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创新病虫信息传递方式,助推病虫测报工作快速发展
出版时间:2010刘定忠1 施伟韬2 陶碧庆1(1.江西省彭泽县农业局 江西彭泽 332700;2.江西省植保植检局 江西南昌 330096)摘要:本文叙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创新思路,拓宽病虫信息传递方式,扩大病虫信息的覆盖面的几种有效途径,保证了病虫信息能在第一时间内传送到农户的手中,使农户及时开展防治,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损失。关键词:病虫信息;传递;创新;发展病虫信息的传递是病虫测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病虫测报工作的好坏,并且最终关系到病虫的防治效果。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病虫信息很难及时传送到农户的手中,等传到农户手中时,已错过了病虫防治的黄金期,失去了其指导病虫防治的意义。为充发挥病虫信息的作用,及时有效地指导病虫的防治,提高病虫防治的效果,近年来,彭泽县从多方面入手,创新病虫信息的传递方式,缩短病虫信息的传递时间,扩大病虫信息的传播面,推动了病虫测报工作快速发展。1 传统的病虫信息传递方式长期以来,病虫信息的传递,主要的途径还是依赖于邮政信函,以纸质材料的形式发行。《病虫情报》印刷出来后,装入信封贴上邮票交予邮局,由邮局以普通信函的形式发送到乡镇,再由乡镇政府转发到村、组、农户手中。这样,病虫信息到达乡镇的间最少也在20小时以上,经过乡镇整理后送到村组的时间最少在48小时左右。及时的话,村级负责人在24小时内张贴出来。按照这种途径,病虫信息从编发单位到让农户知晓的时间,起码得在4天左右,失去了病虫信息的时效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乡镇都不能及时转发或是不转发,病虫信息则只能是停留在乡镇级。病虫信息不能突破乡镇这一瓶颈而传送到农户的手中,是制约病虫测报工作发展的一大因素。2 制约病虫信息传递的几个因素2.1 资金的制约资金方面的不足,是影响病虫信息传递的关键所在。首先是影响到病虫信息的发行数量,数量不足,发行面不可能很广,发行面不广必然制约了病虫信息的影响度,即农户的知晓度,没有更多的农户能够得到病虫信息。资金的不足,还可影响到病虫信息的传递速度,由于没有必须的资金,就不能够采取多种有效办法来加速病虫信息的发布,常导致农户接到病虫信息的时间滞后于病虫防治的时间,而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2.2 人员的制约这里所指的人员,是指专门的病虫信息员。就目前而言,仅仅是乡有植保员,绝大部分村都没有查虫员,而唯一的乡镇植保员还不能做到专人专用,许多中心工作都要抽调。一个乡镇病虫信息的传递,靠一个植保员来负责是远远不够的。3 创新病虫信息传递的几个方式3.1 邮政专递这是最传统的方式,除沿用信函形式外,农业局还与邮政部门合作,将病虫信息在邮政网络内传递,由各基层邮政代办点在交通便利、人员往来较多的地方张贴。通过这种方式可将病虫信息在24小时内到达村组,部分地方可以到户。3.2 班车传送利用乡镇进城班车频繁的优势,将病虫信息交由班车带到乡镇,电话通知各乡镇植保员接车,这个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时。病虫信息到达乡镇后,由蹲村的乡干部带送到村,在指定的植保专栏内张贴。这个时间一般在需要24小时左右。3.3 药店宣传农药经销点是农户直接与农药信息打交道最多的地方,病虫信息也易于传播,因此,农业局根据县城各农药网店的需要,及时通知他们领取《病虫情报》,由他们在各自镇、村的网点张贴,直接向农户宣传。3.4 植保专栏充分利用乡村的广告栏、黑板报的优势,开辟植保专栏,将病虫信息在植保专栏内张贴。此举效果明显,田间地头过往的群众都能看得见。3.5 电视传媒发挥有线电视城乡联网的优势,在防治的关键时期,通过县电视台以新闻的形式播放病虫信息,采取图文相结合的方式,较为形象地把病虫信息提供给广大农民。这种方式最为直观,最容易被群众掌握和接受,时效性好。3.6 手机短信当前,手机在农村已基本普及,为此,农业局借助于移动短信平台,将病虫信息编成浅显易懂的文字,在第一时间内免费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中。为避免手机信息的干扰,固定了病虫信息的发布时段,一般都是在上午9∶00至10∶00之间发送,紧急情况随时发布。病虫信息的手机短信发布,时效性好,直观,农户易于接受,便于防治的操作,是病虫信息传递的发展方向。3.7 网站发布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触及到千家万户。农业局特在《彭泽农业信息网》上开辟了《病虫测报》专栏,将病虫信息第一时间在此专栏上发布。尽管此种方式仅局限于开通网络的用户,但其时效性、直观性比其他任何方式都明显,且保存时间长,只要浏览网站,就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到病虫信息,并且通过这些浏览网站的用户而传播开来。病虫信息的网上发布,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病虫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
报告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的播放与思考
出版时间:2010何淑青(太原市植保植检站 山西太原 030027)摘要:“太原市农作物病虫发生防治预报”节目2007年7月至今在太原市电视台“新闻频道”固定栏目、固定时间、固定模式、固定结构、图文并茂、多次播放。三年来,此项工作受到有关领导重视和有关部门配合,成为太原植保精品栏目,产生可佳效果。关键词: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太原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是指应用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预报、防治技术等信息制作成电视节目,以电视媒体向社会发布,简称为病虫电视预报。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形象生动、直观性好、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农民乐意接受,收视率高的明显优势。电视预报已成为病虫预报信息大量向社会发布的一种主要形式。2007年7月23日至今,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除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外,每日固定栏目、固定时间在太原市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产生了巨大效果,深受农民朋友欢迎。3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节目,经历了其中的起起落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与希望,得到了有益的启发和思考。1 节目形式与内容节目形式与内容大致概括为7点:一是栏目固定。栏目固定在太原电视台新闻频道(太视一台),栏目名称是“太原市农作物病虫发生防治预报”。二是时间固定。节目固定在太原市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联播之后的黄金时段播出,时间固定为首播在当日太原新闻之后,重播在当日新闻重播和次日中午新闻重播之后,每次播出时间30秒。三是模式固定。为解决电视预报每天播放,需要大量的预报内容;每次播放时间短,难以说清所报内容;病虫发生季节性强,预报内容多少不均等问题,本站将电视预报模式固定为病虫发生趋势预报、病虫绿色防治技术和植保知识宣传三种。在病虫发生旺季播放发生趋势和防治预报,淡季宣传有关政策、法规、病虫绿色防治技术和植保小知识等内容,且穿插播放。四是结构固定。本站逐步探索确立电视预报的合理结构,即由“植保口号”、“片头”、“预报内容”、“防治建议”和“片尾”五部分组成。其中“植保口号”是“推广绿色植保技术,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严禁使用高毒农药,保护农民经济利益”,两条口号轮换闪动,涵盖了植保工作的目标与方向;“片头”代表整个病虫预报的形象,定为“太原市农作物病虫发生防治预报”;“预报内容”是预报的主体部分,反映病害发生症状、虫害形态特征、病虫发生时期、发生区域、发生程度、发生面积、防治时期等内容;“防治建议”是技术性强的、操作容易的、效果显著的病虫绿色防治技术;“片尾”固定,是发布、制作单位名称和播放时间。五是图文并茂。为保证播出效果,采取电视画面、字幕与配音相结合的方式,将农作物病虫特征、为害症状、发生趋势和防治技术等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便于理解、记忆、掌握、运用。节目要求图片清晰,语言精炼,达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形象生动之效。六是多次播放。节目每天播放3次,并且同一节目根据需要重复播放。一般播放3~5天。为防止节目重复、单调,本站基本上每一阶段制作2~5期轮番播放。七是内容丰富。借鉴天气预报、空气质量预报的信息发布形式和成功经验,每期病虫电视预报的制作与播放,都针对太原市当前农业生产和病虫发生实际,紧密结合当时气象条件,使农民朋友能够及时收看,及时应用。一般每年要成功播放200余天、40余期、600余次,内容涵盖全年当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和绿色防治技术,对领导指挥生产和农民有效防治起到参谋和指导作用。2 主要做法与措施2.1 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保障电视预报工作顺利开展太原市的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起步于2002年,几年来,本站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深感工作的难度。电视预报是病虫预报的一种发布形式,因其社会公益性及合作部门的特殊性,必须有政府领导全方位的支持,电视台的通力合作。2007年,为取得领导支持,为使节目从不固定走向固定,从不定时走向定时,从内容单一走向内容丰富,从一次播放走向重复播放的深刻转变,太原市农业局多次向市有关领导宣传汇报,将电视预报的公益性、社会意义进行了广泛宣传,使领导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并给予大力支持。2007年6月25日市农业局向太原市政府做了《关于播放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可视预报的请示》,得到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当时分管农业副市长很快在报告上签了字,表示“这是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请市电视台给予支持”。电视台是电视预报环节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市电视台有关领导迅速安排节目播放时间和播出要求。市财政每年拨出一定专款用于电视预报制作播放工作。由于病虫发生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太原市气象局给予了大力帮助,及时提供气象服务,由于本站人力、物力、技术有限,没有条件独立制作节目,市气象局有制作发布天气预报的成功经验,至今病虫电视预报节目全部由市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制作,并且合作良好,有力地推动了电视预报工作的顺利开展。2.2 精心组织,各负其责,保证电视节目制作有序开展为了尽快开展此项工作,本站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植保站站长为副组长、分管副站长为技术组长、病虫测报人员和市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人员为小组成员的“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系统领导组”。组长负责宣传领导及与电视台等有关部门协调,副组长负责总体策划,审定和制作方案,技术组长负责电视预报稿件的编写,微机操作员、播音员按方案要求制作节目。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密切配合,工作有序开展。为制作高水平的病虫预报节目,在制作之前,本站要充分准备,对整个预报过程进行通盘设计需要哪些素材,每一个镜头大约多长时间,解说词的撰写,各种病虫形态、农作物长势、作物受害及发病症状、防治病虫图片与电视动画等。2.3 认真开展病虫监测,为病虫电视预报的开展奠定基础病虫电视预报是病虫预报的一种表达形式,其准确率、时效性、科学性和可视性取决于病虫监测资料的准确性和所提供的防治技术的科学性。因其大量工作在电视预报制作的前期,为此,本站狠抓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测报队伍建设。病虫测报人员如同农业战线上侦察兵,不论严寒酷暑,风里来,雨里去,长年奋战在农业第一线。但多年来,由于测报工作压力大、条件差、环境苦、待遇低,致使太原市许多经验丰富的测报人员流失,某些地方网破、人散、线断。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站重新组建了全市病虫测报网络,加强测报队伍的建设,聘请一批乡级农技员充实到测报队伍中来,加大了测报工作力度,保证了测报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病虫预报的准确发布奠定良好基础。二是认真做好田间调查。为确保预报的准确性,提高时效性,必须认真开展田间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发生规律,准确分析病虫发生趋势。几年来,本站按照测报工作规定,坚持逐月逐旬逐日的病虫观测记载制度,在取得系统测报对象和监测对象在太原地区发生消长的原始数据基础上,结合气象条件、生态条件和历史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病虫在太原市的发生程度、发生时间、发生面积、发生范围等内容,同时制定病虫防治技术,及时、准确地编发《植物病虫情报》。三是及时采集病虫素材。制作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节目,需要积累大量的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害的病症病状、侵染循环过程,虫害的各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作物受病虫为害的表现症状,防治技术,电影动画等视频素材,建立一个完整的视频素材数据库。在病虫发生期,本站及时组织植保技术人员深入田间采集病虫形态、为害症状等视频素材。为提高电视预报的准确性、可视性积累资料,力争电视预报节目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四是组装绿色防治技术。为提高电视预报的科学性,本站进行了大量的防治技术试验示范,提出了太原市粮食、蔬菜作物主要病虫防治例,并针对每种病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绿色防治技术,明确提出在太原市的应用技术要点,使农民朋友易懂、易学、易会、易用。3 产生效能与成效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固定栏目、固定时间播放,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扩大了信息的覆盖面,增强了直观指导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深受广大农民欢迎。3.1 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扩大信息覆盖面积目前太原市农村电视普及率在90%以上,具有广泛的收视群体,病虫预报一经电视播出,即可传遍全市,群众在家中通过电视屏幕就可把病虫形态特征、发生症状、发生规律、防治关键技术等知识学到手,起到同步学习之目的,大大提高了植保信息覆盖面积,充分发挥了信息的时效性及利用价值。有力地推动了植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3.2 增加直观指导效果,提高信息利用效率自病虫电视预报固定栏目、固定时间开播后,本站进行了大量宣传,收看电视预报已成为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许多农民的自觉行动。针对某些农民对病虫为害症状、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知识相对缺乏,特别是一些暴发性、突发性和外来有害生物了解较少,要准确把握防治适期和关键技术具有难度现状,电视预报贴近实际,图文并茂地将病虫为害症状、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传授给农民,农民通过收看,及时了解到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和科学的防治方法,改变了以往防治上的盲目性。3.3 宣传绿色防治技术,普及绿色植保知识多年来,太原市部分群众在病虫防治中,存在着综合防治意识淡薄,农药使用品种不对路、用药次数多、用药量偏大等问题,致使病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不理想。本站将电视预报作为宣传病虫绿色防治技术,普及绿色植保知识的窗口,着重宣传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针对每一种病虫,推荐一套简明扼要的综合防治技术,使群众好学好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减少用药次数,降低虫口密度,延缓害虫抗药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目的。3.4 确立公共植保地位,树立植保部门形象植物保护工作是一项服务于农业、服务于农民的公益性事业,是典型的“保驾护航”行为,是实现农业绿色转型的技术性支撑体系。通过电视预报,宣传了植保公益性的作用,普及了农作物病虫绿色控制技术,提高了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树立了植保部门在病虫防治工作中的权威性,提高了太原市植保植检站的影响力,确立了公共植保地位,树立了植保人形象,使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植保工作更加重视,将植保工作排在了农业生产中重要位置,促进太原植保事业蓬勃发展。4 存在问题与建议几年来,太原市电视预报工作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取得了可喜成绩,也存在着经费有限、仪器短缺、人才匮乏、素材不足和县级工作开展不平衡等难题,制约着这一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呼吁国家对电视预报的社会职能定位,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以保证人员稳定、知识培训、设备购置、节目播出所需的各项开支。 -
报告农作物病虫预报发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
出版时间:2010易巧玲 吴齐仟 陈文革(融安县植保植检站 广西融安 545400)融安全县耕地总面积2.5966万公顷,其中水田1.6348万公顷,旱地0.9618万公顷;全县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和红薯等,经济作物有甘蔗、罗果、八角、桑蚕;果树以金橘、沙田柚、椪柑、脐橙、板栗、柿子和桃等为主。蔬菜大宗产品主要有大白菜、萝卜、大头菜、番茄、辣椒、茄子、瓜类和豆角等。据资料统计,县内70多种农作物发生病害220多种,害虫220多种,害鼠5 种,常年病、虫、草害发生面积在12万公顷左右,每年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在20期以上。随着农药市场管理及农业部门机构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融安县在农作物病虫预报发布工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要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些存在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对预报发布工作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近年来在病虫预报发布工作上有所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1 农作物病虫预报发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 农药经营部门私自乱发情报,群众错误防治病虫害现象时有发生随着农药原有经营格局的改变,农药经营部门多,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农药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加上大多数人员未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药产品销售与生产技术服务脱节,据调查,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私自乱定防治时期,造成群众防治失时;二是不能针对当前病虫害提供防治有效的农药,胡乱配药、加多配药种类,造成群众防治成本增加却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三是乱发布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有意夸大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度,误导群众加大农药购买量,为自己谋取私利。1.2 乡镇农技部门存在病虫预报发布力度不够、情报覆盖率低的问题由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机构改革,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归乡镇管理,由于政府工作繁多,许多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被安排做乡镇各种中心工作,没有充分的精力去开展业务工作,部分乡镇病虫情报发布力度不够,病虫情报覆盖率低。据调查,2000~2005年期间全县病虫预报乡级覆盖率为100%,村级覆盖率为45%,屯一级覆盖率仅为10%。1.3 传统的发布方式速度慢,不能迅速组织起群众开展防治工作,容易造成防治失时,影响防治效果过去病虫预报传递的传统方式主要是:乡镇收到县植保站情报后,再手写转抄,这样一来乡镇通过邮寄方式收到县植保站的情报往往要2天时间,再通过手工抄写发到各村,至少也要2 ~3 天时间,而短期预报的防治时期往往也就是二三天的事,因此,农户见到情报时,往往已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1.4 病虫信息发布没有固定宣传栏发布地点随意性太大,不利于群众及时查看。1.5 传统发布方式单调,群众接受植保新知识能力得不到提高过去发布形式主要靠手抄情报张贴、宣传标语的形式发布,不能形象生动地向农民群众传播预报及防治信息,群众不能很好的接受。2 创新发布形式,解决存在问题2.1 更新预报信息传递模式2.1.1 扩印大张情报,及时快捷张贴到各个村屯,提高情报发布的覆盖率及准确率。2006~2010年期间,本站在发布病虫情报时,及时到印刷厂印刷大张情报(A2纸)。每期印刷1 500份,通过汽车站将大张情报送到各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把情报免费送到农药经营门面,并告知经营者一定要按要求张贴,严禁自行发布病虫信息。同时利用乡镇政府包村组干部的力量及时下到村屯张贴病虫情报。这样既保证了情报能及时快捷的传递,又能确保病虫情报发布的准确性。由于减少了各乡镇转抄情报这一环节,据调查,这种发布方式比常规农技服务中心转抄要快3 天以上,短期情报及时发布的效果十分显著。因此病虫情报发布覆盖得到大幅提高。情报覆盖全县12个乡镇,138个行政村(包括社区),1 100多个自然屯,乡、村、屯三级病虫情报覆盖率达100%。2.1.2 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加印“明白纸”,通过各乡镇农技中心发放到各农药经营门市,同时通过乡镇政府包村组干部力量,将明白纸发放到农户手中。据统计,至2006年以来,在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根据病虫情报编制的“明白纸”每一期都在10 000份以上,为指导农户科学防治病虫害创造了有利条件。2.2 情报通过短信形式发布自2008年以来,本站与广电局合作,将病虫预报及防治信息通过短信形式发布,收到了良好效果。据调查,全县共有4.5万移动手机农户,全县农村人口为25.1519 万,全县17.9%的农民能通过手机短信收到植保信息。2.3 充分利用电视这一新闻媒体,做好预报发布2.3.1 制作电视预报节目,通过形象生动的宣传形式,提高了农户掌握植保知识的能力。至2007年以来,本站根据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尝试根据《广西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节目制作技术规范》自行制作电视预报节目。主要用的编辑软件是会声会影X2和Photopshop。在制作过程中,对病虫害的发生症状、发生预计及防治意见进行重点阐明,每期的预报节目幕头幕尾及音乐固定。制作后主要通过融安有线电视播放,播放时间固定在每天的7∶30、12∶30、20∶30、22∶00四个时段。每期连续播放5~7天。由于图文并茂,得到农民的喜爱和接受,通过形象生动的宣传发布,农民群众的植保知识得到提高。据统计,全县12个乡镇、70%的农户能收看到我们的电视预报节目。2.3.2 在病虫发生的关键时期,通过字幕形式在融安电视台连续滚动播放,每天播放次数在15 次以上,每个信息连续播放5~7天。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群众对病虫预报的晓知率。2.4 在乡镇的村委建立固定病虫预报发布宣传栏,解决群众了解病虫信息难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县12个乡镇138 个行政村(包括社区)中,已经有116 个村委建立了固定宣传栏,农民群众能及时方便的观看到病虫害发布信息。3 做好农作物病虫预报发布工作的几点建议3.1 要做好预报发布工作,必须加强农药经营门市发布预报的整治随着农药经营市场的放开,农药经营者的素质急待提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农业技术部门要加强对经营者的培训,使他们了解什么是防治适期,正确掌握农药的用途、使用方法、用量等相关知识,同时加深思想认识,这样在才能避免因发布错误造成群众损失的现象发生。二是严把许可关。工商部门、安监部门、农业部门应该加强协作,每年要对农药经营者开办植保技术培训班,严格按照“《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经营化学危险物品的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第二款:有熟悉专业的技术人员”,经过考试合格后才准许经营。三是完善《农作物病虫预报管理办法》。1993年农业部以 [(1993)农(农)字1号]颁布了《农作物病虫预报管理暂行办法》,但该办法尚不够完善,其中完全没有处罚条款,现实中难以实施。农业部门应设法完善并升级《农作物病虫预报管理暂行办法》,使得农作物病虫预报管理有法可依。四是加强查处力度。工商部门、安监部门、农业部门应该加强协作,在各自执法范围内相互配合,加强对农药经营网点的管理,对为谋取私利,擅自乱发病虫情报,造成群众损失的行为,要严肃处理。3.2 要做好预报发布工作,仅仅凭县植保站技术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极大地调动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的力量一是要尽快理顺对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管理,使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交归农业部门管理。目前的现状是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归当地乡镇管理,由于乡镇工作繁重,很多乡镇农业科技人员不能全身心地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在农作物病虫预警与发布工作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改革势在必行。二是要乡镇农技人员要加强植保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不断地提高病虫预报的质量,从而指导广大农民群众科学防治病虫害,确保全县农作物生产安全。 -
报告秦皇岛市植保信息传播现状与对策
出版时间:2010董立新 刘春茹(秦皇岛市植物保护站 河北秦皇岛 066004)植保信息传播是植保技术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渠道,随着我国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暴发性、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频发,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增大。传统的植保信息传播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广大农民的需要,这就给植保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要不断创新植保信息传播模式,进一步提高植保技术入户率和农民认知度,从而促进植保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通过调查,分析了秦皇岛市植保信息传播现状,同时提出了新时期创新植保信息传播方式的对策。1 秦皇岛市植保信息传播现状1.1 推广网络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制约植保信息向基层延伸秦皇岛市共有75的乡镇,有50%左右乡镇存在植保技术推广机构“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乡、村网络技术断层,新技术、新农药的推广很难到村,更不用说到户发挥应有的作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在基层,持别是在广大农村应用非常有限,很大程度上制约植保信息向基层延伸。1.2 植保技术信息传播手段滞后,植保信息入户率较低以往植保技术信息传播主要依靠《病虫情报》、广播、会议逐级贯彻来传递,中间环节多,历时长,加之网络不健全,传播范围有限,很难传到农民手中,就是传到农民手中,也已是过时的信息,一些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病虫防治信息传到农民时已错过防治适期;其次,农村广播由于多年失修和区域调整,入户率较低。1.3 植保经费投入不足,工作开展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据调查,秦皇岛市大部分县级植保站没有植保专项经费,设施老化,设备过时,服务功能下降,一些县级植保站没有标本室,化验室,更没有仪器设备,原有的标本,设备也随着人员的更替不知去向,植保技术人员在搞测报时,只能用“一看,二摸,三经验”的原始方式,造成信息准确率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1.4 植保技术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秦皇岛市现阶段基层植保技术推广体系中普遍存在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状况,县级植保站自高考分配制度改革以来技术人员只出不进,加之植保工作辛苦及农业行政执法和农药检测机构建立,不少专业人员纷纷转向,植保专业队伍己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面对千家万户,目前基层植保队伍,无论在素质和数量上都不适应现在植保工作及植保信息传播的需要。1.5 农资多头经营、技物脱节造成信息混乱农资多头经营,进货渠道、经营范围、经营场所存在混乱现象,品种规格,农药名称多而杂,产品质量良萎不齐,尤其是农资经营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个别批发商受利益驱使,擅自发布病虫情报,或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推销自己的产品,干扰了正常的植保信息发布,导致植保信息存在混乱现象。2 对策与措施2.1 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不断创新植保技术信息传播模式2.1.1 利用电视节目,实现植保技术信息传播可视化农业部门要主动与广电部门联系,加强与广电部门合作,取长补短。各级植保站要根据农事季节安排,编排栏目播出内容,并提供栏目图像素材,邀请电视台进行配音、编辑及片头片尾制作,然后植保人员审稿。也可利用电视台的现有农业节目在农事季节安排进行宣传。比如2010年上半年本站利用秦皇岛市电视台“走进乡村”栏目,制作13期专题节目,发布病虫信息和进行病虫防治技术宣传,同时开辟了病虫害系列专题节目,由于电视节目图文并茂,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发布快捷、传播面广、时效性强、信息入户率高等特点,及时将病虫预警与防控技术,通过电视传播到千家万户,从而加快了植保新技术的推广,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2.1.2 利用移动短信平台,及时有效提供各种病虫信息移动短信具有覆盖广,信息发布及时,收视率高等特点,深受农民喜爱,2009年开始秦皇岛市对短信业务进行了尝试,成功发送了200多条大田及蔬菜病虫防治信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后秦皇岛市要充分利用农业局的信息平台,向农民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和植保新技术。2.1.3 开发专家咨询系统,方便农户上网查询各级植保部门要加强与科研部门的合作,开发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实用型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平台,方便快捷查询,实现农民自我诊断、自我解决问题的目标。2009年,秦皇岛市开辟了蔬菜病虫专家咨询系统,运行一年来,收到良好的效果。2.1.4 积极推进植保技术集成化、直观化,提高农户接受能力农作物病虫草害识别,是提高农民对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能力的有效手段,做好农作物病虫草的正确诊断,有助于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降低农药残留,今后本站要积极组织植保技术人员走村进户、深入田间地头,积累第一手资料,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通过现代计算机和数码技术,进行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集成化、直观化处理,编辑发放适合当前农村、农业、农民需要的蔬菜及各种作物病虫害防治原色生态图谱,提高农户接受能力。2.2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优势,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利用当地报纸、广播、黑板报这一传统方式,使之赋予新内容,同时结合送科技下乡,做好技术咨询服务,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充分利用农业局的农业信息网,加快网页更新,增大植保信息量,不断推进信息的普及化。2.3 建立植保技术示范区,使信息传递直观化各地要加快各种植保示范区建设,把示范区打造成为宣传绿色植保的基地,培训植保实用人才的摇篮,示范区内实施各种先进的植保技术,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观摩会,有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起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示范引路作用,使植保技术、植保信息直观化地展现在农民眼前。2.4 建立“植保协会”等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建立植保服务组织,以植保服务组织为基础,上联科研、教学与推广单位,下联广大农户,以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为技术依托,以广大农户为载体,全方位,多渠道采集信息,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传递病虫信息,植保新技术等,及时解决农民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遇到的困难和难题。2.5 推行植保技术人员下村包片制度,提高植保技术信息入户率通过植保技术人员与基地、种植大户、龙头企业联系,下乡包片,搞好示范,以片带面,辐射推广,让农户看得见,做得到。同时能较好掌握田间病虫发生动态和发生规律,提高植保人员的业务水平,了解农民和生产的需要,为制定技术方案提供强有力依据;在病虫发生季节,派专家到各网点座诊,解答疑难和指导防治,可以大大提高植保适用新技术推广,从而提高植保技术信息入户率。2.6 充分发挥各种信息渠道的优势,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目前覆盖农村经济社会的多条信息采集和传输渠道基本形成,秦皇岛市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即每个村都通广播、电视、报纸,农业部门每村有农业信息联络点,党口镇每村都有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可实行“多网合一”模式。各级植保部门可充分利用上述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进而拓宽现代农村植保信息服务网络。2.7 加大投入、提高水平植保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植保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基层植保服务体系的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提高病虫监测手段,提高植保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测报准确率,确保植保信息传递准确、及时。2.8 出台“植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植保行为2002年,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植物保护条例”,条例的出台对河北省植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地方法规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制定全国性的“植物保护”法律法规,明确植保经费来源,稳定植保队伍,提高植保人员待遇,明确植保职责,必将给植保事业带来新的春天。 -
报告创新农业病虫情报的发布方式与思考
出版时间:2010贝文勇(昭平县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站 广西昭平 546800)摘要:做好病虫情报的发布,对于病虫防治工作至关重要。传统的病虫情报发布方式具有容易操作、传播及影响面广等特点,仍然是当前以及今后病虫情报主要的发布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病虫电视预报具有形象生动、传递快捷、普及率高等优点,容易被农民群众接受。还有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病虫防治信息也有很好的效果。后三种是比较创新的病虫情报发布方式,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多种发布方式相互配合才能做好病虫情报的发布工作。关键词:病虫情报;发布方式;创新;成效农业病虫情报在指导病虫防治时发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病虫情报的发布对于农业植保部门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农业植保部门在强化农业病虫监测工作、准确测报病虫发生动态的同时,还必须做好病虫情报的及时发布,让广大农民群众及时了解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并采取科学有效的办法及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为害。传统的病虫情报发布方式,采用文本格式通过邮局逐级寄送到乡(镇)、行政村。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在农业植保工作上的应用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体现在利用近年来兴起的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互联网技术及手机短信等来传递农作物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使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可视化、形象化;其次,这些先进的传播方式充分体现出其高效性及时效性,更容易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有利于做好病虫防治工作。近年来,广西昭平县农业植保部门在利用多媒体、多渠道发布病虫防治信息的工作上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概况广西昭平县地处北纬23°39′~24°24′、东经110°34′至111°的桂江中游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辖7 镇5 乡,158 个村(街、社区)委会,总人口39.68 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5%,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地面积28.67万公顷,耕地面积1.49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是水稻、蔬菜、茶叶和水果,种植面积(含复种)分别为2.03万公顷、0.70万公顷、0.75万公顷和0.81万公顷。农作物常发性病虫害种类多、面积大,每年病虫草害防治面积达20万公顷次左右。如此繁重的病虫防治工作必须分清主次和重点,而分清主次和重点的关键在于病虫情报中的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病虫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农作物的稳产增收。2 病虫情报发布方式及成效2.1 传统方式传统的病虫情报发布方式,采用文本格式以纸张为载体通过邮局逐级寄送,这种方式由于其容易操作、传播及影响面广等原因,仍然是当前以及今后病虫情报主要的发布方式。长期以来,病虫情报的发布由县植保站发布后寄送到县领导班子的分管领导、乡(镇)政府及乡(镇)农技站或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再由乡(镇)农技站或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校正后发布,并以墙报形式抄写张贴于各村寨及圩集的宣传栏上,同时配于横幅标语及大小标语积极宣传。对一些灾害性病虫还采取召开专题会议、发放资料、宣传车巡回宣传等多种形式,形成一个强化防治病虫工作的良好氛围。这样使得防治技术措施传递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防治积极性,确保了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为了提高由病虫情报提供的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的整体覆盖率,昭平县植保站从2005年以来,利用县邮电局从事经营农资服务有赖于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的条件,与县邮电局签订有关病虫情报优惠传递协议,使病虫情报的发布能传递到全县各行政村。5年来,病虫情报发布数量共75期计1.25万份、各种病虫防治技术资料1.03万份,从而极大提高了病虫防治信息的宣传效果及技术入户率,农民群众利用病虫情报指导防治面积占应防治面积的95%以上,并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2.2 病虫电视预报农作物病虫预报电视发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电视画面、字幕与配音相结合的方式,将农作物病虫发生防治信息制作成电视节目,以电视媒体播放方式向社会发布的一项可视化病虫预报技术。病虫电视预报节目将农作物病虫特征、为害症状及防治技术等主要因素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农民群众的眼前,便于理解、记忆和运用;同时,通过收看《病虫电视预报》节目,农民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当前我县病虫发生实况及其防治技术,具有传递快捷、普及率高等优点。《病虫电视预报节目》分片头、病虫发生概述、预报内容、防治意见和片尾5部分组成。每期病虫电视预报节目时长3分钟左右。在每期节目制作前首先根据当前病虫发生情况及节目时长拟定文字预报稿,请电视台播音员配音;然后是病虫视频素材的采集,可到田间拍摄所需素材,主要内容包括气候因素、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形态、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发生区域等,难于拍摄到而又必需的素材可以从现有的专业图书进行扫描收集或在互联网上浏览下载收集,逐步建立和完善病虫视频素材数据库。防治意见应包括防治适期和防治药剂,采取字幕和配音同步进行,推荐防治措施2~4条,便于农民掌握运用。根据文字预报配音与有关视频素材在会声会影或Edius Pro3 等程序中组排编辑,生成DVD或MPEG2 格式的电视预报节目。节目制作内容包括片头制作、节目配音修饰和节目视频内容编辑合成3 部分。节目制作加工的关键技术是要根据预报内容(声音素材)对病虫视频素材进行挑选、加工、编辑,画面与声音要紧密结合,在突出病虫生态学特征的基础上,使之符合电视预报节目的质量要求。2005年5月至2008年底,昭平县植保站共制作《病虫预报电视节目》35期,全部在昭平县电视台成功播出。病虫电视预报内容主要以水稻病虫的发生与防治为主,其他的为茶叶病虫的发生与防治、蔬菜病虫的发生与防治等。县电视台播放病虫电视预报节目时,均安排在黄金时间播出,每期播出5~7天,每天播出3次,重发和暴发性病虫,增加播放次数。病虫电视预报节目的播出,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2.3 互联网技术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电脑走进千家万户,就如同电视机一样。许多农民朋友上网查资料、学技术,这已是很平常的事。昭平县植保站从2007年开始,利用昭平农业信息网这个平台发布病虫情报,至今共发布53期。首先进入昭平农业信息网首页(http://www.zpny.gov.cn),再点击导航链接菜单“病虫情报”栏目,您就可以查看最新发布的病虫情报和相关的病虫情报信息。通过互联网,县植保站根据各乡镇农技站提供的电子邮箱地址,可以及时地把病虫情报发送到它们的电子邮件信箱,及时有效地指导病虫防治工作。2.4 手机短信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普及率高,而手机接收短信具有方便、快捷等特点。昭平县植保站从2008年开始建立了昭平县短信平台数据库,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群发业务发布病虫防治信息,发布对象为各乡(镇)党政分管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各行政村负责人及各乡(镇)、村机防队。3 问题与思考3.1 传统方式发布病虫情报要注意的问题传统发布方式采用文本格式通过邮局逐级寄送,使得传递层次多、时间长,容易遗失。特别是对一些流行性、迁飞性、暴发性病虫害,防治条件要求严格,如不能将病虫防治信息及时传给农户,就容易错过防治时机,造成农作物的产量损失。对一些灾害性的病虫害,本站不能单靠这种发布方式,还必须采取其他手段,如利用电话、传真等现代通讯工具,以及召开专题会议、下乡巡回宣传,大力营造防治氛围,才能确保病虫防治工作的万无一失。3.2 做好病虫电视预报工作实践证明,病虫电视预报节目具有形象生动、传递快捷、普及率高等优点,容易被农民群众接受,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而且,病虫电视预报节目不仅起到信息发布的作用,还起到植保科技知识普及的宣传作用,可以加快植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通过收看病虫电视预报节目,可以提高农民素质,学到一些科学有效的病虫防治技术,从而改变一些传统落后的方法,避免盲目用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逐步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总之,做好病虫电视预报工作,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3 加强互联网技术和手机短信发布病虫情报的工作要充分利用昭平农业信息网信息平台做好病虫情报发布及植保新技术的宣传推广,通过大力宣传吸引更多的农民朋友上网点击我们发布的病虫防治信息。通过手机短信群发来发布病虫防治信息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具有主动性好、时效性强、传播率高的特点,能在第一时间大范围发布,可以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但由于植保工作的经费有限,不能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有待于今后加以解决。3.4 多种发布方式相互配合是做好病虫情报发布的根本保证多年来,本站对病虫情报发布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利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全方位发布病虫防治信息,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今后本站要更加认真地做好这项基础性的工作,勇于创新,为农业病虫测报事业出一份力。参考文献贝文勇,朱来佳.县级农作物病虫预报电视发布的实践与探讨.广西植保,2010,23(1):38~40 -
报告创新病虫预报方式,提高预报宣传效果
出版时间:2010杨安全 王建兵(云南省广南县植保植检站 云南广南 663300)摘要:农作物病虫预报在指导防治时有着重要作用,用文字格式通过邮寄的方式发布,传递层次多、时间长、速度慢,容易遗失,已经不适应当前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改革创新,采用可视预报方式发布病虫情报,将农作物病虫发生防治信息制作成电视节目,用电视媒体向社会发布,提高预报宣传覆盖效果,笔者对多年的预报方式进行思考得到启发,预报可以以电视专栏预报、滚动字幕播放、在天气预报中插播、固定电话信息点播和手机短信群发5 种形式发布,仅供各位同行参考。关键词:创新;发布方式;宣传效果广南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大县,全县有耕地面积95.3万亩,其中稻田面积33.56万亩,旱地面积61.74万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蔬菜、烤烟、辣椒、甘蔗等作物,每年大春作物栽种90.4万亩,其中,水稻22.5万亩、玉米35.7万亩、蔬菜7.2万亩、辣椒7.4万亩、甘蔗6.8万亩、烤烟6.7万亩、其他4.1万亩;小春作物栽种面积67.8 万亩,其中,小麦15.6 万亩、豌豆11.7 万亩、蚕豆9.8万亩、油菜9.5万亩、蔬菜8.5万亩、杂粮5.8万亩、其他6.9万亩,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累计发生282.74万亩次,开展病虫预测预报工作指导防治病虫害364.72 万亩次,挽回损失62 110.5吨,病虫测报工作为确保粮食增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搞好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使之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测报工作经验得到启发和思考,期待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以改进测报技术,创新预报方式,提高预报宣传效果,增强防控病虫害的能力,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现状广南县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历时20余年,2006年以前,在测报网点设置、测报设备设施、测报技术、预报方式等都比较落后,2007年以后各方面均有所改善和提高,主要表现在:1.1 测报队伍得到加强,测报人员业务知识逐步提高县级测报点安排两名专职的测报员,乡镇测报网点八宝、坝美、旧莫、那洒均安排有固定的测报员,其他14个乡镇都安排农技员主要负责抓好植保的病虫测报及防治工作,派县级测报员分别到思茅、重庆学习先进的测报技术知识,在县级组织各乡镇负责植保的农业技术员进行测报技术知识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的整体素质。1.2 测报网络及设备得以改善在本县境内的各个方位设立了5 个测报点,分别是县城、八宝、坝美、旧莫、那洒,对全县农作物病虫实施监测与预报,2008年县点、2009年八宝点分别引进了比较先进的多功能佳多牌自动虫情测报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坝美、旧莫、那洒乡镇测报点仍使用老式的黑光灯对害虫进行监测。1.3 测报技术水平取得进展通过对负责测报工作技术员的知识更新培训,使测报员能按照主要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规范(国标),认真做好系统调查与宏观调查的调查和整理资料,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结合气象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病虫草鼠害进行长、中、短期预测预报每年39期,其中县站发布13期1 200份,坝美、那洒、八宝、旧莫乡镇测报网点发布植物病虫分别为7期、8期、8期、3期,准确率85%以上,成绩突出,曾多次获州、县的表彰和奖励,曾参加《稻飞虱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研究》攻关课题,组建广南县白背飞、褐飞虱主害代发生量预报模型,应用预测模型对褐飞虱主害代的发生程度进行及时、有效的测报,为群众的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方法和措施。1.4 预报方式有所突破2006年以前都是以病虫情报的形式寄到县级各机关5所和各乡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信息传递速度很慢,贻误指导防治时期,病虫害控制效果较差,2007年以后各乡镇都配备了电脑,采用电子邮件、网络网上发布病虫信息,使病虫信息及时传递指导18个乡镇防治病虫害,2009年探索电视预报方式,在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大量传入繁殖为害之际,在广南电视台《希望的田野》栏目中制作稻飞虱的发生趋势与防治技术专题片广泛宣传,使群众充分认识和了解稻飞虱的发生为害和防治方法,县、乡、村大力推广统防统治技术,加大防治力度,取到了理想的效果。1.5 测报领域逐步拓宽当前测报作物和病虫害种类都得到了增加,过去只注重水稻作物稻飞虱、叶蝉、稻纵卷叶螟、粘虫、稻瘟病和地老虎“五虫一病”的测报发展到现在以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为重点,兼顾玉米大小斑病、灰斑病、蚜虫、白菜软腐病、油菜白锈病、小麦白粉病、锈病等多种作物、多种病虫害的测报,测报的范围和数量增加,困难加大,更显现了测报工作的重要性。总之,广南县的测报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经全县测报人员、农业技术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量和质的突变,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测报网络不够健全和完善,网点较少,获悉的数据代表性差;没有先进的调查和监测设备(如电子扫描仪、卫星定位仪等),田间调查的数据主观性强,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事情的客观性;测报队伍和业务水平不稳定;预报方式比较落后、宣传效果不佳等等,仍然极大地影响测报质量和防治效果。2 病虫害预报方式存在的问题2.1 信息与群众远距离传递,群众难以获取虽然农作物病虫情报已经发出,它传送的终极站是乡镇农技站,有时会转送到乡镇府,然后由技术人员去传达和宣传,并组织群众防治,可是我县地域辽阔,立体气候明显,区域性小生态突出,病虫发生为害程度各异,技术员根本不能面面俱到,防治顾此失彼现象突出,遇到责任心不强的技术员,群众就难以得到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了。2.2 预报发布传送层次多,容易丢失预报的传递途经县、乡、村然后才到群众四个层次,到了村还不一定到群众手中,容易遗失,群众对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不了解,难以掌握防治的主动权。2.3 发布时间长,传送速度慢从县站测报点开始发布预报算起,如果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布,当天即到乡镇农技站,可以算当天到达乡镇府,由乡镇农技站在当地以黑板报或者通知的形式发给村民委员会,再由村民委员会出通知才到群众当中,这样几经周折,耗去大量的时间,病虫害得不到及时、快速、有效的控制。2.4 容易贻误防治时期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都有一定的时效性,都必须抓住有利的防治时期,特别是对于一些流行性、迁飞性、暴发性病虫害,防治时机要求严格,如不能将信息及时送到农户,容易错过防治适期,造成农作物大面积成灾。3 创新预报方式的必要性农业是广南县经济和稳定的基础,为获取农业增产稳产,必须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然而综合防治离不开化学防治,更离不开农作物病害预测预报的指导。多年来,病虫测报工作仅服务于粮食生产,针对广南县粮食生产上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如:稻飞虱、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小麦白粉病、锈病、粘虫和地老虎等)开展监测预报工作,成为各级领导正确指导农业病虫害防治的科学依据,农民搞好病虫害防治的耳目。如:2009 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共发出预报39期,1 200份,分布18个乡(镇),120 个村委会,适时有效指导农户防治农作物病虫害364.72 万亩次,占发生282.74万亩次的129%,挽回损失62 110.5吨。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55.3万亩,防治69万亩,挽回粮食损失42 550吨,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蔓延,将为害损失控制在为害水平之下,为广南县农业抗灾保丰产做出突出的贡献。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病虫种群也在不断变化,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为害以及发生在广南县境外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威胁,当地的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如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玉米灰斑病、玉米丝黑穗病、油菜白锈病、蚜虫、大蜗牛等,严重威胁广南县的农业生产,现有落后的测报方法与手段也很难适应当前防治工作的需要,很难适应绿色植保、公共植保和现代农业的需要,必须改进和创新测报技术和预报方式,提高预报宣传效果,将病虫害发生与防治信息以可视预报的方式,通过网络、图像、电视进行快速发布,覆盖全县80%以上的群众,及时指导群众做好防治,对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灾害损失,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作用。4 创新预报方式的方法和途径广南县病虫害发生种类多、为害严重,为让广大农民群众及时了解病虫信息,明白防治知识,掌握施药技术,科学、及时地组织病虫防治,可以采取可视预报方式进行预报,其方法和途径如下。4.1 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是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电视画面、字幕与配音相结合的方式,将农作物病虫发生防治信息制作成电视节目,以电视媒体播放方式向社会发布。通过电视节目将农作物病虫特征、为害症状、防治技术措施等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农民的眼前,便于理解、记忆、运用。病虫电视预报由片头、概述、预报内容、防治意见和片尾组成。在每期节目制作前先根据当前病虫发生情况拟定文字稿,再到田间拍摄所需素材,主要包括气象条件、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发生区域等内容,若为害症状还没有表现出来,也可借用以前的素材。防治意见包括防治适期和防治药剂,采取字幕和配音同步进行,推荐2~3种防治技术措施,便于农民掌握运用。节目编辑后导出avi格式文件送电视台配音,在广电总台的《信息直通车》栏目播出,播出时间在20∶20左右,每期长度为3~5分钟。4.2 滚动字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病虫电视预报是不定期播出。没有固定的播出时间,农民没有收看习惯。这样在每一期病虫情报发布时,采取插播滚动字幕的方式将防治信息在有关电视频道上播出。一般在病虫防治适期前5~7天,于每晚8∶00~9∶00不间断地滚动播出。这样也提示农民收看病虫电视预报。4.3 在天气预报中插播必须与当地气象台合作,在天气预报前由主持人针对当前的农事,利用图片和字幕的方式播放病虫预报。图片内容以病虫害特征和大田为害症状为主,防治时间和技术措施采取字幕配合主持人解说。天气预报的播出时间固定,这种方式收视率高,宣传效果更好。4.4 号码百事通为充分利用电话普及率高、收听时间不受限制的特点,与电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电信公司开通一个节目代码作为信息发布代码。本站将每一期防治情报及时提供给电信公司,由他们进行录音、储存,农户只要用固定电话拨打这个号码,按照语音提示,就能收听到最近的病虫害防治信息。这种方式由于收听时间灵活,很受农户欢迎。4.5 手机短信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普及率高,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仍然是与中国移动广南分公司签订了集团短信合作协议。利用手机短信群发业务发布病虫害防治信息,发布对象为各有关部门、各乡镇的负责人、种田大户及乡、镇、村机防队。参考文献[1]朱国芳,陈亮,文铁军等.多媒体技术在农作物病虫预报中的应用与探讨.湖北植保,1998(4):8~10[2]项飞,巫晓云.病虫情报发布方式的创新及体会.中文期刊,专业文章,2008,A431:1~2 -
报告农作物病虫测报基层网络的实践与思考
出版时间:2010戚传勇 张成 方志鹏(合肥市植保植检站 安徽合肥 230031)摘要:合肥市通过布点、选人、制定管理办法、开展技能培训、量化考评、资料汇总,逐步建立与完善了基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络。在网络管理过程中,针对合肥市县两级植保站的分工、基点用人原则、人员积极性调动、降低工作强度、加强田间核查和基点发展方向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关键词:病虫害;测报;网络;实践;对策建议各级植保部门承担着本辖区内农作物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指导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基础性工作,每年病虫害发生时期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田间调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基层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很少能够开展病虫害调查,县级植保站责无旁贷地承担了绝大多数的田间调查工作。为增加田间系统工作量,提高测报准确率,减轻县级植保站的工作量,合肥市2004年建立了农作物病虫害基层测报网络,通过6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针对管理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进行了思考。1 基层测报网络的实践1.1 合理布点,遴选人员,简构网络2003年底,在充分考虑到区域范围、生态类型、作物布局、病虫害发生种类与分布等因素,合理确定各点的大致乡镇范围,每县4~5个点(包括县站系统调查点)。为各个点确定调查人员,大致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县植保站发挥对基层情况熟悉的优点,提出初步人选名单;备选人员必须能够吃苦耐劳,是否为乡镇农技站人员、或是否为农业院校毕业生都是次要的。第二步,市植保站会同县站与备选人员逐个面谈,将基点工作的意义、工作方式、工作量和大概的补助经费一一告知,并听取其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第三步,双向选择,优中选优,初步确定各点人员。1.2 共同讨论制定网络管理办法2004年初,市、县植保站和各点人员讨论制定了《合肥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络管理办法》,确保了测报网络工作有章可循。岗位职责和考核评比是其中的两项核心内容。在岗位职责中明确了基层测报网点的六项职责,包括病虫调查和观测对象、工作内容、调查观察方法、信息汇报、资料档案管理和设备管理。考核评比采取量化指标,总分100 分,分为调查观察、信息汇报和资料档案三大项。调查观察占60分,调查次数完成率、工作量完成率和调查准确性各20 分;并规定“每年调查任务完成率不足80%的或连续两次不报的”工作量完成率记为0分,“若上报数据与核查数据有较大差距的”在调查准确性中每次扣5分。信息汇报占25分,规范性和及时性各10分,突发病虫反应及时性5分。资料档案占15分,原始调查数据完整性为10分,年度小结5分。通过几年的应用后,2008年12月对量化指标进行微调。将调查观察减为50分,其中调查次数完成率为15分、工作量完成率为10分、调查准确性为25分;新增社会化服务部分,记为10分,分为农民满意度、扶持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开展病虫防治指导两个部分;其他内容不变。考核结果分4个档次,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69分以下为不合格;按照不同档次发补助。1.3 调查技能培训培训分室内和田间两个部分。市植保站负责室内培训,2004年2月底,用7天时间对全体基点人员进行一次系统培训,内容包括病虫害症状、调查方法及其他植保方面的知识,使基点人员对植保工作有了大致了解;2007年3月,在各点人员已基本掌握调查技能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全面培训,巩固和提高了基点人员的素质。县植保站负责本区域内各点人员的田间培训。各县的做法是午季和大秋作物病虫发生前期,集中在县站培训,室内和田间相结合;每月安排专人至少到各点的调查田去一次,手把手地教病虫害症状识别和调查方法,及时发现并纠正基点人员出现的问题;在进行全县普查时,尽量兼顾基点人员的调查田,增加田间培训的次数。由于基点人员原来大都没有开展过病虫害调查工作,市、县植保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了近3 年的时间,使基点人员基本掌握了病虫害识别和调查方法。1.4 配备传真机和必须的调查用品在调查开始前,合肥市植保站购置传真机和放大镜、雨靴、雨衣等一些必备的调查用品,供基点人员使用;并要求将传真机放置在基点人员家中,不得挪做它用。1.5 日常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在网络的日常管理中,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统筹考虑工作量,制定月工作历。由于部分基点所在乡镇除了有水稻、油菜、小麦等作物外,棉花、花生、玉米、高粱等经济类作物所占比例也较大,所以在每个月初安排各点的工作任务时,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工作量,如调查棉花虫害的基点就不调查水稻纹枯病,但年终考核时各点的工作量视为一致。二是安排专人整理调查数据。各点在周六或周日完成调查工作,周一用统一格式的表格将汇总数据同时传真或电邮至各市、县植保站;各市、县植保站由专人整理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记录下来。三是突击核查和集中核查。针对基点传来的异常数据,采取突击核查的方式,合肥市站会同县站及时赶赴该点的系统田进行核实,解决具体出现的问题,兼顾田间培训。集中核查每年开展两次,市站组织、县站参与;5月初核查午季作物病虫,8月初核查大秋病虫,核查结果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1.6 年终考评年终,合肥市站组织县站对基点进行考评,先自评,再互评;按照《管理办法》中的考核评比方法,统一尺度,逐项打分,确定各点人员的成绩等次。在总结会上,客观评价各点人员的工作情况;合理拉开档次,现场兑现工作、电话、交通等补助。考评成绩优秀的人员以市农委名义进行表彰。1.7 资料汇总每年工作结束后,整理汇总各点的调查数据,分成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格式;为每个点都做一个档案,包括汇总后的数据表、原始调查记录本、工作情况评价和个人小结。2 关于网络管理的一些思考2.1 统一认识,分工明确测报网络是全市整体性的网络,但基点的调查工作既为所在乡镇服务、也为所在县服务、最后再为全市服务,这是建立网络的根本出发点,市植保站、县植保站和测报基点的认识都要统一到这个点上来,自觉做好份内的工作。合肥市植保站作为主要管理者,争取资金和田间核查是首要工作;各县植保站既是协同管理者,也是最大受益者,在网络建立前期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搞好田间培训,网络正常运行后,要经常走访基点人员,加强沟通和联系;基点人员是田间调查的主要执行者,既要接受市站领导,也要接受县站管理。2.2 把握两项用人准则,确立网络基础一是以个人确定基点的准则,也就是说每个基点只能由某一个人来开展调查工作,直接把责任和所得具体到个人。二是动态平衡准则。受年龄、工作调整、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基点人员肯定要有所变动,所以要及时物色新的人选,确保网络工作不会因此受到影响。2.3 充分发挥植保部门的优势,多方调动基点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发给一定的误工补助外,植保部门可以想办法从其他方面为基点人员争取一些利益。例如,对参与乡镇工作的基点人员可以用市级部门表彰的方式,为其在职称评聘、乡镇目标考核等方面争得先机;对从事农药销售的基点人员,发给“市级测报点”的牌匾,指导成立病虫防治社会化服务组织,增加技术优势,争取资金扶持。2.4 优化调查方法,降低工作强度目前,乡镇基层开展病虫害调查,尚没有统一的符合基层需求的方法;我市各基点在调查时,参照《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办法与技术》执行,由于该办法是针对县级植保站制定的,基点人员在调查时不可避免地感觉到工作量大、要求高。鉴于这种情况,合肥市在2006年7月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调查方法论证,在保障系统性、可比性的基础上,逐步优化调查方法,减少工作量。2.5 强化核查,提高准确性要求一些基点人员在从事若干年的田间调查,掌握了调查技能后,有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敷衍了事、以偏概全。所以,网络稳定运行后,管理上不能松懈,管理的侧重点应从规范性向准确性转变,可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核查的方式,在其系统调查田复查病虫数据,检查原始记录本,强化在准确性方面的要求。2.6 三点合一,全面发展建立基层测报网络、发展基层测报点,可以大大减少县级植保站的田间调查工作量,这也是增强当前基层农技体系作用的有效途径,适应了目前农业生产形势的需求。但基层测报点仅仅在病虫害预测预报上发挥作用是不足的,合肥市在建测报网络时,就希望把单一性质的测报点发展成“三点合一”的测报点,即“病虫测报点、防治咨询点和新技术推广点”,从而将其作用最大化。按照这种思路下,在市、县植保站的大力扶持下,肥西县严店乡测报点和丰乐镇测报点都成立了乡镇植保协会或合作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测报基点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
报告加快公共病虫测报体系建设,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发展
出版时间:2010徐梦萧 魏长安 李霞(山西省临汾市植保植检站 山西临汾 041000)摘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是准确监测和预报重大病虫发生动态信息,及时指导病虫防治工作,是保障农业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无公害的重要环节。临汾市多年来从多方着手进行公共测报体系建设,经过几年发展,全市病虫害测报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本文通过对测报体系建设工作的分析探讨,整理出了实践工作的经验及作法,以及对发展不足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关键词:测报;体系;建设;问题;对策农作物病虫测报是植保部门承担的一项很严肃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工作,是植保部门的技术体系,是植保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先导,是体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关键,责任十分重大。搞好公共测报体系建设,对公益性植保事业是个很大的促进。临汾市针对测报工作实际,从2003年起,进行了多项测报体系建设的尝试,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现公共测报体系建设已初有规模,有效提高了临汾市病虫测报工作质量,促进了全市植保工作的开展,推动了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进程。1 加强测报队伍建设,树立测报新理念1.1 稳定老队员,培养新队员临汾市目前有病虫测报站4个,其中市区域性病虫测报站1个,其他三个是洪洞中心测报站、曲沃中心测报站、安泽中心测报站。在测报站数量上不少,但测报员队伍却十分薄弱。首先是人员不足。由于测报工作辛苦,待遇低,在植保工作岗位上属于留不住人的岗位,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严重。老测报员面临退休离岗,新测报员无人出手去接测报接力棒,这给测报队伍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全市4 个测报站,专职测报员仅5个。测报工作又是专业非常强的工作,如测报员偶有特殊情况,将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市站协同各中心站负责人,共同为测报站充实人员努力,目前,全市病虫测报专兼职人员共有10人,其中临汾市区域性病虫测报站共有专兼职测报员4人,其余各中心站均有2名专职测报员,有力地保障了病虫测报站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是测报员业务水平更新慢。为使测报员专业水平尽快得到提升,临汾市站多次派员外出学习测报专业技术。特别是对新测报员,每年都要多次去省、市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现代测报技术水平。1.2 发展村镇基层监测员,制定监测员管理制度广泛收集各类病虫信息,为各级政府部门、生产单位及广大农民提供准确的病虫信息服务,指导防治工作,县级和村镇级基层测报技术人员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加强基层测报队伍建设,临汾市通过3年的时间,逐步完成了村镇级测报员队伍组织建设,并充分发挥了其作用。1.2.1 建立乡村病虫监测组织通过逐级推荐与试用,经过3 年,临汾市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乡镇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组织。并实行分级管理,逐级上报的方式,对监测员进行管理。目前全市有乡、村级监测员100 名,均是乡镇级推荐试用后留下来的优秀监测员。监测员的组成为乡镇级植保技术人员占40%,村级监测员60%;有从事专业技术经验者占30%,乡村农科技术能手占70%。监测人员均常年工作在生产一线,有观测病虫发展动态的优良条件,可在第一时间发现当地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1.2.2 对监测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凡被录用的监测人员,均要实行先进行专业学习,内容包括病虫害症状特点、调查方法及其他植保方面的知识,使监测人员对植保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然后进行田间实地观测,并由市、县两级测报专业人员检验所报数据的准确性,合格后方可上岗,进行测报调查工作。该市站每年要对乡镇级监测员进行2次以上的测报专业培训,并深入监测员所属调查田手把手对监测员进行现场指导,以期监测员所报数据更准确详实,具有更高的科学参考价值。1.2.3 制定监测员管理制度为强化临汾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员管理,确保病虫信息监测的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市站制定了严格的监测员管理制度,以使乡镇级监测体系发展更科学规范。首先,要树立监测员的专业形象。监测员既是农作物病虫害信息员,又是植保新技术推广人员,要认真学习植保新技术,做农民信赖的农业科技带头人,种高标准示范田,完成市、县下达的各项调查任务。其次,要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科学性,必须按要求在规定日期上报主管部门,以保证病虫信息的时效性,严禁误报、漏报和瞒报。第三,监测员要妥善保管调查数据,待调查任务结束,交市站作为考核依据。第四,每份调查情报,依据工作量大小、调查与汇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市、县植保部门均按规定给予一定的劳务补助。第五,奖励。如监测员及时发现当地大面积发现突发性的农作物病虫害或者新发生的病虫草害,并及时报告市、县植保部门,经市、县植保站认可后,将给予奖励。第六,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员由市县植保站共同考核,每年考核一次,制定了优秀、良好、不合格三个档次,对优秀、良好的监测员给予年终奖励,对工作不合格者取消监测员资格。1.3 严肃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式病虫测报是非常严肃的科学性工作。每个测报员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病虫测报工作包括病虫资料的收集,整理,发放,宣传,病虫情况田间调查、统计、对比,信息收集,病虫情报的书写传递等。具体如:病虫“五天一报表”、周报表、同期对比表、信息卡、旬报、病虫发生实况与趋势分析等。这些在常人看来只不过是一堆数字和一些文字,可对工作植保而言它就是技术参数、就是科学依据,应认真对待,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为此,临汾要求测报员在工作中都要做到“一虫一病一档案”,病虫资料归档有纵向同期对比,有横向区域作物对照,还有就是规范表格数据填写。从2003年开始,本站即建立各类病虫害电子档案,从1979年始建立区域性测报站至今,全站已保存了小麦、玉米、棉花、果树、蔬菜等5种作物35种病虫害的电子档案。方便了临汾市植保工作者查阅历史资料,总结历史病虫发生规律,利于政府部门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掌握区间历年病虫发生实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2 多方完善构建测报平台,推进病虫测报体系规范化为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病虫害测报体系,临汾市在原有的测报体系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进一步加强了病虫害测报体系建设。2.1 扩大病虫测报区域临汾市原有四个病虫测报站,担负着全市21 种作物种病虫害测报任务。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制约了测报数据的广泛代表性。为此,市站扩大了病虫测报区域,由以前的点片代表向现在的广泛代表扩展。目前,全市各县均建有病虫观测点,除县级植保站定点、系统观测外,还增加了乡镇级监测员和观测点。每个县最少有定点观测村3个,每个村代表面积最少为500亩,监测对象为当地主要种植作物,种类和常发性病虫害。2.2 使用先进测报工具,规范测报方法,提高测报准确率全市目前有4个测报站使用专业自动测报灯4台,黑光灯9台,GPS地理信息定位仪4个,全年共完成定点系统监测病虫10种,一般监测病虫20种的调查任务。按照《山西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方法》对农作物主要病虫的测报调查技术、发生为害程度划分标准等进行规范。各级测报员深入田间生产一线调查研究,使病虫害预测预报准确更加准确,对农业安全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各个专业测报站能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坚持每五天一报、一周一报、十天一报制度,向省、市测报站汇报当地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动态,对于重大突发性的病虫害做到及时汇报,并且向当地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汇报。全年共上报各种周报、旬报240期,发布病虫情报175期,其中临汾市站发布病虫情报10期,重大病虫预警3期,上报模式电报24份,上报重大病虫旬报40份,上报小麦病虫周报13份,上报有害生物周报表17份,上报病虫调查表400 余份,上报农作物病虫发生实况13 份,占全年要求的98%以上,保证了省市测报站能准确掌握临汾市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并及时做出全省性病虫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2.3 多种预测预报方式并存,提高病虫信息传递速度和覆盖率为更加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各县植保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体,传播和宣传农作物病虫预警预报信息和防治技术。目前,该市站每年在《临汾日报》新农村版发布病虫预报24期,在临汾电视台播放《临汾市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24期,播出192次,在临汾植保网发布病虫情报24期,与临汾广播电台9∶30农业节目合作制作节目9期,在临汾移动通信公司发布病虫预报短信12条。全市17个县市均能以电子邮件方式向市站及省级等上级部门发送病虫情报。目前,全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连接各县(市、区)植保站和各病虫测报站的农作物病虫信息网络传送体系。全市17个县(市、区)也逐步开展了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特别是侯马、襄汾、曲沃、洪洞、安泽等县(市),都能做到和当地电视台合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制作、播放农作物病虫预警预报和防治技术。3 存在问题与对策公共测报体系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在工作中还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够顺利进行测报体系建设。3.1 领导对测报工作不够重视测报工作作为植保工作的一个技术体系支撑,在整个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推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有着重要影响。但这个认识仅限于专业领域,政府部门对这个作用认识不够,不能够从行政方面进行支持帮助。建议能和政府部门沟通,使领导认识到这是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密切相关的工作,以期引起领导重视,获取行政支持,使测报工作更顺利开展。3.2 测报队伍不稳定长期以来在一线辛苦工作的测报人员,他们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植保事业,而测报员的待遇及社会地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解决,其抱怨心态将影响下一批接班人,继而出现青黄不接现象。建议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测报人员实行优先待遇,例如职务、职称、补助、福利等设立测报标准,以激励更多的测报专业人员投身到公共测报队伍中来。3.3 经费不足,设备落后目前大多数县(市、区)级测报站都没有测报业务经费,直接影响到病虫信息数据的调查收集和病虫情报的发布传播;部分测报站的观测灯由于城市建设扩大后影响诱虫效果,或者撤消后没有及时重新安装使用。建议申报专项的测报经费,以满足测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要求专款专用,杜绝挪移他用,影响测报工作进展。3.4 测报信息网络建设缓慢,使用测报工具落后全市目前仅有9个县配备有专业测报计算机,其他县市配备困难,使测报数据的信息共享不能够实现。新型高效的诱虫灯、孢子捕捉器、气象数据自动监测仪等先进的测报工具还不能投入使用,也影响了测报工作开展的全面性。建议,加快植保网络建设,配备基本的信息工作设备,通过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分门别类的数据库,以求信息共享。推广使用新型高效的诱虫灯、孢子捕捉器等先进的测报工具,提高测报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3.5 基层病虫监测员水平有待提高在稳定乡镇级病虫监测员队伍的同时,要注重提高监测员专业水平。监测员监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测报工作质量,影响植保工作效果,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安全。所以,要在稳定地基础上多搞专业学习,特别是实践学习,以巩固公共测报体系的建设。参考文献[1]夏敬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中国植保导刊,2010(1):5~9[2]郭海明,欧高财,张政兵等.新时期病虫信息与植保技术进村入户工作探索.中国植保导刊, 2008(5):44~45[3]刘万才,姜玉英,张跃进等.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事业发展的思考.中国植保导刊,2009 (8):28~31[4]刘万才,曾娟,刘宇等.关于农作物病虫测报几个问题的辨识与探讨.中国植保导刊,2009(9):31~33[5]魏长安,徐梦萧.坚持电视虫情预报,创新植保社会化服务.山西植保,2007(4):29~32[6]吕国强,赵文新,王建敏等.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中国植保导刊, 2009(1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