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十三)蒙古土象(Mongolia Weevil)
出版时间:2013蒙古土象(Xylinophorus mongolicusFaust),别名蒙古象鼻虫、蒙古灰象甲,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我国发生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国外,蒙古、俄罗斯、朝鲜半岛等有发生。图3-35 田间被害状(叶片形成缺刻和穿孔)蒙古土象幼虫和成虫均可为害。幼虫取食腐殖质和植物根系;成虫啃食作物嫩叶和幼茎,使植物组织受损,出现缺刻,甚至啃成秃桩,造成缺苗断垄。蒙古土象可为害高粱等粮食作物,还可为害棉花、麻类、花生、豆类、牧草和果树等作物。成虫卵圆形,体长4.4~5.8mm,宽2.3~3.1mm,被有褐色和白色鳞片,鳞片间散布细毛,褐色鳞片在前胸背板上形成3条淡纵纹,白色鳞片在前胸近外侧形成2条淡纵纹,在鞘翅第3、第4行间基部和肩部形成白斑,每侧翅有10行纵列刻点。触角11节,膝状。喙短而扁平。前足胫节内缘有1列钝齿,端部向内外放宽。雄虫前胸背板窄长,鞘翅末端钝圆锥形;雌虫前胸背板宽短,鞘翅末端圆锥形。卵椭圆形,大小0.9mm×0.5mm,初乳白色,经24h后变黑褐色,进而变黑色。老熟幼虫体长6~9mm,乳白色;上颚黑色,有2尖齿;内唇前缘具4对齿状长凸起,中央有3对齿状小凸起;其侧后方的2个三角形褐色纹于基部连在一起,并延长呈舌形;下颚须、下唇须均为2节。蛹椭圆形,直径5~6mm,乳黄色;复眼灰色;喙下垂,末端达后足跗节基部;头部及腹部背面生褐色刺毛。图3-36 啃食叶片、叶鞘形成缺刻蒙古土象在我国一般2年发生1代,以幼虫、成虫隔年交替越冬。在辽宁成虫4月中下旬出土活动,在地面上或近地表的幼苗上取食为害,5月上旬在土中产卵,5月下旬出现新孵化幼虫,在土中为害作物幼嫩根,9月末做土室越冬。成虫只爬不飞,有群居性和假死习性。卵散产于土中。1.农业措施防治 秋收后深翻土地、冬季灌水、春季精耕细作等,改变象甲生存条件,可降低虫口密度,减轻为害。图3-37 蒙古土象成虫(左:背面;右:侧面)图3-38 蒙古土象成虫交配2.化学防治 播种前可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苗期成虫大发生时,可用35%甲基硫环磷乳油加水30倍和沙土300倍制成毒土,撒于幼苗周围地表,诱杀成虫。 -
报告五、高粱寄生种子植物(Sorghum Parasitic Plants)
出版时间:2013独脚金植物(Strigaspp.)作为主要的高粱寄生种子植物,已经成为世界上粮食生产的限制因素,在一些独脚金严重发生地区其对农业生产构成的威胁程度超过病虫害和鸟害的为害程度。通常人们将独脚金植物称为巫婆草(Witchweed),因许多植物在出苗前被寄生,导致长势衰弱、枯萎死亡,犹如被其施用巫术故而得名。独脚金植物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环境恶劣的热带和亚热带的国家。在美国,许多州都面临独脚金的威胁,迫使美国农业部立项对其开展研究。在印度和非洲的一些国家,独脚金为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独脚金为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较大,在东非地区感寄生的品种受独脚金的为害可使谷物减产59%,而在抗性品种上产量损失为5%。在印度,雨季生长的高粱受独脚金为害后,产量损失为14.7%~32%,雨季后期高粱减产21.9%~84.5%。在非洲靠雨养作物的热带半干旱地区,独脚金对作物产量威胁很大。图1-184 独脚金田间为害症状高粱受独脚金为害,其症状颇似旱害所致,植株矮化、瘦弱,叶片褪绿、黄化、卷缩,枯萎,严重时叶呈火烧焦状,即使土壤湿度饱和时也难以恢复,仍表现此症状。其中,美丽独脚金(Striga hermonthica)为害导致高粱叶片产生褪绿斑点,或整个叶片黄化,但植株通常不矮化,叶片不卷缩和枯萎,明显不同于亚洲独脚金为害症状,当土壤缺肥时症状加重。独脚金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水分和营养,导致寄主生长发育不良、瘦弱、矮小、黄化。高粱被1株独脚金寄生,其被害症状不明显,但1株高粱若被上百株独脚金同时寄生后,则对寄主为害较大,严重时甚至导致高粱植株黄化、枯死。图1-185 独脚金为害致植株黄化枯死图1-186 独脚金幼苗寄生高粱根部独脚金(Strigaspp.)有50~60个种,其中能寄生禾谷类植物的主要种类有:美丽独脚金(S.hermonthica)、亚洲独脚金(S.asiatica)、福拜氏独脚金(S.forbesii)、粗毛独脚金(S.aspera)、密花独脚金(S.densiflora)和小米草独脚金(S.euphrasioides)。图1-187 独脚金种子萌发、胚根形成吸盘独脚金为一种具有绿叶和亮丽花朵的一年生寄生种子植物,植株下部叶片对生,上部叶片互生,叶呈线形,全缘,偶呈齿状或鳞片状。花不规则形、弯曲或冠筒状。花冠呈石竹色、红色、白色、黄色、蓝色或紫色等。独脚金种间的区别在于花萼上肋状凸起条数(5~17条)不同。世界不同地区为害高粱的重要独脚金描述如下。美丽独脚金〔Striga hermonthica(Del.)Benth.〕 广泛分布于非洲的南纬5°至北纬20°,在亚洲的一些地区也有发生。美丽独脚金为直立草本植物,株高50~100cm,花呈鲜石竹色、粉色,在同一田块里植株间的石竹色花深浅不一,偶尔也出现白色花植株。花萼上有5条肋状凸起,花下部苞片具腺毛。专化异型杂交,其种群形态多样,植株大小不同。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发现美丽独脚金能寄生多种禾谷类作物。图1-188 美丽独脚金为害症状亚洲独脚金〔Striga asiatica(L.)Kuntze〕 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内有不同的形态类型。在印度亚洲独脚金的花为白色,在美国其花呈深红色,南非的花冠鲜红色,内呈黄色,印度尼西亚的花呈黄色或淡石竹色。在北卡罗来纳、不肯纳法索和南非的亚洲独脚金红色花群里偶见有黄色花植株。亚洲独脚金的花萼上有10个明显的肋状凸起。植株纤弱直立,株高15~30cm,有毛或光滑,幼芽上具腺毛。图1-189 亚洲独脚金为害症状福拜氏独脚金(Striga forbesiiBenth.) 广泛分布于非洲和印度洋群岛,主要生长于南半球潮湿土壤环境的地区,如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和马达加斯加。株高通常为30~40cm,但其植株叶片的形状明显不同,为浅裂状叶。其花朵较美丽独脚金的大、而数量较少,每个花序里一次仅有2~6朵花开放。花的颜色为浅三文鱼肉粉色,偶见白色,花冠橙红色。福拜氏独脚金除为害农作物外,还能寄生于多种野生寄主。粗毛独脚金〔Striga aspera(Willd)Benth.〕 分布于西非和苏丹。它颇似美丽独脚金,不同点是粗毛独脚金的花冠筒有腺毛,且高出花萼顶部,而美丽独脚金的花冠无腺毛且冠筒裂瓣状弯曲高出萼顶。密花独脚金(Striga densifloraBenth.) 仅见于印度,常被误认为是白花独脚金。植株茁壮,少有分枝,直立,多毛,带色的草本植物,植株干燥后变为深蓝色。花呈白色稍带淡蓝色,花药黑色,花萼上有5条肋状凸起。小米草独脚金(Striga euphrasioidesBenth.) 仅分布于印度。它与亚洲独脚金很相似,主要区别是花萼上有15~17条肋状凸起。小米草独脚金虽然在高粱田里常见,但为害性不大。独脚金植物(Strigaspp.)可寄生于多种寄主植物,在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玉米(Zea maysL.)、珍珠粟〔Pennisetum glaucum(L.)R.Br.〕和豇豆〔Vigna unguiculata(L.)Walp.〕上为害最重。独脚金共同特点是适应半干旱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整个生育期处于寄生状态。在独脚金完成其生活史的过程中,寄主植物必需提供其生长发育条件,使其产生种群延续的种子。独脚金的种子很小,直径200μm,产量惊人,有的每株可产种子高达4万粒;每株福拜氏独脚金可产种子2.5万粒。种子极轻、似灰尘,很易被人、畜、水和风携带、传播,且寿命很长,在土壤中存活可达20年。种子是否能萌发取决于来自寄主或非寄主植物的化学信号。在有寄主根部化学物质刺激和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种子经8~12h即可萌发。种子萌发后,由于向化性反应,胚根顶端向最靠近的寄主根部生长,接触根表后其胚根顶端形成铃状的吸盘,从中产生小指状乳突侵入寄主根部,只有寄主根部的内皮层能抵抗吸盘的侵入。胚根吸盘的形成与来自寄主的化学信号关系密切。抗寄生的高粱品种根内皮层细胞壁变厚比感性的品种早。胚根吸盘进入寄主组织的维管束后,建立了寄生物与寄主输导组织的连接系统。独脚金的一半生活史是在土壤内寄生于寄主体上完成,此期间是独脚金对农作物为害较大的时期。在独脚金定殖于根部尚未出土前,完全依赖从寄主根部吸收营养和水分,出土后地上部植株可形成一些叶绿素。在独脚金种群中存在生物型、生态型或作物专化型等不同的类型。独脚金除为害禾谷类外,对豆科植物尤其是豇豆的寄生为害不可忽视。独脚金对不同作物寄生性明显不同,在高粱品系中,有60%耐寄生,30%是感性的,约10%是抗性的。在玉米上抗、感品系均有。在谷子上未见抗独脚金的品系。独脚金植物种子小、数量多,在土壤里存活时间长,并需要在特殊环境里才能萌发,生活力极强,出土前已对作物寄生,并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防治难度大。因此,应采取应用抗性品种、农业措施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措施。1.选用抗性品种 选用抗性或耐性品种可有效降低产量损失,国际上将抗性育种作为独脚金防治的重点,选育出一批抗性或耐性品种。高粱品种SRN39对多种独脚金寄生具有广谱抗性,Framidia、IS9830、N13、Teton、Dobbs、IS7777和IS4202等也具有明显的抗性,其中,IS9830抗美丽独脚金,SAR19、SAR29和SAR33抗福拜氏独脚金最为明显。近年来,印度、美国学者通过抗性基因聚合选育出高抗独脚金的高粱杂交种P9401和P9408,在多个国家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2.农业措施防治 轮作倒茬,与非寄主植物进行轮作是一项有效的防治技术,如棉花、大豆、花生和向日葵等,既是非寄主植物,又能诱发独脚金属植物种子快速发芽。增施氮肥,独脚金植物寄生于高粱上主要是竞争水分和营养,增施氮肥可提高高粱产量,同时,土壤中高浓度氮素含量,能干扰独脚金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对寄主根的寄生性。在独脚金开花前喷洒20%尿素液,可致使独脚金植株灼伤、减少种子产量。及时拔除独脚金植株,防止其开花结籽,减少独脚金种群数量。3.药剂防治 在适宜的条件下喷洒乙烯或合成萌芽剂,可诱导土壤中独脚金种子在无寄主的条件下自杀性萌芽,降低土壤中种子含量。在美国采用将乙烯气体注入土壤里消灭独脚金植物种子。施用除草剂,独脚金出苗后至开花前可定向喷洒2,4-D等,杀死植株,减少落入土壤里的种子数量。4.生物防治 现已知在独脚金植物上发生几种虫害和病害,可研究这几种病虫对该植物的专化性和致病性,以用于生物防治。 -
报告模块十 苹果种荔枝病虫害的防治
出版时间:20111.苹果小叶病(1)症状 叶片狭小,叶缘上卷,病枝节间缩短,细叶簇生或丛状,病枝上的花芽减少,花小且不易座果。(2)病因 缺锌所致。● 土壤瘠薄;● 土壤板结;● 使用氮肥过多。(3)防治措施● 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合秋施基肥,加施硫酸锌。● 发芽前全树喷施3%~5%硫酸锌。● 花后保护剂选用代森锌或丙森锌。2.苹果花脸病(1)症状 果实着色前无明显变化,着色后果面散生许多近圆形不着色的黄绿斑块,不着色的地方果面凹陷。(2)病因 是一种病毒病,即苹果褪绿叶班病毒。(3)防治措施 目前无有效防治措施,下列措施可减轻症状的出现及病害传播。● 增施有机肥,结合秋施基肥,加施硼砂或硼酸。● 用氨基酸原液涂干,加强树体营养。● 不用修剪过病树的锯、剪修剪健壮树。● 严格选用无病的接穗种砧木。3.苹果白粉病(1)症状 主要为害嫩枝、叶片、新梢,也可为害芽、花及幼果,病梢节间缩短,叶片细长,病芽瘦长尖细,鳞片松散。(2)病因 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在芽的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在1年中4~9月为病菌侵染期5~6月为侵染盛期。(3)防治措施● 施足基肥,控制氮肥。● 结合冬剪,剪除病梢,病芽。● 发芽前喷氟硅吐、丙环吐、福星、金力土等清园。● 花序分育期喷剑力通、晴菌吐等。● 落花后根据病情喷施世高、特普吐、戊吐醇、福星、剑力通等。1.苹果桑天牛(1)危害 专门蛀食枝干,严重地破坏了输导系统而导致树势衰弱或死亡。(2)发生规律 2~3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树干蛀道中越冬,7~8月成虫羽化,8月上旬产卵,产卵期30~40天。(3)防治措施● 结合冬剪,剪除被害新梢,集中处理。● 利用成虫产卵前取食嫩叶的习性,可在成虫期于树冠上喷乐斯本、安民乐等。● 11月份前用注射器将药液注人蛀孔内,注后用泥堵严孔口,药剂可用敌敌畏20 倍、安民乐20 倍或乐斯本20 倍等,也可在蛀孔内填人磷化铝片剂1/4~1/6片,然后用湿泥塞紧孔口。2.苹果绵蚜(1)危害 国内外重要的检疫对象,早期群集于苹果的枝干,枝条及根部,吸取汁液,被害部膨大或瘤,阻碍水分、养分的输导,严重时树体逐渐枯死,为害果实的萼洼及梗洼,影响果品质量。(2)发生规律 年发生15~20 代,以1~2 龄若虫在枝干、病虫疤边缘缝隙、剪锯口、根蘖基部或残留的蜡质绵毛下越冬。3月中旬开始活动,6月中旬左右为第一个为害高峰期,9月下旬出现第二次盛发期。(3)防治措施● 树上用药的关键时期:5月中旬及9月上旬选用药剂安发乐、乐斯本或安民乐+吡虫林。● 药剂灌根:4月中旬左右用安发乐或乐斯本400~500 倍对有绵蚜的树灌根。● 点治:小喷雾器用安民乐或乐斯本800 倍专喷有绵蚜的部位。相关链接梨病虫害的防治1.黑星病可以为害梨的所有组织。(1)症状 受害处先生出黄色斑,渐渐扩大后在病斑叶背面生出黑色霉层,从正面看仍为黄色,不长黑霉。果实受害处出现黄色圆斑并稍下陷,后期长出黑色霉层。(2)防治方法 在病害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锰锌可湿粉剂600倍液、40%杜邦福星乳油8 000~10 0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喷雾,每隔7~10 天喷1 次,连续喷4~6次,也可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2.黄粉蚜为害梨果实、枝干种果台枝。(1)危害 以成虫、若虫为害,梨果实受害处产生黄斑稍下陷,黄斑周缘产生褐色晕圈,最后变成褐色斑,造成果实腐烂。(2)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刮树皮种翘皮以杀死越冬卵。● 药剂防治:在7~8月份喷10%吡虫啉2 000倍液;对于采用套袋栽培的梨园,应在5月底套袋前喷10%吡虫啉2 000倍液。3.康氏粉蚧主要人袋害虫之一。(1)危害 萼洼、梗洼处受害最重。被害处产生紫红色晕斑,停止生长,形成畸形果,严重时果面龟裂、干枯。(2)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刮树皮种翘皮以杀死越冬卵。● 药剂防治:喷蚧螨灵400倍液效果明显。荔枝病虫害有多种,以蝽象、蛀蒂虫、尺蠖、霜霉病、毛毡病等七种为主。1.蝽象(1)危害 为害嫩梢、花穗种果实,引起严重落果。(2)防治方法● 捕捉成虫。冬天低温时期(最好10℃以下),利用蝽象的假死性,摇动树枝,使成虫掉落地面而后捕杀。● 摘除卵块。3~5月成虫产卵期,采集卵块,集中消灭。● 药剂喷杀。3月中旬在成虫活动初期及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若虫活动期,喷一次800~1 000倍敌百虫。2.蛀蒂虫(1)危害 蛀蒂虫幼果期蛀食果实、种核,结果后期为害果蒂处的幼嫩组织,果蒂处充满虫粪,造成落果。三月红、白糖罂、白腊受害较重,黑叶次之,晚熟种较少受害。为害叶片时,主脉被蛀空,叶片前半截枯黄。(2)防治方法● 做好果园冬季清园工作,扫除枯枝落叶烧毁。● 花穗期及果熟前20~25 天,喷药防治,用杀虫双500 倍或乐期本1 000倍液、兴棉宝1 500倍液、万灵2 500倍液喷杀成虫及叶脉内幼虫。成虫多在树冠内膛活动,喷药时注意树冠内膛的喷布。3.尺蠖(1)危害 以幼虫咬食嫩梢、嫩叶、花穗、幼果,春季荔枝开花期为害最严重。(2)防治方法 在荔枝抽穗后未开花前种谢花后用90%敌百虫800~1 000倍喷杀幼虫。4.卷叶蛾(1)危害 卷叶蛾也有很多种,以幼虫咬食荔枝嫩梢、嫩叶、及蛀食幼果,夏、秋、冬季为害新稍嫩叶。(2)防治方法● 做好果园冬季清园工作,扫除枯枝落叶烧毁,消灭越冬虫源。● 花开花前、谢花后,用敌百虫或敌敌畏喷杀幼虫。5.金龟子常见有铜绿金龟子种食花金龟子两种。(1)危害 以成虫取食叶、花、果为主。铜绿金龟子幼虫取食地下根部,为害幼树引起树势衰退。(2)防治方法● 人工捕捉成虫。在早上及傍晚飞集为害时用手捕捉、或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摇动树枝惊动跌落地面随即杀死。● 在傍晚时分成虫飞集为害时用敌百虫1 000倍或敌杀死3 000倍喷布树冠。● 于成虫出土前在施肥沟中淋施呋喃丹或辛硫磷毒杀出土成虫。6.霜霉病(1)危害 主要为害荔枝花穗种果实。花穗受害,病斑褐色严重时整个花穗枯萎。果实受害,果皮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病斑无明显边缘,严重时全果发黑,连绵阴雨时果面上长出白色霉层。(2)防治方法● 夏季清园。果实采收后,结合修剪把病穗、病枝、病果、落地果等集中烧毁。● 荔枝抽穗前,地面喷射0.5%波尔多液或600 倍杀毒矾1~2次。在抽穗、嫩芽、幼叶受害最严重,被害叶的叶背毛毡状一面向内凹,绿色的叶面外凸卷曲如“狗耳”,每次新梢均可发生,削弱树势。被害花穗,极易脱落,影响座果,造成减产。7.毛毡病(又称荔枝锈蜱或肿叶病)(1)危害 发生十余世代以上,为害嫩叶,偶而亦可为害花穗、幼果、嫩枝。一片被害叶上之锈蜱有多至100 只。3~5月为害最为严重。被害幼叶初绿色加深并有针头状凸出,继之被害部扩大加厚,叶背产生白色茸毛,叶表肿胀凸出,光滑如瘿瘤状,弯曲,叶背茸毛由白色变成褐色。(2)防治方法● 采果后修剪清园,剪去被害枝叶。清除地上部残枝落叶,减少虫源。● 药剂防治:春秋梢萌发期,喷1 000倍三氯杀螨醇等药液。 -
报告模块七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出版时间:20111.玉米的常见病害常见的玉米病害有玉米黑穗病、玉米穗腐病、玉米小斑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玉米大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炭疽病、玉米霉斑病、玉米矮花叶病等。2.玉米黑穗病(1)症状 只在果穗种雄穗上表现症状,本病是在苗期从玉米芽鞘人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主要表现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黑粉一般粘结成块,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雄穗发病的植株一般无雄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时雄穗抽出后小花畸变为叶状物。连作地、播种过深、土壤干燥有利于侵染发病。(2)防治方法1)药剂拌种防治。可选用对丝黑穗病防治效果好的2%立克秀,用量为每10 千克玉米种用30 克20%立克秀拌种剂,病害严重地区可用2%立克秀拌种剂60克;或用15%黑戈包衣剂,用量为每5千克玉米种用100克黑戈包衣剂;用种子量0.3%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2)精耕细作,适期播种,促使种子发芽早,出土快,减少发病。3)加强管理,消灭菌源。玉米丝黑穗病以土壤侵染为主,上年病菌孢子散落在地里,来年发病会更加严重,所以在玉米生长季要抓紧时机,及时摘除病瘤或拔除病株。玉米丝黑穗病菌孢子对外界抵抗力非常强,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15年以上。因此拔除的病株应带出田外集中销毁。4)重病区避免连作,实行轮作。3.玉米穗腐病(1)症状 果穗及籽粒均可受害,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病粒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粘结在一起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仓储玉米受害后,粮堆内外则长出疏密不等、各种颜色的菌丝种分生孢子,并散发出发霉的气味。该病不仅为害玉米,还产生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素,引起人种家畜、家禽中毒。(2)防治方法1)药剂拌种及播种前的种子处理用200倍福尔马林液浸种1小时,也可用50%二氯醌以种子重量的0.2%拌种。2)将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实行2~3年轮作适用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促进早熟。注意及时防治玉米螟。玉米成熟后及时采收,充分晒干后人仓储存。4.玉米条矮病(1)症状 玉米发病后最明显的特征是节间缩短、株形矮缩、沿叶脉产生褪绿条纹。1)整株 早期受害,生长停滞,提早枯死。中期受害,植株显著矮化,顶叶丛生,雄花不易伸出,如伸出,籽粒亦多秕瘦,病株上部多向一侧倾斜。后期受害,矮缩不明显,对产量影响较小。2)叶片 叶部发病,最初上部叶片稍硬、直立,沿叶脉出现淡黄色条纹,自叶基部向叶尖发展。后期,叶脉向上产生灰黄色或土红色坏死斑,病叶提前枯死。叶片上的条纹可分为密纹型种疏纹型两类。密纹型在病叶的两条明显叶脉之间,常产生1~5条连续的至断断续续的条纹,纹宽0.2~0.7 毫米。疏纹型条纹产生在明显叶脉上,在脉间极少出现,纹宽0.4~0.9 毫米,条纹多断断续续。3)其他部位 叶鞘、茎秆、髓、穗轴、雄花花序的小梗、苞叶及苞叶上的小叶均可受害,产生淡黄色条纹及褐色坏死斑,而苞叶及其顶端的小叶特别敏感,发病后易显症。(2)防治方法 凡有利于灰飞虱生长、繁殖的因素,均有利于病害扩展、蔓延。带毒虫口密度大,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防治灰飞虱为重点,进行综合防治。5.玉米大斑病(1)症状 属真菌病害,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种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2)发病特点 病菌在病残组织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田间借气流传播,该病的发生与玉米的品种抗性,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温度达20~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一般气温适宜,连续阴雨天,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易发病且大流行。(3)防治方法 该病的防治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以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在农业防治方面应以增施磷、钾肥,摘除底部2~3 张病叶,收获后清洁田园,实行轮作。药剂防治要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500 倍液,或25%苯菌灵8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200倍液。6.玉米纹枯病(1)症状 属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2)发病特点 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人寄生,通过邻株接触进行传染,播种过密,施氮肥过多,湿度大,连阴雨易发病,玉米性器官形成至灌浆充实期最易感病。(3)防治方法1)清除病源或深翻掩埋菌核及病残体,发病初期清除基部病叶。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井岗霉素0.5千克对水200千克或50%苯菌灵1 500溶液喷雾,重点喷玉米基部,保护叶鞘。7.玉米锈病(1)症状 属真菌病害,主要侵染叶片,初期在叶片两面散生淡黄色长形或卵形褐色小脓疱,后小疱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近圆形或长圆形凸起,开裂后露出黑褐色冬孢子。(2)发病特点 田间叶片染病后,病部寄生的夏孢子(铁锈色粉状物)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多湿或连阴雨、偏施氮肥发病重。(3)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25%三唑酮1 500倍液,或白粉锈病清1 000倍液,或25%敌力脱3 000倍液,隔10 天喷1次,连喷2次。1.玉米的常见虫害常见的玉米虫害有玉米螟、玉米铁甲虫、玉米蚜、玉米蓟马、玉米红蜘蛛、地老虎、金针虫、蝼蛄、大垫尖翅蝗、亚洲飞蝗、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等。2.玉米螟俗名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新孵化的幼虫生活在叶鞘内,钻人植物体内食用玉米雄花、茎种玉米穗,使玉米易得茎腐病种倒伏。此虫还可为害高粱、谷子、水稻、棉花等作物。野生寄主很多,主要有蒿与水稗等。(1)形态特征1)成虫 黄褐色,体长10~14 毫米,前翅内横线呈波状纹,外横线锯齿状暗褐色,前缘有两个深褐色斑。后翅略浅,也有两条波状纹。2)卵 椭圆形,黄白色,长1毫米。一般20~60粒粘在一起排列成不规则的鱼鳞状卵块。3)幼虫 共5 龄,老熟幼虫体长20~30 毫米。体背淡褐色,中央有一条明显的背线,腹部1~8节背面各有两列横排的毛瘤,前4个较大。4)蛹 纺锤形,红褐色,长15~18毫米,腹部末端有5~8根刺钩。(2)发生规律 玉米螟发生世代,随纬度变化而不同。玉米螟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被害部位及根茬内越冬。在北方越冬幼虫5月中、下旬进人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盛发,在春玉米或高粱上产卵。玉米品种的长势、叶色及生育期等不同,对玉米螟的发生数量表现出明显差异。(3)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在每年的秋后或四月底以前,彻底清除上年积存的玉米秸秆,消灭越冬虫源。● 设置早播诱虫田诱集成虫产卵,之后再集中消灭。● 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用黑光灯、高压汞灯或频振灯在夜间诱杀成虫。● 选择抗倒伏种抗玉米螟品种,粉碎玉米秸秆可有助于防治玉米螟。2)化学防治● 在春天玉米心叶末期,花叶株率10%时要进行普治。心叶中期花叶率超过20%,或100株玉米累计有卵30块以上,需再防一次。● 夏玉米在心叶末期防治一次,穗期虫穗率达到10%或100%穗花丝有虫50头时,要立即防治。● 谷田在每千株谷苗累计有卵5块以上时即需防治。药剂可用颗粒剂,用50%对硫磷乳油500毫升加适量水,与25千克过筛(25~60目)的煤渣或沙石颗粒拌种均匀而成。玉米心叶末期每株施颗粒剂1~2 克,另外可用杀虫双或溴氰菊脂,或久效磷。3)生物防治● 释放赤眼蜂 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末期,释放赤眼蜂2~3次,每亩释放1万~2万只。● 利用Bt乳剂 每亩用每克含100 亿以上孢子的乳剂200毫升配成颗粒剂施撒或与药剂混合喷雾。● 利用白僵菌封垛 每立方米秸秆垛用菌粉(每克含孢子500亿~100亿)100克,在玉米螟化蛹期强喷在垛上。3.玉米铁甲虫(1)形态特征 成虫头胸部暗褐色,鞘翅黑色,前胸近后缘处有一长方形光滑隆起区,前缘两侧各有两条针,侧缘各有3条针,针基黄褐色,尖端蓝黑色,鞘翅上密生黑色的棘刺,均作有序排列。(2)发病特点 该虫是一种地域性、扩散性、灾害性发生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其具有较强的耐饥饿种耐寒能力,每年春末夏初3~5月约3个月的时间取食为害,其余9~10个月基本上以成虫处于蛰伏静止度夏、越冬。(3)防治方法1)每年需喷药防治两次,第一次4月中旬末至下旬初,第二次5月中旬。2)防治指标 亩有成虫3 000头以上的玉米地都必须喷药防治。3)药剂防治 可用抗虫灵、558 或氰戊菊酯,参照说明书进行喷雾防治。1.播种期以防治地下害虫及种子传播的病害为主。1)实行轮作倒茬,避免连作。清洁田园,减少初侵染源。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2)采用种子包衣或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 克加细土25~30千克拌匀后顺垄条施,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4 千克对细沙混合后条施防治地下害虫。3)用50%粉锈宁粉剂1 千克加水5 千克拌种60 千克,或用25%粉锈宁按0.3%剂量拌种,防治黑穗病种全蚀病。2.苗期以防治玉米蚜、蛀茎夜蛾、旋心虫、缺锌症为主。1)结合间定苗拔除田间杂草,及时将杂草、病株集中烧毁,减少虫源。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幼苗早发。2)用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蚜兼治灰飞虱。3)局部发生蛀茎夜蛾、旋心虫的地块,用40%乐果乳油500倍液,或 90%敌百虫 300 倍液,或 50%敌敌畏 400 倍液灌根。4)每亩用0.2%~0.3%硫酸锌溶液25~30千克在2~5叶期叶面喷雾防治缺锌症,增强植株抗病能力。3.心叶期种穗期以防治玉米螟、黏虫、纹枯病、叶斑病为主,兼治条螟、玉米蚜、蓟马。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2)大喇叭口期用杀螟灵1 号颗粒剂或1%1605 颗粒剂、0.3%辛硫磷颗粒剂防治玉米螟。3)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或50%敌敌畏2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2 000倍液,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黏虫。4)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纹枯病种叶斑病,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对病部喷雾或涂茎防治纹枯病。4.灌浆成熟期以防治青枯病、全蚀病种早衰为主。主要通过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保证单株营养面积、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玉米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等农业栽培措施来防治。 -
报告模块六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出版时间:2011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目前种植面积超过2800 万公顷,年产量达1.7亿吨以上。病虫害的发生,每年都会造成水稻大面积的减产,成为阻碍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水稻病虫害种类很多,主要病害有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粒黑粉病、烂秧病等;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瘿蚊、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二化螟、稻蓟马等。这些病虫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之一,防治不好,一般会使水稻每亩损失稻谷 20%~30%,严重的可导致颗粒无收。因此,掌握上述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其有效、适用的防治方法,开展综合防治,对确保水稻增产丰收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一、稻瘟病1.病害概述稻瘟病常见的有叶瘟种穗颈瘟两种,该病蔓延快,为害重,流行年份一般每亩减产10%~20%,严重的可减产40%~50%。病原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稻草种稻种上越冬,病菌孢子借气流、雨滴、水流、昆虫传播。叶瘟以分蘖盛期种孕穗末期最易发生,穗瘟则以破口期最易发生。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在8~37℃,最适温度为26~28℃,孢子形成温度范围在10~35℃,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在90%以上,多雨潮湿天气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偏施、迟施氮肥,土壤干旱或长期深灌,冷水灌田或日照不足,种植感病品种,都容易诱发稻瘟病。2.发病症状在水稻各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根据发生时期种部位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常发且危害大的主要有苗瘟、叶瘟种穗颈瘟。(1)苗瘟 多发生在2~3 叶期,病菌侵染稻苗基部,出现灰黑色,造成稻苗卷缩枯死。(2)叶瘟 3 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病斑有以下 4 种类型:● 慢性型 又称典型病斑,为叶片上最常见的症状,病斑呈梭形,最外层中毒部为黄色晕圈,内圈坏死部为褐色,中央崩溃部为灰白色,两端有褐色坏死线。● 急性型 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多数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品种感病,氮肥偏多,气象条件适宜时大量出现。● 白点型 病斑呈近圆形小斑点,多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出现,条件转好病斑可转化为慢性型种急性型。● 褐点型 病斑呈褐色小斑点,局限于叶脉之间,多在抗病品种种下部老叶上出现。以上四种病斑中前两种为产孢病斑,直接影响病害的发生、发展。(3)穗颈瘟 发生于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先呈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展呈灰色或墨绿色。发病早,多形成白穗,严重影响结实、粒重、米质。3.发病规律稻瘟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种分生孢子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随气流传播。种子带菌易引起南方双季早稻的苗瘟。在分蘖至孕穗期,长时间低温多雨天气易造成叶瘟暴发,抽穗前期多雨易引起穗颈瘟流行。山区、长期深灌、冷浸田、偏施氮肥等因素都容易引发稻瘟病。4.综合防治方法稻瘟病防治应采用以种植抗病优质品种为中心、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抗病品种 稻瘟病菌生理分化显著,高抗品种大面积种植容易丧失抗病性,利用抗病品种要注意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抗病良种,注意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切忌抗病品种大面积单一种植。(2)科学田间管理 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巧施穗肥,适时晒田。(3)种子处理 用强氯精消毒,先将稻种预浸(早稻预浸24小时、晚稻12小时),然后浸在强氯精300~400倍液中消毒12小时,洗净药液后催芽,可兼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或10% 401抗菌剂1 000倍液浸种48 小时:或80% 402 抗菌剂2 000倍液浸种48~72小时,直接催芽;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24小时,洗净后催芽。(4)药剂防治 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药保护,穗瘟在抽穗初期喷药保护,以后视天气情况决定喷药次数。药剂选择:每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或40%富士1号100克或40%克瘟散乳油150~200 克。为了保证药剂防治效果,每亩应保证50千克用水量,不宜盲目加大用药量。二、稻纹枯病1.病害概述稻纹枯病在早、晚稻发生普遍且严重,无论是发生面积还是为害损失均居水稻病虫害之首。水稻感病后,轻则影响谷粒灌浆,重则引起稻株枯萎倒伏、秕粒增加、千粒重降低、产量损失很大。稻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随着灌水犁耙,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萌发抽出菌丝,侵人叶鞘形成病斑,在病斑上再长出菌丝,向附近蔓延,引起新病斑。以后病斑部产生菌核,落在水中,随水流传播蔓延。气温20℃以上开始发病,25~31℃种多雨是病害流行的有利条件。凡高温高湿、偏施氮肥、植株柔嫩、披叶多、透光差,以及长期深水灌溉种多雨天气,发病就重。该病一般从分蘖期开始发病,分蘖后期、孕穗至抽穗期最易感病,孕穗期前后发病达到最高峰。早稻发病始期一般为5月上旬,流行期为6月上、中旬;晚稻发病始期为8月中、下旬,流行期为9月上、中旬。2.发病症状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最盛。该病主要为害叶鞘、叶片,严重时侵人茎秆并蔓延至穗部。病斑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初为椭圆形,水渍状,后呈灰绿色或淡褐色并逐渐向植株上部扩展,病斑常相互合并为不规则形状,病斑边缘灰褐色,中央灰白色。肉眼常可见叶表气生菌丝组成的菌核。3.发病规律稻纹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种菌核在病稻草种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该病菌寄主范围很广,生命力强,菌源地广泛。土壤中菌核第二年漂浮于水面,萌发侵人稻株,形成病斑,再长出菌丝向四周蔓延。菌核有多次萌发特征,随水漂流,造成多次侵染。适温(25~32℃),高湿条件,氮肥使用偏迟、过量,田水过深、保持时间长等对该病发生有利。4.综合防治方法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1)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 做到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湿润灌溉,适时晒田,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肥、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2)药剂防治 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或过迟(抽穗期以后)。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150毫升或12.5%纹霉清水剂100~200毫升,或20%纹霉清悬浮剂60~10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70千克喷雾。喷雾时要保证用水量,喷到稻株中、基部。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1.病害概述细菌性条斑病是目前我国在水稻上的植物检疫对象。20 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叶面受害后,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谷粒不饱满、空秕率增加,产量降低。该病由细菌引起,属白叶枯病菌种内的一个变种,生长适温为28~30℃,主要为害叶片。病斑最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后在叶脉间逐渐扩展成长短不一的水渍状细条斑,呈黄褐色或橙黄色,并有许多珠状蜜黄色菌脓,以叶背居多。对光观察,条斑呈半透明状。受害严重的如火烧状。细菌性条斑病主要是通过带病种子、病稻草、病田水等传播为害的,其中带病种子是初侵染来源。从气孔或伤口侵人,借风、雨、露水、灌溉水种人畜走动传播。高温、高湿、大风、多雨是病害的流行条件,尤其是在8~9月间多暴雨、台风季节蔓延最为迅猛。偏施氮肥或种植密度过密的田块发生较重。2.发病症状病害症状多见于叶片上,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沿叶脉扩展成为宽0.5~1毫米、长1~4毫米的水渍状暗绿色至黄褐色条斑,病斑上生出许多很小的露珠状深蜜黄色菌脓,干燥后不易脱落。病斑可以在叶面的任何部位发生。严重时,病斑增多而联合,局部呈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斑块,外观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检视,仍可看见联合的大病斑是由许多透明小条斑融合而成的。病菌形态与白叶枯病菌相似,但生长快,水解明胶种淀粉能力强。3.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病稻谷种病稻草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主要通过灌溉水、雨水等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人。高温、高湿、多雨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台风、暴雨、偏施氮肥或使用偏迟有利于病害发生。4.综合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 不从病区向无病区调种或引种,并尽量选用抗耐性较强、丰产性能较好的品种种植,带病稻草及时烧掉。(2)做好农业防治 合理施肥,浅水勤灌,适时露晒田,严禁串灌漫灌,实行排灌分家。(3)做好种子消毒 方法同稻瘟病。(4)抓住关键时期及时施药 发病始期或台风过后及时防治、控制蔓延为害,发病严重的田块隔7天再用药一次。有条件的可增施黑白灰。药剂使用方法:首选药剂为龙克菌,每亩用100克对水50千克或20%叶青双(川化018)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对水60千克喷雾。后期发病仍较重,可与磷酸二氢钾等根外肥混合喷施。四、稻白叶枯病1.病害概述该病由细菌引起。水稻受害后,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斑点,后变成黄色长条形病斑,同健部界线明显,如波纹状;后期在叶面有小珠状菌脓。该病主要在晚稻发生。前后期偏施、重施氮肥,稻田渍水、受淹或禾苗受台风、大风刮伤后,都易发生或流行,一般在9月中、下旬流行。2.发病症状其症状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普通型 一般在分蘖后期出现,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期沿叶脉或中脉发展成条斑,病部灰白色,病健部交界线明显,呈波纹状。空气湿度大时肉眼可见病部有“鱼卵”状菌脓(内有大量白叶枯病细菌),水稻类型不同,病斑颜色略有差异。(2)急性型 主要在环境条件适宜,品种感病情况下发生,病斑暗绿色,扩展迅速,似开水烫伤状,病部有菌脓。(3)凋萎型 多在秧田后期种拔节期发生,心叶轻卷呈青枯状,与螟虫引起的枯心有相似之处。3.发病规律病原物主要在病稻草、稻桩、再生稻、稻种及一些杂草上越冬,次年主要通过流水、风雨传播,从水稻的气孔或伤口处侵染发病。高温、高湿、多台风、暴雨是病害流行的条件。稻田流水串灌、偏施氮肥、土壤酸性等有利于病害发生。4.综合防治方法稻白叶枯病的防治应以控制菌源为前提、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以秧苗防治为关键,狠抓肥水管理,辅以药剂防治。(1)农业措施 培育无病壮秧,加强肥水管理,切忌深灌、串灌、漫灌。(2)利用抗病品种 早稻抗病品种有二九丰、特青1 号、湘早籼3 号等。中稻有杨稻4 号、杨稻6 号、杨稻7 号、水源290,抗优63等。晚稻有秀水664等。(3)杜绝病草人田,进行种子处理 用80% 402 抗菌剂2 000倍液浸种48~72 小时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 500~600倍液浸种24~48小时。(4)药剂防治 病区关键抓秧田防治种发病前期的防治,秧田在秧苗三叶一心期进行,大田在出现零星病株(发病中心)时进行。药剂:每亩用20%叶青双(川化018)可湿性粉剂125克或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300克或12%施稻灵悬浮剂30毫升或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70 克等对水75 千克喷雾,大田初病期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洒两三次。相关链接稻粒黑粉病稻粒黑粉病是由稻尾孢黑粉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全国各主要稻区都有发生,尤其在杂交稻制种田受害更甚。该病为害穗部,一般仅个别小穗受害,病粒外表带污绿色或污黄色,内部隐约显示有黑色物,成熟时腹部裂开露出圆锥形黑色角状物,病谷全部或部分被黑粉代替,有些病粒呈暗绿色,不开裂,似青秕谷,手捏有松软感,内部充满黑粉(冬孢子)。病菌孢子主要在土壤中或种子内外越冬,翌年萌发产生担孢子或次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至花器、子房或幼嫩的谷粒上萌发侵人。水稻扬花至灌浆期遇高温、多雨等条件发病加重。水稻烂秧病水稻烂秧在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是由病原物侵染或非病原物影响,引起水稻烂种、烂芽种死苗的总称。可分为侵染性种非侵染性(生理性)两类,非侵染性烂秧主要指由不良环境所造成;侵染性烂秧则指由不良环境诱使腐霉菌、绵腐菌、镰刀菌等侵染所致。由于引起水稻烂秧的病因不同,症状有很大差异。烂种主要指稻谷播种后种胚变黑、发臭,甚至腐烂的现象。烂芽指播种后稻芽未能转青即死亡的现象。烂芽有生理性烂芽,常见的症状有淤籽、露籽、黑根种倒芽等生理性烂秧。侵染性烂秧由绵腐菌侵染所致。幼芽受害部分,初呈乳白色胶状物,后变成放射状白色物,最后呈黄色绵毛状物,俗称“水杨梅”:立枯病是由镰刀菌侵染后最初以根、芽基部为中心长出白色菌丝体,很快变褐导致幼芽种幼根变褐、扭曲、腐烂,又称“芽腐”,后期病芽基部长出粉红色霉状物。烂种主要是由于种子贮藏时受潮或种子消毒方法不当或催芽时温度种水分控制不当等原因所致。生理性烂秧主要由秧田操作质量差,催芽、播种及水浆管理不当,或不利环境及土壤中未腐熟有机物多而产生的还原性有毒物质所致。浸种、催芽、播种不当,秧田整地质量不佳,有机肥未充分腐熟,施肥、用水不科学等均可造成水稻烂秧病发生。一、稻飞虱1.害虫概述稻飞虱是远距离迁飞、具有暴发性种突发性的害虫。其种类很多,主要以灰飞虱、白背飞虱种褐飞虱为主,成虫有长、短翅型两种。这3种飞虱均以成虫种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刺吸汁液,造成叶片枯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出现“踏圈”现象,导致减产。稻飞虱一年发生7~8代,世代重叠。早春旬均温高于10℃越冬若虫开始羽化,生长最适温度15~30℃。成虫趋光性强,卵多产于叶鞘里;短翅型成虫产卵量大,如数量多为大发生预兆。早稻一般5月上旬始见,以第三、第四代为主害代,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5月底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晚稻一般8月中、下旬始见,以第六、第七代为主害代,发生为害高峰分别为9月上中旬、10月上、中旬。以分蘖期、大胎期最为适宜白背飞虱取食,穗期最为适宜褐飞虱种灰飞虱取食,因此,第三、第六代以白背飞虱为主,第四、第七代以褐飞虱为主。温暖高湿的气候有利于稻飞虱繁殖为害。一般初夏多雨、盛夏干旱的年份,易导致白背飞虱大发生;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种,有利于褐飞虱发生。水稻后期贪青徒长,田间荫蔽、高湿,对褐飞虱的发生与繁殖非常有利。褐飞虱的生活史包括三个阶段:卵、若虫及成虫。(1)成虫 分为暗色种浅色两型。体长3~4 毫米。雄虫明显小于雌虫。夏天成虫寿命大约20天,雌虫产卵量为300~350粒。短翅型,不能飞翔,居于稻田取食并繁殖。到了春夏,长翅型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如果环境条件恶劣,它们就会进行长距离的迁飞。(2)卵 约1 毫米。刚产的卵为乳白色,后变成黄色。卵形如香蕉状弯曲,常产于叶鞘的中肋组织内。卵期约6天。(3)若虫 刚孵化的若虫为白色,后来变为褐色。1~2 龄无翅芽,3~5龄有翅芽。若虫期一般为13~15天。2.发生为害特点褐飞虱用口器刺进稻株茎秆叶鞘韧皮部吸取汁液,消耗稻株养分。为害严重时,造成全株枯萎,被害稻田常在中间出现“穿顶”现象。褐飞虱排泄的大量蜜露招致煤烟病的发生。此外,褐飞虱还传播水稻病毒病(草纵矮缩病、齿叶矮缩病、凋萎型矮缩病)。在亚洲,水稻因褐飞虱造成的减产现象特别严重。3.综合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做到科学用水,浅水勤灌,适时露晒田,合理施肥,避免禾苗徒长贪青,抑制稻飞虱的生长繁殖。(2)保护利用天敌 采用选择性药剂,调整用药时间,减少用药次数,以避免大量杀伤天敌,发挥天敌控制作用。稻飞虱的天敌种类很多,其中,寄生卵、捕食卵的主要有稻虱缨小蜂种黑肩绿盲蝽;成若虫的天敌主要有螯蜂、线虫、蜘蛛种寄生菌等,它们对稻飞虱的发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药剂防治 主要药剂有吡虫啉、叶蝉散、优乐得、优佳安、好年冬、米乐尔、爱乐散、巴沙、爱卡士、扑虱灵种啶虫脒等。二、稻瘿蚊1.害虫概述稻瘿蚊,俗称“标葱虫”,是晚稻上的重要害虫。主要为害水稻生长点及其附近的腋芽。幼虫侵害水稻生长点,被害叶鞘愈合,形成淡绿色而中空的葱管状,俗称“标葱”。葱管分为甲、乙、丙型三种标葱。禾苗受害后,只长葱,不长苗,不结实。一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其幼虫主要在蓉草、再生稻上越冬。成虫春末羽化,有趋光性,卵多散产在叶片上,初孵幼虫借露水在叶上爬行,由叶鞘间隙侵人生长点为害,老熟后在葱管内化蛹。羽化时,成虫从管顶穿孔而出。7~9月份、多雨高湿年份有利于稻瘿蚊发生;凡“倒春寒”年份都有大发生的趋势。秧苗期至现青期,该田分蘖期是最易受侵害的危险期,如发生条件吻合,禾苗就会严重受害。(1)成虫 体长3.5~4.8 毫米,形状似蚊,浅红色,触角15节,黄色,第1、第2节球形,第3~第14节的形状雌、雄有别:雌蚊近圆筒形,中央略凹;雄蚊似葫芦状,中间收缩,似2节。中胸小盾板发达,腹部纺锤形隆起似驼峰。前翅透明具4条翅脉。(2)卵 长0.5 毫米左右,长椭圆形,初白色,后变橙红色或紫红色。(3)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4~4.5 毫米,纺锤形,蛆状。幼虫共3龄,1龄蛆形,长约0.78毫米;2龄纺锤形,长约1.3毫米;3龄体形与2龄虫相似,体长约3.3毫米。(4)蛹 椭圆形,浅红色至红褐色,长3.5~4.5 毫米,头部有一对分叉的额刺,前胸背面有背刺1对。2.发生为害特点幼虫吸食水稻生长点汁液,致受害稻苗基部膨大,随后心叶停止生长且由叶鞘部伸长形成淡绿色中空的葱管,葱管向外伸形成“标葱”。水稻从秧苗到幼穗形成期均可受害,受害重的不能抽穗,几乎都形成“标葱”或扭曲不能结实。成虫羽化的当晚即交配,雄虫多次交配,雌虫仅1次,卵散产在近水面嫩叶上,每雌产卵100~150 粒,雌虫有趋光性,因此诱虫灯上出现的高峰日就意味着田间产卵高峰日。初孵化幼虫借叶上湿润的露水下移,从叶鞘间隙或叶舌边缘侵人,开始为害生长点,生长点受害后心叶停止生长,叶鞘伸长成管状,即“标葱”出现,这时管里幼虫已化蛹。羽化前蛹体头部向上,蛹上升到葱管顶端,用额刺破顶端而出,在出口处留有白色的蛹壳。该虫喜潮湿不耐干旱,气温25~29℃、相对湿度高于80%、多雨时有利其发生。生产上栽培制度复杂,单、双季稻混栽区,稻瘿蚊发生严重。其天敌有蜘蛛、螨类、蚂蚁、步行甲、青蛙、黄柄黑蜂等。3.综合防治方法稻瘿蚊以第二代为害早稻造成无效分蘖,第三、第四代为害晚稻秧田,第五、第六代为害晚稻本田,其中以第四、第五代分别为晚稻秧田种本田的主害代。(1)加强农业防治种健身控制栽培 早稻收割后,及时犁田耙沤并铲除田基、沟边杂草、消灭杂草及稻根腋芽、再生稻上的虫源。晚稻在7月上旬播完种,在8月5日前插完,可分别避过或减少第三、第六代的为害时间。施足基肥,施分蘖肥,促进禾苗早生快发,及早分蘖、够苗,减少为害。(2)保护利用天敌 稻瘿蚊寄生蜂种类较多,寄生率较高,有时可高达90%以上,需加以保护利用。(3)科学用药、扑灭为害 重抓秧田防治关,可减少本田受害种防治难度。秧田防治采用毒土畦面撒施方法,效果好。每亩秧田用10%益舒宝1.2千克,或3%米乐尔1.5 千克,或3%呋喃丹5~7千克,拌细沙15千克均匀撒施。施药时秧田要保持水层,并让其自然落干。旱育秧田使用喷雾法。每亩用三唑磷250克或杀虫双200克加乐果150克,对水50千克,隔5天喷1次,连喷3次。水育秧也用此法。历史发生区或大发生年份则插后应重药重肥,每亩施尿素7~10千克,钾肥7~10千克,同时每亩用益舒宝1.2千克或米乐尔1.5千克或呋喃丹6千克拌细沙15千克或拌肥撒施。三、稻纵卷叶螟1.害虫概述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一年发生5~7 代。以幼虫或蛹在沟边、塘边杂草上越冬,次年4月间成虫在早稻田产卵繁殖为害。幼虫吐丝将叶片卷成管形虫苞,在苞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成白色条斑,严重时全田枯白,影响稻株生长,结实不饱满。成虫有趋光性及趋嫩绿、趋茂密种群集性,卵多散产于叶片上。幼虫分5龄,3龄后食量大增,一头幼虫一生可为害叶片5~9片。老熟幼虫多在稻丛下部或禾叶反折作茧化蛹。一般阴天多雨、湿度大,以及禾叶过于浓绿,都利于成虫产卵种卵的孵化。(1)成虫 当休息时成蛾是黄褐色的,静止时两翅展成锐角三角形。与大多数种类一样,雄蛾虫体小于雌蛾,雄虫前翅中横线有一簇黑毛。(2)卵 圆形,常以3~5粒呈鳞状排叠成卵块。水稻上部稻叶卵量多于下部。(3)幼虫 老熟幼虫体棕红色,头褐色,体长20~25 毫米,头长2毫米。幼虫一般分5龄。孵化后,初孵幼虫爬至未展开的嫩叶基部取食。2龄后转移至老叶为害。幼虫吐丝将叶粘成叶苞,幼虫躲于其中取食叶肉。受害处呈透明白条状。一个叶苞中仅有一头幼虫。幼虫藏于卷叶中取食叶肉组织。每头幼虫一生可取食3~4片叶。(4)蛹 幼虫在稻纵基部的叶苞内或叶鞘内化蛹。蛹在发育过程中由黄色变为棕红色。2.发生为害特点稻纵卷叶螟以幼虫吐丝纵卷稻叶,在卷叶苞内啃食叶肉种上表皮,剩下下表皮,形成长短不一的白色条斑,严重时全叶枯白,重害田块远看一片枯白。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上常发性迁飞害虫,其发生程度在年度之间有较大差异,主要取决于当年外来虫源迁人量大小、天气条件种水稻生育状况等因素。3.综合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合理施肥,控制水稻苗期猛发旺长、后期贪青,增强水稻的耐虫性,减少受害损失。(2)生物防治 保护自然天敌,增加卵寄生率。以菌治虫,目前采用BT乳剂防治效果较好。(3)化学防治 应狠抓主害代的药剂防治。用药时期一般掌握在2龄幼虫盛发期。常用农药:18%杀虫双水剂(每亩150克),或50%杀螟松乳油(每亩100克),或每亩用好劳力60~80毫升或锐劲特30 毫升加三唑磷60 毫升,分别对水60 千克,喷雾。一般在傍晚喷药效果较好。相关链接黏虫黏虫又称剃枝虫、行军虫,是一种为害粮食作物种牧草的多食性、迁移性、暴发性大的害虫。我国除西北局部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大发生时可把作物叶片食光,而在暴发年份,幼虫成群结队迁移时,几乎所有绿色作物被掠食一空,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我国从北到南1年可发生2~8 代。成虫有迁飞特性,3、4月间由长江以南向北迁飞至黄淮地区繁殖,4、5月间为害麦类作物,5、6月间先后化蛹羽化成为害虫后又迁往东北、西北种西南等地繁殖为害,6、7月间为害小麦、玉米、水稻种牧草,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化蛹羽化成虫向南迁往山东、河北、河南、苏北种皖北等地繁殖,为害玉米、水稻。在北纬33 度(1月份0℃等温线)以南幼虫及蛹可顺利越冬或继续为害,在此线以北地区不能越冬。成虫对糖、醋液种黑光灯趋性强,幼虫昼伏夜出为害,有假死性种群体迁移习性。黏虫喜好潮湿而怕高温干旱,相对湿度75%以上、温度23~30℃利于成虫产卵种幼虫存活。但雨量过多,特别是遇暴风雨后,黏虫数量又显著下降。在玉米苗期,卵多产在叶片尖端,成株期卵多产在穗部苞叶或果穗的花丝等部位。边产边分泌胶质,将卵粒黏连成行或重叠排列黏在叶上,形成卵块。稻蓟马稻蓟马在全国各稻区各地普遍发生,主要为害水稻,尤以水稻秧苗种分蘖期受害最重,并能为害小麦、玉米、高粱、甘蔗、葱种烟草等作物,而游草、稗草、看麦娘是它的重要中间寄主。成虫及若虫以锉吸式口器锉破水稻叶面成微细黄白色伤斑,由叶尖开始,渐至全叶卷缩枯黄。抽穗扬花期集中为害嫩穗,造成秕谷。稻蓟马世代历期短,在23~25℃时,完成一代只需15~18天。在南方部分地区一年可以发生15代以上,田间世代重叠,主要以成虫在游草或其他禾本科杂草心叶内越冬。稻蓟马是典型的水稻早期害虫,具有趋嫩绿、隐蔽的特性。水稻的生育前期,即秧苗期及本田分蘖期的虫口密度最高,受害最重。尤其3叶期至7叶期是稻蓟马为害水稻的盛期。水稻圆秆拔节后,虫口密度显著下降。雌虫有趋嫩绿秧苗产卵的习性;早秧2叶期见卵,3~5叶期着卵多;晚秧3~5叶期着卵多,6叶期后则少。本田的分蘖期比圆秆期的虫口大几倍。成虫、若虫都怕光,多隐匿于水稻心叶或卷叶内吸食。为害穗部的稻蓟马,因食害颖壳内壁或子房,影响结实,造成颖壳变褐或成秕谷。夏秋两季,在早、晚稻后期稻秆落黄、稻叶组织粗老之际,大部分害虫急忙转移到田边幼嫩的游草等禾本科植物上,秋后以成虫、卵、若虫等各个虫态在再生稻、游草等禾本科植物上越冬。无明显的滞育现象,在冬暖年份,尚能继续取食、发育种繁殖,不过发育速度较为缓慢。水稻螟虫水稻螟虫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在水稻各生长期均有发生。所有常见的螟虫类除大螟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外,其他均属于螟蛾科。水稻螟虫为世界性害虫,但在亚洲为害尤其严重,江南稻区分布广且为害重的主要有二化螟、大螟种三化螟等种类。水稻上不同种类螟虫的生活周期、生活习性、防治方法及对作物的危害是相似的。它们为害水稻时常造成“枯心”、“白穗”。水稻螟虫的幼虫蛀人茎秆并取食茎秆的内层。如果在幼苗期为害,被害的茎秆叶片变黄,这种为害状称为“枯心”。如果为害发生在幼穗形成之后,则孕穗变白,形成瘪穗。受为害的孕穗被称为“白穗”。这种为害导致植株长势变弱,饱满率下降。二化螟在我国一年发生1~5 代,江苏、安徽等地每年发生2~3代。以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玉米等根茬或茎秆中越冬。春季,老熟幼虫可爬出为害麦类、油菜、蚕豆等茎秆,化蛹羽化时间不一致,常形成多次出蛾高峰。第一代幼虫在5月下旬至6月份为害早稻种中稻,造成枯鞘、枯心;第二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害中稻、单季晚稻,造成枯鞘、枯心苗,为害迟早稻,造成虫伤株;第三代于9~10月份为害晚稻。成虫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喜在高大、茎粗、叶色浓绿的稻田产卵,在分蘖期种孕穗期的稻田产卵较多,水稻生长前期,卵多产在叶片正面离叶尖3~7 厘米处,圆秆拔节后,卵多产在离水面7~10厘米的叶鞘上。幼螟先群集在水稻叶鞘内侧为害,造成“枯鞘”,这是早期为害的重要标志。2 龄后,开始分散蛀茎,造成枯心或白穗。老熟后,在稻茎基部或茎与叶鞘之间化蛹。它的蛀茎能力比三化螟强,侵人率种存活率以孕穗期及分蘖期最高,其他生育期也能蛀茎为害。二化螟抗寒力很强,且耐旱、耐淹。灌水时幼虫可逃逸至田埂而不易被淹死。幼虫抗高温能力弱,30℃以上对其发育不利,在 35℃以上,卵不能孵化,幼虫多死亡。寄主作物种类多,尤其是茭白较多的地方,有利于其繁殖为害,在杂交稻田块,其发生量大。一、农业防治压低基数1.压低害虫基数种减少病害的侵染来源● 晚稻收割后进行冬耕冬种,不留板田过冬,并在开春三化螟化蛹盛期,适当提早灌水耙田沤田,淹死幼虫种蛹。插秧前结合整地铲除田边、沟边杂草种再生稻,减少稻瘿蚊越冬虫源。● 收获时将病草烧掉或沤制堆肥,不用病草扎秧苗;灌水耙田时,打捞菌核。● 实行种子消毒,预防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的发生。可用强氯精300~500倍液(先将稻种预浸:早稻预浸24小时、晚稻12小时)浸种12小时,冲洗干净后即可催芽。或用10%浸种灵2毫升加10千克水搅拌均匀后,随即浸种6千克(无需预浸),浸种12小时。2.种植优质、丰产、抗病虫耐害品种合理安排品种布局,如大多数杂优组合对稻瘟病有抗性且高产,可大面积种植,特别是历史性重病区。避免大面积多年种植单一品种。3.搞好健身栽培● 提倡疏播培育壮秧,同时做好秧田病虫防治工作。早稻秧苗要防治三化螟、稻瘟病,晚稻秧苗重点防治稻瘿蚊,兼治三化螟、苗瘟、细菌性条斑病等病虫,保证移栽时不带或少带病虫。● 合理施肥,科学用水。实行配方施肥,施足基肥,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使用,切莫偏施或迟施氮肥,以免禾苗过于柔嫩贪青,招虫惹病。用水上做到浅水插秧,寸水回青,薄水分蘖,够苗晒田,抽穗扬花时回浅水灌溉,后期干干湿湿。二、科学用药控制为害1.确定防治阈值坚持调查,对未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坚决不用药。2.巧用防治策略● 抓住重点,兼顾一般。要从单虫单病防治转变为以水稻生育期为中心的防治,主攻一两个重点防治对象,兼治其他病虫,能挑治的不普治,能兼治的不专治。如:早稻中期主攻稻飞虱、水稻纹枯病,兼治稻叶瘟、卷叶螟、三化螟,后期挑治稻飞虱、穗瘟等;晚稻秧田主攻稻瘿蚊,兼治三化螟、苗瘟等,本田中期主攻稻飞虱、水稻纹枯病或细菌性条斑病,兼治其他病虫,后期挑治稻飞虱、穗瘟等病虫。● “治小(秧)田,保大(本)田”,“压前代,控后代”。3.合理选用农药品种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不使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的农药。(1)杀虫剂的选用 如:锐劲特、乐斯本、好劳力等无公害农药防治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阿克泰、大功臣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等;益舒宝、米乐尔防治稻瘿蚊。(2)杀菌剂的选用 新克瘟散、三环唑、富士一号等防治稻瘟病;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龙克菌、叶青双防治细菌性条斑病;强氯精、浸种灵作种子消毒药剂。4.掌握防治时期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发出的“病虫情报”,结合田间调查实况,确定防治期;注意农药使用有效剂量,不要随意增加用药量;改进施药方法,如防治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卷叶螟等叶面病虫应用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等茎下部病虫则用粗水喷雾。防治对象基本相同的农药要轮换使用,避免病虫产生抗性。此外,注意保护种利用天敌,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三、保护、利用天敌控制病虫为害保护、利用天敌就是要充分发挥昆虫种群自然控制系统中天敌因子群的作用。稻田中的害虫天敌种类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蛙、蜘蛛、寄生蜂、寄生蝇、寄生菌、黑肩绿盲蝽、线虫、步行虫、瓢虫、隐翅虫等。1.保护青蛙在蝌料繁育期间,田间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必须用药的田块,要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并在施药时在田中挖保护坑,留保护带,以减少对蝌料等有益生物的伤害。禁止捕食青蛙。2.保护蜘蛛紫云英留种田、油菜田、花生田的蜘蛛种类较多,能为稻田提供较多蛛源,应尽量保护。一般两季晚稻秧田,最好安排在绿肥留种田内,以发挥天敌灭虫作用。3.保护其他天敌在田埂种植水杉或豆科植物,为天敌提供隐蔽种过渡场所;春耕及夏收夏种时,田埂上杂草不要全部铲光。要改田埂三面光为两面或一面光,保留一小部分杂草,为蜘蛛等害虫天敌提供过渡场所。翻耕沤田时,应在头天灌水,第二天翻耕。这样可促使蜘蛛等害虫天敌在翻耕前离开稻田到田埂等处栖息,减少翻耕时天敌的死亡数量。4.采用干干湿湿灌溉方法稻田中不要长期灌深水,为蜘蛛等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活种繁衍条件。5.科学用药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不要盲目加大用药量,以减少天敌被农药杀伤的数量。此外,要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如用BT防治水稻螟虫、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等。 -
报告模块三 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出版时间:20111.农药的含义农药是指用于防治为害农林作物及农林产品的害虫、螨类、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的化学物质,包括提高这些药剂效力的辅助剂、增效剂等。它是农用药剂的简称。近代发展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如保幼激素、抗保幼激素;昆虫行为调节剂,如驱避剂、拒食剂、信息素,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也都属于农药。事实上,农药并不仅仅在农业上应用,许多农药也同时是卫生防疫、工业品防腐、防蛀等方面不可缺少的药剂。农药的含义种包括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充实种发展。概括地说,除了化学肥料以外,凡是可以用来保护种提高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以及用于环境卫生的药剂,都可以叫作农药。对于作为毒剂使用的农药的研究,应从防治对象种对其他生物体产生的作用两方面来考虑,这就可以使发展新农药具有更广泛的理论基础种实际意义。随着科学的进步,农药生产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品种越来越多。因此,必须将它们归纳为不同的类别,以便于研究种使用。农药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农药的成分及来源可分为无机农药、有机化学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等。按照防治对象,农药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种植物生长调节剂。2.农药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种地位农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化农业已离不开农药的使用。从种子处理、生产期有害生物的防治到果实的保鲜、防蛀、防霉,农药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农药还被广泛用于工业品防霉、木材防腐、木材防蛀、卫生杀菌消毒等许多方面。农药可以影响、控制种调整各种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种繁殖过程,在保障人类健康种合理的生态平衡前提下,使有益生物得到有效地保护,有害生物得到有效地抑制,从而促进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需求。要达到此目的,一是靠科学种田,二是靠增加投人,即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使用农药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中草药、花卉、食用菌、调料作物等将有新的发展,这些领域的用药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农药在发展农林业生产中的作用种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3.目前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农药在确保农业丰收与预防传染疾病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大量地、不加限制地使用化学农药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1)多次使用后,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 农药的广泛使用,虽对农林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可导致自然界中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抗药性。除了害虫种病菌产生抗性外,也会发现其他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了抗性。而且,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药的使用量将不断增加。因此,亟需研究种解决有害生物的抗药性问题。(2)大量杀伤天敌生物,破坏生态平衡 许多种农药就其防治对象来说是十分广泛的,即所谓“广谱性”药剂。这些药剂的“选择性”很差,能有效地防治多种病虫害,因此用途广泛,这是其有利的一面。但也因此而无选择地杀死多种天敌生物。其结果往往导致害虫的再猖獗。另外,也可能出现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的情况,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3)农药中毒事故、残毒威胁及环境污染严重 农药对高等动物都有或大或小的毒性,所以在使用中必须注意对人、畜的安全。尤其应该重视农药的慢性毒性问题。另外,农药无论用什么方式施用,都是把药剂散布到自然界中,农药在自然界的运转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农药容易分散到环境中各个领域,并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积累。在环境中也能逐渐积累,如果不加限制地大量使用,容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但目前按农业部规定所使用的大多数农药品种都比较容易分解,也不易在生物体内累积,对环境污染的危险性较小。不管是稳定的还是较易分解的农药,在环境中都不是永远不变的。它们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降解,或被生物所代谢,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变成简单的化合物进人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产生多种代谢或降解产物。一般来说,代谢或降解产物的毒性降低或无毒,但也有一些药剂能产生更毒或致癌的代谢产物。4.今后农药的发展方向由于农药对人类种环境的影响及出现日趋严重的抗药性,人们要求研究种开发对非目标生物安全、对目标生物高效、具有高度选择性、适当持效并能生物降解的农药新品种。当前世界农药科学的发展趋向有如下几个方面:(1)发展生物调节剂 无论动物或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是受激素控制的,利用生物特有的生理特性开发激素类的农药防治有害生物,或者调节植物的生长以达到增产的目的,是发展新农药的重要途径。(2)发展天然农药 高等植物通过长期进化都产生了某种防御物质,如毒性物质、行为组织化合物等以防御动物的侵袭。利用植物的防御物质作为农药设计的先导化合物,是研究开发新农药的有效目标。(3)开发新靶标化合物 目前,杀虫剂中主要是神经毒剂,大都作用于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部位及神经突触膜。寻找新靶标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前景。(4)改进已有农药 人们发现许多先前由于毒性、抗性等原因而废弃的高活性农药,进行结构改进后可能成为有前景的农药。(5)研究开发农药新剂型 目前,剂型加工研究的主要方向:降低毒性、提高安全性;减少污染;减轻对作物的药害;对使用者更安全;方便使用,节约劳动力;节约能源,降低价格;提高生物利用率。此外,生物农药也日益受到重视,遗传工程在这类农药的改造种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5.农药分类农药的种类繁多,基层植保人员为了认识种使用农药,不仅应掌握农药的用途、成分、防治对象、作用方式、作用原理,还应掌握其分类方法。(1)按原料的来源及性质分类1)无机农药 主要由天然矿物原料加工、配制而成的农药,故又称为矿物性农药。其有效成分都是无机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石灰、硫磺、硫酸铜等。2)有机农药 主要由碳、氢元素构成的一类农药,且大多数可用有机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目前,所用的农药绝大多数属于这一类。根据其来源及性质分为:植物性农药(烟草、除虫菊、印楝等);矿物油农药(石油乳剂等);微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农用抗生素等)及人工化学合成的有机农药。(2)按防治对象分类 按农药的主要防治对象分类,这是化学农药最基本的分类。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杀虫剂 对昆虫机体有直接毒杀作用,通过其他途径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可减轻、消除害虫为害程度的药剂。2)杀螨剂 可以防除植食性有害螨类的药剂。3)杀菌剂 对病原菌能起到杀死、抑制或中种其有毒代谢物,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病菌危害,或可消除病症、病状的药剂。4)杀线虫剂 用于防治农作物线虫病害的药剂。5)除草剂 可以用来防除杂草的药剂。6)杀鼠剂 可用来毒杀多种场合中有害鼠类的药剂。7)植物生长调节剂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控制、促进或调节作用的药剂。(3)按作用方式分类 通常指对防治对象起作用的方式,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杀虫剂● 胃毒剂 只有被昆虫取食后经肠道吸收进人体内,才能起到毒杀作用。● 触杀剂 接触到昆虫体壁(常指昆虫表皮)后便可起到毒杀作用。● 熏蒸剂 以气体状态通过昆虫呼吸器官进人体内而引起昆虫中毒死亡的药剂。● 内吸剂 使用后可以被植物体(包括根、茎、叶及种、苗等)吸收,并可传导运输到其他部位组织,使害虫吸食或接触后中毒死亡的药剂。如:因吸食而引起中毒的,也是一种胃毒作用。● 拒食剂 可影响昆虫的嗅觉器官,使其厌食、拒食,最后因饥饿、失水而逐渐死亡,或因摄取营养不足而不能正常发育的药剂。● 驱避剂 施用后可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颜色、气味等),使害虫忌避或发生转移、潜逃现象,从而达到保护寄主植物或特殊场所目的的药剂。● 引诱剂 使用后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光、颜色、气味、微波信号等)可诱聚害虫而利于歼灭的药剂。2)杀菌剂● 保护性杀菌剂 在病害流行前(当病原菌接触寄主或侵人寄主之前)施用于植物体可能受害的部位,以保护植物不受侵染的药剂。● 治疗性杀菌剂 在植物已经感病后,用一些非内吸性杀菌剂,如硫磺直接杀死病菌,或用具有内渗作用的杀菌剂,渗人到植物组织内部,杀死病菌,或利用内吸杀菌剂直接进人植物体内,随着植物体液运输传导而起治疗作用的杀菌剂。● 铲除性杀菌剂 对病原菌有直接、强烈杀伤作用的药剂。这类药剂植物生长期常不能忍受,故一般只用于播前土壤处理、植物休眠期或种苗处理。3)除草剂● 输导型除草剂 施用后通过内吸作用传至杂草的敏感部位或整个植株,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 触杀型除草剂 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移动,只能杀死所接触到的植物组织的药剂。生产中,习惯上又将除草剂分为选择性种灭生性两大类。选择性除草剂,即在一定的浓度种剂量范围内杀死或抑制部分植物而对另外一些植物安全的药剂。灭生性除草剂,即在常用剂量下可以杀死所有接触到药剂的绿色植物的药剂。1.正确喷药,提高病虫防治效果目前,我国常用的喷药器械主要有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基本型号为工农-16型)种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基本型号为东方红-18型)两种,下面介绍这两种喷药方法。(1)背负式手动喷药1)使用方法● 新皮碗使用前应在机油或动物油中浸泡24 小时以上,不要用植物油浸泡。● 安装塞杆组件,可先向气筒内滴人少许润滑油,将皮碗的一边斜人筒内,旋转塞杆,同时另一只手将皮碗周边压人筒内,扶正塞杆,垂直装人,切忌硬行塞人。● 使用时,注意气筒压盖、加水盖及放气螺丝处不应漏气,否则会影响喷雾质量。● 加注药液时,应先过滤,防止杂质堵塞喷孔。液面的高度不应超过桶身外部标明的水位线,以免工作中泵盖处发生药液溢漏。● 喷药时,以每分钟摇动手柄18~25次为宜,动作要平稳,操作不可过度弯腰,尽量保持药箱水平,以免药液溅出。压人空气室中的药液不许超过安全水位线,一旦超过,应立即停止泵液,以免空气室破裂。● 正式喷洒前,应先用清水试喷,检查是否漏水、喷雾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及时排除。● 要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种病、虫害种类,选用不同孔径的喷孔片,喷头配有两种喷孔片,大孔片(直径1.6毫米)适于较高大作物,小孔片(直径1.3毫米)适于在苗期使用。2)喷药结束后要倒净残存药液,并用清水喷洒几分钟以冲洗喷射部件如果喷洒的是油剂或乳剂药液,要先用热碱水洗涤器具,再用清水冲洗。喷射部件,打开开关,流尽存水,卸下泵筒,倒出积水,擦干。将皮碗取下放人润滑油或动物油内浸透,重新装好。放在阴凉干燥处存放。如长时间不用,应把药液桶内外都擦洗干净,并在各接头部分涂润滑油脂,以防生锈。皮碗应取出用纸包好,使用时再装。(2)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1)喷雾方法● 首先组装相关部件,使整机处于喷雾作业状态。● 加药液前,用清水试喷一次,检查各处有无渗漏;加液不要过急过满,以免从过滤网出气口处溢进风机壳内;所加药液必须干净,以免堵塞喷嘴。加药液后药箱盖一定要盖紧,加药液可以不停机,但发动机要处于低速运转状态。● 机器背上背后,调整手油门开关使发动机稳定在额定转速(有经验者可以听发动机工作声音,发出呜呜的声音时,一般此时转速就基本达到额定转速了)。然后开启药液手把开关,使转芯手把朝着喷头方向,以预定的速度种路线进行作业。喷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开关开启后,随即用手摆动喷管,严禁停留在一处喷洒,以防引起药害。● 喷洒过程中,左右摆动喷管,以增加喷幅,前进速度与摆动速度应适当配合,以防漏喷影响作业质量。● 控制单位面积喷量,除用行进速度调节外,移动药液开关转芯角度,改变通道截面积也可以调节喷量大小。● 由于喷雾粒极细,不易观察喷洒情况,一般情况下,只要叶片被喷管风速吹动,证明雾点就达到了。2)喷粉方法● 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调整机具,使药箱装置处于喷粉状态。● 粉剂应干燥,不得有杂草、杂物种结块。不停车加药时,汽油机应处于低速运转状态,关闭挡风板及风门操纵手把,加药粉后,旋紧药箱盖,并把风门打开。● 背机后将手油门调整到适宜位置,稳定运转片刻,然后调整风门开关手柄进行喷施。3)喷药结束后注意事项● 药箱内不得残存剩余粉剂或药液。● 清理机器表面油污种灰尘。● 用清水洗刷药箱,尤其是橡胶件。汽油机切勿用水冲刷。● 检查各连接处是否有漏水、漏油现象,如有要及时排除。● 检查各部螺丝是否有松动、丢失,工具是否完整,如有松动、丢失,必须及时旋紧种补齐。● 喷施粉剂时,要及时清洗汽化器、空气滤清器。● 保养后的机器应放在干燥通风处,切勿靠近火源,并避免日晒。● 长薄膜塑料管内不得存粉,拆卸之前应空机运转1~2 分钟,借助喷管之风力将长管内残粉吹尽。2.农药使用中应注意事项● 配药时,配药人员要戴胶皮手套,必须用量具按照规定的剂量称取药液或药粉,不得随意增加用量。● 拌种要用工具搅拌,用多少,拌多少,拌过药的种子应尽量用机具播种。如手撒或点种时,必须戴防护手套,以防皮肤吸收中毒。剩余的毒种应销毁,禁止用作口粮或饲料。● 配药种拌种应选择远离饮用水源、居民点等安全地方,要有专人看管,严防农药、毒种丢失或被人、畜、家禽误食。● 使用丰动喷雾器喷药时应隔行喷。手动种机动药械均不能左右两边同时喷。大风或中午高温时应停止喷药。药桶内的药液不能装得过满,以免晃出桶外,污染施药人员的身体。● 喷药前应仔细检查药械的牙关、接头、喷头等处螺丝是否拧紧,药桶有无渗漏,以免漏药污染环境。喷药过程中如发生堵塞,应先用清水冲洗后再排除故障。● 施用过农药的地方要竖立标志,在一定时间内禁止放牧、割草、挖野菜,以防人、畜中毒。● 施用除草剂时,一是先要确定要防除的杂草对象,是单子叶杂草还是双子叶杂草;二是要防除哪一种作物田的杂草,如是禾本科作物还是阔叶作物;三是根据要防除的杂草对象种作物田正确选用对路的除草剂,没有作物田除草还要选用灭生性除草剂;四是在喷洒除草剂时要防止雾滴向外漂移,以免影响周围的作物正常生长,造成不必要的产量损失。总之,不管是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激素或是除草剂等农用药物,施药工作结束后,都要及时将喷雾器清洗干净,连同剩余药剂一起放回仓库专门保管,不得随便乱放乱丢。清洗药械的污水应选择安全地点妥善处理,不准随地泼洒,避免污染饮用水源种养鱼(池)塘。盛过农药的空箱、瓶、袋等要集中处理。浸种用过的水缸要洗净集中保管。3.常用农药中毒急救方法(1)有机磷类农药1)中毒症状● 轻度 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无力、胃口不好、胸闷、视力摸糊等症状。● 中度 除以上症状外,还出现轻度呼吸困难、肌肉跳动、瞳孔缩小、精神恍惚、走路不稳、大汗、流涎、腹痛、腹泻等症状。● 重度 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昏迷、抽搐、呼吸极度困难、口吐白沫、肺水肿、瞳孔小如针尖、大小便失禁、惊厥或呼吸麻痹等。如不及时抢救,就有生命危险。2)急救方法● 立即将患者抬离中毒现场,清除毒物,阻止毒物的继续吸收。如皮肤污染时,立即用微温的肥皂水或2%碱水彻底清洗(不能用热水)。如误服中毒,应尽快催吐种洗胃。● 及时服用解毒药物。有机磷解毒剂目前有两类:一类是抗胆碱剂,主要是阿托品;另一类是胆碱酯酶,主要有解磷定种氯磷定、双复磷等。● 中医中药治疗。用绿豆50克、甘草50克水煎服;或用曼陀罗0.5~0.9 克煎汤服用;或用金鸡尾、金银花各200 克、甘草100克水煎服,一次灌服两碗。● 对症治疗。呼吸困难者,要给予输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发生脑水肿时,应迅速让患者利水利尿,同时服用保护脑细胞的药物以及苏醒药物,并给予输液;对大量出汗、脱水严重者,要补充盐水,并注意水盐平衡。(2)氨基甲酸酯类农药1)中毒症状 与有机磷类农药中毒的症状相似。一般出现头痛、头昏、无力、面色苍白,继而出现恶心、呕吐、多汗、流涎、瞳孔缩小、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者血压降低、意识不清。氨基甲酸酯在体内代谢迅速、排泄快,自出现症状至完全恢复不超过24小时。2)急救方法● 误食引起的中毒,应立即催吐、洗胃,这是抢救病人生命的关键。洗胃液可选用清水或4%碳酸氢钠溶液。由呼吸道或皮肤接触吸收后引起的中毒,应立即将患者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 服用解毒药品。阿托品为较好的解毒剂,用0.5~1 毫克肌内注射,但要严格掌握剂量,不要任意加大。● 输液。输液可以促进毒物的排泄,但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对症治疗。发生肺水肿时,以阿托品治疗为主,病情严重者,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呼吸道出现障碍时,应设法使呼吸道通畅,注意维护呼吸功能。(3)除虫菊酯类农药 该类农药都是中等毒性,一般对人、畜比较安全,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误食,也会引起中毒。1)中毒症状 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流涎、胸闷、心慌、心跳加快、四肢痉挛无力、有时想吐又吐不出来;皮肤沾染药水时,表现为发红、发辣、发痒、发麻等症状。2)急救方法● 立即将中毒者从污染现场移至温暖而空气新鲜的地方,脱掉工作服,洗净身体上接触的农药,另换干净衣服,注意不要让患者着凉。● 若误食溴氰菊酯,应立即用食盐水催吐、洗胃,然后口服活性炭,进一步吸收毒液。若吸人溴氰菊酯的毒气,可用半胱氨酸衍生物雾化吸人治疗15分钟。● 对症治疗。若眼睛受到污染,可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受到污染刺激时,应在阴凉地方,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涂抹润肤膏。如果中毒严重并伴有神经症状者,可肌肉注射异戊巴比妥1支;若病人呼吸严重困难,应立即输氧,并采取措施保障呼吸通畅。● 对有机磷农药种溴氰菊酯混用而引起的中毒患者,应先按有机磷农药中毒处理,可先服用阿托品解毒,在紧急情况下,也可肌肉注射磺甲基吡啶乙醛肟200~400毫升。(4)有机硫类农药 目前,常用的有机硫类农药,有中等毒性种低毒性两类,属于中等毒性的农药:硫丹、代森铵、代森锌、敌克松等。中毒时,先使神经系统产生兴奋,然后转人抑制,严重的可导致呼吸及循环系统衰竭。对肝、肾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1)中毒症状● 急性 误食中毒者,如剂量较大,可发生神经系统症状,轻者如头痛头晕;严重者可出现心率及呼吸加快,血压下降、循环衰竭,直至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经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时,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经皮肤吸收引起的中毒者,接触部位的皮肤可发生类似湿疹的接触性皮炎,鼻、咽喉、眼结膜等有明显的刺激症状。● 慢性 接触者的皮肤出现瘙痒、潮红及斑丘疹,少数患者还有水疱、糜烂等炎症,还会造成慢性咽炎种眼结膜炎、慢性鼻炎。2)急救方法● 对误服中毒者立即进行催吐。立即用温水或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再用50%硫酸镁40毫升灌肠。● 输液。可以防止循环衰竭,并加快排毒。可用5%萄萄糖注射液2 000~3 000毫升加维生素C500 毫克,并注意水种电解质的平衡。● 对于经皮肤或黏膜中毒者,应立即用大量温水冲洗,并换去被污染的衣服。发生皮炎时,可用 5%硫代硫酸钠水溶液湿敷。(5)化学除草剂 化学除草剂不像农药杀虫剂那样对人、畜、禽类有很强的直接毒性,但它毕竟是一些化学制剂,皮肤也不能直接接触,如接触到手或皮肤,应及时清洗干净。否则也会引起不适或过敏等中毒现象。如误食或中毒,也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急救办法与其他农药中毒急救办法类似,赶快送医院进行催吐、洗胃种清洗,再进行用药种治疗。4.施药人员的个人防护● 施药人员由身体健康的青壮年担任,并应经过一定的技术培训。● 凡体弱多病者、患皮肤病种农药中毒及其他疾病尚未恢复健康者,哺乳期、孕期、经期的妇女,皮肤损伤未愈者不得喷药或暂停喷药。喷药时不准带小孩到作业地点。● 施药人员在打药期间不得饮酒。● 施药人员打药时必须戴防毒口罩,穿长袖上衣、长裤种鞋、袜。在操作时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之前要用肥皂彻底清洗手、脸种漱口。有条件的应洗澡。被农药污染的工作服要及时换洗。● 施药人员每天喷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使用背负式机动药械,要两人轮换操作。连续施药3~5天后应停休1天。● 操作人员如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漱口,擦洗手、脸种皮肤等暴露部位,及时送医院治疗。 -
报告信丰县加强公共植保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出版时间:2010徐小明 邹卫东(江西省信丰县植保植检站 江西信丰 341600)摘要:健全、完善的植物保护体系是植保防灾减灾的基础。信丰县基层植保员从农技推广队伍中剥离出来,在乡镇设置了8个基层区域植保植检站,建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型植保体系,从而形成了以县植保植检站为中心,8个基层植保植检站为基础的覆盖全县、高效运转、快速反应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每站辖1~3个乡镇。人、财、物、事四权归口县农业局管理,其人员经费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关键词:乡镇基层;公共植保;体系建设植物保护是农业防灾减灾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健全、完善的植物保护体系是植保防灾减灾的基础。从2008年起,信丰县着力加强公共植保体系建设,建成以县级以上国家公共植保机构为主导,乡镇国家公共植保人员为纽带的新型植保体系,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植保发展后劲,充分发挥乡镇植保植检站的职能作用,提高了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技术水平。1 完善新型植保体系建设在乡镇设立国家公共植保人员,是建设新型植保体系的主要内容。信丰县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赣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的意见》(赣市发 [2005]23号)文件精神,设置了8个基层区域植保植检站,每站辖1~3个乡镇。人、财、物、事四权归口县农业局管理,属县农业局派出机构,为正股级事业单位,其人员经费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通过考试考核,在乡镇财政供养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调了16名基层植保员,选调的人员都是具有国家承认的中专以上学历或助理农艺师以上职称,身体健康,年龄在50岁以下。选调工作分5个步骤进行,依次是报名、审查、考试、考核、办理调动。考试内容:农业基础知识10 分;政策法规40 分,主要有《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江西省植物检疫办法》、《江西省植物保护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植保业务知识50 分,总分100 分。考核内容:包括学历、职称、业务(专业)获奖情况和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时间等四项内容(总分为60分)。从高分到低分确定16名拟选调人选,公布结果,并经组织审定后,办理调动手续。16名基层植保员,本科学历2人、大专1人、中专12人;农艺师5人,曾任农技站长的13人。2009年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上,县站6个编制和基层站16个编制捆绑在一起进行岗位设置,设立了4个副高岗位、9个中级岗位、9个初级岗位。信丰县基层植保员从农技推广队伍中剥离出来,建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型植保体系,从而形成了以县植保植检站为中心,8个基层植保植检站为基础的覆盖全县、高效运转、快速反应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技术体系。2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植保发展后劲如何提高基层植保员的技术水平,加强队伍建设,是植保体系建设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原先乡镇农技人员基本上是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成为基层植保员后,其技术水平与植保工作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为此,县植保植检站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植保的发展后劲。2.1 抓业务学习,提高队伍素质采取举办学习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病虫情报会商等形式,为基层植保员提供学习机会。学习内容丰富多彩,一是进一步学习深化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认识,学习植保专业新思路,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理念。二是加强业务学习,内容有水稻、柑橘、蔬菜病虫测报知识、植物检疫、农药管理和植保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三是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做到执法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2.2 抓制度管理,稳定植保队伍一是制定了《信丰县基层植保员管理办法》、《信丰县基层植检员考核办法》、《信丰县基层植保站工作制度》、《信丰县基层植保站农作物病虫预报编发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约束人,规范基层站的工作。二是严格目标管理。规范业务工作的量化管理,完善责任追究制,对在工作中表现较好、业务绩效突出的优先推荐参与各类评优表彰和晋职晋级,激发基层植保人员的工作热情。2.3 抓市场执法,提升植保形象一是加强宣传。以基本法律法规、执法程序为内容,领导、群众和经营单位为对象,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氛围。二是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种子种苗经营单位的检疫备案制,严格按照检疫签证程序,实行微机出证;配合搞好农药的监管工作。2.4 抓服务创新,丰富工作内容一是加强基层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发展以农村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依托的多元化村级植保服务组织,延伸服务网络,增强应急防治的反应速度。二是强化公共管理职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执法职能,切实搞好植保植检工作。三是强化公共服务。各地在加强病虫监控的同时,加大对新技术、新药剂(药械)的试验、示范,对低毒、高效、低残留等绿色环保药剂作好推介,坚决杜绝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的农药新品种进入本县。3 充分发挥基层植保植检站的职能作用基层植保植检站的职责是: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由政府农业部门授权,具体实施重大植物疫病的监测、报告、控制和扑灭,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授权开展农药管理和植物检疫等公共管理职能。两年来,在县植保植检站业务指导下,乡镇植保植检站充分发挥作用,开展了以下工作:3.1 种子检疫执法开展种子市场联合执法检查,检查范围是县城城区种子批发商、乡镇种子零售商,重点检查早中晚稻杂交种子,是否有种子检疫证书。对有违法行为的,依法进行查处。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敢于执法、善于执法、文明执法,树立了基层植物检疫机构良好的执法形象。通过开展种子市场执法检查,使种子检疫证书带证率明显提高,种子传带疫情机率大大降低。3.2 疫情监测和扑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柑橘溃疡病、柑橘小实蝇、稻水象甲、红火蚁、扶桑棉粉蚧等疫情监测普查工作。发现疫情后,及时向上级报告,提出防控措施,负责抓好扑灭工作。3.3 病虫害防治指导利用手机短信、黑板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尤其着重宣传栏建设,在圩镇显眼的地方建一块3平方米以上的植保宣传栏,并及时更新,每年出15期以上,及时传递病虫害发生和防治信息。开展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新农药试验示范,各基层植保植检站建立一个面积50亩以上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或面积30亩以上的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推广了一批看得见、用得上的实用防控技术。经常性地进行田间调查和指导,为农民排忧解难。2010 年中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较重,农民反映强烈,各基层植保员能够及时给农民讲解,分析原因,指导防治,维护了社会稳定。3.4 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不仅能够解决农村劳动力老化和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够提高防治效果和减少环境污染,各基层植保植检站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在示范区,协助成立统防统治专业组织,开展代防代治、统防统治,提供公益性服务,解决病虫害防治技术到位难和防效不高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信丰县组建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5个,机防手56名,全县拥有机动喷雾机53余台,机防服务面积达2.3万亩。根据信丰县嘉定小明病虫专业防治合作社、西牛陈剑防治合作社调查结果,农民自防区手动背负式喷雾器防治人工成本为每亩次13元,机动喷雾机专业化防治人工成本为每亩次8元,燃油1元,每亩次可节省4元,每亩平均施药4次可节约16元;专业化防治比农民自防减少施药1~2次,专业化防治比农民自防减少使用农药种类2~3个品种,可节约农药成本24~48元。二者相加,病虫专业化防治农药和工本费每亩节省40~64元。4 基层植保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的工作从本县加强公共植保体系建设工作实践来看,公共植保体系建设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一是硬件建设方面需加强。基层植保站缺少一些必需的病虫监测仪器设备,如测虫灯、显微镜、电脑、照相机等;二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植保工作尤其是病虫测报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要做好病虫测报工作,不仅要求植保员技术过硬,更要有事业心和责任心。乡镇农技员转变成基层植保员,身份变了,角色一时难于适用,为此必须加强自身建设,集中培训更新业务知识、学习植保法律法规,尽早进入角色,指导广大群众搞好病虫防治;三是村级网络配套建设问题必须完善。植保工作点多面广,病虫害防治时效性强,没有村级网络,基层植保植检站难以开展好工作,因此,在加强公共植保体系建设中,应完善好村级网络的配套建设,使村级有病虫调查员,组有植保联络员、科技示范户的村组植保体系。 -
报告四川基层植保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
出版时间:2010王胜 沈丽 马利(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 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通过对四川38个县(市、区)和1 766个乡(镇)植保队伍建设情况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当前四川县、乡两级基层植保队伍的基本情况,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关键词:植保队伍;现状;问题;对策县、乡两级基层植保队伍是整个植保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植保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力量,是植保技术推广应用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现阶段,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机构改革的全面深入,基层植保队伍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为了全面了解四川当前县、乡两级植保队伍面临的现状和问题,笔者在2005 年和2007 年调查收集了38 个县(市、区)和1 766个乡(镇)植保农技人员的有关信息,就当前基层植保队伍的现状及如何加强队伍建设进行了分析与探讨。1 基层植保队伍的调查现状由于四川乡(镇)一级未设置专门的植保机构,因此只能用乡镇农技人员的调查情况来反映乡级植保队伍的现状。县级植保队伍现状:(1)人员基本稳定,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比例合理,但有下滑趋势。38个县站2005年总人数322人,专业技术人员274人占85.1%;2007年总人数为323人,增加1人、专业技术人员267人减少7人减2.4%。(2)年龄结构合理。30岁以下、30~50岁和50岁以上这三个年龄段所占比例分别为17.3%、76.8%和5.9%。(3)文化程度、职称情况不容乐观。大学(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比例分别为36.5%、55.1%和8.4%,高级职称仅占5.3%,中级职称占42.1%,初级和初级以下占52.6%。乡级农技队伍现状:(1)人员在流失。1 766个乡镇2005 年农技人员总数为5 364人,2007 年为4 970人,减少394人,减少7.3%。(2)文化程度、职称情况普遍偏低。大学(大专)学历占16.6%,中专(高中)学历占64.4%,初中以下学历占19.0%。高级职称17 人,占0.3%,中级职称仅813人,占16.4%,初级职称以下4 070人,占81.9%。(3)人员分工不合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2 302人,仅占46.3%,其中专门从事植保工作仅657人,占13.2%,而从事农药经营等非农技工作的人员高达2 668人,占53.7%。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摸清了队伍状态,才能有效地开展队伍建设工作。由于体制政策和历史遗留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影响当前四川县乡两级植保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2.1 县级植保部门业务经费缺乏,政府投入少,工作条件差现在财政只保人头工资,县级农业局一般都实行分灶管理,每年初将人头经费、办公费用等一齐下到业务站,不足部分自己找。2000年以前农药经营情况较好,植物检疫收费也不错,可以弥补业务经费的不足。而现在统防统治严重滑坡,农药市场竞争激烈,收入来源有限,压力非常大。许多县级植保站人头事业费用人均仅3 000~5 000元,人员工资都无法保证,其他诸如办公费用、差旅费、奖金等更无从谈起。政府投入逐年减少,工作条件得不到改善,严重影响了业务工作的开展。植保基础设施落后,测报仪器设备仍是20世纪60~70年代产品,且年久失修,效果很差。2.2 乡级农技推广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整个植保技术推广网络在乡镇严重脱节县级植保部门职能专一,但乡镇农技站工作一把抓,村、社又无人抓,造成县与乡镇及村、社推广机构严重脱节,农业实用新技术不能快速有效地推广应用到千家万户。乡级农技站是全省整个植保技术推广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由于乡级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许多乡镇大量削减农技人员,个别乡镇农技站已名存实亡,植保网络在乡镇一级已是“网破、线断、人散”。乡镇农技站虽属事业编制,但由于属农业局和乡镇政府双重管理,往往造成都不管和无人管的尴尬局面。加之农业生产效益的低下,致使部分乡镇领导认识偏差,重视不够,待遇上实行双重标准,农技植保人员地位和待遇低,工作不安心,不愿从事这项工作或者改行。部分县植保站为了维持植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只好从有限的业务经费中挤出一点聘请乡镇专职测报员。2.3 部分基层人员素质低,知识老化,思想保守受市场经济和待遇低的影响,许多基层植保人员不钻研业务,对植保新技术、新药剂了解不多。特别是乡镇农技人员表现特别突出,不认识农作物主要病虫的人很多,有的技术员为了一些小利,甚至销售使用国家或省上禁用的剧毒、高残留农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植保人员思想保守,创新意识不够,工作缺乏主动性,“等”、“靠”思想严重,而现在国家放开农药市场,农药经营竞争更加激烈,大宗农药几乎无利可图,利润逐年降低。因此,植保部门必须及时改变经营机制,要有新的思路、新的创新才能在新形势下生存、发展壮大;(1)植保技术推广的思路要从计划经济的旧模式中跳出来;(2)植保技术的推广运作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3)重建推广网络,变计划经济下的行政网络为市场经济下利益互动的经济网络。2.4 一些地方非专业人员过多,植保部门资产被频繁挤占、平调农业技术是一门专业技术,必须经系统全面的学习才能掌握,农技植保部门非专业人员过多,势必影响业务工作的开展。2007年武胜县植保站9人中有4人是非农技专业,占45%,学植保的只有3人。全县75名乡镇农技人员有39名属非农技专业毕业,占52%。农技植保部门的任务是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到广大农户,但一些地方不但不支持他们的工作,反而频繁挤占、平调农技植保部门的资产。江油市2007年41个乡镇中有21个占用农技站办公用房,共占用63间,“挪用”(不还)农技站资金的乡镇有23个,近两年被“挪用”资金达77万元,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技体系的健康发展。3 加强基层植保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3.1 加强自身业务工作、突出社会公益性职能植保技术推广工作是社会公益性事业,虽无直接经济效益,但随着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将会受到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当前植保工作的重心已全面转移到经济作物上,由保产为主要目标向保证农产品质量拓展,由产中服务为主转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相结合,由只注重经济效益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因此,一方面必须积极开展宣传,宣传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宣传植保工作的社会公益性,争取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植保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加快,对植保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植保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3.2 加强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阶段植保部门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改变过去旧的一套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通过创新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手段。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在稳定的基础上,立足技术创新和服务创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工作要转变到以科技咨询和技术培训、指导为主。植保服务可以探索开展产前签定服务合同,产中提供技术指导和农药供应,产后进行产品销售的一体化服务。应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植保体系建设思路,以县为依托,通过严格考察测评,大力发展乡镇和村社民营植保网点,特别要加强村级服务站的建设,使村服务站在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真正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组建多种形式的下层机构,成立植保协会,组建股份制公司,建立直销点等,在全县形成有效的植保技术推广网络,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开展植保技术培训,推广新技术、新产品、解决植保疑难问题。3.3 完善基层植保队伍管理体制,稳定农技推广队伍严格按四川《农技推广法实施办法》规定,对乡镇农技站占编和不在岗人员进行清理,本着专业对口原则,定编定员,事业经费和工资待遇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基本工资和工作经费;管理上,从原有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转变为“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强化县级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技站的管理和指导,严格考核聘用,实行竞争上岗,定期不定期开展新技术培训。有条件的乡镇应有一名专职植保员。建议各级政府对县、乡植保队伍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弥补事业经费的严重不足,禁止挤占、挪用和变卖农技植保部门的资产,解决好农技人员的待遇、职称等问题,使他们能安心开展好工作,才能从根本上稳定这支队伍。3.4 利用技术优势,加快实体发展植保事业的发展,最终还靠植保部门自身势力的强大,通过人才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技术优势向效益优势的转化,增强服务实力,实现自身发展。要有市场经济的观点,要利用病虫预报、试验示范、抗性监测引导和加强自身实体的发展,拓展服务领域,在求生存中求发展,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