实多呈羊角形、牛角形、线形、圆锥形,果肉较薄,胎座不发达,形成较大空腔,辣椒种子腔多为2室,果实含有辣椒素,果味辛辣。甜椒与辣椒相比植株较紧凑,分枝少,叶片大,果实多为灯笼形、扁圆形,果实个大肉厚,空腔大,胎座肥厚,组织松软,种子腔多为3~6心室。果实无辣味,微甜,果肉含糖含水分多,含油分少。甜椒根系比辣椒弱,不耐旱,抗病耐热能力也不及辣椒强,故在我国北部地区及南方秋冬栽培生长较好。因甜椒叶大,生长势较强,光合效率较高,所以,一般品种的产量都比辣椒高,要想达到辣(甜)椒高产高效栽培目的,必须了解辣(甜)椒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满足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才能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益。1 温度 辣(甜)椒喜温,不耐霜冻,对温度的要求与茄子类似而显著高于番茄。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在此温度下约4天左右出芽,低于15℃时不易发芽。幼芽要求较高的温度;生长适宜温度白天为25~30℃,夜晚为20~25℃,地温为17~22℃。生产上,为避免幼苗徒长和节约能源,也可采用低限温度管理,一般白天23~26℃,夜晚18~22℃。随着幼苗的生长,对温度的适应性也逐渐增强,定植前经过低温锻炼的幼苗,能在低温下(0℃以上)不受冷害。开花结果初期适宜的温度白天为20~25℃,夜晚为16~20℃,温度低于15℃时则将影响正常开花坐果,导致落花或落果。盛果期适宜的温度为25~28℃,35℃以上的高温和15℃以下的低温均不利于果实的生长发育。辣(甜)椒成株对高温和低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华北地区春季栽培的辣(甜)椒也能安全越夏直至晚霜来临前结束生长(即恋秋栽)。但不同类型品种之间,对温度的要求也有显著差异,一般辣椒(小果型品种)要比甜椒(大果型品种)具有更强的耐热性。2 光照 辣(甜)椒对日照时间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只要有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营养条件,都能顺利进行花芽分化,但在10~12小时较短的日照条件下能较早地开花结果。辣(甜)椒种子萌发需要黑暗条件,但植株的生长需要良好的光照。辣(甜)椒进行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约为30000勒克斯,光补偿点约为1500勒克斯,过强的光照易抑制植株生长。在华北地区春季塑料大棚或塑料小拱棚内栽培的甜椒,其植株的生长势远比露地栽培要强,过强的光照易引起果实患日灼病,但光照过弱则易植株生长衰弱,导致落花落果。3 水分 辣(甜)椒在茄果类蔬菜中既不耐旱,又怕涝,其植株本身需水量虽不大,但由于根系不发达,故需经常浇水,才能获得丰产。一般大果型品种的甜椒对水分要求比小果型品种的辣椒更为严格,尤其是开花坐果期和盛果期,如土壤干旱、水分不足,则极易引起落花落果,并影响果实膨大,使果面多皱缩、少光泽,果实弯曲,降低商品品质。植株在日间持续积水或土壤水分较长时间呈饱和状态时,植株易受渍涝,造成萎蔫、死秧或引起疫病流行。此外,空气相对湿度过大或过小时,也易引起辣(甜)椒的落花落果。过大的空气湿度还容易引发病害的流行。一般空气相对湿度以60%~70%为宜。4 土壤 辣(甜)椒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为获得高产,一般以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为宜。辣(甜)椒对土壤的通气条件要求较高,通透性高的土壤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能更好地吸收矿质元素。土壤中的各种有机物能大大改善土壤通透性。5 肥料 辣(甜)椒对氮、磷、钾肥要求较高。氮素肥料不足,则植株长势弱,株丛矮小,分枝不多,叶量不大,花数减少,果实也难于充分膨大,并使产量降低。充足的磷、钾肥则有利于提早花芽分化,促进开花、坐果和果实膨大,并能使茎秆生长健壮,有利于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但在不同的生育期,辣(甜)椒对氮、磷、钾肥料三要素的需求也有区别。幼苗期,由于生长量小,要求肥料的绝对量并不大。但苗期正值花芽分化时期,要求氮、磷、钾肥配合使用。初花期,植株营养生长还很旺盛,若氮素肥料过多,则易引起植株徒长,进而造成落花落果并降低对病害的抗性。进入盛花、坐果期后,果实迅速膨大,则需要大量的氮、磷、钾三要素肥料。一般恋秋栽培的辣(甜)椒,越夏后需较多氮肥,以利于秋季新生枝叶的抽生。此外,不同类型辣(甜)椒对肥料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大果型、甜椒类型比小果型、辣椒类型所需氮肥较多。 -
报告苹果抗炭疽菌叶枯病基因的SSR标记筛选及遗传定位
出版时间:2019培育抗病品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成为解决苹果炭疽菌叶枯病的首选。传统的抗病育种主要依赖于植株的表现型选择 (P he-notypical selection),但是由于环境条件、基因间互作、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等多种因素大大影响表型选择效率。如抗病性的鉴定就受发病的条件、植株生理状况、评价标准等条件的影响。一个优良抗病品种的培育往往需要花费7~8年甚至十几年时间。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以其表现稳定、数量多、多态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的运用于植物遗传图谱的构建、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标记遗传定位、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品种指纹图谱的绘制等方面,尤其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 育种,相较传统育种能极大地提高育种的选择效率与育种预见性,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简单重复序列 (simple sequence repeats,简称 SSR) 又称微卫星(microsatellite) 广泛地分布于果树基因组的不同位置。SSR位点多态性的形成是基于基本单元重复次数的不同。由于每个SSR位点两侧一般都具有相对保守的单拷贝序列,所以可以根据此特点在SSR两侧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来扩增 SSR 序列。通过对 PCR 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显示不同 SSR 标记的分子多态性。由于SSR标记具有大量的等位差异、多态性好、操作简便、稳定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的遗传图谱构建、指纹图谱绘制、目标性状基因的标记定位、物种起源进化及品种纯度鉴定等 (Hemmat,1994)。本试验利用SSR标记与集团分离分析法BSA (bulk segregant anal-ysis) 相结合,快速有效地寻找与质量性状遗传的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抗病性的早期鉴定。本试验选择青岛农业大学苹果试验基地 (山东省胶州市) 2009年种植的,经过室内离体接种鉴定的 ‘金冠’ב富士’ 的207 株F1杂交群体实生树为材料,于2015 年4 月底,每株采摘幼叶 5~6 片,用液氮处理后,置于-70℃冰箱保存。参考Doyle和Doyle (1987) 及 Cullings (1992) 提取基因组DNA的CTAB法,并加以改进 (附录一)。(1) 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取 4μl DNA 样品与 2μl 6×Lodding buffer 混匀,在 1%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中电泳 (120V,30min),最后在紫外凝胶成像系统中成像并记录保存。若成像为一条整齐、单一、清晰的 DNA 条带,且点样孔没有亮光,则表明所提样品较纯;若条带不清晰、拖尾或出现涂抹带,则表明 DNA 发生了降解,降解严重会看不到条带;若在胶片下部有弥散的荧光区出现,则表明样品中存有 RNA 杂质;若点样孔处有明显的亮光,则说明样品中含蛋白质和大分子杂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方法见附录二。(2) 分光光度计检测。运用分光光度计NanoDrop 2000 进行 DNA纯度及浓度的量化测定。若 OD260/OD280 值在 1.8~2.0,并且 OD260/OD230 值大于2.0,则表示此样品DNA纯度适宜。将提取、纯化的基因组 DNA,稀释到浓度为10ng/μl。根据该组合群体的离体接种鉴定结果,将杂交后代单株分为抗病和感病两大类型。按照BSA分析方法的要求,选取 10 份高抗单株 (无任何病斑)的DNA,等量混合构建DNA抗池;选取10份高感单株 (病斑个数大于20) 的DNA等量混合构建DNA感池。两个基因池用于筛选与目标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从网站 https://www.rosaceae.org/gb/gbrowse/malus_x_domestica/下载目标区域的 contig 序列,然后通过网站 http://archive.gramene.org/db/markers/ssrtool搜索该区域碱基序列中所有的 SSR 位点。搜索参数设置为:碱基重复单位为 2、3、4、5、6 个碱基,相应的重复次数依次为 8 次、6 次、4 次、3 次、3 次。利用 Primer 3.0 P lus软件设计SSR引物,引物设计时应注意:引物与SSR位点间的距离一般大于50 bp 个碱基序列。引物 GC 含量为40%~70%,最适值为50%;引物长度在18~24 bp;退火温度50~65℃,左右引物退火温差小于 5℃;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 150~350 bp。引物的评估利用Oligo软件进行,避免引物二聚体、发夹结构和错配等情况的发生。引物序列 (附表1)。所有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 (上海) 股份有限公司合成。SSR反应体系为15 μl,内含10 ng/μl基因组DNA 2 μl,1×Master Mix 7.5 μl,0.2 μmol/L左右引物各0.8 μl。进行初步筛选时的 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 5min,然后按 94℃变性 30 s,55℃退火40 s,72℃延伸30 s的程序进行 10 个循环,每个循环的退火温度降低0.5℃,然后按94℃变性30 s,50℃退火40 s,72℃延伸30s的程度进行25个循环,最后72℃延伸8 min,筛选能扩增出有差异条带的SSR引物。最终筛选的 PCR 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 5min,然后按94℃变性30 s,相应的退火温度40 s,72℃延伸30 s的程序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8 min,4℃保存。PCR产物使用3.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或者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见附录三。从 HiDRAS 网站 (http://www.hidras.unimi.it/) 和 GenBank (http://www.ncbi.nlm.nih.gov/genbank) 网站下载了 300 对均匀分布于苹果17条染色体上的已发表的 SSR 引物,在亲本及抗感池中进行初步筛选,选出在抗亲、抗池与感亲、感池中有多态性条带的引物,然后在207个做图群体上进行筛选。最终选出与抗性基因位点连锁的标记,根据所筛选出的SSR标记的已知信息,确定其所在的染色体,然后将 SSR 标记序列与苹果基因组数据库 (http://www.rosaceae.org) 进行BLAST比对,将其定位在染色体的具体位置上。初步定位后,从网站 https://www.rosaceae.org/gb/gbrowse/malus x domestica/下载与目标基因位点连锁的 SSR 标记间的 contigs序列,根据SSR标记设计的方法,设计了 276 对新引物。这些引物首先在抗亲、抗池与感亲、感池中进行筛选,将产生多态性条带的引物再进行群体验证。对检测群体中各单株的 SSR 标记基因型分别赋值并记录,与抗池带型相同的记为 “A”,与感池带型相同的记为 “B”。将这些SSR标记在群体上的基因型数据进行孟德尔1R∶1S遗传符合度的卡方检验。并将表型抗性鉴定结果与标记基因型数据相结合,采用 JoinMap 4.0软件,对标记及抗性基因 R gls位点的连锁关系进行分析。利用软件中的Kosambi函数功能将重组率转化为遗传距离,其他参数设置为默认值。将筛选获得的与抗性基因 R gls位点最近的两个 SSR 标记,在两个亲本上进行PCR扩增。将差异片段进行胶回收。回收产物连接到载体pMD-19T simple,然后转化到大肠杆菌进行扩繁。将菌液PCR检测为阳性的克隆送生工生物工程 (上海) 股份有限公司测序。每个样挑取3个单菌落作为测序重复。测序结果用 DNAMAN 软件进行比对分析。具体操作方法见附录四。用CTAB法提取的苹果叶片基因组 DNA经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DNA条带清晰,完整无降解 (附图3-1)。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从 HiDRAS 网站 (http://www.hidras.unimi.it/) 下载的 300 对均匀分布于苹果17条染色体上的已发表的 SSR 引物在亲本及抗感池中进行初步筛选,选出54 对在抗亲、抗池与感亲、感池中有多态性条带的引物。再将这54 对引物用于作图群体的207 个单株以筛选与抗性基因位点连锁的 DNA 标记。最终筛选出2 个可以清晰区分抗感双亲、抗感池和杂交群体抗感单株的 DNA 标记,CH01d08 和CH05g05。引物序列如表3-1中所示,因为这两个标记已被报道位于苹果15号连锁群上 (Liebhard et al.,2002),所以将苹果炭疽菌叶枯病抗性基因 (命名为Rgls) 位点定位于15号连锁群上。连锁分析表明这两个标记分别位于Rgls基因位点两侧,通过 BLAST算法与苹果基因组数据库 (http://www.rosaceae.org) 进行比对,SSR 标记 CH01d08位于15 号染色体的 Contig MDC021953.346 上,标记 CH05g05 位于MDC016699.237 上,物理位置分别位于染色体的 2343 kb 和13699 kb处,两个标记覆盖了染色体上11.3Mb区域 (表3-1)。根据苹果基因组 CH01d08 和 CH05g05 标记之间的核苷酸序列,自行设计了276对SSR引物。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9对引物能够扩增出清晰稳定的多态性条带的引物 (附图3-2、附图3-3),分别为 S0607039、S0607001、S0506206、S0506001、S0506078、S0405195、S0405127、S0304673、S0304011 (表3-1)。连锁分析表明,标记S0405127和S0304673与Rgls基因位点的距离最近,位于该基因两侧,分别存在2个、4个重组个体。通过对这11个SSR标记在做图群体上的基因分型比例分析,符合 1R∶1S 的理论比值, P 值大于0.05 (表3-2)。SSR编号引物序列重复基序产物长度/bp退火温度/℃位点CH01d08aF:5′-CTCCGCCGCTATAACACTTC-3′R:5′-TACTCTGGAGGGTATGTCAAAG-3′ag29056MDC021953.346chr15∶13688903..13699651CH05g05aF:5′-ATGGGTATTTGCCATTCTTGC-3′R:5′-CCTGAAGCAAGGGAAGTCATAC-3′ag14356.5MDC016699.237chr15∶2343805..2349433S0607039F:5′-AACGCACCGACCCATTTC-3′R:5′-CCAGCTCGCATAACCACC-3′ct18654MDC011529.272chr15∶6103161..6122652S0607001F:5′-ATGAAAGCGAGTCGGAGTG-3′R:5′-GGGGAGGGTTGGTGGTTA-3′caggtcaggt26956MDC004171.329chr15∶5986277..6005012S0506206F:5’-GCTGAGATTTCCCCCATT-3′R:5′-GCTGCGGACACTGCTTAG-3′ttggatgtg24354MDC007696.347chr15∶5714203..5748693S0506078F:5’-AGAAAGGCCCTCAAACAG-3′R:5′-CTGCAGAAGGTGGGTATG-3′aaaagc30455MDC002692.183chr15∶5005415..5011924S0506001F:5′-CATGAAAAGGTAGGCAGTGG-3′R:5′-GAGGTTCTTGGGCAAGTGTT-3′acaaccaa30454MDC013564.245chr15∶5006247..5017709S0405195F:5′-AGACGGGCAAATTAGTTGAGAT-3′R:5′-TCCCTTCTATGATGAATGACACC-3′tg25853MDC016041.193chr15∶4672532..4691912S0405127F:5′-GGCACAATGTAGGAGGGATA-3′R:5′-GCTATGAGGAAATTGGCTCT-3′at33055MDC043871.6chr15∶4622388..4626535S0304673F:5′-GTTTGCACATTGTAATGCTG-3′R:5′-CAGTTTTCTAGTGATGTCGTTG-3′tg(ga)33353MDC013859.580chr15∶4121053..4135560表3-1 定位在15号连锁群上与Rgls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序列及引物SSR编号引物序列重复基序产物长度/bp退火温度/℃位点S0304011F:5′-GCCGAATCTGCGGAATTG-3′R:5′-TCCCACTTCCTCACCGTCTC-3′ag21056MDC015994.315chr15∶3183972..3196801表3-1 定位在15号连锁群上与Rgls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序列及引物(续)-1SSRmarkerObservedratio(R∶S)Expectedratio(R∶S)x2PS030401184∶123103.5∶103.53.670.06Ch05g0590∶117103.5∶103.51.760.18S030467393∶114103.5∶103.51.070.30S040512791∶116103.5∶103.51.510.22S040519588∶119103.5∶103.52.320.13S050607894∶113103.5∶103.50.870.35S050600192∶115103.5∶103.51.280.26S060700188∶119103.5∶103.52.320.13S060703998∶109103.5∶103.50.290.59S050620695∶112103.5∶103.50.70.40Ch01d08104∶103103.5∶103.500.96表3-2 SSR标记在207株 ‘金冠’ב富士’ F1 群体中的分离将Rgls位点附近的11个SSR标记在 ‘金冠’ב富士’ 杂交组合F1 群体的207个单株上进行连锁分析。将表型抗性鉴定结果与标记基因型数据相结合采用 JoinMap ver.4.0软件计算出重组率和遗传距离如附图3-4 所示。连锁图谱上标记的顺序依次为 S0304011、CH05g05、S0405195、S0304673、S0405127、S0506078、S0506001、S0506206、S0607001、S0607039、CH01d08,重组率分别为:13.0%、8.7%、5.3%、1.9%、1.0%、6.8%、6.8%、7.2%、7.7%、8.7%、24.6%。遗传距离分别为15.4 cM、7.2 cM、3.1 cM、0.9 cM、0.5 cM、3.0 cM、4.8 cM、6.4 cM、8.2 cM、10.7 cM和33.8 cM。 Rgls基因被定位于 S0304673 和S0405127之间。距离目标基因最近的标记为 S0405127,在抗性基因Rgls位点与S0405127标记之间仅发现两个重组个体,遗传距离为0.5 cM。S0304673 的遗传距离为 0.9 cM。在 ‘Fiesta’בTotem’-15 (F×T) (Fernández-Fernández et al.,2008) 的遗传图谱中,SSR标记CH05g05与Ch01d08的遗传距离为33.7 cM,而在本研究中二者之间的遗传距离为41.0 cM (附图3-4)。为了确定抗性基因Rgls位点的物理位置,将11 个标记序列与金冠苹果染色体基因组序列 (http://www.rosaceae.org) 进行 BLAST 比对,确定这些标记位于15号染色体上的2.3~13.6 Mb。 Rgls被定位于标记S0405127和S0304673之间,跨度为4.1~4.6 Mb,两标记间的物理距离为500 kb (附图3-5)。对S0304673 和 S0405127 进行测序分析。S0304673 标记能够在双亲中扩增出差异条带,而 S0405127 标记只在 ‘金冠’ 上扩增出一条带,所以对S0304673 标记在双亲中的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而只对S0405127标记在 “金冠” 上的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 (附图 3-6、附图3-7)。测序结果表明,SSR标记 S0304673 和 S0405127 的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333 bp和330 bp。标记S0304673在 ‘富士’ 中的扩增片段比在 ‘金冠’ 中的扩增片段存在三处8~10 bp的碱基缺失,分别是 CT-CAGTGTGT、AGAGAAAG、CTTCTTACTT,另外还存在着一处两个碱基差异和六处单碱基差异。在 ‘金冠’ 中的扩增片段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发现,有两处单碱基的差异,分别为 A/T和 G/A的碱基变化。标记S0405127在 ‘金冠’ 中的扩增片段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发现,除在参考基因组中有两未知碱基以外,其余完全一致。本次测序确定了参考基因组序列的两处未知碱基分别为G和A。集团分离分析法 (BSA法) 是分子标记研究中的最经典的研究方法之一。其最大的贡献在于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到与目的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能够在连锁图谱中标记稀疏区或末端寻找到新的标记,并以此作为侧翼标记 (flanking marker),为继续寻找更紧密的连锁标记、构建高分辨率的连锁群、物理图谱和进行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基础 (廖毅,2009)。其原理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克服了许多物种没有或者难以创建近等基因系的限制,被广泛地应用于作物育种中。同时必须注意到,物种基因组大小对标记与目标基因连锁距离是有影响的,一般来说基因组大,多态性少的物种,获得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标记的可能性也比较小。BSA法所能检测到的分子标记与目标基因的可信遗传距离一般在 15~25 cM,所以此法并不是在每一物种上都能获得所需要的目的标记 (Mackay and Caligari,2000)。DNA池的质量对BSA法的检测效率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是保证DNA 的纯度和浓度。杂质会影响紫外光的吸收率,高浓度的 DNA 溶解不均匀。因此混池时,尽可能使用高纯度 DNA,并适当稀释,否则会影响分池的精确性。二是避免 DNA 池污染。DNA 污染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基因重组率、本身的表型效应、性状鉴定误差、DNA 混合误差、PCR 效率不均等。我们可以通过减少PCR 循环次数、减少混池单株数、构建多池、重复实验等方法来降低实验误差,否则这些误差将会导致多态性被覆盖而找不到目标标记。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分子标记被成功的应用于控制农艺性状的重要基因的遗传定位及遗传图谱的构建。如 RAP D标记、RFLP 标记、SCAR 标记、CAPs 标记、SSR 标记、SNP 标记等。在这些标记中,SSR标记具有重复性好、可靠性高、共显性和适合自动化操作等优点,成为基因定位和遗传图谱构建的首选。而且,SSR标记广泛从布于整个基因组。据统计,大约有163426个 SSR 位点公布在苹果17条染色体上 (关玲等,2011)。苹果基因组序列的公布,使SSR标记的批量开发及相应引物的设计变的更加便捷 (Guan et al.,2011)。人们可以利用已有的 SSR标记对整个基因组进行筛查,快速的将目标基因所在区域进行锁定。然后在该区域查找SSR并设计合成新的引物,进一步缩小基因所在范围。在本研究中,576 个 SSR 标记,包括300对以前发表的标记和276 对新开发的标记被首次应用于抗炭疽菌叶枯病基因位点的定位。从300对已发表并定位的SSR标记中成功的获得了2 个与抗性基因 Rgls位点连锁的 SSR 标记,CH01d08和CH05g05。这两个标记被定位于 ‘Fiesta’בTotem’ 遗传图谱的第15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序列 MDC021953.346 和 MDC016699.237上,位于抗性基因 R gls位点的两侧。这一初步定位的结果为后续标记的开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明确了 R gls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及区域范围。随后9个位于CH01d08和CH05g05之间与Rgls位点连锁的新标记被开发出来。最近的标记与抗性基因 R gls位点间的遗传距离为0.5 cM。在前人的研究中,SSR标记 CH01d08 和 CH05g05 被定位在 ‘Fi-esta’בTotem’ 的遗传图谱中,遗传距离为 33.7 cM.而在本研究中,它们间的遗传距离为41.0 cM。这种类似的现象Paolo等 (2013)也报道过。他们在利用四个分离群体构建与柱型基因 Co位点紧密连锁的遗传图谱时发现,特定标记间的遗传距离会因不同群体,甚至同一群体不同群体大小而不同。这有可能是由于采样不同或遗传因素控制的局部的和全基因组的重组频率不同造成的 (Doligez et al.,2006;Vezzulli et al.,2008;Moriya et al.,2009)。理论上,标记在基因组上的遗传位置与物理位置应该是对应的。但是在本研究中发现,部分标记的遗传位置与物理位置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从附图3-4和附图3-5中可以看出,共有8个SSR标记的连锁图谱上的位置与在 ‘金冠’ 基因组序列中的物理位置是一致,另外3个标记,S0506078、S0405195 和 S0304011在遗传图谱上的位置与物理图谱上的位置不一致。这有可能是由于当前的苹果基因组重叠群序列产生装配错误,也有可能是苹果基因组中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造成的。对引物S0405127 和 S0304673在亲本金冠的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发现,所测序列中有四处碱基与参考基因组存在差异。这四个差异碱基及上述的三个与理论顺序不符的标记有可能会纠正基因序列组装错误。在本研究中位于抗性基因 Rgls位点两侧的标记 S0405127 和S0304673间遗传距离与物理距离的对应关系显示,1.4 cM 对应着500 kb个碱基 (物理距离/遗传距离=357 kb/cM)。在对苹果抗黑星病基因Vf位点的分子标记遗传定位的研究结果中显示,每cM 的遗传距离对应423~857 kb的物理距离 (Patocchi et al.,1999)。而在对控制苹果柱型基因 Co位点的遗传定位研究中,每 cM 的遗传距离对应702 kb的物理距离 (Paolo B et al.,2013)。这与本研究中所得出的结论不相符。这有可能与研究材料的群体大小、DNA提取的纯度及表型鉴定的准确性有关。本研究中所利用的SSR标记,特别是新设计的276 对引物,有很大比例在亲本间能扩增出多态性条带,而在抗感池间无差异。虽然这部分标记与抗性基因 R gls不存在连锁关系,但仍可用于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其他性状标记的筛选。在对PCR产物的检测中,使用了3.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两种方式。采用3.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清晰,分辨率高,可以清楚的显示差异条带,而且操作简单,电泳速度快,但是存在显示的条带少的缺点。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产生的条带很多,分辨率极高,甚至能分离1 bp的碱基差别,但是制备和操作复杂。本试验主要采用3.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所以可能会导致一些引物因产生的多态性条带间差异小,没有显示出来而被淘汰。本研究首次开展了与抗炭疽病叶枯病基因 R gls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筛选,并构建了第一张与抗性基因 R gls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通过对207株 ‘金冠’ב富士’ 杂交组合F1 群体的验证,11个与Rgls位点连锁的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苹果基因组第15条染色体上,覆盖了49.2 cM的遗传距离,标记S0405127 和 S0304673分别位于抗性基因位点的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 0.5 cM 和 0.9 cM,对应于 ‘金冠’ 苹果基因组的物理距离为500 kb。这两个标记可以应用于抗炭疽菌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定植前对幼苗进行抗性筛选。这将会显著的降低苹果抗炭疽菌叶枯病育种的成本,缩短育种时间。本研究结果对深入开展抗炭疽菌叶枯病的遗传机理和分子机制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并为进一步的抗性基因的图位克隆和基因功能验证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