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出版时间:2018严格检疫、防止检疫性病虫害传播蔓延是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目前已公布了19种(属)柑橘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3种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一方面,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加强检疫检验和检疫处理,并通过建立疫区、非疫区和阻截带,杜绝柑橘危险性和检疫性病虫害扩散蔓延和传入新区;另一方面,已发生为害的疫区,应积极开展防治和根除工作,使检疫性病虫害控制在低度流行和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保证柑橘的安全生产。不同于其他作物病害,柑橘病毒病和黄龙病、溃疡病等类似病害的发生与为害有其显著特点。第一,柑橘作为一种多年生植物,一旦感染,终身带毒,为害持久,难以根除;第二,柑橘属于嫁接繁殖,一旦母株带毒,即会通过嫁接、接穗、插条等传播扩散。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柑橘病毒及类病毒有柑橘速衰病毒、温州蜜柑矮缩病毒、柑橘碎叶病毒、柑橘裂皮类病毒,检疫性病害有柑橘黄龙病、溃疡病等,严重影响柑橘安全生产。因此,培育柑橘无病毒苗木并应用是保障柑橘安全不可或缺的措施之一,新建果园特别是危险性检疫性病害疫区都应选择脱毒苗。柑橘无病毒育苗的主要方法有热处理脱毒、茎尖培养脱毒、微芽嫁接及化学处理等。热处理脱毒也称温热疗法,是利用病毒等病原与植物的耐热性不同,将植物材料在高于正常温度的环境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使植物体内的病原失活、病毒钝化,使植物的新生部分不带病毒,取该无病毒组织培育即可获得无病毒植株。茎尖培养脱毒也称为分生组织培养或生长点培养,原理是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一般顶端生长点的分生组织病毒浓度低,大部分细胞不带病毒,因此取顶端生长点培养可获得无病毒植株。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生长点部位,不含病毒的部分是极小的(0.1~0.5mm),在常规育苗中无法繁殖利用,现在可通过自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无病毒组织培养。微芽嫁接脱毒是组织培养与嫁接相结合,获得无病毒苗木的一种技术方式,通常是在无菌条件下,切取待脱毒样品的微小茎尖嫁接到试管中培养的实生砧木苗上,愈合发育为无毒的完整植株。化学脱毒是指使用能抑制植物病毒复制和扩散的化学物质处理植物材料,处理后,植株的新生部分可能不携带病毒,进而取无病毒部分繁殖获得无病植株。除上述常用脱毒技术外,柑橘珠心胚培养技术也可有效脱毒,珠心胚是由珠心细胞形成的无性胚,由珠心胚培育的植株保持母株的遗传特性,加之胚的屏障作用,珠心胚培育的植株一般不带病毒。农业防治是以农田生态系统为基础,根据农田环境、寄主植物与害虫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农事活动,利用栽培管理技术,有目的地改变某些因子,使之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冬春季清园、科学修剪、生草栽培、抹芽控梢等技术。合理灌溉,科学施肥,精耕细作,中耕除草等,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同一品种连片种植,适时施肥、浇水,并通过强树多保果,以果抑梢;慎施稳果肥,强树不施,果少不施,避免因肥促梢;如必要可化学抹梢,实现控梢,使抽梢整齐,减少柑橘木虱、粉虱、潜叶蛾、蚜虫等害虫为害嫩梢;橘园周边可适当种植非芸香科植物防护林和生态隔离带,既可防风,减少柑橘果面机械性伤痕“风癫”,又可阻止或延缓柑橘木虱等病虫害扩散;铲除九里香、黄皮等柑橘木虱寄主,木防己、木通、通草等吸果夜蛾(幼虫)中间寄主等柑橘病虫害寄主或过渡寄主植物等。合理间作或套作,驱避害虫,如东南亚湄公河口地区橘园采用番石榴与柑橘间作有利于驱避柑橘木虱,防治柑橘黄龙病,但是由于番石榴是橘小实蝇最嗜好的寄主,因此该方法在橘小实蝇为害区要慎用,以免加重橘小实蝇的为害;增加橘园行距(40~60棵/亩),以增加橘园通风透光性、降低湿度,改善橘园小气候,使之不利于柑橘粉虱、蚜虫和介壳虫等的发育繁殖而抑制其发生为害。冬季害虫下树越冬前及时对树干束草或用废布片包扎主干,诱捕恶性叶甲、蜗牛等隐蔽越冬的害虫。冬春季及时剪除病虫枯枝、刮除树干老翘皮,清除园内的残枝、落叶、杂草等,挖除黄龙病病株;砍除带柑橘爆皮虫、天牛等的枯枝、虫枝,集中销毁,以消除螨类、粉虱、潜叶蛾、卷叶蛾、蚜虫、木虱、叶甲、天牛和吉丁虫等虫源以及溃疡病、疮痂病、黑点病等的越冬病菌,降低翌年病虫基数。冬季翻耕既有利于疏松土壤,又可以破坏柑橘害虫的越冬环境,消灭实蝇、叶甲、花蕾蛆、橘蕾实瘿蚊等土壤越冬害虫,使其或因机械损伤致死或暴露于地表冻死或被鸟类啄食。在柑橘生长发育期,结合橘园管理,清除螨类、粉虱、潜叶蛾、卷叶蛾、天牛、吉丁虫、蚜虫、木虱、溃疡病、疮痂病、黑点病等病虫枝叶,及时摘除虫果,捡拾烂果、落果,集中除害处理:深埋(>50cm)、水浸(>8天)、塑料袋密封(熏蒸)等处理虫果;也可以倒入沤肥水池长期浸泡或用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7500倍液浸泡2天,以降低实蝇、桃蛀螟、橘蕾实癭蚊等蛀果害虫虫口数量;柑橘花蕾期,人工摘除受柑橘花蕾蛆为害的花蕾,园外深埋,减少柑橘花蕾蛆虫口数量。剪除螨类、潜叶蛾、天牛、吉丁虫、木虱、蚜虫、介壳虫类和粉虱类等病虫为害重的枝梢,以及过度郁闭的衰弱枝和干枯枝,及时带出果园,集中处理,既可以减少害虫种群数量,又增加树体通风、透光性,改善橘园生态环境和小气候。橘园生草栽培是在树体行间或全园种植草本植物覆盖土壤的一种生态果园培育模式。生草栽培有着重要的生理生态作用:①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的水土保持能力,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水分蒸发。调节土壤温度,缩小地表温度变幅,可栽培百喜草等。②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在30cm厚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为0.5%~0.7%的果园,连续五年种植鸭茅和白三叶草,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提高到1.6%~2.0%。③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橘园种植白三叶草,显著增加了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和可食率。④提高橘园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为寄生蜂、捕食螨、草蛉等天敌提供补充食物,创造其适合的生存环境,增加天敌数量,提高益害比例,以控制病虫为害。⑤抑制杂草,减少除草剂的使用。夏秋梢期要及时抹芽控梢,摘除过早或过晚抽发的不整齐嫩梢,将零星抽发的不到2cm长的夏秋梢全部抹除,5~7天1次,连抹数次;统一放秋梢,促使秋梢抽发整齐健壮,放梢应根据树龄、品种和嫩梢期害虫成虫发生低峰时间而定,一般立秋前后一周放早秋梢,放梢时喷药保护;避开蚜虫、木虱、粉虱和潜叶蛾等嫩梢期害虫成虫产卵高峰期,缩短新梢嫩叶期,也可以将放梢时间统一掌握在成虫的低峰期,即当新梢顶部5片叶,嫩梢期害虫的卵和初孵数量显著减少时,抹净最后一次芽再放梢,中断其产卵场所和食料来源,抑制其种群的增长。控梢方法:①强树多保果,以果抑梢。②慎施稳果肥,强树不施、果少不施,避免因肥促梢,改一年多次施肥为集中施肥以及配方施肥,防止氮肥过多引起徒长。③人工抹梢。④化学抹梢,较人工抹梢工作量小,成本低,但需注意化学药剂的筛选和浓度,以保证对柑橘果实和老叶的安全。目前有报道采用0.05%和0.10%啶嘧磺隆以及0.010%和0.042%氟磺胺草醚对果实和成熟枝叶安全。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我国柑橘病虫的生物防治历史悠久,公元304年我国就用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1888年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防治柑橘吹绵蚧是最成功和经典的生物防治案例。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利用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以菌治虫(利用病虫的病原微生物)、利用昆虫激素(如保幼激素和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等。据统计我国柑橘害虫天敌多达100多种,其中以寄生蜂种类居多,其次是瓢虫类、蜘蛛类、捕食螨类、步甲类、捕食蝽类、食蚜蝇类、寄生蝇类、草蛉类以及寄生菌类,这些天敌为控制柑橘害虫、维护橘园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天敌等生物防治资源利用方式多样。(1)利用、保护本地天敌。如橘园生草栽培,改善橘园生态环境,为寄生蜂、捕食螨、草蛉等天敌提供补充食物,创造其适合的生存环境;束草诱集,引入室内蛰伏等,保护天敌昆虫安全过冬,挂人工巢箱,招引益鸟等;合理用药,注意用药种类、浓度、用药时间、用药方法,用选择性农药,忌用广谱性农药,以免杀伤天敌昆虫;人工助迁,如异色瓢虫在山间集中越冬,收集并放到需要的田间。(2)天敌规模化扩繁、病原微生物等商业化生产。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大量繁殖七星瓢虫、赤眼蜂、平腹小蜂、金小蜂等,特别是70年代后,开始研究机械化生产赤眼蜂,如俄罗斯等国已实现机械化生产赤眼蜂。苏云金杆菌已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其制剂占生物农药的90%以上。(3)引进、移植外地天敌。我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先后引入澳洲瓢虫、孟氏隐唇瓢虫、日光蜂、丽蚜小蜂、黄色花蝽等分别防治吹绵蚧、粉蚧、苹果绵蚜、白粉虱和仓储甲虫。在我国,已有记载的柑橘害虫寄生蜂有41种,隶属于5门23属。主要有赤眼蜂科、缘腹卵蜂科(黑卵蜂)、平腹蜂科、缨小蜂科,其中缨小蜂是害虫卵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能寄生10多个目60多科1000多种害虫的卵,最常见的寄主是同翅目昆虫卵,其次是鞘翅目、半翅目昆虫卵,以及双翅目实蝇类的卵和幼虫。目前已在柑橘生产上应用的有:防治柑橘木虱的亮腹釉小蜂、柑橘木虱啮小蜂;防治矢尖蚧的矢尖蚧蚜小蜂、矢尖蚧金黄蚜小蜂、褐圆蚧纯黄蚜小蜂;防治紫牡蛎蚧的紫牡蛎蚧金黄蚜小蜂;防治红圆蚧的蚜小蜂;防治黑刺粉虱的粉虱细蜂、斯氏扑虱蚜小蜂;防治卷叶蛾类的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红蜡蚧的扁角跳小蜂等。亮腹釉小蜂是柑橘木虱的专性寄生蜂,美国佛罗里达已规模化扩繁释放用于防治柑橘木虱。它不仅能寄生柑橘木虱各龄若虫,雌成虫还可以取食低龄的柑橘木虱若虫。据统计,1头亮腹釉小蜂雌虫通过取食和寄生,一生可以杀死500多头柑橘木虱若虫。通过吸取柑橘木虱若虫的血淋巴,亮腹釉小蜂可以获得营养保证其后代卵的发育。亮腹釉小蜂也能取食柑橘木虱分泌的白色分泌物,进而减少柑橘类植物上煤污病的发生。矢尖蚧蚜小蜂是矢尖蚧的优势寄生蜂。此蜂营体外寄生,寄主较为专一,且寄生虫态具选择性,主要寄生于矢尖蚧未产卵雌成虫的前中期,少数寄生于雌二龄幼蚜后期。矢尖蚧蚜小蜂的寄生率高峰出现在7月,寄生率达70%;其次为9—10月。越冬期间的寄生率为17%~25.6%,5—6月则为全年寄生率最低阶段,寄生率仅为0.3%~7.6%,年平均寄生率15.3%。粉虱细蜂对黑剌粉虱的自然寄生率为23.8%~100%、平均为84.2%,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粉虱细蜂将卵产于粉虱一至二龄若虫体内,1头寄主体内产卵1~2粒,多时3~4粒,孵化后便在粉虱体内营寄生生活,将其体液消耗殆尽。粉虱细蜂雌蜂每头能繁殖子蜂71~136.7头,能有效地消灭黑刺粉虱蛹11~204头,平均为62.5~81.7头。粉虱细蜂目前多采用人工助迁和田间保护。即将有被寄生黑刺粉虱的叶片摘下装于开口的纸袋内,再挂于黑刺粉虱较多的柑橘树上让寄生蜂羽化后产卵于黑刺粉虱幼虫体内。松毛虫赤眼蜂在我国分布很广,可寄生210余种昆虫的卵,如松毛虫(枯叶蛾科)、夜蛾科、卷叶蛾科、麦蛾科、灯蛾科、刺蛾科和尺蛾科。它对柑橘卷叶蛾防治效果很好。寄主卵越新鲜出蜂率越高。它对刚产出的松毛虫卵寄生率可达93%,平均每卵可出寄生蜂139头。田间以6—10月为多。松毛虫赤眼蜂目前可在室内用柞蚕卵、米蛾卵、蓖麻蚕卵制成卵卡来繁殖,在害虫卵期释放。在柑橘园主要用于防治卷叶蛾,一般每亩释放25000头,连放3~4次,控制效果很好。捕食性天敌是用来控制柑橘害虫最大的天敌类群。在我国所记载的53种捕食性天敌中,瓢虫科为最主要类群,共占30种。利用大红瓢虫防治吹绵蚧,是我国在生物防治方面的成功案例;而捕食螨在捕食性天敌中应用最广。目前已在柑橘生产上应用的捕食性天敌有:防治红蜘蛛的尼氏钝绥螨、纽氏钝绥螨、胡瓜钝绥螨、巴氏钝绥螨、江原钝绥螨、长刺钝绥螨;防治柑橘粉蚧、球粉蚧的孟氏瓢虫;防治吹绵蚧的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小红瓢虫;防治非洲大蜗牛的玫瑰蜗牛、加纳蜗牛等。胡瓜钝绥螨是国际上各天敌公司的主要产品,作为商品销售已经有10余年历史。1997年,胡瓜钝绥螨首次被引入中国,用于防治柑橘全爪螨和锈壁虱。胡瓜钝绥螨能捕食各虫态柑橘全爪螨,但喜欢取食其卵与幼螨。一头捕食螨一生能捕食红蜘蛛300~350头,或锈壁虱1500~3000头,或粉虱、蓟马80~120头。橘园释放捕食螨后能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控制期达6个月,每年都要释放1~2次,可显著改善柑橘园益害螨的比例,改善柑橘园生物群落。目前,该螨自然抗性种群已被发现,人工大量饲养释放技术也已成熟,应用前景广阔。此外,作为我国橘园捕食螨优势种,江原钝绥螨的释放不但可以防治柑橘全爪螨,还可以降低柑橘粉虱和黄胸蓟马的种群数量,但三者同时存在时,江原钝绥螨捕食的主要对象是柑橘全爪螨,由于属于本地种,相对引进种胡瓜钝绥螨而言,更适合我国橘园环境,因此应该加大江原钝绥螨的规模化扩繁与推广应用。捕食螨易人工驯化与繁殖,一旦在田间、果园、温室定殖能迅速建立种群并自然扩散。一般选择树龄在4年以上且生长良好,适度留草或间作豆科作物的柑橘园释放捕食螨,效果比较好。果园释放捕食螨可参照如下方法。(1)清园。在释放捕食螨前10~15天对橘园当前或近期内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用低毒、低残留、持效期短的化学或生物农药进行全面防治。应选择对捕食螨毒性小的农药品种。一般而言,对捕食螨杀伤力从小到大依次为:植物性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菊酯类农药。(2)调查害螨基数。释放前调查害螨的虫口基数,当柑橘红蜘蛛(包括卵)每叶少于2头时释放(每百叶平均值)。若基数过高,如平均每叶超过2头以上,采用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和机油乳剂等植物性和矿物性农药喷布1次,以压低虫口密度。喷药后10天左右,害螨达到上述基数时再释放。(3)释放时间。每年的4—9月(温度20℃以上)均可释放,但一般在5—6月进行为宜。晴天要在16时后释放,阴天可全天进行,雨天不宜进行。释放后1周内不宜有雨。(4)释放方法。释放时先将纸袋的背面1/3处轻剪开3~4cm长的小口,以捕食螨不撒出为宜,然后用塑料膜将纸袋上方盖住,避免下雨时雨水淋入,用图钉将纸袋连同塑料膜固定在不被阳光直射的枝杈处,并使纸袋的一面与枝干充分接触,有利于捕食螨从袋里爬出沿枝干到叶面上捕食,每株树挂1袋(500头/袋以上)。(5)释放后的橘园管理。捕食螨释放后40天内是捕食螨与害螨的对抗期,若发现少量红蜘蛛不必担心,更不能急于喷药。释放后,如需防治其他病虫,可选择对捕食螨杀伤力小的低毒低浓度生物农药,或配合使用黄板、诱虫灯、性诱剂等方法,效果更好。释放捕食螨的橘园,如遇伏旱或秋旱应及时灌水,以增加园内湿度,减少捕食螨死亡和增强树势,减少病虫害。花绒寄甲是大型天牛类林木蛀干害虫最为有效的天敌昆虫。释放花绒寄甲成虫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寄生率可达60%~70%,但是多年来有效利用这一天敌的限制因素是人工批量繁殖成虫的成本较高。在野外释放花绒寄甲时,一方面应考虑为害橘树不同种类天牛生活史和生态位的差异,而且部分种类世代需跨年甚至多年才能完成,在防治时应尽量选择龄期较为一致的区域和时间段,或通过分阶段多次释放来提升防效。另一方面,应综合花绒寄甲的适生季节和寄生特性,避开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选择日均气温在20~30℃的春季和秋季,在天牛的老熟幼虫期和蛹期释放天敌。澳洲瓢虫是专食性昆虫,只捕食吹绵蚧,是其特效天敌,是目前生物防治最成功的典范。澳洲瓢虫卵多产于吹绵蚧腹面和背面,初孵幼虫常聚集取食卵粒,稍大后则分散取食害虫各虫态。目前多在室内进行越冬保种饲养,其繁殖适温在25℃左右。由于它繁殖快,在有吹绵蚧时,只要引移少量放于吹绵蚧多的园内,便会很快将其消灭。远距离引种一般用木箱或纸盒装运,但容器内必须要有足够的饲料,封好,以防止它因缺食自相残杀或逃逸,放虫时最好集中放于害虫多的树上以利繁殖。红点唇瓢虫主要捕食矢尖蚧、糠片蚧、桑盾蚧等多种阶类,其成虫和幼虫均捕食蚧类害虫,一头成虫或幼虫一天可捕食矢尖蚧一龄、二龄若虫7~120头。其卵产在矢尖蚧雌成虫介壳的孔口处最多。可在室内用马铃薯繁殖桑盾蚧后,再用以繁殖红点唇瓢虫,以在20~25℃温度和每日12h以上光照条件下,桑盾蚧和红点唇瓢虫繁殖快,繁殖量最大。田间释放时按瓢虫:矢尖蚧为1:(100~200)的益害比释放经济效益好。两种天敌释放后,在害虫未消灭之前果园最好不施用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广谱杀虫剂,以免伤害天敌,降低防治效果。病原微生物是指用来控制柑橘害虫的病毒、细菌、真菌等。据报道,世界上记载的虫生真菌有100多属800多种,寄主范围十分广泛。目前已在我国柑橘生产上应用的有:粉虱座壳孢、汤普逊多毛菌等。粉虱座壳孢可寄生柑橘粉虱、绵粉虱、烟粉虱、双刺姬粉虱、桑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等,尤喜柑橘粉虱。对其寄生率高,控制效果最好。其易侵染一龄至三龄粉虱幼虫,以二龄幼虫的侵染率最高,达到98%,很少侵染四龄幼虫,对其卵和成虫不侵染。粉虱座壳孢侵染率随处理时间延长、接种浓度增加而增大,被侵染的粉虱幼虫通常在处理后的下一个龄期死亡。该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干旱时给树冠喷水有利其侵染寄生。如湿度足够高,菌丝可穿出体表产孢再侵染新害虫。福建省用挂枝法引进粉虱座壳孢,10多年来推广应用面积达6.67万hm2(次),四川省应用推广面积达13.34万hm2(次),有效地控制了柑橘粉虱发生。虫生真菌与肉食性昆虫(天敌昆虫)联合用于控制昆虫数量的报道很多。在我国,应用粉虱座壳孢与蚜小蜂可有效控制烟粉虱种群。田间可将粉虱座壳孢较多的柑橘叶片摘下,转移悬挂于柑橘粉虱严重为害的橘园中,让其自然传播,或将带有孢子的叶片捣碎,按1000个菌落加水500~1000ml喷雾,效果均较好,但悬挂叶片或喷雾最好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进行。张宏宇等人研制了粉虱座壳孢的微胶囊悬浮剂。该制剂能稳定储存。汤普逊多毛菌主要用于柑橘锈壁虱的防治,在美国、苏里南、以色列和我国都作为真菌杀螨剂试用于防治柑橘锈壁虱以及其他螨类害虫。目前有研究发现汤普逊多毛菌可与其他病原微生物混用防治柑橘害虫。被寄生的螨体体色发黄发锈,行动迟缓,最后死亡。汤普森多毛菌防治柑橘锈壁虱的有效时间在2个月以上,有研究表明施用汤普森多毛菌的橘园不但在当年有效,翌年还有后效。另外还要注意化学农药的影响,目前常用的橘园杀菌剂如波尔多液、多菌灵、硫菌灵、石硫合剂、敌敌畏等对多毛菌都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杀蚜素则没有或仅有很小的抑制作用;杀灭菊酯对多毛菌也没有抑制作用。所以在多毛菌流行季节,尽量避免使用杀菌剂,特别不宜使用波尔多液等对多毛菌杀伤力强的铜素杀菌剂。汤普逊多毛菌在真菌培养基上培养,每隔6周移植1次,储藏5年之后仍然具有活力。另外,菌株储藏在-20℃条件下能持续保持毒力。玫烟色棒束孢和桔形被毛孢是柑橘木虱的有效病原真菌。在国外对玫烟色棒束孢的研究比较多,在荷兰已经开发出专门防治粉虱类柑橘害虫的玫烟色棒束孢制剂。国内外研究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对柑橘木虱成虫和若虫均有明显的致病力。有研究发现桔形被毛孢可侵染柑橘木虱成虫、若虫,侵染率可达80%以上,被侵染致死的柑橘木虱成虫呈干尸状,表面覆盖着厚厚的菌丝。张宏宇等研究了桔形被毛孢、玫烟色棒束孢的发酵条件和制剂。这两种病原真菌对柑橘木虱及黄龙病综合治理,特别是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昆虫性信息素是指由昆虫某一性别个体(一般是雌虫)的特殊分泌腺体分泌并引起同种异性个体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或行为反应的微量化学物质。性信息素具有高度专一性,不同昆虫之间的性信息素不能相互替代。我国已研制出60多种昆虫性信息素,并可以大规模生产,在害虫预测预报及防治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果树上防治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桃蛀螟、天牛等。性信息素已广泛应用于柑橘害虫的防治,橘园中已确定的昆虫性信息素有橘小实蝇、地中海实蝇、红圆蚧、黑刺粉虱、柑橘粉虱、柑橘粉蚧,潜叶蛾等。华中农业大学张宏宇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柑橘大实蝇的性信息素,并在田间应用,效果显著。昆虫性信息素用于害虫防治的方法主要有诱杀法和交配干扰法(迷向法)。诱杀法是在田间大量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虫,导致雌雄比例严重失调。减少雌雄的交配行为,降低子代种群密度。大量诱捕法在低虫口密度下有效,而虫口密度过高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可首先利用性信息素进行预测,施用农药压低虫口密度,再使用大量诱捕法防治,能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柑橘害虫大量发生前(尤其是越冬代和第一代)在橘园布置诱杀。可制备诱捕器(诱捕器中通常装有农药或者涂布昆虫胶),在其上方固定性诱剂诱芯,一般每亩挂3~5个诱芯即可达到防控目的。每隔5m放置一个诱捕器,定时检查诱捕虫数,及时更换黏板或清空诱捕器。利用性信息素防治橘小实蝇在国内外较为普遍,配合使用自制矿泉水瓶诱捕器和国外的Steiner诱捕器对橘小实蝇的诱杀效果较好。干扰交配法,俗称“迷向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弥漫性信息素的环境中,雄虫丧失对雌虫的定向行为能力,或是由于雄虫的触角长时间接触高浓度性信息素而处于麻痹状态,失去对雌虫召唤的反应能力,使得雌虫交配概率降低,导致下一代种群密度降低。该法对非迁飞性而寄主范围较窄的昆虫有效。由于性信息素易挥发,一旦打开包装应尽快使用,保存时应远离高温环境,诱芯应避免暴晒。物理防治是根据害虫的某些习性,利用物理因素、人工或机械防虫的方法。物理防治技术以灯光、色板的应用最为广泛。灯光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性诱杀害虫,不仅成本低,还有利于保护环境以及维持生态平衡。其原理是利用光近距离、波远距离引诱害虫成虫扑灯,灯外配频振高压电网,使成虫遭电击后落入灯下的专用接虫袋内,以达到杀灭害虫、控制为害的目的。诱虫光源主要有火光与电转换光2类,应用中除沼气灯是火光外,其他基本是电转换光。电转换光主要有3类:①白炽灯:只包括部分可见光段,诱虫种类少,热能散失快,光效率低,能耗高;②汞灯:利用汞蒸气在放电过程中辐射紫外线,使荧光粉发出可见光,根据汞蒸气压力大小又可分为低压、高压、超高压3类,其中低压汞灯是一类杀虫效果较好且节能的光源,包括紫外灯(黑光灯,330~400nm长波紫外光,可诱杀多种害虫,是杀虫理想光源)、双波灯(三色灯)、频振灯、紧凑型单端荧光灯(节能灯)和节能宽谱诱虫灯(波长320~680nm,诱虫种类多,效果好,使用方便);③LED灯:节能,但多是单色光,光谱狭窄。杀虫灯可诱杀鞘翅目、鳞翅目等10种以上的柑橘害虫,其中,对金龟甲的诱杀力最强,其次是刺蛾和吸果夜蛾。这3种害虫的数量占总诱虫量的86%,杀虫效果明显。近年来出现一种新颖的理化一体化多功能杀虫灯。其采用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融合趋光性、趋色性和趋化性对害虫进行综合诱杀,从而显著提高诱杀害虫的范围和效率,特别增加了对实蝇等日出性害虫的诱杀作用,节约人力物力。灯光诱杀的使用时间大概为3月初到11月,即靶标害虫成虫发生期。灯光诱杀以单灯控制范围3.3hm2左右、装灯高度距地100~120cm、间距控制在20~30m诱捕效果最好,切忌安装过多、过密,实际应用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开灯期间,每天务必根据靶标害虫活动时间把握开灯时段,无靶标害虫为害的橘园不必安装,否则反而大量杀伤自然天敌,破坏生态平衡。色板诱杀是利用害虫趋向某种特定颜色的特性,对其进行诱杀的技术之一。色板诱杀技术及操作简便,无农药污染,成本低,可用于降低田间相关靶标害虫种群密度,同时也可作为监测、调査害虫种群数量、种群季节消长和迁移规律的有效手段,目前已被世界各地广泛应用。色板对多种柑橘害虫也具有引诱作用,但不同害虫趋向的颜色不同,应用时必须根据害虫的趋色特性选用不同颜色的色板,蚜虫、粉虱、木虱、实蝇、蜡蝉等对黄色有趋性,而蓟马则趋向深蓝色、蓝色。每亩橘园可悬挂20~30张色板,挂板高度控制在1.2m,色板间距控制在4~5m诱捕效果最好。应注意在害虫易被诱捕的成虫发生期放置色板,尽量避开其天敌。无靶标害虫为害的橘园不必挂色板,否则既增加成本,又杀伤自然天敌,破坏生态平衡。钩杀使用小钩或铁丝,主要防治天牛等蛀干害虫。我国已有记载为害柑橘的天牛有20余种,主要以幼虫钻蛀枝干和成虫咬食树皮为害,导致树枝枯黄,形成枯梢甚至整株死亡。6—8月注意检查树干,若发现有泡沫状物(内有虫卵和幼虫),用小刀刮除,刮后涂药,防止幼虫蛀入木质部为害。李娜等研制了匙状开孔器,先用开孔器清理天牛粪便及木屑,通过旋转开口器扩大排粪口口径,以便钩杀丝的进入。将钩杀丝头端插入虫主道,顺时针方向旋转钩杀。果实套袋是预防实蝇、吸果夜蛾、食心虫、橘实雷瘿蚊等蛀果害虫在橘果上产卵、取食等为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果实套袋技术可以减轻虫害的发生为害,减少农药防治次数,提高果品质量和销售价格。柑橘树疏花、疏果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果实套袋,套袋前应喷施1次杀虫剂和杀菌剂,彻底清除病虫害,然后及时套袋(果袋口必须向下,若袋口向上,将造成严重落果,降低产量),套袋时间以晴天9—11时和15—18时为宜,为保证果面光洁,果袋最好选择柑橘专用果袋。每年在初夏和初冬对橘树树干进行涂白,防止天牛等蛀干害虫产卵为害,还能减轻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对树干的伤害。方法是先将主干上的青苔、翘皮刷去或刮除,再将涂白剂均匀刷于主干上。一般是用生石灰加水熟化后掺上其他辅助物料(如硫黄、食盐、动物油、石硫合剂原液等)搅拌均匀,配制比例可依据不同用途、不同用药时间予以调整。可参照如下配方配制:石灰硫黄涂白剂(生石灰5kg+硫黄0.5kg+水20kg+盐0.1kg+油0.1kg)、硫酸铜石灰涂白剂(硫酸铜25g+生石灰0.5kg+水1.5~2kg)、石硫合剂生石灰涂白剂(石硫合剂原液0.25kg+食盐0.25kg+生石灰1.5kg+油脂适量+水5kg)。糖醋液是比较传统的害虫食物饵剂,可加敌百虫等农药配制成毒饵,用于诱杀实蝇、卷叶蛾、吸果夜蛾等害虫。利用这些害虫成虫产卵前有取食补充营养(趋糖性)的生活习性,在实蝇、吸果夜蛾、卷叶蛾成虫羽化产卵盛期,用矿泉水瓶自制诱杀瓶或专用诱捕器,配制糖醋液诱杀其成虫,实蝇糖醋液毒饵配方:90%敌百虫1000倍液+3%红糖或者3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3%红糖或甜橙汁65g、酒65g、醋65g、糖130g、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5g,加水670g混合均匀后配成1000g诱杀液;吸果夜蛾、卷叶蛾糖醋液毒饵配方:糖8%、醋1%、敌百虫0.2%配成糖醋液。诱杀瓶挂在橘园行间,每1.5亩10个瓶,每瓶100~200g毒饵,高1~1.5m。每3天检查1次诱杀效果,及时清除虫尸,对被虫尸污染严重的诱杀瓶,视情况及时更换毒饵,这是保证诱杀效果的关键。从1952年Steiner报道用水解蛋白防治橘小实蝇以来,各个国家均用水解蛋白防治实蝇类害虫。在成虫羽化产卵盛期,配制水解蛋白引诱剂:水解蛋白和马拉硫磷以4∶1的比例配制加水或者用酵素蛋白0.5kg+25%马拉硫磷可湿性粉剂1kg,加水30~40kg。李杖黎等通过筛选获得一种能产生芳香性风味物质的酵母菌株JM2,其水解蛋白发酵液对柑橘大、小实蝇均有很好的引诱效果。目前市场上也有蛋白饵剂商业产品销售。水解蛋白诱杀瓶悬挂方式参照糖醋液饵剂。利用植物源引诱剂诱杀成虫具有微量高效、兼容配套、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目前柑橘害虫上已有研究的有橘小实蝇、地中海实蝇、柑橘粉虱等引诱活性物质。植物提取物的浓度也影响引诱作用,高浓度芳樟醇对柑橘粉虱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植物源提取物可直接毒杀柑橘木虱,有研究发现海芋乙醇提取物0.5h内对柑橘木虱有较强的毒杀作用,且接种该提取物后2个月后,树体未检测到黄龙病菌。说明海芋乙醇提取物防治柑橘木虱的同时,遏制了柑橘黄龙病的传播。此外,某些植物提取物对柑橘害虫也能产生胃毒和触杀作用。袁伊旻等发现胡椒、菖蒲、石菖蒲提取物对橘小实蝇成虫具有很好的胃毒和触杀作用。科学精准用药是橘园化学防治的基本原则,目的是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减药增效,避免错误用药、盲目增加用药量,减少农药对农产品、人畜和环境的危害,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柑橘绿色、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首先应根据当地橘园具体情况,确定施药方案。然后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及其发生规律和动态选择合适的农药,确定施药时期和施药部位,并根据农药特性,选用适当的施药方法。(1)核对药名、剂型及成分。选购农药时要特别注意查看标签上标注的名称、剂型、有效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对于信息不全的,净含量未标注或标注不明确的农药不要购买。我国从2008年7月1日起生产的农药,不再用商品名,如害极灭、高巧、螨必死等,只用通用名称或简化通用名称,如阿维菌素、吡虫啉、噻虫嗪等。农药的剂型是指工厂生产的原药与其他物质配合在一起,经过加工后,使该药剂有效地具备所应有的作用,也是用户最后购买时的农药形态。我国规定了120个农药剂型的名称及代码(GB/T 19378—2003)。截至2012年12月31日,我国已登记在册的农药产品约有2.7万个,其中原药/母药约占11.6%。从农药剂型分类统计比例看,乳油(EC)占有最大比重(38%),其次是可湿性粉剂(WP)(24%),再次是水剂(AS)(7%)和悬浮剂(SC)(6%)、水分散粒剂(WG)(3%),以及水乳剂(EW)、微乳剂(ME)、可溶粉剂(SP)、气雾剂(AE)、悬浮种衣剂(FSC)、电热蚊香片(MV)、饵剂(RB)等。农药有效成分指农药产品中对病、虫、草等有毒杀活性的成分。工业生产的原药往往只含有效成分80%~90%。原药经过加工按有效成分计算制成各种含量的剂型,如3%粉剂、15%可湿性粉剂及2.5%乳油。(2)检查包装及三证是否齐全。观察产品的包装和标签外观,合格产品除了质量合格外,产品的标签或说明书也应印制清晰,还要查看标签的内容是否齐全。我国农业部规定国产农药必须具备农药登记证号、产品标准号、生产批准号“三证”,购买时应向经销商核对农药登记证复印件与药品标签上是否一致,不相符的不要购买。(3)查看使用范围。首先要根据柑橘病、虫、草害的防治需求,选择与药品标签上标注的适用作物和防治对象一致的农药,不一致的不要购买;其次核实所标注农药的施用方法是否适合自己使用;再者当有几种产品可选择时,要优先选择用量少、毒性低、残留小、安全性好的产品。在柑橘上用药禁止选择高毒、剧毒农药。(4)注意有效期。农药标签上应当标注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号、净含量,不购买未标注生产日期的农药;不购买已过期的农药。(5)检查产品外观。合格农药产品的外观应具备以下特点:粉状产品应当为疏松粉末,无团块;颗粒产品应当粗细均匀,不应含有较多的粉末;乳油或水剂等流动状态的产品应当为均相液体,无沉淀或悬浮物。(6)参考价格。农药价格与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产品质量和包装规格等有关,要将前面提到的因素综合分析。要选择诚信度高的企业所生产的长期使用的、效果好的农药;避免片面追求价格便宜;不要购买价格与同类产品存在很大差异的农药,价格明显低于同类产品和以往的价格的,假冒的可能性大。使用农药时应当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等使用,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加大用药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此外不得使用禁用农药,见下表。种类禁止使用的农药限制使用的农药(采收期不得使用)禁限用原因有机氯杀虫剂滴滴涕、六六六、艾氏剂、狄氏剂林丹、硫丹高残毒有机氯杀螨剂三氯杀螨醇含有滴滴涕有机汞杀菌剂氯化乙基汞、醋酸苯汞剧毒、高残毒氟制剂氟乙酰胺氟化钙、氟化钠、氟化酸钠、氟硅酸钠剧毒、高残毒有机氮杀菌剂双胍辛胺慢性毒性杂环类杀菌剂敌枯双致畸取代苯类杀菌剂五氯硝基苯、五氯苯甲醇、五氯酚钠、苯菌灵致癌、高残毒除草剂除草醚草枯醚慢性毒性卤代烷类熏蒸杀虫剂二溴氯丙烷、二溴乙烷环氧乙烷、溴甲烷致癌、致畸、高毒二甲基甲脒类杀虫剂杀螨剂杀虫脒慢性毒性、致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克百威、涕灭威、灭多威丁(丙)克百威高毒、剧毒表 无公害柑橘生产禁限用农药种类禁止使用的农药限制使用的农药(采收期不得使用)禁限用原因有机磷杀虫剂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内吸磷、灭线磷、硫环磷、氯唑磷、水胺硫磷、甲胺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对硫磷、磷胺、苯线磷、甲基硫环磷、地虫硫磷、蝇毒磷、氧乐果、杀扑磷、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乐果乙拌磷、丙线磷高毒、剧毒无机砷杀虫剂砷酸钙、砷酸铅高毒有机砷杀菌剂甲基砷酸胺、福美甲胂甲基砷酸锌高残留有机锡杀螨剂杀菌剂三苯基醋酸锡、三苯基氯化锡、三苯基羟基锡、三环锡高毒、慢性毒性表 无公害柑橘生产禁限用农药(续)-1化学防治在柑橘病虫害防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如果对病虫害的诊断失误,错用农药,则会贻误防治适期,影响树体生长发育,甚至造成药害和人畜急性或慢性中毒。一般来说,产生药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与农药的使用和操作有关。滥用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不按农药使用说明书用药,盲目使用不宜在柑橘上使用的药剂,或长期单一使用一种药剂防治病虫害,不合理混用农药,随意提高浓度等极易导致药害。(2)与农药剂型和施用方式有关。一般水溶性强的无机农药易产生药害,而水溶性弱的有机农药比较安全;乳剂易产生药害,可湿性粉剂次之,粉剂和颗粒剂比较安全;除草剂和杀菌剂易产生药害,而杀虫剂比较安全;施药方式上多次重复使用,雾点大,喷头太靠近作物等易产生药害。(3)与植物本身有关。禾本科作物、蔬菜耐药性较强,但是柑橘等果树和豆科植物易产生药害,特别是苗期、抽梢期和花蕾期耐药性差。(4)与气候环境有关。一般温度高,阴天湿度大,雾露重,干旱及大风条件下易产生药害;沙质土有机质少,药剂淋溶到植物根部也易产生药害。柑橘一旦发生药害,会出现斑点、畸形、枝叶枯萎、落花落果甚至生长停滞,因此要清楚识别药害的症状,以便对症下药,采取控制措施。(1)急性药害。一般药害发生快,症状明显,表现为叶片出现麻状斑点,穿孔,焦灼,枯萎,黄化,卷叶,甚至落叶;果实上则出现斑点,畸形,变小,甚至落果;花瓣表现枯焦,落花,落蕾;根部粗短肥大,缺根毛,甚至腐烂;整体植株生长延缓,矮化,茎秆扭曲,甚至枯死。(2)慢性药害。症状不明显,不易判断,一般表现为光合作用延缓,发育不良,果变小,早期落果,品质下降。(3)残留药害。一般施药时,约一半药剂残留到地面,由于长期积累进而影响作物生长,产生药害。药害会给柑橘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但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完全可以防止药害。(1)合理选择农药品种和剂量。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和剂量,合理混用农药,不能任意加大浓度和药量,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合理配合使用,才能提高防治效果。(2)正确的施药方法。喷洒农药要均匀,周到,特别是悬浮性或乳化性不良的一些可湿性粉剂,应边施用边搅动,避免喷药前后有效成分不均而造成药害。(3)作物不同生育期耐药力不同。一般苗期、抽梢期和花蕾期耐药性差,组织幼嫩,抗逆能力弱,容易发生药害,喷药时应尽量避开这类生育期,即使此时用药也应注意用药种类和剂量,适当降低用药浓度。另外,花蕾期和果实着色前期慎用机油乳油。(4)气候条件。气温过高(30℃以上)或干燥(湿度低于50%)天气易产生药害,尽量避开风雨或烈日等气候条件用药。(1)喷水冲洗。若叶片和植株因喷洒药液引起药害,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以减少植株对农药的吸收,反复冲洗3~4次,尽量把植株表面的药液冲刷掉,还可以通过浇水增加细胞的水分,从而降低植株体内药物的相对含量。(2)中和缓解。首先要暂停使用同类药剂。如果用药发生错误,发现又较及时,可在懂药理的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经水洗后进行异性中和。即酸性农药发生药害可用碱性农药中和化解,也可撒施一些生石灰或草木灰,药害较强的还可用1%漂白粉溶液叶面喷施。(3)追施速效肥料。产生药害后,一般可通过浇水并增加追肥来增强作物的长势,提高对药害的抵抗力。此外,还要叶面喷施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5~7天1次,连喷2~3次,以促使植株生长,提高自身抵抗药害能力,可显著降低药害造成的损失。(4)加强栽培管理。对受药害柑橘树可采取适量修剪,除去受害已枯死的枝叶,防止植株体内的药剂继续传导和渗透,防止枯死部分蔓延或受到感染。加强中耕松土,深度10~15cm,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橘园施药人员应身体健康,且经过培训,具备一定的果园管理和植保知识,施药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老、弱、病、残、孕、小孩和哺乳期妇女不能接触和使用农药。(2)使用安全的施药器械(具)。在喷雾前,应检查喷药器械是否完好。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不要用嘴去吹堵塞的喷头,应用牙签、草秆或水来疏通喷头。喷雾器中的药液不要装得太满,以免药液溢漏,污染皮肤和衣物,施药场所应备有足够的水、清洗剂、急救药箱、修理工具等。(3)施药时要穿戴防护衣具。如帽、口罩、眼镜、橡皮手套、塑料雨衣、长筒鞋等防止药液沾上或吸入造成中毒。如果没有,至少应穿长衣、长裤、戴帽子、手套等,施用高毒农药时应戴护目镜、面罩,防止农药进入眼睛、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施药期间不准进食、饮水、吸烟等。(4)注意施药时的安全。把握喷药时间,注意天气条件,大雾、大风、高温和下雨天,作物上有露水时不得喷施农药,不要逆风施药,否则会造成农药大量流失和飘移,并容易发生人员中毒事故;每次施药时间不要超过4h。(5)施药后做好安全警示。告知无关人员不要靠近或进入施药现场,尤其是熏蒸施药现场,以免对人产生毒害。施药后要用肥皂洗澡、洗衣,注意将防护用品和其他衣物分开清洗。不要在河流、小溪、池塘、井边施药,以免污染水源。(6)施药人员如有头痛、乏力、头昏、恶心、呕吐、皮肤红肿等中毒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脱去被农药污染的衣服,漱口,擦洗手、脸和皮肤等暴露部位,及时送医院救治。 -
报告 杀菌剂的作用原理与主要品种
出版时间:2008铜类杀菌剂的历史十分悠久,自1761年Schulthees采用硫酸铜防治小麦腥黑穗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885年法国人Milharde研究开发成功著名的波尔多液,以波尔多液为代表的铜素杀菌剂在果园使用,已有100余年的历史,由于对人、畜安全,病菌的抗药性发展缓慢,长期以来被人们广泛使用。铜类制剂也从最初单一的波尔多液,发展到现在的多种无机铜类杀菌剂、有机铜类杀菌剂及复合型铜类杀菌剂,使用范围更广泛、更安全、更方便,因而全面正确认识铜类杀菌剂,有助广大果农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更好地发挥其效能。铜类杀菌剂的杀菌机理有以下3个的说法:①铜离子进入病菌细胞使其蛋白质凝固或变性;②铜离子与病原菌细胞的巯基(-SH)反应,从而破坏其酶作用,失去活性;③铜离子与病原菌细胞膜的正常离子(H+、Ca2+、Mg2+、K+等)起置换作用,使膜上的蛋白质凝固。铜类杀菌剂具有较宽的杀菌谱,可防治苹果、梨、桃、葡萄、杏、李等多种果树的真菌和细菌病害,并且病菌的抗药性形成缓慢。国内外试验表明铜离子10mg/kg即可杀死致病菌,超过30mg/kg对敏感性植物即产生药害。铜类杀菌剂多数品种属保护性杀菌剂,少数品种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一般施药必须在植物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而且必须均匀周到,才能发挥好保护作用。有些果树如梨、桃、杏、李及苹果的某些品种对铜离子敏感,特别是在阴湿和露水未干时,盛夏高温及花期施用无机铜类杀菌剂易发生药害,应注意药剂中铜的含量。硫酸铜copper sulphate其他名称 蓝矾、胆矾、无水硫酸铜。理化性质 纯品为蓝色结晶、无臭。水溶液呈蓝色、显酸性,游离硫酸含量不超过0.25%,水不溶物含量不大于0.45%。硫酸铜与碱性溶液作用能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毒性 口服1~2g可引起中毒,大白鼠急性经口LD50为300mg/kg。中等毒性。剂型 96%以上结晶粉末。作用特点 硫酸铜具有较高活性的广谱杀菌剂,是一种预防保护性杀菌剂。硫酸铜水溶液,含有杀菌力很强的铜离子(Cu2+),主要用于防治果树、麦类、水稻、马铃薯、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上的多种真菌和细菌病害,效果良好,一般在发病前使用。对锈病和白粉病等部分病害的效果差。铜素杀菌剂的杀菌原理是游离铜离子与病菌细胞膜上含-SH基的酶起作用,使酶失去活性;以及与膜表面的阳离子(H+、Ca2+、Mg2+、K+等)交换,使膜上的蛋白质凝固,因而铜素杀菌剂具有较宽的杀菌谱,并且病菌的抗药性形成缓慢。该药对大多数植物有药害,仅用于休眠期的果树和对铜离子耐力强的作物上;另外可用作稻田、池塘、鱼孵卵池、游泳池等灭藻;也可用在木材上防腐。目前,硫酸铜主要用来与石灰制备波尔多液。应用技术 铜离子对植物易引起药害,仅在对铜离子忍耐力强的作物如马铃薯、葡萄上可直接稀释使用,其他作物一般不宜直接使用。资料报道,可以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大麦褐斑病、坚黑穗病,用硫酸铜0.5kg,加水125~250kg,配成水溶液浸种3~5小时,能杀死附在种子外部的病原菌;防治水稻烂秧病,用硫酸铜500~1 000倍液浸种24小时,捞起后再用清水浸种,然后催芽、播种;防治秧苗绵腐病,用硫酸铜1 000倍液喷雾;防治水稻秧田青苔,用硫酸铜200~250g/亩,用纱布袋装好,放在秧田入水口,让流水将硫酸铜逐渐溶解带入田内。防治黄瓜霜霉病,用硫酸铜、肥皂和水配制成皂液,配制比例是硫酸铜:肥皂:水为1∶4∶800喷雾,防治效果显著,并可兼治白粉病;防治番茄晚疫病,用硫酸铜溶液100倍涂抹病斑,3~5天涂抹1次,2~3次即可治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在发病前期或未发病期,用硫酸铜500~1 000倍液全田均匀喷雾;防治茄子黄萎病、黄瓜枯萎病辣椒疫病、番茄青枯病,用硫酸铜溶液500倍液浇灌根部,每株用250g;防治棚室蔬菜的根部病害,用硫酸铜2kg/亩,加入碳酸氢铵0.7kg,碾细、混匀,密封24小时,定植前均匀撒入。缓苗后,结合浇水,将其溶解,随水冲入。注意事项 李、桃、梨对硫酸铜敏感,易产生药害,慎用。硫酸铜与铁会起化学反应,所以盛装药剂的容器,配制及使用的工具都不应使用铁器。如果只有铁质喷雾器时,应在铁桶内壁涂上一层蜡或漆,使药液尽量不与铁接触。硫酸铜不易溶解,使用前应先配制成水溶液再稀释。配制铜皂液应即配即用,不能久放,以免引起沉淀而失效。对农作物叶片易产生药害,使用时应注意喷洒均匀。储运时严防受潮和日晒,不能受雨淋,并不能与食物、种子、饲料混放。经口中毒,立即催吐、洗胃,可服蛋白质解救。氢氧化铜 cupric hxdrgxide其他名称 可杀得、冠菌清、冠菌乐、菌标、杀菌得、绿澳铜、克杀多。理化性质 有效成分为蓝色胶凝或无定形的蓝色粉末,在冷水中不可溶,热水中可溶,溶于酸、NH4OH、KCN。性质稳定,耐雨水冲刷。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 1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2 000mg/L。对兔眼睛有较强刺激作用,对兔皮肤有轻微刺激作用。低毒。剂型 77%可湿性粉剂、53.8%干悬浮剂、57.6%干粒剂、25%悬浮剂、37.5%悬浮剂。作用特点 氢氧化铜是广谱性保护性无机铜杀菌剂,主要通过铜离子对病原菌的毒杀产生效果。最好在病原菌侵入前使用,对真菌性病害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对细菌性病害也有效。作用原理与其他无机铜相同,主要是药剂喷洒在植物表面后,由于植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酸性液体,以及病菌入侵植物细胞时分泌的酸性物质,使氢氧化铜转化为可溶物,产生少量可溶性Cu2+,Cu2+进入病菌细胞后,使细胞的蛋白质凝固。同时Cu2+还能使细胞中某种酶受到破坏,因而妨碍了代谢作用的正常进行。Cu2+还能与细胞质膜上的阳离子(H+、Ca2+、K+、NH2+)发生交换吸附而使之中毒。不同的结晶形态对药效的发挥影响大,其中多孔针形的结晶由于比表面大而效果较好。应用技术 可用于防治葱类、辣椒、茄子、黄瓜、苹果、葡萄、柑橘等作物的真菌和细菌性病害,必须在作物病害发生前或早期施药才能收到良好效果。防治烟草野火病,可以用57.6%干粒剂1 000~1 400倍液喷雾。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77%可湿性粉剂150~2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早疫病,在番茄的开花座果期,正值发病初期,用77%可湿性粉剂109~15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辣椒疫病,发病初期,用37.5%悬浮剂50~7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葡萄霜霉病,在发病初期,用77%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施;防治柑橘树溃疡病,用77%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施,在春梢和秋梢抽发时连喷2~3次,间隔10天;防治荔枝树霜疫霉病,在花穗、幼果期,用37.5%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各喷1次,在中果、成熟期,用37.5%悬浮剂800~1 0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水稻叶瘟病,在水稻孕穗期,用57.6%干粒剂50~80g/亩对水40~50kg均匀喷雾,7天后再喷药1次;防治白菜霜霉病,发病初期用77%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用药2次,间隔7天左右;防治黄瓜霜霉病,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77%可湿性粉剂80~150g/亩对水40~50kg喷雾,一季需防治2次以上;防治瓜类叶斑病、炭疽病、立枯病、灰霉病及西瓜蔓枯病等,在发病初期,用77%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喷施,间隔7~10天1次,用药3~4次,即能控制病害的蔓延;防治番茄灰霉病,在番茄开花座果期,用53.8%干悬浮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西芹斑枯病,在发病初期,用53.8%干悬浮剂1 000~1 200倍液,间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治大蒜叶枯病和病毒病,在发病初期,用25%悬浮剂300~5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于发病前期,用77%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不能使用过早,避免产生药害;防治梨黑星病、黑斑病,在发病初期,用77%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防治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用25%悬浮剂300~500倍液喷雾。防治山药炭疽病,在发病初期,用77%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防治人参黑斑病,于发病初期,用77%干悬浮5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本产品对鱼类及水产动物有毒,故应避免药液污染水源;对蚕有毒,不宜在桑树上使用;避免与其他农药混用,不能与遇碱分解的药剂混合使用,不能与石硫合剂及遇铜易分解的农药混用;不可与强酸、强碱性农药混用。若与其他农药混用可先做试验再推广。阴雨天气和有露水时不能喷药;高温高湿气候条件慎用。蔬菜苗期应慎用或不用。用于对铜离子敏感的作物需进行小试;在苹果、梨开花期、幼果期严禁用此药,桃、李等对铜敏感的作物禁止使用此药。柑橘上使用浓度不应低于1 000倍液,否则易产生药害。施药时宜在作物发病初期进行,发病后期使用效果较差,开花期慎用。如果病害发生较重再用药,需增加喷药次数,否则效果不理想。用药时要穿防护服,避免药液接触身体,切勿吸烟或进食。勿让儿童接触药剂。注意不要让废药液或空容器污染水系。如药液沾染皮肤或眼睛,应用大量水冲洗。如误服,应立即服用大量牛奶或清水,不要服用含酒精的饮料。如吸入药液,应立即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可进行人工呼吸。储存于干燥处,并远离食品、饲料和儿童摸不到的地方。碱式硫酸铜 copper sulfate basic其他名称 绿得保、保果灵、杀菌特、得宝、绿信、铜高尚。理化性质原药为浅蓝色黏稠流动悬浊液,悬浮率大于90%,pH值6~8,在常温条件下储存3年稳定,粒度细,质量稳定,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浊液。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 450~3 160mg/kg。小雄鼠急性经口LD50为2 370~2 710mg/kg。低毒。剂型 27.12%悬浮剂、30%悬浮剂、5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广谱性无机铜保护性杀菌剂,对作物真菌性病害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对细菌性病害也有效。其作用机理是当药剂喷洒在植物表面后,由于植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酸性液体,以及病菌入侵植物细胞时分泌有酸性物质,使碱式硫酸铜转化为可溶物,产生少量可溶性Cu2+,Cu2+进入病菌细胞后,使细胞的蛋白质凝固。同时,Cu2+还能使细胞中某种酶受到破坏,因而妨碍了代谢作用的正常进行。Cu2+还能与细胞质膜上的阳离子(H+、Ca2+、K+、NH4+)发生交换吸附而使之中毒。碱式硫酸铜悬浮液具有粒度细小、分散性好、黏附性强、耐雨水冲刷等特点。药液呈碱性。应用技术 用来防治果、蔬菜、农作物等黑星病、炭疽病、轮纹病等多种病害,需在作物病害发生前或病害早期用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防治水稻稻曲病,用27.12%悬浮剂62.5~83.3ml/亩对水50kg喷雾;防治烟草炭疽病,用50%可湿性粉剂75~1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早疫病,用27.12%悬浮剂166~2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苹果树叶部病害,在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30%悬浮剂300~4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树轮纹病,在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30%悬浮剂300~400倍液喷雾(在发病前用);防治梨树黑星病,在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30%悬浮剂300~400倍液喷雾,间隔10~15天喷1次,连喷5~6次;防治柑橘溃疡病,用30%悬浮剂300~4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烟草赤星病,用30%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白菜软腐病,30%悬浮剂350倍喷雾;防治黄瓜霜霉病、疫病、蔓枯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晚疫病、灰霉病,辣椒炭疽病、软腐病,茄子绵疫病,菜豆炭疽病、细菌性疫病,莴苣霜霉病,芹菜斑枯病、斑点病,葱类霜霉病、紫斑病等,可以用30%悬浮剂350~500倍液喷雾;防治大葱白尖病,用30%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霜霉病、黑腐病,在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30%悬浮剂350~5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雾1次,连续喷雾5~6次;防治草莓灰霉病、叶斑病、黄萎病、芽枯病、白粉病等,用30%悬浮剂400~5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不宜在早晨有露水、阴天或刚下过雨后施药;在温度高时使用浓度要低,以防药害。作物花期易产生药害,不宜使用。对蚕有毒,不宜在桑树上使用。该剂悬浮性较差,储存后会出现分层现象,用时应摇匀,避免浓度不均而降低药效或产生药害。该剂系非内吸性植物保护剂,不能渗透到植物体内,掌握在发病前喷洒,同时必须均匀周到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对铜离子敏感的作物,应先试验再大面积使用。应注意不能与石硫合剂及遇铜易分解的农药混用。经口中毒后,立即催吐、洗胃。氧化亚铜 cuprous oxide其他名称 靠山、铜大师。理化性质 结晶体为红色的八面体,在冷热水中均可溶,溶于氨水,形成盐;溶于稀盐酸,形成氯化铜。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 400mg/kg,急性经皮LD50>4 000mg/kg。对兔皮肤和眼睛有轻微刺激。低毒。剂型56%水分散微颗粒剂、86.2%可湿性粉剂、86.2%干悬浮剂。作用特点 保护性为主兼有一定治疗作用的广谱无机铜杀菌剂,有效成分被加工成细微颗粒,具有极强的黏附性,在植物表面形成保护膜后耐雨水冲刷增强。因制剂中起杀菌作用的单价铜离子含量高,施用量比其他铜制剂少;当真菌或细菌体内蛋白质中的-SH、-N2H、-COOH、-OH等基团与释放的铜离子作用,抑制菌丝生长,破坏病菌繁殖器官,达到杀菌的目的,有效地预防作物真菌及细菌病害。由于铜离子逐渐释放出来,具有较好的残效性。应用技术 对水稻、苹果、葡萄等作物的多种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水稻纹枯病,用86.2%可湿性粉剂27.5~36.7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用86.2%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轮纹病,用86.2%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葡萄霜霉病,发病期从6月初开始直到8月下旬,用86.2%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间隔10天左右施药1次,用药3~4次;防治柑橘溃疡病,在春梢和秋梢发病前,用86.2%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施药1次,连续施药3~4次;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用86.2%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水稻稻曲病,在破口抽穗期和灌浆期各用药1次,用86.2%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可达到控制该病为害的目的;防治棉花枯萎病,用86.2%可湿性粉剂以0.8∶1 000药量与种子拌种,浸种防效最佳。防治黄瓜霜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86.2%可湿性粉剂140~185g/亩对水40~50kg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防治番茄早疫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86.2%可湿性粉剂76~97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3~4次;防治辣椒疫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86.2%可湿性粉剂140~185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喷1次,共喷3~4次;防治芹菜斑枯病,在发病初期,用56%水分散微颗粒剂6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1次,共喷2~3次。防治柑橘疮痂病,于发病初期,用86.2%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喷雾,间隔7~12天1次,共2~3次;防治樱桃褐斑病、细菌性穿孔病,用86.2%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施药期,禁止在果树花期及幼果期使用本品。高温天气在保护地蔬菜上最好于早、晚喷施,施药于黄瓜、菜豆等作物上时不要直接喷洒在生长点及幼茎上,以免产生药害。低温潮湿气候条件下慎用。用于某些对铜类杀菌剂敏感的作物或品种时,宜先做小试。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药液及废液流入鱼塘、河流等水域。质量保证期2年。如药剂污染皮肤或溅入眼中,用大量清水清洗。不可与强酸、强碱性农药混用。氧氯化铜 copper oxychloride其他名称 王铜。理化性质 蓝绿色粉末,不溶于有机溶剂,溶于稀酸,并同时分解。在中性介质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受热分解形成氧化铜,放出氯化氢。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 700~1 8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30mg/L。低毒。剂型 30%悬浮剂、47%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保护性广谱无机杀菌剂,无内吸和治疗作用,对多种作物真菌和细菌病害均有效果。喷到作物上后能黏附在植物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不易被雨水冲刷,在一定湿度的条件下,释放出铜离子,铜离子被萌发的孢子吸收,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杀死孢子细胞,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作用机理为在作物表面逐步释放二价铜离子Cu2+,进入病菌细胞后,与病菌蛋白质中的-SH、-NH2、-COOH、-OH等基团起作用,使细胞的蛋白质凝固;同时Cu2+还能使细胞中某种酶受到破坏,因而妨碍了代谢作用的正常进行。Cu2+还能与细胞质膜上的阳离子(H+、Ca2+、K+、NH4+)发生交换吸附而使之中毒。铜离子使病菌蛋白质发生沉淀或变质,使酶失去活性。应用技术 用于防治果树、蔬菜、林业等多种作物上的病害,必须在作物病害发生期或早期施药才能收到良好效果。防治花生叶斑病,用47%可湿性粉剂90~12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用47%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树溃疡病,从秋梢抽发起病害发生初期,用47%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间隔10天1次,连续喷药2~3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水稻稻曲病,在破口前7天与破口期2次施药,用30%悬浮剂300~400ml/亩。水稻孕穗期,如遇稻曲病与纹枯病并发,可加入井冈霉素进行两病兼治。防治番茄早疫病,在发病早期,用30%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番茄青枯病,在定植后用30%悬浮剂1 000倍液淋根,并尽量减少中耕,避免伤根;防治姜瘟,用30%悬浮剂800倍液浸6小时,或在发病初期,用30%悬浮剂300~400倍液进行喷施,隔7~8天喷1次,连续喷3~4次。防治葡萄霜霉病、白粉病等,用30%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荔枝花穗干枯病,用30%悬浮剂6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不能与石硫合剂、松脂合剂等碱性药剂混用。放置时间较长时稍有分层,但不影响药效,用时搅匀即可。避免在高温下使用过高的浓度喷雾,避免在阴湿天气或露水未干前施药,以免发生药害。施药后24小时内遇大雨应重喷。安全使用间隔期,在蔬菜上为1天,在柑橘上为30天。硝基腐殖酸铜 nitrohumic acid+copper sulfate其他名称 菌必克、HA-Cu。理化性质 硝基腐殖酸铜原药为黑色粉末,组成均匀,不应有结块。不溶于水,易溶于稀碱溶液。比重1.22~1.34。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8 25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0 000mg/kg。低毒。剂型 30%可湿性粉剂、2.12%水剂。作用特点 本品为广谱保护型杀菌剂,主要作用机理是铜离子使病原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同时部分铜离子渗透进入病原菌细胞内,毒害含-SH的酶使菌体的生化活动中止而杀死病菌,该药无内吸作用,对作物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应用技术 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30%可湿性粉剂250~333g/亩对水40~50kg喷雾。琥胶肥酸铜 copper(succinate+glutarate+adipate)其他名称 二元酸铜、DT杀菌剂、琥珀酸铜。理化性质 有效成分是丁二酸铜、戊二酸铜、己二酸铜混合物。外观为淡蓝色固体粉末。在pH中性范围内稳定,储存期有效成分稳定。毒性 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2 646mg/kg。低毒。剂型 30%可湿性粉剂、30%悬浮剂。作用特点 保护性杀菌剂,杀菌机制是铜离子与病原菌膜表面上的阳离子K+、H+等交换,使病原菌细胞膜表面上蛋白质凝固,同时部分铜离子渗过病原菌细胞与某些酶结合,影响其活性。应用技术 可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柑橘溃疡病等多种病害。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发病初期,用30%可湿性粉剂200~233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5~7天,喷3次。防治柑橘溃疡病,在发病初期,用30%悬浮剂400~5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水稻稻曲病,在水稻分苞末期,用3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叶面喷施,间隔7天再喷1次。防治茄子黄萎病,在定植缓苗后发病前,用30%可湿性粉剂350~4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25~0.5kg,灌后覆土,间隔7~10天,灌根2~3次。注意事项 施药时要选择晴朗天气,避免中午高温情况下喷药。不可随意加大药液浓度,否则易产生药害。喷药时应随时摇晃药液,以免产生沉淀,影响药效。施药时不能抽烟、喝酒、吃东西,施药后立即洗手洗脸,如发生中毒事故,要立即请医治疗,施药后各种工具要清洗干净,清洗液和包装物妥善处理。药剂应储存在干燥、避光、通风良好的地方。不能与食品及日用品一起运输和储存。络氨铜 copric tetramminosulfate其他名称 胶氨酮、多效灵。理化性质 密度1.23g/ml;沸点110℃;pH值8.5~9.5;易溶于水。毒性 大白鼠急性经口LD50为4.3g/kg,大白鼠急性经皮LD50为21.5g/kg。低毒。剂型 7.5%水剂、14%水剂、23%水剂、25%水剂、14.5%水溶性粉剂。作用特点 络氨铜是多元螯合剂、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制成的络合物,具有防病治病和促进作物生长的效果。是集杀菌、防病、助长、增产于一体的高效、低毒、安全、广谱性农用杀菌剂。对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上的多种真菌及细菌所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立枯病、枯萎病、根腐病等,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用于作物后,病株能在短期内消除病状并恢复正常生长,无病株可提高抗病能力,促进植物快速生长,在瓜类、果树上使用,还具有增加甜度的作用。应用技术 可以用于多种作物病害的防治。防治水稻纹枯病,用23%水剂135~2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稻曲病,在破口前7天和破口期,用14%水剂250~357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棉花立枯病,播种前用23%水剂99~132ml拌100kg种子;防治棉花炭疽病,用23%水剂99~132ml/100kg种子拌种;也可在棉花出苗后,用25%水剂500~6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1次,共喷3次。防治番茄蕨叶病,用23%水剂289.9~434.8ml/亩对水喷雾;防治西瓜枯萎病,用14%水剂150~300倍液灌根;防治西瓜枯萎病,用23%水剂0.2~0.25ml/株灌根。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用14%水剂100ml原液/m2涂抹病疤;防治柑橘树溃疡病,用14%水剂150~3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树疮痂病,用14%水剂150~3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花生根腐病、茎腐病,在播种前用14%水剂400~500倍液浸种;防治烟草黑胫病,在烟苗移栽定植时用14%水剂300倍液浇灌1次,隔15天再浇灌1次,对黑胫病防效较好。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发病初期用14%水剂25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在苹果开花后用14.5%水溶粉剂1 000倍液喷雾,隔7~10天1次,连喷2~3次;防治苹果干腐病,先刮除病疤,然后用100倍加多菌灵100倍加甲基硫菌灵100倍加黄油200倍,直接涂于患部,7~10天后再涂1次,即可痊愈,效果明显;防治梨黑星病、梨轮纹病、梨黑斑病,开花期和盛花后期各1次,用14%水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穗轴褐腐病,用14.5%水溶性粉剂800~1 000倍液,于葡萄发芽后、开花前、开花后各喷1次,同时还可兼治葡萄黑痘病;防治杏疮痂病,于谢花后一周及发病前,用14.5%水溶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樱桃烂根病,用14%水剂300倍液每株灌20kg药水。防治茶树油斑病,用14%水剂150~250倍液,在发病初期、盛期各喷1次。注意事项 不宜与酸性农药混施。如中毒可按无机铜急救处理。下午16时后喷洒为宜,喷后6小时内遇雨应重喷。在气候炎热情况下应采用说明书中的最大稀释倍数,采收前15天停止施药。本品存放于干燥阴凉处。水稻在扬花期施用,有轻微药害产生,主要表现在部分稻粒及稻叶上有小黑点,应避免在扬花期施用。乙酸铜 copper acetate其他名称 醋酸铜。理化性质 为蓝绿色粉末状结晶,溶点110℃,240℃时脱去结晶水。毒性 对人、畜毒性中等,对黏膜有腐蚀作用。对鱼类高毒。剂型 2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广谱性保护性杀菌剂,主要通过醋酸和铜离子对病原菌毒杀产生效果。最好在病原菌侵入前使用,对植物上的真菌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对细菌性病害也有效。应用技术 可用于防治黄瓜、柑橘等作物的真菌和细菌性病害。防治黄瓜苗期猝倒病,用20%可湿性粉剂1~1.5kg/亩灌根。防治柑橘溃疡病,在柑橘的夏梢萌发后,用20%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间隔10天再喷1次,连喷2~3次。注意事项 施药时要选择晴朗天气,避免中午高温情况下喷药。不可随意加大药液浓度,否则易产生药害。药剂应储存在干燥、避光、通风良好的地方。不能与食品及日用品一起运输和储存。对金属器皿有腐蚀作用。松脂酸铜其他名称 绿乳铜、佳达宁、绿菌灵。理化性质 原药为浅绿色粉状物,熔点173~175℃,制剂为均一的蓝绿色油状液体,用水稀释后为蓝色乳状液。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 946.3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100mg/kg。低毒。剂型 12%乳油、16%乳油、20%乳油、15%悬浮剂。作用特点 松脂酸铜药液喷洒在作物表面时,能迅速形成一层黏着良好的“药膜”,膜上的铜离子能有效地杀灭落在药膜上的病原菌,从而阻止病菌侵入。松脂酸铜具有很强的黏着性、展着性和渗透性,因而药效持久,并且较耐雨水冲刷;即使施药后半小时内遇雨,对药效也没有明显影响。松酯酸铜还具有杀螨作用,与三氯杀螨醇、尼索朗、霸螨灵、阿波罗等杀螨剂混用,增效显著。对人、畜毒性低,无残留;对作物安全,不易产生药害,是一种很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新型高效杀菌剂。应用技术 可用于防治侵害果树、蔬菜、棉花以及粮油作物的霜霉病、炭疽病等多种病害。防治水稻稻曲病,在发病初期,用12%乳油120~2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白菜霜霉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20%乳油125~150ml/亩对水40~50kg喷雾,每隔7天喷1次,共喷2次;防治黄瓜霜霉病,于发生初期,用12%乳油175~233ml/亩对水40~50kg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视病情发展连喷3~5次。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在5月下旬~6月上旬发病初期,用12%乳油600~800倍液喷雾,每隔12天喷1次,共喷3次;防治葡萄霜霉病,在发病初期,用12%乳油600~8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炭疽病,在发病初期,用16%乳油300~5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树溃疡病,在秋梢刚展叶时,用12%乳油500~800倍液喷雾,间隔7~8天喷1次,共喷2~3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水稻幼穗分化2~4期时,用12%乳油100ml/亩对水50~60kg均匀喷施,隔10天再喷1次;防治水稻穗颈瘟,用12%乳油800倍液,于水稻孕穗期至齐穗期喷药1~2次;防治花生锈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12%乳油600倍液喷施。注意事项 松酯酸铜乳油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使用松酯酸铜防治农作物病害时,应在作物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松酯酸铜不能与强酸或强碱性农药及化肥混用。苹果、梨、桃等果树开花期对松酯酸铜敏感,不宜使用。波尔多液 bordeaux mixture理化性质 是一种含有极小蓝色粒状悬浮物的液体。波尔多液是用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成的天蓝色黏稠状悬浮液,碱性,久置即沉淀,并产生结晶,逐渐变质降效。毒性 对人、畜低毒,但人经口大量吞入时能引起致命的胃肠炎,对蚕的毒性大。剂型 8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保护性广谱无机杀菌剂,具有保护作用,无内吸和治疗作用,对多种作物真菌和细菌均有效果。喷洒后以微粒状附着作物表面和病菌表面,经空气、水分、二氧化碳及作物、病菌分泌物等因素的作用,逐渐释放出铜离子,起到杀菌作用。黏着性好,在植物表面不易被雨水冲失。与硫酸铜、碱式硫酸铜和氧氯化铜等无机铜制剂比较,具有更好的展着性和黏和力。不易被雨水冲刷,残效期比较长,对作物比较安全,微量铜使病原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及进入细胞内的少量铜离子与某些酶结合而影响酶的活性。对温血动物低毒,大量口服能引起致命的胃肠炎。应用技术 用于防治多种大田作物、果树的多种病害,如霜霉病、绵腐病、炭疽病、幼苗猝倒病等均有良好的效果,但对白粉病效果差。防治黄瓜霜霉病,用8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辣椒炭疽病,用80%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树轮纹病,用80%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霜霉病,用80%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树溃疡病,用80%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棉花角斑病、茎枯病、炭疽病、疫病,可喷0.5%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花生叶斑病,喷1%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油菜霜霉病,用1∶2∶200倍(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黄瓜疫病、蔓枯病、葱类霜霉病、葱紫斑病,用1∶0.5∶240~300倍(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斑枯病、溃疡病、甜辣椒炭疽病、软腐病、疮痂病、茄子绵疫病、褐纹病、豆类锈病、菜豆细菌性疫病、炭疽病、豇豆煤霉病、霜霉病和姜腐烂病,可用1∶1∶200倍(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芹菜斑枯病、斑点病,用1∶0.5∶200倍(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苹果炭疽病、轮纹病、早期落叶病、梨黑星病,幼果期喷0.5%倍量式波尔多液,以后可换喷0.5%的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葡萄黑痘病、炭疽病、瓜类炭疽病,用0.5%半量式波尔多液喷雾;防治炭疽病、锈病等,枣树开花前,喷施1∶3∶400的波尔多液,7月初枣果进入膨大期后,喷施1∶2∶300的波尔多液,防治缩果病、炭疽病等;防治板栗膏药病,于5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用刀刮除一层菌丝然后涂上1∶1∶100的波尔多液,间隔10天1次,连续3次。防治平菇黏菌,用1∶0.5∶100倍(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直接喷洒,隔7天重喷1次,一般1~2次。注意事项 应在病菌侵入作物前或发病初期做保护性施药,不宜在天冷、潮湿、多雨时施用,避免引起药害。施药后遇到大雨应在天晴后补喷。药液要做到随配随用,不能与石硫合剂、松脂合剂混合使用,施用中要求两药间隔15天以上,也不能与酸性农药混用。对铜离子敏感的作物有苹果、梨、白菜、大豆、小麦等,对石灰敏感的有茄科、葫芦科、马铃薯、葡萄、瓜类等。在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对石灰敏感的作物特别易产生药害。硫酸铜钙 copper calcium sulphate其他名称 多宁。理化性质 原药外观为绿色细粉末,投入水中成蓝色均匀悬浊剂。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 302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低毒。剂型 77%可湿性粉剂、8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本品为保护性广谱无机杀菌剂,具有保护性杀菌作用,无内吸和治疗作用,对多种作物真菌和细菌病害均有效果。喷洒后以微粒状附着作物表面和病菌表面,经空气、水分、二氧化碳及作物、病菌分泌物等因素的作用,逐渐释放出铜离子,起到杀菌作用。应用技术 对烟草、黄瓜、柑橘等多种作物的多种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治烟草野火病,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用77%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防治黄瓜霜霉病,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用77%可湿性粉剂125~175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施药1次,共喷3次。防治葡萄霜霉病,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用77%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施药1次,共喷3次;防治柑橘树溃疡病,在病害发生前柑橘嫩梢展叶期和幼果期或在发病初期用77%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施药1次,共喷3~4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枇杷叶斑病、炭疽病,用80%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应现配现用,并避免在阴湿天气或露水未干前施药,温室和保护地慎用。配药时应进行两次稀释,第一次加少量水入容器内,加入药粉,经充分搅拌后再加入其余清水,搅拌均匀后即可施药。不能与含有其他金属元素的药剂混用,也不宜与强酸或碱性物质混配。若用微量喷雾需增加浓度以保用量和防效。桃、李、梅、杏、柿子、大白菜、菜豆、莴苣、茡荠等对本品敏感,不宜使用。安全间隔期(离作物收获时间)至少15天。不慎溅入眼中,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并用肥皂和水冲洗皮肤。混合氨基酸铜·锌·锰·镁其他名称 庄园乐。理化特性 暗绿色液体,常温下稳定,酸性条件及强碱性条件下易形成锈。有效成分混合氨基酸铜≥75%、锌≥0.5%、锰≥2%、镁≥5%,pH值6.5~7.5。毒性 小白鼠急性经口LD50为8 872mg/kg。低毒。剂型 15%水剂。作用特点 能有效抑制真菌病害,供给作物多种营养物质,调节生理机能,刺激生长发育,有促进早熟、增加产量、抗御低温等效果。应用技术 适用于多种作物防治真菌病害。防治小麦纹枯病,用15%水剂90~11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用15%水剂90~1 1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枯萎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5%水剂200~4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25~0.5kg。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瓜菜苗期猝倒病,用15%水剂300~400倍液,浸种4~8小时,捞出阴干后播种。注意事项 禁止使用金属容器施药。禁止同酸、碱性物质直接接触。不能随意同其他药剂混用。本品应在4℃以上保存,储存在阴凉干燥处,储存期有少量沉淀不影响药效,用前要充分摇动均匀。硫磺及无机硫化合物的使用有很悠久的历史,至今仍然在生产上使用。有机硫在寻求铜汞代用药剂工作中受到重视,因此一时发展很快,成为保护性杀菌剂中一类十分重要的药剂。硫磺本身就有杀菌和杀螨作用,但粉状的升华硫磺颗粒较粗,效果不良。因此,必须将其加工磨细,制成硫磺粉剂或可湿性硫磺粉、胶体硫等。硫磺的杀菌、杀螨作用与粉剂的颗粒细度关系极大;另外硫磺的蒸气压受温度的影响很大,30~35℃时蒸气压可较24~26℃时的蒸气压增大6倍之多,故颗粒愈细、气温愈高,杀菌、杀螨作用愈强,同时对植物的药害也愈大。硫磺粉剂只能喷粉使用,目前已很少应用。加工成可湿性粉剂或胶悬剂对水喷雾使用。良好的硫悬浮剂颗粒极细,其直径绝大部分都在5μm以下,比一般硫磺粉或可湿性粉剂药效提高。目前国内已有数家工厂生产50%的硫悬浮剂。无机硫化合物中最主要的是石硫合剂(多硫化钙),另外我国曾使用过多硫化钡,简称为硫钡粉,目前已不再使用。将石灰和硫磺按1∶2比例加水熬煮,即可自行配制石硫合剂原液。一般石灰:硫磺:水比例为1∶2∶100,如果工厂大规模生产,用水可减少,使原液浓度提高。原液浓度一般用波美比重计度量,可以代表有效成分的多少。用上述比例自行熬制,成品一般能达到23~25波美度以上。有的工厂生产一种晶体石硫合剂,产品为固体物,使用时加水溶化稀释即可喷雾使用,这一产品简化了包装,方便了使用。石硫合剂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多硫化钙,以五硫化钙的多少来衡量其质量。含硫量低的二硫化钙、三硫化钙以及四硫化钙等,不仅药效差,而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易产生沉淀。使用石硫合剂时,必须根据作物、病害及气温等不同情况,加水稀释成不同浓度,以保证药效和对植物的安全。稀释方法及使用浓度可参考一般农药使用手册。石硫合剂经稀释后喷布在植物体上,由于氧、水、二氧化碳的作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而产生颗粒极细的单体硫,发挥杀菌作用。硫制剂不仅能杀菌、杀螨,如在果树休眠期使用4~5波美度的高浓度石硫合剂处理,还可以杀死越冬蚧壳虫和虫卵。在病害防治上,硫制剂主要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的白粉病和锈病;对霜霉病效果不良,一般认为是硫具亲脂性,其杀菌效果与病菌孢子脂肪含量成正比,白粉病菌、锈病菌等孢子脂肪含量较高,对干燥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相对而言,霜霉病菌则是亲水性的,硫制剂的效果较差。硫磺 sulfur其他名称 果腐宁、保叶灵、先灭、果麦收、硫磺粉。理化性质 纯品为黄色粉末,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和乙醚,不溶于石油醚中,溶于热苯和丙酮中,有吸湿性,易燃,与氧化剂混合能发生爆炸。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 大鼠急性吸入(4小时)LC50>5.4mg/L,对兔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低毒。剂型 45%悬浮剂、50%悬浮剂、91%粉剂、80%干悬浮剂、10%油膏剂。作用特点 硫是一种无机杀菌剂,兼有杀虫和杀螨作用,对小麦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效,对枸杞锈螨防效也很高。其杀虫杀菌效力与粉粒大小有着密切关系,粉粒越细,杀菌力越大;但粉粒过细,容易聚结成团,不能很好分散,因而也影响喷粉质量和效力。除了某些对硫敏感的作物外,一般植物无药害。杀菌机理据认为是作用于病菌氧化还原体系细胞色素b和c之间电子传递过程,夺取电子,干扰正常“氧化还原”。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但没有内吸活性。50%硫磺悬浮剂以硫为活性成分,它对螨、菌、虫均有生物活性,对其有杀灭铲除功能。在适当的温度、湿度条件下释放出有效气体,对病虫害的呼吸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其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窒息而死亡。应用技术 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瓜类白粉病、苹果白粉病等,除了具有杀菌活性外,硫磺还具有杀螨作用。防治小麦白粉病,在发生初期,用50%悬浮剂378~45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重病田可增加1次,间隔10天,连喷2~3次。防治黄瓜白粉病,在发生初期,用50%悬浮剂150~25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共喷3次;防治哈密瓜白粉病,用50%悬浮剂150~200ml/亩对水40~50kg均匀喷雾。防治苹果树白粉病,在苹果开花前后,用50%悬浮剂200~4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先刮除病疤,再用10%油膏剂原液100~150g/m2涂患处;防治柑橘疮痂病,用80%水分散粒剂300~500倍液喷雾;防治芒果白粉病,用50%悬浮剂200~400倍液喷雾。防治花卉白粉病,用50%悬浮剂100~2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橡胶树白粉病,用50%悬浮剂250~400ml/亩喷雾;防治枸杞红蜘蛛,用50%悬浮剂3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甜(辣)椒根腐病,发病初期喷45%悬浮剂400倍液喷淋或浇灌,隔10天左右施1次,连施2~3次。防治蚕豆锈病,发病初期喷施50%悬浮剂200倍液。防治柑橘红蜘蛛,柑橘采果后及时进行修剪、中耕和施肥。完成以上管理措施后立即喷施一次硫磺胶悬剂100~150倍液,喷药必须均匀周到,并可与多菌灵、硫菌灵等杀菌剂混合使用,对柑橘病害也有很好抑制作用。柑橘开始发芽时(3月20日左右)喷第2次药,用50%悬浮剂150~200倍液。虽然冬季第1次药喷施后效果较好,这时红蜘蛛很少,必须坚持喷第2次药,5月下旬再喷第3次,用50%悬浮剂300倍液。注意事项 本剂属保护剂,在田间刚发现少量病株时就应开始施药;当病情已普遍发生时施药,防效会降低。在温室气化用于防治白粉病时,应避免燃烧生成对植物有毒的二氧化硫。为了防止发生药害,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应在每天的早、晚施药,避免中午施药。对硫酸敏感的作物如黄瓜、大豆、马铃薯、桃、李、梨、葡萄等,使用时应适当降低施药浓度和减少施药次数。本剂不要与硫酸铜等金属盐类药剂混用,以防降低药效。本剂虽属低毒杀菌剂使用时仍需执行一般农药的安全操作要求,并严防由呼吸道吸入。施药后各种工具要认真清洗,污水和剩余药液要妥善处理或保存,不得任意倾倒,以防污染。运输和储存时应有专门的车皮和仓库,不得与食物、日用品一起运输。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和通风良好的仓库中,严禁在太阳光下曝晒。石硫合剂 calcium polysulphide其他名称 多硫化钙、石灰硫磺合剂。理化性质 本药剂为褐色液体,具有强烈的臭蛋味,主要成分为五硫化钙,并含有多种多硫化物和少量硫酸钙与亚硫酸钙。呈碱性反应,遇酸易分解。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生成游离的硫磺及硫酸钙,特别是在高温及日光照射下,易引起这种变化,储存时应严加密封。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01~619mg/kg,家兔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对眼和皮肤有强刺激性。低毒。剂型 20%膏剂、29%水剂、30%固体、45%固体、45%结晶。作用特点 石硫合剂是用生石灰、硫磺加水煮制而成,具有杀菌和杀螨作用。喷布于植物体上后,其中的多硫化钙在空气中经氧、水和二氧化碳的影响而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形成硫磺微粒而起杀菌作用,其效力比其他硫磺制剂强大,可作为保护性杀菌剂,用在苜蓿、大豆、果树上防治白粉病、黑星病、炭疽病等;同时,因为该制剂呈碱性,有侵蚀昆虫表皮蜡质层的作用,故可杀蚧壳虫等蜡质层较厚的害虫和一些螨卵。不同植物对石硫合剂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尤其是叶组织脆嫩的植物易发生药害,温度愈高,药效愈高,而药害也愈大。应用技术 能防治小麦白粉病、苹果白粉病、葡萄白粉病等。还能防治落叶果树蚧壳虫、叶螨、柑橘螨、矢尖蚧等。防治麦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29%水剂1波美度均匀喷雾。防治苹果树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29%水剂55~7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白粉病,在冬芽吐露褐色茸毛时,用29%水剂9~6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树叶螨,在苹果萌芽前,用45%结晶20~30倍液萌芽前喷雾;防治柑橘锈壁虱,用45%结晶300~5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红蜘蛛,用45%结晶200~3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蚧壳虫,用45%结晶180~300倍液早春喷雾;或用45%结晶300~500倍液晚秋喷雾;防治茶树叶螨,用45%结晶15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麦类锈病,在发病刚开始时用药,用45%固体150倍液喷雾;防治烟草青枯病,病害发生初期喷2~3度石硫合剂,隔10天再喷1次,共喷2次。防治白菜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45%固体220倍液喷雾;防治茭白锈病,在发病初期,用0.1~0.2波美度石硫合剂喷雾;防治哈密瓜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45%结晶200倍液,病重时用100倍液,间隔7天再喷1次。防治葡萄炭疽病等,在发芽前喷3度石硫合剂加0.2%~0.3%五氯酚钠;防治桃、李细菌性穿孔病,冬季和早春发芽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桃树流胶病,在桃花初露红期,喷0.5度石硫合剂,每隔15~20天喷1次,连喷3次。防治茶园害螨,冬季喷施45%固体150倍液喷雾,同时可以兼治其他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治桑炭疽病、白粉病,分别在夏季后和冬季,用波美4~5度石硫合剂涂树干或喷洒树干。药剂不可接触嫩芽和幼叶;防治观赏植物蚧壳虫、白粉病,用45%固体110倍液喷雾;防治月季白粉病,在初发病前后,用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喷洒;防治黄连白粉病,在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注意事项 组织幼嫩的作物易被烧伤。本药最好随配随用,长期储存易产生沉淀,挥发出硫化氢气体,从而降低药效。应储存于小口陶瓷坛中,并在原液表面加一层煤油再加盖密封。使用前要充分搅匀,长时间连续使用易产生药害。不能与有机磷类及大多数怕碱农药混用,也不能与油乳剂、松脂合剂、肥皂、铜制剂,波尔多液混用。在用过石硫合剂的植物上,间隔10~15天后才能使用波尔多液等碱性农药。先喷波尔多液的,则要间隔20天后才可喷用石硫合剂。药液接触皮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使用过器械应洗净。果树休眠期和早春萌芽前,是使用石硫合剂的最佳时期。冬季气温低,植株处于休眠状态,使用浓度可高些;夏季气温高,植株处于旺盛生长时期,使用浓度宜低。在果树生长期,不能随意提高使用浓度,否则极易产生药害。在果园使用石硫合剂,应与其他高效低毒药剂科学轮换、交替使用。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主要包括“代森”系列和“福美”系列。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破坏辅酶A,辅酶A被瓦解后直接影响了脂肪酸的β氧化,丙酮酸脱氢酶系、a-酮戊二酸脱氢酶系的活性受到抑制,因为这些酶系中必须要有辅酶A的参与。抑制以铜、铁等为辅基的酶的活性。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可和铁、铜等形成螯合物可使酶失去活性。如在三羧酸循环中,柠檬酸经顺乌头酸到异柠檬酸必须要有乌头酸酶的参与,而乌头酸酶的辅基含有高铁,代森类、福美类杀菌剂和铁形成螯合物使乌头酸酶失活,三羧酸循环中断。代森铵 amobam其他名称 铵乃浦。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结晶,工业品为橙黄色或淡黄色水溶液,呈现弱碱性,有少许氨味及硫化氢气味,化学性质稳定,遇碱性物质易分解。毒性 大白鼠急性口服LD50为450mg/kg,雄小白鼠急性口服LD50为600mg/kg。对皮肤有刺激性。低毒。剂型 20%水剂、45%水剂。作用特点 是保护性广谱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代森铵水溶液能渗入植物组织,杀菌力强,能够防治多种作物病害。在植物体内分解后还有肥效作用。可以广泛用作种子处理、叶面喷雾、土壤消毒及农用器材消毒。应用技术 可以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玉米叶斑病、谷子白发病、白菜、黄瓜等霜霉病等。防治水稻纹枯病,在发病初期,用45%水剂50~67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水稻稻瘟病,用45%水剂79~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用45%水剂78~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甘薯黑斑病,用45%水剂200~400倍液在育苗前浸种薯10分钟;防治谷子白发病,用45%水剂180~360倍液浸谷种15分钟,捞出水洗,晾干后播种。防治白菜霜霉病,在发病初期,用45%水剂78~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霜霉病,在发病初期,用45%水剂78~1 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苹果树枝干轮纹病,用45%水剂100~200倍液涂抹。防治橡胶树溃疡病,用45%水剂150倍液涂抹。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水稻恶苗病,用45%水剂500倍液浸40kg稻种3~10天,捞出后不用水洗直接催芽播种,效果好;防治棉花苗期炭疽病,立枯病,黄萎病,用45%水剂250倍液浸棉籽24小时。防治茄果及瓜类苗期病害,用45%水剂200~400倍液浇灌2~4kg/m2,处理苗床土。防治苹果树根腐病,秋季果实采收后,用45%水剂300~400倍液,每株浸灌药液50~200kg。注意事项 不可与碱性和含铜农药及含有游离酸的物质混用。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防护。应储存于阴凉干燥处,以防高温加速分解。代森铵对气温比较敏感,一般喷药应在上午或下午进行,气温高时不宜用药。代森铵不宜与其他农药混用,易产生药害。喷药要适期,最好只喷1次,不能忽轻忽重,更不能重复喷药,否则出现药害。丙森锌 propineb其他名称 安泰生、甲基代森锌。理化性质 白色或微黄色粉末,在150℃以上分解。在冷的,干燥条件下储存时稳定,在强碱或强酸的介质中分解。毒性 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值为8.5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g/kg。对兔皮肤和眼睛无刺激。剂型 80%母粉、7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丙森锌是一种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其杀菌机制为抑制病原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该药剂对蔬菜、葡萄、烟草和啤酒花等作物的霜霉病以及番茄和马铃薯的早、晚疫病均有优良的保护性杀菌作用,并且对白粉病、锈病和葡萄孢属的病害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蔬菜霜霉病。防治大白菜霜霉病,在发病初期或发现中心病株时喷药保护,特别在北方大白菜霜霉病流行阶段的两个高峰前,即9月中旬和10月上旬,用70%可湿性粉剂150~214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5~7天喷药1次,连喷3次;防治番茄早疫病,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生,用70%可湿性粉剂125~188g/亩对水40~50kg喷雾,每隔5~7天喷药1次,连喷3次;防治番茄晚疫病,在发现中心病株时,用70%可湿性粉剂180—270g/亩对水40~50kg喷雾,每隔5~7天喷药1次,连喷3次;防治黄瓜霜霉病,在露地黄瓜定植后,早晚大量结雾时及时喷药,特别在雨后要喷药1次,发现病叶后要立即摘除并喷药,用70%可湿性粉剂180~270g/亩对水40~50kg喷雾,每隔5~7天喷药1次,共喷药3次。防治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在苹果春梢或秋梢始发病时,用70%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喷雾,每隔7~8天喷药1次,连喷3~4次(秋季喷2次);防治葡萄霜霉病,发病初期,用7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间隔7天喷药1次,连喷3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烟草赤星病,在发病初期,用70%可湿性粉剂91~13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10天喷药1次,连喷3次。防治辣椒病毒病,病害发生初期,用70%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防治芒果炭疽病,在芒果开花期,雨水较多易发病时喷药,用7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间隔10天喷药1次,共喷药4次。注意事项 丙森锌是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病害发生前或始发期喷药。不可与铜制剂和碱性药剂混用。若喷了铜制剂或碱性药剂,需1周后再使用丙森锌。喷药时应穿戴防护服。药剂应保存在儿童接触不到而且通风、干燥的地方,不得与食品或饲料储藏在一起。代森锌zineb其他名称 蓝克。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粉末,有臭鸡蛋味,挥发性小,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在潮湿空气中能吸收水分而分解失效,遇光、热和碱性物质也易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2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5g/kg。低毒。剂型 65%可湿性粉剂、80%可湿性粉剂、4%粉剂。作用特点 代森锌是一种叶面喷洒使用的保护剂,对许多病害如霜霉病、晚疫病及炭疽病菌等有较强触杀作用,可以防治多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但对白粉病作用差。有效成分化学性质较活泼,在水中易被氧化成异硫氰化合物,对病原菌体内含有-SH基的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能直接杀死病菌和孢子,抑制孢子的发芽,防止病菌侵入植物体内。对植物较安全,一般无药害,但烟草及葫芦科植物对锌较敏感,施药时应注意,避免发生药害。应用技术 可以用于粮、果、菜等作物防治由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防治麦类锈病,在发病初期,用80%可湿性粉剂80~100g/亩对水40~50kg喷雾,每隔7~10天喷药1次,一般2~3次;防治花生叶斑病,发病初期,用80%可湿性粉剂65~80g/亩对水40~50kg喷雾,每隔10天1次,共喷3~4次;防治油菜多种病害,用65%可湿性粉剂98.5~123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烟草立枯病,用80%可湿性粉剂80~1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烟草炭疽病,用80%可湿性粉剂80~1 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早疫病,用65%可湿性粉剂100~123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晚疫病,用80%可湿性粉剂187.5—3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用65%可湿性粉剂150~2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用65%可湿性粉剂98.5~123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用65%可湿性粉剂200~308g/亩对水40~50kg喷雾,每隔7~10天喷药1次,共喷1~2次;防治西瓜炭疽病,用65%可湿性粉剂120~15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芦笋茎枯病,用65%可湿性粉剂120~1 5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苹果树多种病害,用65%可湿性粉剂406~569倍液喷雾,每隔7~15天1次,一般喷3~4次;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用80%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防治梨树多种病害,用65%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霜霉病,用65%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喷雾。防治观赏植物炭疽病,用80%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防治观赏植物锈病,用65%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防治观赏植物叶斑病,用65%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烟草黑胫病、立枯病,用80%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苗期每隔3~5天1次,定植后10天1次,连喷3~4次。注意事项 本品为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方能起到防病效果。对植物安全。本剂不能与铜制剂或碱性药物混用,以免降低药效。按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使用,工作完毕用肥皂洗净手和脸,皮肤着药部分随时洗净,万一误食应催吐、洗胃、导泻,并送医院对症治疗。置通风干燥冷凉处储存,切勿受潮或雨淋,以免分解失效。安全间隔期为15天。代森锰锌 mancozeb其他名称 喷克、大生M-45、大生富、山德生。理化性质 原药为灰黄色粉末,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不溶解;在正常干燥条件下储存稳定。遇酸碱分解,高温暴露在空气中和受潮易分解,可引起燃烧。毒性 低毒。大鼠急性经口LD50≥8g/kg。小鼠急性经口LD50>7g/kg。兔急性经口LD50>10g/kg,对皮肤有轻微和中等刺激,对眼睛有中等刺激。剂型 50%可湿性粉剂、70%可湿性粉剂、80%可湿性粉剂、75%水分散粒剂、30%悬浮剂、43%悬浮剂。作用特点 高效、低毒、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藻菌纲的疫霉属、半知菌类的尾孢属、壳二孢属等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如蔬菜、果树及各种农作物的叶斑病、花腐病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代森锰锌主要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和参与丙酮酸氧化过程的二硫辛酸脱氢酶中的硫氢基结合,代森类化合物先转化为异硫氰酯,其后再与-SH结合,主要的是异硫氰甲酯和二硫化乙撑双胺硫代甲酰基,这些产物的最重要毒性反应也是蛋白质体(主要是酶)上的-SH基,反应最快、最明显的辅酶A分子上的-SH基与复合物中的金属键结合。代森锰锌是抑制菌体丙铜酸的氧化,对果树、蔬菜上的炭疽病、早疫病等多种病害有效,同时它常与内吸性杀菌剂混配,用于延缓抗性的产生。应用技术 可用于防治多种病害。防治烟草赤星病,用80%可湿性粉剂120~16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烟草黑胫病,用30%悬浮剂180~24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早疫病,于发病初期或低温多湿时预防发病,用80%可湿性粉剂166.7~197.5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辣椒疫病,用80%可湿性粉剂150~21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在马铃薯高10~15cm时开始用药,用80%可湿性粉剂120~18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期7~10天,一般用药3~5次;防治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或爬蔓初期,用80%可湿性粉剂170~25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西瓜炭疽病,在开始爬蔓或初见病斑时,用80%可湿性粉剂130~21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期7~10天,一般用药3~6次。防治苹果树斑点落叶病、轮纹病,5月上、中旬~6月上旬(春梢期),用80%可湿性粉剂530~800倍液喷雾;防治梨树黑星病,谢花后至采收前一个月,用80%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白腐病、黑痘病,葡萄芽生长到1.5~4cm时,用80%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树脂病(砂皮病),用80%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树锈蜘蛛,用80%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树疮痂病,春梢萌动芽长1~2mm时,使用1~2次,保护春梢;谢花2/3时,施用1~2次,保护幼果;5月下旬~6月上旬施用1~2次,保护幼果和夏梢,用80%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树炭疽病,用80%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防治香蕉叶斑病,用30%悬浮剂300~400倍液喷雾,雨季每月施药2次,旱季每月施药1次;防治荔枝树霜疫霉病,用80%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水稻稻瘟病,于叶瘟发病初期,田间见急型病斑;于孕穗末期至抽穗期进行施药,用80%可湿性粉剂130~160g/亩对水40~50kg均匀喷雾;防治玉米大、小斑病、锈病、灰叶斑病等病害,初见病斑时开始用药,用80%可湿性粉剂165g/亩,间隔期4~7天,收获前7天停止用药;防治花生褐斑病、黑斑病、灰斑病,于病害发生时开始施药,用80%可湿性粉剂200g/亩对水40~50kg喷施,每隔10天施药1次,连续施2~3次;防治大豆锈病,于大豆初花期,用80%可湿性粉剂200g/亩对水40~50kg喷施,间隔7~10天施用1次,连续4次。防治桃褐腐病、炭疽病、穿孔病、疮痂病等,花后10天左右开始喷药,用8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施。防治芒果炭疽病,于开花盛期,用80%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施,间隔7天施药1次,连续4次。注意事项 该药只有预防作用,不具治疗作用,因此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可与多种农药混用,但不要与铜及强碱性药剂混用。另外,喷铜、汞、碱性药剂后,间隔一周后再喷此药。该药虽然毒性低,但不能误食。在瓜、果、蔬菜上喷施,收获后食用前,应注意洗净。在茶树上使用时,请在采摘2周前停止使用。在密封、干燥、阴冷处保存,防止分解失效。对鱼有毒,不可污染水源。代森锰 maneb理化性质 黄色结晶固体,微溶于水,不溶于多数有机溶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或在潮湿环境下分解。对光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g/kg,对兔皮肤无刺激,对其眼睛有中等程度刺激。剂型 70%可湿性粉剂、80%可湿性粉剂、3.5%粉剂、5.6%粉剂、6.7%粉剂、8%粉剂。作用特点 本药为广谱性、保护性杀菌剂,防治果树病害的范围和代森类其他杀菌剂基本相同,并可以兼治果树的缺锰症,效果尤为显著。对苹果和樱桃会发生药害。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蔬菜病害。防治黄瓜霜霉病,在发病初期,用80%可湿性粉剂154~1 98g/亩对水40~50kg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烟草霜霉病,苗床用70%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雾,大田用70%可湿性粉剂350~4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1次。防治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可用70%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对植物比较安全,在夏季高温时,避免在瓜类作物上连续施用,以免发生药害。在滨海地区使用较代森锌安全,不易发生药害。本品为保护性杀菌剂,故应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方能起到防病效果。本剂不能与铜制剂或碱性药物混用,以免降低药效。按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使用,工作完毕用肥皂洗净手和脸,皮肤着药部分随时洗净,万一误食应催吐、洗胃、导泻,并送医院对症治疗。置通风干燥冷凉处储存,切勿受潮或雨淋,以免分解失效。本品属自燃物品,具刺激性。代森联 metiram其他名称 品润。理化性质 原药为稍带黄色粉末,加热时从140℃开始分解。在30℃下稳定,在光照下缓慢分解,不吸湿。在强酸、强碱条件下不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0g/kg;小鼠急性口服LD50为5.4g/kg。低毒。剂型 70%水分散粒剂。作用特点 非内吸性杀菌剂,用于叶面处理起杀菌防病作用。应用技术 防治粮、果、菜等植物由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防治黄瓜霜霉病,用70%水分散粒剂107~167g/亩对水50~70kg喷雾,每隔7~10天喷药1次,共喷1~2次。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70%水分散粒剂300~700倍液喷雾,每隔7~15天1次,一般喷3~4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麦类锈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施药液,用70%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药1次,一般2~3次;防治花生叶斑病,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70%水分散粒剂600~7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1次,共喷3~4次;防治烟草炭疽病、黑胫病、立枯病,用70%水分散粒剂400倍液喷雾,苗期每隔3~5天1次,定植后10天1次,一般3~4次。防治瓜类炭疽病、蔓枯病、疫病等,瓜类苗期喷70%水分散粒剂500倍药液,每隔7~10天喷药1次,共喷1~2次。定植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药1次。注意事项 代森联与某些杀虫剂如马拉硫磷或二嗪磷混用时必须现配现用。其他注意事项见代森锌。福美双 thiram其他名称 秋兰姆、赛欧散。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无味结晶,不溶于水,遇碱易分解,在酸性介质中分解。长期暴露在空气、热及潮湿环境下易变质。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6g/kg,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1.5~2g/kg,对眼睛有适度刺激,对皮7肤有轻微刺激。中等毒性。剂型 50%可湿性粉剂、70%可湿性粉剂、80%可湿性粉剂、10%膏剂。作用特点 具保护作用的广谱杀菌剂,主要用于种子和土壤处理,防治禾谷类黑穗病和多种作物的苗期立枯病,也可用于防治一些果树和蔬菜的病害。对人、畜的毒性较低,一般使用剂量下对作物无药害。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处理种子和土壤,防治禾谷类黑穗病和多种作物的苗期立枯病。也可用于喷雾,防治一些果树、蔬菜病害。防治小麦白粉病,用50%可湿性粉剂90~125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水稻稻瘟病,用50%可湿性粉剂250~300g/100kg种子拌种;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用50%可湿性粉剂250g/100kg种子拌种;防治烟草根腐病,用50%可湿性粉剂250~300g/500kg温床土进行毒土撒施。防治黄瓜霜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100~15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白粉病,用50%可湿性粉剂70~14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甜菜根腐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g/500kg温床土,进行土壤处理。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用10%膏剂30~35g/m2涂抹;防治葡萄白腐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大、小麦黑穗病、玉米黑穗病,用50%可湿性粉剂0.5kg拌100kg种子。防治油菜、黄瓜霜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黄瓜和葱立枯病,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0.3~0.8kg拌100kg种子。防治豌豆褐斑病、立枯病,用50%可湿性粉剂0.8kg拌100kg种子。防治花椰菜、甘蓝、莴苣等立枯病,用50%可湿性粉剂0.25kg拌100kg种子。防治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喷雾2~3次,间隔5~7天。注意事项 不能与铜、汞制剂及碱性药剂混用或前后紧接使用。对人体黏膜及皮肤有刺激作用,皮肤沾染则常发生接触性皮炎,裸露部位皮肤发生瘙痒,出现斑丘疹,甚至有水疱、糜烂等现象,操作时应做好防护,工作完毕应及时清洗裸露部位。误服可引起强烈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可导致循环、呼吸衰竭,误服者应迅速催吐、洗胃,并对症治疗。拌过药的种子禁止饲喂家禽、家畜,施药后各种工具要注意清洗,清洗后的污水和废药液应妥善处理。存置于干燥处,并远离火源,防止燃烧,运输和储存时应有专门的车皮和仓库,不得与食物及日用品一起运输和储存。福美胂 asomate其他名称 阿苏妙、三福胂。理化性质 原药为黄绿色棱柱状结晶、熔点224~226℃,不溶于水,微溶于丙酮、甲醇,在空气中较稳定,遇浓酸或热酸则分解。毒性 小白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为335~370mg/kg。中等毒性。剂型 25%可湿性粉剂、40%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40%悬浮剂、10%涂抹剂。作用特点 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持效期较长,对苹果腐烂病有特效,还可防治各种白粉病、葡萄白腐病、梨黑星病、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大豆灰斑病等。对红蜘蛛也有一定效果。应用技术 可以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病害,一般在发病前期喷施。防治水稻稻粒瘟病,用40%可湿性粉剂90~108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白粉病,用40%可湿性粉剂170~25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豌豆白粉病,用40%可湿性粉剂150~1 7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先用刮刀在病部垂直割条,再用40%悬浮剂100~150倍液涂抹;防治苹果树白粉病,用4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小麦白粉病,用40%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施;防治玉米大斑病,用4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施。防治辣椒炭疽病,豆类锈病,黄瓜、白菜霜霉病,用4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施。防治苹果干腐病、葡萄白腐病,用40%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施;防治山楂枯梢病,在树发芽前,用40%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喷雾,可铲除越冬菌原,控制病害发展。注意事项 与有机磷农药混用时,要现配现用。葡萄接近采摘期不要使用,以防产生药害。不能与碱性药剂、含铜、汞药剂混用。福美锌 ziram其他名称 福代锌。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粉末。微溶于乙醚、乙醇;可溶于丙酮;易溶于稀碱、二硫化碳和氯仿。遇酸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 400mg/kg。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低毒。剂型 65%可湿性粉剂、72%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本药为保护性杀菌剂和促进作物早熟剂。应用技术 可用于防治苹果、桃、柿、杏、葡萄和柑橘等多种果树的炭疽病、疮痂病等病害,效果显著。防治苹果树炭疽病,在发病初期,用72%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苹果花腐病、黑点病、白粉病;柑橘溃疡病、疮痂病;梨黑斑病、黑星病;葡萄疫病、白腐病、炭疽病、褐斑病、白粉病;桃疮痂病、炭疽病、缩叶病和穿孔病;杏菌核病;番茄褐色斑点病等,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6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施2~5次。不会污染果实,与福美双混合施用效果更好。二硫氰基甲烷 diisothiocyanatomethane其他名称 浸种灵、甲叉二硫氰基酯。理化性质 原药为棕黄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不易溶于一般有机溶剂。有刺激性气味。在碱性及紫外线下易分解。毒性 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50.19mg/kg。小鼠急性经皮LD50约292mg/kg。高毒。剂型 4.2%乳油、5.5%乳油、10%乳油、1.5%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该药剂可以用于稻、麦等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及大麦条纹病等多种病害。可以提高种子中酶的活性,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和成活率,幼苗根系发达,提高抗旱性与抗涝性,可促进作物生长旺盛,从而实现增产。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稻、麦种子处理,防治种传细菌、真菌病害。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用10%乳油2.4~4.8ml/100kg种子浸种3~5天,浸种后不必用水冲洗,可直接捞出催芽播种;防治水稻恶苗病,用10%乳油5 000~8 000倍液浸种3~5天,浸种后不必用水冲洗,可直接捞出催芽播种;防治大麦赤霉病,用10%乳油5 000~8 000倍液浸种。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甘蔗病害,促进蔗芽早生快发,用10%乳油3 000倍液浸种茎10分钟消毒处理,然后种植。注意事项 毒性较高,严防入口,皮肤接触后用肥皂或碱立即清洗干净。本品勿用碱性水稀释使用及与碱性物质混用。对眼睛轻度刺激性,皮肤无刺激性、无致敏性。有机砷杀菌剂开始应用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首先发现了对水稻纹枯病有优良防治效果的甲基胂酸化合物,由于纹枯病逐年扩大而日趋严重,有机砷药剂的用量和品种也不断增多。由于有机砷存在有残留的现象,因此,学者一直致力于寻找药效更高、低毒、低残留的代用品种。例如,农用抗生素井冈霉素的出现,并大量用于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使有机砷杀菌剂的用量逐渐减少。有机砷杀菌剂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施药时期和用量,以保证收获物中的残留不超过标准,也可避免药害的产生。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氧化作用,均受各种酶的催化,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许多脱氢酶系中都含有巯基。因此,能与巯基发生作用的药剂必然会抑制菌体的生物氧化(呼吸)。巯基是许多脱氢酶活性部位不可缺少的活性基团。有机砷杀菌剂是巯基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和含-SH的酶反应,抑制了含-SH基团酶的活性,特别是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活性。无论是三价砷还是五价砷化合物,其生物活性相差不大,对水稻纹枯病有效的大多含有CH3-As基团,极易侵入菌体内,三价砷直接与呼吸酶中的-SH结合,使其失去活性;而五价砷在菌体内部分还原为三价砷起作用,部分仍为五价砷起作用。喷于植物上均能强烈抑制发病,主要用途为防治水稻纹枯病和葡萄上的多种病害,以甲基胂酸锌和甲基胂酸铁铵用的较多;前者加工成20%可湿性粉剂,后者加工成5%水剂。有机砷剂如果使用不当,易产生药害,前期药害形成叶斑,管理较好时不影响产量;穗期出现药害,易出现空穗影响产量;尤其在高温、缺氮、钾肥时,影响产量更为严重。我国学者用砷同位素标记的甲基胂酸锌,研究在水稻体内的运转表明,它能为水稻根部吸收,也能自叶部侵入稻体,运转集中在心叶、穗部等处,但这种运转速度极慢,因此对施药的时期和用量必须严格控制,否则将有较多残留在稻米二内。甲基胂酸铁铵较甲基胂酸锌药效要好,对水稻也比较安全,残效较长。但加工品为低浓度水剂,在包装运输、储存使用上不如甲基胂酸锌方便。甲基胂酸锌 zinc methanearsonate其他名称 稻脚青、稻谷青。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有金属光泽的晶体。原粉为白色粉末,难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稍溶于酸性介质中。性质稳定,遇光和热不易分解。毒性 对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468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为1 000mg/kg。中等毒性。剂型 2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特效药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能抑制纹枯病菌菌核的萌发,防止病菌侵入水稻植株。在已被害的水稻植株上能抑制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病害向上部叶鞘及叶片蔓延和扩展,并能杀死已侵入水稻的纹枯病菌,减少菌核的形成。杀菌机理是与菌体内含-SH基的酶结合,抑制三羧酸循环。甲基砷酸锌药效稳定,持效期较长,在规定用量下,一般药效期可达10~15天。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也可用于防治立枯、炭疽等棉花苗期病害。防治水稻纹枯病,用20%可湿性粉剂100~250g/亩对水40~50kg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用20%可湿性粉剂250g与5kg细土或草木灰混合均匀,然后与50kg棉籽拌种,现拌现播;防治棉苗红腐病,用20%可湿性粉剂1 000倍药液灌棉根部。注意事项 喷药后水稻植株上会有轻微药斑出现,必须按规定浓度和用量均匀喷药。操作时不要抽烟、喝水或吃东西。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手脸和可能被污染的部位。口服中毒需迅速洗胃和催吐,可吃大量蛋白或牛奶解毒,解毒剂也可用二巯基丙磺钠,还应采取对症处理,注意防止脱水,保护心、肝、肾脏。运输和储存应有专门的车皮和仓库。置于干燥阴凉处,不得与食物及日用品一起运输和储存。甲基胂酸铁铵 MAFA其他名称 田安、胂铁铵。理化性质 纯品为棕色粉末,工业品是棕红色水溶液,具有氨臭味。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会分解。对光、热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 000mg/kg,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707mg/kg。对皮肤及黏膜有刺激作用。低毒。剂型 5%水剂。作用特点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此外对葡萄炭疽病、白腐病、白粉病等都有良好的防效。砷酸盐类的砷原子对菌产生毒性试验证明,在经砷作用后的菌体内有丙酮的积累,使菌体发生变异,从而达到防治效果。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水稻纹枯病的防治。防治水稻纹枯病,在水稻拔节到孕穗前喷药1次,孕穗期间喷药1次,用5%水剂200ml/亩对水50~100kg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桃炭疽病,用5%水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炭疽病、白腐病、白粉病,用5%水剂5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此药已禁止使用。取代苯类杀菌剂以百菌清为代表,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和含-SH的酶反应,抑制了含-SH基团酶的活性,特别是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活性。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糖酵解途径中从3-磷酸甘油醛到1,3-磷酸甘油酸的反应。其催化机理是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活性位置上半胱氨酸残基的-SH基是亲核基团,它与醛基作用形成中间产物,可将羟基上的氢移至与酶紧密结合的NAD+上,从而产生NADH和高能硫酯中间产物。NADH从酶上解离,另外的NAD+与酶活性中心结合,磷酸攻击硫酯键从而形成1,3-二磷酸甘油。百菌清和该酶的-SH结合,抑制其活性,中断糖酵解,从而影响ATP的生成。此外,百菌清也和含-SH的谷胱甘肽反应,破坏了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在菌体内对外源物的解毒反应中有主要作用。百菌清 chlorothalonil其他名称 百菌清、科宁、克达、霉必清、打克尼尔。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无味晶体,工业品略有刺激性气味。对紫外光、热和酸碱水溶液都较稳定,不腐蚀容器。残效期较长、药效稳定。毒性 低毒。原粉大鼠急性经口LD50和兔急性经皮LD50均大于10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7mg/L。剂型 60%可湿性粉剂、75%可湿性粉剂、40%悬浮剂、45%烟剂、5%粉尘剂、2.5%颗粒剂、10%油剂。作用特点 属广谱性杀菌剂,主要是保护作用,对某些病害有治疗作用。能与真菌细胞中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发生作用,与该酶体中含有谷胱氨酸的蛋白质结合,破坏酶的活力,使真菌细胞的代谢受到破坏而丧失生命力。病菌进入植物体内后,杀菌作用很小。百菌清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不会从喷药部位及植物的根系被吸收。百菌清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受雨水冲刷,因此具有较长的药效期,在常规用量下,一般药效期约7~10天。应用技术 百菌清是广谱性杀菌剂,对大部分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残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无害,一般在病害发生初期喷药。防治小麦纹枯病,用75%可湿性粉剂100~127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用75%可湿性粉剂100~127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水稻稻瘟病,用75%可湿性粉剂100~127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花生叶斑病,用75%可湿性粉剂100~12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豆类锈病,用75%可湿性粉剂113.3~206.7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豆类叶斑病,用75%可湿性粉剂113.3~206.7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豆类炭疽病,用75%可湿性粉剂113.3~206.7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霜霉病,用75%可湿性粉剂120~2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灰霉病,用75%可湿性粉剂120~2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早疫病,用75%可湿性粉剂150~27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晚疫病,用75%可湿性粉剂93.8~125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辣椒炭疽病,用75%可湿性粉剂150~18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果菜类蔬菜多种病害,用75%可湿性粉剂100~213.3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叶菜类蔬菜白粉病,用75%可湿性粉剂113.3~153.3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叶菜类蔬菜霜霉病,用75%可湿性粉剂113.3~153.3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瓜类霜霉病,用75%可湿性粉剂106.7~146.7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瓜类白粉病,用75%可湿性粉剂106.7~146.7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苹果树多种病害,用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梨树斑点落叶病,用7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黑痘病,用75%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疮痂病,用75%可湿性粉剂833~1 000倍液喷雾;防治茶树炭疽病,用7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橡胶树炭疽病,用75%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林木病害,用10%油剂200~250g/亩超低量喷雾或喷烟。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玉米大斑病,在发生初期,用75%可湿性粉剂1 10~140g/亩,对水40~50kg喷雾,以后每隔5~7天喷药1次;防治花生锈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75%可湿性粉剂100~126.7g/亩,加水60~75kg喷雾,每隔10~14天喷药1次,共喷2次。防治甘蓝黑斑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75%可湿性粉剂1 13g/亩,对水50~75kg喷雾,以后每隔7~10天喷1次;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移栽后立即用75%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浇施灌根1次;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及灰霉病,在马铃薯封行前病害开始发生时,用75%可湿性粉剂80~1 10g/亩对水40~60kg喷雾;防治菜豆锈病、灰霉病及炭疽病,在病害开始发生时,用75%可湿性粉剂1 13~210g/亩加水50~60kg喷雾,以后每隔7天喷1次;防治芹菜叶斑病,在芹菜移栽后病害开始发生时,用75%可湿性粉剂80~120g/亩加水40~60kg喷雾。防治桃褐腐病、疮痂病,在孕蕾阶段和落花时用75%百菌清800~1 200倍液各喷雾1次,以后视病情而定,一般每隔14天喷1次;防治桃穿孔病,在落花时用75%可湿性粉剂650倍液喷施,以后每隔14天喷1次;防治葡萄炭疽病、白粉病、果腐病,在叶片发病初期或开花后2周开始喷药,用75%可湿性粉剂600~750倍液喷雾,以后视病情而定,一般每隔7~10天喷1次;防治草莓灰霉病、叶枯病、叶焦病及白粉病。在开花初期、中期及末期各喷药1次,用75%可湿性粉剂100g/亩对水50~60kg喷雾。防治茶饼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7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再喷1次。注意事项 对人的皮肤和眼睛有刺激作用,一般可引起轻度接触性皮炎。接触眼睛会立刻感到疼痛并发红。在使用过程中如有药液溅到皮肤上,用肥皂和水清洗以后涂上药,并脱去被药剂污染的衣服和鞋。如吸入中毒,则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若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可进行吸氧。如误食,不要进行催吐,如患者自然呕吐,要保持空气新鲜。神志不清者不能吃东西。对发生过敏的患者,可给予抗组织胺或类固醇药物治疗。不能与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碱性农药混用。酞酰亚胺类是广谱杀菌剂。主要作用机制是影响丙酮酸的脱羧作用,使之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棉铃红腐病菌用克菌丹处理后,发现其细胞内丙酮酸大量积累,而很少有乙酰辅酶A生成。实质上是克菌丹改变了丙酮酸脱氢酶系中一种辅酶硫胺素(TPP)。硫胺素在丙酮酸脱羧过程中的作用是转移乙酰基。TPP的关键结构是噻唑环中氮和硫原子之间的碳原子上的氢很容易离解,使该碳原子形成反应性很强的负碳离子,因而可亲核攻击丙酮酸的羰基原子(δ+)形成加成物。TPP的噻唑环上的氮带正电,可作为电子受体使脱羧容易进行,脱羧后产生羟乙基TPP;TPP经反应后噻唑环上的氮不再带正电荷,没有接受电子的能力,也就失去了转移乙酰基的功能。抑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的活性,阻断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中,从α-酮戊二酸到琥珀酰辅酶A需要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催化,而这一酶系的一种辅酶也是硫胺素(TPP),因此和上述丙酮酸脱氢酶系的情形相同。克菌丹也作用于TPP,从而阻断了三羧酸循环。作用于含-SH的酶或辅酶。不但破坏了辅酶A,而且生成的硫光气还能抑制酶或辅酶的活性,因为硫光气易于和蛋白质中的-SH,-OH,-NH2等基团反应。如和蛋白质中的丝氨酸反应;因此,克菌丹等酞酰亚胺类杀菌剂是多作用点的杀菌剂。克菌丹 captan其他名称 开普顿。理化性质 工业品为无色到米色无定形固体,带有刺激性气味。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在中性介质中分解缓慢,在碱性介质中分解迅速。无腐蚀性,但分解产物有腐蚀性。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9 000mg/kg。兔急性经皮LD50>4 500mg/kg。低毒。剂型 50%可湿性粉剂、450g/L悬浮种衣剂。作用特点 兼具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该药没有内吸性能,喷施后黏附在作物表面,可以用于叶面喷雾和种子处理,预防多种作物病害。应用技术 可采用叶面喷雾和种子处理,收获后喷雾、浸蘸,播种前、移栽前土壤处理的方法,防治果树、蔬菜和农作物上的多种病害。防治玉米苗期茎基腐病,用450g/L悬浮种衣剂67.5~78.75g/100kg种子进行种子包衣。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麦类锈病、赤霉病,水稻苗立枯病、稻瘟病,花生白绢病,烟草黑胫病,用5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施。防治白菜霜霉病,茄子褐纹病,病害发生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间隔5~7天喷1次,连喷3~4次;防治番茄、马铃薯晚疫病,瓜类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番茄灰霉病,辣椒疫病,甜瓜根腐病等蔬菜病害,用5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施;防治西葫芦灰霉病,病害发生初期,喷洒50%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苹果疮痂病、黑星病,梨黑星病,葡萄霜霉病、黑腐病,草莓灰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施。注意事项 可以与多数常用农药混用,不得与碱性农药混用。用药后要注意洗手、脸及黏药皮肤。拌药的种子勿做饲料或食用。药剂放置于阴凉干燥处。灭菌丹 folpet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室温下遇水缓慢水解,遇高温或在碱性条件下则迅速水解。毒性 大白鼠急性经口LD50>10g/kg,大白鼠急性经皮LD50>22.6g/kg。剂型 50%可湿性粉剂、75%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植物有刺激生长的作用。该药没有内吸性能,喷施后黏附在作物表面,可以用于叶面喷雾和种子处理,预防多种作物病害。对作物无药害,但施于梨树时有轻度药害。应用技术 灭菌丹是保护性杀菌剂,可预防粮食、蔬菜和果树等多种作物病害。资料报道,可以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小麦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花生叶斑病,烟草炭疽病等,用50%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喷施。防治瓜类白粉病、马铃薯和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等,用5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施。防治苹果炭疽病、梨黑星病,葡萄霜霉病、白粉病,草莓灰霉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施。注意事项 不可与油类乳剂、碱性药剂及含铁物质混用或前后连用;对人、畜黏膜有刺激作用,使用时勿吸入药粉,用药后用肥皂洗手、足、脸;稻田养鱼时要慎用本品。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地方。远离火种、热源。敌菌丹 captafol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在室温下几乎不挥发。难溶于水,微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在熔点温度时缓慢分解。在强碱条件下不稳定。毒性 大白鼠急性口服LD50为5~6.2g/kg,大白兔急性经皮LD50>15.4g/kg。低毒。剂型 8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是一种多作用点的广谱保护性杀菌剂。结构中的二甲酰亚胺基(-CON(H)CO-)杀菌活性高,可防治果树、蔬菜和经济作物的根腐病、立枯病、霜霉病、疫病和炭疽病,但对白粉病效果较差。除喷雾使用外也可以作为土壤消毒和种子处理用。应用技术 曾广泛地用于防治番茄叶和果实的病害,马铃薯枯萎病,咖啡仁果病,以及防治其他农业、园艺和森林作物的病害。可能作为木材防腐剂。注意事项 切勿与碱性药剂及油类物质混用。防止药液吸入或沾染皮肤,喷药后要及时冲洗。有些人对此杀菌剂有过敏反应,会得皮疹,应注意防护。运输和储存时应有专门的车皮和仓库,不得与食物及日用品一起运输。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今已有40多个品种商品化,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发的占50%以上。酰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许多品种之间互不相同。噻氟酰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在三羧酸循环中抑制琥珀酸酯脱氢酶的合成,而氰菌胺是一个作用机制新颖的杀菌剂品种,其主要抑制附着细胞壁黑色素的生物合成,使病菌不能侵入植株,对稻瘟病有特效。硅噻菌胺是由孟山都公司开发的含硅的噻酚酰胺类杀菌剂,研究表明其是能量抑制剂,可能是ATP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残效期长,主要作种子处理,用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氰菌胺是由日本农药株式会社与巴斯夫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内吸性杀菌剂,属于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对水稻稻瘟病防效优异,且持效期较长。氟吗啉 flumorph其他名称 灭克。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固体, 微溶于己烷,易溶于甲醇、甲苯、丙酮、乙酸乙酯、乙腈、二氯甲烷。在常态下对光、热稳定;水解很缓慢。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3 160mg/kg(雌),大鼠急性经皮LD50>2 150mg/kg(雄、雌)。低毒。剂型 10%乳油、20%可湿性粉剂、60%可湿性粉剂、35%烟剂等。作用特点 氟吗啉为新型高效杀菌剂,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治疗效果显著。具体作用机理在研究中,因氟原子特有的性能如模拟效应、电子效应、阻碍效应、渗透效应,因此使含有氟原子的氟吗啉的防病杀菌效果倍增,活性显著高于同类产品。持效期为16天,推荐用药间隔时间为10~13天。应用技术 氟吗啉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原菌产生的病害如霜霉病等。防治黄瓜霜霉病,在发病初期,用20%可湿性粉剂25~50g/亩对水40~50kg均匀喷雾。烯酰吗啉 dimethomorph其他名称 安克。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晶体,熔点127~148℃,20℃下的溶解度为水<5mg/L,在暗处稳定5天以上,水解很缓慢。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3.9g/kg,小鼠急性经口LD50>5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g/kg。低毒。剂型 25%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40%水分散粒剂、10%水乳剂。作用特点 该药为具有保护、治疗和抗孢子产生活性的内吸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由霜霉属、疫霉属等引起的真菌病害。该药不影响细胞的糖代谢和细胞壁聚合体的产生,主要是干扰病原菌细胞壁聚合体的正确组装,影响细胞壁的形成。该药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的抗性风险。在相对低剂量下即有较高的活性,并且与苯酰胺类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作用。应用技术 对霜霉属、疫霉属病菌特别有效,对葡萄和番茄上的卵菌纲,尤其是霜霉科和疫霉属菌有较高的杀菌力。防治烟草黑胫病,用50%可湿性粉剂27~4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霜霉病,病害发生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30~4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晚疫病,用50%可湿性粉剂33.3~4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辣椒疫病,用50%可湿性粉剂43.3~53.3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葡萄霜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荔枝霜疫霉病,在荔枝小果期、中果期和果实转熟期,用50%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各喷施药1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1次,共喷3~4次。防治甜瓜疫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间隔7天左右对植株均匀喷雾,连续施药4次可控制病害的蔓延。注意事项 喷药要使药液均匀覆盖叶片。施药时穿戴好防护衣物,避免药剂直接与身体各部位接触。如药剂沾染皮肤,用肥皂和清水冲洗。如有误服,千万不要引吐,尽快送医院治疗。该药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和远离饲料、儿童的地方。每季作物使用不要超过4次,注意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其他杀菌剂与其轮换应用。常与触杀型杀菌剂如代森锰混用。噻呋菌胺thifluzamide其他名称 满穗、噻氟酰胺。理化性质 原药为白色至淡棕色粉末,制剂外观为褐色悬浮剂,室温储存至少2年。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兔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低毒。剂型 23%悬浮剂、24%悬浮剂。作用特点 是一种新的噻唑羧基N-苯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广谱杀菌活性,可防治多种植物病害,特别是对担子菌,丝核菌属真菌所引起的病害有特效。它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适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多种施药方法,成为防治水稻、花生、棉花、甜菜、马铃薯和草坪等多种作物病害的优秀杀菌剂。应用技术 一般处理叶面可有效防治丝核菌、锈菌和白绢病菌引起的病害;处理种子可有效防治黑粉菌、腥黑粉菌和条纹病菌引起的病害。资料报道,可以防治水稻纹枯病,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初期,用23%悬浮剂14~25ml/亩对水40~60kg喷雾;防治花生白绢病和冠腐病,用23%悬浮剂18.6ml/亩对水40~60kg,早期施药1次可以抑制整个生育期的白绢病;防治花生冠腐病,一般播种后45天施用23%悬浮剂3.7~4ml/亩对水40~60kg,并在60天时同剂量再施用1次。注意事项 在搬运、混药和施药时,要戴好防护面具,注意不要吸入口中。施药后务必用肥皂洗净脸、手、脚。如果溅入眼中,请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肥皂水冲洗,若刺激还在,立即去医院就医。如果吞食该药,请喝两杯白水并携此标签去医院就医。注意不要污染水源。存放于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并加锁。噻酰菌胺tiadinil理化性质 原药为棕色固体,熔点114~116℃。纯品为白色结晶体。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6 147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7mg/L。低毒。剂型 24%悬浮剂、6%颗粒剂。作用特点 该药剂本身对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差,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止病菌菌丝侵入邻近的健康细胞,并能诱导产生抗病基因。叶鞘鉴定法计算稻瘟病对水稻叶鞘细胞侵入菌丝的伸展度,和叶鞘细胞实验可以观察到该药剂对已经侵入细胞的病菌抑制作用并不明显,但病菌的菌丝很难侵入邻近的健康细胞,说明该药剂本身对稻瘟病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弱,但可以有效地阻止病菌菌丝对邻近的健康细胞侵害,阻止病斑的形成。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水面施药7天时,发现噻酰菌胺对很多抗病基因有明显的诱导作用,说明噻酰菌胺可以提高水稻本身的抗病能力。该药剂有很好的内吸性,可以通过根部吸收,并迅速传导到其他部位,适于水面使用,持效期长,对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治水稻稻瘟病,用24%悬浮剂12.1~21.7ml/亩对水40~50kg喷雾。注意事项 应注意在病害发生前施药,施药晚效果下降。施药后务必用肥皂洗净脸、手、脚。如果溅入眼中,请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肥皂水冲洗,若刺激还在,立即去医院就医。环丙酰菌胺 carpropamid其他名称 Arcado、Cleaness。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结晶状固体(原药为淡黄色粉末)。有机溶剂中溶解度(g/L,20℃):丙酮153,甲醇106,甲苯38,己烷0.9。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作用特点 环丙酰菌胺是内吸、保护性杀菌剂。与现有杀菌剂不同,环丙酰菌胺无杀菌活性,不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其具有两种作用方式: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和在感染病菌后可加速植物抗菌素如momilactone A和sakuranetin的产生,这种作用机理预示环丙酰菌胺可能对其他病害亦有活性。也即在稻瘟病中,通过抑制从scytalone到1,3,8-三羟基萘和从vermelone到1,8-二羟基萘的脱氢反应,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也通过增加伴随水稻疫病感染产生的植物抗毒素而提高作物抵抗力。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稻瘟病。在接种后6小时内用环丙酰菌胺处理,则可完全控制稻瘟病的侵害,在育苗箱中应用剂量为26.7g/亩,茎叶处理剂量为5~10g/亩。注意事项 应注意在病害发生前施药,施药晚效果下降。施药后务必用肥皂洗净脸、手、脚。如果溅入眼中,请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肥皂水冲洗,若刺激还在,立即去医院就医。环氟菌胺 cyflufenamid其他名称 Pancho。理化性质 具芳香气味的白色固体,pH值5~7的水溶液稳定,pH值9水溶液半衰期为288天;水溶液光解半衰期为594天。毒性 大(小)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剂型 50g/L水乳剂。作用特点 对多种作物的白粉病不仅具优异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而且具有很好的持效活性和耐雨水冲刷活性。尽管其具有很好的蒸气活性和叶面扩散活性,但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活性比较差,即内吸活性差。环氟菌胺通过抑制白粉病菌生活史(也即发病过程)中菌丝上分生吸器的形成和生长,次生菌丝的生长和附着器的形成。但对孢子萌发、芽管的延长均无作用。尽管如此,其生物化学方面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试验结果表明环氟菌胺与吗啉类、三唑类、苯并咪唑类、嘧啶胺类杀菌剂、苯氧喹啉等无交互抗性。对作物安全。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对小麦、黄瓜、草莓、苹果、葡萄等多种作物的白粉病。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为1.7g/亩(有效成分),对白粉病的防效大于90%。氰菌胺 fenoxanil其他名称 稻瘟酰胺、Achieve。理化性质 白色无臭固体,熔点69.0~71.5℃,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4 211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剂型 5%颗粒剂、20%悬浮剂。作用特点 氰菌胺是一个新型的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内吸性杀菌剂,具有对哺乳动物和野生动物低毒的特点。在稻瘟病病菌的生长周期中,氰菌胺能有力地抑制稻瘟病菌的附着胞渗透进入水稻植株。同时还能抑制病灶部位致病菌孢子的释放,由此抑制了二次侵染。氰菌胺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了黑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通过抑制附着胞的渗透从而阻止稻瘟病菌的侵染。该药性能稳定,持效期长,比较耐雨水冲刷,在稻田施药比较方便。对作物、哺乳动物、环境安全。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用于茎叶处理,防治稻瘟病,在第一次发病前7~10天,用5%颗粒剂2kg/亩;在抽穗前5~30天时,用5%颗粒剂2~2.7kg/亩。注意事项 应注意在病害发生前施药,施药晚效果下降。施药后务必用肥皂洗净脸、手、脚。如果溅入眼中,请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肥皂水冲洗,若刺激还在,立即去医院就医。甲呋酰胺 ofurace其他名称 Milfuram、RE20615、Ortho 20615。理化性质 无色晶体,熔点145~146℃(纯度93%),碱性条件下水解。毒性雌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 6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为2 060mg/L。剂型 5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甲呋酰胺是一种高效、低毒、与环境相容性好,并具有强内吸和双向传导性,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酰氨基酸类杀菌剂。它对藻菌纲引起的真菌病害有很好防治效果,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晚疫病、葡萄及十字花科植物霜霉病的特效药剂。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番茄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葡萄霜霉病、烟草霜霉病、向日葵霜霉病等。在发病前期用50%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均匀喷雾,间隔20天再喷施一次,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为害。硅噻菌胺 silthiopham其他名称 全蚀净、Latitude。理化性质 白色颗粒状固体,熔点为86.1~88.3℃。水中溶解度(20℃)35.3mg/L。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剂型 12.5%悬浮剂。作用特点麦种经硅噻菌胺拌种后,在土壤中的种子周围形成药剂保护圈,随种子生长发育,药剂圈向水平和下部逐渐扩大,其根系生长发育始终处在药剂保护圈内,保护根系不被病菌侵染,对小麦种子和小麦根系实施全方位的有效保护,从而达到防治小麦全蚀病的目的。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其是能量抑制剂,可能是ATP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残效期长。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做种子处理防治小麦全蚀病。一般发病田施用12.5%悬浮剂20ml先对水500ml,混配均匀,拌种子10kg。严重病田可以提高到12.5%悬浮剂30ml拌10kg种子,拌匀后必须闷种6~12小时后才可播种,使药剂充分浸沾在种子上,有利于药剂发挥并杀死种子所带病菌。萎锈灵 carboxin其他名称 卫福。理化性质 纯品为米色结晶,两种结晶结构的熔点为91.5~92.5℃和98~100℃。正常温条件下储存较稳定。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3.8g/kg,兔急性经皮LD50>8g/kg。低毒。剂型 20%乳油。作用特点 为选择性内吸杀菌剂,它能渗入萌芽的种子而杀死种子内的病菌。萎锈灵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并能使小麦增产。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麦类黑穗病,用20%乳油500ml拌100kg种子;防治麦类锈病,用20%乳油187.5~375ml/亩对水40~50kg喷雾,每隔10~15天1次,共喷2次;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用20%乳油875ml拌100kg种子。防治棉花黄萎病,用20%乳油8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约500ml;防治谷子黑穗病,100kg种子用20%乳油800~1 250ml拌种或闷种;防治高粱散黑穗病、丝黑穗病、坚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用20%乳油500~1 000ml拌100kg种子。注意事项 本剂不能与强酸性药剂混用。本剂对麦类可能有轻微药害,使用时应注意。药剂处理过的种子不可食用或作饲料。操作时不要抽烟、喝水和吃东西。如遇中毒事故,应立即请医生治疗。施药后,各种工具要注意清洗,包装物要妥善处理。药剂应储存在干燥、闭光和通风良好的仓库中,并注意防火。运输和储存应有专门的车皮和仓库,不得与食物及日用品一起运输和储存。灭锈胺 mepronil其他名称 纹达克、灭普宁、担菌宁、丙邻胺。理化性质 纯品白色结晶,不易燃,对酸、碱溶液和热、光均稳定。在强碱性介质中水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10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0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1.32mg/L。低毒。剂型 75%可湿性粉剂、20%乳油、20%悬浮剂。作用特点具有阻止和抑制纹枯病菌侵入寄主,达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由担子菌纲菌引起的病害有高效。尤其对水稻、黄瓜、马铃薯上的立枯丝核菌和小麦锈菌有较好防效,如水稻纹枯病、小麦根腐病和锈病,梨树锈病、棉花立枯病。持效期长,无药害。也可作木材防腐剂。具有耐雨冲刷,对紫外光稳定,对人、畜、鱼类安全等特点。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水稻纹枯病,一般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各喷1次。用75%可湿性粉剂67~83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1次。发生特别严重的田块,齐穗期可再施药1次。安全性好,常规用量不会产生药害。注意事项 不要喷在桑树上。虽然本剂对人、畜的毒性很低,但喷洒时作业人员应戴口罩等防护用具。喷洒完后,要用清水冲洗手和身体其他裸露部位,并且漱口。万一误服,应设法使其呕吐并马上去医院治疗。储存药剂时应密封瓶子,保持干燥,放置阴凉处。氟酰胺 flutolanil其他名称 氟纹胺、望佳多、福多宁。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结晶固体,在酸碱溶液中稳定,对阳光和热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口服LD50>10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g/kg。对皮肤和眼没有刺激性。低毒。剂型 20%可湿性粉剂、25%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1.5%粉剂、20%胶悬剂。作用特点具保护和治疗活性,主要防治担子菌纲病原菌为害。对水稻纹枯病、马铃薯黑粗皮病、蔬菜幼苗立枯病、禾谷类雪腐病和锈病有高的活性,对作物没有药害。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防治水稻纹枯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20%可湿性粉剂100~125g/亩对水40~50kg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小麦雪腐病,病害发生初期,用20%可湿性粉剂320倍液喷雾。防治番茄立枯病,用20%可湿性粉剂80~160倍液种子拌种;防治马铃薯黑粗皮病,用20%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浸种薯。邻酰胺 mebenil其他名称 苯萎灵、灭萎灵。理化性质 纯品为结晶固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如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醇,难溶于水。对酸、碱、热均较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6 000mg/kg,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8 750mg/kg。对皮肤无明显刺激。低毒。剂型 25%悬浮剂、75%可湿性粉剂、15%拌种剂。作用特点 内吸性杀菌剂,对担子菌亚门真菌有较高的抑制效果,特别是对小麦锈病,谷物锈病,马铃薯立枯病,小麦菌核性根腐病及丝核菌引起的其他根部病害均有防治效果。还能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对水稻、小麦等多种作物上的病害有效,同时可与某些杀虫剂混用。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小麦锈病、水稻纹枯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25%悬浮剂200~32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10天,施药2~3次。防治马铃薯丝核菌病,用2~2.5ml/kg种子浸种。注意事项 使用时戴好口罩、手套、穿上工作服;施药时不能吸烟、喝水、吃东西,施药后要用肥皂洗手、脸。在使用中发现有中毒现象,要立即送医院,对症治疗。要早期施药,发病盛期施药效果差。喷药时药液一定要搅拌均匀。本剂应储藏在阴凉干燥处。叶枯酞 tecloftalam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粉末,见光或紫外线分解,强酸性介质中水解,碱性或中性环境中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 340~2 4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 5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1.53mg/L。剂型 5%可湿性粉剂、10%可湿性粉剂、1%粉剂。作用特点 叶枯酞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杀菌剂。它可抑制细菌在稻体上的繁殖,能有效地控制大面积严重发生的病害。叶枯酞的预防和治疗活性甚为独特。它不能灭杀水稻白叶枯病的病原菌,但能抑制病原菌在植株中繁殖,阻碍这些细菌在导管内转移,并减弱细菌的致病力。经叶枯酞处理过的水稻较未处理的水稻因细菌病害而造成的损害要小得多。叶枯酞能减慢病菌的繁殖速度,延长其生活周期,甚至在细菌从植株上分离后叶枯酞亦能有一定时间的残效。在田间水稻白叶枯病严重发生的田块,叶枯酞亦有很高的药效和稳定的控制作用,用药2天后即可观察到病菌数量减少;用药3天后,病菌繁殖则明显受控;用药20天后,病菌数降到未用药对照区的1/10。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在抽穗前1~2周,用10%可湿性粉剂20~26.7g/亩对水40~50kg喷雾。属于二羧酰亚胺类的第一个有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是菌核利。尽管该杀菌剂对葡萄孢霉属(Botrytis)和核盘菌属(Sclerotinia)的植物病原菌有很好的杀菌效果,但是由于其毒副作用,没有能够在生产上广泛使用。另一个杀菌剂菌核净(dimethachlon)也由于活性较低应用很少。通过在亚酰胺环氮原子上连接3,5-二氯苯环,很快获得了3种高效的杀菌剂:异菌脲(iprodione,1974)、乙烯菌核利(vinclozolin,1975)和二甲菌核利(procymidone,1976)。这3种化合物为广谱性触杀型保护性杀菌剂,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防治效果显著等特点,很快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类群植物病原真菌,如葡萄孢属、丛梗孢属、青霉属、核盘菌属、链格孢属、长蠕孢属、丝核菌属、茎点霉属、球腔菌属、尾孢属等引起的作物、果树病害防治。随着该类杀菌剂使用时间的延长,施用量的加大,虽然由于葡萄灰孢霉产生了高水平耐药性,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降低了人们对该类杀菌剂研究开发的兴趣,但是后来仍有两种产品推向了市场,它们是乙菌利(chlozolinate,1980)和氯苯咯菌胺(metomeclan,1984)。其抗性产生机制、抗药性监测治理等研究受到广泛重视,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Annbo认为该类杀菌剂诱导菌体产生还原态的氧自由基,从而会引起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等一系列破坏细胞的连锁反应,即自由基介导的细胞毒假说。支持这一假说的主要依据有:①菌体在DCFs的胁迫环境下会出现微粒体电子传递的解偶联;②外加脂肪过氧化对抗物α-生育酚(α-tocopherol)能有效地减轻DCFs引起的菌丝生长受抑制的程度。这一假说能很好地解释抗性菌株总是伴随产生渗透压敏感的特性;且对大毛霉细胞所进行的电子显微镜观察也支持这一假说,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能引起膜脂质的过氧化,从而改变线粒体内膜和内质网膜的结构。而线粒体脂质的过氧化损伤是细胞凋亡的重要指标之一。OrthAB等对此持反对意见,并不赞同脂质过氧化是DCFs主要杀菌机制的观点,其依据是:①在玉蜀黍黑粉病菌(Ustilago maydis)中找不到微电子传递解偶联的相关证据;②α生育酚减轻DCFs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程度的依据也是一种误导,他们认为是α-生育酚疏水的特性而不是抗过氧化物活性使它成为DCFs的对抗物。但他们未能提出DCFs杀菌作用的真正靶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具有专化性抗菌活性。它们可以防治由葡萄孢霉属(Botrytis)、核盘菌属(Sclerotinia)、丛梗孢属(Monilinia)、链格孢属(Alternaria)、小核菌属(Sclerotium)和茎点霉属(Phoma)及长蠕孢属(Helminthaspo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伏革菌属(Corticium)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由于二甲酰亚胺中间的环可以是一个恶唑烷、琥珀酰亚胺,或者是乙内酰脲,所以不同品种的药效及杀菌谱的范围也各有不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在农作物上主要用来防治葡萄灰孢霉(Botrytis cinerea)、核盘菌属(Sclerotinia sclerotirum)和小核菌属(S.minor)引起的病害。腐霉利 procymidone其他名称 二甲菌核利、速克利、速克灵。理化性质 原药为白色或浅棕色结晶,在有机溶剂中稳定,在酸性水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水溶液中不稳定。毒性 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10g/kg,对大鼠急性经皮LD50>2.5g/kg,对大鼠急性吸入(4小时)LC50>109mg/L。低毒。剂型 50%可湿性粉剂、20%悬浮剂、35%悬浮剂、10%烟剂、15%烟剂。作用特点 为保护性、治疗性和持效性杀菌剂,兼有中等内吸活性,能向新叶传导。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持效期7天以上,能阻止病斑发展。因此在发病前使用或在发病初期使用可取得满意效果。使用适期比较长,它有从叶、根内吸的作用,因此,它的耐雨性好;没有直接喷洒到药剂部分的病害也能被控制;对已经侵入到植物体内的病菌也有效。腐霉利与苯并咪唑类药剂的作用机理不同,因此,对苯并咪唑类药剂效果不好的情况下,使用腐霉利可望获得高防效。应用技术 可用于果树、蔬菜、大田作物,有效地防治黄瓜、番茄、草莓、萄葡的灰霉病等。防治油菜菌核病,在始盛花期,用50%可湿性粉剂40~8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保护地)灰霉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0%烟剂200~300g/亩点燃放烟;防治黄瓜灰霉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50~1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韭菜灰霉病,在韭菜的3~4叶期,病害发生的初期,用10%烟剂300~500g/亩点燃放烟。防治葡萄灰霉病,用20%悬浮剂400~5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喷药1~2次;防治草霉灰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40~6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喷药1~2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100g/亩,于心叶末期至抽丝期喷雾1~2次,间隔7~10天;防治大豆纹枯病,于开花期用50%可湿性粉剂50~60g/亩加水50kg喷雾;防治大豆菌核病,于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33~50g/亩加水50kg喷雾,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防治番茄早疫病,病害发生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在病害发生严重时,间隔10~14天再喷药1次;防治黄瓜菌核病,在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33.3~50g/亩对水40~50kg喷雾,喷药1~2次,间隔7~10天;防治茄子灰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33~50g/亩对水45~50kg喷雾,间隔7~10天,喷药1~2次。防治桃、樱桃褐斑病,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1 000~2 0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喷药1~2次。防治向日葵菌核病,在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药剂配好后要尽快喷用,不要长时间放置。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亦不宜与有机磷农药混配。长时间单一使用药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建议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如皮肤沾染了药液,应立即用肥皂和水冲洗。如眼睛中溅入药液,要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以上。如误服,应洗胃并防止吸入胃中物到气管和肺中,并请医生对症治疗。药剂应放在阴暗、干燥、通风处。异菌脲 iprodione其他名称 扑海因、抑菌星。理化性质 原药为无色结晶,熔点约136℃,蒸气压为26.7u Pa,不易燃。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毒性 大、小鼠急性吸入LC50>13mg/L,兔急性经皮LD50>1g/kg。低毒。剂型 50%可湿性粉剂、25%悬浮剂、50%悬浮剂、25.5%油悬浮剂、10%高渗乳油。作用特点属广谱、触杀型保护性杀菌剂,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它既能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及产生,也可抑制菌丝体的生长。主要是抑制细胞蛋白激酶,干扰细胞内信号和碳水化合物正常进入细胞组分。能广泛用于多种作物上防治多种病害。对葡萄孢属、链孢霉属、核盘菌属、小菌核属等菌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对链格孢属、蠕孢霉属、丝核菌属、镰刀菌属、伏革菌属等菌也有效果,还能用于水果储藏的防腐保鲜。应用技术 对引致多种作物病害的病原真菌均有效,可以在多种作物上防治多种病害。防治油菜菌核病,在油菜初花和盛花期各喷1次药,用25%悬浮剂120~2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早疫病、灰霉病,在番茄移植后约10天开始喷药,用50%可湿性粉剂100~200g/亩对水40~50kg喷雾,每隔14天喷药1次,共喷3~4次。防治苹果树褐斑病,用5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树轮纹病,用5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树斑点落叶病,苹果春梢生长期初发病叶开始喷药,10~15天后喷第2次,秋梢生长期再喷1次,用50%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灰霉病,用50%悬浮剂750~1 000倍液喷雾;防治香蕉冠腐病,用25%悬浮剂170倍液浸果;防治香蕉储藏期轴腐病,用25%悬浮剂170倍液浸果。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水稻胡麻斑病、纹枯病、菌核病,在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67~100g/亩对水40~50kg喷雾,可连续2~3次;防治玉米小斑病,在初发病时开始喷药,用50%可湿性粉剂0.2~0.4kg/亩对水喷雾,间隔期为15天,共喷2次;防治花生冠腐病,100kg种子用50%可湿性粉剂100~300g,拌匀后播种;防治烟草赤星病,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施药。防治黄瓜灰霉、菌核病,于发病初期喷药,用50%可湿性粉剂50~100g/亩对水50~75kg喷雾,全生育期施药2~3次,每次间隔10天;防治温室葫芦科蔬菜、胡椒、茄子等的灰霉病、早疫病、斑点病,在发病初期施药,用50%可湿性粉剂50~100g/亩对水40~50kg喷雾,每隔7天施1次药,连续施2~3次。防治柑橘储藏期病害,柑橘采收后,先用清水洗果,再用50%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果1分钟,捞出晾干后,室温下保存,可以控制柑橘青、绿霉菌的为害;防治杏、樱桃、桃、李等花腐病,于果树始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一次药,用5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草莓灰霉病,草莓灰霉病初发时开始喷药,用50%可湿性粉剂100~133.3g/亩对水75kg喷雾。防治人参、西洋参及三七黑斑病,50%可湿性粉剂可作为人参、西洋参参籽、种苗的消毒剂。参籽可用400倍药液浸泡5分钟;田间喷洒400~1 000倍液防治效果达90%以上,并且可使叶片浓绿,有明显增产作用。注意事项 喷药时不能吸烟或饮食,避免接触皮肤或眼睛,如已接触应马上洗净。药剂应放置在远离儿童和干燥通风处,施药后空包装应妥善销毁。全生育期用药次数不宜超过3次,不宜长期连续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或混用不同性能的药剂。要避免与强碱性药剂混用。使用可湿性粉剂时应先加少量水搅拌成糊状后,再加水至所需水量。在葡萄上施药,以开花和幼果期为好。应交替使用或与不同性能的药剂混用。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天数不得少于7天。乙烯菌核利 vinclozolin其他名称 烯菌酮、农利灵。理化性质 纯品是白色结晶固体,在室温水中,在盐酸中均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缓慢水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10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为2.5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29.1mg/L。低毒。剂型 50%可湿性粉剂、75%可湿性粉剂、50%水分散粒剂、50%干悬浮剂。作用特点 是触杀性杀菌剂,主要干扰细胞核功能,并对细胞膜和细胞壁有影响,改变膜的渗透性,使细胞破裂。对果树、蔬菜类作物的灰霉病、褐斑病、菌核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应用技术 可有效地防治灰霉病。防治番茄灰霉病,用50%干悬浮剂75~1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天,共喷药3~4次;防治黄瓜灰霉病,发病初期,用50%干悬浮剂75~1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共喷药3~4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油菜菌核病,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50%可湿性粉剂75~100g/亩对水40~50kg喷雾,共喷药3~4次。防治番茄早疫病的,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50%可湿性粉剂75~1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大白菜黑斑病、茄子灰霉病,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50%可湿性粉剂75~100g/亩对水40~50kg喷雾,共喷药3~4次;防治西瓜疫病、灰霉病,在西瓜的团棵期,始花期,坐果期用50%可湿性粉剂100g/亩对水40~50kg各喷雾1次,防治效果较好。防治葡萄灰霉病,葡萄开花前10天至开花末期,对花穗喷布50%干悬浮剂750~1 200倍液,共喷3次。防治草莓灰霉病,在发病初期,用50%水分散粒剂5g/亩对水40~50kg喷雾,连喷2~3次。注意事项如不慎将该药剂溅到皮肤上或眼睛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如误服中毒,应立即催吐,并且应迅速服用医用活性炭。若患者昏迷不醒,应将患者放置于空气新鲜处,并侧卧。若停止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为防止病害抗性的产生,应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在黄瓜、番茄上推荐的安全间隔期为21~35天。菌核净 dimetachlone其他名称 环丙胺、纹枯利。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鳞片状结晶,熔点137.5~139℃。易溶于丙酮、二甲基亚砜等部分有机溶剂。毒性 大鼠急性经皮LD50>5g/kg,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800~1 551mg/kg。低毒。剂型 20%可湿性粉剂、40%可湿性粉剂、10%烟剂、25%悬浮剂。作用特点 具有直接杀菌、内渗治疗作用、残效期长的特性,对核盘菌和灰葡萄孢菌有高度活性。应用技术 对油菜菌核病、烟草赤星病防效较好,并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效。防治水稻纹枯病,于发病初期,用40%可湿性粉剂100~15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1~2周,共防治2~3次;防治油菜菌核病,在油菜盛花期,用40%可湿性粉剂112.5~15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再喷1次;防治烟草赤星病,于发病初期,用40%可湿性粉剂187.5~337.5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再喷1次。防治番茄(保护地)灰霉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10%烟剂150~200g/亩点燃放烟;防治黄瓜(保护地)灰霉病,用10%烟剂367~433g/亩点燃放烟;防治黄瓜灰霉病,用40%可湿性粉剂30~40g/亩对水40~50kg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40%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施。防治人参菌核病,在人参展叶期,用40%可湿性粉剂500~1 500倍液,浇灌参根,再在始花期用1 000倍液喷雾1次。防治向日葵菌核病,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40%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连喷2次。注意事项 施药人员需注意防止污染手、脸和皮肤,如有污染应立即清洗。操作时不要抽烟、喝水或吃东西。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洗净手、脸和可能被污染的部位。施药后各种工具要注意清洗,包装物要及时回收并妥善处理。药剂应储存在干燥、闭光和通风良好的仓库中。运输和储存应有专门的车皮和仓库,不得与食物及日用品一起运输和储存。乙菌利 chlozolinate其他名称 Manderol、Serinal。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结晶固体,熔点112.6℃。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4.5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g/kg,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剂型 20%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30%悬浮剂、46%悬浮剂。作用特点 具有直接杀菌、内吸治疗作用,可以防治多种作物病害,对核盘菌和灰葡萄孢菌有高度活性。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灰葡萄孢菌和核盘菌属菌及观赏植物的某些病害,如桃褐腐病、蔬菜菌核病;还可防治禾谷类叶部病害及种传病害,如小麦腥黑穗病,大麦、燕麦的散黑穗病;对苹果黑星病和玫瑰白粉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0.75~1.0g/亩(有效成分),对水喷施。苯基酰胺类杀菌剂至少包括4类:酰基丙氨酸类、丁内酯类、硫代丁内酯类和恶唑烷酮类,其中以酰基丙氨酸类(以甲霜灵为代表)、恶唑烷酮类(以恶霜灵为代表)最重要。这类杀菌剂广泛用于藻菌纲真菌病害(如霜霉病)的防治。关于苯基酰胺类的作用机理,一般认为是抑制了病原菌中核酸的生物合成,主要是RNA的合成。细胞各类RNA,包括参与翻译过程的mRNA、rRNA和tRNA,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小RNA,都是以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的,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有好多种,分子量大约在50万/单位,通常由4~6种亚基组成,并含有Zn2+。利用抑制α-鹅膏蕈碱的抑制作用可将其分为3类,对抑制剂不敏感的RNA聚合酶A(或I),可被低浓度抑制剂抑制的RNAB(或Ⅱ),只被高浓度抑制剂抑制的RNAC(或Ⅲ),Hayes等认为,甲霜灵、恶霜灵主要是抑制了对α-鹅膏蕈碱不敏感的RNA聚合酶A,从而阻碍了rRNA前体的转录。具体的抑制机理尚不清楚。甲霜灵 metalaxyl其他名称 瑞毒霉、瑞毒霜、雷多米尔。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有轻度挥发性,在中性、酸性介质中稳定。常规储存稳定期两年以上。毒性 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669mg/kg,大鼠急性经皮为LD50>3 100mg/kg,对兔皮肤和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低毒。剂型 25%可湿性粉剂、350g/L种子处理乳剂、5%颗粒剂。作用特点 高效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被植物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因而耐雨水冲刷。施药后持效期10~14天。可作茎叶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对霜霉病菌,疫霉病菌、腐霉病菌所致的蔬菜、果树、烟草、油料、棉花、粮食等作物病害的防治有效。应用技术 对多种农作物的霜霉病和疫霉病有特效。防治水稻烂秧病,用350g/L种子处理乳剂5.25~8.75ml/100kg拌种,或用4 000~6 000倍液浸种;防治花生根腐病,用350g/L种子处理乳剂14~28ml/100kg种子拌种;防治棉花猝倒病,用350g/L种子处理乳剂14~28ml/100kg种子拌种;防治谷子白发病,用350g/L种子处理乳剂70~105ml/100kg种子拌种。防治黄瓜霜霉病,在发病之前或发病之初,用25%可湿性粉剂348~436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向日葵霜霉病,用350g/L种子处理乳剂35~1 05ml/1 00kg种子拌种,晾干后播种。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水稻立枯病,1kg干种用25%可湿性粉剂2g拌种;防治大豆霜霉病、根腐病,100kg大豆种子用35%拌种剂300g干拌;防治烟草黑胫病,施5%颗粒剂2~2.5kg/亩,或在播种后2~3天,用25%可湿性粉剂133g/亩,对水喷淋苗床。防治白菜霜霉病,在发病之前或发病之初开始喷药,用25%可湿性粉剂32~60g/亩对水50~60kg喷施;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和茄绵疫病,用25%可湿性粉剂0.15~2kg/亩,对水50~60kg,叶面初见病斑开始喷药,每隔10~14天1次。防治葡萄霜霉病,在田间刚发现病斑时,喷25%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10~15天喷1次。注意事项 常规施药量不会产生药害,也不会影响烟、菜、果品的风味品质。应防止误食,目前尚无解毒剂。此药单独喷雾容易诱发病菌产生抗药性,应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避免病菌产生抗性。除土壤处理能单用外,一般都用复配制剂。该药对人的皮肤有刺激性,要注意防护。高效甲霜灵 metalaxyl-M理化性质 纯品为淡黄色或浅棕色黏稠状液体,其熔点为-38.7℃,沸点270℃(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667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2.29g/L。低毒。剂型 35%种子处理乳剂、40%高效甲霜灵+4%活化酯组成的44%水溶性颗粒剂。作用特点 核糖体RNA I的合成抑制剂。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可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随植物体内水分运转而转移到植物的各器官。高效甲霜灵是第一个上市的具有立体旋光活性的杀菌剂,是甲霜灵杀菌剂两个异构体中的一个。可用于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及茎叶处理。在获得同等防效的情况下只需甲霜灵用量的一半,增加了对环境和使用者的安全性。同时,高效甲霜灵还具有更快的土壤降解速度。应用技术 可以防治霜霉菌、疫霉菌、腐霉菌所引起的病害。防治水稻烂秧病,用35%种子处理乳剂5~9ml/100kg拌种,或用4 000—6 000倍液浸种;防治花生根腐病,用35%种子处理乳剂14~28ml/100kg种子拌种;防治棉花猝倒病,用35%种子处理乳剂14~28ml/100kg种子拌种;防治谷子白发病,用35%种子处理乳剂70~1 05ml/1 00kg种子拌种。防治向日葵霜霉病,用35%种子处理乳剂35~105ml/100kg种子拌种,晾干后播种。苯霜灵 benalaxyl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晶体,250℃以下(氮气保护)稳定,其水溶液对日光稳定;在25℃、pH值4~9缓冲溶液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水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4 2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g/kg,对皮肤无刺激作用,无过敏性。大鼠急性吸入LC50>10mg/L。剂型 20%乳油、5%水分散性颗粒剂。作用特点高效内吸杀菌剂,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被植物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因而耐雨水冲刷。对霜霉病菌、疫霉病菌、腐霉病菌所致的蔬菜、果树、烟草、油料、棉花、粮食等作物病害的防治有效。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黄瓜霜霉病,用20%乳油300~400倍液,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天喷1次,连喷3次;防治番茄晚疫病,用20%乳油100~125ml/亩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30~280g/亩对水100kg喷雾。注意事项 宜在发病初期施用,最好与代森锰锌或百菌清等保护剂混用。苯霜灵易引起病菌产生抗药性,宜与其他不同杀菌机理的杀菌剂混用、轮用。恶霉灵 hymexazo1其他名称 土菌消、立枯灵、克霉灵、杀纹宁。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晶体,对光、热稳定,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在酸性条件下相对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4 678~3 909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0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2.47mg/L。低毒。剂型 15%水剂、30%水剂、15%可湿性粉剂、7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是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对鞭毛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亚门的腐霉菌、苗腐菌、镰刀菌、丝核菌、伏革菌、根壳菌、雪霉菌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恶霉灵具有内吸性和传导作用,移动极为迅速,在根系内移动仅3小时便移动到茎部,24小时移动至植物全身。被土壤吸附的能力极强,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移动性很小,这对提高药效有重要作用。恶霉灵在土壤中能提高药效,大多数杀菌剂,用作土壤消毒,容易被土壤吸附,有降低药效的趋势,而恶霉灵两周内仍有杀菌活性;恶霉灵在土壤中能与无机金属盐的铁、铝离子结合,提高抑制病菌厚垣孢子的萌发能力。恶霉灵能在植株内代谢产生两种糖苷,对作物有提高生理活性的效果,从而能促进植株的生长、根的分蘖、根毛的增加和根的活性提高。对水稻生理病害亦有好的药效。因恶霉灵对土壤中病原菌以外的细菌、放线菌的影响很小,所以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不产生影响,在土壤中能分解成毒性很低的化合物,对环境安全。应用技术 恶霉灵是一种土壤消毒剂,对腐霉菌、镰刀菌等引起的土传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菌核病等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主要用作拌种、拌土或随水灌溉,拌种用量为50~90g(有效成分)/kg种子,拌土用量为30~60g(有效成分)/亩。恶霉灵与福美双混配,用于种子消毒和土壤处理效果更佳。具体方法如下。防治水稻苗床立枯病,用15%水剂6~10ml/m2对水100kg喷洒苗床,然后再播种,移栽前以相同药量再喷1次。防治黄瓜(苗床)立枯病,用70%可湿性粉剂0.875~1.225g/m2喷洒苗床;防治西瓜枯萎病,用15%水剂300~400倍液在生长期灌根;防治甜菜立枯病,用70%可湿性粉剂280~490g/1 00kg种子拌种。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果树圆斑根腐病,先挖开土壤将烂根去掉,然后用70%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灌根。防治人参立枯病,用70%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在人参出苗前灌溉土壤2~3cm,对人参立枯病有较好的防效。注意事项 该药用于拌种时宜干拌,湿拌和闷种易出现药害。严格控制用药量,以防抑制作物生长。施药时应注意防护,施药后用肥皂水清洗身体裸露部分,若沾染皮肤和眼睛应立即清洗。误服要催吐,保持安静,并送医院对症诊治。本品应保存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恶霜灵 oxadixyl其他名称 恶唑烷酮、恶酰胺。理化性质 无色晶体,溶点104~105℃。52~56℃储存,稳定28天,对日光十分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 860~3 48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6小时)>5.6mg/L。低毒。剂型 5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恶霜灵属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持效期长,一般有效期达13~15天。具有接触杀菌和内吸传导性杀菌作用,恶霜灵被植物吸收后能很快转移到未施药部位,其向顶传导能力最强,因此根区施药后向顶性明显。施在叶背后向叶正面传导性略差,施于叶正面后向背面传导力更差。其作用机制为抑制RNA聚合酶从而抑制了RNA的生物合成,与其他苯基酰胺类杀菌剂有正交互抗药性,易产生抗药性。其活性仅限于卵菌病害,如霜霉科、白锈科、腐霉科、水霉科,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无活性。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黄瓜霜霉病,病害发生初期,用64%恶霜·锰锌(8%恶霜灵+56%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间隔7天再喷药1次,连喷2~3次。防治葡萄霜霉病,在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持效期9~10天。注意事项 应注意掌握在发病初期用药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间隔10~12天再喷药,以彻底防治病害。施药应选择早晚风小、气温较低时施药,避免正午高温时施药。本品应保存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一个崭新的杀菌剂应用时代,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苯并咪唑类及其在生物体内转化为苯并咪唑类杀菌剂起作用的硫酰脲类杀菌剂的开发应用。自1968年发现苯菌灵具有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优良特性以后,其他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也被开发应用到植物病害的防治。如1969年开发的多菌灵(carbendazim)和1971年开发的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以及先前发现的噻菌灵(thiabendazole)和麦穗宁(furidazole)。这些杀菌剂在很低的剂量下就能够防治多种真菌病害,特别是能够被植物吸收和输导,对已经侵入的病菌也能发挥抗菌活性。因此,这类杀菌剂问世不久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推广应用。然而,也因为这类杀菌剂作用位点的专化性,广泛使用不久后就在生产上出现了耐药性问题。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大多数子囊菌、半知菌、担子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有特效。但对细菌、卵菌和半知菌中的交链孢(Alternaria spp.)、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pp.)、轮枝孢菌(Verticillium spp.)等无效。然而,对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似乎有一定防治效果。关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方式,Davidse等进行过大量的详细研究。结果证明这类杀菌剂对真菌的形态毒理学与秋水仙素的作用十分相似,可抑制细胞分裂,导致真菌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抑制细胞分裂的原因是束缚了β-微管蛋白亚基,从而抑制微管装配或使已经装配的微管解聚,阻止纺锤体形成,细胞分裂受阻。在植物体内,苯菌灵和硫菌灵都转换成多菌灵起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这类杀菌剂的主要作用机制是由于多菌灵和微管蛋白的β亚单位相结合,阻止了微管的组装,从而破坏了纺锤体的形成,影响了细胞分裂。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在生产上广泛使用后不久就因耐药性问题而导致防治失败。至今报道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耐药性的植物病原真菌至少有56个属的数百种真菌。但是耐药性产生的速率与药剂的选择压及植物病害类型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药剂使用频率越高,病原菌存在多次再侵染,耐药性发生的速率就越快。如蔬菜灰霉病菌可以在用药2~3个生长季节后就出现耐药性,而小麦赤霉病菌则是在用药20多年以后才出现耐药性的,许多研究表明大多数真菌对这类杀菌剂的耐药性水平极高,而且具有很高的适合度。不同药剂品种间存在交互耐药性。苯菌灵 benomyl其他名称 苯来特、苯乃特。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熔点140℃(分解)。对光稳定。遇水及在潮湿土壤中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5g/kg,大鼠经皮LD50>10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2mg/L。低毒。剂型 5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是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铲除和治疗等作用,可用于喷洒,拌种和土壤处理。对子囊菌和半知菌中许多病原菌有良好抑制活性,对锈菌、鞭毛菌和接合菌无效,用于防治蔬菜、果树和各种经济作物叶部病害及麦类赤霉病、大豆菌核病等。应用技术 对梨黑星病,柑橘疮痂病等均有疗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用50%可湿性粉剂1 500~1 875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梨树黑星病,在病害初发生时或发病之前,用50%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树疮痂病,在病害初发生时,用50%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香蕉叶斑病,用50%可湿性粉剂800~6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大豆菌核病,在病害初发生时或发病之前,用50%可湿性粉剂66~100g/亩对水50kg喷雾;防治花生褐斑病,在病害发生初期或发病前,用50%可湿性粉剂33~50g/亩对水50kg喷雾。防治瓜类灰霉病、炭疽病、茄子灰霉病、番茄叶霉病、芹菜灰斑病,在病害初发生时或发病之前,用50%可湿性粉剂33~50g/亩对水50kg喷雾,喷药液60~75kg/亩;防治西瓜枯萎病,用5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处理土壤,从移栽开始,每隔7天灌根1次,连续灌根4次,对西瓜枯萎病有良好的防效和增产作用。防治苹果黑星病、黑点病、葡萄褐斑病、白粉病,在病害初发生时或发病之前,用50%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在梨、苹果、柑橘、甜菜上安全间隔期为7天,葡萄上为21天,收获前在此期限内不得使用苯菌灵。该药不能同波尔多液和石灰硫磺合剂等碱性农药混用。连续使用该药剂时可能产生抗药性,为防止此现象的发生,最好和其他药剂交替使用。丙硫多菌灵albendazole其他名称 施宝灵、丙硫咪唑。理化性质 白色粉末,无臭无味,微溶于乙醇、氯仿、热稀盐酸和稀硫酸,溶于冰醋酸,在水中不溶。毒性 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4 287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为608mg/kg。低毒。剂型 10%悬浮剂、20%悬浮剂、20%可湿性粉剂、10%水分散粒剂。作用特点 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相似。杀菌谱较广,尤其是对多种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作物病害有效。而且对一些细菌性病害亦有效。应用技术 可以有效防治多种真菌病害。防治水稻稻瘟病,用20%悬浮剂75~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烟草白粉病,用20%悬浮剂100~125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烟草炭疽病,于发病初期用20%悬浮剂100~125ml/亩对水40~50kg喷雾,7~10天后再喷1次,喷药2~3次。防治大白菜霜霉病,用20%悬浮剂75~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西瓜炭疽病,用10%水分散粒剂150g/亩对水40~50kg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果树茎腐病、根腐病,可用20%悬浮剂6 000~9 000倍液灌根。注意事项 丙硫多菌灵可与一般杀菌剂混用,也能与大多数杀虫剂、杀螨剂混用,但不能与铜制剂混用。根据动物试验,禁止孕妇喷施本剂。虽属低毒杀菌剂,但仍需按农药安全操作规则进行作业。产品应存放于阴暗处。作物发病较重时,可适当加大剂量和次数。喷药后24小时内如下雨,应尽快补喷。多菌灵 carbendazim其他名称 棉萎灵、棉萎丹。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熔点307~312℃,可溶于稀无机酸和有机酸,形成相应的盐。在碱性溶液中缓慢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口服LD50>15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5g/kg。低毒。剂型 40%悬浮剂、25%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12%悬浮种衣剂。作用特点 是一种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由于它有明显的向顶输导性能,除叶部喷雾外,也多作拌种和浇土使用。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防病谱广,对葡萄孢菌、镰刀菌、小尾孢菌、青霉菌、壳针孢菌、核盘菌、黑星菌、轮枝孢菌、丝核菌效果较好;但对藻状菌和细菌无效;对子囊菌的作用也有明显的选择,即对孔出孢子属和环痕孢子属不敏感。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病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影响菌的细胞分裂过程。应用技术 对许多作物的多种病害均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在小麦扬花期,用40%悬浮剂80~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再施药1次;防治水稻纹枯病,水稻分蘖末期和孕穗前各喷药1次,用50%可湿性粉剂100~120g/亩,对水40~50kg喷雾,重点喷水稻茎部;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田间发现发病中心或出现急性病斑时喷第1次药,隔7天后再喷1次;防治穗瘟,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药,用50%可湿性粉剂100~12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大豆根腐病,用12%悬浮种衣剂240~300ml/100kg种子,种子包衣;防治花生倒秧病,用40%悬浮剂125~15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花生叶斑病,在发病初期,用40%悬浮剂640~800倍液喷雾;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用10%水分散粒剂500g/100kg种子拌种;防治油菜菌核病,在油菜盛花期和终花期各喷药1次,用50%可湿性粉剂1 50~2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西瓜炭疽病,用40%悬浮剂125~156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甜菜褐斑病,在发病初期,用40%悬浮剂250~5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树褐斑病,在病害始见后,用50%可湿性粉剂625~75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3~4次;防治苹果树炭疽病,用5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用10%水分散粒剂100~16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树轮纹病,用40%悬浮剂400~800倍液喷雾;防治梨树黑星病,在梨树萌芽期,用40%悬浮剂400~600倍液喷雾,落花后喷第2次,一般喷药3—4次,每次间隔期7~10天。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麦类黑穗病,用40%悬浮剂250ml加水4kg,均匀喷洒100kg麦种,再堆闷6小时后播种;防治水稻小粒菌核病,在水稻圆秆拔节期至抽穗期喷药,亩用50%可湿性粉剂75~100g/亩,对水50kg喷雾,每隔5~7天喷药1次,共喷药2~3次;防治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用40%悬浮剂375ml对水50kg浸种子20kg,浸14小时后捞出,滤去水分后播种;防治花生立枯病、茎腐病、根腐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1 000g拌种100kg种子,先将花生种浸泡24小时或将种子用水湿润,再拌种。防治甘薯黑斑病,用50%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浸种薯10分钟。防治番茄早疫病,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60~75g/亩对水50kg喷雾,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药3~5次;防治瓜类枯萎病,大田定植前,用25%可湿性粉剂2~2.5kg/亩加湿润细土30kg制成药土,撒施于定植穴内。结果期发现病株时立即灌根,用25%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ml。防治桃疮痂病,在套袋前,用5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隔7~10天后再喷药1次;防治葡萄白腐病、黑痘病、炭疽病,在葡萄展叶后到果实着色前,用50%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1次。注意事项 多菌灵可与一般杀菌剂混用,但与杀虫剂、杀螨剂混用时要随混随用,不能与铜制剂混用。稀释的药液暂时不用静置后会出现分层现象,需摇匀后用。配药和施药人员要注意防止污染手、脸和皮肤,如有污染应及时清洗。操作时不要抽烟、喝水和吃东西。工作完毕后及时清洗手脸和可能被污染的裸露部位。中毒治疗可服用或注射阿托品。施药后各种工具要注意清洗。包装物要及时回收并妥善处理。药剂应密封储存于阴凉干燥处。运输和储存时应有专门的车皮和仓库。不得与食物及日用品一起运输和储存。甲基硫菌灵 thiophanate-methyl其他名称 甲基硫扑净、甲基托布津。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结晶,在空气中和阳光下稳定,室温条件下,酸溶液中较稳定,碱溶液中不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6 640~7 5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0g/kg。低毒。剂型 70%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70%水分散粒剂、36%悬浮剂。作用特点是一种广谱性内吸杀菌剂,能防治多种作物病害,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它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干扰病菌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影响细胞分裂,从而抑制病菌菌丝正常生长,形成畸形而死亡。其杀菌谱与多菌灵相同。应用技术 防治由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中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防治小麦赤霉病,始花期喷药1次,5~7天后喷第2次药,用70%可湿性粉剂70—9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于发病初期或幼穗形成期至孕穗期,用70%可湿性粉剂130~160g/亩对水40~50kg喷雾,1周后再喷药一次;防治花生褐斑病,用70%可湿性粉剂25~33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花生叶斑病,用36%悬浮剂33.3~4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油菜菌核病,在油菜盛花期,用36%悬浮剂50~62.5ml/亩对水40~50kg喷雾,隔7~10天再喷药一次;防治甘薯黑斑病,用70%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薯10分钟。防治蔬菜多种病害,用36%悬浮剂400~1 200倍液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叶霉病,在番茄结果初期,也是叶霉病初发期,用70%可湿性粉剂35.7~53.6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白粉病,用70%可湿性粉剂40~48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西瓜炭疽病,用70%可湿性粉剂50~8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芦笋茎枯病,用70%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树白粉病,用36%悬浮剂800~1 2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树轮纹病,用70%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梨树黑星病,用7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树绿霉病,用36%悬浮剂800倍液浸果;防治柑橘树青霉病,用36%悬浮剂800倍液浸果。防治毛竹枯梢病,用36%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麦类黑穗病,用70%可湿性粉剂140g加水4kg拌100kg麦种,然后闷种6小时;防治大豆灰斑病,大豆结荚盛期,用50%可湿性粉剂80~100g/亩对水50kg喷雾,发病严重时10天后可再喷药1次。防治豇豆根腐病,病害发生初期,用7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10天施药1次,连防3次;防治甜菜褐斑病,病害盛发前,用70%可湿性粉剂25~35g/亩对水50kg喷雾,间隔10~14天再喷1次。防治苹果、梨炭疽病、苹果腐烂病以及梨轮纹病,用7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在病害发生季节每10天喷1次,连续喷7~10次;防治桃褐腐病,病害发生初期,用7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发病季节每10天喷1次,共喷2~3次;防治葡萄白粉病、黑痘病、褐斑病、炭疽病和灰霉病等,用7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发病季节每10天喷1次,共喷4—5次;防治柑橘疮痂病,用70%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病原菌对本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在使用时应避免频繁连用,可采用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或采用复配药剂,以延缓抗药性产生。若误食而引起急性中毒时,应立即催吐。如患者伴有血压下降症状时,须采取适当措施对症治疗,此药剂无特效解毒剂。药剂应储存在远离食物、饲料和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收获前2周禁止用药。硫菌灵thiophanate其他名称 乙基托布津、托布津。理化性质 无色片状结晶,溶点195℃(分解)。难溶于水,在乙醇、丙酮等溶剂中能重结晶。化学性质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15g/kg。对鱼、贝类的毒性很低。剂型 50%可湿性粉剂、7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高效低毒的广谱性内吸杀菌剂,并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残效期长,还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喷到植物上后很快转化成乙基多菌灵,使病菌孢子萌发长出的芽管扭曲异常,芽管细胞壁扭曲,附着胞形成受影响。应用技术 可以防治多种病害。资料报道,可以防治麦类赤霉病和白粉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60g/亩加水50~75kg喷雾,从始花期开始每5~7天喷药1次,共2~3次;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用种子重量0.1%~0.3%的50%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稻瘟病,在抽穗期,用5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穗瘟;防治水稻纹枯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100g/亩加水50~75kg喷雾,在水稻分蘖盛期至拔节圆秆期共喷2~3次;防治水稻小粒菌核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喷雾,在圆秆拔节至抽穗期每10天喷1次,共2~3次;防治玉米和高粱的丝黑穗病,50kg种子用50%可湿性粉剂250~350g拌种;防治油菜菌核病,用5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谷子黑穗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浸种4小时;防治甘薯黑斑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浸薯种10分钟;防治烟草白粉病,用50%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雾。防治番茄叶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1次,共喷3次;防治马铃薯环腐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薯2小时;防治瓜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等,用50%可湿性粉剂50~60g/亩加水50~60kg喷雾,从发病初期开始,每隔7~10天1次;防治辣椒炭疽病、茄子绵疫病、菜豆灰霉病等,从发病初期开始,用50%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防治甜菜褐斑病,用50%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梨白粉病、梨黑星病、桃炭疽病、葡萄白腐病、柑橘疮痂病等,用50%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桑树病害,防治桑树白粉病、污叶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可与多种农药(如石硫合剂等碱性农药)混合使用,但不能与含铜的制剂混用。不能长期单一使用,应与其他保护性杀菌剂轮换使用或混用。应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施药人员用药后应将皮肤暴露的部分冲洗干净。噻菌灵 thiabendazole其他名称 涕必灵、硫苯唑、噻苯灵、保唑霉、霉得克。理化性质 白色无味粉末,在高温、低温水中及酸碱液中均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6 100~6 400mg/kg,对兔眼睛有轻度刺激,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低毒。剂型 42%悬浮剂、50%悬浮剂、6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消失快,既具有治疗效果又具有保护作用。可防治多种作物的真菌性病害,如甜菜、花生的孺孢叶斑病,甘蔗叶斑病等。噻菌灵更多地用于果蔬贮藏防腐,如苹果、梨、香蕉、柑橘、柠檬等水果贮藏病害和马铃薯贮藏期腐烂病的防治。对于毛霉属、卵孢子菌属、疫霉属、腐霉属以及根霉属的病菌没有防治能力。噻菌灵的作用机制是药剂与真菌细胞的β-微管蛋白结合,而影响纺锤体的形成,继而影响细胞分裂,抑制真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和细胞增殖。与苯菌灵等苯并咪唑类药剂有正交互抗药性。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中的主要病原菌具有较好活性;而对卵菌、接合菌和植株病原细菌无活性。应用技术 能有效地控制由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对植物病害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治苹果轮纹病,用60%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青霉病,用60%可湿性粉剂600~400倍液浸果;防治柑橘绿霉病,用60%可湿性粉剂600~400倍液浸果;防治香蕉冠腐病,用50%悬浮剂700~1 000倍液浸果1分钟。防治蘑菇褐腐病,用50%悬浮剂20~40ml/100kg料;0.5~0.75ml/m2拌料/喷雾;防治蘑菇褐腐病,用60%可湿性粉剂0.3~0.4ml/m2菇床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花生叶斑病,用50%悬浮剂26~54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甘蓝灰霉病,收获后用50%悬浮剂700倍液浸蘸;防治芹菜斑枯病、菌核病,收获前,亩用50%悬浮剂36~8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韭菜灰霉病,病害发生初期,用42%悬浮剂3 000倍施药,每隔10天喷药1次,共施药3次。防治葡萄灰霉病,收获前,用50%悬浮剂370~550倍液喷雾;防治草莓白粉病、灰霉病,用50%悬浮剂60~120ml/亩对水50kg喷雾。注意事项 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噻菌灵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3mg/kg,本剂对鱼有毒,注意不要污染池塘和水源。如若药液进入眼睛或触及皮肤,应用清水冲洗干净。用剩的药剂应原包装密封储存,并置于远离儿童的安全地方,空容器应及时回收并妥善处理。避免与其他药剂混用,不应在烟草收获后的叶上使用。麦穗宁 fuberidazole其他名称 糠基苯并咪唑、呋喃苯并咪唑。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结晶,熔点292℃,不溶于水,溶于丙酮、甲醇、乙醇。毒性 大鼠急性口服LD50值为1 100mg/kg,大鼠经皮LD50值为1 000mg/kg。剂型 拌种剂。作用特点 属苯并咪唑类的一种高效低毒的内吸性杀菌剂,具有内吸传导作用和治疗效果。通过与β-微管蛋白结合抑制有丝分裂,抑制真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和细胞增殖。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中的主要病原菌具有较好活性;而对卵菌、接合菌和植株病原细菌无活性。应用技术 适用于种子处理,防治镰刀菌病害,尤其麦雪腐病和赤霉病。用药剂量为4.5g/100kg种子。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因其对人类、环境安全,是世界各农药公司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有多个品种已商品化。苯噻菌胺是日本组合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氨基酸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葡萄、马铃薯、蔬菜等霜霉病、疫病等,使用剂量为1.7~5g/亩。拜耳公司开发的异丙菌胺主要用于防治葡萄、马铃薯、番茄、黄瓜、柑橘、烟草等作物霜霉病、疫病等。其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使用剂量为6.7~20g/亩。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的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其影响氨基酸的代谢,且与已知杀菌剂作用机理不同,与甲霜灵、霜脲氰等无交互抗性。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通过抑制孢子囊胚芽管和菌丝体的生长及芽孢形成而发挥对作物的保护、治疗作用。霜霉威 propamocarb其他名称 普力克、丙酰胺。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无味并且极易吸湿的结晶固体,在水及部分溶剂中溶解度很高。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 000~8 55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3 000mg/kg。低毒。剂型 35%水剂、66.6%水剂、72.2%水剂、50%热雾剂、30%高渗水剂。作用特点 一种新型杀菌剂,属氨基甲酸酯类。抑制病菌细胞膜成分的磷脂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抑制菌丝生长、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当用做土壤处理时,能很快被根吸收并向上输送到整个植株。当用做茎叶处理时,能很快被叶片吸收并分布在叶片中;如果剂量合适,在喷药后30分钟就能起到保护作用。由于其作用机理与其他杀菌剂不同,与其他药剂无交互抗性。因此,霜霉威尤其对常用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病菌效果明显。在推荐剂量下,对作物生长十分安全,并且对作物根、茎、叶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黄瓜、番茄、甜椒等蔬菜以及烟草病害。防治烟草黑胫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72.2%水剂60~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连喷2~3次,重点喷植株下端茎部。防治黄瓜疫病,播种前或播种后、移栽前或移栽后,用72.2%水剂3.6~5.4ml/m2苗床浇灌;防治黄瓜霜霉病,用72.2%水剂3.6~5.4ml/m2苗床浇灌;防治甜椒疫病,在发病前或初期,用72.2%水剂71.6~107.5ml/亩对水40~50kg喷雾,每隔7~10天喷药1次,共喷3次。注意事项 霜霉威在黄瓜等蔬菜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霜霉威不推荐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注意安全贮藏、使用和处置本药剂。如发生意外中毒,请立即携带产品标签送医院治疗。为预防抗药性和保证杀菌效果,推荐每个生长季节使用霜霉威2~3次,与其他不同类型的药剂轮换使用。霜霉威盐酸盐 propamocarb其他名称 普力克、农佳乐、霜疫克星。理化性质 原药为无色吸湿性结晶,盐酸盐只在酸性介质中稳定,在水中的溶解度>500g/L,腐蚀金属,起酸性反应。毒性 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8 6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0.005 7mg/L(4小时)。低毒。剂型 40%水剂、35%水剂、36%水剂、66.6%水剂、72.2%水剂。作用特点 具有局部内吸作用,亦可用作浸渍处理和种子保护剂。抑制病菌细胞膜成分的磷脂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抑制菌丝生长、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当用做土壤处理时,能很快被根吸收并向上输送到整个植株。当用做茎叶处理时,能很快被叶片吸收并分布在叶片中;如果剂量合适,在喷药后迅速起到保护作用。应用技术 对霜霉目真菌引起的黄瓜霜霉病、甜椒疫病、烟草黑胫病有很好的防效。防治烟草黑胫病,用72.2%水剂72~108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疫病,在育苗播种前,用72.2%水剂3.6~5.4ml/m2苗床浇灌;防治黄瓜猝倒病,用72.2%水剂3.6~5.4l/m2苗床浇灌;防治黄瓜霜霉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72.2%水剂60~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10天施药1次,共施药3次;防治甜椒疫病,用72.2%水剂72~108ml/亩对水40~50kg喷雾。注意事项 为了预防和治理抗药性,在每个生长季节使用该产品次数不宜超过3次,可与其他不同类型杀菌剂轮换使用。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可与大多数农药混配,但不要与液体化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混用。乙霉威 diethofencarb其他名称 万霉灵、克得灵、灰霉菌克、抑霉素。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原药为无色至浅褐色固体,熔点100.3℃,20℃溶解度为:水26.6mg/L,己烷1.3g/kg,甲醇101g/kg,二甲苯30g/kg。毒性 雄、雌性大、小鼠急性经口LD50>5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g/kg。低毒。剂型 65%可湿性粉剂、66%可湿性粉剂、6.5%粉剂。作用特点 内吸性杀菌剂,抑制病菌芽孢纺锤体的形成,用于防治葡萄、柑橘等抗苯达松的菌株,兼治白粉病,对多种作物灰霉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产品的渗透性好,持效期长。乙霉威对抗性病菌有较强的杀菌活性,尤其对苯并咪唑类如多菌灵等产生抗性的灰霉菌有特效。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病害。资料报道,可以防治番茄、黄瓜灰霉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66%可湿性粉剂38~75g/亩对水40~50kg喷雾,每隔7~10天用1次,总次数不宜超过3次。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使用,以免抗性的产生。不得与食物、种子、饲料等混贮,避免与皮肤接触,防止由口、鼻吸入,运输储存时应严防潮湿和日晒。在一个生长季节里使用次数不宜超过3次,最好与腐霉利交替使用,以免诱发抗性产生。不能与铜制剂及酸碱性较强的农药混用。异丙菌胺 iprovalicarb其他名称 缬霉威。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固体。熔点:163~165℃。有机溶剂溶解度(g/L,20℃):甲苯2.4,丙酮19,己烷0.04。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低毒。作用特点 具体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其影响氨基酸的代谢,且与已知杀菌剂作用机理不同。与甲霜灵、霜脲氰等无交互抗性。它是通过抑制孢子囊胚芽管的生长、菌丝体的生长和芽孢形成而发挥对作物的保护、治疗作用。对作物、人类、环境安全。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晚疫病、黄瓜霜霉病、烟草黑胫病,使用剂量为12~14.7g/亩;防治葡萄霜霉病,使用剂量为8~10g/亩。注意事项 为避免抗性发生,建议与其他保护性杀菌剂混用。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可与大多数农药混配,但不要与液体化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混用。苯噻菌胺 benthiavalicarb-isopropyl其他名称 苯噻菌胺。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粉状固体,熔点152℃。水中溶解度(20℃)13.14mg/L。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4.6mg/L。对兔皮肤及眼睛无刺激作用。作用特点 苯噻菌胺具有很强的预防、治疗、渗透活性,而且有很好的持效性和耐雨水冲刷性。苯噻菌胺不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氧化、合成,对疫霉病菌原浆膜的功能没有影响;其生物化学作用机理正在研究中,可能是细胞壁合成抑制剂。试验结果表明:苯噻菌胺防治对苯酰胺杀菌剂有抗性的马铃薯晚疫病菌以及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有抗性的瓜类霜霉病都有杀菌活性,对疫霉病菌具有很好的杀菌活性,对其孢子囊的形成、孢子的萌发,在低浓度下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对游动孢子的释放和游动孢子的移动没有作用。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马铃薯和番茄的晚疫病、葡萄和其他作物的霜霉病,以1.7~2.3g/亩的剂量与其他杀菌剂配成混剂,也能对这些病菌有非常好的药效。1968年开发的硫赶磷酸酯类,如敌瘟磷和异稻瘟净主要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对小粒菌核病、胡麻斑病也有效,并兼治叶蝉、褐飞虱;吡唑嘧啶硫代磷酸酯类的吡嘧磷(pyrazophos)主要防治白粉病;苯基硫代磷酸酯类的甲基立枯磷主要防治丝核菌和其他土传病害;乙基磷酸盐类的乙膦铝防治卵菌病害。有机磷化合物作为杀虫剂是众所周知的,国内外已有100多个品种在大批量生产。而作为杀菌剂的报道要少得多,商品化的品种也只有稻瘟净、异稻瘟净、敌瘟磷、灭菌磷、威菌磷、吡嘧磷、乙膦铝等几种。这些化合物很多具有内吸杀菌活性,有些还兼具杀虫杀螨作用,加之磷化合物在环境中易于分解和不存在残留问题等优点,所以有机磷杀菌剂受到农药研究人员的重视,新化合物不断有报道。这些结构不同的有机磷杀菌剂具有相当专化的杀菌谱,因此,它们似乎也没有共同的作用方式。有机磷杀菌剂以异稻瘟净(IBP)和敌瘟磷(edifenphos)为代表,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关于有机磷杀菌剂的作用机制,20世纪70年代认为是干扰了病原菌细胞壁几丁质的合成,20世纪80年以后人们倾向于认为这类杀菌剂主要是抑制了卵磷脂的合成而破坏了细胞质膜的结构。Nakamura和Kato(1984)研究了甲基立枯磷的作用机制,认为主要是抑制胞质变动。乙膦铝的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楚,它在离体时只有很小的毒力,对病害防治的机制有很多假设,因为在活体上的毒力远高于离体毒力,故认为诱导寄主产生了天然的抗菌物质,该杀菌剂还能降低真菌的致病性。敌瘟磷 edifenphos其他名称 稻瘟光、克瘟散。理化性质 原油为黄色至浅棕色透明液体,带有硫磺的臭味,难溶于水,易溶于丙酮和二甲苯。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50~340mg/kg,大鼠急性经皮(48小时)LD50>1 230mg/kg。中等毒性。剂型 30%乳油、40%乳油。作用特点 对水稻稻瘟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对水稻纹枯病、胡麻斑病、小球菌核病、穗枯病、谷子瘟病、玉米大、小斑病及麦类赤霉病等有良好的防效。对飞虱、叶蝉及鳞翅目害虫兼有一定的防效。敌瘟磷对稻瘟病菌的几丁质合成和脂质代谢有抑制作用,一是影响细胞壁的形成;二是破坏细胞的结构。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对叶瘟、穗颈瘟、节瘟均有良好防治效果。防治水稻苗瘟,可用30%乳油1 000倍浸种1小时后播种。本田防治可在稻瘟病初发生时开始喷药,每隔10~14天喷药1次,当病害发生轻时用40%乳油49~61ml/亩,对水50kg喷雾。当病害发生严重时用40%乳油61~76ml/亩,对水50kg喷雾。防治水稻叶瘟,在分蘖盛期,在叶瘟发病初期,用30%乳油100~133ml/亩,对水50kg喷雾,如果病情较重,1周后可再喷药1次。防治水稻穗瘟,在破口期和齐穗期,用30%乳油100~133ml/亩,对水50kg喷雾,发病严重时,1周后可再喷药1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麦类赤霉病,在小麦齐穗期至始花期,用40%乳油50~75ml/亩,对水50kg喷雾,间隔5~7天喷第2次;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当中、下部叶片开始出现病斑时,用40%乳油500~8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使用除草剂敌稗前后10天禁用敌瘟磷,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不要迎风喷雾或搬运。在使用时不可饮食或吸烟。工作完毕后应用清水和肥皂洗手、面部及其他沾有药液的部分。应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远离食物及饲料的地方。若处理或使用不当而引起中毒时,应立即让中毒者躺卧于空气流通的地方,保护身体温暖,同时服用大量医用活性炭。甲基立枯磷 tolclofos-methyl其他名称 立枯灭、利克菌。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原药为无色至浅棕色固体,对光、热和潮湿均较稳定,储存稳定性良好。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1.9mg/L,对眼睛、皮肤无刺激作用。低毒。剂型 50%可湿性粉剂、5%粉剂、10%粉剂、20%粉剂、20%乳油、25%胶悬剂。作用特点 适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的新型广谱内吸杀菌剂,主要起保护作用,其吸附作用强,不易流失,持效期较长。对半知菌类、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等各种病原菌均有很强的杀菌活性,如棉花、马铃薯、甜菜和观赏植物上的立枯丝核菌、齐整小核菌、伏革菌属和核盘菌属。对立枯病菌、菌核病菌、雪腐病菌等有卓越的杀菌作用;对五氯硝基苯产生抗性的苗立枯病也有效。应用技术 可以用于土壤处理、拌种或茎叶喷雾,防治丝核菌和白绢菌等土传病害。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用20%乳油200~300ml/100kg种子拌种。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小麦雪腐病,在发病初期对茎叶喷雾,用50%可湿性粉剂60~140g/亩对水50kg喷雾;防治花生白绢病,用50%可湿性粉剂2.1~4.8kg/亩,沟施或拌细土撒施;防治棉苗炭疽病、红腐病,100kg种子用50%可湿性粉剂400~600g拌种。防治甜菜白绢病,犁沟喷雾,用50%可湿性粉剂150~200g喷100m。防治郁金香球根腐病,用50%可湿性粉剂犁沟喷雾1~2g/m,拌球根100kg用100~200g。防治草皮和草坪立枯病,用50%可湿性粉剂0.8~1.2g/m2对水喷雾。注意事项 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用药。喷药后应立即洗脸、手、脚等裸露部位,并漱口。存放在小孩接触不到的地方。该剂对人、畜的毒性虽然低,但施药时要戴口罩、手套等,注意不要将药液吸入口中或接触到皮肤上。不能和碱性物质混用,可与苯并咪唑类、克菌丹、福美双等农药混用。三乙膦酸铝 foseyl-aluminium其他名称 疫霉灵、疫霜灵、乙膦铝。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无味结晶,挥发性小,遇强酸、强碱易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8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3.2g/kg。对皮肤、眼睛无刺激作用。低毒。剂型 40%可湿性粉剂、80%可湿性粉剂、90%可溶性粉剂。作用特点 属于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能上下双向传导,施于作物上,经叶片或根部吸收后,能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地输导。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持效期长,一般为21~30天。乙膦铝的作用机制不清楚,它在离体只有很小的毒力,对病害防治的机制有很多假设,因为在活体上的毒力远高于离体毒力,故认为诱导寄主产生了天然的抗菌物质,该杀菌剂还能降低真菌的致病性。该药剂对果树、蔬菜、烟草等作物上霜霉属、疫霉属等藻菌引起的病害有良好的防效。应用技术 可以用于防治黄瓜、白菜、葡萄等的霜霉病、烟草黑胫病等多种病害。防治水稻稻瘟病,用40%可湿性粉剂235—27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用40%可湿性粉剂235~25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棉花疫病,用40%可湿性粉剂190~370g/亩对水75kg喷雾,间隔期为7~10天,共喷2~3次;防治烟草黑胫病,用80%可湿性粉剂350~4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期7~10天,共喷2~3次。防治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病害初发时,用40%可湿性粉剂235~27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10天,共喷药2~3次;防治叶菜霜霉病,用90%可溶性粉剂5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球茎类蔬菜霜霉病,用90%可溶性粉剂5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黄瓜霜霉病,病害初发时,用40%可湿性粉剂300~45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期为7天,共喷4次;防治番茄灰霉病,用40%可湿性粉剂31.3~37.5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晚疫病,用80%可湿性粉剂78.75~157.5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胡椒疫病,用40%可湿性粉剂1~1.5g/株灌根。防治橡胶树割面条溃疡病,用40%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涂抹切口。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苹果炭疽病和轮纹病,生长前期就开始重点防治,如在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喷3次80%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加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600倍液混合液;7月中旬以后,间隔喷4次200倍量式波尔多液,3次混合液,防治效果显著;防治葡萄霜霉病,在发病轻的年份,7月份喷40%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1次即可,发病重时,隔半月再喷1次即可治愈。防治酒花霜霉病,用40%可湿性粉剂250g/亩对水75kg喷雾,间隔期为15天,共喷药4次。注意事项 勿与酸性、碱性农药混用,以免分解失效。本品易吸潮结块,贮运中应注意密封干燥保存。如遇结块,不影响使用效果。用药时应注意防护,用药完毕,应用肥皂洗手、洗脸。宜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黄瓜、白菜上使用浓度偏高时易产生药害。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抗性,可与灭菌丹、多菌灵等混用以提高防效。稻瘟净 EBP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透明液体。难溶于水,对光照比较稳定,温度过高或在高温情况下时间过长引起分解,对酸稳定,但对碱不稳定。毒性 原药对小白鼠急性经口LD50为237.7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为570mg/kg。剂型 40%乳油。作用特点 对水稻各生育期的病害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在水稻上有内吸渗透作用,抑制稻瘟病菌乙酰氨基葡萄糖的聚合,使组成细胞壁的壳质无法形成,阻止了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起到保护和治疗作用。主要防治稻瘟病,对水稻苗瘟叶瘟和穗颈瘟均有良好防效,对水稻小粒菌核病、纹枯病、油菜菌核病也有一定防效,并能兼治稻叶蝉、稻飞虱、黑色叶蝉。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水稻苗瘟和叶瘟,于发病初期,用40%乳油125ml/亩对水75~100kg喷洒植株,间隔1周再喷1次;防治穗颈瘟需在始穗期,齐穗期各喷1次;防治水稻小粒菌核病、纹枯病,用40%乳油600倍液喷雾,防治3次即可,防治小粒菌核病在圆秆拔节至抽穗期施药,防治纹枯病在发病阶段施药。注意事项 使用时应严格掌握使用浓度,浓度大时对水稻尤其籼稻易产生药害。施药后3小时降雨,应补喷。禁止与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碱性农药混用。储存时严防潮湿和曝晒,保持良好通风。本品易燃,不能接近火种。发生中毒事故需彻底清除毒物,并迅速用碱性液洗胃,冲洗皮肤,可用阿托品和解磷定进行治疗。需对症处理及时抢救,控制肺水肿和脑水肿。异稻瘟净 iprobenfos其他名称 丙基喜乐松。理化性质 纯品为亮黄色液体,有臭味,对光和酸较稳定,遇碱分解,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下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680 ~790mg/kg,小鼠急性经皮LD50为 4g/kg。低毒。剂型 40%乳油、50%乳油。作用特点 具有内吸传导作用,主要干扰细胞膜透性,阻止某些亲酯几丁质前体通过细胞质膜,使几丁质的合成受阻碍,细胞壁不能生长,干扰菌体的正常发育。本药剂可以有效地防治稻瘟病,对水稻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玉米大、小斑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兼治稻叶蝉、稻飞虱等害虫。应用技术 防治水稻稻瘟病,用50%乳油120~16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苗、叶稻瘟病,在初发期喷1次,5~7天后再喷1次;防治穗颈瘟病,在水稻破口至齐穗期各喷1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水稻胡麻斑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40%乳油150~200ml/亩对水50~60kg喷雾。注意事项 异稻瘟净也是一种棉花脱叶剂,在邻近棉田使用时应注意。如喷雾不匀、浓度过高,药量过多的情况下,水稻幼苗会产生褐色药害斑。禁止与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碱性农药混用,也不能与亚氯酸钠混用。应贮藏在阴凉干燥处,应防止高温日晒,不得长期(半年以上)贮放在铁桶内,以免变质。如本品沾染皮肤应立即清洗,误服或急性中毒,应立即送医院抢救,并进行催吐,洗胃注射阿托品和口服解磷定,按有机磷中毒进行抢救和医治。吡嘧磷 pyrazophos其他名称 吡菌磷。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结晶状固体,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在酸碱介质中易水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51~778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为2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为1 220mg/L。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作用。剂型 30%乳油、3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吡嘧磷是内吸性杀菌剂,具有较强的向顶性内吸传导作用,由叶和绿色茎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但是该药剂根吸收不良,因而不适于拌种和土壤施用,宜用做预防性喷洒。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在有效浓度下使用,残效期达3周以上,从而有效减少使用次数。对谷类、蔬菜、水果和观赏植物的白粉病均有效。吡嘧磷对真菌的作用与其非磷代谢物6-乙氧羰基-2-羟基-5-甲基吡唑(1,5a)嘧啶(PP)有直接关系,该代谢物能强烈抑制菌丝的呼吸作用以及DNA、RNA的蛋白质的合成。也有研究报道主要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各种白粉病。防治麦类白粉病,当小麦和大麦开始出现症状时,用30%乳油100~133ml/亩对水40~50kg喷洒。防治葫芦科植物白粉病,用30%乳油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每隔7天喷洒1次,喷洒与收获之间需要有3天的安全间隔期。防治苹果白粉病,从苹果出现粉红色的小蓓蕾开始到6月下旬,以14天的间隔期喷洒,用30%乳油600~800倍液喷雾,可有效地防治白粉病。安全期为14天。注意事项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在蜜源作物上要避免花期施用,避开蜜蜂活动高峰期。使用高浓度对蔷薇植物易产生药害,使用低浓度时(0.015%)是安全的。使用时须充分注意,以免误食、误用。若万一中毒,马上就医。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杀菌剂来源于具有杀菌活性的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 A,自1969年发现其杀菌活性,历经20多年的结构优化,终于使得此类杀菌剂开发成功,在杀菌剂开发史上树立了继三唑类杀菌剂之后又一个新的里程碑。Strobilurin类杀菌剂首例上市时间为1996年,到目前为止,已有10个品种商品化,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其通过锁住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传递而阻止了细胞的ATP合成,通过抑制其线粒体呼吸而发挥抑菌作用,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和内吸活性,而且能在植物体内、土壤和水中很快降解。尽管该类杀菌剂作用机制独特,但对于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依然具有很高的风险性。近年来,国外已有小麦白粉病菌产生抗性的报道。嘧菌酯 ICIA5504其他名称 腈嘧菌酯、阿米西达。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固体,熔点118—119℃,25℃水中溶解度10mg/L。毒性 雄、雌大鼠急性经口LD50>5g/kg,雄、雌大鼠急性经皮LD50>2g/kg。低毒。剂型 25%悬浮剂、50%水分散粒剂。作用特点 高效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药剂进入病菌细胞内,与线粒体上细胞色素b的Q。位点相结合,阻断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1之间的电子传递,从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破坏病菌的能量合成。由于缺乏能量供应,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的形成都受到抑制。该杀菌剂喷施到小麦叶片上24小时和8天后,可被植物吸收20%和45%,并在植物体内向顶性输导和跨层转移,均匀分布。虽然内吸速度较慢,但喷施后2小时降雨对药效没有影响。对多种植物病害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治疗和铲除作用的大小因病害而异。能够抑制真菌的分子孢子产生,减少再侵染来源。对14C-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酰亚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该杀菌剂能够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具有延缓衰老,增加光合产物,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本品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等植物病原菌的EC95均<1mg/L。目前在世界上已经登记防治的植物病害有400多种。对柄锈菌属、禾生球腔菌(小麦壳针孢)、颖枯壳针孢(小麦颖枯病菌)和圆核腔菌(大麦网斑病菌)有很好的防效,而且持效性好。对小麦和大麦叶部白粉病仅有一定的防效,对小麦穗部白粉病有很好防效,并对由丝核菌属R.cerealis引起的突发眼点病有高效。本品施用适期宽、环境条件宽松,对许多作物相当安全。一次用药可保持药效14天左右。应用技术 对半知菌、子囊菌、担子菌、卵菌等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都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黄瓜蔓枯病,在发病初期,用25%悬浮剂60~90ml/亩对水40~50kg喷雾,15天后再喷1次;防治黄瓜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25%悬浮剂60~9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天左右再喷1次,连喷2次;防治丝瓜霜霉病,用25%悬浮剂48~9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冬瓜霜霉病,用25%悬浮剂48~9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晚疫病,用25%悬浮剂60~9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早疫病,用25%悬浮剂24~32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叶霉病,用25%悬浮剂60~9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草坪褐斑病,用50%水分散粒剂26.7~53.3g/亩喷雾;防治草坪枯萎病,用50%水分散粒剂26.7~53.3g/亩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用25%悬浮剂6.7~20ml/亩对水40kg喷雾;防治稻胡麻斑病,在穗期用25%悬浮剂40ml/亩对水40kg喷雾。防治辣椒疫病,在病害发生初期,对辣椒茎基部喷淋施用25%悬浮剂48ml/亩对水60kg喷雾,间隔7~10天,连续3次;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病害发生初期,用25%悬浮剂10~20ml/亩对水50kg喷雾,间隔7~10天,连续喷施3次;防治西瓜、甜瓜蔓枯病,在发病初期,用25%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15天后再喷1次,对病害有较好的防效。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在发病初期,用50%水分散粒剂5 000~7 500倍液喷雾,间隔7天再喷药,共喷3次;防治草莓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50%水分散粒剂5 000~7 500倍液,间隔7天,处理3次。注意事项 在推荐剂量下,除少数苹果品种(嗄啦品系)和烟草生长早期外,对作物安全,也不会影响种子发芽或栽播下茬作物。能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和光学过程迅速降解,半衰期1~4周,不会在环境中积累。氟嘧菌酯 fluoxastrobin其他名称 Fandango。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熔点75℃,水中溶解度2.29mg/L(20℃,pH7)。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6~119天。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2 5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对兔眼有刺激性,对兔皮肤无刺激作用。剂型 10%乳油。作用特点 氟嘧菌酯具有速效和持效期长双重特性,对作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适当的加工剂型可进一步提高其通过角质层进入叶部的渗透作用。氟嘧菌酯应用适期广,无论在真菌侵染早期如孢子萌发、芽管生长以及侵入叶部,还是在菌丝生长期都能提供非常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但对孢子萌发和初期侵染最有效。因具有优异的内吸活性,它能被快速吸收,并能在叶部均匀地向顶部传递,故具有很好的耐雨水冲刷能力。尽管它通过种子和根部的吸收能力较差,但用做种子处理剂时,对幼苗和种传和土传病害具有很好的杀灭和持效作用,对大麦白粉病或网斑病等气传病害则效果很差。作用机理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氟嘧菌酯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对几乎所有真菌(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锈病、颖枯病、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等数十种病害均有很好的活性。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禾谷类作物黑穗病、叶斑病、颖枯病、云纹病、褐斑病,用10%乳油5~10ml/100kg种子拌种。防治马铃薯早疫病、蔬菜霜霉病,用10%乳油13.3ml/亩对水40~50kg喷雾。醚菌 BAS490F其他名称 翠贝、苯氧菌酯。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具芳香性气味的结晶状固体,熔点101.6~102.5℃,水中溶解度2g/L(20℃)。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5.6mg/L,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性。低毒。剂型 50%水分散粒剂、30%可湿性粉剂、30%悬浮剂。作用特点 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该杀菌剂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主要表现为抑制真菌的孢子萌发,具有很好的抑制孢子萌发作用,阻止病菌侵入发病,对植物病害的防治以保护作用为主。同时也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和局部移动的能力,具有局部治疗作用。醚菌酯作用于真菌的线粒体,与细胞色素b的Q0位点结合,阻止电子传递,抑制呼吸作用。但不能在植物体内系统运输和二次分配。与其他常用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且比常规杀菌剂持效期长。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亚纲等致病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应用技术 可用于防治各种作物的多种病害。防治小麦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30%悬浮剂30~5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左右,连续用药2次;防治小麦锈病,在发病初期,用30%悬浮剂50~7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左右,连续用药2次。防治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用30%可湿性粉剂27.5~35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6天再喷1次,共防2次;防治黄瓜霜霉病,用30%可湿性粉剂16.7~33.3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早疫病,用30%悬浮剂40~6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苹果黑星病,用50%水分散粒剂5 000~7 0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用50%水分散粒剂3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梨树黑星病,用50%水分散粒剂3 000—5 000倍液喷雾,间隔7天施1次药,连续施药3次;防治葡萄霜霉病,用30%悬浮剂2 206~3 192倍液喷雾;防治草莓白粉病,用30%可湿性粉剂15~4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香蕉黑星病,用30%可湿性粉剂1 200~3 600倍液喷雾;防治香蕉叶斑病,用30%可湿性粉剂1 200~3 600倍液喷雾。啶氧菌酯 picoxystrobin其他名称 Acanto。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粉状固体,熔点75℃,水中溶解度0.128g/L。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 4小时)2.12mg/L,对兔皮肤和兔眼睛无刺激性。剂型 25%悬浮剂。作用特点 广谱、内吸性杀菌剂。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抑制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转移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防治对14C-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啶氧菌酯一旦被叶片吸收,就会在木质部中移动,随水流在运输系统中流动;它也在叶片表面的气相中流动并随着从气相中吸收进入叶片后又在木质部中流动。无雨条件下用啶氧菌酯16.7g/亩喷雾处理的作物和将同样喷雾处理后2小时的作物,暴露于降雨量为10mm、长达1小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对大麦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是一致的。由于啶氧菌酯的内吸活性和熏蒸活性,因而施药后,有效成分能有效再分配及充分传递。因此,啶氧菌酯比商品化的嘧菌酯和肟菌酯有更好的治疗活性。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麦类的叶部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茎叶喷雾,用25%悬浮剂66.8ml/亩对水40~50kg喷雾。唑菌胺酯 Pyraclostrobin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或灰白色晶体,熔点为63.7~65.2℃,水中溶解度1.9mg/L(20℃)。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对兔眼睛无刺激性,对兔皮肤有刺激性。剂型 20%粒剂、200g/L浓乳剂、20%水分散性粒剂。作用特点 唑菌胺酯同其他的合成strobin类似物的作用机理一样,也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它通过阻止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ATP),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对叶片内菌丝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持效期较长,并且具有潜在的治疗活性。该化合物在叶片内向叶尖或叶基传导及熏蒸作用较弱,但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总之,唑菌胺酯具有保护作用、治疗作用、内吸传导性和耐雨水冲刷性能,且应用范围较广。可有效地防治由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虽然唑菌胺酯对所测试的病原菌抗药性株系均有抑制作用,但它的使用还应以推荐剂量并同其他无交互抗性的杀菌剂在桶中现混现用或者直接应用其混剂,并严格限制每个生长季节的用药次数,以延缓抗性的发生和发展。该化合物不仅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而且对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好。在推荐使用剂量下,绝大部分试验结果表明对作物无药害,但对极个别美洲葡萄和梅品种在某一生长期有药害。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小麦斑枯病、叶锈病、大麦云纹病,在发病初期,用20%水分散性粒剂83.2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豆类叶斑病、锈病、炭疽病,病害发生初期,用20%水分散性粒剂25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8~18天,连喷2~5次;防治花生褐斑病、黑斑病、锈病和疮痂病,发病初期,用20%水分散性粒剂5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天,施药2~3次,对花生白绢病也有较好的防效。防治番茄和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和叶枯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20%水分散性粒剂66.5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天,连续施药3~5次。防治葡萄白粉病、霜霉病,发病初期,用20%水分散性粒剂1 000倍液喷雾,间隔12~14天,连续施药5~7次。防治柑橘疮痂病、树脂病、黑腐病等,发病初期,用20%水分散性粒剂4 000倍液喷雾,间隔5~8天,连喷2~3次。肟菌酯 trifloxystrobin理化性质 白色无臭固体,熔点为72.9℃,沸点大约312℃(285℃开始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 646mg/L。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剂型 12.5%乳油、25%悬浮剂、50%悬浮剂、45%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具有广谱、渗透、快速吸收分布,作物吸收快、加之其具有向上的内吸性,故耐雨水冲刷性能好、持效期长,因此被认为是第2代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与吗啉类、三唑类、苯胺基嘧啶类、苯基吡咯类、苯基酰胺类如甲霜灵无交互抗性。肟菌酯主要用于茎叶处理,保护活性优异,且具有一定的治疗活性,且活性不受环境影响,应用最佳期为孢子萌发和发病初期阶段,但对黑星病各个时期均有活性。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麦类白粉病、锈病,在发病初期,用25%悬浮剂26.8~5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蔬菜霜霉病等,在发病初期,用25%悬浮剂13.2~37.2ml/亩对水40~50kg喷雾。烯肟菌酯 enestroburin其他名称 佳斯奇。理化性质 原药为棕褐色黏稠状物,易溶于丙酮、三氯甲烷、乙酸乙醚、乙醚,微溶于石油醚,不溶于水。对光、热比较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 47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低毒。剂型 25%乳油。作用特点 该药是以天然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新型农药,该品种具有杀菌谱广、活性高、毒性低、与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线粒体的呼吸,通过细胞色素复合体的Q0部位的结合,抑制线粒体的电子传递,从而破坏病菌能量合成,起到杀菌作用。对由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应用技术 能有效地控制黄瓜霜霉病。防治黄瓜霜霉病,用25%乳油26.7~53.3ml/亩,对水40~50kg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小麦白粉病、白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25%乳油26.8~53.2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及葡萄霜霉病等,用25%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吡唑醚菌酯 pyraclostrobin其他名称 凯润。理化性质 纯品外观为白色至浅米色无味结晶体。熔点63.7~65.2℃。20℃时2年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D50(4小时)>310mg/L。对兔眼睛、皮肤无刺激性。中等毒性。剂型 25%乳油。作用特点 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1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应用技术 防治黄瓜白粉病、霜霉病,于发病初期,用25%乳油20~4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天喷1次,连喷药3~4次。防治香蕉黑星病、叶斑病,于病害发生初期,用25%乳油1 000~3 000倍液喷雾,间隔10天喷1次,一般喷药3次。烯肟菌胺其他名称 高扑。理化性质 纯品外观为白色固体。熔点131~132℃。在常温下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4 64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低毒。剂型 5%乳油。作用特点 杀菌谱广、活性高、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与环境相容性好,低毒,无致癌、致畸作用,对由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应用技术 防治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用5%乳油53.3~106.7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温棚)白粉病,用5%乳油53.3~106.7ml/亩对水40~50kg喷雾。自拜耳公司1973年研制成功第一个商品化的杀菌剂三唑酮之后,三唑类杀菌剂的发展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发展之快、数量之多,是以往任何杀菌剂所无法比拟的。目前,这类杀菌剂已有约40多个品种商品化。近年来,此类化合物开发的重点是杀菌谱广和具有环境相容性等。三唑类杀菌剂与其他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其主要通过阻碍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影响真菌细胞壁的形成,对为害作物生长的多数真菌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多数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长效、强内吸性以及选择性活性特点。三唑类杀菌剂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如多效唑、抑芽唑和烯效唑等),其通过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消除植物顶端优势,具有增产、早熟、抗倒、抗逆等多种功能。但是,三唑类杀菌剂是内吸治疗型杀菌剂,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单一,长期频繁的使用,病害已对其产生了较严重的抗性,不少三唑类杀菌剂由于抗性问题已失去了原有的高效性。如用三唑酮防治草莓白粉病,用量少防效低,用量大则易产生药害,抑制草莓生长,导致减产。此外,三唑类杀菌剂只对真菌起作用,对细菌及病毒无活性。植物病害往往是多种病害同时发生,因此使用三唑类杀菌剂需要配合其他杀菌剂或防病毒剂才能有良好的综合防治效果。三唑酮 triadimefon其他名称 粉锈宁、百菌酮、百理通。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结晶体,熔点为82.3℃。溶于有机溶剂。对酸碱(pH1~13)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低毒。剂型 10%可湿性粉剂、15%可湿性粉剂、15%乳油、20%乳油、15%烟雾剂、8%悬浮剂。作用特点 该药剂对病害具有预防、铲除和治疗作用。三唑酮具有很强的内吸性,被植物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药剂被根系吸收后向顶部传导能力很强。对病菌孢子萌发和原来母细胞的生长无抑制作用或仅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但能使子细胞变形,菌丝膨大,分枝畸形,生长受抑制,并能抑制孢子的形成,其作用机理是强烈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麦角甾醇是构成真菌细胞的主要成分,直接影响到细胞的渗透性,除卵菌纲真菌外,对所有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三唑酮是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改变孢子的形态和细胞膜的结构,并影响其功能,而使病菌死亡或受抑制。应用技术 三唑酮的抗菌谱广,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能有效防治的病害有50余种。防治小麦白粉病,在感病初期,用20%乳油40~45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小麦锈病,在感病初期,用20%乳油50~62.5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用8%悬浮剂60~8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水稻叶尖枯病,用8%高渗可湿性粉剂100~12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用15%可湿性粉剂60~90g/100kg种子拌种。防治橡胶树白粉病,用15%烟雾剂40~53g/亩喷烟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小麦根腐病,每100kg种子用25%可湿性粉剂300~500g拌种处理;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每100kg种子用25%可湿性粉剂200~500g拌种处理,残效期80天;防治玉米圆斑病,用25%可湿性粉剂50~100g/亩对水50~75kg,在果穗冒尖期喷雾;防治高粱丝黑穗病,每100kg种子用25%可湿性粉剂400g拌种处理;防治烟草、甜菜、啤酒花等白粉病,用25%可湿性粉剂50~100g/亩对水50kg,在感病初期喷雾,残效期14天。防治瓜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25%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菜豆、豌豆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25%可湿性粉剂33~50g对水50~75kg喷雾;防治豇豆锈病,在发病初期,用25%可湿性粉剂125g/亩对水75kg喷雾。防治苹果、葡萄、草莓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25%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桑树锈病、白粉病,用25%可湿性粉剂2 000~5 0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注意事项 不可与粮食、饲料一起存放。一定要在规定用药量使用,否则作物易受药害。可与除强碱性药以外的一般农药混用,安全间隔期为14天。拌种处理时,要严格控制用量,特别是麦类种子,播种后如遇长期干旱容易产生药害,表现为出苗率低,已出的苗生长矮小,叶片变小,颜色深绿色等。环唑醇 cyproconazole其他名称 环丙唑醇。理化性质无色晶体,熔点103~105℃。溶于有机溶剂。毒性 雌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 33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5.65mg/L。剂型 40%悬浮剂、10%水分散粒剂、10%可湿性粉剂、4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对病害具有内吸治疗作用。被植物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药剂被根系吸收后向顶部传导能力很强。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改变孢子的形态和细胞膜的结构,并影响其功能,而使病菌死亡或受抑制。对禾谷类作物、咖啡、甜菜及果树上的白粉菌目、锈菌目、尾孢霉属、喙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真菌均有效。对麦类锈病持效期为4~6周,白粉病为3~4周。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花生叶斑病、花生白腐病、谷类眼点病、叶斑病和网斑病,在发病初期,用40%悬浮剂13.25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甜菜叶斑病,用40%悬浮剂6.75~1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苹果黑星病、葡萄白粉病,用40%悬浮剂7 000~10 000倍液喷雾。苯醚甲环唑 difenoconazole其他名称 恶醚唑、世高、敌萎丹。理化性质 无色固体,熔点76℃,温度≤300℃稳定,在土壤中移动性小,降解缓慢。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 453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0.045mg/L,对兔皮肤和眼睛有刺激作用。低毒。剂型 10%乳油、25%乳油、15%胶悬剂、10%可湿性粉剂、10%水分散粒剂、30g/L悬浮种衣剂、3%悬乳剂。作用特点 本品属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内吸性,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杀菌谱广,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孢属、尾孢霉属、刺盘孢属、球座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菌、白粉菌、锈菌和某些种传病原菌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活性。应用技术 防治小麦黑穗病,用30g/L悬浮种衣剂6~9ml/100kg种子,种子包衣;防治小麦纹枯病,用30g/L悬浮种衣剂6~9ml/100kg种子,种子包衣;防治小麦全蚀病,用30g/L悬浮种衣剂15~18ml/100kg种子,种子包衣;防治水稻纹枯病,用25%乳油15~3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大白菜黑斑病,用10%水分散粒剂35~5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西瓜炭疽病,用10%水分散粒剂50~75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早疫病,发病初期,用10%水分散粒剂66.7~1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大蒜叶枯病,用10%水分散粒剂30~6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芦笋茎枯病,用10%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在发病初期,可用10%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间隔7~14天,连续喷药2~3次;防治梨黑星病,在发病初期,用10%水分散粒剂6 000~7 000倍液喷雾,间隔7~14天连续喷药2~3次;防治柑橘疮痂病,用10%水分散粒剂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香蕉叶斑病,用25%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石榴麻皮病,用10%水分散粒剂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茶树炭疽病,用10%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防治小麦根腐病、颖枯病,每100kg种子用30g/L悬浮种衣剂200ml拌种;小麦白粉病,每100kg种子用30g/L悬浮种衣剂1 000ml拌种;防治大豆根腐病,每100kg种子用30g/L悬浮种衣剂200~400ml拌种;防治棉花立枯病,每100kg种子用30g/L悬浮种衣剂800ml拌种;防治大麦病害,每100kg种子用30g/L悬浮种衣剂100~200ml拌种。防治辣椒炭疽病,发病初期用10%水分散粒剂800~1 200倍液喷雾;防治西瓜蔓枯病,用10%水分散粒剂50~80g/亩,对水40~50kg喷雾。注意事项 喷雾时要求均匀喷药。苯醚甲环唑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施药时间宜早不宜迟,应在发病初期进行喷药效果最佳。施药应选早晚气温低、风小时进行。勿使药液溅入眼或沾染皮肤,若不慎溅入眼中及皮肤上,用大量清水冲洗即可。进食、饮水或吸烟前必须先洗手及裸露皮肤,无特效解毒剂,对症治疗。勿把剩余药物倒入池塘、河流。农药泼洒在地,立即用沙、锯末、干土吸附,把吸附物集中深埋。回收药物不得再用。药物必须用原包装储存,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地方。不宜与铜制剂混用。烯唑醇 diniconazole其他名称 特普唑、速保利、禾果利。理化性质 原药为无色结晶固体,熔点134~156℃。在通常储存条件下稳定,对热、光和潮湿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629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g/kg。低毒。剂型 12.5%乳油、25%乳油、2%可湿性粉剂、12.5%可湿性粉剂、5%拌种剂、5%干粉种衣剂。作用特点 广谱内吸性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它在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抑制1、4-a-脱甲基化作用,引起麦角甾醇缺乏,导致真菌细胞膜不正常,最终真菌死亡。抗菌谱广,具有较高的杀菌活性和内吸性,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特别对子囊菌和担子菌有较高活性。它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小,而明显抑制萌芽后芽管的伸长,吸器的形状及菌体在植物体内的发育、新孢子的形成等。植物种子、根、叶片均能内吸,并具有较强的向顶传导性能。残效期长。对人、畜、有益昆虫、环境安全。应用技术 对子囊菌和担子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白粉病、黑粉病、锈病、黑星病等有特效。防治小麦白粉病,用12.5%可湿性粉剂16~32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用12.5%可湿性粉剂45~6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小麦条锈病,用12.5%可湿性粉剂30~5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小麦黑穗病,用12.5%可湿性粉剂4~5g/100kg种子拌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用12.5%可湿性粉剂25~4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用12.5%可湿性粉剂60~80g/100kg种子拌种;防治花生叶斑病,在发病初期,用12.5%可湿性粉剂25~33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高粱丝黑穗病,用5%拌种剂15~20g/100kg种子干拌;防治谷子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喷雾,用12.5%可湿性粉剂2 500~4 000倍液喷雾,间隔15天再喷1次。防治甜瓜白粉病,用12.5%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芦笋茎枯病,用12.5%可湿性粉剂30~37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梨树黑星病,在发病初期,用12.5%可湿性粉剂2 5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黑痘病,用12.5%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香蕉叶斑病,用12.5%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喷雾,间隔10~15天再喷1次。注意事项 本品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药品应存于阴暗处;喷药时要穿工作服、戴好口罩、手套,要避免药液吸入或沾染皮肤,药后要及时冲洗。拌种时要先用少量水喷洒种子,将种子润湿,然后按推荐的用药剂量拌种,应充分混拌均匀,然后再播种。长时间、单一使用该药,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建议与作用机制不同的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氟环唑 epoxiconazole其他名称 环氧菌唑、欧霸。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结晶状固体,熔点136.2℃。在pH7和pH9条件下12天不水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5.3mg/L。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低毒。剂型 12.5%悬浮剂。作用特点 广谱内吸性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它在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抑制1、4-a-脱甲基化作用,引起麦角甾醇缺乏,导致真菌细胞膜不正常,最终真菌死亡。抗菌谱广,具有较高的杀菌活性和内吸性,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持效期较长。特别是对子囊菌和担子菌有较高活性。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应用技术 防治小麦锈病,在发病初期,用12.5%悬浮剂48~6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香蕉叶斑病,用12.5%悬浮剂50~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腈苯唑 fanbuconazole其他名称 应得。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晶体,熔点124~126℃。溶于醇、芳烃、酯、酮,不溶于脂烃。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2.1mg/L。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作用。低毒。剂型 24%悬浮剂。作用特点 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内吸传导型杀菌剂,能抑制病原菌菌丝的伸长,阻止已发芽的病菌孢子侵入作物组织。在病菌潜伏期使用,能阻止病菌的发育,在发病后使用,能使下一代孢子变形,失去继续侵染能力,对病害既有预防作用又有治疗作用。应用技术 对大田作物、蔬菜和园艺作物的许多病害均有效。防治桃褐腐病,在桃树发病前或发病始期,用24%悬浮剂2 500~3 200倍液喷雾;防治香蕉叶斑病,在香蕉下部叶片出现叶斑之前或刚出现叶斑,用24%悬浮剂960—1 200倍液喷雾,每隔7~14天喷雾1次,连续用2~3次。氟喹唑fluquinconazole理化性质 纯品为灰白色固体颗粒,熔点191~193℃。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12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为625~2 679mg/kg,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180~325mg/kg。剂型 25%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是一种带有三唑结构的喹唑啉类杀菌剂,对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兼有保护、治疗及内吸性,且对作物安全。叶面喷施可防治由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真菌引起的多种阔叶及禾谷类作物上的重要病害。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苹果黑星病、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25%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喷施,共喷施5~9次,每次间隔10~14天。氟硅唑 flusilazole其他名称 福星。理化性质 为无色结晶固体,熔点53℃。对日光稳定,在310℃下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674—1 11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5mg/L,对皮肤和眼睛有轻微刺激作用,无过敏性。低毒。剂型 40%乳油、10%乳油、8%微乳剂。作用特点 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杀菌剂。能抑制病原菌菌丝的伸长,阻止已发芽的病菌孢子侵入作物组织。杀菌谱广,对大部分病原真菌均有很好的防效。尤其是对子囊菌、担子菌及部分半知菌类防效优异,其中包括果树和瓜类黑星病、白粉病、锈病、蔬菜灰霉病、烟草赤星病等。具有预防兼治疗作用,喷药后能迅速被作物叶面吸收,向下传导,产生保护作用,感病前施药,可阻止病菌芽管生长,感染后施药则可阻止菌丝的生长与孢子形成,抑制病原菌蔓延。速效性和长效性均较突出,喷药后能迅速渗入植物体各部,抑制菌丝生长,避免雨水冲刷,达到全面保护治疗效果。对作物安全,对绝大多数作物非常安全。对人、畜毒性低,不为害有益动物和昆虫。应用技术 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类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效。防治黄瓜黑星病,用40%乳油7.5~9.4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白粉病,在发病前期,用8%微乳剂40~60ml/亩喷雾,每隔7天左右施1次药;防治番茄叶霉病,用40%乳油10~12.5ml/亩喷雾;防治菜豆白粉病,用40%乳油7.5~9.4ml/亩喷雾。防治梨黑星病,发病初期,用40%乳油8 000—10 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施药1次,连续4次;防治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在发病前期,用40%乳油8 000~10 0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左右施1次药。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番茄早疫病,于发病初期开始施药,用40%乳油8 000~10 000倍液,每隔7~10天施药1次,连喷2~3次。防治苹果炭疽病、轮纹病,在发病前期或病害发生初期,用40%乳油8 000倍液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月中旬至采前8天,每10~14天喷1次药;防治草莓白粉病,在发病前期,用40%乳油10 000~12 000倍液,每隔7天左右施1次药,连续施药4次。注意事项 为预防可能产生抗药性,应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避免在整个生长季里使用单一种药剂。粉唑醇 flutriafol理化性质 白色晶体,熔点130℃。溶于部分有机溶剂。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 140~1 480mg/kg,兔急性经皮LD50>2g/kg。低毒。剂型 12.5%乳油、5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广谱性内吸杀菌剂,对担子菌和子囊菌引起的许多病害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并兼有一定的熏蒸作用。但对卵菌和细菌无活性。该药有较好的内吸作用,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再由维管束向上转移。根部的内吸能力大于茎、叶,但不能在韧皮部作横向或向基输导。粉唑醇对麦类白粉病的孢子堆具有铲除作用,施药后5~10天,原来形成的病斑可消失。粉唑醇不论在植物体内体外都能抑制真菌的生长。主要是与真菌蛋白色素相结合,抑制真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应用技术 防治小麦条锈病,在麦类锈病盛发前,用50%可湿性粉剂8~12g/亩对水40~50kg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麦类黑穗病,100kg种子用12.5%乳油200~300ml拌种。先将拌种所需的药量加水调成药浆,调成药浆的量为种重量的1.5%,拌种均匀后再播种;防治麦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12.5%乳油255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玉米丝黑穗病,100kg玉米种子用12.5%乳油320~480ml拌种。先将拌种所需的药量加水调成药浆,调成药浆的量为种子重量的1.5%,拌种均匀后再播种。注意事项 施药时,应使用安全防护用具,防止药液溅及皮肤和眼睛。如不慎溅到皮肤或眼睛,要立即用清水冲洗。施药后应洗净脸、手、脚等裸露部位。不得与食品、饲料一起存放,避免儿童接触。己唑醇 hexaconazole其他名称 安福、洋生、翠丽。理化性质 无色晶体,室温(40℃以下)至少9个月内不分解,在酸、碱性(pH值5.7~9)水溶液中30天内稳定,pH值7水溶液中紫外线照射下10天内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 189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g/kg。对兔皮肤无刺激作用,但对眼睛有轻微刺激作用。低毒。剂型 5%悬浮剂、50%悬浮剂、50%可湿性颗粒剂、5%乳油、10%乳油。作用特点 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内吸传导型杀菌剂,能抑制病原菌菌丝的伸长,阻止已发芽的病菌孢子侵入作物组织。应用技术 可以防治多种病害。防治小麦白粉病,用5%悬浮剂20~3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小麦锈病,用5%悬浮剂30~4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用5%悬浮剂80~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水稻稻曲病,用5%悬浮剂70~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白粉病,用5%悬浮剂30~45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用5%悬浮剂8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树白粉病,用5%悬浮剂1 250~2 500倍液喷雾;防治梨树黑星病,用5%悬浮剂1 000~1 25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白粉病,用5%悬浮剂800~1 0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施药时不宜随意加大剂量,否则会抑制作物生长。施药时,应使用安全防护用具,防止药液溅及皮肤和眼睛。如不慎溅到皮肤或眼睛,要立即用清水冲洗。不得与食品、饲料一起存放,避免儿童接触。废旧容器及剩余药剂应密封于原包装中妥善处理。亚胺唑 imibenconazole其他名称 霉能灵、酰胺唑。理化性质 纯品为浅黄色晶体,熔点89.5~90℃,在弱碱性介质中稳定,酸性和强碱性介质中不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2 8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1 020mg/L。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作用,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低毒。剂型 5%可湿性粉剂、15%可湿性粉剂、15.5%乳油。作用特点亚胺唑是广谱新型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喷到作物上后能快速渗透到植物体内,耐雨水冲刷。是叶面内吸性杀菌剂,土壤施药不能被根吸收。主要作用机理是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细胞膜的形成,导致病菌死亡。能有效地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如桃、日本杏、柑橘树疮痂病,梨黑星病、锈病,苹果黑星病、锈病、白粉病、轮斑病,葡萄黑痘病,西瓜、甜瓜、烟草、玫瑰、日本卫茅、紫薇白粉病,花生褐斑病,茶炭疽病,玫瑰黑斑病,菊、草坪锈病等。尤其对柑橘疮痂病、葡萄黑痘病、梨黑星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藻菌真菌无效。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环境、作物安全。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多种果树的病害防治。防治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用5%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喷雾;防治梨黑星病,于发病初期,用5%可湿性粉剂1 000~1 163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5~6次;防治葡萄黑痘病,于春季新梢生长达10cm时,用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药1次,共喷4~5次;防治柑橘树疮痂病,第1次在春芽刚开始萌发时,用5%可湿性粉剂600~9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喷药1次,共喷3~4次;防治青梅黑星病,用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亚胺唑除酸性和碱性农药以外,可与其他所有农药混用,施用前建议先进行小范围试验。不宜在鸭梨上使用,以免产生药害。喷药时要注意防护,喷完药后漱口并用肥皂洗暴露部位。柑橘于收获前30天,梨、葡萄于收获前21天停止使用。腈 菌唑myclobutanil其他名称 灭菌强、果垒、富朗。理化性质 原药为淡黄色固体,熔点63~68℃。可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如酮、酯、乙醇和苯类。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 600~2 290mg/kg,兔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低毒。剂型 40%水分散粒剂、12.5%乳油、25%乳油。作用特点 腈菌唑是一类具保护和治疗活性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主要对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杀菌谱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剂持效期长,药效高,对作物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应用技术 可以防治多种病害。防治小麦白粉病,于小麦基部第一片叶开始发病即发病初期,用12.5%乳油16 ~32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10~15天再喷1次。防治黄瓜白粉病,用12.5%乳油24~32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黑星病,用12.5%乳油30~4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在发病初期,用40%水分散粒剂6 000~7 000倍液喷雾;防治梨黑星病,发病初期,用12.5%乳油2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炭疽病,用40%水分散粒剂4 000~6 000倍液喷雾;防治香蕉叶斑病,用12.5%乳油600~800倍液喷雾;防治香蕉黑星病,用12.5%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一般喷3次药,间隔时间10天。注意事项 施药时注意安全,做好个人防护;本品易燃,储存在阴凉、干燥处。丙环唑 propiconazole其他名称 敌力脱、必扑尔。理化性质 原油为淡黄色黏稠液体,水中溶解度为1 10mg/L,易溶于有机溶剂,320℃以下稳定,对光较稳定,水解不明显。在酸性、碱性介质中较稳定,不腐蚀金属。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 517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4g/kg。低毒。剂型 25%乳油。作用特点 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株体内向上传导。丙环唑可以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根腐病、白粉病、水稻恶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卵菌引起的病害无效。残效期在1个月左右。应用技术 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白粉病、纹枯病、锈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小麦白粉病、纹枯病,在发病初期,用25%乳油30~4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小麦锈病,在发病初期,用25%乳油34.9~45.1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小麦根腐病,用25%乳油33.2~66.4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用25%乳油30~6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豌豆白粉病,用25%乳油6~12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香蕉叶斑病,用25%乳油500~1 0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小麦全蚀病,用25%乳油按种重0.1%~0.2%拌种;防治小麦颖枯病,在孕穗期,用25%乳油33.3ml/亩,对水40~50kg/亩喷药。防治水稻恶苗病,用25%乳油1 000倍药液浸水稻种子,2~3天后直接催芽播种。防治花生叶斑病,用25%乳油100~15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14天。防治瓜类白粉病、蔬菜白粉病,发现病斑立即用25%乳油30ml/亩,两次施药效果好,间隔20天左右。防治辣椒褐斑病、叶枯病,田间初见病斑时,用25%乳油40ml/亩,对水40~50kg喷雾,15~20天后再喷1次。防治葡萄白粉病、炭疽病,用25%乳油1 000倍液喷雾,间隔期14~18天。注意事项 储存温度不得超过35℃。喷药时应穿防护服,工作后要洗澡并换洗衣服。在喷雾时不要吃东西、喝水和吸烟。不要用处理废药液而污染水源和水系,不要污染食物和饲料。施药后剩余的药液和空容器要妥善处理,可烧毁或深埋,不得留做他用。药剂要放存在儿童和家畜接触不到的地方。应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眼睛,不要直接用被药剂污染的衣物。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或浅灰棕色粉末状结晶,熔点为139.1~144.5℃。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6 2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 990mg/L,对兔皮肤和眼睛无刺激。作用特点 具有很好的内吸活性,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且持效期长。丙硫菌唑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中甾醇的前体羊毛甾醇或2,4-亚甲基二氢羊毛甾醇1,4位上的脱甲基化作用,即脱甲基化抑制剂(DMIs)。同其他三唑类杀菌剂相比,丙硫菌唑具有更广的杀菌活性。防病治病效果好。丙硫菌唑对作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且增产明显。应用技术 丙硫菌唑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油菜、花生、水稻和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小麦和大麦的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云纹病等。还能防治油菜和花生的土传病害,如菌核病,以及主要叶部病害,如灰霉病、黑斑病、褐斑病、黑胫病和锈病等。使用剂量通常为13.3g/亩,在此剂量下,活性优于或等于如氟环唑、戊唑醇、嘧菌环胺等。戊唑醇 tebuconazole其他名称 立克秀、科胜、富力库、好力克。理化性质 无色晶体,熔点105℃。微溶于部分有机溶剂。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4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低毒。剂型 43%悬浮剂、25%水乳剂、25%乳油、25%可湿性粉剂、12.5%微乳剂、2%悬浮种衣剂、6%悬浮种衣剂、2%湿拌种剂。作用特点 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主要是对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使得病原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杀死病原菌。可以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菌引起的病害。用于小麦种子拌种或做包衣种子时,既可防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也可在植物体内向顶传导,从而杀死作物内部的病菌。尤其适用于黑穗病的防治。应用技术 可以防治多种锈病、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等。防治小麦纹枯病,用2%湿拌种剂2~3g/100kg种子拌种;防治小麦锈病,用25%可湿性粉剂60~7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用2%湿拌种剂2~3g/100kg种子拌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用2%湿拌种剂3~4g/100kg种子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用2%湿拌种剂8~12g/100kg种子拌种;防治大豆锈病,用43%悬浮剂16~2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花生叶斑病,用25%水乳剂2 000~2 500倍液喷雾;防治油菜菌核病,用25%可湿性粉剂60~7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高梁丝黑穗病,用2%湿拌种剂8~12g/100kg种子拌种。防治白菜黑星病,用25%水乳剂33.3~5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苦瓜白粉病,用12.5%微乳剂60~8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25%水乳剂2 000~2 5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轮纹病,发病初期,用25%水乳剂3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梨黑星病,在发病初期,用25%水乳剂2 000~2 50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白腐病,用25%水乳剂2 000~2 500倍液喷雾;防治香蕉叶斑病,用25%水乳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使用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拌种处理过的种子播种深度以2~5cm为宜。用该药剂处理过的种子严禁再用于人食或动物饲料。用药剂处理过的种子必须与粮食分开存放,以免污染或误食。不得使药剂污染水源。三唑醇 triadimenol其他名称 羟锈宁、抑菌净、百坦。理化性质 无色无味微细结晶粉末,熔点111.7℃,可溶于环己烷、丙醇、二氯甲烷、甲苯等有机溶剂,在正常情况下,对光、热稳定,在酸性(pH值3)、中性、碱性(pH值10)情况下储存16个月不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700~1 2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954mg/L(4小时)和>1 557mg/L(1小时)。低毒。剂型 15%干拌种剂、25%干拌种剂、10%可湿性粉剂、15%可湿性粉剂、11.7%湿拌种剂、25%湿拌种剂、1.5%悬浮种衣剂。作用特点 三唑醇为广谱内吸性种子处理剂。主要是抑制麦角甾醇合成,因而抑制和干扰菌体的附着孢和吸器的生长发育。主要用于禾谷类作物腥黑穗病、丝黑穗病、散黑穗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的防治。应用技术 防治小麦白粉病,用10%可湿性粉剂75~9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用25%干拌种剂30~45g/100kg种子拌种;防治小麦锈病,用25%种子处理干粉剂34~37.5g/100kg种子拌种;防治水稻稻曲病,用10%可湿性粉剂90~105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甜菜白粉病,用10%可湿性粉剂50~75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香蕉叶斑病,用10%可湿性粉剂333.3~533.3倍液均匀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按100kg种子用25%干拌种剂240~300g拌种;防治高粱丝黑穗病,按100kg种子用25%干拌种剂60~90g拌种。注意事项本品高剂量对玉米出苗有影响。作玉米拌种时,需加入适量的水或其他黏着剂。该药剂应放到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不可与食物和饲料一起存放或运输,拌过药的种子也不能用作饲料或食用。如误食引起中毒时,应立即找医生诊治。中毒症状一般为呕吐、激动、昏晕等。三环唑 tricyclazole其他名称 克瘟灵、克瘟唑、比艳、三赛唑。理化性质 纯品为结晶固体,熔点187~188℃,52℃时稳定,对紫外线照射相对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305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250mg/L。中等毒性。剂型 20%可湿性粉剂、75%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三环唑是一种具有较强内吸性的保护性三唑类杀菌剂,能迅速被水稻根、茎、叶吸收,并输送到植株各部位。持效期长,药效稳定。抗雨水冲刷力强,喷药1小时后遇雨不需补喷药。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从scytalone到1,3,8-三羟基萘和从vermelone到1,8-二羟基萘的脱氢反应,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主要是抑制孢子萌发和附着孢形成,从而有效地阻止病菌侵入和减少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治叶瘟,在初发阶段普遍蔓延之前,有急性型病斑出现,或进入田间检查时比较容易见到病斑,则应全田施药;防治穗瘟,在水稻拔节末期至抽穗初期(抽穗率5%以下)时,用20%可湿性粉剂75~100g/亩对水40~50 kg全田喷施。灭菌唑 triticonazole其他名称 扑力猛。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臭、白色粉状固体,熔点139~140.5℃。水中溶解度9.3mg/L(20℃)。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1.4mg/L,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低毒。剂型 2.5%悬浮种衣剂。作用特点 为广谱内吸性种子处理剂。主要是抑制麦角甾醇合成,因而抑制和干扰菌体的附着胞和吸器的生长发育。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豆科作物、果树病害,对种传病害有特效。可种子处理、也可茎叶喷雾,持效期长达4~6周。应用技术 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用25%悬浮种衣剂2.5~5ml/100kg种子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用25%悬浮种衣剂20ml/1 00kg种子拌种。唑菌腈 propanenitrile理化性质 无色晶体,熔点124~126℃。25℃下溶解度:水0.2mg/L,溶于醇、芳香烃、酯、酮,不溶于脂肪族烃。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2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2.1mg/L,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作用。剂型 24%悬浮剂、6%乳油。作用特点 兼具保护、治疗和杀灭作用的内吸性广谱杀菌剂。主要是抑制麦角甾醇合成,因而抑制和干扰菌体的附着胞和吸器的生长发育。用于防治包括由长蠕孢属、壳针孢属、尾孢属及其他子囊菌、半知菌、担子菌引起的锈病、黑粉病、白粉病。应用技术 用于防治谷类、水果、葡萄、蔬菜和观赏植物病害。资料报道,可以防治对谷类作物病害,用24%悬浮剂2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梨黑星病,用24%悬浮剂5 000倍液喷雾。联苯三唑醇 bitertanol其他名称 双苯三唑醇。理化性质 纯品外观为无色结晶。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低毒。剂型 25%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具保护和治疗活性的叶面杀菌剂。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孢子萌发、菌丝体生长和孢子形成。主要防治白粉病、叶斑病、黑斑病以及锈病等。水中直接光解,土壤中降解,对环境安全。应用技术 用于防治果树、观赏植物、香蕉、蔬菜、花生、谷物、大豆和茶等由真菌引起的病害。防治花生叶斑病,用25%可湿性粉剂50 ~83.3g/亩对水40~50kg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果树的黑斑病,用25%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观赏植物锈病和白粉病,用25%可湿性粉剂药量33~1 33g/亩对水喷雾。咪唑的主要部分为1-咪唑基-甲酰胺,来自咪鲜胺和稻瘟酯中的活性部分。该化合物是在咪鲜胺为先导化合物发现稻瘟酯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结构活性关系(SAR)研究优化得到的。目前有十几个品种。咪唑类杀菌剂主要通过阻碍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影响真菌细胞壁的形成,对为害作物生长的多数真菌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抑霉唑 imazalil其他名称 烯菌灵、万利得、戴唑霉。理化性质 亮黄色到棕色油状液体。溶于有机溶剂。在室温避光下保存稳定,对热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227~343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为4 200~4 880mg/kg。中等毒性。剂型 22.2%乳油、50%乳油、0.1%涂抹剂、0.1%浓水溶剂。作用特点 内吸性广谱杀菌剂,通过影响病菌细胞膜的渗透性、生理功能和脂类合成代谢,从而破坏霉菌的细胞膜,同时抑制霉菌孢子的形成。抑霉唑对柑橘、香蕉和其他水果喷施或浸渍,能防治收获后水果的腐烂。抑霉唑对抗苯并咪唑类的青霉菌、绿霉菌有较高的防效。应用技术 对侵染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的许多真菌病害都有防效。防治柑橘绿霉病、青霉病,柑橘采收后,挑选无伤口和无病的果实,用清水清洗并晾干,再用50%乳油625~1 000倍液浸泡1~2分钟,然后捞起晾干;防治香蕉轴腐病,用50%乳油714.3~1 666.7倍液浸果1分钟捞出晾干贮藏。注意事项 药液处理后的柑橘,入库后数天内要注意通风;药剂应储存于阴凉干燥处,储存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如药液接触皮肤和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洁水冲洗,并送医院治疗;如误服中毒应对症治疗,无特效解毒剂。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咪鲜胺prochloraz其他名称 咪鲜安、施保克、扑霉灵。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固体,熔点46.5~49.3℃,在20℃、pH值7的水中稳定。对浓酸或碱和阳光不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 600~2 4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1g/kg,兔急性经皮LD50>3g/kg。低毒。剂型 25%乳油、25%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45%乳油、45%水乳剂。作用特点 广谱性杀菌剂,具有保护作用和铲除作用。虽然不具内吸作用,但它具有一定的传导性能。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对于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有特效。对水稻恶苗病、芒果炭疽病、柑橘青、绿霉病及炭疽病和蒂腐病、香蕉炭疽病及冠腐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还可以用于水果采收后处理,防治贮藏期病害。用做种子处理时,对禾谷类许多种传和土传真菌病害有较好活性。单用时,对斑点病、霉腐病、立枯病、叶枯病、条斑病、胡麻斑病和颖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与萎锈灵或多菌灵混用,对腥黑穗病和黑粉病有极佳防治效果。在土壤中主要降解为易挥发的代谢产物,易被土壤颗粒吸附,不易被雨水冲刷。对土壤中的生物低毒,但对某些土壤中的真菌有抑制作用。应用技术 田间作物、果树、蔬菜、草坪和观赏植物的许多植物病原菌有优异的防治效果。防治水稻稻瘟病,水稻“破肚”出穗前和扬花前后,用25%乳油60~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水稻恶苗病,用25%乳油2 000~4 000倍液浸种1~2天,然后取出稻种用清水催芽;防治油菜菌核病,用25%乳油40~6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炭疽病,用25%乳油80~14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灰霉病,病害发生初期,用25%乳油66~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处理1次,连续2~3次;防治西瓜炭疽病,于发病初期,用25%乳油58~66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2次;防治辣椒炭疽病,用25%乳油58~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葡萄炭疽病,用25%乳油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黑痘病,用25%乳油5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绿霉病,用25%乳油250~500倍液浸果;防治柑橘青霉病,用25%乳油250~500倍液浸果;防治柑橘蒂腐病,用25%乳油500~750倍液浸果;防治柑橘炭疽病、黑腐病,用25%乳油500~750倍液浸果1分钟后捞起晾干,单果包装,效果更佳;防治香蕉冠腐病,用25%乳油250~500倍液浸果1分钟后捞起晾干;防治芒果树炭疽病,芒果花蕾期至收获期施药5~6次,用25%乳油500~1 0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用25%乳剂50~60ml/亩对水40~50kg施药,根据病情发展,6~7天再喷第2次药;防治小麦赤霉病,小麦抽穗扬花期,用25%乳油80~1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花生褐斑病,病害发生初期,用25%乳油13.3~26.7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期8天,共喷3次;防治烟草赤星病,病害发生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施,间隔7天再施药1次,共施药3次。防治番茄灰霉病,病害发生初期,用45%乳油1 500~2 000倍液处理,间隔7~10天处理1次,连续2~3次;防治西瓜蔓枯病,病害发生初期,用25%乳油60~70ml/亩对水40~50kg均匀喷施,间隔10天再用药1次;防治甜瓜炭疽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25%乳油1 200~1 500倍液施药,间隔7天再施1次,防治效果较好;防治大蒜叶枯病,发病初期,用25%乳油1 000~1 500倍液施药,间隔6~8天,连喷3次;防治甜菜褐斑病,在7月下旬甜菜叶上出现第一批褐斑时,用25%乳油312.5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防治茶炭疽病,于茶树夏梢始盛期开始施药,用50%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处理,每隔7天喷药1次,共防治3次。防治人参炭疽病、黑斑病,用25%乳油2 500倍液喷施,间隔7~10天喷1次药,共喷10次。防治龙眼炭疽病,在龙眼第1次生理落果时,用25%乳油1 200倍液用药,间隔7天再用药1次,共用药4次,尽量喷及叶背。注意事项 使用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可污染鱼塘、河道或水沟。防腐保鲜处理应将当天采收的果实。浸果前务必将药剂搅拌均匀,浸果1分钟后捞起晾干。咪鲜胺锰络化合物Prochloraz Manganese Chloride CompleX其他名称施保功、使百功。理化性质 白色至褐色砂粒状粉末,气味微芳香味,在水溶液中或悬浮液中,此复合物可很快地分离成咪鲜胺和氯化锰。毒性 大白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大白鼠急性经口LD50为1 600~3 200mg/kg,大白鼠急性吸入LC50>1 096mg/L,对兔眼睛有轻度刺激,对皮肤无刺激。低毒。剂型 25%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咪唑类杀菌剂,以咪鲜胺氯化锰复合物为有效成分。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的。主要用于使用咪鲜胺易引起药害的作物上。咪鲜胺锰络合物不具有内吸作用,但有一定的渗透传导性能。对子囊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有特效,对蘑菇褐腐病和褐斑病,芒果炭疽病,柑橘青、绿霉病及炭疽病和蒂腐病,香蕉炭疽病及冠腐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还可以用于水果采后处理,防治贮藏期病害。在土壤中主要降解为易挥发的代谢产物,易被土壤颗粒吸附,不易被雨水冲刷。对土壤中的生物低毒,但对某些土壤中的真菌有抑制作用。应用技术 可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烟草赤星病、黄瓜炭疽病、芒果炭疽病等多种病害。防治水稻恶苗病,用50%可湿性粉剂4 000~6 000倍液浸种;防治烟草赤星病,用50%可湿性粉剂35~46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炭疽病,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60~8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再施药1次;防治西瓜枯萎病,在西瓜移栽后,用50%可湿性粉剂800~1 500倍液灌根,每株100ml,间隔7~10天,连灌3~4次;防治辣椒灰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30~4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大蒜叶枯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6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柑橘绿霉病、青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浸果1分钟后捞起晾干;防治芒果炭疽病,花蕾期至收获期,用5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第1次施药在花蕾期,第2次施药在始花期,以后每隔7天施药1次,共喷洒5~6次,采前10天施最后1次药。防治蘑菇白腐病、褐腐病,用50%可湿性粉剂0.4~0.6g/m2加水1kg,均匀拌土,或喷淋菇床。注意事项 在西瓜苗期易出现药害。气温太高时,应加大稀释倍数。使用时应遵守通常的农药使用防护规则,做好个人防护。药品应远离儿童,贮藏于干燥、阴凉处,避免污染食品和饲料。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吸入。氟菌唑 triflumizole其他名称 三氟咪唑、特富灵。理化性质 白色无味晶体,水溶液日光下降解(DT5029小时),在高浓度酸和碱介质中水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695~715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3.2mg/L。低毒。剂型 3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广谱杀菌剂,为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内吸、治疗、铲除作用,主要用于麦类、蔬菜等白粉病、锈病,对茶树炭疽病、桃褐腐病也有效。应用技术 防治果实和蔬菜上的白粉病菌。防治黄瓜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30%可湿性粉剂13.3~2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10天,连续使用2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麦类白粉病、赤霉病,在发病初期,用30%可湿性粉剂13~20g/亩对水50kg喷雾,每次间隔7~10天,共喷2~3次;防治水稻稻瘟病,恶苗病,胡麻斑病,用30%可湿性粉剂20~30倍液浸种10分钟。防治豌豆白粉病,病害发生初期,用30%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施,间隔7天,连续用药3次。防治苹果、梨黑星病、白粉病,于发病初期,用30%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再喷1次;防治草莓白粉病,病害发生初期,用30%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处理,间隔7天喷1次,连喷4次。注意事项 不可将剩余药液倒入池、塘、湖,以防鱼类中毒,同时防止刚喷过药的田水流入河、塘。施药后,应立即洗净脸、手、脚等裸露部位,并漱口。万一误服,应大量饮水催吐,保持安静,立即请医生诊治。药剂应密封后储存远离食物和饲料的阴暗处。高浓度用于瓜类前期时会发生深绿化症,须按规定浓度使用。氰霜唑 cyazofamid其他名称 氰唑磺菌胺、科佳。理化性质 纯品浅黄色无臭粉状固体,熔点152.7℃。蒸气压1.33×10-2mPa(25℃)。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C50(4小时)>3.2mg/L,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低毒。剂型 10%悬浮剂、40%颗粒剂。作用特点 氰霜唑具有很好的保护活性,持效期长,且耐雨水冲刷。也具有一定的内吸和治疗活性。氰霜唑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对卵菌所有生长阶段均有作用,对甲霜灵产生抗性或敏感的病菌均有活性。应用技术 用于防治番茄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葡萄霜霉病等。防治番茄晚疫病,发病初期,用10%悬浮剂53.3-66.7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8天喷1次,共喷3次;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用10%悬浮剂2 000~2 50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霜霉病,用10%悬浮剂2 000~2 500倍液喷雾;防治荔枝树霜疫霉病,用1 0%悬浮剂2 000~2 5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建议在防治番茄晚疫病时要以氰霜唑为主,与杀毒矾、霜霉疫净轮换使用,以免长期单独使用一种剂造成病菌产生抗性。稻瘟酯 pefurazoate其他名称 净种灵、拌种唑。理化性质 纯品为淡棕色液体,相对密度(20℃)1.152,沸点235℃(分解),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和阳光下不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981~1 051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3 450mg/L。对兔皮肤无刺激作用,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剂型 2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通过抑制萌发管和菌丝的生长来阻止种传病原真菌的生长发育。麦角甾醇对大部分真菌来说是最重要的甾醇,是组成真菌膜不可缺少的成分,连同磷脂对真菌细胞的生理起重要作用。该药剂通过阻断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途径来抑制串珠镰孢的生长。当该药被施到串珠镰孢的菌丝体时,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2,4-亚甲基二氢羊毛甾醇和obtusifoliol被积聚。该药有抑制2,4-亚甲基二氢羊毛甾醇C14-脱甲基转化成4,4-二甲基甾醇的作用。对种传的病原真菌,特别是由单株镰孢菌引起的水稻恶苗病、稻梨孢菌引起的稻瘟病和旋孢腔菌引起的稻胡麻斑病有特效。亦能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致病真菌。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绵腐病,将0.5kg种子用清水浸12小时,捞起洗净用20%可湿性粉剂1g对水0.5kg,配成药液浸种12小时,捞起洗数次,换清水浸至种子吸足水分,然后播种。稻瘟酯以1g/L溶液喷雾可防治草莓炭疽病,对抗苯菌灵的炭疽病菌也有特效。注意事项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种子处理时,用药量要准确,以免产生药害影响发芽率。浸种时注意安全防护,眼睛、皮肤避免直接接触药液,工作完后用清水、肥皂清洗。浸种后废弃药液及清洗容器的水不要倒在河流、湖塘水域中,空袋深埋在土中处理。如发现误食中毒,请用大量食盐水催吐,并送医院治疗。本品应密封储存在干燥阴凉处,严防儿童接触。恶(咪)唑类杀菌剂,是目前国外公司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已有3个品种报道,即商品化的恶唑菌酮和氰唑磺菌胺及在开发中的咪唑菌酮。恶唑类杀菌剂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如甲霜灵无交互抗性,均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但不同于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啶菌恶唑 SYP-Z048理化性质 纯品为浅黄色黏稠油状物。易溶于丙酮、乙酸乙酯、氯仿、乙醚,微溶于石油醚,不溶于水。在水中日光或避光下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 710~2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对兔皮肤、眼睛均无刺激。剂型 25%乳油。作用特点 在离体情况下,对植物病原菌有极强的杀菌活性。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小麦、黄瓜白粉病,用25%乳油1 000~2 000倍液喷雾;也可通过叶片接种防治黄瓜灰霉病,在25%乳油1 000~2 000倍液的浓度下防治效果在90.67%~100%。恶唑菌酮 famoxadone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结晶固体;熔点140.3~141.8℃。溶解度(20℃)52mg/L。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对兔眼睛和皮肤均无刺激。低毒。剂型 78.5%母液。作用特点 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大量文献报道,恶唑菌酮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有交互抗性。能量抑制剂,即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对复合体Ⅲ中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其他作用机理在进一步研究中。主要用于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亚纲中的重要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晚疫病等。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小麦颖枯病、网斑病、白粉病、锈病,施用剂量为10~13.3g/亩,与氟硅唑混用效果更好;防治马铃薯、番茄晚疫病,施用剂量为6.7~13.3g/亩;防治葡萄霜霉病,施用剂量为3.3~6.7g/亩;对瓜类霜霉病、辣椒疫病等也有优良的活性。噻唑类杀菌剂是近年开发的热点。噻唑类杀菌剂多是在已有的农药品种基础上,经过组合、优化而得的一类具有高效、广谱杀菌活性的杀菌剂。1993年Yu Song等发现了对卵菌有很好防效的品种噻唑菌胺。现有十几个品种。噻唑菌胺能有效地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体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苯噻硫氰 benthiazole其他名称 硫氰苯噻、苯噻菌清、倍生。理化性质 淡黄色液体,溶点135℃。25℃水中溶解度为33mg/L,易溶于丙酮、二甲基甲酰胺和环己烷。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3.2g/kg;大鼠急性经皮>5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0.17mg/L。剂型 30%乳油。作用特点 广谱性种子保护剂。预防及治疗经由土壤及种子传播的真菌或细菌所致的一些病害,主要用于种子处理。亦用于木材防腐。防治对象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水稻苗期叶瘟病、胡麻斑病、白叶枯病等,用30%乳油1 000倍药液浸种6小时,浸种时常加搅拌,捞出再浸种催芽、播种,药液可连续使用2次;防治水稻稻瘟病、胡麻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发病初期开始喷雾,用30%乳油50ml/亩对水40~50kg喷雾,每隔7~14天1次;防治谷子粒黑穗病和小麦腥黑穗病,将100kg种子用30%乳油50ml拌种。防治蔬菜炭疽病、瓜类炭疽病、立枯病、柑橘溃疡病等,发病初期开始喷雾,每次用30%乳油50ml/亩,对水40~50kg喷雾,每隔7~14天1次。根部灌根,防治瓜类猝倒病、蔓割病、立枯病等。用30%乳油800~1 000倍液灌根。注意事项 切勿溅入眼睛、皮肤上,它易伤害眼睛和引起皮肤红肿。皮肤接触后,应立即用肥皂和冷水彻底冲洗干净;药液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5~30分钟。如仍疼痛或红肿则需到医院治疗。误食中毒,应立即送医院急救。本品对鱼类有毒,切勿倒入河流或池塘。储存于远离食品饲料及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废弃药及空容器要妥善处理;噻唑菌胺 ethaboxam其他名称 韩乐宁。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晶体粉末,熔点175℃,水中溶解度4.8mg/L(20℃)。在室温、pH值7条件下的水溶液稳定。毒性 大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4.89mg/L。剂型 12.5%可湿性粉剂、20%可湿性粉剂、25%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具有预防、治疗和内吸活性。噻唑菌胺能有效地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体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然而它对孢子囊和孢囊的生长发芽及游动孢子却几乎没有抑制活性。这种作用机制不同于防治此类病害的其他杀菌剂,目前科研人员正致力于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strobins)杀菌剂如对醚菌酯(kresoxim-methyl)产生抗性的假霜霉菌株对噻唑菌胺非常敏感。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葡萄霜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等。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在发病初期,用12.5%可湿性粉剂1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葡萄霜霉病,用12.5%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再喷1次。肉桂酸衍生物,早在1970年Staples等已报道肉桂酸衍生物3,4-二甲氧基肉桂酸甲酯具有杀菌活性,其中顺式异构体在日本作为农药使用,反式几乎没有活性。吗啉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大、小麦白粉病、叶锈病和网腥黑穗病等病害,其作用机制基本上都是抑制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十三吗啉 tridemorph其他名称 克啉菌、克力星。理化性质 原药外观为黄色液体,沸点134℃,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都能溶解。在50℃以下储存至少稳定两年。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58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4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为4.5mg/L。低毒。剂型 75%乳油。作用特点 十三吗啉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广谱性内吸杀菌剂,能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对担子菌、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效,主要是抑制病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应用技术 防治橡胶树红根病,在病树基部四周挖1条15~20cm深的环形沟,用75%乳油15~30ml/株对水2kg灌淋,先用1kg药液均匀地淋灌在环形沟内,覆土后将剩下的1kg药液均匀地淋灌在环形沟上,按以上的方法,每6个月施药1次。资料报道,可以防治小麦白粉病,在发病初期施药,用75%乳油33ml/亩,对水40~50kg均匀喷雾,间隔7~10天再喷1次;防治谷物锈病,用75%乳油33~50ml/亩,对水40~50kg均匀喷雾防治。防治瓜类、马铃薯白粉病,在发病初期施药,用75%乳油20~30ml/亩对水100kg均匀喷雾,间隔7~10天再喷1次。防治香蕉叶斑病,在发病初期施药,用75%乳油40ml/亩,加水50~80kg均匀喷雾。防治茶树茶饼病,在发病初期施药,用75%乳油13~33ml/亩对水58~80kg均匀喷雾。注意事项 使用时要注意防护,勿沾染皮肤、眼睛,如有接触要立刻用清水冲洗。处理剩余农药和废旧容器时,注意不要污染环境。误服要立即送医院治疗。丁苯吗啉 fenpropimorph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具芳香味,溶于有机溶剂。对光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约1.47g/kg,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6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为4.0g/kg。对兔和豚鼠皮肤有刺激作用,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剂型 75%乳油。作用特点 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可向顶传导,对新生叶片的保护作用时间长达3~4周。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改变孢子的形态和细胞膜的结构,并影响其功能,而使病菌死亡或受抑制。可以防治禾谷类作物、豆类和甜菜上由白粉菌、黑麦喙孢、荞菜单胞锈菌、柄锈菌属引起的重要真菌病害。对小麦、大麦、棉花等作物安全。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禾谷类白粉病、锈病,在发病初期,用75%乳油50ml/亩对水40~50kg均匀喷雾。防治甜菜、豆类的叶部病害,用75%乳油50ml/亩对水40~50kg均匀喷雾。吡咯类杀菌剂来源于天然产物硝吡咯菌素,是非内吸性的广谱杀菌剂,对灰霉病有特效。主要品种有两个:拌种咯和咯菌腈,均由瑞士诺华公司开发。拌种咯和咯菌腈的杀菌谱相似,前者主要作种子处理用,后者既可作为叶面杀菌剂,也可作为种子处理剂,且活性高于前者。适宜作物为小麦、大麦、玉米、豌豆、油菜、水稻、观赏作物、硬果、蔬菜、葡萄和草坪等。作为叶面杀菌剂用于防治雪腐镰孢菌、小麦网腥黑腐菌、立枯病菌等,对灰霉病有特效;作为种子处理剂主要用于谷物和非谷物类作物中防治种传和土传病菌如链格孢属、壳二孢属、曲霉属、镰孢菌属、长蠕孢属、丝核菌属及青霉属菌等。吡咯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因其作用机理独特,故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咯菌腈 fludioxonil其他名称 适乐时、氟咯菌腈。理化性质 纯品为淡黄色结晶状固体,溶于部分有机溶剂。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低毒。剂型 50%水分散粒剂、10%粉剂、50%可湿性粉剂、2.5%悬浮种衣剂、25g/L悬浮种衣剂。作用特点 非内吸性的广谱杀菌剂。咯菌腈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作为叶面杀菌剂用于防治雪腐镰孢菌、小麦网腥黑穗菌、立枯病菌等,对灰霉病有特效;作为种子处理剂,主要用于谷物和非谷物类作物中防治种传和土传病菌如链格孢属、壳二孢属、曲霉属、镰孢菌属、长蠕孢属、丝核菌属及青霉属菌等。应用技术 用于防治小麦、水稻、大豆、花生、棉花等多种作物的多种病害。防治水稻恶苗病,用25g/L悬浮种衣剂5~7.5ml/100kg种子浸种;防治大豆根腐病,用25g/L悬浮种衣剂15~20ml/100kg种子进行种子包衣;防治花生根腐病,用25g/L悬浮种衣剂15~20ml/100kg种子进行种子包衣;防治棉花立枯病,用25g/L悬浮种衣剂15~20ml/100kg种子进行种子包衣。防治西瓜枯萎病,用25g/L悬浮种衣剂10~1 5ml/1 00kg种子进行种子包衣。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小麦黑穗病、纹枯病,每100kg种子用2.5%悬浮种衣剂100~200ml拌种。防治花生茎枯病,每100kg花生种子用2.5%悬浮种衣剂400~800ml,拌种后播种。防治烟草黑胫病、猝倒病、赤星病、病毒病等,用2.5%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15%拌种,加后期灌根效果更好。注意事项 勿使药物溅入眼睛或沾染皮肤。工作结束立即洗手及裸露的皮肤,发现中毒症状,立即携标签就医。勿把剩余药物倒入池塘、河溪;空容器要集中销毁或深埋,不得作他用。经处理的种子必须放置于有明显标签的容器内,勿与食物、饲料同放。处理后的种子,播种后必须盖土;用剩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贮藏,对种子寿命无明显影响。经处理的种子不得用于喂禽畜,更不得用来加工饲料或食品。本品勿使儿童接触;应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地方,加锁保存。吡啶类杀菌剂是在已有化合物的基础上,经组合、进一步优化而得到的一类新杀菌剂。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线粒体呼吸链中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抑制剂。到目前为止报道的吡啶类杀菌剂共有11种。氟啶胺 fluazinam其他名称 福帅得。理化性质 纯品为黄色结晶粉末,熔点115~117℃。对热、酸、碱稳定。水溶液中光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 大鼠急性吸入LC50( 4小时)0.463mg/L。对兔眼睛有刺激性,对兔皮肤有轻微刺激性。低毒。剂型 50%悬浮剂、50%可湿性粉剂、0.5%粉剂。作用特点 广谱性保护杀菌剂。线粒体氧化磷酰化解偶联剂,通过抑制孢子萌发、菌丝突破、生长和孢子形成而抑制所有阶段的感染过程。氟啶胺的杀菌谱很广,其效果优于常规保护性杀菌剂。例如对交链孢属、葡萄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和黑星菌属菌非常有效,对抗苯并咪唑类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的灰葡萄孢也有良好的效果。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兼有优良的控制植食性螨类的作用,对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也有卓越的防效,对由根霉菌引起的水稻猝倒病也有很好防效。应用技术 防治辣椒疫病,用50%悬浮剂25~33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用50%悬浮剂26.7~33.3ml/亩对水40~50kg喷雾。烟酰胺 boscalid其他名称 啶酰菌胺。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无臭晶体,熔点142.8~143.8℃。溶于部分有机溶剂。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6.7mg/L,对兔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性。低毒。作用特点 线粒体呼吸链中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抑制剂。由于啶酰菌胺对孢子的萌发有很强的抑制能力,药效比普通的杀菌剂如嘧霉胺好;对800多个被分离出的已对通用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灰霉病菌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它与其他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应用技术 防治黄瓜灰霉病,用50%水分散粒剂33.3~46.7g/亩对水40~50kg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多种作物的白粉病、灰霉病,用50%水分散颗粒剂33g/亩对水40~50kg喷雾。氟吡菌胺 fluopicolide其他名称 氟啶酰菌胺。理化性质 纯品为米色粉末状微细晶体,熔点150℃;溶解度(g/L,20℃):二甲基亚砜183,二氯甲烷126,丙酮74.7;在水中溶解度约为4mg/L。对光照也较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经皮LD50>5 000mg/kg,对兔皮肤无刺激性,对兔眼睛有轻度刺激性。微毒。剂型 687.5g/L氟吡菌胺·霜霉悬浮剂。作用特点 为广谱杀菌剂,对卵菌纲真菌病菌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氟吡菌胺有较强的渗透性,能从叶片上表面向下面渗透,从叶基向叶尖方向传导,对幼芽处理后能够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染。还能从根部沿植株木质部向整株作物分布,但不能沿韧皮部传导。霜霉威为氨基甲酸酯类广谱杀菌剂,对卵菌纲真菌病害有特效,2种杀菌剂对黄瓜等多种作物病害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作物安全,未见药害。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害如霜霉病、疫病等,除此之外还对稻瘟病、灰霉病、白粉病等有一定的防效。防治黄瓜霜霉病,用687.5g/L氟吡菌胺·霜霉悬浮剂41.3~57.6ml/亩对水40~50kg喷雾,于发病初期叶面喷雾。早期开发的嘧啶类杀菌剂有甲菌啶(dimethirimol)和乙菌啶(ethirimol),主要用于防治瓜类和谷物白粉病。关于乙菌啶的作用机制,Hollomoon(1979)曾指出,主要是非竞争性地抑制了腺(嘌呤核)苷脱氨酶的活性而影响了某些碱基及核酸的合成。嘧啶类化合物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一类重要杀菌剂,对灰葡萄孢所致的各种病害有特效。目前有4个品种商品化:甲基嘧菌胺、嘧菌胺、环丙嘧菌胺和氟嘧菌胺。嘧啶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独特,该类药剂在离体条件下对病菌的抗菌性很弱,但用于寄主植物上却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该类药剂能抑制病菌甲硫氨酸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壁降解酶的分泌,从而影响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如甲基嘧菌胺和嘧菌胺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合成,包括降低一些水解酶水平,据推测这些酶与病原菌进入寄主植物并引起寄主组织的坏死有关。环丙嘧菌胺是蛋氨酸生物合成的抑制剂,同三唑类、咪唑类、吗啉类、二羧酰亚类、苯基吡咯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敏感或抗性病原菌均有优异的活性。嘧菌胺 mepanipyrim理化性质 白色晶体或粉末,熔点132.8℃,溶于部分有机溶剂。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g/kg。作用特点 嘧啶胺类新型杀菌剂,用于防治苹果、梨上的黑星病菌,黄瓜、葡萄、草莓和番茄上的灰葡萄孢菌。能抑制菌体甲硫氨酸的生物合成。嘧菌胺对灰霉病菌的孢子无抑制生长的作用,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也不强。但该药剂在病原菌孢子的发芽到寄主感染为止过程中,对孢子的芽管伸长、附着器的形成以及对病菌的侵入却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于苹果黑星病菌,该药剂也有同样的作用。作为阻止病原菌侵入的药剂,嘧菌胺主要在病原菌感染过程中发挥其作用。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苹果、梨上的黑星病菌,黄瓜、葡萄、草莓和番茄上的灰葡萄孢,茎叶喷雾,剂量6.7~66.7g/亩。嘧霉胺 pyrimethanil其他名称 施佳乐、甲基嘧菌胺、品高。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结晶状固体,熔点96.3℃。在一定pH值范围内在水中稳定,54℃下14天不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4 159~5 971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低毒。剂型 20%悬浮剂、30%悬浮剂、37%悬浮剂、40%悬浮剂、25%可湿性粉剂、40%可湿性粉剂、12.5%乳油。作用特点 嘧霉胺具有保护、叶片穿透及根部内吸活性,治疗活性较差。嘧霉胺同时具有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迅速达到植株的花、幼果等喷药无法达到的部位杀死病菌,药效更快、更稳定。嘧霉胺的药效对温度不敏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施用,其效果没有变化。嘧霉胺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属苯胺基嘧啶类。其作用机理独特,即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合成,包括降低一些水解酶水平,据推测这些酶与病原菌进入寄主植物并引起寄主组织的坏死有关。嘧霉胺同三唑类、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苯并咪唑类及乙霉威等无交互抗性,因此其对敏感或抗性病原菌均有优异的活性。由于其作用机理与其他杀菌剂不同,因此,嘧霉胺尤其对常用的非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灰霉病菌有效。应用技术 对灰霉病有特效。可防治黄瓜、番茄、葡萄、草莓等作物灰霉病。防治黄瓜灰霉病,在发病初期,用20%悬浮剂150~18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天喷1次,共喷施3次;防治番茄早疫病,用40%悬浮剂1 50~1 8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灰霉病,在发病初期,用20%悬浮剂150~187.5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天喷1次,共喷3次。防治葡萄灰霉病,用40%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草莓灰霉病,用40%悬浮剂800~1 2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在蔬菜、草莓等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注意安全贮藏、使用和处置本药剂。如发生意外中毒,请立即携带产品标签送医院治疗。在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各生长期都很安全,可以在生长季节的任何时间使用。在不通风的温室或大棚中,如果用药剂量过高,可能导致部分作物叶片出现褐色斑点。氯苯嘧啶醇 fenarimol其他名称 异嘧菌醇、乐必耕。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体,熔点117~119℃,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对光、热、酸、碱等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 500mg/kg,兔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急性吸入毒性LC50为429mg/L。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作用。低毒。剂型 6%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具有预防、治疗作用的广谱性杀菌剂。通过干扰病菌原甾醇及麦角醇的形成,从而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氯苯嘧啶醇不能抑制病原菌孢子的萌发,但是能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发育,致使不能侵染植物组织。氯苯嘧啶醇可以防治苹果白粉病、梨黑星病等多种病害,并可以与一些杀菌剂、杀虫剂、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应用技术 可有效防治苹果白粉病、黑星病、炭疽病、梨黑星病,花生黑斑病、褐斑病、锈病、葫芦科白粉病等多种病害。防治苹果树白粉病,用6%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梨黑星病,在发病初期,用6%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间隔10~14天1次,施药3~4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花生黑斑病、褐斑病、锈病,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用6%可湿性粉剂30~5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期10~15天1次,共喷药3~4次。防治葫芦科白粉病,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次用6%可湿性粉剂15~3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期10~15天1次,共施药3~4次。防治苹果黑星病、炭疽病,在发病初期6%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间隔10~14天1次,施药3~4次。注意事项 安全间隔期为21天。避免药液直接接触身体。如果药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要求医疗。此药须储存远离火源、阴凉和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嘧菌环胺 cyprodinil其他名称 环丙嘧菌胺。理化性质 纯品为粉状固体,有轻微气味,熔点为75.9℃,溶于部分有机溶剂。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低毒。剂型 50%水分散粒剂。作用特点 嘧菌环胺具有保护、治疗、叶片穿透及根部内吸活性。抑制真菌水解酶分泌和蛋氨酸的生物合成。同三唑类、咪唑类、吗啉类、二羧酰亚胺类、苯基吡咯类等无交互抗性。适宜于小麦、大麦、葡萄、草莓、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等,防治灰霉病、白粉病、黑星病、网斑病、颖枯病等。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灰霉病。防治辣椒灰霉病,在发病初期,用50%水分散粒剂60~96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葡萄灰霉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50%水分散粒剂625~1 000倍液喷雾;防治草莓灰霉病,在发病初期,用50%水分散粒剂60~96g/亩,对水50kg喷雾。灭瘟素 blasticidin S其他名称 稻瘟散。理化性质 灭瘟素游离碱及成品盐酸盐或硫酸盐呈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和醋酸,室温下每8ml水可溶1g;稳定性好,对作物无药害。毒性 小鼠急性口服LD50为22.5mg/kg,小鼠急性经皮LD50为220mg/kg。剂型 2%乳油、1.0%可湿性粉剂、2.0%可湿性粉剂(每克含灭瘟素1万单位)、30.0%复盐粉剂(苯甲胺苯磺酸盐,每克含灭瘟素2万单位)、1.0%液剂。作用特点 灭瘟素对细菌、酵母及植物真菌均有一定的活性,尤其是对水稻稻瘟病菌和啤酒酵母(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均有抑制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作用;其具有高效,内吸性能(也有文献记载只能黏附在植株表面,不能内吸运转),因此施用于水稻等作物后,能经内吸传导到植物体内,显著地抑制稻瘟病菌蛋白质的合成乃至菌丝生长;还能使肽键拉长,影响转移肽转移酶的活性,对一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水稻条纹病毒等)也有效,可以破坏病毒体核酸的形成。因此,灭瘟素的治疗效果优于预防效果。土壤和稻田中各种微生物都能使灭瘟素活性消失,据山口等人(1972)用C14-灭瘟素进行试验,药物是从病原菌的侵入口和伤口渗透的,附着在水稻植株上的灭瘟素容易被日光分解,落到水田中的药剂则易被土壤表面吸附,故不必担心地下水受其污染。被土壤表面吸附的药剂,容易被微生物分解,更不必担心环境污染和残留毒性。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主要用其防治水稻稻瘟病,包括苗瘟、叶瘟、穗瘟、谷粒瘟等。能降低水稻条纹病毒的感染率;对水稻胡麻叶斑病,小粒菌核病及烟草花叶病有一定的防治(抑制)效果。防治苗瘟,在秧苗发病之前至初见病斑时进行,用2%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喷施,隔7天左右再喷施1次,效果较好。防治叶瘟一般在苗期至孕稻期,即叶瘟开始发生或出现急性病斑时;防治稻颈瘟一般在开始孕穗至抽穗期或根据病情测报进行施药,常用药1~2次。防治烟草花叶病,使用浓度为0.05mg/L,可抑制烟叶内50%的烟草花叶病毒增殖,并能完全抑制心叶或豌豆上烟草花叶病毒斑的形成。浓度超过2mg/L会产生药害。注意事项 不可与强碱性物质混用。灭瘟素防治稻瘟病,有效浓度与药害浓度之间幅度较窄,必须严格控制。一旦使用浓度高或喷施量过大,稻叶会出现缺绿性的药害斑。番茄、茄子、芋头、烟草、豆科、十字花科作物、桑等对其敏感,尤其是籼稻不能使用。喷洒灭瘟素宜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喷药后24小时内一旦遇大雨淋洗,应重新喷施,否则会影响防治效果。如误服,可使其呕吐或冲洗胃肠,对症治疗,无特殊解毒剂。灭瘟素毒性大,应与食物,饲料分开。注意密封,放于阴凉干燥处,装过灭瘟素的器具不能装盛食物;喷洒剩余的药液不能乱丢乱倒。多氧霉素 polyoxorim其他名称 多抗霉素、宝丽安。理化性质 无色结晶,熔点>190℃(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9 6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75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为2.44mg/L。低毒。剂型 1.5%可湿性粉剂、0.3%水剂、1%水剂、3%水剂、10%可湿性粉剂、15%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多氧霉素属农用抗生素类杀菌剂。它是金色链霉菌的代谢产物,主要组分为多氧霉素A和B。杀菌谱广,有良好的内吸传导性能,并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主要干扰病菌的细胞内壁几丁质的合成,抑制病菌产生孢子和病斑扩大;病菌芽管与菌丝接触药剂后局部膨大、破裂而不能正常发育,导致死亡。低毒,无残留,对环境无污染,对害虫天敌和植物安全。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立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番茄叶霉病、灰霉病、烟草赤星病、草莓及葡萄灰霉病等。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用0.3%水剂330~66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烟草赤星病,用3%水剂100~15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白粉病,用1%水剂500~1 0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早疫病,用0.3%水剂600~1 0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晚疫病,用3%水剂355~6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叶霉病,用3%水剂125~187.5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灰霉病,用10%可湿性粉剂100~14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霜霉病,用3%水剂500~8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西瓜枯萎病,用0.3%水剂80—100倍液灌根。防治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病害发生初期,用3%水剂400~600倍液喷雾,间隔12天喷1次,共喷药3次;防治苹果树黑斑病,用3%水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梨树黑斑病,用3%水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水稻纹枯病,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前期,及时喷施10%可湿性粉剂800~1 500倍液,视病情间隔10~12天喷1次。防治甜菜褐斑病、立枯病,用1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轮纹病,在5月中旬和7月上旬,喷布1 000倍液的多氧霉素2次,可有效的预防轮纹病的发生。防治草莓芽枯病,在草莓现蕾后开始喷雾,用10%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均匀喷施,间隔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防治草莓白粉病,发病初期或前期用10%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喷雾,间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同时可兼治并发的灰霉病。防治人参黑斑病、锈病、白粉病等,在播种前将可能带菌的种子,用10%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浸种1小时;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均匀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注意事项 不能与酸、碱农药混用。全年用药次数不要超过3次,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密封存于阴凉处。有效霉素validamycin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无味,易吸湿性固体,熔点125.9℃。在pH值5、pH值7、pH值9下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20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5mg/L,对兔皮肤无刺激性。低毒。剂型 5%水剂。作用特点 具有很强的内吸杀菌作用,主要干扰和抑制菌体细胞正常生长,并导致死亡。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特效药。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防治水稻纹枯病,用5%水剂100~150ml/亩对水40~50kg喷雾。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其他名称 抗霉菌素120、农抗120。理化性质 外观为白色粉末,熔点165~167℃(分解)。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毒性 小鼠急性静脉注射LD50为124.4mg/kg。低毒。剂型 2%水剂、4%水剂、1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广谱抗菌素,它对许多植物病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瓜类白粉病、小麦白粉病、花卉白粉病和小麦锈病防效较好。对病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是直接阻碍病原菌的蛋白质合成,导致病原菌死亡。并对作物有明显的刺激生长作用。应用技术 对瓜、果、蔬菜、花卉等的白粉病,西瓜、蔬菜枯萎病,水稻纹枯病等多种真菌病害均有良好防效。防治小麦锈病,在小麦拔节后,田间初发病时,用2%水剂500ml/亩对水100kg喷雾,15~20天后再喷药1次;防治水稻纹枯病,用2%水剂500~6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大白菜黑斑病,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2%水剂200~250ml/亩对水40~50kg喷雾,15天后再喷1次药;防治番茄疫病,用2%水剂200倍液喷雾;防治黄瓜霜霉病,用2%水剂175~233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瓜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2%水剂500ml/亩对水100kg喷雾,隔15~20天喷药1次,共喷药4次;防治西瓜枯萎病,在田间植株发病初期,用2%水剂2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500ml左右,隔5天再灌1次。防治苹果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2%水剂200倍液喷雾发,15~20天后再喷药1次;防治葡萄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2%水剂200倍液喷雾,15~20天后再喷药1次。防治花卉白粉病,在白粉病初发时,用2%水剂200倍液喷雾,间隔期15~20天,连续喷药3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用2%水剂100倍液,在播种前处理土壤,用药液300kg/亩,可以抑制早期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防治苹果炭疽病、苹果轮纹病,在发病初期,用2%水剂200倍液喷雾,15~20天后再喷药1次。注意事项 本剂可与多种农药混用,但勿与碱性农药混用。本剂虽属低毒杀菌剂,施药时还需要注意安全,如遇不舒服,应请医生诊治。本剂应储存在干燥、阴凉的仓库中,不要与食物及日用品一起储存和运输。春雷霉素Kasugamycin其他名称 春日霉素、加收米、加收热必。理化性质 白色针状或片状结晶,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浅黄色;不溶于醇类、酯类(乙酯)、乙酸、三氯甲烷、氯仿、苯及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4 000mg/kg。低毒。剂型 0.4%粉剂、2%可湿性粉剂、4%可湿性粉剂、6%可湿性粉剂、2%水剂。作用特点 春雷霉素是由放线菌(Streptomyces kasgaensis)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内吸性,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用于防治蔬菜、瓜果和水稻等作物的多种细菌和真菌性病害。春雷霉素渗透性强并能在植物体内移行,喷药后见效快,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各地试验表明,瓜类喷施春雷霉素后叶色浓绿并能延长收获期。春雷霉素属于氨基配糖体物质,与核糖核蛋白体部分结合,抑制氨基酰t-RNA和mRNA-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的结合,可抑制蛋白质合成。春雷霉素喷洒在水稻植株上,在体外的杀菌力弱,保护作用较差;但对植物(水稻)的渗透力强,能被植物很快内吸并传导至全株,对体内某些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干扰菌体酯酶系统的氨基酸的代谢,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使稻株内菌丝施药后变得膨大异形,停止生长,横边分枝,细胞质颗粒化,从而起到控制病斑扩展和新病斑出现的效果。该抗菌素对稻瘟病菌的治疗作用很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1μg/ml。但对稻瘟病菌孢子无杀死力;对其他多种细菌、酵母、丝状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都不强,最低抑制浓度一般在50μg/ml,有的高达200μg/ml。春雷霉素对水稻高度安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即使喷300mg/L的高浓度,对水稻等植物都未见药害。应用技术 主要防治水稻稻瘟病,对番茄叶霉病、黄瓜枯萎病也相当敏感。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治苗瘟、叶瘟,应在发病前至病斑刚出现的发病初期施药,防止病害蔓延到稻茎上;防治穗颈瘟应在水稻破肚至初穗期施药,喷第1次药后一般隔7~10天(或在水稻齐穗前)再喷1次,用2%水剂100~11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叶霉病,于发病初期,用2%水剂133.3~166.7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天喷1次,连喷3次;防治黄瓜枯萎病,于发病初期,用2%水剂187.5~25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天喷1次,连喷3次;防治黄瓜角斑病,于发病初期,用2%水剂140~175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天喷1次,连喷3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辣椒疮痂病,用2%水剂100~130ml/亩对水60~80kg,在发病初期喷药1次,以后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防治菜豆晕枯病,于发病初期,用2%液剂100~130ml/亩对水60~80kg喷药;防治芹菜早疫病,于发病初期,用2%水剂100~120ml/亩,对水60~80kg喷药;防治甜菜褐斑病,于发病初期,用2%水剂300~400倍液喷施,间隔1~2周喷1次,共喷4次。防治香蕉叶鞘腐烂病,在香蕉抽蕾7天时,香蕉叶鞘腐烂病已发生,用2%水剂500倍液喷施,2周后再喷药1次。注意事项 药液应随用随配,以防变质失效。施药5~6小时后遇雨对药效无影响,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如直接接触皮肤时,用肥皂、清水洗净。如误服此药,需饮大量食盐水催吐。春雷霉素应存放阴凉干燥处,以防受潮发霉、变质失效。安全间隔期:番茄、黄瓜于收获前7天,水稻于收获前21天停止使用。喷施药粉最好在早晚有露水时进行,有利于药剂在水稻上附着。井冈霉素 jiangangmycin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可溶于甲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丙酮、氯仿、苯、石醚等有机溶剂。吸湿性强。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均>20g/kg,大鼠皮下注射LD50均>15g/kg。低毒。剂型 5%可溶性粉剂、10%可溶性粉剂、20%可溶性粉剂、5%水剂、10%水剂。作用特点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麦类纹枯病,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还可防治蔬菜等作物病害。井冈霉素是内吸性很强的农用抗生素,当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接触到井冈霉素后,能很快被菌体细胞吸收并在菌体内传导,干扰和抑制菌体细胞正常生长发育,从而起到治疗作用。最新研究表明井冈霉素具有激发水稻抗性防卫反应以防御水稻纹枯病为害,其防病效果可能是其自身的抑菌作用和诱导植株产生抗性防卫反应协同作用的结果。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特效药,50mg/L浓度的防效可达90%以上,相当于或超过化学农药稻脚青,而且持效期可达20天,在水稻任何生育期使用都不会引起药害。也可以用于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害。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防治水稻纹枯病,发病率达20%左右时,用5%水剂100~150ml/亩对水75~100kg喷雾,间隔10天左右喷1次,喷药2次,亦可对水400kg进行泼浇,泼浇施药时,田里保持3~5cm水层。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麦类纹枯病,采用拌种法,100kg麦种用5%水剂600~800ml,对少量的水,用喷雾器均匀喷在麦种上,边喷边拌,拌完后堆闷几小时播种。3月下旬,田间麦纹枯病病株率达到30%左右,病株明显增多时,用5%水剂100~150ml/亩,对水60—75kg喷雾,重病田隔15~20天再喷1次,药液应喷于植株茎部;防治水稻稻曲病,在孕穗期,用5%水剂100~150ml/亩,对水50~75kg喷雾;防治玉米纹枯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玉米“大喇叭口”初期),用5%水剂200ml/亩,对水75kg喷植株;防治棉花立枯病,在棉花播种后,用5%水剂500~1 000倍液灌根。防治黄瓜立枯病,黄瓜播种后,用5%水剂1 000~2 000倍液浇灌苗床。注意事项 可与多种杀虫剂混用,安全间隔期14天。施药时应保持稻田水深3~6cm。配药和施药人员仍需注意防止污染手、脸和皮肤。如有中毒事故发生,无特效解毒剂,可采用对症处理。存放于阴凉、干燥的仓库中并注意防霉、防腐、防冻。运输和储存应有专门的仓库和车皮,不得与食物及日用品一起运输和储存。长期大量使用,病菌可产生抗药性,提倡隔年使用或与其他杀菌剂混用。链霉素 streptomycin其他名称 农用硫酸链霉素、细菌清。理化性质 白色无定形粉末,有吸湿性。易溶于水,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在pH值3.7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10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0 000mg/kg。低毒。剂型 10%可溶性粉剂、20%可溶性粉剂、24%可溶性粉剂、40%可溶性粉剂、72%可溶性粉剂、34%可湿性粉剂、68%可湿性粉剂、50万单位/片泡滕片。作用特点 属抗生素类杀菌剂,为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杀菌谱广,有内吸治疗作用,特别是对细菌性病害效果较好,具有内吸作用,能渗透到植物体内,并传导到其他部位。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细菌性病害,对一些真菌病害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应用技术 可有效地防治植物的细菌性病害。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在发病初期,用72%可溶性粉剂13.9~27.8g/亩对水75kg喷雾,间隔10天,喷药2~3次;防治烟草野火病,在发病初期,用72%可溶性粉剂14~28g/亩对水75kg喷雾,间隔7~10天,施药2~3次;防治烟草青枯病,用72%可溶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大白菜软腐病,于发病初期,用72%可溶性粉剂13.9~27.8g/亩对水75kg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发病初期,用72%可溶性粉剂13.9~30g/亩对水75kg喷雾,间隔7~10天,施药2~3次。防治柑橘溃疡病,用72%可溶性粉剂5 000~7 0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施药3~4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72%水溶性粉剂14~28g/亩对水75kg喷雾,间隔10天,喷药2~3次。防治番茄、甜(辣)椒青枯病,用72%可溶性粉剂4 800~7 000倍液,于发病初期灌根,每株灌药液0.25kg,每隔6~8天灌1次,连灌2次;防治番茄溃疡病,用72%可溶性粉剂3 500倍液,于移栽时每株浇灌药液150ml。注意事项 切勿与碱性农药或污水混合使用,可与抗菌素农药、有机磷农药混合使用。使用时应现配现用,喷药后8小时内遇降雨,应在晴天后补喷。使用浓度一般不超过220mg/kg,以防产生药害。储存于阴凉干燥处,切忌阳光直射。宁南霉素 ningnanmycin其他名称 菌克毒克、植旺。理化性质 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可溶于甲醇,微溶于乙醇,难溶于丙酮、乙酯、苯等有机溶剂,pH值3.0~5.0较为稳定,在碱性时易分解失去活性。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492mg/kg,小鼠急性经皮LD50>1 000mg/kg。低毒。剂型 2%水剂、8%水剂、10%可溶粉性剂。作用特点 宁南霉素是一种胞嘧啶核甘肽型广谱抗生素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作用。对多种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及病毒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有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具有抗雨水冲刷,毒性低等特点。应用技术 可用于防治水稻、烟草、番茄等多种作物的病毒、真菌和细菌性病害。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病害发生初期,用2%水剂200~333.3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天再喷1次,连喷2次;防治水稻花叶病毒病,用2%水剂0.25~0.5ml/m2喷洒苗床;防治烟草病毒病,用2%水剂300~4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在烟草苗床期喷1~2次,团棵、旺长期喷2~3次,每次间隔7~10天。防治番茄病毒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2%水剂300~4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连喷3~4次;防治辣椒病毒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2%水剂300~416.7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连喷3~4次;防治黄瓜白粉病,用2%水剂250~375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菜豆白粉病,用2%水剂300~416.7ml/亩对水40~50kg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油菜菌核病,在油菜初花至盛花期,用2%水剂150~250倍液喷施。防治小麦、瓜类、豇豆等作物白粉病,用10%可溶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1次药,以后间隔7天喷药1次,连喷3次。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2%水剂400~800倍液,间隔10天左右,连喷2次以上。防治荔枝、龙眼霜霉、疫霉病,用10%可溶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喷雾,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注意事项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以免降效。在烟草上施用可与氧化乐果等防蚜剂混用。在烟草上施用,药液浓度不要高于200倍液。施药时期宜早,应立足预防用药,防病效果更好。轻病区,施药次数可根据病情适当减少。申嗪霉素 shenqinmycin其他名称 农乐霉素。理化性质 制剂外观为可流动悬浮液体。存放过程中可能出现沉淀,但经手摇动应恢复原状。溶于醇、醚、氯仿、苯,微溶于水;在偏酸性及中性条件下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中等毒性。剂型 1%悬浮剂。作用特点 广谱性杀菌剂,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可以防治多种农作物真菌性病害。应用技术 对西瓜枯萎病、辣椒疫病等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防治辣椒疫病,在发病初期,用1%悬浮剂50—120ml/亩对水60kg喷雾;防治西瓜枯萎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悬浮剂500~1 000倍液灌根。武夷菌素 wuyiencin其他名称 轮黑净。理化性质 制剂外观为棕色液体,比重为1.090~1.130,pH值5.0~7.0。毒性 小鼠急性经口LD50>10 000mg/kg。低毒。剂型 1%水剂、2%水剂。作用特点 本品为广谱性生物杀菌剂,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黄瓜、花卉白粉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可与中性杀菌剂混配使用。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防治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用1%水剂470~700ml/亩对水60~70kg喷施,间隔10天左右再喷1次,连喷3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大豆灰斑病,发病初期或发病前,用2%水剂125ml/亩对水50kg喷雾,可获得较明显的效果。防治番茄叶霉病,发病初期,用2%水剂250倍液喷施,隔7天喷1次,一般喷2次;防治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韭菜灰霉病,用2%水剂200倍液喷施,发病后初期开始用药,每隔7天喷1次,连喷3次;防治黄瓜黑星病,用2%水剂150倍液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混用喷施,一定要在发病初期喷施,每隔6~7天喷1次,连喷3~5次。公主岭霉素其他名称 农抗109。理化性质 白色无定形粉末,是一种碱性水溶性抗菌素;在碱性条件下煮沸10分钟,活性就会被破坏。毒性 本品注射小白鼠腹腔LD50(95%可信限)为(132.3±13.7)ml/kg;灌胃为(132.2±17.2)ml/kg。中等毒性。剂型 0.25%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公主岭霉素虽说是一种表面杀菌剂,但处理作物种子可渗入种皮、种仁和种胚内,能控制禾谷类黑穗病菌的厚垣孢子萌发,亦可抑制已萌发的厚垣孢子菌丝的生长(伸长),甚至能杀死种子表面上的厚垣孢子。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公主岭霉素主要用于种子处理。防治小麦光腥黑穗病,用工业原粉1份加水50份或用固体发酵干料1份加水10~15份,浸泡24小时,在浸泡过程中搅动几次,再按照1份药液与12.5份种子的比例拌种,然后将药种装在麻袋中闷种4小时后直接播种或将种子晾干后播种。防治小麦光腥黑穗病、网腥黑穗病、糜子黑穗病、莜麦黑穗病,将公主岭霉素干粉1份浸在3—4份水中,历时24小时以上,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滑石粉;滑石粉的重量是干料(粉)重量的2倍或4倍(称为1∶2粉剂及1∶4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即5kg药粉拌1 000kg种子)药量拌种,然后播种。注意事项 鉴于公主岭霉素无内吸传导作用,要求喷施时仔细均匀,以便更好地提高防治效果。本品应在低温干燥处保存。梧宁霉素 tetramycin其他名称 四霉素。理化性质 深棕色碱性水溶液,易溶于碱性水、吡啶和醋酸中,不溶于水及苯、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梧宁霉素B为白色长方形结晶,对光、热、酸碱性都很稳定。梧宁霉素组分中的C为白色长针状结晶。毒性 小白鼠急性口服LD50为2.6~3g/kg,大白鼠急性口服LD50为4g/kg。低毒。剂型 0.15%水剂。作用特点 对苹果树腐烂病菌有较强杀灭作用,对苹果树腐烂病疤有明显促进愈伤作用。应用技术 该药是作物真菌病害的广谱抗菌素,对苹果树腐烂病菌有较强的杀死作用。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在落叶后和早春发现病斑,将发病部位表皮全部刮掉深达木质部,然后用0.15%水剂稀释5倍涂抹疤病。也可在苹果树剪枝后或冬、春季苹果树落叶后萌发前,用0.15%水剂20~40倍液喷雾,喷至苹果树枝干全部湿润,杀死枝干表面病菌,可预防腐烂病的发生和蔓延。注意事项 本剂不宜与酸性农药混用。配制好的药液不宜久存,应现配现用。本剂对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施药时要注意保护眼睛。药液需放到低温、通风地方。最好使用当年产品,以防降低药效。中生菌素 zhongshengmycin其他名称 中生霉素、农抗751、克菌康。理化性状 纯品为糖苷类抗生素,水剂为深褐色,粉剂为浅黄色,无异味。毒性 大白鼠急性口服及经皮LD50均>10 000mg/kg,对皮肤及眼睛无刺激。低毒。剂型 1%水剂、3%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中生菌素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无污染等特点,对多种细菌及真菌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药是一种淡紫链霉菌海南变种产生的碱性、水溶性N-糖苷类农用抗生素杀菌剂。它可抑制病原菌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并能使丝状真菌畸形,抑制孢子萌发和杀死孢子。通过抑制病原细菌蛋白质的肽键生成,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可刺激植物体内植保素及木质素的前体物质的生成,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应用技术 可以防治多种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防治大白菜软腐病,在白菜苗期和莲座期各喷1次,用3%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浸种+灌根;防治番茄青枯病,用3%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用3%可湿性粉剂83.3~107.1g/亩对水70~80kg喷雾。防治苹果树轮纹病,在发病初期,用1%水剂250~500倍液喷雾,间隔10~15天再喷1次;防治柑橘溃疡病,用3%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西瓜枯萎病,在西瓜定植期,用3%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分别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氨基寡糖素水剂600倍液混用,交替灌根。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炭疽病等,在发病初期,用1%水剂200~300倍液喷雾,间隔10~15天喷1次;防治杏叶穿孔病,在4月中下旬,用1%水剂300~400倍液均匀喷雾,间隔15~20天喷1次,连喷5~6次。注意事项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防治苹果叶部和果实病害要和波尔多液等药剂交替使用。药剂要现配现用,不要久存。华光霉素 nikkomycin其他名称 日光霉素、尼柯霉素。理化性质 原药为茶褐色粉末,熔点166~168℃,在水中溶解度为40%,能溶于二甲亚砜、吡啶等,不溶于非极性溶剂。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0 000mg/kg。剂型 2.5%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华光霉素是一种兼有杀螨和杀真菌活性的农用抗生素,属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对植物无药害,对天敌安全。本品是由唐德轮枝链霉菌S-9发酵产生的抗生素,能阻止葡萄糖胺的转化,干扰细胞壁几丁质的合成,抑制螨类和真菌的生长。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对螨类和多种农作物真菌病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对螨类天敌无影响。防治苹果山楂叶螨,在山楂叶螨第1代卵孵化盛期,平均百叶螨高于2头时,用2.5%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柑橘全爪螨,在柑橘全爪螨发生初期,2.5%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以整株树喷湿为宜。注意事项 该药剂杀螨作用较慢,应在叶螨发生初期施药效果才好。无内吸性,喷药要均匀周到,药液要现配现用,一次用完,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避免烈日下喷雾,避免中午喷药。遇雨应补喷。储存于阴凉、干燥、避光处。长川霉素streptomyces melanosporofaciens理化性质 原药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无可见外来杂质。在有机溶剂中稳定,在含水介质中有互变异构体形成。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26~27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对兔皮肤无刺激性,兔眼睛轻度刺激性。中等毒性。剂型 1%乳油。作用特点 长川霉素是一种农用抗生素杀菌剂,具有根部内吸作用,但无叶片内吸传导作用。对灰霉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应用技术 经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效。防治番茄灰霉病,在发病初期(一般在番茄开花坐果期),用1%乳油500~750ml/亩对水75kg喷雾,间隔7天喷药1次,连续喷药2~6次。金核霉素 Aureonucleomycin理化性质 原药为无色针状或片状结晶,不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但易溶于水、二甲基甲酞胺、四氢呋喃,微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但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对兔皮肤和眼睛无刺激作用。剂型 3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是一种农用抗生素杀菌剂。可预防和治疗柑橘溃疡病、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细菌性病害。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30%可湿性粉剂1 500~1 600倍液喷施。防治柑橘溃疡病,在发生初期,用30%可湿性粉剂150~300倍液均匀喷施。嘧肽霉素 Cytosinpeptidemycin其他名称 博联生物菌素。理化性质 外观为褐色均相液体,无可见的悬浮物和沉淀物。熔点为195℃。对光、热、酸稳定,在碱性状态下不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10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0 000mg/kg。剂型 4%水剂。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能抑制植物病毒在蔬菜瓜果作物上增殖,并能调节促进植物生长发育。防治番茄病毒病,在番茄病毒病发生初期,用4%水剂200~250倍液喷施,间隔7天,再喷药1次,共喷药3次。在发病中心或全田盛发期,用200~250倍液,全田叶面喷雾,结合灌根,每穴100~200ml药液,可及时控制病害并恢复植物生长。注意事项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存放于阴凉干燥处。若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补施。磷氮霉素 phosphazomycin理化性质 是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链霉属菌株的代谢物,它的产生菌为放线链霉菌的白孢类群。毒性 对人、畜为中等毒性。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对灰霉病菌、稻瘟病菌、炭疽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可广泛用于蔬菜(黄瓜、番茄)瓜果、草莓、花卉等作物。尤其对多菌灵、百菌清等传统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灰霉病、炭疽病等病害高效,用量为每亩3g有效成分。木霉菌 trichoderma sp.其他名称 生菌散、灭菌灵。理化性质 为半知菌类丛梗孢目丛梗孢科木霉属真菌孢子。真菌活孢子不少于1.5亿/g,淡黄色至黄褐色粉末,pH值6~7。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2 15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4 640mg/kg。低毒。剂型 1.5亿活孢子/g可湿性粉剂、2亿活孢子/g可湿性粉剂、1亿活孢子/g水分散粒剂。作用特点木霉素能对多种真菌性病害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无药害,由于它是一种生物制剂,以菌治菌,因而对蔬菜作物很安全。不产生抗性,而化学性杀菌剂长期使用容易使病菌产生诱导抗性。无残留,是一种理想的无公害农药。应用技术 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黄瓜、番茄等作物的霜霉病、灰霉病等。防治小麦纹枯病,播种前用1亿活孢子/g水分散粒剂2.5~5kg/100kg种子拌种。防治大白菜霜霉病,用1.5亿活孢子/g可湿性粉剂200~3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灰霉病,用2亿活孢子/g可湿性粉剂100~125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灰霉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2亿活孢子/g可湿性粉剂125~250g/亩对水40~50kg喷雾,喷2~3次,每次间隔10天;防治黄瓜霜霉病,用1.5亿活孢子/g可湿性粉剂200~300g/亩对水40~50kg喷雾,喷2~3次,每次间隔10天。注意事项 本品在将要发病或发病初期开始用药。露天使用时,最好于阴天或下午16时以后作业。喷药后8小时内遇降雨,应在天晴后补喷。不可用于食用菌病害的防除。储存于阴凉干燥处,温度以不超过30℃为宜;切忌阳光直射。勿与碱性农药混用。可与多种杀菌剂或杀虫剂现混现用,但不可久置。多黏类芽孢杆菌 Paenibacillus polymyza其他名称 康地蕾得。理化性质 淡黄褐色细粒,有效成分可在水中溶解。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微毒。剂型 0.1亿活芽孢/g多黏类芽孢杆菌细粒剂。作用特点 本品属于微生物农药,对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有良好的防效。应用技术 防治烟草青枯病,用0.1亿活芽孢/g细粒剂300倍液浸种;或用0.3g/m2对水苗床泼浇;或用1.25~1.5kg/亩对水200kg灌根。防治番茄、辣椒、茄子青枯病,用0.1亿活芽孢/g细粒剂300倍液浸种;或用0.3g/m2对水苗床泼浇;或用1.05~1.4kg/亩,对水200kg灌根。地衣芽孢杆菌 Bacilluslicheniformis其他名称 “201”微生物。理化性质 外观为棕色液体,略有沉淀,沸点100℃。毒性大鼠 急性经口LD50>10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0 000mg/kg。低毒。剂型 80亿活芽孢/ml水剂。作用特点为微生物杀菌剂,是地衣芽孢杆菌利用培养基发酵而成的细菌性杀菌剂。应用技术 对植物病原真菌类有强烈的颉抗作用,能有效地防治黄瓜和西瓜病害。防治黄瓜(保护地)霜霉病,用80亿活芽孢/ml水剂130~260ml/亩,对水100kg喷雾;防治西瓜枯萎病,用80亿活芽孢/ml水剂250~500倍液喷雾或灌根。蜡质芽孢杆菌 Bacillus cereus其他名称 叶扶力。理化性质 外观为淡黄色或浅棕色乳液状;略有黏性,有特殊腥味。45℃以下稳定。毒性 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175亿活芽孢/kg,小鼠急性经皮LD50为36亿活芽孢/kg。低毒。剂型 8亿/g可湿性粉剂、2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蜡质芽孢杆菌能通过植株体内的SOD酶,调节作物细胞微生境,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代谢和生化反应,提高抗逆性,加速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对人、畜和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应用技术 防治茄子青枯病,用2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100~300倍液灌根。防治姜瘟病,用8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240~320g/100kg种姜拌种,然后播种;或在病害发生初期,用400~800g/亩,对水100kg顺垄灌根。注意事项 本剂为活体细菌制剂,保存时避免高温,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切勿受潮,避免阳光曝晒。本剂保质期2年,在有效期内及时用完。芽孢菌Bacillus subilils其他名称 枯草芽孢杆菌、力宝。理化性质 微生物菌剂,为革兰氏阳性菌。具内生孢子,为深褐色粉末。温度高于50℃不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4 6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4 600mg/kg。低毒。剂型 20%可湿性粉剂、1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农用杀菌剂。为细菌性杀真菌剂,它通过竞争性生长繁殖而占据生存空间的方式来阻止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能在植物表面迅速形成一层高密保护膜,使植物病原菌得不到生存空间,从而保护了农作物免受病原菌为害。枯草芽孢杆菌可分泌抑菌物质,抑制病菌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疗的目的。应用技术 防治水稻纹枯病,用1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75~100g/亩对水50kg喷雾;防治烟草黑胫病,用1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100~125g/亩,对水50kg喷雾。防治辣椒枯萎病,用1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200~300g/亩,对水50kg灌根。防治三七根腐病,用1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150~200g/亩,对水75kg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番茄青枯病,播种后浇灌1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至湿润(约2L/m2),另于20天后再浇灌1次至湿润;移栽7天后,用1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间隔7天灌根1次,连续灌根4次。荧光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fluorescens其他名称 青萎散、消蚀灵。理化性质 制剂外观为灰色粉末,pH值6.0~7.5。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低毒。剂型 3 000亿活芽孢/g粉剂、15亿活芽孢/g水分散粒剂、5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1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10亿活芽孢/ml水剂。作用特点 农用杀菌剂。本品是通过颉抗细菌的营养竞争位点占领等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的侵染。本品主要用于番茄、烟草等植物青枯病的防治,并能催芽、壮苗,促使植物生长,具有防病和菌肥的双重作用。应用技术 对小麦全蚀病、烟草青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小麦全蚀病,小麦播种前,用5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g/100kg种子拌种;防治烟草青枯病,烟草育苗前,用3 000亿活芽孢/g粉剂512.5~662.5g/亩对水100kg浸种+泼浇。防治番茄青枯病,用10亿活芽孢/ml水剂80~100倍液顺垄灌根。注意事项 拌种过程中避开阳光直射。灌根时使药液尽量顺垄进入根区。可与杀虫剂、杀菌剂混用。放射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 radibacter biotype理化性质 制剂外观为黑色或黑褐色湿粉,pH值6.0~7.5,水分低于30%。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对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低毒。剂型 200万活芽孢/g放射土壤杆菌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该产品系中国农业大学最新研究成果,是经发酵生产的生物药剂,对植物根癌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果树的根癌病,将制剂加1倍水后调匀蘸根,有瘤子的植株要先剪掉瘤子及其附近的组织,然后蘸根。一年生苗木蘸根,1kg制剂可处理40棵左右。注意事项 蘸根时随时搅拌,使菌粉悬浮并均匀附着在根上;蘸根后立即覆土,防止干燥。避免与强酸、强碱物质混用。丁子香酚 eugenol其他名称 灰霜特。理化性质 原药为无色到淡黄色液体,在空气中转变为棕色,并变成黏稠状。微溶于水(0.427g/L),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冰醋酸、丙二醇。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0 000mg/kg。低毒。剂型 0.3%可溶性液剂。作用特点 该药是从丁香等植物中提取的杀菌成分,辅以多种助剂研制而成的新型低毒杀菌剂。对人、畜及环境安全。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防治番茄灰霉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0.3%可溶性液剂90~120ml/亩对水70kg喷雾,每隔7天喷1次,一般喷3次。注意事项 不能与碱性农药、肥料混用,放于阴凉处。误入眼睛,速用大量清水冲洗。葡聚烯糖其他名称 引力索。理化性质 原药为白色粉末状固体,熔点78~81℃,水中溶解度>100g/L,4℃时可储存2年以上。毒性 大鼠急性经皮LD50>4 640mg/kg,大鼠急性经口LD50>4 640mg/kg。微毒。剂型 0.5%可溶性粉剂。作用特点 是一种新型的植物诱导剂。作为外源诱导因子可以诱导植物产生能杀死病原菌的植保素,减少多种作物病害的发生;还可作为生长调节因子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分枝、开花、结果等各项代谢活动,提高作物产量。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番茄病毒病。防治番茄病毒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0.5%可溶性粉剂10~12.5g/亩对水40~50kg均匀喷雾。拌种灵 seedvax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结晶固体,无味,在中性条件下较稳定,遇碱易分解,遇酸会生成相应的盐类化合物。毒性 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817mg/kg,小鼠急性口服LD50为564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3 200mg/kg。低毒。剂型 40%可湿性粉剂、40%混合剂型(20%的拌种灵加2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双。作用特点 拌种用的内吸杀菌剂。具有内吸性,拌种后可进入种皮或种胚,杀死种子表面及潜伏在种子内部的病原菌;同时也可在种子发芽后进入幼芽和幼根,从而保护幼苗免受土壤病原菌的侵染。主要用于谷类种子的浸种,能够有效防治黑穗病和其他农作物的炭疽病的发生。与福美双混配可防治小麦黑穗病、高粱黑穗病、棉花苗期病害等。应用技术 防治禾谷类作物黑穗病,棉花苗期病害。防治玉米黑穗病,用40%可湿性粉剂200g/100kg种子拌种;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用40%可湿性粉剂200g/100kg种子拌种;防治花生锈病,用4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红麻炭疽病,用40%可湿性粉剂160倍液浸种。注意事项 制剂主要用于拌种,经药剂处理过的种子应妥善保存,以免人、畜误食,用药时应注意安全防护。敌磺钠 fenaminosulf其他名称 地克松、地可松、地爽、敌克松。理化性质 纯品为淡黄色结晶。溶于高极性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乙醇等,不溶于苯、乙醚、石油。见光易分解,可加亚硫酸钠使之稳定,在碱性介质中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75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00mg/kg。鲤鱼LC50为1.2mg/L,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中等毒性。剂型 50%可溶性粉剂、70%可溶性粉剂、95%可溶性粉剂、45%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一定内吸渗透作用,施药后经根、茎吸收并传导。以保护作用为主,兼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较好的种子和土壤处理剂。药剂遇光易分解。应用技术 可以用于种子和土壤处理,也可以进行茎叶喷施。防治小麦黑穗病,用70%可溶性粉剂300g/100kg种子拌种;防治水稻秧田立枯病,用70%可溶性粉剂1~1.5g/m2对水苗期喷雾;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用70%可溶性粉剂500g/100kg种子拌种;防治烟草黑胫病,用70%可溶性粉剂285g/亩拌土穴施(灌根),每隔15天喷药1次,共3次。防治白菜霜霉病,用70%可溶性粉剂250~500倍液喷雾、灌根;防治黄瓜立枯病,播种前苗床浇足底水后,用70%可溶性粉剂250~500g/亩泼浇或喷雾;防治黄瓜枯萎病,用70%可溶性粉剂250~500g/亩灌根;防治马铃薯环腐病,用70%可溶性粉剂100~200g/100kg种薯拌种,浸泡4小时,取出等待播种;防治甜菜立枯病,用95%可溶性粉剂475~760g/100kg种子拌种;防治甜菜根腐病,用95%可溶性粉剂475~760g/1 00kg种子拌种。防治松杉苗木根腐病、立枯病,用70%可溶性粉剂140~350g/1 00kg种子拌种。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番茄立枯病,在立枯病发生初期,用50%敌·多可湿性粉剂600倍喷雾防治,间隔7~10天,喷雾2~3次,可有效控制番茄苗期立枯病;防治水培番茄根腐病,在发病初期,用75%可溶性粉剂2 500~3 000倍液灌根,每株30ml。每隔6天再灌根1次,共灌根3次。注意事项 敌磺钠能使食道、呼吸道和皮肤等部位引起中毒,中毒后应迅速用碱性液体洗胃或清洗皮肤,并对症治疗。使用时敌磺钠溶解较慢,可先加少量水搅拌均匀后,再加水稀释溶解。在使用时,不可饮食和吸烟,避免吸入粉尘和接触皮肤。工作完毕后用温肥皂水洗去污染物。敌磺钠能与碱性农药和农用抗菌素混合使用。敌磺钠应储存在避光、通风、干燥、阴凉处。最好是现用现配,并宜于在阴天或傍晚施药。四氯苯酞 fehalide其他名称 稻瘟酞、氯百杀、热必斯。理化性质 原药为白色粉末,熔点209~210℃,对热和光稳定,但遇强碱则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1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0g/kg,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作用。低毒。剂型 5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为保护性有机氯杀菌剂,主要防治稻瘟病。本品在培养皿内即使浓度高达1 000mg/L也不能阻止稻瘟病菌孢子发芽或菌丝的生长。但在稻株表面能有效地抑制附着孢的形成,阻止菌丝入侵。因此,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在稻株体内对菌丝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所以其治疗效果很差。但能减少菌丝的产孢量,抑制病菌的再侵染,起着延缓病害流行的效果。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治叶瘟,于田间初见病斑时喷药,防治穗瘟,于抽穗前3~5天用药,用50%可湿性粉剂64~10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6~7天再喷药1次。注意事项 用四氯苯酞连续喂养桑蚕时会使茧的重量减轻,所以在桑园附近使用时必须引起注意。本剂在水稻上安全间隔期为21天。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对人、畜毒性低,但应注意不要误食和吸入。若误食,应饮用大量清水催吐。密封后存放于屋内通风处。稻瘟灵sop rothiolane其他名称 富士1号。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熔点50~54.5℃,20℃水中溶解度为48mg/L,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对酸、热稳定,在水中或紫外光下不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 190~1 340mg/kg,大鼠急性经皮>10 250mg/kg。对眼睛和皮肤无刺激性。低毒。剂型 30%乳油、40%乳油、30%可湿性粉剂、40%可湿性粉剂、30%膜油剂。作用特点 为含硫杂环杀菌剂,是一种高效、内吸杀菌剂,它具有渗透移性,易被根、茎、叶吸收进入植物体内,从而转移到整个植株。因而兼具有治疗防治作用。对稻瘟病有预防效果,特别对穗稻瘟病有较高防效。兼有抑制稻褐飞虱、白背飞虱密度的效果。稻瘟灵虽然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发芽、附着孢的形成没有影响,但可使孢子失去侵入宿主的能力。阻碍磷脂合成(由甲基化生成的磷脂酰胆碱),对病菌含甾族化合物的脂类代谢有影响,对病菌细胞壁成分有影响。能抑制菌体侵入,防止吸器形成,控制芽孢生成,控制病斑扩大。应用技术 稻瘟灵对稻瘟病菌有特效。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秧田后期或水稻分蘖期,田间出现叶瘟发病中心,或出现急性型病斑时,防治穗颈瘟,在水稻孕穗后期到破口期以及齐穗期各喷1次,用40%乳油75~1 12.5ml/亩对水60~75kg喷雾。注意事项 不可与强碱性农药混用。水稻收获前15天停止使用本药。二氰蒽醌 dithianon其他名称 二噻农、禾益炭克。理化性质 褐色晶体,熔点225℃,在碱性介质、浓酸和长期在热环境下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638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2.1mg/L,对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低毒。剂型 75%可湿性粉剂、22.7%悬浮剂。作用特点 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可以防治多种作物病害。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辣椒炭疽病等。防治辣椒炭疽病,发病初期,用22.7%悬浮剂62.5~83.5ml/亩对水50~60kg喷雾,间隔7~10天再喷1次,连喷2次,效果较好。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梨黑星病,在黑星病发病初期,喷洒22.7%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间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施2次,可有效的控制黑星病的蔓延。氨基寡糖素 oligosaccharins其他名称 好普、中科6号、OS-施特灵、好产。理化性质 原药为黄色或淡黄色粉末,熔点190~194℃。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低毒。剂型 0.5%水剂、2%水剂。作用特点 该药属微生物代谢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作用的杀菌剂,对某些病菌有抑制作用,如影响真菌孢子萌发、诱发菌丝形态发生变异、菌丝的胞内生化反应发生变化等;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机理主要是激发植物基因表达,产生具有抗菌作用的几丁酶、葡聚糖酶、植保素及PR蛋白等,同时具有抑制病菌的基因表达,使菌丝的生理生化发生变异,生长受到抑制。同时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应用技术 可用于防治棉花、烟草、白菜、番茄等作物的病毒病。防治棉花黄萎病,用0.5%水剂400倍液喷雾;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在烟草苗期或病毒病发病初期,用0.5%水剂400~600倍液喷雾,间隔7天,连续喷施3~4次。防治白菜软腐病,用2%水剂200~25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晚疫病,发病初期,用2%水剂500~6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天,再喷1次,共喷2次;防治番茄病毒病,用2%水剂160~26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晚疫病,用0.5%水剂187.5~25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西瓜枯萎病,用0.5%水剂400~6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番茄青枯病,用0.5%水剂200~400倍液对番茄苗进行浸根处理6小时,然后于96小时后用同样的浓度喷雾强化处理1次。防治西瓜病毒病,发病初期,用2%水剂500倍液喷施,间隔7天喷1次,连喷3次。防治芦荟炭疽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2%水剂300倍液喷施,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注意事项 不得与碱性农药和肥料混用。该药剂主要为免疫调节作用,防效一般在60%左右。乙蒜素 ethylicin其他名称 抗菌素402。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有大蒜臭味。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水中溶解度为1.2%。常温储存比较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40mg/kg,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80mg/kg。对家兔皮肤有刺激作用。中等毒性。剂型 41%乳油、80%乳油、20%高渗乳油。作用特点 抗菌剂402是大蒜素的乙基同系物,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主要用于种子处理,也可以用于茎叶喷施,可有效地防治棉花苗期病害和枯、黄萎病、甘薯黑斑病、水稻烂秧、恶苗病、大麦条纹病等。其杀菌机制是其分子结构中的基团与菌体分子中含-SH基的物质反应,从而抑制菌体正常代谢。抗菌剂402对植物生长具刺激作用,经它处理过的种子出苗快,幼苗生长健壮。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种子处理,经处理的稻种、棉种、薯块具有出苗快、壮苗、烂苗少等优点。用于叶面喷洒或灌根可防治甘薯黑斑病、水稻烂秧、稻瘟病、稻恶苗病、麦类腥黑穗病、棉苗病害等。防治水稻稻瘟病,用20%高渗乳油75~93.75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水稻烂秧病,用80%乳油6 000~8 000倍液浸种3~4天,捞出催芽播种;防治棉花立枯病,用80%乳油5 000~7 500倍液浸种16~24小时后,捞出催芽播种;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用80%乳油1 000倍液浸泡棉籽半小时,浸泡时药液温度维持在55~60℃。棉花枯萎病,用20%高渗乳油70~87.5ml/亩喷雾;防治大豆紫斑病,用80%乳油5 000倍液浸种1小时;防治油菜霜霉病,用80%乳油5 000~7 500倍液喷雾;防治甘薯黑斑病,用80%乳油2 000倍液浸种10分钟。防治黄瓜霜霉病,用20%高渗乳油70~87.5ml/亩喷雾;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用41%乳油55~75ml/亩喷雾。防治苹果树褐斑病,用80%乳油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树叶斑病,用80%乳油800~1 0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大麦条纹病,在发病初期,用80%乳油2 0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捞出播种。防治苹果银叶病,用80%乳油5 000~8 000倍液喷雾。防治苜蓿炭疽病和茎斑病,用有效浓度100mg/L的药液浸种24小时,然后播种。生长期发病可用200mg/L有效浓度进行喷洒。注意事项 乙蒜素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浸过药液的种子不得与草木灰一起存放,以免影响药效。配药和施药人员需注意防止污染手脸和皮肤,如有污染应及时清洗,必要时用硫代硫酸钠液敷。操作时不要抽烟、喝水和吃东西。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清洗手脸和被污染的部位。乙蒜素能通过食道、皮肤等引起中毒,急性中毒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呼吸循环衰竭,出现意识障碍和休克。口服中毒者洗胃要慎重,注意保护消化道黏膜,防止消化道狭窄和闭锁。早期应灌服硫代硫酸钠溶液和活性炭。经乙蒜素处理过的种子不能食用或作饲料,棉籽不能用于榨油。药剂应密封储存于阴凉干燥处。盐酸吗啉胍 moroxydine hydrochloride其他名称 攻毒、科克、速退病毒宝、毒净。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状粉末,熔点206~212℃,易溶于水。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0 000mg/kg。低毒。剂型 5%可溶性粉剂、10%可溶性粉剂、40%可溶性粉剂、20%可湿性粉剂、10%水剂、20%悬浮剂。作用特点 是一种广谱、低毒病毒防治剂。稀释后的药液喷施到植物叶面后,药剂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内,抑制或破坏核酸和脂蛋白的形成,阻止病毒的复制过程,起到防治病毒病的作用。应用技术 主要用来防治多种作物的病毒病。防治烟草病毒病,用20%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喷雾。防治番茄病毒病,用20%可湿性粉剂125~250g/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10天喷1次,连续喷3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辣椒病毒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40%可溶性粉剂700倍液喷施,间隔10天喷1次,连续喷3次。注意事项 使用时浓度不低于300倍,否则易产生药害。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双胍辛胺 iminoctadine其他名称 谷种定、派克定、培福朗。理化性质 原药是黄色液体,熔点143~144℃,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6.4g/ 100ml。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300~326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 400mg/kg。中等毒性。剂型 40%可湿性粉剂、25%水剂、3%糊剂。作用特点 广谱性杀菌剂,局部渗透性较强,对某些病原真菌有很高的生长抑制活性。其作用方式是抑制病菌类脂的生物合成。主要在果树休眠期施用防治苹果树腐烂病、花腐病、葡萄黑痘病、芦笋茎枯病以及麦类雪腐病、腥黑穗病和柑橘贮藏期病害。特别对柑橘青霉病、绿霉病和酸腐效果更好。应用技术 对防治贮藏期的柑橘病害非常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用40%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西瓜蔓枯病,用40%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葡萄灰霉病,用40%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贮藏期病害,用40%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播种前1天用25%水剂拌种。拌种量为200~300ml/100kg种子;防治高粱黑穗病,用25%水剂拌种,拌种量为200~300ml/100kg种子。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用25%水剂250~1 000倍液在苹果树休眠期,约3月下旬全树喷雾1次,使树干和树枝都沾布药液。7月上旬进行第2次施药,用大毛刷蘸取25%水剂100倍药液,均匀涂抹苹果树干及侧枝,尤其是病疤处,反复涂抹几次,以确保病疤处药液附着周密。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用25%水剂1 000倍液,自病害始发期开始喷药,每隔10天1次,共喷6次,可有效地控制苹果斑点落叶病为害。防治芦笋茎枯病,用25%水剂800倍液,自病害始发期施药,每10~15天喷1次,共喷8次,可有效地控制芦笋茎枯病为害。注意事项 若不慎将药液溅入眼中或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如误服中毒,应催吐后静卧,并马上求医治疗。如患者伴有血压下降症状时,须采取适当措施对症治疗,此药剂无特效解毒剂。药剂应储存在远离食物、饲料和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叶枯唑 bismerthiazol其他名称 叶青双、噻枯唑、叶枯宁。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长方柱状结晶或浅黄色疏松细粉,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吡啶、乙醇和甲醇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3 160~8 250mg/kg,对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3 480~6 200mg/kg。低毒。剂型 15%可湿性粉剂、20%可湿性粉剂、25%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对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柑橘溃疡病有一定的防效。应用技术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用20%可湿性粉剂100~120g/亩对水40~50kg喷雾,若病情严重,应适当增加用药量。秧田在4~5叶期施药1次,本田在发病初期及齐穗期各施药1次,前后间隔7~10天。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用20%可湿性粉剂100~15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番茄青枯病,用20%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灌根。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桃树穿孔病,在盛花期,用20%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1个月后再喷1次;防治柑橘溃疡病,在苗木或幼龄树的新芽萌发后20~30天(梢长1.5~3cm,叶片刚转绿期)各喷药1次;结果树在春梢、夏秋梢萌发初期喷药1~2次,间隔10天左右,用25%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施药方式以弥雾最好,不宜作毒土使用。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水稻收割和柑橘采摘前30天内停止使用。本品应储存于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丙烷脒 propamidine理化性质 原药为白色到微黄色固体,熔点为188~189℃。溶解度(20℃,g/L):水100,甲醇150。毒性 雌大鼠急性经口LD50681mg/kg,急性经皮LD50>4 640mg/kg。低毒。剂型 2%水剂。作用特点 农用杀菌剂。应用技术 防治番茄、黄瓜灰霉病,病害发生初期,用2%水剂250~330ml/亩对水40~50kg施药,间隔7天左右施药1次,共施药4次。多菌灵磺酸盐 carbendazim sulfonic salf其他名称 菌核光、溶菌灵。毒性 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经口中毒出现头昏、恶心、呕吐。剂型 35%悬浮剂、5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可以防治多种病害。应用技术 可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黄瓜霜霉病、苹果轮纹病、荔枝霜霉病等。防治油菜菌核病,用35%悬浮剂100~140ml/亩对水50~60kg喷雾。防治黄瓜霜霉病,用35%悬浮剂143~214ml/亩对水50~60kg喷雾。防治苹果树轮纹病,用35%悬浮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荔枝树霜疫霉病,用35%悬浮剂600~8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 与杀虫剂、杀螨剂混用时,要随混随用,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如有中毒,对症治疗,不能引吐。菇类蛋白多糖其他名称 真菌多糖、抗毒剂1号、菌毒宁。理化性质 原药为乳白色粉末,溶于水,制剂外观为深棕色,稍有沉淀。无异味。pH值为4.5~5.5,常温储存稳定,不宜与酸碱性药剂相混。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低毒。剂型 0.5%水剂、1%水剂。作用特点 该药为生物制剂,为预防型抗病毒剂。对病毒起抑制作用的主要组分系食用菌菌体代谢所产生的蛋白多糖,蛋白多糖用作抗病毒剂在国内为首创。由于制剂内含丰富的氨基酸,因此施药后不仅抗病毒还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应用技术 对烟草花叶病毒、番茄病毒病等的侵染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用0.5%水剂50~75ml/亩对水60~70kg喷雾;防治烟草病毒病,用0.5%水剂150~200ml/亩对水60~70kg喷雾。防治番茄病毒病,病害发生初期(在幼苗4片真叶期),用0.5%水剂150~250ml/亩对水60~70kg喷雾,间隔5天喷1次,共喷5次。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大蒜花叶病,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0.5%水剂250~300倍液,间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注意事项 避免与酸、碱性农药及其他物质混用。配制时须用清水,配好的药液应即配即用,防止久存。过氧乙酸 paracetic acid其他名称 克菌星。理化性质 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具弱酸性,有刺激性气味。本品不稳定,易挥发,在储存过程中能逐渐分解,遇各种金属离子则迅速分解,甚至引起爆炸。毒性 大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经口LD50>10 000mg/kg。低毒。剂型 21%水剂。作用特点 内吸性强,用药后蔬菜灰霉病病斑木栓化,脓状腐败物消失,菌丝不再释放孢子,对低温高湿引起的病害效果显著。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能增强光合作用,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产量。过氧乙酸可将蛋白质氧化而使微生物死亡,对多种微生物,包括芽孢及病毒都有高效快速的杀菌作用。具有强氧化性,是一种有机过氧化物,因而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应用技术 防治黄瓜灰霉病,用21%水剂140~233ml/亩对水50~60kg喷雾。注意事项 过氧乙酸的性质不稳定,存放过程中遇热和光易氧化分解,加热至110℃时即会爆炸。贮运于阴凉、通风、低温处,避光、防热、防压。本品有分层现象,不影响药效,用前摇匀即可。严禁与碱性农药混用。用药时间最好在上午10时前,下午16时以后。使用时宜现用现配。对金属具有腐蚀性,配制时宜采用塑料桶、搪瓷盆。应存放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混合脂肪酸 mixed aliphatic acid其他名称 83增抗剂、耐病毒诱导剂。理化性质 一种脂肪酸混合物,主要含C13~C15脂肪酸。外观为乳黄色液体。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9 580mg/kg(制剂)。低毒。剂型 10%水剂、10%水乳剂、24%水乳剂。作用特点 为抗病毒诱导剂。处理的烟株抗耐病物质含量增加,内源激素活性提高。对植物本身有激素活性,对病毒有钝化作用。能有效抑制植物体内病毒的增殖和扩展速度。能诱导作物抗病基因的提前表达,有助于提高抗病相关蛋白酶的含量,使感病品种达到或接近抗病品种的抗性水平,对作物病毒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并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防治烟草病毒病,在苗床期喷第1次,移栽前2~3天喷第2次,定植后2周喷第3次。用10%水乳剂100~200g/亩加水50kg均匀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番茄病毒病,用10%水剂100倍液喷雾,共施药3次,其中苗期2次分别在定植前15天和定植前2天喷雾,定植后再施1次药;防治甜(辣)椒病毒病、白菜类病毒病、榨菜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施10%水乳剂100倍液,隔10天喷1次,连喷3~4次;防治豇豆病毒病,用10%水剂100倍液喷雾,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注意事项 使用前应将制剂充分摇匀后再加水稀释。喷药后24小时内遇雨应补施。本品宜在植株生长前期施用,生长后期施用效果不理想。本品在低温下会凝固,使用时先将凝固制剂放入温水中预热,待制剂融化后,再加水稀释。菌毒清其他名称 环中菌毒清。理化性质 外观棕黄色或棕红色黏稠含结晶液体(常温),可与水混溶。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851mg/kg。低毒。剂型 5%水剂、6.5%水剂、2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该药有一定的内吸和渗透作用,可用于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及部分病毒病。甘氨酸类杀菌剂,通过破坏各类病原体的细胞膜,凝固蛋白、阻止呼吸和酵素活动等方式杀菌(病毒)。本品不宜与其他药剂混用。因气温低,药液出现结晶沉淀时,应用温水将药液温至30℃左右,其中结晶全部溶化后再进行稀释使用。应用技术 可以防治多种病害。防治水稻细菌性角斑病,在水稻分蘖盛期,用5%水剂130~177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天喷1次,连喷3次;防治棉花枯萎病,用5%水剂150~25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辣椒病毒病,用5%水剂200~3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苹果树果锈病,用5%水剂200~43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将腐烂病疤彻底刮净后,用5%水剂50~100倍液充分涂刷于病疤处。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核桃腐烂病,确定病斑大小并及时刮治。刮时要求刀口平整光滑,茬口向外略倾,病疤要刮成菱形,且将病斑周围的好皮层刮去1cm左右,对于木质部已开始腐烂的,要将腐烂的木质部一并刮去。刮后用5%水剂40~50倍液涂抹。喹啉铜 oxine-copper理化性质 本品为油绿色粉末。≥270℃时分解,不挥发。在pH值2.7 ~12的范围内稳定,具有化学惰性,在紫外光下不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4 700mg/kg,小鼠急性经口LD509 000mg/kg。对兔皮肤无刺激性,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性。低毒。剂型 40%悬浮剂。应用技术 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用33.5%悬浮剂80~100ml/100kg种子拌种。防治番茄晚疫病,用33.5%悬浮剂30~37ml/亩对水50~60kg喷雾。三苯基乙酸锡 fentin acetate其他名称 薯瘟锡。理化性质 无色结晶固体。置于干燥处储存是稳定的,当暴露于空气和阳光下较易分解,22℃在酸碱条件下不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40~298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约为450mg/kg,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中等毒性。剂型 20%可湿性粉剂、25%可湿性粉剂、6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保护性杀菌剂。可以有效防治多种作物病害,药效比铜制剂高10~20倍,比代森类好,但没有内吸性。对一些水稻真菌性病害,如稻条斑病、稻胡麻斑病也有较好的效果。对蔬菜病害如洋葱黑斑病、芹菜叶枯病、菜豆炭疽病、胡萝卜斑点病等;除了上述杀菌作用外,还对稻田中的藻类及水蜗牛也有特殊作用。此外,对于某些害虫也有一定的忌避和拒食作用。应用技术防治水稻田水绵,用25%可湿性粉剂108~1 26g/亩拌适量细土撒施。三氮唑核苷 ribavirin其他名称 病毒必克。理化性质 原药为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熔点205℃。稳定性:对水、光、空气、弱酸、弱碱均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10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0 000mg/kg。低毒。剂型 3%水剂。应用技术 防治黄瓜病毒病,用3%水剂60~75ml/亩对水40~50kg喷雾。三氯异氰尿酸 trichloroiso cyanuric acid其他名称 强氯精。理化性质 原药外观为白色棱状结晶或白色粉末,熔点240~250℃,20℃水中溶解度1.2%。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75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为750mg/kg。低毒。剂型 36%可湿性粉剂、40%可湿性粉剂、42%可湿性粉剂、80%可溶性粉剂。应用技术 可有效地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等多种病害。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用36%可湿性粉剂60~8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棉花枯萎病,用85%可溶性粉剂33~42g/亩对水60~70kg喷雾。防治辣椒炭疽病,用42%可湿性粉剂60~80g/亩对水40~50kg喷雾。二氯异氰脲酸钠其他名称 优氯特、优氯克霉灵、克霉灵(混剂)。理化性质 白色粉末,密度0.74g/ml。毒性 小鼠急性经口LD50>12 270mg/kg。低毒。剂型 20%可溶性粉剂、40%可溶性粉剂、50%可溶粉剂、25%可湿性粉剂、66%烟剂。作用特点 对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易发生的霉菌及其他病菌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对田间作物的病原细菌、真菌、病毒均有极强的杀灭能力。应用技术 防治平菇木霉。把经过高温灭菌的平菇筒趁热搬入密封的菇房中,待冷却后把66%烟剂3.96~5.28g/m3放在菇房中央用明火点燃,使烟雾在菇房中密闭消毒30分钟,然后在菇房中接种。氯溴异氰脲酸 propamocarb hydrochloride其他名称 消菌灵。理化性质 原药外观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75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750mg/kg。低毒。剂型 10%可溶性粉剂、50%可溶性粉剂、50%水剂。作用特点 对作物的细菌、真菌、病毒具有强烈的杀灭、内吸和保护双重功能,该药喷施在作物表面能慢慢地释放Cl和Br,形成次氯酸、溴酸,因此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应用技术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用50%可溶性粉剂40~6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用50%可溶性粉剂40~6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用50%可溶性粉剂50~6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黄瓜霜霉病,用50%可溶性粉剂60~70g/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梨黑星病,用50%可溶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黄瓜枯萎病,于坐果初期开始喷药,用10%可溶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施,间隔10天1次,连喷2~3次。防治月季根癌病,在发病初期,用50%水剂1 000倍液灌根处理。戊菌隆 pencycuron其他名称 禾穗宁、万菌灵、戊环隆1。理化性质 无色结晶,熔点为129.5℃,溶解度为:水0.3mg/L,二氯甲烷中200~500g/L,25℃正常情况下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625mg/L。低毒。剂型 25%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非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作用和持效期长的接触性杀菌剂。对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有特效。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纹枯病,在纹枯病初发生时喷第1次药,20天后再喷第2次,每次用25%可湿性粉剂50~67g/亩,对水100kg喷雾。注意事项 本品可与克瘟散、派丹等农药混用;要存放于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并且不要与食物和饲料一起存放;本品对哺乳动物有轻微毒性。噻唑锌理化性质 熔点>300℃。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在中性、弱碱性条件下较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低毒。剂型 20%悬浮剂。作用特点 高效、低毒有机锌杀菌剂,具有活性高、杀菌谱广,对作物安全等特点,兼有保护和内吸杀菌治疗作用。应用技术 对水稻、柑橘等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突出。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用20%悬浮剂100~125ml/亩对水40~50kg喷雾。防治柑橘溃疡病,用20%悬浮剂300~500倍液喷雾。噻森铜理化性质 纯品为蓝绿色粉状固体,20℃时微溶于吡啶、二甲基甲酰胺。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遇强碱易分解,能燃烧。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2 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 000mg/kg,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对兔皮肤无刺激。低毒。剂型 20%悬浮剂。应用技术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用20%悬浮剂100~125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天左右,连喷2~3次;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用20%悬浮剂100~125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天左右,连喷2~3次。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用20%悬浮剂120~200ml/亩,对水40~50kg喷雾,间隔7天左右,连喷2~3次;防治番茄青枯病,用20%悬浮剂300~500倍液灌根或茎基部喷雾,间隔7天左右,连喷4~5次。十二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 toshin其他名称 杀菌力、杀菌优。理化性质 原药外观茶色或红褐色透明稳定的均相黏稠液体,易溶于水、乙酮和丙酮,难溶于乙醚,对酸、碱、热、光均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皮LD50962mg/kg,大鼠急性经口LD50>2 000mg/kg。低毒。剂型 10%水剂。作用特点 该药由杀菌活性季铵盐和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具有强极性,能吸附于真菌、细菌、病毒表面、破坏真菌、细菌、病毒的细胞膜,进而渗透于细胞体内,达到杀菌作用。具有高效、低毒、广谱、不受有机杂质干扰等特点。应用技术 防治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用10%水剂600~800倍液均匀喷雾。注意事项 各种病害防治必须在发病初期开始用药,每隔7~10天1次,一般要求喷施2~3次。可与大多数农药混用,不宜与碱性药剂混用。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 iminoctadine tris(albesilate)其他名称 百可得。理化性质 原药为棕色固体,熔点92~96℃(98%纯品),溶解度(g/L):甲醇5 660,乙醇3 280,异丙醇1 800,苯0.02。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1 4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000mg/kg。低毒。剂型 4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一种广谱的杀真菌剂,局部渗透性强,对某些病原真菌有很高的生长抑制活性。其作用方式是抑制病菌类脂的生物合成。应用技术 防治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用40%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西瓜蔓枯病,用40%可湿性粉剂4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葡萄灰霉病,用4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贮藏期病害,用40%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浸果。霜脲氰 cymoxanil其他名称 霜疫清、清菌脲、克露(混剂)。理化性质 无色结晶固体,熔点160~161℃,在通常贮藏条件和中性或微酸性介质中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 196mg/kg,兔急性经皮LD50>3 000mg/kg;对皮肤无刺激或过敏反应,对眼睛有很轻微的刺激作用。低毒。剂型 8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具有局部内吸作用的杀菌剂。可抑制孢子萌发,对葡萄霜霉病、疫病等有效,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以延长持效期。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葡萄霜霉病和马铃薯疫病,用80%可湿性粉剂125~150g/亩喷雾。葡萄霜霉病通常在传染后处理3~6天,马铃薯疫病在移植后处理1~3天。对藻菌纲的几种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注意事项 多用在与其他杀菌剂混用提高防效。避免与碱性物质接触。水杨菌胺 trichlamide其他名称 杨菌胺。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熔点73~74℃,25℃时溶解度为:水6.5mg/L,丙酮、甲醇、氯仿2 000g/L以上,己烷55g/L,苯803g/L。对酸、碱、光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7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g/kg。微毒。剂型 10%粉剂、5%可湿性粉剂。应用技术 防治西瓜枯萎病,用5%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灌根。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白菜、甘蓝等的根肿病,以及豌豆根腐病、马铃薯疮痂病和粉痂病,用5%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灌根。烯丙苯噻唑 probenazole其他名称 好米得、噻菌烯、噻菌灵。理化性质 无色晶体,水中溶解度约150mg/L,易溶于丙酮、二甲基甲酰胺,溶于苯、乙醇、甲醇,微溶于己烷。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03g/kg,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2.75~3g/kg。低毒。剂型 8%颗粒剂。作用特点 处理水稻,促进根系吸收,保护作物不受稻瘟病菌和稻白叶枯病菌的侵染。稍有抗微生物活性。应用技术 防治稻瘟病,用8%颗粒剂1 666~3 333g/亩拌适量细土撒施。溴菌清 bromothalonil其他名称 炭特灵、休菌清。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刺激性气味的白色晶体,工业品为微黄色晶体。难溶于水、溶于醇、苯等有机溶剂。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681~794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0g/kg。剂型 95%原药、25%乳油、25%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可抑制或铲除无色杆菌、蕈状芽孢杆菌、弗罗恩特氏柠檬酸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氏杆菌、赛氏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交链孢属、黑曲霉、青霉属、毛壳霉属、木霉属、丝核菌属等,是一种较好的杀菌防腐灭藻剂。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大白菜根肿病,在6片~10片真叶时,用25%乳油50ml/亩对水150~300kg,于晴天下午灌浇根部,每株0.25~0.35kg;防治西瓜根腐病,在西瓜3~5片真叶期,用25%乳油300ml/亩对水150~300kg,每株灌药液0.25~0.5kg。注意事项 不宜与食物、饲料一起存放和运输。本品低毒,勿入口。储存于阴凉干燥仓库内、保持良好通风。使用时注意对眼睛和皮肤的防护,避免直接接触药液。敌菌灵 anilazine其他名称 防霉灵、代灵。理化性质 白色至黄色结晶,熔点159~160℃,不溶于水,但易水解。在中性和弱酸性介质中较稳定,在碱性介质中加热会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g/kg,兔急性经皮LD50>9.4g/kg 。剂型 5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杀菌谱较广的内吸性杀菌剂。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水稻稻瘟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叶瘟发生初期和水稻破口期各喷1次,喷50~60kg/亩药液;防治烟草赤星病,用50%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药,喷40~60kg/亩药液。防治番茄斑枯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药,喷40~60kg/亩药液;防治黄瓜霜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发病初期喷药,喷40~80kg/亩药液,一般喷3~4次,间隔期为7天。注意事项 切勿与碱性药剂混用。水稻扬花期应停止用药,以防产生药害。配药和施药人员需注意安全,防止药液吸入或沾染皮肤,喷药后要及时冲洗。可通过食道和呼吸道引起中毒,长时间与皮肤接触也有刺激作用,但无特殊解药,需采用对症处理进行治疗。施药后各种工具要认真清洗,污水和剩余药液要妥善处理保存,不得任意倾倒,以免污染鱼塘、水源。搬运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以免破损污染环境。应储存在干燥和通风良好的仓库中。核苷酸 nucleotide其他名称 绿风95。理化性质 内含鸟苷酸、腺苷酸、尿苷酸。原药外观为浅黄色,相对密度1.25,沸点104℃,易溶于水。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制剂),急性经皮LD50>4 000mg/kg(制剂)。低毒。剂型 0.05%水剂。作用特点 本品是从养殖的蚯蚓、蚯蚓卵及粪便等经过发酵、碱解,混配铜、锌等微量元素络合而成的植物生物调节剂。水解时可使核酸降解为核苷酸,起到调节植物的作用。应用技术 防治棉花黄萎病,用0.05%水剂120~1 50ml/亩对水60~70kg喷雾。防治辣椒疫病,用0.05%水剂80~120ml/亩对水60~70kg喷雾。五氯酚 Douicide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结晶体,具有酚的气味,熔点为191℃,3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20mg/L,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但在四氯化碳和石蜡烃中溶解度不大。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为105mg/kg。高毒。剂型 90%原粉、65%可溶性粉剂、9%烟剂、10%烟剂。作用特点 几乎不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残效期长,具有较好的保护性杀菌作用,也是良好的木材防腐剂,主要用于铁道枕木的防腐。可防治由朽木菌等引起的木材腐朽,对白蚁也有效。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苹果烂根病(圆斑根腐病、白绢病、紫纹羽病等),早春先扒土晾根,刮除病部或截断病根,7天后,用65%可溶性粉剂200倍液,均匀地浇灌根部。圆斑根腐病要求手指粗根处药液都要浸到,白绢病只限于根颈部即可。待药液渗入土后覆土。一般患病植株,1次处理即可,感病严重的,可于秋季在树冠下挖数条放射状沟,二次浇灌根部可治愈。注意事项 装卸、使用本品时,应穿戴防护衣帽、口罩、风镜和手套,注意药物勿与皮肤直接接触。工作结束后需用肥皂洗手、洗脸和身体裸露的部分。用药后各种工具要注意清洗。包装物要及时回收并妥善处理。药剂应储存在避光和通风良好的仓库中,尤其应注意防潮。五氯硝基苯 quintozene其他名称 土粒散、地坐。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143~144℃,对热、光和酸介质稳定,在碱性介质中分解。在土壤中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5 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1.7mg/L,对兔皮肤无刺激性,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性。低毒。剂型 75%可湿性粉剂、24%乳油、20%粉剂、40%粉剂。作用特点 是保护性杀菌剂,无内吸性,用作土壤处理和种子消毒,防治多种病害。其杀菌机制被认为是影响菌丝细胞的有丝分裂。应用技术 可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棉花立枯病、炭疽病、马铃薯疮痂病等。防治小麦黑穗病,用20%粉剂150~200g/100kg种子拌种;防治棉花立枯病,用20%粉剂400~600g/100kg种子拌种;防治棉花炭疽病,用20%粉剂400~600g/100kg种子拌种。防治辣椒白绢病,用20%粉剂1 200~2 000g/亩药土施于根茎基部;防治茄子猝倒病,用40%粉剂5 250~6 000g/亩土壤消毒;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用20%粉剂3 000~5 000g/亩进行土壤消毒。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配施用药6~8g/kg,在播种时对玉米种进行拌种处理;防治玉米圆斑病,播种前用种子重量的0.5%五氯硝基苯拌种。防治菜豆炭腐病,菜豆苗期,用40%粉剂1kg/亩对水1 000kg,淋植株基部及其周围的土壤,每株淋药液0.25kg。防治桃树根癌病。用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注意事项 大量药剂与作物幼芽接触时易产生药害。拌过药的种子不能用作饲料或食用。邻烯丙基苯酚 o-allyl phenol其他名称 银果。理化性质 原药为棕色至棕红色油状液体,与石油醚、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混溶,在中性及酸性介质中稳定,溶于碱性介质成盐。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01~681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15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2g/L,对皮肤、眼睛轻度刺激,弱致敏性。剂型 10%乳油、2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该杀菌剂具有杀菌和抑菌双重作用。以喷施在植物表面抑制真菌孢子萌发,阻止病原菌的侵入为主,同时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一定的内吸性,具有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作用。该杀菌剂具有广谱的抗真菌活性,尤其对番茄、草莓的灰霉、白粉病等病害防治效果显著,对蔬菜、果树、草莓、小麦的主要病害也有较好的防效。该杀菌剂是根据从银杏中提取的活性成分而仿生合成的一种新型化学农药。对人、畜、作物和环境安全。在建议剂量下使用对作物生长不仅没有不良影响,而且有一定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适用于蔬菜、果树、草莓、玉米等作物的主要病害如灰霉病、白粉病、轮纹病、干腐病、黑星病、纹枯病等。防治蔬菜灰霉病、白粉病,在病害始发期开始用药,用20%可湿性粉剂40~65g/亩对水40kg喷雾,每间隔7~9天喷药一次,连续喷2~3次;防治蔬菜叶霉病、早疫病,病害发生初期,用20%可湿性粉剂40~65g/亩对水40kg喷雾。防治果树轮纹病、落叶病、黑星病,在病害发生初期,20%可湿性粉剂对水6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果树腐烂病,生长期用20%可湿性粉剂对水40~60倍液涂抹;在春天萌芽前,秋天落果后、落叶前,在病斑处用刀刮除病灶后,用20%可湿性粉剂对水3~5倍涂抹,病皮一般4~5天干裂,愈合较快。注意事项 对黄瓜、花生、大豆有药害,禁用。不宜作拌种和浸种用。粉剂使用前应先配成母液,然后加水,喷药时要均匀周到。棉隆 dazomet其他名称 必速灭。理化性质 原粉为灰白色针状结晶,熔点104~105℃,常规条件下稳定,但遇湿易分解。酸性水解放出二硫化碳。毒性大鼠 急性经口LD50为550~710mg/kg,兔急性经皮LD50为2 360~2 600mg/kg,对兔皮肤无刺激作用,对眼睛黏膜具有轻微的刺激作用。低毒。剂型 98%颗粒剂。作用特点 广谱的熏蒸性杀线剂,兼治土壤真菌、地下害虫及杂草。易在土壤及其他基质中扩散,杀线虫作用全面而持久,并能与肥料混用。该药使用范围广,能防治多种线虫,不会在植物体内残留。但对鱼有毒性,且易污染地下水,南方应慎用。应用技术用于温室、苗床、育种室、混合肥料、盆栽植物基质及大田等土壤处理,能有效地防治为害花生、蔬菜、烟草等作物的线虫。防治烟草(苗床)根结线虫,用98%颗粒剂29.4~39.2g/m2播前进行土壤处理。防治番茄(保护地)线虫,用98%颗粒剂29.4~44.1g/m2进行土壤处理。防治花卉线虫,用98%颗粒剂30~40g/m2进行土壤处理。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用98%颗粒剂5~6kg/亩(砂质土),用6~7kg/亩(黏质土)撒施或沟埋,深度20cm,施药后立即覆土,有条件可洒水封闭或封盖塑料薄膜,过一段时间松土通气,然后播种。在此剂量下,也可有效地防治金针虫和其他土壤害虫。注意事项 施入土壤后,受土壤温度、湿度及土壤结构影响甚大,为了保证获得良好的防效和避免产生药害,土壤温度应保持在6℃以上,以12~18℃最适宜,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40%以上。施药时,应使用橡胶手套和靴子等安全防护用具,避免皮肤直接接触药剂,一旦沾污皮肤,应立即用肥皂、清水彻底清洗。储存应密封于原包装中,并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不得与食品饲料一起储存。溴甲烷 methyl bromide其他名称 溴灭泰。理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无臭气体,熔点-93℃,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在水中水解很慢,在碱性介质中则水解很快。毒性 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3.03mg/L。高毒。剂型 98%压缩气体。作用特点 溴甲烷进入生物体后,一部分由呼吸排出,一部分在体内积累引起中毒,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肺、肾、肝及心血管系统引起中毒。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杀死各种害虫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沸点低,气化快,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也能熏蒸,渗透力很强。应用技术 土壤处理可防治多种线虫。防治烟草(苗床)土壤线虫,用98%压缩气体34~51kg/亩进行土壤处理。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用98%压缩气体33~50kg/亩进行土壤处理;防治番茄线虫,用98%压缩气体51kg/亩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姜根结线虫(苗床),用98%压缩气体50~75g/m2进行土壤处理。防治草莓黄萎病,用98%压缩气体50kg/亩土壤处理。氯化苦 chlorpicrin其他名称 硝基氯仿、三氯硝基甲烷。理化性质 工业品为浅黄色液体,在空气中逐渐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吸附性很强。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26mg/kg。高毒。剂型 98%原药、99.5%液剂、30%乳剂。作用特点 具有杀虫、杀菌、杀线虫、杀鼠作用,但毒杀作用比较缓慢。温度高时,药效较显著。有强烈的催泪作用,原液接触到皮肤,可引起红肿、溃烂。对害虫的成虫和幼虫熏杀力很强,但对卵和蛹的作用小。应用技术 用于防治棉花、甜瓜等作物的枯萎病,也可防治各类线虫。防治棉花枯萎病(苗床),用99.5%液剂125ml/m2进行土壤消毒。防治甜瓜黄萎病,用99.5%液剂18~25kg/亩土壤熏蒸;防治姜瘟病(苗床),用99.5%液剂37.5~52.5ml/m2进行土壤消毒,施药后覆盖农膜20~30天,在姜苗定植前7天左右揭膜翻土,然后栽种姜苗。防治草莓黄枯萎病,用99.5%液剂16~24L/亩土壤熏蒸。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在花生播种前30天施药,用30%乳剂20L/亩,施药深度不应少于25cm,沟距30cm,用水30kg进行稀释。防治茄子黄萎病,施药前精细整地,使土壤含水量在50%~60%的范围内,用土壤注射器施98%原药液20~25L/亩,左右相距30cm,每孔深度为15cm,施药后立即覆盖地膜,熏蒸19天揭膜,使药液挥发,防止烧苗,然后作畦定植。防治姜根结线虫病,用98%原液按24.5L/亩处理土壤,对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良好,增产效果明显,对作物较为安全。用于熏蒸粮仓防治储粮害虫,熏蒸粮仓,一般粮堆体积用药35~70g/m3,空仓体积用药20~30g/m3,熏蒸50~70小时。熏蒸杀鼠,每鼠洞投药4~6ml。用干净细沙与药混合投入,或用棉花球、玉米芯吸药液后投入,立即封死洞口。注意事项 对人、畜剧毒,熏蒸时施药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氯化苦会影响种子发芽,特别在种子含水量高时影响更大,因此谷类种子不宜用本剂,豆类种子熏蒸前后应检查发芽率。由于氯化苦吸附力强,熏蒸后散气15天才能搬运出库。氯化苦对铜有很强腐蚀性,使用时库内的电源开关、灯头等裸露器材设备,应涂以凡士林保护。氯化苦用于土壤处理及在室内使用,必须安全操作,预防发生中毒事故。二氯丙烷 Propylene dichloride理化性质 无色液体,熔点-70℃,可溶于乙醇、乙醚。易燃,闪点21℃。毒性 为强麻醉剂,但低浓度的二氯丙烷刺激呼吸道。豚鼠、兔和大鼠暴露在含1 600mg/L二氯丙烷环境中7小时,前面两种动物能容忍。在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25mg/L。剂型 Dowfume EB-5:含7.2%二氯乙烷,29.5%二氯丙烷,63.6%四氯化碳、D-D混剂(含二氯丙烷30%~35%)。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用于贮粮熏蒸,一般与其他熏蒸剂混用。以20~30ml/m2D-D混剂土壤熏蒸杀线虫、金针虫、金龟子幼虫等。二溴乙烯 ethylene dibromide理化性质 似氯仿气味,熔点9.3℃,30℃水中溶解度4.3g/kg,溶于乙醚、乙醇和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易燃。碱性条件和光照条件下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46mg/kg。剂型 30%油剂、83%油剂、40%乳剂。应用技术 二溴乙烯容易被吸附,曾用作混合熏蒸剂的成分之一。二溴乙烯在美国曾有广泛应用,用于防治东方果蝇十分成功。因慢性毒性问题,现在已禁止使用。二溴氯丙烷 dibromochloropropane理化性质 原药为琥珀色至暗褐色液体,有刺鼻气味,沸点196℃,在中性和酸性介质中稳定,遇碱水解成2-溴烯丙醇,可与氯化烃杀虫剂、干的和液态的氮磷钾肥料混用。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70~300mg/kg,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260~400mg/kg。剂型 40%油剂、20%颗粒剂、80%乳油。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适用于蔬菜、花卉、烟草、草莓等作物的苗床和温室大棚的熏蒸,防治根结线虫等。防治甜瓜根瘤病,草莓根瘤线虫,使用药量667~833g/亩,土壤温度21~27℃时,深度在15cm效果最好。防治果树、茶树和花卉的根腐线虫,用40%油剂2~6.7L/亩加2倍煤油稀释。防治蔬菜根瘤线虫,用80%乳油1.3~3.3L/亩。防治柑橘根粉壳虫,用80%乳油1.3L/亩。除线磷 dichlofenthion其他名称 酚线磷、氯线磷。理化性质 原药为无色液体,微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为0.245mg/L(25℃),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对热稳定,除强碱外,化学性质稳定。毒性 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250mg/kg,雄小白鼠为272mg/kg,雌小白鼠为259mg/kg。剂型 25%乳油、50%乳油、75%乳油,10%颗粒剂。作用特点 触杀,无内吸性。是一种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神经毒剂,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可以用于防治各种线虫。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用于土壤处理,用50%乳油16~17L/亩,对水50kg喷洒在土壤上,防治大豆、豌豆、小豆、芸豆、黄瓜的种蝇,萝卜的黄条跳甲,葱、圆葱的葱蝇,柑橘线虫。注意事项 除线磷属于中等毒性有机磷农药,使用时应注意安全。施药量大,禁止污染水源和地下水。除线特 diamidafos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固体,无味,无挥发性,熔点105.5~106℃,25℃下水中溶解度116g/L;易溶于极性溶剂,不溶于非极性溶剂。毒性 大鼠急性经皮LD50为63mg/kg。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通过皮肤吸收。剂型 90%可湿性粉剂。作用特点 选择性杀线虫剂,有内吸作用。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防治棉田根瘤线虫幼虫,用90%可湿性粉剂75~300g/亩对水100kg灌溉。注意事项 除线特可残留在土壤中,会使果树幼苗落叶和嫩叶变黄。治线磷 zinophos其他名称 硫磷嗪。理化性质 纯品为清澈至浅黄色液体,熔点-1.67℃;难溶于水(27℃)水中溶解度1.140mg/L,与大多数有机溶剂互溶。毒性 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2mg/kg;大鼠经皮毒性LD50为1 1mg/kg。剂型 25%乳油、46%乳油、5%颗粒剂、10%颗粒剂。作用特点 该药属于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具有内吸、胃毒、触杀作用。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线虫,全面施药时0.5—1kg/亩;垄施可用半量。也可以用于防治叶面害虫如蚜虫、潜叶蝇、二化螟等,残效期较短,其药效和对硫磷相当。注意事项 药剂放在远离食物、饲料及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不慎溅入眼睛或身上,要立即用肥皂水冲洗。若发生中毒,可用解磷定、氯磷定治疗。线虫磷 fensulfothion其他名称 丰索磷。理化性质 油状黄色液体,沸点为138~141℃,微溶于水(1.540mg/L,25℃),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毒性 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4.6~10.5mg/kg;大鼠经皮急性LD503.5mg/kg。剂型 25%可湿性粉剂、10%粉剂、2.5%颗粒剂、5%颗粒剂、10%颗粒剂。作用特点 杀线虫剂。防治自由活动的、囊状的和根瘤线虫,具有较长残效期和某些内吸活性。用作土壤处理。与氯并用时可以用于防治叶面害虫如蚜虫、潜叶蝇、二化螟等,残效期较短,其药效和对硫磷相当。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主要用于香蕉、可可、禾谷类、咖啡、棉花、柑橘、马铃薯、草莓、烟草、番茄和草坪等防治游离线虫、孢囊线虫和根瘤线虫等。通常为土壤处理。灭线磷 ethoprophos其他名称 灭克磷、丙线磷、益舒宝、虫线磷。理化性质 本品为浅黄色液体,水中溶解度700mg/L。在中性和弱酸性介质中均稳定,而在碱性介质中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62 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123mg/L,对兔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高毒。剂型 5%颗粒剂、10%颗粒剂、20%颗粒剂、20%乳油、50%乳油、70%乳油。作用特点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其主要作用方式为触杀作用并具有很好的内渗性。因此只要药剂接触虫体,尤其是在线虫幼虫蜕皮开始活动后便能充分发挥其药效。无熏蒸作用,无明显的内吸作用,是具有触杀作用。应用技术 用于防治根结、短体、刺、螺旋、剑和毛刺等多种线虫。防治水稻稻瘿蚊,秧田于秧苗立针期至一叶一心期;本田于插秧后7~10天,用10%颗粒剂1~1kg/亩拌适量细沙均匀撒施,施药时要保持有水层;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用10%颗粒剂3~3.5kg/亩,混土撒施于播种沟或穴内,覆土后再播种,最后盖土。避免药剂与种子直接接触,以免发生药害;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用10%颗粒剂500~750g/亩拌土穴施。另外,资料报道还可以防治大豆线虫,用10%颗粒剂2~4kg/亩,播前1周内或播种时撒于播种沟内,覆土后播种;防治烟草线虫及地下害虫,条状施药:用10%颗粒剂4~6kg/亩在播前1周内撒施于播种沟内(可在施底肥后施药),随即与表土混匀。防治柑橘线虫,用10%颗粒剂5~8kg/亩,与果树周围灌溉线以内的表层土壤混匀,然后浇水。防治甘蔗蛴螬等地下害虫,用10%颗粒剂3~4kg/亩,混适量细土撒施于播种沟内,也可均匀条施于蔗苗基部,然后培土。注意事项 本药剂易经皮肤进入人体,因此在施药及运输时应穿戴保护服,以免药剂接触皮肤。如果药剂接触皮肤,应用清水冲洗,工作完毕后应用肥皂水洗手、脸及工作服。若药液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有些作物对灭线磷敏感,播种时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否则易发生药害。在穴内或沟内施药后要覆盖一薄层有机肥料或土,然后再播种覆土。对鱼类、鸟类高毒,避免药剂污染河流和水塘及其他非目标区域。药剂应储存在远离食品、饲料及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如发现胸闷、出汗、腹痛、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可采用解毒剂阿托品和解磷毒药急救,必要时还要进行人工呼吸。如误服中毒,应立即用盐水或芥末水引吐,并给患者喝牛奶或水,但切忌给昏迷状态的患者喂食任何东西。威百亩 sodium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溶解度水中20℃时为722g/L,在甲醇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在其他有机溶剂中几乎不溶;酸和重金属盐引起分解。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 800mg/kg,兔急性经皮LD50为1 300mg/kg。对兔眼睛中等刺激性,对兔皮肤有损伤。低毒。剂型 35%水剂、48%水溶液。作用特点 其活性是由于本品分解成异硫氰酸甲酯而产生,具有熏蒸作用。应用技术 主要用于蔬菜田防治土壤病害、土壤线虫。防治黄瓜根线虫,用35%水剂4 000~6 000g/亩沟施,待土壤中药剂挥发完后再种植;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用35%水剂4 000~6 000g/亩沟施,待土壤中药剂挥发完后再种植;防治茄子黄萎病(苗床),用35%水剂16.4~24.5ml/m2进行土壤喷雾。 -
报告四、农药经营须知
出版时间:2015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农药经营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农药。(1)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2)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安全防护措施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3)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规章制度;(4)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农药经营单位在采购农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尽量到有威望的农药生产企业或农药经营部门购买农药产品,切不可轻信小商贩送上门的农药产品;(2)认真查看、核对农药标签;(3)要求供销商提供该种农药产品的农药登记证和产品出厂合格证;(4)向供销商索取有效票据。依据《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农药经营单位不得经营下列农药:(1)无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生产批准文件、无产品质量标准的国产农药;(2)无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的进口农药;(3)无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检验不合格的农药;(4)过期而无使用效能的农药;(5)没有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清的农药;(6)撤销登记的农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查询农药标签:(1)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在“中国农药信息网”上输入完整的农药登记证号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号即可查询;(2)使用专业的农药电子手册查询;(3)使用农业部《农药登记公告》查询;(4)将农药标签与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复印件进行核对;(5)请有关专家帮助检查。利用“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农药标签农药电子手册的进入界面《农药登记公告》柜台农药摆放要遵循如下原则:(1)固体和粉尘农药要放置在货架的上部,液体农药要放置在货架的下部,以免液体农药溢出污染下面的农药产品。(2)除草剂不应放在杀虫剂或杀菌剂的上面,以免除草剂溢出污染杀虫剂或杀菌剂导致药害的发生。(3)杀鼠剂及高毒农药应设立专区或专柜,单独隔离存放在不易接触的地方,并设置醒目装置、上锁。(4)柜台展示区要在醒目的地方放置或贴有警示标语,如“农药有毒”“禁止吸烟、吃东西、喝饮料”等。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超过产品质量保证期限的农药产品,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检验,符合标准的,可以在规定期限内销售;但是,必须注明“过期农药”字样,并附具使用方法和用量。农药经营部门保管与储存农药须遵照以下原则:(1)要将农药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并加锁保护;(2)要有专用农药库房并设专人管理;(3)严格进、出手续,防止误用或坏人利用农药从事不法活动;(4)不得将农药与其他,特别是化肥、食品、蔬菜等混合堆放;(5)要放在干燥、通风、不漏雨和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处;(6)堆放不要过高,防止挤压溢漏;(7)要将农药按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分门别类摆放,避免拿错造成作物药害;(8)要随时检查生产日期,禁止购进和销售过期农药。农药经营部门有以下权利义务:(1)可以不接受一定时间内的重复抽查;(2)不需要缴纳监督抽查检测费用;(3)对抽检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检;(4)不得拒绝依法进行的农药监督执法检查;(5)对于经营农药质量不合格的农药产品行为,接受农药监督执法部门行政处罚。做好农药经营应注意以下方面:(1)农药经营单位购进农药,应当将农药产品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核对无误,并进行质量检验。(2)禁止收购、销售无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无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检验不合格的农药。(3)农药经营部门应当统一建立出库、入库台账,妥善保存进货、销售凭证,并随时接受有关部门检查,建立可追溯管理制度。(4)农药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农药储备工作。贮存农药应当建立和执行仓储保管制度,确保农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5)不销售超过产品质量保证期限的农药产品。超过产品质量保证期限的农药产品,应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检验,符合标准的,可以在规定期限内销售;但是,必须注明“过期农药”字样,并附具使用方法和用量。(6)农药经营单位应当向使用农药的单位和个人正确说明农药的用途、使用方法、用量、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7)农药销售部门售出农药时应主动向购买者出具有效票据并备案存档;农药售出后,应当做好售后跟踪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和处理在防治病虫草鼠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8)注意防火防盗。依据《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经营者应当建立经营记录,记录投入品名称、来源、进货日期、生产企业、销售时间、销售对象、销售数量等内容,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销售农业投入品时,应当向购买者提供产品说明书,明确提示购买者注意产品说明书中有关投入品用法、用量和使用范围等信息。依据《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投入品,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下罚款。通过农药产品标签和包装识别其是否为假劣农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农药产品包装必须贴有标签或者附具说明书。标签应当紧贴或者印制在农药包装物上。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标注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2)农药名称应当使用通用名称或简化通用名称,如“阿维菌素”“百菌清”“高氯·毒死蜱”(有效成分为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毒死蜱)。农药名称一律不得使用商品名称。(3)商标单字面积不得大于农药名称的单字面积,且应当标注在标签的边或角的位置。(4)农药标签上只能标注生产企业、分装企业的名称。除进口农药产品外,其他农药产品不得标注“××公司代理”“××公司总经销”等内容。(5)标签不得标注任何带有宣传、广告色彩的文字、符号、图案,不得标注企业获奖和荣誉称号。法律、法规或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6)标签和说明书上不得出现未经登记的使用范围和防治对象的图案、符号、文字。可通过农药产品如下物理形态特征识别假劣农药:(1)粉剂、可湿性粉剂应为疏松粉末,无结块。如有结块或有较多的颗粒感,说明已受潮,不仅产品的细度达不到要求,其有效成分含量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产品颜色不匀,亦说明可能存在质量问题。(2)乳油应为均相液体,无沉淀或悬浮物。如出现分层和混浊现象,或加水稀释后的乳状液不均匀或有浮油、沉淀物,则产品质量可能有问题。(3)悬浮剂、悬乳剂应为可流动的悬浮液、无结块,长期存放,可能存在少量分层现象,但经摇晃后应能恢复原状。如果经摇晃后,产品不能恢复原状或仍有结块,说明产品存在质量问题。(4)熏蒸用的片剂如出现粉末状,表明已失效。(5)水剂应为均相液体,无沉淀或悬浮物,加水稀释后一般也不出现混浊、沉淀。(6)颗粒剂产品应粗细均匀,不应含有许多粉末。依据《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对假农药、劣质农药等需进行销毁处理的,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按照农药废弃物的安全处理规程进行,防止污染环境;对有使用价值的,应当经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检验,必要时要经过田间试验,制定使用方法和用量。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农药经营单位应具备的条件外,经营杀鼠剂还需要符合以下规定:(1)实行经营资格核准和统一购买发放制度,即定点经营;营业执照中注明“定点经营杀鼠剂”字样。(2)必须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3)建立健全杀鼠剂的规章制度,严格经营台帐,实行可追溯管理。(4)具有主管部门,农村由县级或县级以上农业部门负责,城市由爱卫会①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全书简称爱卫会。5负责。(5)具有与经营杀鼠剂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经营场所、设备和储存鼠药的仓储设施。我国农药经营发展趋势如下:(1)规模化。随着经营门槛的提高、管理力度的加大和连锁经营的发展,经营单位总体数量将逐步减少,一些大规模或品牌的经营企业将逐步显现。(2)专业化。突出表现在经营人员的农药的专业水平普遍提高,有的针对特色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特色经营;有的强化限制农药使用的专业化经营,充分利用技术特长,避免限制使用农药的潜在为害,发挥其价格、药效等优势。(3)生产、经营与使用相互渗透。通过相互入股,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实现互惠互利,促进长远发展。 -
报告一、基础知识
出版时间:2015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按照不同目的、场所农药可以分为下列各类:(1)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包括昆虫、蜱、螨)、草、鼠和软体动物等有害生物的;(2)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仓储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3)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4)用于农业、林业产品防腐或者保鲜的;(5)预防、消灭或者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6)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河流堤坝、铁路、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的。农药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化学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和植物源农药。(1)化学农药:又可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两大类,有机农药是一类通过人工合成的对有害生物具有杀伤能力或调节其生长发育的有机化合物,如敌敌畏、三唑酮和2,4-D丁酯等。无机农药包括天然矿物,可直接用来杀伤有害生物,如硫黄和硫酸铜等。(2)微生物源农药:这类农药是利用一些对病虫有毒、有杀伤作用的有益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加工而成的一类药剂,如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等。(3)植物源农药:这是一类以植物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药剂,如小檗碱和除虫菊素等。按照防治对象农药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昆虫机体有直接毒杀作用,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可减轻害虫为害程度的药剂称之为杀虫剂。杀虫剂主要通过胃毒、触杀、熏蒸和内吸4种方式起到杀死害虫作用。对病原菌能起到杀死、抑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病菌为害或可消除症状的药剂称之为杀菌剂。使用杀菌剂后,对作物的效果表现为保护作用、治疗作用和铲除作用。具有保护作用的杀菌剂,要求能在作物表面上形成有效的覆盖度,并有较强的黏着力和较强的持效期。具有治疗作用和铲除作用的杀菌剂,要求使用后能较快的发挥作用,控制病害的发展,但不要求有较长的持效期。除草剂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除草剂按作用性质可分为灭生性除草剂与选择性除草剂两类。灭生性除草剂在常用剂量下可以杀死所有接触到药剂的绿色植物,如草甘膦、百草枯等;选择性除草剂是在一定的浓度和剂量范围内杀死或抑制部分植物,而对另外一些植物安全。选择性除草剂可在作物与杂草共存时使用,目前使用的除草剂大多数属于此类,如乙草胺、烟嘧磺隆等。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常见的如赤霉素、多效唑、乙烯利等。虽然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都属于农药范畴,但在功能、使用量与安全性等方面又有所不同。(1)功能不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为了调控作物或植物的生长发育,使之朝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其使用对象一般是作物;而喷施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则是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植物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病原菌、害虫、杂草或其他有害生物,以消除其为害,其作用对象是病原菌、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2)使用量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浓度往往较低,如常用的氯吡脲使用浓度仅为10~50毫克/千克,而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使用浓度通常较高,如常用的杀虫剂毒死蜱的使用浓度在500~1000毫克/千克。(3)安全性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等动物毒性较低,且施药量又很低,因此对农产品和环境相对比较安全。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农药对高等动物毒性相对较高,施药剂量也较大,特别是杀虫剂,其对农产品和环境污染的风险通常高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下列农药为假农药:(1)以非农药冒充农药或者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2)所含有效成分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分的种类、名称不符的。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下列农药为劣质农药:(1)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2)失去使用效能的;(3)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分的。常见的农药剂型与英文缩写见下表:农药剂型英文缩写农药剂型英文缩写农药剂型英文缩写气雾剂AE诱芯GD悬浮剂SC水溶粉剂AF大粒剂GG种衣剂SD水剂AS颗粒剂GR悬乳剂SE缓释剂BR干粉种衣剂GZ可溶粒剂SG微囊粒剂CG泡腾颗粒剂KPP可溶液剂SL微囊悬浮剂CS电热蚊香液LV可溶性液剂SLX可分散液剂DC蚊香MC展膜油剂SO干悬浮剂DF微乳剂ME可溶粉剂SP粉剂DP微粒剂MG可溶性粉剂SPX粉尘剂DPC电热蚊香片MV可湿粉种衣剂SZ干拌种剂DS油悬浮剂OF原药TC泡腾粒剂EA油剂OL原粉TF乳油EC油分散粉剂OP母药TK油乳剂EO饵片PB超低容量液剂UL水乳剂EW涂抹剂PF熏蒸剂VP细粒剂FG泡腾片剂PP水分散粒剂WG烟雾剂FK毒饵RB可湿性粉剂WP悬浮种衣剂FS饵剂RG湿拌种剂WS悬浮拌种剂FSB热雾剂RR烟剂FU水乳种衣剂RSC农药剂型与英文缩写农药对人、畜及其他有益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毒害作用,或使其生理机能受到严重破坏的性能称为农药毒性。农药毒性大小用致死中量(LD50)、致死中浓度(LC50)方式表示。致死中量(LD50)也称半数死亡量,即在规定的时间内,使一组实验动物的50%个体发生死亡的毒性剂量。致死中量(LD50)剂量数值越大,农药的毒性就越小。致死中量(LD50)剂量数值越小,农药毒性就越大。致死中浓度(LC50)也称半数致死浓度,即在规定的时间内,使一组实验动物的50%个体发生死亡的毒性浓度。致死中浓度(LC50)浓度越高,农药毒性越小。致死中浓度(LC50)浓度越低,农药毒性越大。农药的毒性程度以毒力或药效作为评价的指标。农药的毒力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毒力测定一般多在室内进行,所测定结果一般不能直接应用于田间,只能提供防治上的参考。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药效多是在田间条件下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测试的,因此,对防治工作具有实用价值。我国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其含义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经济、有效、简便的原则,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有效的方式,把病虫草鼠害控制在不足防治的水平,以达到不为害人畜健康和增产的目的。植保职能都市型农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防治城市环境污染,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为城市提供新鲜、卫生、无污染的农产品,为市民提供与农村交流、接触农业提供场所与机会;保持与继承农业与农村的文化与传统。随着全国都市型农业的快速发展,对生态效益重视程度的提升,植保理念也作出不断的调整,“公共植保”与“绿色植保”的理念也随之被提出。公共植保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等植保工作本身就是执法工作,属于公共管理;许多农作物病虫具有迁飞性、流行性和暴发性,其监测和防控需要政府组织跨区域的统一监测和防治;如果病虫害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不到位,将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纳入公共卫生的范围,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来支持和发展。绿色植保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植保工作就是植物卫生事业,要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综合防治措施,要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应用先进施药机械和科学施药技术,减轻残留、污染,避免人畜中毒和作物药害,要生产“绿色产品”,植保还应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传播,要确保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绿色植保技术农作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称为症状。症状通常可用病状和病症来描述。病状类型包括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病征类型包括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胶状物。生理性病害也称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素,即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农作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农作物个体间互相传染。侵染性病害可以在农作物个体间互相传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很多,但从病害特点、发病范围、周围环境和病史等方面进行分析,可帮助诊断其病因。(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这类病害往往是由大气污染或气候因素(冻害、干热风、日灼等)所致。(2)农作物根系发育差,根部发黑,大多与土壤水分多、板结而缺氧,有机质不腐熟而产生硫化氢或废水中毒等有关。(3)有明显的灼伤、枯斑,而且多集中在作物某一部位(叶或芽上),也没有发病史,大多是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引起。(4)出现黄化或特殊缺素症,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5)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表现为生长不良或与系统性症状相似,多为遗传性障碍。引起农作物病害的生物因素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场所有以下几种:(1)田间病株:在寄主内越冬或越夏是病原物一种休闲方式。对于多年生植物,病原物可以在病株体内越冬。其中病毒以粒体,细菌以细胞,真菌以孢子、休眠菌丝或休眠组织(如菌核或菌索)等在病株的内部或表面度过夏季或冬季,成为下一个生长季节的初侵染来源。(2)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种子携带病原物可分为种间、种表和种内3种。使用带病的繁殖材料不但会使植株本身发病,而且可能成为田间的发病中心并传染给邻近的健株,造成病害的蔓延。此外带病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还可以通过繁殖材料的调运,将病害传播到新的地区。(3)病株残体: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细菌都能在病株残体中存活一定的时间。因此加强田间卫生,彻底清除病株残体,集中销毁或采取病株残体分解的措施,都有利于消灭或减少初侵染来源。(4)土壤:土壤也是多种病原物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土壤温度比较低而且土壤比较干燥时,病原物容易保持它的休眠状态,存活时间就较长;反之存活时间则短。(5)肥料:病原物可以随着病株残体进入肥料或以休眠组织直接进入肥料,肥料如未充分腐熟,其中的病原体就可以存活下来。线虫是一类很小很像蛔虫一样的线形动物。线虫种类有数十万种,常见为害蔬菜的有根结线虫、根腐线虫、肾形线虫等,其中根结线虫是目前为害最严重的种类。由于线虫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为害作物后形成的症状与其他病害很难区别,所以人们把线虫对作物的为害习惯称为线虫病害。根据口器的不同,害虫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咀嚼式害虫,如蝗虫、黏虫、叶甲、卷叶蛾、螟蛾、天牛等。(2)刺吸式害虫,如蝽、蚜虫、叶蝉和飞虱等。(3)虹吸式害虫,如蛾类和蝶类。(4)舐吸式害虫,如家蝇。(5)锉吸式害虫,如蓟马。根据害虫在植物上的取食部位和为害特点,咀嚼式害虫可分为食根类害虫、食叶类害虫、蛀茎类害虫、蛀果类害虫、贮粮害虫五大类。刺吸式害虫按其分类地位和为害方式可分为蝽类、叶蝉类、飞虱类、蚜虫类、蚧类、粉虱类。在温室大棚这种环境封闭、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度相差悬殊的特定条件下,潜叶蝇类、蚜虫、害螨类和粉虱类害虫发生最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棚室中环境稳定,个体较小的害虫不会受大风、暴雨的影响,从而导致害虫种群稳定,为害严重。保护地蔬菜害虫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入棚室:一是在扣棚前,一些害虫已经生活在棚室内的杂草上,如温室白粉虱、茶黄螨等;二是随菜苗迁入,如部分白粉虱便是以产在叶片上的卵被带入棚室的;三是暂时潜藏在棚室内的土壤中,待扣棚后温度升高到一定范围内时,再出土为害,如螨类等。依据不同学科的需要,杂草可以按其形态、生物学特性、生境等进行分类。(1)形态学分类:禾草类、莎草类、阔叶草类;(2)生物学特性分类:一年生杂草、二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3)生境生态学分类:耕地杂草、杂类草、水生杂草、草地杂草、森林杂草、环境杂草。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是指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学的原则,选取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较长期地稳定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害性植物品种的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措施作物抗害品种是指具有抗害特性的作物品种。它们在同样的灾害条件下,能通过抵抗灾害、耐受灾害以及灾后补偿作用,减少灾害损失,取得较好的收获。作物品种的抗害性是一种遗传特性,包括抗干旱、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虫、抗病、抗草害等。植物检疫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其产品的人为引入和传播,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强制实施的保护性植物保护措施。它通过阻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达到避免植物遭受生物灾害为害的目的。种苗检疫依据《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第四条第(三)项的规定,地(市)、县级植物检疫机构的主要职责是:(1)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及国家、地方各级政府发布的植物检疫法令和规章制度,向基层干部和农民宣传普及检疫知识;(2)拟订和实施当地的植物检疫工作计划;(3)开展检疫对象调查,编制当地的检疫对象分布资料,负责检疫对象的封锁、控制和消灭工作;(4)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的繁育基地执行产地检疫。按照规定承办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调运检疫手续。对调入的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必要时进行复检。监督和指导引种单位进行消毒处理和隔离试种;(5)监督指导有关部门建立无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繁育、生产基地;(6)在当地车站、机场、港口、仓库及其他有关场所执行植物检疫任务。农业防治是指通过培育健壮植物,增强植物抗性、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等适宜的栽培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减少其侵染可能性或避免有害生物为害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农业防治最大优点是不需要过多的额外投入,且易与其他措施相配套。主要做法有改进耕作制度、使用无害种苗、选用抗性良种、加强田间管理和安全收获等。物理防治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防治有害生物的植物保护措施。常用的方法有人工和简单机械捕杀、温度控制、灯光诱杀、阻隔分离、微波辐射等。灯光诱杀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一种防治技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针对性地增加有益生物种群数量,从而取得控制有害生物的效果。生物防治的途径有保护有益生物、引进有益生物、有益生物的人工繁殖与释放、生物产物的开发利用等。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就是生物防治中的一项措施。昆虫信息素又称外激素,是由昆虫特殊腺体分泌到体外并引起同种其他个体产生特定行为或生理反应的信息化学物质。昆虫利用它相互交流,我们常称其为“昆虫的语言”。昆虫性信息素产品具有如下优点:(1)灵敏度高。昆虫对于信息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0.1毫克的性信息素即可对雄性昆虫起到引诱作用。(2)选择性强。昆虫信息素只对同种间个体的昆虫起作用,高度专一。(3)无毒、无残留、不污染环境。昆虫信息素为自然界中昆虫自身产生的物质,含量极少,不接触植物和农产品,没有农药残留之忧,不会对人畜产生毒性,不杀伤天敌;昆虫信息素的用量极少,且非常容易分解,因此不会污染环境。(4)不易产生抗药性。昆虫性信息素作为同种异性昆虫之间生殖阶段的化学通讯工具,其化学结构的高度复杂性和特殊性是昆虫种间生殖隔离的重要保证,为世代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易产生抗药性。(5)操作方便、经济实用。将人工合成的某种昆虫性信息素加入缓释装置制成的昆虫引诱产品,性信息素的量约为一只雌虫释放量的1000~100000倍,通过缓释装置慢慢释放,模拟雌虫释放性信息素的行为,能够引诱前来赴会的雄虫,再结合相应的诱捕装置可将诱来的雄虫捕获。信息素产品与各种农药是互补关系。一般情况下农药防治对象为害虫的幼虫,诱芯诱捕的是害虫的成虫,一杀一诱,效果更加显著;害虫数量降下来后,可以逐步降低农药使用次数。昆虫信息素产品同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天敌应用技术等防治措施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防治过程中不会与其他防治措施冲突,属于综合防治体系的一部分。另外,昆虫信息素产品防治的对象是成虫,对害虫有监测和防治的作用,同其他防治措施结合使用,能够逐步降低农药使用次数,对害虫起到综合防治的效果。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防治有害生物的一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开发适宜的农药品种,并加工成适当的剂型,利用适当的机械和方法处理作物植株、种子、土壤等,来杀死有害生物或阻止其侵染为害。防治适期是指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为害的最佳时期。任何一种病虫草害都有它的防治适期。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用药过早或过晚都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只有正确选择防治适期才能达到最理想的防治效果。不同的病虫草害有不同的防治适期,一般情况可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预测预报来确定。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可能由于以下原因:(1)农药产品质量不合格。农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防治效果。如果使用假劣农药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必然导致对有害生物防治效果差。(2)未按标签规定使用。没有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规定的防治作物、防治对象、防治方法及用药量施用农药。(3)农药标签不合格。有的农药生产企业在未经试验、示范的情况下,擅自修改标签,扩大已登记农药的适用范围,从而导致农药使用效果可能不理想。(4)环境气候影响。施药方法与气候等环境条件,也会影响施药效果。如使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时,水量不足就会影响防治效果。(5)农作物有害生物对个别农药产生抗药性。除农药有效成分含量外,还有以下因素影响农药质量:(1)产品配方。产品中有效成分以外的组成部分及其含量,不仅影响产品的技术指标,还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2)产品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对产品的性能、稳定性有直接关系。(3)产品贮存环境。在高温、潮湿和光照的条件下,易引起农药有效成分分解。在低湿的条件下,易引起有效成分析出。(4)产品贮存时间。一般农药的产品质量保质期为两年,在保质期后,产品可能难以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使用假、劣农药容易造成以下不良后果:(1)导致减产或绝收。使用假劣农药防治效果差,易造成农作物药害,导致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影响下茬作物生长。(2)农产品质量不合格。因使用假劣农药造成的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导致采收后的农产品品质下降,甚至造成农产品质量不安全,影响农民收入。(3)人畜中毒。使用假劣农药易引起使用人员中毒或食用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的人畜中毒。(4)使用假劣农药会影响环境安全,容易造成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参加学习的学员均为农民,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农业技术员担任辅导员,在作物全生育期的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农民田间学校与其他学校的不同之处在于,辅导员不是通过讲课方式向农民传授技术,而是围绕农民学员设计问题、组织活动,鼓励和激发农民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订解决方案完成实施,使其最终成为现代新型农民或农民专家。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工厂化育苗是指在人工创造的最佳环境条件下,采用科学化、机械化、自动化等技术措施与手段,进行批量生产种苗的一种先进生产方式。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具有用种量少、占地面积小,能够缩短苗龄、节省育苗时间,能够尽可能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育苗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有利于统一管理,推广新技术等优点,可以做到周年连续生产。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具备一定植保技术条件的服务组织,采用先进、实用的设备与技术,为农民提供契约性的防治服务,开展社会化、规模化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抗药性是指被防治对象病虫草害对农药的抵抗能力。抗药性可分自然抗药性和获得抗药性两种。自然抗药性又称耐药性,是由于生物种的不同,或同一种的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对药剂产生不同耐力。获得抗药性是由于在同一地区长期、连续使用一种农药,或使用作用机理相同的农药,使害虫、病菌或杂草对农药抵抗力提高。若使用农药方法不当,技术要求控制不严,不但不能达到防治病虫草害、调节作物生长的效果,还能引起被保护的农作物或种子不正常生长发育、产生生理症状或生产质量下降等,发生这样的现象便称为药害。在接触和使用农药过程中,由于缺乏安全预防措施或操作不当等,使农药侵入到人体超过了正常的最大忍受量,使人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出现失调,引起毒性为害和病理改变,表现出一系列中毒临床症状,就称之为农药中毒。农药中毒一般可分为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两种。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北京市区(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北京市农药监督管理的执法依据有《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简易程序行政处罚又称为当场处罚程序,指行政处罚主体对于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果轻微的行政违法行为,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程序。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符合以下3个条件:(1)违法事实确凿;(2)对该违法行为处以行政处罚有明确、具体的法定依据;(3)处罚较为轻微,即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对法人或者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是指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经过正常的普遍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取证、告知处罚理由依据、享有权利、处罚决定的作出,以及处罚决定书的交付、送达等内容。监管机关开展农药监管主要有3种方式:日常监管、监督抽查(包括指定对象监督抽查、交叉监督抽查、委托监督抽查)与大案要案查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生产企业或经营单位行使下列职权:(1)依法进行现场检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进入销售门店、农药库房等场所进行检查,当事人不得拒绝。(2)依法向有关当事人调查、了解情况。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出示证件、表明身份后,可以向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有关工作人员和经营单位了解是否有违法行为。被了解情况的有关人员须如实反映真实情况,不得拒绝和隐瞒。(3)依法查阅、复印有关材料。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有权查阅、复印涉嫌农药产品违法行为相关的合同、发票、帐薄以及相关资料。(4)依法监督处理假、劣农药。生产、经营假农药、劣质农药的单位,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下,负责处理被没收的假农药、劣质农药。(5)依法查处经营违法行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可以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违法农药生产企业、经营单位责令改正、处罚、没收等处罚。北京市农药监管的工作目标是:农药生产、经营单位检查覆盖率100%,重大假劣农药案件查处率100%,市场检查与质量抽检不合格产品查处率100%,上级督办案件查处率100%(协查),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率和反馈率100%。最终达到无因禁限用农药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无因假劣农药引发的重大农业生产事故。 -
报告六 甜瓜病害防治
出版时间:20151 症状 甜瓜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苗期的病害。幼苗感病后在出土表层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倒伏,即猝倒。初感病时秧苗根部呈暗绿色,感病部位逐渐缢缩,病苗折倒坏死。染病后期茎基部变成黄褐色干枯成线状。2 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表层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染幼苗。通过雨水、浇水和病土传播,带菌肥料也可传病。低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土温10~13℃,气温15~16℃病害易流行发生。播种或移栽或苗期浇大水,又遇连阴天低温环境发病重。3 生态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如风华正茂、芭苏一号、青玉、状元、风雷、龙甜1号、白沙蜜等较抗病的品种。◎ 清园切断越冬病残体组织、用异地大田土和腐熟的有机肥配制育苗营养土。严格施入化肥用量,避免烧苗。◎ 合理分苗,密植、控制湿度、浇水是关键。◎ 降低棚室湿度。◎ 苗床土注意消毒及药剂处理。4 药剂防治◎ 种子药剂包衣:选6.25%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亮盾)及10毫升对水150~200毫升包衣4千克种子,可有效预防苗期猝倒病和其他如立枯、炭疽病等苗期病害。◎苗床土药剂处理:取大田土与腐熟的有机肥按6∶4混均,并按1立方米苗床土加入100克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和2.5%咯菌腈100毫升拌土一起过筛混匀。用这样的土装入营养钵或做苗床土表土铺在育苗畦上,并用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药液封闭覆盖土表面。◎ 药剂淋灌:救治可选择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折合100克药对水45~60升),或40%精甲霜灵·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霜疫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4%杀毒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等对秧苗进行淋灌或喷淋,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等对秧苗进行淋灌或喷淋。1 症状 霜霉病是甜瓜全生育期均可以感染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因其病斑受叶脉限制,多呈现多角形浅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易诊断,叶片初感病时,叶片上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叶缘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霜霉病大发生会减产五成以上对甜瓜生产造成毁灭性损失。2 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在冬季温室作物上越冬。由于北方设施棚室保温条件的增强,甜瓜可以周年生产,并可安全越冬。病菌也可以因温度适宜而周年侵染,借助气流传播。病菌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15~22℃,相对湿度高于83%,叶面有水珠时极易发病。保护地棚室内空气湿度越大产孢子越多,病菌萌发游动侵入的有利条件。3 生态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例如状元、风华正茂、芭苏一号、青玉、风雷、龙甜1号、伊丽莎白、风雷、胜红等。◎ 清园切断越冬病残体组织、合理密植、高垄栽培、控制湿度是关键。地膜下渗浇小水或滴灌,节水保温,以利降低棚室湿度。清晨尽可能早的放风——既放湿气,尽快进行湿度置换。放湿气的时候,人不要走开,眼见棚内雾气减少,雾气明显外流后,立即关上风口,以利快速提高气温。注意氮磷钾均衡施用,育苗时苗床土必须消毒和药剂处理。4 药剂防治预防为主,移栽棚室缓苗后预防可采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0克药对水60升),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000倍液,或40%精甲霜灵·百菌清悬浮剂800倍液。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全面喷药,并及时清楚病叶带出棚外烧毁。救治可选择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加25%双炔酰菌胺悬浮液800倍液一起喷施,或与69%烯酰吗啉悬浮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等交替间隔喷施,或62.75%氟吡菌胺·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700倍液等喷施。1 症状 灰霉病主要为害幼瓜和叶片。感染灰霉病的甜瓜叶片,病菌先从叶片边缘侵染,呈小“V”字形病斑。病菌从开花后的雌花花瓣侵入,花瓣腐烂,果蒂顶端开始发病,果蒂感病向内扩展,致使感病幼瓜呈灰白色,软腐,凹陷,感病后期长出大量灰绿色霉菌层。2 发病原因 灰霉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分生孢子在土壤内及病残体上越冬。病原菌属于弱寄生菌,从伤口、衰老的器官和花器侵入。柱头是容易感病的部位,致使果实感病软腐。花期是灰霉病侵染高峰期。借气流、浇水传播和农事操作传带进行再侵染。适宜发病气温22~25℃,湿度90%以上,即低温高湿、弱光有利于发病。大水漫灌又遇连阴天是诱发灰霉病的最主要因素。密度过大,通风不及时,生长衰弱均利于灰霉病的发生和扩散。3 生态防治◎ 设施棚室要高畦覆地膜栽培,地膜下渗浇小水。有条件的可以考虑采用滴灌措施,节水控湿。◎ 加强通风透光,尤其是阴天除要注意保温外,严格控制灌水,严防过量。早春将上午放风改为清晨短时放湿气,清晨尽可能早的放风,尽快进行湿度置换尽快降湿提温有利于甜瓜生长。◎ 及时清理病残体、摘除病果、病叶,集中烧毁和深埋。4 药剂防治因甜瓜灰霉病是花期侵染,预防用药时机一定要在甜瓜开花时开始。可以用2.5%咯菌腈悬浮剂800倍液药液或用建议采用甜瓜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40%嘧霉环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对甜瓜雌花进行蘸花或喷花防治。药剂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百菌清600倍液喷施预防,用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4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或50%农利灵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50%乙霉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的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1 症状 甜瓜炭疽病整个生育期均可染病。主要侵染叶片、幼瓜、茎蔓。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型浅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凹陷有轮纹。病果初为褪绿色水浸状凹陷斑点,而后变成褐色,斑点中间淡灰色,近圆形轮纹斑。2 发病原因 病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随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借雨水传播。发病适宜温度27℃,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棚室温度高,多雨或浇大水,排水不良、种植密度大、氮肥过量的生长环境病害发生重,易发生。植株生长衰弱发病严重。一般春季保护地种植后期发病几率高,流行速度快、管理粗放也是病害发生的用药因素。3 生态防治◎ 重病地块轮作倒茬。可以与茄科或豆科蔬菜进行2~3年的轮作。◎ 苗床土消毒,减少侵染源(参照猝倒病苗床土消毒配方方法)◎ 加强棚室管理,通风放湿气。设施栽培建议地膜覆盖或滴灌降低湿度减少发病机会。晴天进行农事操作,避免阴天整蔓、采收等易人为传染病害的机会。4 药剂防治◎ 种子包衣防病参见猝倒病防病包衣方法。建议采用甜瓜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种子进行药剂浸种处理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60分钟后冲洗干净催芽。均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喷雾施药法:采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预防措施会有非常好的效果,也可选用32.5%吡唑奈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6%百菌清·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2.5%吡唑奈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42.8%氟吡菌酰胺·肟菌脂悬浮剂1000倍液。1 症状 甜瓜全生育期均可以感病。主要感染叶片。发病重时感染枝干、茎蔓。发病初期主要在叶面长有稀疏白色霉层,逐渐叶面霉层变厚形成浓密的白色圆斑。发病后期叶片发黄坏死。2 发病原因 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冬栽培的棚室可在棚室内作物上越冬。借气流、雨水和浇水传播。温暖潮湿、干燥无常的种植环境,阴雨天气及密植、窝风环境易发病,易流行。大水漫灌,湿度大,肥力不足,植株生长后期衰弱发病严重。3 生态防治◎ 适当增施生物菌肥、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降低湿度,增强通风透光。◎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土壤消毒。棚室应及时进行硫磺熏蒸灭菌和地表药剂处理。4 药剂防治◎ 采取25%嘧菌酯悬浮剂50毫升/亩液灌根施药,或56%百菌清·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预防措施会有较理想的建议采用甜瓜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效果,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或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32.5%吡唑奈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42.8%氟吡菌酰胺·肟菌脂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1 症状 溃疡病应该包括北方瓜农常说的“亮叶”病害症状中的一种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病菌侵染幼苗、茎秆至幼果及结果盛期均可感染溃疡病。病菌通过植株的输导组织韧皮部和髓部进行传导和扩展,感病初期在叶片表面呈鲜艳水亮状即亮叶。幼瓜初期因叶蔓染菌蔓延染病呈水浸状烂瓜。茎蔓染病,呈油渍状阴湿病蔓,有裂蔓现象,潮湿条件下病茎和叶柄会有溢出菌脓。2 发病原因 细菌性病害。病菌侵染幼苗、茎秆至幼果及结果盛期均可感染溃疡病。病菌通过植株的输导组织韧皮部和髓部进行传导和扩展病菌可在种子内、外和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可以存活2~3年。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包括整枝打叉时损伤的叶片、枝干和移栽时的幼根。也可从幼嫩的果实表皮直接侵入。由于种子可以带菌,其病菌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子、种苗和鲜果的调运;近距离传播靠雨水和灌溉。保护地大水漫灌会使病害扩大蔓延,人工农事操作接触病菌、溅水也会传播。长时间高湿环境和大水漫灌以及暴雨天气发病重。保护地、早春寒冷季节发病重。3 生态防治◎ 农业措施:清除病株和病残体并烧毁,病穴撒入石灰消毒。采用高垄栽培,避免带露水或潮湿条件下的整枝打叉等操作,即阴天不进行整秧掐蔓操作。◎ 种子消毒可以温水浸种: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70℃干热灭菌48~72小时。4 药剂防治◎ 预防可用硫酸链霉素200毫克/千克种子浸种2小时。建议采用甜瓜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 喷雾施药法:预防溃疡病初期可选用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3000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7.12%铜高尚悬浮剂800倍液喷施或灌根,或用细菌灵400倍液,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新植霉素5000倍液喷施。用硫酸铜每亩3~4千克撒施浇水处理土壤可以预防溃疡病。1 症状 甜瓜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全生育期均可发病。设施栽培的甜瓜一般在开花初期和结瓜初期,正值春季寒冷季节,感病植株叶片表面失水状半边黄化,侧蔓或叶片半边黄化,即半边疯。因是输导组织维管束病变,致使植株生长较一般植株矮化、前期簇状卷曲。而后萎蔫部位或染病植株不断扩大逐步遍及全株致使整株萎蔫枯死。2 发病原因 枯萎病菌系镰刀菌为害通过导管维管束从病茎向果实、种子形成系统性侵染。使苗期到生长发育期均可染病。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未腐熟的有机肥中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8年以上。从伤口、根系的根毛细胞间侵入,进入维管束并在维管束中发育繁殖,堵塞导管致使植株迅速萎蔫,逐渐枯死。发病适宜温度24~25℃,病害发生严重程度取决于土壤中可侵染菌量。重茬,连作、土壤干燥,黏重土壤发病严重。3 生态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风华正茂、风雷等均有较好的抗枯萎病作用。◎ 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消毒,苗床或大棚土壤处理。方法参照同前育苗防病措施。嫁接防病:见前面嫁接育苗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增施生物菌肥、磷钾肥。降低湿度,增强通风透光,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土壤消毒。◎ 高温闷棚法。保护地棚室连作栽培的地块,应该考虑,石灰稻草法或石灰氮土壤消毒灭菌、大水漫灌和高温闷棚进行土壤消毒,进行灭菌减害。4 药剂防治◎ 种子包衣消毒,即选用6.25%亮盾悬浮剂10毫升对水150~200毫升可包衣4千克种子进行种子杀菌防病。◎ 灌根用药:定植时用生物菌药处理:30亿个活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500倍液每株250毫升穴施灌根后定植,初花期再灌一次会有较好的防病效果,也可选用98%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咯菌睛悬浮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250毫升,在生长发育期、开花结果初期、盛瓜期连续灌根,早防早治效果会明显。 -
报告二 茬口安排与品种选择
出版时间:2015茄子茬口有很多,已形成了日光温室、大棚种植、中小棚种植、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生产格局,不同地区茬口安排不同。以华北区域中南部为例,茄子各茬口的播种、定植及收获日期(表10)。栽培形式茬口播种期日历苗龄(天)定植期上市时间露地早春茬(地膜)1/中、下80~904/中、下6/上~8/底夏秋茬4/中、下50~606/中8/上~11/上保护地栽培地膜+小拱棚春提前12/下~1/上80~903/底~4/初5/中~8/上塑料大中棚春提前12/上中80~903/中、下5/上~7/底秋延后6/中下~7/上35~407/下~8/中9/中~11/下日光温室秋冬茬7/上中35~408/上~9/上10/下~1/下冬春茬10/中下80~1001/下~2/上3/上~7/下越冬茬8/中50~6010/中~11/上1/初~7/上表10 茄子不同栽培形式的播种期和上市时间1 茄杂系列 中早熟,生长势强,叶片绿色,叶脉浅紫色。始花着生于第8~9节,果实圆形,紫黑红色。光泽度好,果肉浅绿白,肉质细腻,味甜;单果重800~1000克,最大2000克,果实内种籽少,大而不老,品质好。膨果速度快,从开花到采收15~16天,连续坐果能力强。抗逆性较强,较抗黄萎病,耐绵疫病,适应性广。一般亩产7000~10000千克,最高达15000千克。适合于春季棚室、陆地栽培。2 黑茄王、黑宝系列 耐热、抗病。株型紧凑,果实圆形,紫黑油亮,无绿顶,商品性好。籽少。果重800~1000克,亩产5000千克,适合陆地、秋延后栽培。3 农大601、604系列 中早熟圆茄,果皮黑亮,着色均匀,果肉紧实、细嫩、籽少,商品性状优良,丰产性好,抗病性强。始花节位8~9节;株型紧凑,生长势强,性状整齐一致;坐果早,膨果快且连续集中。适合于早春、秋延后棚室栽培。4 紫月长茄系列 果形长棒槌形,杂种一代,中熟长茄。株高90~100厘米,株展75厘米,长35厘米,粗3~5厘米,结果性好,光泽,单果重200克,抗病优质。亩产4000~5000千克。适于早春保护地、露地及越夏栽培。5 越冬长茄类布利塔 果实棒锤型,紫黑色,绿把,绿萼片,质地光亮油滑。比重大,味道好,耐运。果重450~500克。无限生长型品种,叶片中等大小,耐低温,耐弱光,早熟,每片叶一个花,坐果多。产量高,平均亩产10000千克以上。6 紫光圆茄越夏大茄 生长势强,叶片绿色,叶脉浅紫色。始花着生于第9~10节,果实圆形,紫黑红色,紫萼片。光泽度好,果肉浅绿白,单果重800~1000克。适于越夏栽培或恋秋露地栽培。7 超九叶圆茄 中晚熟。果实圆形稍扁,外皮深黑紫色,耐贮运,有光泽;果肉较致密,细嫩,浅绿白色,稍有甜味,品质佳。单果重1000~1500克,一般亩产4000~5000千克。8 引茄1号 长形茄,株型较直立紧凑,开展度40厘米×45厘米,结果层密,坐果率高,果长30~38厘米,果粗2.4~2.6厘米,持续采收期长,生长势旺,抗病性强,根系发达,耐涝性强。商品性好。果形长直,不易打弯,果皮紫红色,光泽好,外观光滑漂亮,皮薄、肉质洁白细嫩,口感好,品质佳,一般亩产3500~3800千克。1.根据自己棚室的设施类型、种植模式慎重选择适宜的品种。越冬茬一般选用耐低温、耐弱光的品种如布利塔、尼罗等;早春季选用农大601、墨星1号、茄杂2号品种;越夏露地品种选用耐热品种,如农大604、紫光圆茄等。2.茄子保护地种植对塑料薄膜有一定要求,需使用紫光膜(醋酸乙烯转光膜)或聚乙烯白色无滴膜,以使茄子着色均匀,商品性好。3.结合当地市场销售渠道和价格优势,根据种植模式、季节及管理水平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强的品种。避免选择没有在当地经过示范试验的品种,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减产纠纷。买种籽不同于买农药,若农药的药效不理想,还可以补救,用其他农药进行救治。种子一旦出现问题,则错过种植季节,这就是农民常说的“有钱买籽,没钱买苗”的道理。更不要听从不负责任的种子经销商的诱惑和忽悠。在没有经过当地技术部门大面积的示范的前提下,任何许诺、诱使、赊欠种子的行为,都会给瓜农埋下经济损失的隐患,这方面的教训是惨痛的。尤其是越冬、早春栽培品种,其品种的耐寒性、弱光性、低温下的坐果率以及坐果后的抗黄萎病性能都是影响茄子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这些都是选择品种的关键。 -
-
报告二 茬口安排与品种选择
出版时间:2015蔬菜生产设施类型多种多样,但不管其结构如何变化,用来进行黄瓜生产,首先必须在温度上满足黄瓜生长需求。所以正常情况下,设施内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0℃。目前,黄瓜生产的设施主要有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根据不同设施类型,塑料大棚黄瓜生产主要有早春茬栽培、秋延后栽培;日光温室有冬春茬栽培、秋冬茬栽培和越冬周年一大茬的长季节栽培。1 早春大拱棚栽培 一般在2月上中旬开始播种,苗期45天左右,3月底定植,5月上旬开始收获,直到6月底拉秧。2 秋季大棚栽培 大棚秋延后栽培可在6月中下旬育苗,7月中旬定植,8月中下旬到11月采收完毕,但7~8月正值夏季高温季节,易出现植株徒长,因此,播种期可适当后延至7月中旬,苗期20~25天,8月上中旬定植,9月份到11月采收。3 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 一般在11月中下旬到12月中下旬播种,1月中下旬到2月中旬定植,3月下旬开始收获一直到6月底结束。4 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 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较塑料大棚晚1个月,一般在8月份育苗,9月份定植,10月份开始收获,视元旦节假日市场价格情况决定拉秧时间。5 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长季节栽培 日光温室越冬长季节栽培一般在10月初育苗,10月中下旬嫁接,10月底到11月初定植,12月开始收获,一直到第二年6月结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多种栽培形式的发展,为适应不同生产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季节生产,我国现已培育了许多适宜不同要求,具备不同优良性状的适宜消费者食用口味的优良品种。生产上有两种类型的黄瓜:一种是水果型黄瓜,以光滑无刺、易清洗、味甜、品质好逐渐受到南北方消费者的欢迎。另一种是传统有刺黄瓜,其产量高,符合传统消费者的习惯,在南北方占有很大市场。目前,在设施棚室里主要的栽培品种有:津优315、金胚系列、以及满田系列品种,满田700、满田706,博美系列耐低温弱光温室专用品种。品种选择除了要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外,还要根据自己当地的设施类型、品种特性、管理能力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当地市场销售渠道、青果商采购订单和价格优势选择品种。在当地没有种植过的品种,一定要先进行示范。不选择没有在经过示范试验的品种,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减产纠纷。尤其是越冬和早春栽培品种,其品种的耐寒性、弱光性、低温下的坐瓜率以及抗病性都是影响黄瓜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应该强调的是:任何新品种只有在适应的地区、采用适宜的栽培技术,才能显示出增产、增收的潜力。黄瓜的“高产、优质、高效益”生产,有赖于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技术相配套,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