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Evaluation of Pesticides for Control of Konjac Soft-Rotting Bacteria
出版时间:2007Konjac glucomannan(KGM),derived from the tuber of Amorphophallus konjac C.koch,has traditionally been consumed as rubbery jelly,noodles,and other food products in Asia for centuries.It is also used as food additives in Western countries.Clinical studies have indicated KGM supplement normalizes the mouth-to-cecum transit time and relieves constipation for children and adults[1].In order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konjac,more area is employed to plant A.konjac C.koch.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 area,some diseases have appeared,and soft rot is the severest one.Huang et al.[2] showed that konjac soft rot was caused by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E.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is a plant pathogen responsible for producing soft rots in many vegetable and floricultural crops,and responsible for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to the konjac industry each year for the causal agent of tuber soft rot[3].Tuber contamination can occur in field and in storage.Infection may occur at any stage of post-harvest handling including washing,grading and packing.Symptoms may develop slowly during cold storage;as temperature increases and conditions become favorable for disease development,thepathogen proliferates,resulting in rapid tissue breakdown.Contaminated tubers that are used as seed,may cause disease problems in field[4].Bacterial soft rot caused by E.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occurs worldwide and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diseases of plant's tubers(e.g.,potato,konjac).Many researchers have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of control of soft rot of potato etc.Several salt compounds were tested in vitro as inhibitors of E.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4].Acidified Oxine was demonstrated to be potentially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potato spoilage(caused by E.carotovora)without any significant risks of chemical residual or change of skin color[5].Harris[6] found a chemical compound of 5-nitro-8-hydroxyquinoline was the most effective in control of potato soft rot.Biological control is an alternative[7].Cladera-Olivera et al.[8] showed that the soft rot bacterium E.carotovora from potato was inhibited by a novel bacteriocin-like substance produced by Bacillus licheniformis P40.Biological control offers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lternative to the use of pesticides for controlling plant diseases.Unfortunately,growers continue to use chemical control over biological agents,and lack of knowledge often contributes to the downfall of a biocontrol agent.Knowledge of the biological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agent will be used and of how to produce a stable formulation are both critical to successful biocontrol[9]. And also,biological products may not consistently provide a high level of disease control[10].Therefore agricultural disease is controlled mainly with pesticides.Numerous pesticides have been tested for efficacy against soft rot E.carotovora on potatoes[11,12],but little was done on the soft rot of konjac tubers.Current control strategies aim to reduce soft rot of konjac tubers in field and storage by employing pesticides.In China,a wide range of pesticides is registered for control of bacterial soft rot of crops.However,there is no special pesticide for konjac soft rot,and most pesticides didn't control konjac soft rot effectively.Therefore,growers were driven to use pesticides blindly.Unreasonable use of pesticides has not only given rise to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but also caused great waste of resources.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valuate seven pesticides and their effect on inhibition of soft-rotting bacterium from Konjac.Strains of E.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were provided by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Hubei Province,China.Pesticides were bought from a pesticide market in Yichang city,Hubei Province,China.The active constituent of each pesticide was Streptomycin,Carbendazim,Kasugamycin,Thiophanate+methyl,Oxadixyl+Mancozeb,Mancozeb or Phosethyl-Al+Mancozeb.Pesticides were prepared according to their instructions using sterile pure water to obtain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s.The in vitro screening trial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seven pesticides was carried out by disk diffusion test[13] using 100μl of suspension containing 108 CFU/ml of bacterium spread on nutrient agar.Small filter disks were generated using a standard 6mm hole puncher andsterilized by autoclaving,and then dried at 80℃.Paper disks were dipped into each solution for 1min in order to assure that paper disks had been saturated with a pesticide solution,whereas those of the controls were dipped into sterile pure water.The inoculated plates with E.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were incubated at 27℃ for 24h.The diameter of the clear zone around the disk was measured and expressed in millimeters as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The net zone of inhibition was displayed by subtracting the disk diameter(6mm)from the total zone of inhibition around the disk.Five disk per plate and three plates were used,and each test was run in triplicate[14].The MIC and MBC were determined by a modification of the broth microdilution method as previously described by Fazeli et al.[15].And there were five dose points(by two-fold serial dilutions from maximum concentrations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tested in this study.Pesticide was prepared in sterile Nutrient broth to reach a series of two-fold dilutions.Bacterial cultures were diluted in Nutrient broth from the stock of 108 CFU/ml before they were added to the pesticide preparations.Final concentration of bacteria in individual tubes was 1~5×105 CFU/ml.Control tubes contained no pesticide.After 24h incubation at 28℃ the test tubes were examined for possible growth and MIC of each pesticide were determined as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 that ended with no growth.Tubes containing pesticide concentrations above the MIC were streaked onto nutrient agar plates to achieve MBC of pesticide against the tested strain.Each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triplicate.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sed by using the one-way ANOVA(SPSS 12.0 for Windows),and were expressed as mean±standard deviation(SD).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s were also compared.A P value of less than 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able 1),both Oxadixyl-Mancozeb and Mancozeb showe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t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s within the applied concentration range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The growth of E.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was inhibited by Oxadixyl+Mancozeb at concentration of 1μg/ml,and the inhibition zone reached(5.33±0.71)mm.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μg/ml,Mancozeb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tested bacteria,and the inhibition zone diameter was(4.22±0.83)mm.Streptomycin,Carbendazim,Kasugamycin,Thiophanate+methyl and Phosethyl-Al+Mancozeb didn't express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E.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MIC and MBC of Oxadixyl+Mancozeb and Mancozeb were determined.Oxadixyl+Mancozeb and Mancozeb were found to have the same MICs and the same MBCs.The MICs of both pesticides were 0.25μg/ml,and MBCs were 1μg/ml(Table 2).ActiveconstituentsoftestedpesticidesInhibitionzone(mm)Streptomycin(0.18μg/mla)0bCarbendazim(0.8μg/ml)0Kasugamycin(0.4μg/ml)0Thiophanate+methyl(0.5μg/ml)0Oxadixyl+Mancozeb(1μg/ml)5.33±0.71cMancozeb(1μg/ml)4.22±0.83Phosethyl-Al+Mancozeb(0.4μg/ml)0Table 1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seven pesticides agaist E.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able 2),both Oxadixyl-Mancozeb and Mancozeb showed strong bactericidal activity with the MBC at 1μg/ml.E.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was sensitive to both Oxadixyl+Mancozeb and Mancozeb.ActiveconstituentsofpesticideMIC(μg/ml)MBC(μg/ml)Oxadixyl+Mancozeb0.251Mancozeb0.251Table 2 MIC and MBC of Oxadixyl-Mancozeb and Mancozeb against tested bacteriumMany studies showed that Streptomycin,Carbendazim,Kasugamycin,Thiophanate+methyl,Oxadixyl+Mancozeb,Mancozeb and Phosethyl-Al+Mancozeb could control konjac soft rot caused by E.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16~19].But,the bacterial soft rot is still a major problem encountered in konjac during postharvest storage and in field.The soft rot bacterium Erwinia carotovora was not inhibited by some pesticides used by people.This problem could be attributed to unreasable use of pesticides,so it is necessary to assess effect of each pesticide before application.Seven pesticides were screened against the soft rot pathogens of konjac tubers.Oxadixyl+Mancozeb and Mancozeb were the only pesticides which completely prevented infection at concentration of 1μg/ml according to their instructions.Nevertheless,Streptomycin,Carbendazim,Kasugamycin,Thiophanate+methyl and Phosethyl-Al+Mancozeb didn't exhibit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soft-rot causing strain at their higher applied concentrations.Therefore when growers faced severe problems with soft rot,they employed a lot of pesticides to protect konjac tuber,but the disease couldn't be controlled effectively.Oxadixyl+Mancozeb and Mancozeb inhibited soft rot bacterium at 0.25μg/ml,but did not give complete protection against infection for longer time.In order to control konjac soft rot,these pesticides could not be used at a concentration lower than 1μg/ml.According to these observations,we can speculate that Oxadixyl+Mancozeb and Mancozeb could be used to control konjac soft rot in field and storage conditions.Even though Mancozeb had the same MIC and MBC as Oxadixyl+Mancozeb,its diameter of the net zone of inhibition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that of Oxadixyl+Mancozeb at 1μg/ml(P<0.05).Oxadixyl+Mancozeb expressed strongerbactericidal activity against E.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Mixtures of certain pesticides may act synergistically to augment the inhibition of disease development[4].Study of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ompounds in vitro may have application in protecting plant from developing disease[20~22].Pesticides that showed no inhibition of soft rot bacterium in the present study included Streptomycin,Carbendazim,Kasugamycin,Thiophanate+methyl and Phosethyl-Al+Mancozeb.Therefore,although all of these pesticides were always employed to prevent and cure soft rot disease,the loss of soft rot is still severe.When used at the manufacturer's recommended concentration,Oxadixyl+Mancozeb and Mancozeb all displaye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soft-rot causing bacterium.There is no special pesticide for konjac soft rot in China,and the database(a list of marketing companies is available on the database)does not give details of what problems each pesticide controls from the company that produces the pesticide,in vitro study maybe give the growers suggestions about choosing pesticides.Before growers buy or use any pesticide,ask themselves whether it is really necessary to control the disease that they want to get rid of.Therefore protection of konjac with suitable pesticides becomes a necessity.Chemical pesticides play a great role in eliminating agricultual pathogens,but because pesticides are used blindly and not scientifically,environment are polluted seriously.This paper approached ways of selecting pesticides to control konjac soft rot,using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chemical pesticides,for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and protecting environment.Although the current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potential for the use of several pesticides as chemical agents to control disease caused by E.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examine possible inhibitory effects in vivo.More research is also needed on the delivery methods for effective use strategies including spray application during post-harvest handling,application timing at growth stage or application as preservatives in storage facilities[4].In summary,our data demonstrate that pesticides of Oxadixyl+Mancozeb and Mancozeb inhibited the activity of konjac soft-rot causing bacterium.This disease could be controlled with chemicals such as Oxadixyl+Mancozeb and Mancozeb.Moreover,Oxadixyl+Mancozeb expressed stronge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han Mancozeb.Even though pesticides of various kinds(e.g.,Streptomycin,Carbendazim,Kasugamycin,Thiophanate+methyl,Phosethyl-Al+Mancozeb)have been used on a large scale in China to protect crops from damages inflicted by diseases,none of them were inhibitors of the soft rot pathogen at their recommended concentrations.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No.0620060113)and Hubei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No.Q200713002). -
报告Control Strategies of Plant Extracts on Poplar Canker
出版时间:2007杨树是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 L.)植物的统称。为落叶乔木,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之一,分布于北温带。近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杨树已成为平原重要的经济林木,优良的用材和绿化树种,但同时也造成了其病虫害的严重流行与发生,其中杨树溃疡病已成为为害其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杨树溃疡病又称水疱型溃疡病,是为害杨树枝干的一种常见病害,通常以水渍状病斑为主,圆形或椭圆形,手压病斑有褐色水流出。初为圆形,极小,后水疱变大,直径0.5~2.0cm,疱内充满淡褐色液体,随后水疱破裂,流出淡褐色液体,遇空气变成黑褐色,同时把病斑周围染成黑褐色,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该病几乎遍及我国各杨树种植区,其中以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最为普遍、严重,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杨树热”的不断升温,各类品种层出不穷及种植面积的急剧膨胀,同时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试验较少或不加试验,便盲目引进一些抗病性较差或不抗病的品种,加之气候异常,致使该病暴发流行,严重制约了杨树产业的发展。为了有效地防治杨树溃疡病,一方面可以筛选抗病的杨树品种;另一方面可一改善防治方法,加强防治力度。传统的杨树溃疡病防治方法多采用化学药剂(如福美胂、多菌灵)防治,但随着一些高毒药剂(如福美胂)的禁用,以及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需要不断研发高效、低毒、环境相容型的农药新品种。本文对河北省景县农林复合系统中的杨树溃疡病病原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同时采用植物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菌进行室内活性筛选和室外病害防治的试验,研究结果如下。杨树溃疡病病原为真菌,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初期菌落白色,有发达的气生菌丝,呈绒毛状至棉絮状。3天后菌落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为黑色,菌落初期有明显的灰黑色轮纹。分生孢子器暗色、球形,生于寄主表皮下,后外露,单生或集生,分生孢子梗短,不分支;分生孢子卵形、纺锤状或梭形,单孢,无色,有隔或无隔,具云纹。通过真菌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其他真菌种类的ITS序列进行比对,综合形态和分子检测结果,病原鉴定为茶麃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属于子囊菌亚门的真菌。分别制备杨树(Populus×euramericana)叶提取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刺提取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根状茎提取物、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果实提取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根提取物,采用带毒平板—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上述5种植物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其中,黄芩、博落回和虎杖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菌均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当培养基中提取物浓度为2mg/ml时,黄芩、博落回和虎杖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52.94%、78.10%和57.19%。皂荚(刺)提取物和杨树(叶)提取物在浓度为2mg/ml时对杨树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7.91%和35.13%。进一步测定了黄芩、博落回和虎杖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9675mg/ml、0.3125mg/ml和1.0219mg/ml。在5种植物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的防治试验中,经两次(前后相隔15天)喷药后,博落回提取物的防治效果最好,浓度为0.40%时的防效为85.92%。虎杖提取物、黄芩提取物和皂荚提取物在浓度为0.40%时,防效分别为84.52%、74.18%和71.74%。杨树提取物在浓度为0.40%时,反而能促进杨树溃疡病病情的发展。以上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杨树溃疡病的防治,促进杨树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用于杨树溃疡病防治的新型杀菌剂研制提供了依据,为植物源农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线索。 -
报告信息管理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
出版时间:2009我国城市交通技术政策规定:以公共交通为主,在大城市建立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体系。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是一个包括多学科、跨专业的系统工程。在管理方面表现为自动化、信息化,并体现出“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理念。信息技术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突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时空障碍,在更大范围内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销售商、企业与政府管理机构以及消费者等都连结起来,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虚拟信息空间。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企业的基本思考方式和运营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懂得信息技术如何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以及在信息社会中企业的基本特征。信息基础设施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基础设施需要大量投资,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包括6层技术平台:硬件层、网络层、系统软件层、数据管理层、平台开发层及应用系统层。计算机是信息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微型计算机是最为普及、同时性能价格比提高最快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的功能更为简化,成本低廉,这种机型主要用在局域网上,终端机的功能相对较弱,运行的是网络服务器上的软件,大多数信息处理及存储功能等也是在服务器中进行,从而降低了整体计算机系统的成本,也使得维护成本大大降低。在地铁运营业务中,根据不同业务用途,这两种计算机均适用。服务器泛指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中提供资源的计算机,其作用是存放大量共享数据或公用程序,是构筑管理信息系统最重要的核心计算机设备。工作站型计算机的处理能力通常高于微机,具有多任务、多用户的功能,易于与外界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互联,容易得到外部的数据,在存取远程计算机站点上的信息、图像等方面,表现出很好的性能,在网络中需要各个结点具有较强的处理功能时,使用工作站比较适合,工作站也可以作为服务器使用。在进行计算机选型时,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系统的效益。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一般由若干台服务器作主机,用大量微机作为用户终端,所以应在企业整体的IT发展规划下考虑和选择具有合理性能/价格比的机型(表1)部件应考虑的主要事项处理器和主板处理器型号和主频率,是否具备并行处理功能,最大处理器数量内部存储器内存容量,可扩充的最大容量硬磁盘硬盘容量,硬盘数,数据接口类型显示器屏幕尺寸,分辨率,精细度,扫描方式扩张插槽数目,网络接口卡速率多媒体光驱速度,读写格式,声卡,图像解压方式移动计算是否具备移动计算功能安全功能防病毒设备,电源锁、指纹识别或其他安全防范措施售后服务免费维修的时间、部件、技术支持方面的承诺表1 微机选型的考察事项信息系统规划是信息系统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它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现在信息系统的应用已越来越为企业战略服务,其次在于现在企业用于信息系统的投资越来越大。信息系统规划的范围,一要分析地铁公司业务发展及其对信息化的需求,分析公司的战略目标、经营方针、发展策略、及主要业务活动、模式、流程,分析地铁公司的组织架构、部门的目标、功能,借鉴以往经验及参照行业最佳方法,并结合本地需求,初步定义每个环节对信息化的需求及其用途、重要性、优先次序、对业务的价值等,形成对信息化需求的整体、高层的需求大纲。二要制定应用系统构架,根据地铁公司的整体业务需求,制定用以描述企业整体的应用系统如何配合业务的信息化需求,并用于对信息化建设的决定作为指导。三要制定技术架构,为配合整体信息技术策略和信息化建设方向,有需要制定技术架构从而订立一套选购及建立信息基础设施的守则及标准,以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及支持信息化建设。四要对目标应用系统架构中系统的主要模块、主要模块功能描述、主要的集成要求、主要的技术要求、主要的业务流程及其信息化需求、主要的信息数据需求进行逐一的简述。经过以上四个步骤后,确立信息化建设的短期、中期及长远目标,短期目标为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完成建设阶段所有需要的重点信息技术设备及系统,建立本地化的团队及信息技术部门组织架构,完成重要信息系统建设。中期目标为完成运营初期急切需要的信息技术设备及系统,包括完善办公自动化设备与功能、实施财务管理系统、实施维修管理系统、实施采购管理及库存管理系统、建设信息技术数据中心、信息技术服务台等,以有效支持地铁公司各项主要业务和管理工作。长期目标为继续优化已建立的信息技术系统及服务,探讨其他信息化建设(图1)。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涉及许多方面:企业通常决定如何与开发商合作,由谁来主导开发;开发过程可能涉及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更,也涉及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在许多情况下,信息化还涉及企业的战略问题,必须由企业的高层领导作出相应的决策。企业建设信息系统时,应首先建立信息化组织结构(图2)。图1 信息系统规划战略图2 系统开发信息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推进企业的战略,审议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听取项目小组对信息化工作的报告,同时对信息化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工程项目组可以由开发商为主构成,或者由企业内技术人员与开发人员混合构成,负责整个系统的开发。系统管理组负责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信息资源的管理,对用户的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在这些小组中,如果牵涉到各个部门的业务活动,最好由各部门的代表参与。在委托外部开发商进行开发的情况下,企业项目组可能是以开发商为主构成的。从技术角度来说,项目开发应当是从提高开发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合理调配资源为出发点,这时企业人员应当积极地参与到项目小组中,配合开发商的要求,提供有关的业务流程资料和信息需求,同时还必须注意工期进度和对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开发工程项目小组由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系统设计师、程序员等角色组成。项目经理是开发队伍中该项目的领导者,一般具有丰富的开发经验,同时又具有与用户决策人物对话的资格,在重要问题上能协调与用户的关系。项目经理负责信息化项目的计划和推进,协调开发中的各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编制作业计划、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设备维护和可靠性、运营数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信息的发布、危害登记、办公自动化等,该系统的建成与投入使用,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数量,并保证信息及时传递、记录、保存。在编制作业计划时,登录预先建设好的运营维护系统,将作业类别、工时、人数、使用的工具等信息数据输入计算机,维护系统会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路经,与供应链、库存、维护数据、成本控制中心接口通讯,制定出合乎成本效益的工作时间表,并以电邮方式向维护人员发出工作单,维护人员接到工单后,按其所发布的内容准备工作,库存部门准备物料,为维修部门提供备品备件的供应商及时向库存部门提供不足的货品。运营员工可在任意一台公用计算机上凭本人ID号码登录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查看本人各种信息,包括物品领用记录、培训时间及成绩、工作地点等,节省了时间和信息不畅的问题。安全质量专业人员可登录危害登记系统,输入、消除、查看设备的隐患情况,并及时地制定相应的措施。各部门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及时传送、接收各种表报,发布运营信息等。所有的应用信息系统模块以模块群的方式组成(图3),各部门根据需求,经授权后登录网络系统,存取所需信息,编辑制定自己的工作内容,及时了解与本部门相关的信息。图3 信息管理系统构成所有子系统搭载在地铁通信网络系统骨干网上,连接地铁所有车站,实现远程信息交换,运营效率大大提高。决策支持系统是为决策者提供数据、信息和分析工具的信息系统。根据决策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决策的性质,可以将各种决策活动分为战略性决策、管理性决策及作业性决策三种。战略性决策是指将对组织的整体活动产生较大影响的决策,例如企业购并。作业性决策是指对组织常规业务问题的决策,例如日常的会计业务处理、订单处理、维修车间中的派工等这类决策活动。管理性决策是处于二者之间,其中一部分属于作业性层面上,而大多数活动属于战略性决策层面上,例如企业中管理会计的预算问题。我们把管理决策系统定义为交互式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帮助决策者使用数据及模型来解决不太确定的问题。作为一种软件系统,其核心在于各个主要成分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图4)。图4 决策系统的核心成分数据管理子系统的主要组成包括数据库、数据字典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基于某种统一的数据模型式组织和存在问题的领域中的数据,数据字典对于数据的数据内容、记录形式、格式和约束条件等进行记录。数据库管理系统则提供各种数据管理功能。数据库中的数据通常可分为:事物数据,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和个人数据。事物数据记录企业日常发生的活动,内部数据大部分都是事物数据,而外部数据来源于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对于企业的各层次的经营决策具有参考价值。个人数据是为特定的决策者收集和设用的数据,例如仅提供给财务总监的企业财务报表。模型管理子系统包括模型库、模型库管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接口等。模型库中一般应包含在特定的领域中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常用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决定了系统可提供的分析能力。模型库管理系统是该子系统的核心部分,所有的模型库中的模型都受模型库管理系统的控制。模型库管理系统也提供与用户会话的渠道,用户通过模型库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操作模型。高层主管经过过滤、处理、组织起来的信息,使他们能更为迅速、更为有效地得到一些“关键的”信息,诸如表明企业运作状态的关键绩效指标,与公司的关键成功因素相关的情报,有关重要的竞争对手的活动情况等。这些信息有助于高层主管及时发现企业当前问题所在,找到新的发展机会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
报告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策略
出版时间:2009当今,物流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如运输工具的噪声、污染气体排放、交通阻塞,以及生产和生活中废弃物的不当处理所造成的对环境的影响。为此,21世纪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物流。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目前世界绿色消费总量已达到3000亿美元,以后还会大幅度增长。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是建立在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其目标是将环境管理导入物流业的各个系统,加强物流业中保管、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个作业环节环境管理的监督,有效遏止物流业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从环保物流活动的范围来看,它既包括各个单项的绿色物流作业(如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还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物流,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是集约资源,它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它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了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它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主体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经济利益,它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我国自1979年引入物流概念以来,物流行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物流活动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行业,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还比较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主要表现在: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方面缺乏投入。水运、民航运输的潜在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运输系统缺乏周密科学的设计,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因子(如引起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的含氮氧化物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仓储设施落后,库容体积小而分散,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缓慢。物流中心的经济效益不高,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违背了绿色物流节约资源的原则。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严重影响物流效率。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要使物流材料得到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可是目前我国物流材料的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技术都不过硬。高水平的信息化水平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必备条件,我国一些物流企业开发的软件,性能比较低,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相容。另外,许多新兴的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巨大的障碍,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是很强。物流的运作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管理上又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目前还没有形成专门的物流部门来规划物流的发展,造成物流资源的分散和浪费。政府对物流的发展前景没有前瞻性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放任自流的现象。环境教育的力度不强,消费者对绿色物流没有深刻的了解。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对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不够关心。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由于我国绿色物流的理念形成不久,许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发展绿色物流的意识,没有真正具有超前意识去承担社会责任,只是象征性地适应时代环境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所致。目前许多企业还没有既具有环境知识又具有物流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绿色物流的研究理论与应用实践脱节。由于我国提出绿色物流的概念没有几年,对它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研究的内容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强,存在理论与应用实践的脱节。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企业的物流绿色化将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技术,实现物流系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整体最优化,将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绿色物流作为一种良好的环保理念,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必须从发展其“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要发展绿色物流,首先应树立绿色物流的观念。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是成功实施绿色物流的关键。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尽力把绿色物流的推广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积极开展绿色环保物流的专项技术研究,并积极出台相应的绿色物流政策和法规,努力为物流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可以看到我国为推进绿色物流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政府应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出发,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现有法律法规,并加强绿色物流相关法规的制定,如通过立法控制物流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企业绿色物流流程再造包括运输装卸方面的及时安全性、保管加工方面的保质保鲜性、包装信息处理方面的健康环保性以及以上任何一环的无损毁。一是开展共同配送,就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人为地进行有目的、集约化的配送。共同配送由于实行统一集货、统一送货,所以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降低企业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二是采取一贯制运输策略。一贯制运输是指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巧妙地组合各种运输工具,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解决了传统运输方式的废气排放、噪音污染和交通阻塞等问题,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消减汽车总行车量;通过有效利用车辆,可以降低车辆运行量、提高配送效率。三是提倡绿色经营策略。物流企业应积极加强企业各个环节的绿色化建设,使用绿色包装,开展绿色流通加工,全面开展物流企业的科学技术改造,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建立和对物流流程、环节以及各设施器械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和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货损,增强环保能力防止二次污染。四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废弃物的污染。废弃物物流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绿色物流观念的树立、绿色物流经营的推行,更离不开绿色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没有先进绿色物流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绿色物流的立身之地。而我们的物流技术与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新型能源、新型材料、新型物流信息技术等绿色物流技术,加快物流技术创新。绿色物流作为新生事物,对营运筹划人员和各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要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绿色理论和实务的物流人才是当务之急。各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和训练计划,努力为绿色物流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还可以通过调动企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相互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使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能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基础,提升企业物流从业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在我国,绿色物流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在绿色物流的理念、政策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淡化,绿色壁垒正逐步兴起,尤其是WTO五年保护期后,国外物流企业将大批进入我国市场,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因此,我国企业必须重新审视绿色物流的价值,它不但可压缩物流成本,还可带来新的商机,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物流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和促进企业顺应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物流发展的要求,实施环境友好的绿色物流战略,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既有明显的社会价值,又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
报告浅析传统零售企业网络营销发展趋势
出版时间:2009传统零售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互联网快速发展,网上购物成为当下购物时尚,并逐步冲击着传统零售企业。网上购物的出现,使人们享受到了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商品的便利,也为商家带来了新的赢利手段。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网购市场规模达514.42亿,较2006年增长74%。其中C2C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468.01亿元,较2006年增长81.2%。中国C2C网上零售市场经过数年发展,2007年已占网上零售市场91%的市场份额,成为网上零售市场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国网上零售市场的用户使用习惯的形成和网上零售产业环境的逐步完善;C2C网上零售市场发展迅速,其增长主要来源于用户量以及用户平均消费金额的双重快速增长,尤以淘宝网更为明显。网上零售已渐渐显示出它的优势和生命力,但网上零售行业在与传统零售业相比显示其优势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它的不足。在商场,顾客是通过看、听、闻、摸等多种感觉来对产品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而网络购物只提供了二种可能——看和听。这势必对消费者的刺激大大减弱。对于相当一部分人而言,身临其境的购物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一种接触社会的机会,是一种享受。网上购物失去了上街闲逛的乐趣,对那种热烈的现场气氛的感受大大减少,购物过程的乐趣大大折扣。而在我国,上街购物仍然是许多居民一种主要的休闲方式。传统的店面销售所营造出的友好和谐的购物环境,良好的销售人员形象的塑造,对于消费者购买心理产生的影响、刺激作用也因为网络购物的虚拟性而不复存在。因此,人际化沟通与切身感受的缺乏是网上购物的不足之处。在传统的购物过程中,由于人群关系的影响,人们喜欢在服饰、化装等方面展示自我的个性和生活的状况,享受别人的欣赏与羡慕。出入高档商店、在高档的商品柜台前享受售货员细致入微的服务,看着人们羡慕的眼光,都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极大的满足感。而在网络购物方式下,这种购物心理上的满足感是无法达到的。虽然从理论上讲任何产品都可以进行网上交易,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有许多产品不适合网络销售,这涉及产品的物理属性与特点。目前在线销售最成熟的实物产品要数计算机硬件、音像制品、家用电器以及书籍销售了。因为这些产品的物理性质决定了方便配送以及在配送过程中不易耗损和破坏。网购作为一种消费行为,毕竟是一件耗时耗费的事,互联网上提供的精彩内容与便捷服务常使得网民的购买注意力下降,网民容易沉溺于网络之中。尽管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休闲、轻松的体验,人们仍需要承受一定的精神压力和代价,网民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之中还易患“上网综合症”,严重的还会损害健康,相对于“逛”商场的惬意、休闲,这也是不容小视的。当然,与网上购物蓬勃发展之势相比,这些瑕疵只是发展中的缺憾。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2011年的四年时间里,中国B2C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将会以年均75%以上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隔两年时间,网络购物的市场规模就会扩大两倍以上。上网购物已经从一种时尚行为转变为众多网民的生活习惯,而他们当中相当部分人群正成为中国现在和未来消费市场领域的中坚力量。可以预见,中国网购市场将会有更快速发展。当数年前人们还质疑网上购物的种种局限时,网上购物销售规模却在飞快递增、迅速发展,与中国零售业市场发展相比,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是信息革命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网络购物是世界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消费者,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在悄然发生转变,面对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传统零售业也不甘示弱,纷纷挤上网上购物这列快车成为必然。北京西单友谊集团(爱购网)、王府井百货集团(劲购网)、当代商城等传统零售企业的网上购物商城雨后春笋般开设。相对于年销售额在10亿元的商场,其商品品种相当丰富,可达5万种以上之多,而网购的商品品种却只近万种,而若以销售品种与销售额比例比较,可以想见网上购物的魅力、潜力、生命力之强。据统计,目前在美国开展B2C网络营销的企业中,70%来自于传统零售企业。而据中国连锁业经营协会公布的2004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70%的企业建立了网站,通过互联网宣传企业形象、招商引资、提供客户服务,其中有26%的企业开展了不同程度的B2C网络营销,实现网上购物。在中国,数据显示分析,传统零售企业的网上购物商城业务并不像商场那样红火。与国外网上零售迅速发展以及众多传统零售企业涉足网上零售并有可观收益不同,国内的零售网站还在艰难起步,而由传统零售企业建立的零售网站更是生存乏力。北京的零售企业的网购销售情况也大致相似,以某一知名零售企业为例,2007年商场零售总额为13亿,网购销售额3700万,2008年1~9月网购销售已经完成去年全年销售指标,但预计销售份额也不会超过商场零售总额的5%。目前,通过网上交易导致的年销售成本和采购成本降低幅度均在5%以下。一个年销售额12亿元的大型成熟商场,其网上购物销售额还不到商场销售额的5%。调查显示,一般消费者认为,虽然在商场可以放心购物,但是网上购物已经成为80后的生活习惯、时尚,相对于拥堵的道路,生活、学习、工作的压力,他们更喜欢在淘宝、易趣、卓越等电子商城“挑选”、购买商品。传统商业开网店的做法,与当下流行的淘宝、易趣等网络开店有所不同,采用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被业界称作“鼠标+水泥”;而后者完全依靠网络上的虚拟店铺,没有实体店铺展示。中国互联网协会营销工作委员会认为,“鼠标+水泥”模式既能够发挥传统门店集中展示、集中销售的特点,也能够为习惯网络购物的用户提供便利。传统零售企业开展网上购物商城业务已成为共识和发展趋势。尽管网上零售业具有传统零售业不具备的一些优势,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制约,从目前来看不可能取代传统零售业态,网上零售业应该是传统零售业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随着网上零售环境的逐渐成熟,将会对传统零售业的许多方面造成很大的冲击,传统零售业也要不断调整其经营的范围和方式,积极参与竞争,取长补短,尽快扭转目前传统零售企业开展网上购物的被动局面。传统零售企业的发展,关键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样,传统零售企业网上购物,也要锻造其网上购物商城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丰富产品的目录、产品介绍,以及其他顾客使用产品的亲身感受,要在网络上营造一种生活和文化氛围,一个精神世界,这样可以帮助顾客找出潜在的心理需求,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有了愉快的网上购物经历,顾客会把企业当成身边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保持对企业的忠诚。不断推出、革新、改良各种网上零售特色服务,包括网页页面、色彩、检索速度、相关联商品检索,利用网页的安排和设计技巧,使顾客很容易的了解产品的信息并产生互动,激发购买欲望。对于一些复杂的产品就可以采用交叉式的促销策略,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甚至开发出商品图像与解说伴音,培养浏览商品兴趣,提高网站的顾客忠诚度、美誉度、知名度,其中包括:向顾客推荐商品、提供免费礼品、开设特色商品页面、设置畅销商品排行榜等,以方便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比较、购物。网络营销要追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甚至把自己定位于有别于传统业务的细分市场。清晰的市场定位、明确的细分市场,网络营销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占领更多的市场,甚至面对有别于传统门店的客户群,吸引更广大的线上、线下消费人群。通过网络营销来弥补门店数量上的不足、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提高自身与国外零售巨头对垒的实力。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具有强大竞争力和经营活力的大型零售企业一定是传统业务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线下与线上资源优势互补的业态形式。网络营销部门在零售企业中应当作为一个部门存在,或者是其全资控股企业,纳入零售企业的总体组织架构之中,由高层管理人员直接负责。这样网上网下拥有共同的战略目标,实现统一管理,也有助于解决网上零售所涉及的安全、诚信诸问题。统一的管理团队可以更好地协调网上网下部门的市场推广策略,共同扩大市场份额。而品牌、业务的结合更需要紧密地协调一致,管理团队的相对独立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共享知识和信息。在保持相对独立性方面,西单电子商务网站(Igo5.com)可以借鉴,在品牌上突出西单商场的同时也注意突出Igo5的形象。他们把家用通信产品、摄影器材、小家电、化妆品作为主要经营品种,这与西单商场以服装、百货为主的经营方向有很大不同。西单电子商务网站建立了独立的价格、采购、物流仓储和客服体系。相对独立性让西单电子商务网站拥有了更灵活的业务和更多的网民消费群体。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并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在网上开展销售业务,更主要的是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管理。传统零售、零售业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的整合,即在实体商店的基础上开展网络营销,这样既可以适应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充分利用企业原有的资源,同时又能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技术优势,提高企业营销活动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企业充分意识到:要增强企业竞争力,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比如采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集中的采购管理,这样必然会提高采购环节的透明度,降低采购成本;利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直接控制收入和费用支出,这必然会降低企业的经营分险,提高经济效益。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客户关系回报最大化,使企业和客户共同得益。客户关系管理在零售业的全面应用,将会对零售企业的决策支持和智能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可以有效分析企业市场活动的回报,挖掘企业产品的市场卖点,确定企业的主打产品,进一步明确客户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电子商务对中国零售企业来说既紧迫又艰难,但是市场竞争、市场潮流不可阻挡,中国零售企业只能通过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来快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快速形成。目前,在遭受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传统的零售商为了增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销售额的需要,正不断加强网上销售业务。这也是零售业在面对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
报告实施服装品牌战略 提高质量竞争优势
出版时间:2009品牌战略管理,已全面进入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能力阶段。企业的耐久性已成为评价企业核心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对于竞争性很强的企业来说这一点优为重要。而决定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集中体现在企业提供给市场的产品质量、科技含量、服务质量的高低上,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必须以狠抓质量为核心,打好品牌这一仗,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永立潮头。中国服装业经历30年改革历程,不仅在质和量上有了很大提高,也创造了国内很多品牌,这些都是走向国际化的很好基础,但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还有差距,还要在多方面努力提高,比如在准确的市场定位上,工艺精度规范上、企业文化品牌等。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并以此战略为中心,全面整合企业的市场发展战略,质量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略、文化发展战略等,一方面因品牌是一个企业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等综合实力的体现,在企业战略中具有纲领性的意义。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可以对企业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充分发掘企业的发展潜能,把品牌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心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形势需要。质量是产品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通过狠抓质量管理,促进市场开发,实现企业滚动发展。产品质理管理是确定质量的具体标准,并保证标准的实现。由于产品贯穿于设计、试制、成品投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因此,技术、生产、供销、动力、设备等各部门要协同一致,共同抓好产品质量管理。为避免产生人力、物力、财力上不必要的浪费,提高正品率,减少返修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质量,要把好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各道质量关,(包括样板、裁剪、缝制、熨烫、检验、锁钉、包装、出厂等)明确责任,层层检验把关。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着手,把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来,按标准程序方法使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处于受控制状态,教育全体员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把各项工作纳入“精益求精”的管理轨道,用企业文化统一员工的意志产生凝毅力、亲和力、凝固员工的智慧力量为企业做贡献!工序上的管理,应突出对员工树立“下一道工序是用户”的思想意识,这对于相互支持和相互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要一环扣一环互相牵制、各自做好自己工序,互相促进,共同来提高,从整体上来解决质量问题。此外,还应重视辅助质量管理,要求对面料、辅料、动力、燃料、工艺、水电、蒸气、设备等要保证质量运转正常,这些能否及时、准确、顺利配合,保障使流水作业连续不能间断,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生产管理的过程,就是向市场和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企业在管理中,应全面树立“为企业服务,为顾客着想”的服务理念、尊重企业标准制度和市场运作规范,建立高素质的售后服务队伍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制度,加大服务力度,定期访问顾客,设计生产更优更好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和顾客品味要求。首先,产品质量取决于工作质量,它是各部门、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应,质量管理既要抓产品质量,更要抓工作质量,用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培养员工积极思维,使优秀员工凝聚起来为企业贡献智慧才能。其次,人人做好服务,在企业内部要求员工,保证本工序的质量,还要想到下工序的质量,为下工序提供方便。同时下工序要向上工序反映质量上的意见并提出要求,帮助上工序找出问题和存在的原因。让消费者满意,首先让员工满意,为顾客细致周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最后,应强化质量检验,实事求是,增强责任心,坚持原则,落实三检制,即操作工人自检、前后工序互检,专业人员专检,再辅以巡检人员。质量检验项目包括原辅材料入库前、库存原材料的保管状况、领用原辅材料、设备、成品检验、包装过程、出厂检验等,对各项认真仔细、按技术、工艺标准检验,收集各质量检验的有关资料进行加以整理、分析,采取对策及时处理发生问题,从而达到控制、预防工序的质量,使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发展到事先预防上来。一个优势企业品牌,必须有名牌产品、优势技术作支撑,必须不断通过产品技术创新来强化服装业的名牌产品、特色产品,积极推动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建立完善企业自有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高效技术和先进工艺为依托,增强企业的技术实力,创建有活力的品牌文化。品牌和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成长的生命,在重视规模的同时,重视缩小与同行业一流企业的信誉差距,强化品牌意识、品牌精神内涵,品牌文化智慧和道德的力量。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是企业身份地位的象征。先进的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企业环境文化、产品文化、企业箴言等。它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是以企业自身发展确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为准则,它能起到鼓舞士气,规范行为方式,促进目标实现。培养有才有德的优秀人才,人才是成就事业的关键,人才资源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对员工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企业向高品质化发展,员工的知识技能是激发创新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前提,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把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价值取向、文化氛围等带给每位员工,使员工在工作中体会自身价值和挑战乐趣,为企业提供新的思想、知识、信息、技能,凝聚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而勇往直前。企业实现品牌战略,必须把培养、引进优秀人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成功的企业必然有高素质的员工,高素质的员工来源于人才引进和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要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各个阶段提供各类优秀人才,而员工培训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以人为本为员工搭建一个快乐成长的平台。合万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人是无形资产的来源,也是无形资产的载体。在多元化的社会当中,价值观是多元化的,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要激发不同价值观的员工内在动机引发到统一行动的工作中去。管理者应在管理中将员工个人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愿望融入企业目标并与个人目标达成共识,而使员工在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必须有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作保证,从企业实际出发,加强优秀企业队伍的建设,以内部培训为主,适当引进急需的优秀人才,不断改善人才队伍的结构,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实施品牌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保障。在一个企业里,如果每个员工都有一种“这是我们的公司”的意识,如果企业经营者把员工看作是同舟共济的“伙伴”,并以感恩心创造和谐,那么这个企业必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是一个共同创造繁荣和幸福的企业。总之,企业只要坚持不懈地实施品牌战略,并以此战略为中心,继续实施“创新带动、质量立企、科教兴企”的战略,积极推行以人为本,人才强企的战略,用智本管理,更好地协调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创新,企业就一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高举品牌旗帜,不断创新管理,理性思考,创造出响亮的国际品牌。 -
报告Review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Resistance of Systemic Fungicides used for Controlling Oomycete Disease
出版时间:2007Cavalier-Smith(1981;1988)提出将细胞生物分为八界,《真菌词典》第八版(1995)和第九版(2001)均接受了这一分类系统。在这一分界系统中,卵菌门(Oomycota)属于色菌界(Chromista),有1纲9目及其他地位待定的4目,其中引起植物病害的有水霉目(Saprolegniales)、腐霉目(Pythiales)、指梗霉目(Sclerosporales)和霜霉目(Peronosporales)[1]。卵菌门的共同特征是游动孢子具有一根茸鞭和一根尾鞭,鞭毛呈直管状,有性生殖为卵配生殖,线粒体呈脊管状。在许多方面卵菌与真菌有明显差异,而与藻类更为相似,因此又称卵菌为假真菌(pseudofungi)。卵菌中有许多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它们的世代短,产孢量大,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对寄主植物的破坏性强,流行速度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在对卵菌的综合防治的措施中,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卵菌病害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目前生产中普遍发生了卵菌对现有杀菌剂的抗药性问题,这对当前农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3]。随着显微技术、化学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经能从病原真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等不同水平进行杀菌剂作用机理和抗药性机理的研究[4]。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四类内吸性杀菌剂对卵菌的作用机理及抗性机理进行了概述,希望能对杀菌剂的合理使用和新型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病害名称病原物病害名称病原物十字花科白锈病白锈菌(Albugocandida)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infes-tans)谷子白发病禾指梗霉菌(Sclerosporagra-minicola)瓜类疫病掘氏疫霉菌(P.drechsleri)烟草猝倒病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辣椒疫病辣椒疫霉菌(P.capsici)黄瓜霜霉病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柑橘褐腐柑橘褐腐疫霉菌(P.citrophthora)葡萄霜霉病葡萄生轴霜霉菌(Plasmoparaviticola)表1 我国卵菌引起的主要植物病害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特点是低毒,选择性强,可以被植物的根、叶和幼茎迅速吸收,并通过导管和细胞间隙等质外体系统向植株上部转移[5]。目前我国使用量较大的有甲霜灵(瑞毒霉)、恶霜灵和湖南省化工研究院开发的苯霜灵等。Dr.P.A.Urech在1977年研究开发了甲霜灵,它是苯基酰胺类杀菌剂中第一个商品化的品种,其特点是病菌在植物体内形成吸胞后抑菌作用才能发挥,对卵菌侵入寄主前的各阶段,如游动孢子的释放、萌发和侵入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但对侵入寄主后的各阶段,如菌丝在植物体内的生长、吸器形成及孢子囊的产生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6]。最初对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容易引起病原菌抗药性的问题并未引起注意,直到 1981年荷兰的Dekker发现甲霜灵单剂在葡萄上使用仅一个季度就发生田间抗药性之后才给以重视。Davides等[7]、Shattock等[8]先后证实,甲霜灵的杀菌机理是抑制卵菌的核糖体 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病菌 RNA 的合成,干扰病菌在寄主体内的发展。特别是 γ-RNA的合成,最敏感的是使尿苷掺入 RNA受阻,但不影响尿苷的吸收和尿苷转化为尿苷酸。用不同种的菌试验结果说明,RNA合成受阻的程度不同,通常达 40%~80%,这表明不是全部的 RNA合成受阻。现已知道有3种RNA的聚合物担负着细胞内核苷酸的聚合。这3种聚合酶称为聚合酶A、B、C,A主要是负责核糖体内γ-RNA的合成,B是用于m-RNA的合成,C则用于 t-RNA和5SRNA 的合成。这3种酶一般是用对α-鹅膏碱的敏感性来区分的。甲霜灵和其相似物对3种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主要是对聚合酶A的毒力最大,也就是γ-RNA的合成受阻,核糖体就不正常。因此,对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是对菌的孢子囊的直接和间接萌发以及游动孢子的萌发都没有影响[9~11]。通过对抗药和敏感菌株杂交后代的分析,表明抗药性是由隐性的单基因或核内的单作用位点控制,发展速度快,抗性水平高,抗药菌株遗传稳定,适合度、致病力几乎与野生的敏感菌相同,故经过施药的选择敏感菌很快消亡,抗性菌在群体中得以繁殖发展,并很快成为优势种群,出现田间突然药剂失效[12]。研究表明敏感菌系细胞核中有编码敏感 RNA 聚合酶的基因,而抗性菌系则不含这个基因,因而对药物的反应不敏感而表现抗药性。同时苯基酰胺类杀菌剂之间具有正交互抗性,这给该药剂的进一步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13,14]。丙烯酰胺类杀菌剂中对卵菌病害有很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主要有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其作用机理基本上都是抑制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麦角甾醇是菌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膜脂中的碳氢键相互作用,有保持膜的流动性和稳定膜分子结构的重要作用。如果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受阻,膜的结构和选择性屏障作用就受到损害,造成细胞内物质的泄漏,最后导致菌体死亡。用丙烯酰胺类杀菌剂处理真菌后往往能使芽管短而膨胀、过度扭曲,菌丝分枝增加。烯酰吗啉在1988年由Shen Group公司研制开发。烯酰吗啉可强烈抑制游动孢子囊的形成、休眠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生长,但不影响游动孢子的释放。与菌丝细胞壁合成相比,孢子囊壁的合成对烯酰吗啉更为敏感。Bartnicki[15]认为由于休止孢萌发和芽管伸长这些阶段菌体内有相对较少碳水化合物来调节渗透压和形成细胞壁,所以烯酰吗啉作用后细胞壁容易产生破裂。Kuhn等[16]和Albert等[17]研究表明烯酰吗啉能导致菌丝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畸形和加厚,最终导致菌丝顶端破裂,认为烯酰吗啉明显干扰了病原菌的形态调节因子或抑制细胞壁结构的正确组合,影响细胞壁的合成。烯酰吗啉1992年获得注册登记并投放市场,尽管已经使用多年,但国内外的室内和田间实践均证明,烯酰吗啉在田间表现为低抗药性风险。Dereviagina等[18]对田间采集的110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测定发现,存在0.3%~0.8%的抗烯酰吗啉突变体,但抗性菌株的适合度低,而且在连续转代培养过程中抗性丧失。Bagirova等[19]在室内通过化学诱变获得了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抗药突变体,但突变频率低,而且突变株的适合度明显下降。王文桥等[20]获得了葡萄霜霉病菌抗烯酰吗啉的突变体,但未获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抗药突变体。袁善奎等[21]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抗烯酰吗啉突变体的研究结果与以上学者的报道一致,没有获得高抗药性水平的突变体,但突变体的抗性比较稳定。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以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 A为先导化合物而开发的新型杀菌剂,自1969年Musikek及其合作者首先报道以来,对此类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杀菌剂开发的新热点。这类杀菌剂具有杀菌谱广和杀菌活性高的特性,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作用,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安全[22]。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作用位点独特,不同于以往任何抑制剂作用于呼吸链上的位置。Cyt bc1呼吸抑制剂有两类:一类是位于线粒体内膜内壁Qi位点(CoQ的还原位点)的cyt b高势能血红色素结合的抑制剂,这类抑制剂称为Qi位点抑制剂,简称QiIs,如抗霉素,cyanoimidazole等。另一类与位于线粒体内膜外壁的Qo位点(CoQ的氧化位点)的cyt b低势能血红色素结合的抑制剂,这类抑制剂称为Qo位点抑制剂,简称QoIs,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咪唑菌酮、唑菌酮等[22,23]。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能量生成抑制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真菌细胞色素b上的辅酶Q0氧化中心结合,阻止细胞ATP的合成,影响能量代谢,从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这种作用阻止氢醌(QH2)向Fe-S中心传递电子,而不是直接阻止与氢醌的结合[24~26]。细胞色素b属于细胞色素bc1复合体的一部分,位于真核生物线粒体膜的内侧,一旦某个抑制剂与之键合,它将阻止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传递,阻止ATP的产生而干扰真菌内的能量循环,从而杀灭病原菌。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开发和应用的早期,人们认为这类杀菌剂的抗性风险是中等水平,但是1998年德国使用苯氧菌酯防治小麦白粉病2年后发现防效明显下降,原因是小麦白粉病菌产生了抗药性,而且抗药性个体的适合度很高。目前认为这类杀菌剂的抗药性风险是高水平[26]。已经报道QoIs的两种类型的抗药性机理[27,28]。第一种是细胞色素b基因上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降低了与药剂的亲和力,主要是143位甘氨酸被丙氨酸取代(G143A)(如黄瓜霜霉病菌、小麦白粉病菌、葡萄霜霉病菌等)和129位苯丙氨酸被亮氨酸取代(F129L)(如稻瘟病菌)。由于cyt bc1基因是线粒体编码的,其抗性遗传方式表现为母性遗传。第二种抗性机理涉及电子传递链中旁路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的活性,通过旁路途径减少甚至消除QoIs对病菌电子传递的抑制作用。(咪)唑类杀菌剂活性高、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能与多种杀菌剂混配,可有效缓解内吸性杀菌剂的抗性问题。唑菌酮由杜邦公司开发,对锈病、霜霉病、晚疫病等均具有良好保护、治疗、渗透、内吸等作用。它对病原菌在生长过程中所释放出的孢子影响最大,药剂一旦与孢子接触,孢子即停止活动,出现崩死。另外,对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伸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0]。唑菌酮能抑制病原菌线粒体的电子传递,主要阻断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之间的电子传递通道中ADP-ATP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使病原菌无法产生所必需的能量。417407唑菌酮也是QoIs,作用机理同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由于分子结构的差异,它与cyt b的结合方式不同[31]。唑菌酮能抑制病原菌线粒体的电子传递,主要阻断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之间的电子传递通道中ADP-ATP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使病原菌无法产生所必需的能量。417407唑菌酮也是QoIs,作用机理同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由于分子结构的差异,它与cyt b的结合方式不同[31]。类型代表品种杀菌机理抗药性风险水平苯基酰胺类甲霜灵恶霜灵苯霜灵抑制卵菌的核糖体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病菌RNA的合成,干扰病菌在寄主体内的发展作用位点单一,容易产生高水平抗药性突变菌株丙烯酰胺类烯酰吗啉氟吗啉抑制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造成细胞内物质的泄漏,最后导致菌体死亡突变频率低,突变菌株适合度差,表现为低抗药性风险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苯氧菌酯烯肟菌酯通过与细胞色素b上的辅酶QO氧化中心结合,阻止细胞ATP的合成,从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单一位点的突变,表现为高水平的抗药性(咪)唑类唑菌酮咪唑菌酮阻断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之间的电子传递通道中ADP-ATP的氧化磷酸化作用,抑制病原菌线粒体的电子传递田间使用较少,抗药性风险水平暂时不明确表2 防治卵菌病害的内吸性杀菌剂的主要类型、代表品种、杀菌机理、抗药性风险水平杀菌剂对病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作用位点也相对比较复杂,由于病原菌抗药性的不断出现和抗性程度的不断上升,对研制开发广谱、新型杀菌剂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化学杀菌剂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开发费用越来越高,开发新型农药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病原菌抗性发展的速度。因此,明确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和抗性机理,对创制作用机理独特、环境友好的杀菌剂尤为重要。卵菌的进化一般认为是从水生到陆生,由腐生到专性寄生。卵菌大部分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土壤中,部分比较高等接近陆生的卵菌主要寄生在高等植物体内。因此,卵菌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亲水—疏油”。因此,在农药剂型的选择上,水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与卵菌有更好的亲合性,更适合卵菌病害的防治,能更好地发挥药效[32]。在新型农药品种开发的时候,要进行抗性风险评估,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和使用规范。在未产生抗药性之前推广使用混合制剂,这样能减少选择压力,延缓抗性的产生,延长已开发产品的使用寿命。因此,根据卵菌的生物学特性、卵菌病害循环的规律和药剂的作用机理,要将病害的预测预报、农药剂型、用药规范、作物种类、作物品种、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当地作物的抗性水平等因素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制定防治策略,才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
报告Studies on Alternaria solani of Extracts from Asarum siebotdii
出版时间:2007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是保护地和露地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为真菌性病害,为害植株后出现慢性枯萎,植株矮小,果实膨大等,可大幅度降低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以来,已经成为番茄设施栽培的限制性障碍[1]。在防治上由于长期大量的化学农药使用,使病菌产生了抗药性,防效逐年降低,同时造成了一定的农药污染[2]。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高毒农药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以高效,低毒农药逐步替代传统的高毒农药是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植物源农药可在环境中迅速分解,对环境无任何影响,是符合环境保护,农业持续发展方向的[3]。细辛(Asarum siebotdii)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据中华临床中药学(上卷)记载,根能入药,具有祛风,散寒,风湿弊痛,抗炎等功效,在中药学上有广泛的用途[4]。本实验用中药细辛的根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室内活性测定,旨在为开发出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新型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1.1.1 供试样品 试验所用细辛采自山西省历山自然保护区,将采集的植物材料洗净后在室内阴干(约25℃),放入恒温箱内(40~45℃)烘干,磨碎,过60目筛,备用。1.1.2 供试菌种 番茄早疫菌(Alternaria solani),由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实验室提供。1.2.1 细辛提取物的制备 准确取3份细辛根粉50g,分别装入500ml小烧杯内,加入干粉5倍量的有机溶剂甲醇、氯仿、石油醚。室温下(30±2)℃浸泡3~5天后,过滤并浓缩至稠膏状,称取一定量的提取物,加2~3滴吐温80做乳化剂,并依次配成实验所需的浓度,4℃下保存。1.2.2 细辛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采用生长速率法[5],用打孔器取6mm菌落边缘生长旺盛的菌种,放在加药的PDA平板上培养,以培养基内加等量无菌水作对照,每次重复3次,置25℃下培养。用十字交叉法测每个菌落的直径,以其平均值代表菌落的直径,以下式求出抑制菌丝生长率:抑制菌丝生长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0.6)×100%1.2.3 细辛提取物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分别将3种有机溶剂的细辛提取物制成最终浓度为1mg/ml的细辛提取液的PDA培养基。待培养基冷却后,取预先配置好的孢子悬浮液10μl,接种到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央,用涂布器涂抹均匀,在25℃培养箱中培养48h,观查记录孢子萌发数量。每处理设5个重复,取平均值。计算孢子萌发率和抑制率。孢子萌发率(%)=已萌发孢子数/镜检孢子总数×100%抑制率(%)=(对照萌发率-处理萌发率)/对照萌发率×100%1.2.4 细辛氯仿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抑制中浓度(MIC)的测试 将细辛氯仿提取物稀释成5个浓度(4mg/ml,2mg/ml,1mg/ml,0.5mg/ml,0.25mg/ml),测试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的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及抑制中浓度(MIC)。细辛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如表1。在48h时,石油醚提取物的抑菌率为28%,氯仿提取物的抑菌率为66.67%,而甲醇提取物的抑菌率达到了50%。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3种溶剂提取物的抑菌率都有所下降。同时与对照相比,处理的菌丝在培养皿中出现气生菌丝减少,变粗,向上生长现象。这一结果说明,3种不同溶剂的细辛提取物在浓度为2mg/ml时对番茄早疫病的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溶剂menstruum菌落直径(mm)与抑制率(%)ColonyRadiusandInhabitingrate48h抑制率Inhabitingrate96h抑制率Inhabitingrate144h抑制率Inhabitingrate甲醇methanol1.8550.002.9051.584.5748.82氯仿chloroform1.4366.672.5060.002.7359.57石油醚Petroleumether2.428.004.2024.216.918.71CK3.10—5.35—8.35—表1 细辛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Table 1 Inhibitory effect of Asarum siebotdii extract against mycelia Growth of Alternaria solani细辛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见表2。48h后,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表现出了显著的抑制率,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1.48%和88.79%,甲醇提取物表现出了较强的抑菌率,达到53.81%。实验过程中发现,对照皿在接种后32~48h即开始陆续萌发,而提取物各处理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萌发推迟的现象。溶剂menstruum孢子萌发率(%)Rateofgerminationofconidia萌发抑制率(%)Percentageofinhibition甲醇methanol42.8253.81氯仿chloroform10.4288.79石油醚Petroleumether7.9291.48CK92.92—表2 细辛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Table 2 Inhabiting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menstruum of Asarum siebotdii extract against conidiao production of Alternaria solani由表1可见,3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中氯仿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为了进一步确定其生物活性,求出MIC,将细辛氯仿提取物稀释成5个不同浓度,对病原菌进行测定。结果见表3、表4,6天后,浓度在4mg/ml时,氯仿提取物表现出了显著的抑菌率,达到77.14%,而浓度为0.25mg/ml时,抑菌率显著下降,只有9.5%。这一结果说明,细辛氯仿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相关,随着浓度的下降,抑菌效果也随之下降。同时在96h时求得毒力方程和氯仿提取物的抑制中浓度(MIC)为1.57mg/ml。病原菌Pathogen浓度(mg/ml)concentration菌落直径(mm)与抑制率(%)ColonyRadiusandInhabitingrate48h抑制率Inhabitingrate96h抑制率Inhabitingrate144h抑制率Inhabitingrate番茄早疫病菌Botrytiscinerea4.00001001.9573.622.2577.142.0001.2364.682.9354.404.1251.271.0001.6243.303.4344.634.7342.730.5001.8530.304.2329.045.7229.130.2502.0419.505.307.507.139.50CK2.39—5.72—7.82—表3 不同浓度的细辛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Table 3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Asarum siebotdii extract against mycelia Growth of Alternaria solani处理Treatment毒力方程?RegressiveequationMIC??相关系数r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Y=2.0910+1.6950x1.570.9707表4 细辛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的毒力Table 4 Virulence of the extracts of Asarum siebotdii seeds against Alternaria solani植物源农药活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植物体内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据Swain于1977年报道,次生代谢产物已超过400000种,如有机酸、萜烯类、生物碱、类黄酮、甾体、酚类、蛋白质、单宁和多糖等[6]。据文献报道,苦参中含有苦参碱(Matrine)和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等17种化学结构相似生物碱,其中以苦参碱为其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对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7]。另外,毛蒿植物中的毛蒿素,南欧丹参中的硬尾醇,苜蓿根部的苜蓿酸以及海红豆中的紫檀素,黄连体内的小孽碱等均具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8]。本实验研究表明,3种溶剂的细辛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萌发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它们之间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在抑制菌丝生长方面,氯仿提取物效果最好,甲醇提取物次之,石油醚提取物效果最差。在抑制分生孢子萌发方面,石油醚提取物效果最好,氯仿提取物次之,甲醇提取物效果较差。由于3种溶剂的极性不同,从以上实验结果初步推断细辛体内抑制番茄早疫病菌的活性物质不止一种,而且极性大小在石油醚和氯仿之间。今后的研究方向是探索分离细辛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为进一步产品开发奠定基础。至于细辛提取物是否对其他病菌有抑制作用,有待在以后的实验中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